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文媄
Lin Wen-Mei
論文名稱: 校園中能源教育情境對學童之學習動機、能源認知及能源態度的影響─基隆市國小為例
Influences Of Promoting Energy Educa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 In Keelung On the Motivation To Learn Energy, Energy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Of The Energy
指導教授: 王順美
Wang, Shun-Me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環境教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2
中文關鍵詞: 學習動機能源認知能源態度風力太陽能
英文關鍵詞: motivation to learn energy, energy knowledge, energy attitude, wind power, solar energ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40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為主、質性訪談為輔的方式,探究國小高年級學童對能源學習動機、能源認知以及能源態度與是否受宣導活動、校外教學、校園能源主題課程與校園再生能源設施等4項背景變項而有所差別。
    本研究進行描述性統計、推論性統計,茲將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在校園中進行能源宣導活動,對基隆市高年級學童的能源認知、「對能源一般概念的了解」層面有顯著影響,在態度部分僅「日常生活節能態度」層面達到顯著差異。
    二、學校實施以能源為主題的校外教學對基隆市高年級學童的能源學習動機、「對風力發電的了解」以及能源態度產生負面影響,且達顯著水準。在「對太陽能發電的了解」認知層面有正面影響且達到顯著水準。
    三、在校園內實施以能源為主的主題課程,基隆市高年級學童的能源認知、「對能源一般概念的了解」認知層面達到顯著水準。
    四、在校園中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及相關能源設施,對基隆市高年級學童的學習動機、能源認知及能源態度的影響,結果分述如下:
    (一)校園中設置風力發電機
    在校園中設置風力發電機對基隆市高年級學童的「對能源一般概念的了解」認知層面及能源認知達到顯著差異、但在學習動機「注意力」層面、「學習節能與新能源資訊」層面,是負面影響,且達顯著水準。
    (二)校園中設置太陽能電板
    在校園中設置太陽能電板,對基隆市高年級學童的「對能源一般概念的了解」、「對太陽能發電的了解」、整體能源認知及「學習節能與新能源資訊」達到顯著差異。
    (三)校園中設置能源教室
    在校園中設置能源教室且利用教學,對基隆市高年級學童的「對太陽能發電的了解」、「對風力發電的了解」達到顯著差異,但在「學習節能與新能源資訊」層面,則是校園內無能源教室平均分數高於有能源教室,且達顯著水準。
    (四)教師本身的專業素養
    教師在教學時著重教導學生所謂一般性的能源概念,對於太陽能發電及風力發電了解較少,或是學生主動學習能力不足,導致學生對此二部份的了解較少;在有設置能源設備學校進行能源宣導次數及上主題課程的時間較多,宣導內容重複性太高,導致學生對能源的學習動機及學習節能與節能新資訊的態度較低。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influences of advocacy activities, extracurricular teaching, school-based curriculum,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equipment on motivation for energy education,energy knowledge and attitude of fifth-grade and sixth-grade students in Keelung city. This research adopted method with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 The researcher did interview school teachers who assisted the survey and came out with qualitative result.
    The study analyzed the data by basic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inferential statistics and the conclusions from this study are listed:
    1. Advocacy activity of energy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the high graders on energy knowledge, general concept of energy, and attitude of daily life energy conservation.
    2. Extracurricular teaching based on the theme of energy had significant negative influences on motivation of learning energy an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wind power and the attitude toward energy, while as it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solar energy generation.
    3.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about energy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on motivation of learning energy and general concept of energy.
    4. Establishing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facility and related energy facility influences on high graders,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4.1 Sets up the wind generator
    Setting up the wind generator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on concept of energy, energy knowledge, but it h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 influences on their attention, attitudes of studying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new energy information.
    4.2 Sets up the solar energy electroplates
    Setting up the solar energy electroplate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on concept of energy, energy knowledge, understanding of Solar electrical energy generation and attitudes of studying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new energy information.
    4.3 Sets up the energy classroom
    Setting up the energy classroom and using it on teaching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on understanding of Solar electrical energy generation and wind power generation. But on the aspect of studying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new energy information isn’t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for the average grades of schools without energy classroom are higher than schools with energy classroom.
