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蕭意茹
論文名稱: 明代西苑研究
指導教授: 朱鴻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76
中文關鍵詞: 明代北京西苑皇家園林宮廷文化政治運作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87下載:6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自秦漢以來,求長生不老之風盛行,帝王為模擬海上仙境,即治大池、造神山於都城中,造就了「一池三山」的御苑模式,唐、宋、元、明、清的首都皆有太液池,且在沿岸進行建設,成了皇家園林「西苑」。本文即自建築、文化、政治三個角度切入,探討北京的明西苑。
    金人在中都東北方一片湖沼,建大寧宮為避暑之地,供君主夏時起居、理政,西園則在大寧宮西,北有瓊華島,南有瑤光臺,為北京西苑的雛形。元人在金的基礎上,擴大湖泊面積,稱之為太液池,大力建設萬歲山、圓坻,奠下了明西苑的基礎。
    明初朱棣之藩北平,是為燕王,王府就在太液池西,之後朱棣奪得王位,升北平為北京,營造北京,開鑿南海,並三度北狩,前兩次住的行在所,即由燕王府「正名」而來,第三次則另建西宮,作為視朝之所,南京雖有太子監國,成祖仍握有決策權,居住的行在所和西宮,成了新的政治中心,甚至在南京之上。
    北京宮室完工後,皇帝入居大內,此地成了西苑。萬歲山、圓坻、西宮之外,明人也將西御苑納入,在宣宗、英宗的經營下,出現了不少新景區,如北海的凝和、迎翠、太素三殿,中海的椒園,南海的南臺,觀燈、賜遊的活動也蓬勃發展。宣宗之際,西宮還改名仁壽宮,作為太后寢宮,皇帝也不時前來請安、侍遊,西苑地位依然尊崇。但同一時間漢王高煦的拘禁,卻改變了西苑的走向。
    漢王、英宗錢皇后、景帝三人,先後以政治犯的身分,被關了進來,西苑的地位一落千丈,到了成化年間,吳廢后、孝宗生母也住西苑,內安樂堂還有大批年老、生病、有罪的宮人,有同冷宮一般,西苑的建設,甚至賜遊的活動,也消停了下來,直到正德時期,情況才有了轉變。
    明初以來,西苑就有虎城、豹房、牲口房、百鳥房等處,飼養珍禽異獸,武宗在豹房原有的基礎上,新增了公廨、教場和寺院,日後常居在此,當中佞幸、女嬖、僧侶、藝人充斥,卻也是武宗起居、辦公、遊憩、練兵和祭祀的場所,成了新的政治中心、軍事總部,而天子的入住,也提升了西苑的地位。
    嘉靖初年,為推行天地分祀,新建了一系列的農桑設施,作為視穀、親蠶、進講的場所。中期的建設,走向了遊憩、祀神兩方面,清馥殿、西海神祠、大高玄殿等,就建於此時,方士出入其中,祀典齋醮不斷。嘉靖二十一年,宮女楊金英人潛入乾清宮,行刺未遂,世宗自此入居西內,人事、決策、軍務的運作,仍由皇帝掌控,無逸殿旁也設有直房。三十一年仁壽宮更名永壽,四十年經歷一場大火後,原址上重建了新宮,並賜名為萬壽。
    世宗之後西苑門禁日漸鬆弛,以致官員私遊的出現。萬曆、天啟以降,西苑對外活動驟減,建設也緩了下來,但仍有工程進行,如北臺、乾德閣、紫光閣、五龍亭、樂成殿、大慈真如寶殿等,就在此時建成,隨著廣寒殿的傾頹,明帝國也走到了盡頭。

    緒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1 第二節、研究回顧...........................................8 第三節、研究文獻方法與論文架構.............................14 第一章、西苑的經營及建設.....................................17 第一節、元人遺構..........................................17 壹、萬歲山及圓坻........................................17 貳、隆福宮西御苑........................................23 第二節、湖光山色..........................................27 第三節、宮室殿宇..........................................34 壹、政本所在:燕王府至萬壽宮的沿革........................34 貳、獸圈及武宗豹房......................................52 參、祭壇寺觀...........................................54 第二章、西苑的遊憩活動.....................................77 第一節、元夕觀燈..........................................77 壹、永宣時期上元燈會的發展...............................78 貳、明代中後期的燈會....................................91 參、元夕太奢的議論.....................................104 第二節、皇室遊賞與西苑賜遊................................114 壹、賜遊的興起及高峰...................................114 貳、賜遊的消停........................................130 參、賜遊的回復及消退...................................131 肆、私遊的出現........................................138 第三章、西苑的政治運作.....................................145 第一節、視朝之所.........................................145 壹、行在所............................................146 貳、西宮..............................................159 第二節、冷宮別館.........................................164 壹、幽閉廢黜:親王與后妃的安置..........................164 貳、武宗豹房..........................................169 第三節、重拱西內.........................................180 壹、視穀先蠶..........................................180 貳、勸農進講..........................................188 參、朝真醮斗..........................................194 肆、權綱總攬..........................................208 結論.....................................................219 附錄.....................................................225 徵引文獻..................................................261

