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葉律均 Lu-Chun, Yeh |
---|---|
論文名稱: |
日治時期臺灣師範生皇民化的形塑之研究 A Study of Imperialized Normal Education in Taiwan(1895-1945) |
指導教授: |
林玉体
Lin, Yu-Ti 林建福 Lin, Chien-Fu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3 |
畢業學年度: | 10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11 |
中文關鍵詞: | 日治時期 、師範教育 、皇民化 、公學校 、教師 |
英文關鍵詞: |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Normal Education, Imperializatio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423 下載:5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以日治時期的臺籍師範生為研究對象,著重在師範教育之皇民化養成。
本文一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緒論,介紹本論文以及架構;第二章,試圖解釋殖民政府如何收編公學校中優秀的臺籍精英份子進入師範體系,並對皇民化時期前的教育制度進行概述;第三章進一步探討,受同化教育及後來受皇民化教育的公學校臺籍生,在師範學校如何被進行皇民化意識的強化、如何被收編為日本殖民政策皇民化政策下的工具;第四章要訴說的概念是,師範學校的學生其本身受了同化政策或皇民化政策的意識型態,而畢業後成為老師如何再複製此一意識型態,為殖民政府再製皇民化意識的殖民地人民;第五章則是結論的部分,從本文的探討可以顯示二點的結論,第一是透過師範學校來源的研究可以發現,師範學校具有收編與運用臺籍精英的目的與功能。第二是透過師範學校的教育,以及畢業後成為教師的歷程,可以發現殖民政府對師範生及其所訓練的教師,如何進行皇民化意識的編碼與再製。
從上述兩點結論申論到戰後國民政府接收臺灣之後,國民政府在臺灣進行威權體制的黨化教育,可以發現國民政府不僅全面接收了師範學校的硬體設施,同時在內容上也完全繼承師範體系的功能,也就是師範學校沒有被移為它用,仍是被國民政府做為訓練初等教育師資的機關,這可說是國民政府黨化對皇民化的延續。從此可知,不論是皇民化或黨化,師範體系都有其國家教育的特殊性、重要性、灌輸與洗腦功能,和「政治─教育」的霸權功能。
This thesis is composed of five chapters.
Chapter 1 introduces the methodology and the structure of this thesis. Chapter 2 intends to explain how the normal schools recruited Taiwanese elites from the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and gives a rough description of the educational policies during the pre-Kouminka period. Chapter 3 explores how the ideology of Kouminka was intensified into Taiwanese students in the normal schools, who had undergone "the assimilating-education policy" in the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and enlisted them for the tools of Japan colonial policy. Chapter 4 explores how Taiwanese graduates from the normal schools, who started to work as teachers in the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duplicated the ideology of Kouminka and reproduced Taiwanese colonized with the ideology of Kouminka. Chapter 5 is the conclusion. After WWII, Japan lost the war and Taiwan is taken over by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us, this chapt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normal education under the ideology of Kouminka and of Partification of education. Based on the last chapter, on one hand, we can tell that the government of R.O.C. inherited not only the facilities but also the educational (or political) purposes and functions of the normal schools what Japanese colonial government descended. On the other hand, we can see how the government of R.O.C. altered the teaching contents of the Kouminka ideology in the normal schools to the ideology of Partification of education.