    4.4 Students do not have enough understanding of solar electrical energy generation and wind power generation, and this might due to student’s active learning ability is insufficient or teacher’s focuses on concept of energy while teaching. Schools with energy equipment have more times of carrying on the advocacy activity of energy and implementing school-based curriculum on energy, this causes students’ motivation to learn energy and attitudes toward studying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new energy information to be down.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次 V 表次 VII 圖次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3 第四節 研究限制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能源與環境 5 第二節 學校推行能源教育的活動 10 第三節 校園環境和教育的關係 14 第四節 學習動機、能源認知與能源態度概念及其相關研究 1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2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3 第二節 研究步驟與實施 24 第三節 研究對象 26 第四節 研究工具 28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方法 3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35 第一節 學校能源教育教學及設備基本現況 35 第二節 對能源之學習動機現況描述與分析 38 第三節 能源認知現況描述與分析 46 第四節 對能源態度現況描述與分析 55 第五節 學習動機、能源認知與能源態度相關分析 6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7 第一節 結論 67 第二節 建議 69 第三節 未來研究之建議 70 參考文獻 71 附錄一 正式問卷 76 附錄二 預試問卷與項目分析 82

    一 、中文部份
    王文科(2006)。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順美(2004)。台灣地區國高中全校式經營環境教育現況之探討。師大學報,49(2),87-106。
    王鑫(1999)。國民中小學校園環境稽核及調查參考手冊 ── 英國的例子。台北: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
    方吉正(1998),情境學習理論之主要觀點剖析。教育資料文摘,249,185-192。 
    田振榮(1991)。當前重要的教育課題-能源教育。技術職業雙月刊,6,27-32。
    田振榮(1993)。美國能源教育發展的經驗。能源季刊,23(2),10-21。
    田振榮(1991)。當前重要的教育課題-能源教育。技術職業雙月刊,6,27-32。
    田振榮(1993)。美國能源教育發展的經驗。能源季刊,23(2),10-21。
    田振榮(1994)。高工學生能源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
    田又方(2004),陽光國小校園空間建構歷程研究,台北師範學院藝術與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田慧生(1999),情境教學-情境教育的時代特徵與意義,中小學校育, 9,53-56。 
    加藤幸次(1993)。開放的學習空間。空間,52,108-110。 
    江哲民(2003)。永續建築導論。建築情報雜誌社。
    江哲民、蘇慧貞(2004)。教育部永續校園理念與實質推行。
    余鈺焜(2006 )。台美國民教育階段能源教育教材比較。碩士論文,立德管理學院資源環境研究所,未出版,台南。
    江哲銘(2003):教育部永續校園推行緣起、目標與內涵。載於教育部中部辦公室,國立高級中等學校營造永續發展的校園研習會研習手冊(頁3-25)。台中:教育部中辦。
    李永吟(1984)。教學理論與策略。臺北:大洋。
    林明瑞(1999)。永續校園。環境科學技術教育專刊,16,23-42。
    朱則剛(1994),建構主義知識論與情境認知的迷思-兼論其對認知心理學的意義。教學科技與媒體, 13,3-14。
    吳明隆(2000)。SPSS 統計應用實務。台北市:松崗。
    吳京一(1997)。中小學能源教育的現況調查-我國高級中學教師的能源意識。師大學報,42,1-12。
    周錦鐘(2003)。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能源態度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茜茹(民84)。班級氣氛與兒童生活適應和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志義(1991):能源政策與經濟分析--兼論台灣當前課題。能源季刊,24(1),1-25。
    許志義(2003):論當前能源教育推展方向。能源季刊,24(1),1-7。
    吳長鵬(2005):師範學院學生能源態度及其教育需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美勞教育系,未出版,臺北市。
    林金塗(1992)。我國高中職能源教育教材內涵需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美惠、郭秋勳(2006)。教師轉型領導對大學生學習動機及學業表現影響之個案研究。明道學術論壇,2(1),45-64。
    林金塗(1993)。我國能源教育現況與實施策略。台南家專學報,12,339-358。
    林素貞(1994)。能源與環境政策相關之課題與展望。能源季刊, 24(3),117-135。
    林清平(1998)。國小能源教育推展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9,243-264。
    林麗娟 (1994) 。動機設計於電腦輔助教材之應用。視聽教育雙月刊,44(5), 23-30。
    林麗娟(1997)。情境、學習與動機,視聽教育雙月刊,38(4), 18-27。 
    施郁芬、陳如琇(1996)。情境脈絡與學習遷移。教學科技與媒體, 29,23-31。
    徐新逸(1998)。情境學習對教學革新之回應,研習資訊, 15(1),16-24。  
    張春興(1999)。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許志義(1994)。論當前能源教育推展方向。能源季刊,24(1),1-7。
    許淑玟(1998)。ARCS 動機設計模式之教學上應用。國教輔導,38(2),16-24。
    涂重敬(2002)。高雄市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能源教育教學現況與能源態度之
    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建州(2001)。我國高級職業學校工業類科教師能源認知及能源態度之研究。國立
    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陳素景。中小學學校空間中多元智慧的情境學習空間規劃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陳慧娟(1998)。情境學習理論的理想與現實。教育資料與研究,25,47-55。
    陳文尚等(1999)地理學整合性學程之探討。環境與世界3:163~185,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系。