    一、古籍史料
    (一)史籍
    ﹝漢﹞司馬遷,《史記》,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243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漢﹞班固,《漢書》,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249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收入《宋元筆記小說大觀》第六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元﹞脫脫,《金史》,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290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元﹞熊孟祥,《析津志輯佚》,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
    ﹝明﹞李景隆等撰,《明太祖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
    ﹝明﹞楊士奇等撰,《明太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
    ﹝明﹞楊士奇等撰,《明宣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
    ﹝明﹞陳文等撰,《明英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
    ﹝明﹞劉吉等撰,《明憲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
    ﹝明﹞李東陽等撰,《明孝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
    ﹝明﹞費宏等撰,《明武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
    ﹝明﹞張居正等撰,《明世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
    ﹝明﹞顧秉謙等撰,《明神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
    ﹝明﹞王世貞,《弇山堂别集》,北京:中華書局,2006。
    ﹝明﹞佚名,《北平考》,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0。
    ﹝明﹞呂毖,《明宮史》,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51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2007。
    ﹝明﹞黃佐,《翰林記》,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96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明﹞雷禮,《內閣行實》,收入周駿富輯《明代傳記叢刊》第27本‧名人類3,臺北:明文書局,1991。
    ﹝明﹞劉若愚,《酌中志》,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
    ﹝明﹞蕭洵,《故宮遺錄》,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0。
    ﹝清﹞于敏中,《日下舊聞考》,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
    ﹝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北京:中華書局,出版年不詳。
    ﹝清﹞孫承澤,《春明夢餘錄》,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2。
    ﹝清﹞高士奇,《金鰲退食筆記》,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
    ﹝清﹞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2007。
    ﹝清﹞張廷華,《香豔叢書‧十一集》,臺北:古亭書屋,1969。
    ﹝清﹞傅恒,《御批歷代通鑑輯覽》,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339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二)典籍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唐﹞陸德明音義,《禮記註疏》,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5冊,臺北: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明﹞李東陽撰、申時行重修,《大明會典》,臺北:國風出版社,1963。
    ﹝明﹞趙用賢等篆、申時行等修,《大明會典》,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史部第790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明萬曆內府刻本影印,2002。
    (三)文集
    ﹝明﹞于慎行,《穀城山館詩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91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明﹞亢思謙,《慎修堂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第5輯21本,北京:北京出版社據明萬曆詹思虞刻本影印,2000。
    ﹝明﹞文徵明,《甫田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73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明﹞王世貞,《弇州四部稿》,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79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明﹞王立道,《具茨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7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明﹞王同祖,《五龍山人集》,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嘉靖末年崑山王氏德安刊本。
    ﹝明﹞王希旦,《王石谿文集》,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據日本內閣文庫明天啟元年序刊本影印,1990。