壹、 公文、報紙、期刊雜誌
《國家教育會雜誌》
《臺中州教育》(1933-1939)
《臺南新報》
《臺灣日日新報》
《臺灣民報》
《臺灣時報》
《臺灣教育》第124-497號(1912.08-1943.12)
《臺灣教育會雜誌》
《臺灣新民報》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
《臺灣總督府民政事務成績提要》
《臺灣總督府官報》
《臺灣總督府府報》
《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校友會雜誌》
貳、 專書
一、 中文書目
王乃信等(譯)。臺灣總督府警察局,《臺灣社會運動史(1913年~1936年)》,臺北
市:海峽學術,2006。
王文科、王智弘,《教育研究法,第十三版》,臺北市:五南圖書,2009。
王錦雀,《日治時期─臺灣公民教育與公民特性》,臺北市:臺灣古籍,2005。
北師四十年編輯委員會,《北師四十年專輯》,臺北市: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專科
學校,1985。
朱昭陽口述,林忠勝撰述,《朱昭陽回憶錄:風雨延平出清流》,臺北:前衛,
2009。
吳三連口述,吳豊山撰記,《吳三連回憶錄》,臺北:自立晚報,1991 年。
吳文星,《日治時期臺灣的社會領導階層》,臺北:五南圖書,2008。
吳濁流,《南京雜感》,臺北:遠行,1977。
吳濁流,《無花果》,臺北:前衛出版社,1993。
李園會,《日據時期臺中師範學校之歷史》,臺北市:五南圖書,1995。
李園會,《日據時期臺灣師範教育制度》,臺北市:南天,1997。
李園會,《日據時期臺灣教育史》,臺北市:國立編譯館,2005。
杜章智(譯)。Althusser, L.著。《列寧和哲學》,Lenin and Philosophy and Other Essays,臺北:遠流,1990。(原著出版於1971)
沈翠蓮,《臺灣小學師資培育史》,臺北:五南,2004。
汪知亭,《臺灣教育史料新編》,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
周憲文(譯)。矢內原忠雄著。《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臺北:海峽學術出版
社,1999。
林文龍等,《楝花盛開時的回憶─日治時期畢業紀念冊展圖錄第三冊 制服篇 /
林本源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1991。
林正芳(譯)。E. Patricia Tsurumi著。《日治時期臺灣教育史》,Japanese Colonial
Education in Taiwan, 1895-1945,宜蘭縣: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1999。
林玉体,《臺灣教育史》,臺北市:文景,2003。
林玉体,《教育史》,臺北市:文景,2004。
林明德,《日本史》,臺北市:三民書局,2007。
林明德,《日本近代史》,臺北市:三民書局,2004。
林繼文,《日本據臺末期,1930-1945戰爭動員體係之研究》,臺北縣:稻鄉,
1996。
姚浙生等,《楝花盛開時的回憶─日治時期畢業紀念冊展圖錄第一冊 總論篇 /
課程篇》,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5。
洪炎秋,《教育老兵談教育》,臺北:三民書局,1968。
島嶼柿子文化館,《臺灣小學世紀風華》,臺北:島嶼柿子文化館,2004。
徐南號,《臺灣教育史》,臺北市:師大書苑,1996。
張炎憲、李筱峰、莊永明,《臺灣近代名人誌》,3,臺北:自立報社,1987。
張炎憲、李筱峰、戴寶村編,《臺灣史論文精選》,下,臺北:玉山社,1996。
張炎憲編審,《臺灣人教師的【時代經驗】》,臺北縣:臺北縣立文化中心,1996。
張盈堃、彭秉權、蔡宜剛、劉益誠等(譯)。Kanpol, B.著。《批判教育學導論》,
Critical pedagogy :An introduction,臺北:心理,2004。(原著出版於1999)
教育部,《第五次全國教育會議報告》,臺北:教育部,1970。
教育部教育年鑑編輯委員會,《第一次中國教育年鑑》,上海:商務,1934,頁
309。
許介麟,《福澤諭吉:對朝鮮、臺灣的謀略》,臺北市:文英堂,2009。
許佩賢,《殖民地臺灣的近代學校》,臺北:遠流,2005。
陳俐甫、黃富三等,《近現代臺灣口述歷史》,臺北:林本源中華文化教育基金
會,1991。
陳鳴鐘、陳興唐主編,《臺灣光復和光復後五年省情》上,南京:南京出版社,
1989。
陳聰民等,《楝花盛開時的回憶─日治時期畢業紀念冊展圖錄第二冊 學校建築
篇 / 校歌校旗篇》,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5。
彭煥勝主編,《臺灣教育史》,高雄:麗文,2009。
黃秀政、張勝彥、吳文星著,《臺灣史》,臺北:五南圖書,2002。
雲林縣文獻委員會,《雲林文獻》,27,臺北:成文,1983。
楊孟哲,《日治時代(1895-1927)臺灣美術教育》,臺北:前衛出版社,1999。
楊肇嘉,《楊肇嘉回憶錄》,臺北:三民書局,1967。
經典雜誌編,《臺灣教育四百年》,臺北市:經典雜誌,2006。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春風化雨100年─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建校百周年紀念專
刊》,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1995。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臺灣一年來的教育》,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