    郭生玉(1990)。心理與教育測驗(五版)。台北:精華。
    湯志民(1992)。教室情境對學生行為的影響。教育研究雙月刊, 23,44-53。 
    湯志民(1993a)。現代教學革新與教室設計的發展趨勢。空間, 51,96-105。 
    湯志民(1994a)。學校建築的人文教育環境規畫。初等教育學刊, 3,237-264。 
    湯志民(1994b)。現有學校建築設施的開放空間設計。教育研究, 40,12-26。 
    湯志民(1995)。學校建築的本土教育環境規畫。初等教育學刊, 4,27-60。 
    湯志民(2003)。學校綠建築規劃之探析。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優質的學校環境(頁 1-39)。台北: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湯志民(2004)。學校綠建築的規劃與設計。中等教育,55(1), 4-30。
    教育部(2003)。打造綠校園Taiwan Green School:世界接軌的學習環境 ── 永續、生態、環保、健康。台北:作者。教育部電子報第四十二期http://epaper.edu.tw/042/people.htm
    曾淑惠(2002)。教育方案評鑑。台北:師大書苑。
    黃素惠、余志鴻(2007)。永續校園環境規畫之探究-以國民小學綠色校園為例,教育暨外國語文學報,5,12-34。
    黃文良,曾維雄(2006),青少年再生能源教育教學活動之規劃與設計,高應大工程科技與教育學刊,3(2), 160-174。
    黃淑芳(1997)。現代博物館教育理念與實務。台北:臺灣省立博物館。
    黃富順(1985)。成人的學習動機--成人參與繼續教育動機取向之探討 。高雄:復文。
    黃筱琳(1998)。高雄市中學生能源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楊接信(2002)。新竹縣中等學校學生能源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廖芳玲、商育滿(2005)。人類生存的延續-體現能源教育本質。能源報導,9,8-10。
    經濟部能源局(2005)。能源政策白皮書。
    經濟部能源局(2006)。能源政策白皮書。
    經濟部能源局(2007)。能源科技研究開發白皮書。台北:五南。
    經濟部能源局(2007)。中華民國節約能源要覽。台北:經濟部能源局。
    經濟部能源局(2007)。主要國家節能減碳措施。2007 年11 月22 日,取自:http://210.69.152.10/Policy/EnergyMeeting/INTEGRATED%20&%20REVIEW%20MEETIN/961122/附件---主要國家節能減碳措施.pdf
    劉瑞圓(1994)。國中學生能源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瑞圓(2007)。我國高中生活科技教師專業評鑑指標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盧美貴(民 79)。班級氣氛與學習。載於吳清山等人(主編):班級經營(頁 435-466)。台北:心理出版社。
    董奇(1995)。兒童創造力發展心理。台北市:五南。

    二、外文部份
    Barrow, L., & Morrisey, J.(1987). Ninth grade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energy: A comparison between maine and new brunswick.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8(3), 54-59.
    Bauman,P.C., & Petrock,E.M. (1981) . Energy education: why, what and how?
    Brown, J. S. Collins, A. & Duguid, P. (1989) .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al of lear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8(1), , p32-42.
    Duggan,D.D.(1983).The federal role in energy education in the U.S.A. Department of Energy. Washington, D.C.: Office of Energy Research.
    Fraser, B. J.(1994). Research on classroom and school climate. In Dorthy Gabel (Ed.)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cience teaching and learning. 493-541. New York:Macmillan
    Fowler, J. M.(1976). Energy education and the “wolf-criers”. Social Education,40(4), 251-256.
    Fowler, J. M. (1981). Energy educ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Environment, 23(4),40-42.
    Holms Group. (1990). Tomorrow’s schools : 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s. East Lansing, MI : The Holmes Group, Inc.
    Hawaii Stat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80) .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supplementary instructional guide, energy use and the environment.: concepts & activities for the classroom secondary social studies module.
    Keller,J,M.1983.Motivvational Design of Instruction. In C. M. Reigeluth(Ed.), Instructional Design Theories and Models :An Overview of Their Current Status(p383-429). Hillsdale, NJ: Lawrence Earlbaum Associates.
    Lave, Jean & Wenger, Etienne. Situated learning legitimate peripheral,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McCombs, B. L. (2000). Reducing the achievement gap. Society, 37 (5), 29-39.
    McLellan, H. (ed). Situated learning perspectives, Englewood Cliffs, N. J.:Eduational Technology pub,1996.
    Suchman, L. (1987). Plans and situated action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inn, W. Instruction design and situated learning:paradox or partnership. Education Technology, 33(3), 1993, p16-21.
    Weiss, J.(2000). Sustainable Schools. From http://www.cefpi.org/pdf/issuell.pdf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