    ﹝明﹞王材,《念初堂集》,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據日本內閣文庫清雍正五年刊本影印,1990。
    ﹝明﹞王直,《抑菴文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41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明﹞王直,《重編王文端公文集》,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隆慶二年王有霖刊本。
    ﹝明﹞王洪,《毅齋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3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明﹞王英,《王文安公詩文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第132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南京圖書館藏清樸學齋抄本影印,2002。
    ﹝明﹞王祖嫡,《師竹堂集》,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據日本內閣文庫明天啟二年序刊本影印,1990
    ﹝明﹞王問,《王仲山先生詩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據明嘉靖刊本影印,1971。
    ﹝明﹞田汝成,《田叔禾小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88冊,臺南:莊嚴文化據吉林省圖書館藏明嘉靖四十二年田藝蘅刻本影印,1997。
    ﹝明﹞申時行,《賜閒堂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134冊,臺南:莊嚴文化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影印,1997。
    ﹝明﹞石珤,《熊峰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59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明﹞吳節,《吳竹坡先生文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33冊,臺南:莊嚴文化據浙江圖書館藏清雍正三年吳琦刻本影印,1997。
    ﹝明﹞吳寬,《家藏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5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明﹞吳儼,《吳文肅摘稿》,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59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明﹞李東陽,《懷麓堂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50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明﹞李時勉,《古廉文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42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明﹞李夢陽,《空同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62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明﹞李賢,《古穰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4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明﹞周敘,《石溪周先生文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31冊,臺南:莊嚴文化據蘇州市圖書館藏明萬曆二十三年周承超等刻本影印,1997。
    ﹝明﹞明太祖朱元璋,《皇明祖訓》,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 第264冊,臺南:莊嚴文化據北京圖書館藏明洪武禮部刻本影印,1997。
    ﹝明﹞明宣宗朱瞻基,《大明宣宗皇帝御製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24冊,臺南:莊嚴文化據北京圖書館藏明內府鈔本影印,1997。
    ﹝明﹞金幼孜,《金文靖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40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明﹞姜寶,《姜鳳阿文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127冊,臺南:莊嚴文化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刊本影印,1997。
    ﹝明﹞姚廣孝,《逃虛子詩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32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清抄本影印,2002。
    ﹝明﹞胡廣,《胡文穆公文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28冊,臺南:莊嚴文化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乾隆十五年刻本影印,1997。
    ﹝明﹞胡儼,《頤庵文選》,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3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明﹞唐龍,《漁石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65冊,臺南:莊嚴文化據上海圖書館藏明嘉靖刻本影印,1997。
    ﹝明﹞夏言,《夏桂洲先生文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74冊,臺南:莊嚴文化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崇禎十一年吳一璘刻本影印,1997。