署宣傳委員會,1946。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臺灣教育概況》,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教
育處,1946。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嘉義市鄉土史料》,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1997。
蔡禎雄,《日據時代臺灣師範學校體育發展史》,臺北:師大書苑,1998。
蔡慧玉編著、吳玲青整理,《走過兩個時代的人:臺籍日本兵》,臺北:中研院
臺史所籌備處,1997。
鄭政誠,《南臺灣的師培搖籃─殖民地時期的臺南師範學校研究,1919-1945》,
臺北市:博揚文化,2010。
賴和(著)。林瑞明(編)。《賴和全集 新詩散文集》,臺北:旭昇圖書公司,2000。
鍾理和(著)。鍾鐵民(編)。《鍾理和全集2》,高雄:高雄縣立文化中心,1997。
二、 外文書目
上沼八郎,《伊澤修二》,東京:吉川弘文館,1988。
久住榮一、藤本元次郎,《公學校各科教授法》,臺北:新高堂書店,1924。
中島太郎,《近代日本教育制度史》,東京都:岩崎學術,1969。
井出季和太,《臺灣治績志》,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37。
太田秀穗,《太田秀穗氏還曆紀念文集》,東京:氏還曆祝賀會印行,1935。
文部省,《學制八十年史》,東京:文部省,1954。
矢內原忠雄,《帝国主義下の臺湾》,東京:岩波書店,1929。
吉野秀公,《臺灣教育史》,臺北市:臺灣日日新報社,1927。
佐藤源治,《臺灣教育の進展》,臺北市:臺灣出版文化株式會社,1943。
吳濁流,《夜明け前の臺灣—植民地からの告發》,東京:社會思想社,1972。
林景明,《日本統治下臺湾の「皇民化」教育─私は十五歳で「学徒兵」となっ
た》,臺北市:鴻儒堂,1999。
近藤正己,《総力戦と臺湾―日本殖民地崩壊の研究》,東京都:刀水書房,1996。
逸見勝亮,《師範学校制度史硏究: 15年下の教師教育》,札幌市:北海道大學,
1991。
臺北第二師範附屬公學校啟明會,《公學校國史教授細目》,臺北:臺灣子供世
界社,1938年。
臺南州,《臺南州社會教育要覽》,臺南:臺南州共榮會,1935。
臺灣教育會,《臺灣學事法規》,臺北:臺灣教育會,1922。
臺灣教育會編,《臺灣教育沿革誌》,臺北:臺灣教育會,1939。
臺灣總督府,《臺灣統治概要》,臺北:臺灣總督府,1945;臺北市:成文,1985
年復刻。
臺灣總督府臺北師範學校,《臺灣總督府臺北師範學校一覽》,臺北:臺北師範學
校,1920。
臺灣總督府警察局,《臺灣社會運動史》,東京:龍溪書舍,1973。
劉麟玉,《植民地下の臺湾における学校唱歌教育の成立と展開》,東京:雄山
閣,2005。
參、 期刊論文
一、 中文期刊
方林,〈日據時期臺灣師範學校的美術教育,1900s~1920s〉,上、下,《美育》,
59、61,(臺北,1995.5、7):頁34-38,29-38。
何義麟,〈皇民化期間之學校教育〉,《臺灣風物》,36.4,(臺北,1986):頁
47-88。
吳文星,〈日治時期臺灣鄉土教育之議論〉,《鄉土史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1997)。
吳文星,〈日治時期舊制臺中師範學校之探討,1899-1902〉,《臺灣文獻史料整
理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投:臺灣省文獻會,2000.11:頁401-419。
吳文星,〈日治時期舊制臺南師範學校之探討,1899-1904〉,收錄於張清榮主編,
《南師壹百年》,臺南市:國立臺南師範學院,1998:頁113-121。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師範教育之研究〉,《師大歷史研究所專刊》,8(臺北
市:1983.01)。
周婉窈,〈「莎勇之鐘」的故事及其波瀾〉,《歷史月刊》,46(臺北,1991.11):
頁44-49。
周婉窈,〈日據末期〈國歌少年〉的統治神話及其時代背景〉,《歷史月刊》,
32(臺北,1990.09):頁81-85。
周婉窈,〈失落的道德世界─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臺灣公學校修身教育之研究〉,
《臺灣史研究》,8.2(臺北:2001.12):頁1-63。
周婉窈,〈從比較的觀點看臺灣與韓國的皇民化運動(1937-1945年)〉,張炎憲、
李筱峰、戴寶村編,《臺灣史論文精選》(下),(臺北:玉山社,1996)。
周婉窈,〈實學教育、鄉土愛與國家認同─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第三期「國語」
教科書的分析〉《鄉土史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國立中央圖
書館臺灣分館,1997):頁125-152。
周婉窈、許佩賢,〈臺灣公學校制度、教科和教科書總說〉,《臺灣風物》,53.4(臺
北,2003):頁140。
許佩賢,〈從戰爭時期教科書看殖民地「少國民」的塑造〉,《臺灣風物》,46 .1
(臺北,1996.03):頁63-94。
陳美惠,〈鹽水公學校內奉安奉庫之歷史意涵〉,《臺灣風物》,57.3(臺北,
2007):頁69-101。
陳培豐,〈重新解析殖民地臺灣的國語「同化」教育政策─以日本的近代思想史
為座標〉,《文化研究月報》,25期,2003.03.25,取自
http://www.cc.ncu.edu.tw/~csa/oldjournal/25/journal_park166.htm,資料擷取時
間:2012.12.10.