    ﹝明﹞徐有貞,《武功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4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明﹞徐學謨,《徐氏海隅集詩編》,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刊》集部第124冊,臺南:莊嚴文化據北京大學圖書館南京圖書館藏明萬曆五年刻四十年徐元嘏重修本影印,1997。
    ﹝明﹞秦元方,《熹廟拾遺雜咏》,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55冊,北京:北京出版社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舊鈔本影印,2000。
    ﹝明﹞馬汝驥,《西玄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73冊,臺南:莊嚴文化據原北平圖書館藏明嘉靖刻本影印,1997。
    ﹝明﹞馬自強,《馬文莊公文集選》,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補輯第66冊,北京:北京出版社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清同治九年敦倫堂刻本影印,2000。
    ﹝明﹞馬瑜,《馬學士文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32冊,臺南:莊嚴文化據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明嘉靖四十一年遲鳳翔刻本影印,1997。
    ﹝明﹞崔銑,《洹詞》,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6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明﹞張孚敬,《太師張文忠公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77冊,臺南:莊嚴文化據湖北省圖書館藏明萬曆四十三年張汝紀等刻增修本影印,1997。
    ﹝明﹞張邦奇,《張文定公全集》,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嘉靖間刊本。
    ﹝明﹞張治,《張龍湖先生文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76冊,臺南:莊嚴文化據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藏清雍正四年彭思眷刻本影印,1997。
    ﹝明﹞張袞,《張水南文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76冊,臺南:莊嚴文化據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明隆慶刻本影印,1997。
    ﹝明﹞張璧,《陽峰家藏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66冊,臺南:莊嚴文化據浙江圖書館藏明嘉靖二十四年世恩堂刻本影印,1997。
    ﹝明﹞梁潛,《泊菴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3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明﹞梁儲,《鬱洲遺稿》,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56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明﹞郭正域,《合併黃離草》,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13冊,北京:北京出版社據明萬曆四十年史記事刻本影印,2000。
    ﹝明﹞陸啟浤撰,邱仲麟點校,〈陸啟浤《客燕雜記》標點并序〉,《明代研究》,15(臺北,2010.12)。
    ﹝明﹞陸深,《陸文裕公行遠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59冊,臺南:莊嚴文化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明陸起龍刻清康熙六十一年陸瀛齡補修本影印,1997。
    ﹝明﹞章懋,《楓山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5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明﹞彭時,《彭文憲公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35冊,臺南:莊嚴文化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五年彭志楨刻本影印,1997。
    ﹝明﹞程文德,《程文恭公遺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90冊,臺南:莊嚴文化據浙江圖書館明萬曆十二年程光裕刻本影印,1997。
    ﹝明﹞程敏政,《篁墩文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53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明﹞費宏,《明太保費文憲公文集選要》,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43冊,臺南:莊嚴文化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崇禎刻清印費文憲公文通公合集本影印,1997。
    ﹝明﹞黃汝良,《河干集》,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據日本內閣文庫明天啟四年序刊本影印,1990。
    ﹝明﹞黃景昉,《甌安館詩集》,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據日本內閣文庫明刊本影印,1990。
    ﹝明﹞楊士奇,《東里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39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明﹞楊廷和,《楊文忠三錄》,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28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明﹞楊榮,《文敏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40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明﹞廖道南,《玄素子集》,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嘉靖丙申至二十二年刊本。
    ﹝明﹞趙用賢,《松石齋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41冊,北京:北京出版社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影印,2000。
    ﹝明﹞劉定之,《呆齋前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34冊,臺南:莊嚴文化據上海圖書館藏明刻明萬曆二十二年楊一桂補刻本影印,1997。
    ﹝明﹞劉忠,《少傅野亭劉公遺藁》,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330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北京圖書館藏明嘉靖刻本影印,2002。
    ﹝明﹞劉球,《兩谿文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43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明﹞劉溥,《草窗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32冊,臺南:莊嚴文化據北京圖書館藏明成化十六年劉氏刻本影印,1997。
    ﹝明﹞歐大任,《歐虞部集十五種》,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47冊,北京:北京出版社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清刻本影印,2000。
    ﹝明﹞鄭大白,《克薪堂詩文集》,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據日本尊經閣文庫明崇禎刊本影印,1990。
    ﹝明﹞韓雍,《襄毅文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4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明﹞歸有光,《歸先生文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138冊,臺南:莊嚴文化據天津圖書館藏明萬曆四年翁良瑜兩金堂刻本影印,1997。
    ﹝明﹞羅欽順,《整菴存稿》,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61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明﹞嚴嵩,《鈐山堂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56冊,臺南:莊嚴文化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嘉靖二十四年刻增修本影印,1997。
    ﹝明﹞顧清,《東江家藏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61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明﹞顧紹芳,《寶菴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補編》第58冊,北京:北京出版社據山東省圖書館藏明萬曆趙標刻本影印,2005。
    ﹝清﹞清聖祖仁皇帝,《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98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清﹞陳元龍,《御定歷代賦彙》,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21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清﹞黃宗羲,《明文海》,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5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四)其他
    ﹝清﹞張照、梁詩正,《石渠寶笈》,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2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二、近人研究
    (一)專書
    (日)岡大路著,瀛生譯,《中國宮苑園林史考》,北京:學苑出版社,2008。
    王天有,《明朝十六帝》,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0。
    王崇武,《明靖難史事考證稿》,臺北:臺聯國風出版社,1975。
    王劍,《明代密疏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王劍英,《明中都》,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5。
    白珍珍、李振西,《北海》,北京: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2003。
    朱偰,《元大都宮殿圖考》,收入《故都紀念集‧第一種》,臺北:古亭書屋,1970。
    朱偰,《明清兩代宮苑建置沿革圖考》,收入《故都紀念集‧第二種》,臺北:古亭書屋,1970。
    朱鴻,《明成祖與永樂政治》,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專刊(17),1988。
    吳庚新,《北海》,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2005。
    吳空,《中南海史蹟》,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8。
    呂章申主編,《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第八卷》繪畫卷,上海:上海世紀出版公司,2007。
    李洵,《正德皇帝大傳》,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8。
    李燮平,《明代北京都城營建叢考》,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6。
    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孟凡人,《明代宮廷建築史》,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0。
    林乾,《嘉靖皇帝大傳》,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8。
    侯仁之,《北京城的生命印記》,北京:三聯書店,2009。
    韋慶遠,《正德風雲;蕩子皇帝朱厚照別傳》,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2008。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故宮書畫圖錄》第4冊,臺北:故宮博物院,1989。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故宮書畫圖錄》第19冊,臺北:故宮博物院,1989。