陳章水,〈所感〉,《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校友會雜誌》,8,(臺北,1901.06):
頁36。
陳慧先,〈華麗島看中國: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歷史、地理科的支那意象〉,《臺
灣文獻》,62.3(臺北,2011.09):頁93-124。
游鑑明,〈日據時期公學校的臺籍女教師〉,《日據時期臺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
論文集》,(臺北,1993):頁559-633。
蔡錦堂,〈日本據臺初期公學校「國語」教科書之分析〉,《中國與亞洲國家關
係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淡江大學歷史系,1993):頁238-289。
蔡錦堂,〈教育勅語、御真影與修身科教育〉,《臺灣史學雜誌》,2(臺北,2006):
頁113-155。
賴錦松,〈國民小學校歌製作與運用研究:屏東師院輔導區內國民小學校歌探
析〉,《屏東師院報》,7(屏東,1994):頁299-378。
譚光鼎,〈國家霸權與政治社會化之探討─以「認識臺灣」課程為例〉,《教育
研究集刊》,45,(臺北:2000):頁113-137。
頼美鈴,〈日治時期臺湾音楽教科書研究〉,日本交流協会歷史研究者交流活動
研究成果報告書,2001.09。取自
http://203.143.103.195/08_03_03_01_middle.nsf/2c11a7a88aa171b449256798000a5805/94d11897406ce80c49256aca0008a4c5/$FILE/ATTUI1XI/laimeiling1.pdf,資料擷取時間:2012.09.20。
二、 外文期刊
八幡喜一,〈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語學部土語科に就て〉,《臺灣總督府國語學
校校友會雜誌》,9,(臺北:該校,1902):頁2。
中川生,〈‧史潮‧國民精神總動員〉,《歷史教育:研究評論》,12.8,(1937 .11):
頁299。
中田敏夫,〈臺湾總督府編纂公學校用国語教科書を通してみた國民意識の形成〉,
《臺湾の近代と日本》,(中京大學社會研究所,2003):頁45-52。
〈內外彙報 彰化廳ノ公學校會議〉,《臺灣教育會雜誌》,4(臺北,1902.03):
頁50-51。
伊澤修二,〈明治廾八年ノ教育社会〉,《國家教育》,33(臺北,1895.1.18):
頁7-12。
吳三連,〈同胞教育者に送る〉,《臺灣青年》,1.4(臺北:和文之部,1920.10.15):
頁49。
吳宏明,〈日本統治下臺灣の日本人教員─臺湾総督府講習員をめぐって〉,《本
山幸彥教授退官紀念論文集‧日本教育史論叢》,(東京:同朋社,1988):
頁237-256。
李福康,〈臺灣の書房義塾〉,《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校友會雜誌》,8,(臺北,
1901.06):頁36-37。
陳章水,〈所感〉,《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校友會雜誌》,8,(臺北,1901.06):
頁36。
陳虹彣,〈日本統治下臺湾における國語講習所用国語教科書の研究-臺湾教育
会の『新国語教本』に着目して〉,《研究年報》,54 .2 (東北大学大学
院教育学研究科,2006.6):頁63-89。
鈴木梅太郎,〈公學校體操科教授の概要〉,《臺灣教育會雜誌》,11(臺北,
1903.02):頁31-32。
臺北師範學校,《臺北師範學校一覽》,臺北:臺北師範學校,1920。
〈臺灣總督府學事會議〉,《臺灣教育會雜誌》,35(臺北,1905.2.25)。
遮莫庵,〈訓導の講學〉,《臺灣教育會雜誌》,28 ,(臺北,1904.07.25)。
三、 學位論文
Ching-chih Chen,“Japanese Socio-Political Control in Taiwan, 1895-1945”, Ph.D.