    張富強,《皇城宮苑‧北海東岸風光》,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2003。
    張富強,《皇城宮苑‧北海團城》,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2003。
    張顯清、林金樹主編,《明代政治史》,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清宮散佚國寶特集編輯委員會編,《清宮散佚國寶特集‧繪畫卷》,北京:中華書局,2004。
    傅衣凌主編,楊國楨、陳支平著,《明史新編》,臺北:知書房出版社,2003。
    單士元,《明北京宮苑圖考》,收入《單士元集‧第一卷》,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9。
    楊啟樵,《明清皇室與方術》,上海:世紀出版社,2004。
    趙中男等,《明代宮廷典制史》,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0。
    趙克生,《明朝嘉靖時期國家祭禮改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劉慶柱、李毓芳,《漢長安城》,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
    蔡石山,《明代的女人》,臺北:聯經出版社,2009。
    (二)論文
    (日)大石隆夫,〈明代嘉靖朝の西苑再建〉,收入《人文論究》,53:3(西宮,2003),頁1-20。
    才讓,〈明武宗信奉藏傳佛教史實考述〉,《西藏研究》,104(拉薩,2007),頁23-30。
    毛佩琦,〈從鄭和下西洋看明成祖視野下的天下格局〉,《故宮博物院院刊》,119(北京,2005.5),頁6-12、156。
    毛佩琦,〈論永樂北征〉,收入《中華文史論叢‧第四十六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頁91-112。
    牛建強,〈明人王祖嫡行實考述〉,《史學月刊》,359(河南,2010.9)頁47-61。
    王彥,〈紫禁城裡的上元燈節〉,《紫禁城》,146(北京,2007.3),頁118-129。
    王崇武,〈論《皇明祖訓》與明成祖繼統〉,《東方雜誌》,43:7(臺北,1947.4),頁43-48。
    王劍英、王紅,〈論從元大都到明北京城的演變和發展:兼析有關記載的失實〉,收入王劍英《明中都》,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5,頁。538-577。
    王樸子,〈燕王府與紫禁城〉,《故宮博物院院刊》,3(北京,1979.1),頁70-77。
    白穎,〈燕王府位置新考〉,《故宮博物院院刊》,136(北京,2008.4),頁24-35、159。
    朱敏,〈憲宗元宵行樂圖賞析〉,《收藏家》,147(北京,2009.1),頁41-44。
    朱鴻,〈三「楊」開泰?:明英宗正統初期的內閣政治〉,收入林麗月主編,《近代國家的應變與圖新》,臺北:唐山出版社,2006,頁1-27。
    朱鴻,〈心慊慊而乖違:論明宣宗從「好聖孫」到「好」聖孫的轉變〉,《鴻禧文物》,3(臺北,1996),頁93-112。
    朱鴻,〈以展思為名:明代皇帝的謁陵活動〉,收入《近世中國的社會與文化(960-1800)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2006,頁163-215。
    朱鴻,〈朱棣:身兼「祖」「宗」的皇帝〉,《鴻禧文物》,創刊號(臺北,1996.2),頁145-161。
    朱鴻,〈明永樂朝皇太子首度監國之研究(永樂七年二月至八年十一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12(臺北,1984.6),頁85-113。
    朱鴻,〈從南京到北京:明初定都問題的探討〉,《師大學報》,33(臺北,1988.6),頁259-282。
    朱鴻,〈奪國之後:六百年前大明帝國的政治公案〉,《歷史月刊》,199(臺北,2004.8),頁102-109。
    衣若蘭,〈性別與禮儀:以明代親蠶禮為中心的考察〉,收入《第六屆全國歷史學(研究生)論文研討會會議論文集(上冊)》,臺北:輔仁大學歷史學系,2000,頁35-49。
    何孝榮,〈論明武宗崇奉藏傳佛教〉,《世界宗教研究》,2010:2(北京,2010.4),頁61-68。
    吳智和,〈明代正統國變與景泰興復〉,《史學彙刊》,8(臺北,1977.8),頁227-282。
    李洵,〈明武宗和他的「豹房公廨」(下)〉,《紫禁城》,174(北京,2009.7),頁30-33。
    李洵,〈明武宗和他的「豹房公廨」(上)〉,《紫禁城》,173(北京,2009.6),頁35-37。
    李洵,〈明武宗與豬禁〉,《史學集刊》,51(長春,1993),頁13-17、48。
    李燮平,〈作西宮與永樂遷都〉,收入氏著《明代北京都城營建叢考》,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6,頁210-241。
    李燮平,〈從燕王府到永樂巡狩北京的行在所〉,收入氏著《明代北京都城營建叢考》,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6,頁163-185。
    孟凡人,〈明北京皇城和紫禁城的形制布局〉,收入《明史研究‧第八輯》,合肥:黃山書社,2003,頁90-154。
    林延清,〈仁宗張皇后與明初政治〉,《史學月刊》,274(河南,2003.8),頁35-39。
    邱仲麟,〈明代北京的火災與消防〉,《淡江史學》,5(臺北,1993.6),頁121-140。
    邱仲麟,〈明代遴選后妃及其規制〉,《明代研究》,11(臺北,2008.12),頁1-58。
    邱仲麟、陳依婷,〈宴享〉,收入趙中男等《明代宮廷典制史(下)》(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0),頁558-598。
    邱進春,〈明代北京行部與行在六部考辨〉,《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62:1(武漢,2009.1),頁93-96。
    邱源媛,〈樂舞〉,收入趙中男等著,《明代宮廷典制史(下)》,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0,頁599-627。
    邱樹森,〈明武宗與明代回回人〉,《回族研究》,53(寧夏,2004),頁42-47。
    侯仁之,〈元大都城〉,收入氏著《北京城的生命印記》,北京:三聯書店,2009,頁167-193。
    侯仁之,〈北京城的沿革〉,收入氏著《北京城的生命印記》,北京:三聯書店,2009,頁3-11。
    侯仁之,〈北京歷代城市建設中的河湖水系及其利用〉,收入氏著《北京城的生命印記》,北京:三聯書店,2009,頁85-109。