Dissertation, Harvard University, 1973。
川路祥代,〈殖民地臺灣文化統合與臺灣傳統儒學社會(1895-1919)〉,臺南市: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
井上一宏,〈日治時期臺灣人民國家認同之探討—以公學校修身教育為主〉,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江智浩,〈日治末期,1937-1945臺灣的戰時動員組織─從國民精神總動員組織到皇民奉公會〉,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何義麟,〈皇民化政策之研究─日據時代末期日本對臺灣的教育政策與教化運
動〉,臺北: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
吳玥瑜,〈日據時期臺灣同化政策之研究〉,臺北: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
李光智,〈「國定」課程之研究: 臺灣日治時期公學校課程的形成與發展
(1895-1945)〉,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李國生,〈戰爭與臺灣人:殖民政府對臺灣的軍事人力動員,1937-1945〉,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李穗嘉,〈日據時期臺灣音樂教育及教科書剖析〉,臺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音樂組碩士論文,1990。
李佩瑄,〈從《漢文讀本》看日治時期公學校漢文教育的近代化〉,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碩士論文,2011。
周華斌,〈從敷島到華麗島的受容與變異─ 探討日據時期從日本到臺灣的短歌
與俳句文學〉,臺南: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林育柔,〈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對臺教育的意識型態取向分析-以修身教育上之實現為例》,花蓮: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林淑惠,〈從意識型態與文化霸權解析歷史建築展示之研究─以臺南州廳為例〉,桃園: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林增堃,〈日據時期在臺灣人格教育的研究—以初等教育修身課程為中心〉,高雄: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用日語所碩士論文,2007。
施宜廷,〈我國小學師範教育地位焦慮與制度變革之研究(1949-2005)〉,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孫芝君,〈日治時期臺灣師範教育音樂教育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祝若穎,〈日治時期西方近代教育思想之發展與對公學校教學法之影響
(1895-1945)〉,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2011。
祝若穎,〈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修身科之德育與同化的取向研究〉,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許佩賢,〈臺灣近代學校的誕生─日本時代初等教育體系的成立(1896-1911)〉,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歷史所博士論文,2001。
許佩賢,〈塑造殖民地少國民─日據時代臺灣公學校教科書之分析〉,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陳大元,〈日治時期臺灣教化輔助團體之研究〉,臺中市: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陳虹文,〈日本殖民統治下臺灣教育政策之分析研究─以公學校國語教科書內容分析為例〉,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陳思琪,〈日據時期臺北地區初等教育之研究〉,臺北市: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曾素秋,〈日治時期臺灣國家認同教育之探討,1895-1945〉,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
游鑑明,〈日據時代臺灣的職業婦女〉,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5。
游鑑明,《日據時期臺灣的女子教育》,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
楊雅慧,〈日據末期戰時體制下的臺灣婦女,1937-1945─以殖民政府的教化與動員為分析中心〉,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葉碧苓,〈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書法教育之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99。
蔡元隆,〈日治時期嘉義市公學校的思想掌控及學校生活之研究〉,嘉義:國
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蔡蕙光,〈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的歷史教育─歷史教科書的分析〉,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鄭梅淑,〈日據時期臺灣公學校之研究〉,臺中市: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
鄭麗玲,〈戰時體制下的臺灣社會,1937-1945─治安、社會教化、軍事動員〉,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謝仕淵,〈殖民主義與體育日治前期(1895-1922)臺灣公學校體操科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謝佩錦,〈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教師之研究〉,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5。
謝明如,〈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之研究(1896-1919)〉,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