    胡吉勛,〈明嘉靖中天地分祀、明堂配享爭議關係之考察〉,《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44(香港,2004),頁105-141。
    胡吉勛,〈祭祀〉,收入趙中男等著,《明代宮廷典制史(上)》,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0,頁173-226。
    韋祖輝,〈豹房與明武宗:兼與蓋杰民、葉祖孚先生商榷〉,《故宮博物院院刊》,55(北京,1992.1),29-33。
    韋慶遠,〈論隆慶〉,《史學集刊》,51(長春,1993.5),頁18-28。
    韋慶遠,〈論萬曆早年〉,《明史研究專刊》,12(臺北,1998),頁18-28。
    唐玉萍,〈明世宗崇道探析〉,《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6:5(赤峰,2005),頁33-35。
    師里,〈青詞考〉,《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科學版)》,136(長春,1992)頁38。
    徐泓,〈明北京行部考〉,《漢學研究》,2:2(臺北,1984.12),頁569-597。
    秦國經、高換婷,〈明清大高玄殿的始建維修與使用:一組輝煌宏大的皇家道觀建築群〉,收入朱誠如主編,《中國紫禁城學會論文集》第四輯,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5,頁181-193。
    馬楚堅,〈明政由治入亂之關鍵〉,《明史研究專刊》,5(臺北,1982),頁17-62。
    高壽仙,〈明代皇家飼養的珍稀動物和寵物〉,《紫禁城》,135(北京,2006.2),頁88-89。
    張之傑,〈鄭和下西洋與麒麟貢〉,《自然科學史研究》,25:4(北京,2006),頁383-391。
    張林源,〈南海子:北京城南的皇家獵苑〉,《森林與人類》,228(北京,2009),頁40-45。
    張奕善,〈明成祖政治權力中心北移的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10、11(臺北,1984.12),頁243-357。
    張璉,〈天地分合:明代嘉靖朝郊祀禮議論之考察〉,《漢學研究》,23:2(臺北,2005),頁161-196。
    張憲博,〈明代的內閣〉,收入張顯清、林金樹主編《明代政治史‧上冊》,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頁243-409。
    許秀娟,〈麒麟形象的變遷與中外文化交流的發展〉,《海交史研究》,44(福建,2002),頁57-63。
    許振興,〈論王振與「土木之變」的關係〉,《明清史集刊》,2(香港,1986-1988),頁45-57。
    郭厚安,〈論「靖難之役」的性質〉,《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34:3(蘭州,1997.5),頁42-49。
    郭熙途,〈正德遊江南與禁豬〉,《紫禁城》,143(北京,2006.11/12),頁192-193。
    陳熙遠,〈中國夜未眠:明清時期的元宵、夜禁與狂歡〉,《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5:2(臺北,2004),頁283-329。
    陸韌,〈試論鄭和下西洋的商貿活動〉,《海交史研究》,47(福建,2005),頁22-30。
    程志強,〈明世宗崇道研究〉,《南京曉莊學院學報》,18:1(南京,2002.3),頁71-75。
    萬依,〈明嘉靖年間「土木歲興」探析〉,收入于倬云、朱誠如主編,《中國紫禁城學會論文集》第三輯,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4,頁161-165。
    萬明,〈明代的民族政策〉,收入張顯清、林金樹主編,《明代政治史‧下冊》,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頁855-944。
    葉祖孚,〈西苑豹房也養豹:與蓋杰民先生商榷〉,《故宮博物院院刊》,44(北京,1989.4),頁24-25。
    葉祖孚,〈豹房有豹:與王正武同志商榷〉,《出版工作》,33(北京,1980.2),頁51-52。
    蓋杰民(James P. Geiss),〈明武宗與豹房〉,《故宮博物院院刊》,41(北京,1988.7),頁12-19。
    趙克生,〈明代郊禮改制述論〉,《史學集刊》,95(長春,2004.4),頁12-17。
    劉祥學,〈試論明英宗時期的三征麓川之役〉,《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3:4(廣西,1997.12),頁86-89。
    樊樹志,〈帝王心理:明神宗的個案〉,《學術月刊》,308(上海,1995),頁45-52。
    謝盛、謝貴安,〈滑向逸遊:明憲宗與明孝宗的宮廷娛樂〉,《紫禁城》,184(北京,2010.5),頁24-26。
    謝貴安,〈天理與人欲的動態平衡:明宣宗宮廷娛樂生活特征〉,《紫禁城》,177(北京,2009.10),頁78-81。
    謝貴安,〈逐步突圍:明武宗娛樂生活的階段性特徵(上)〉,《紫禁城》,187(北京,2010.8),頁20-22。
    謝貴安,〈朝回足清暇,撫景情更怡:明宣宗的宮廷游樂活動〉,《紫禁城》,179(北京,2009.12),頁40-43。
    謝貴安、謝盛,〈突破圍城(下):明武宗肆無忌憚的娛樂生活〉,《紫禁城》,186(北京,2010.7),頁16-18。
    謝貴安、謝盛,〈突破圍城(上):明武宗肆無忌憚的娛樂生活〉,《紫禁城》,185(北京,2010.6),頁16-18。
    (三)學位論文
    尤淑君,《名分禮秩與皇權重塑:大禮議與明嘉靖朝政治文化》,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研究部碩士論文,2005。
    朱鴻,《「大禮」議與明嘉靖初期的政治》,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77。
    吳秉芝,《立皇帝:明代宦官劉瑾》,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5。
    趙熙春,《明代園林研究》,天津:天津大學建築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四)外文著作
    (日)新宮學,《北京遷都の研究:近世中囯の首都移転》,東京:汲古書院,2004。
    Chu, Hung-lam, “The Jiajing Emperor’s Interaction with His Lectures”, David M. Robinson, Culture, Courtiers, and Competition: The Ming Court (1368-1644)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08), pp.186-228.

    三、工具書
    侯仁之《北京歷史地圖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