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褚紫縈 Chu, Tzu-yin |
---|---|
論文名稱: |
普普藝術應用於紡織品螢光印花圖案創作研究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pop art in textile fluorescent printing pattern creation |
指導教授: |
周賢彬
Chou, Shyan-Bin |
口試委員: | 周賢彬 王建堯 林達隆 |
口試日期: | 2021/07/26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設計學系設計創作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Design_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Creative Practice in Design |
論文出版年: | 2021 |
畢業學年度: | 10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18 |
中文關鍵詞: | 適性照明 、普普藝術 、螢光 、紡織壁布 |
英文關鍵詞: | adaptive lighting, pop art, fluorescent, wall covering |
研究方法: | 個案研究法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1315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12 下載:1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日光對於生命萬物來說是至關重要、無可取代的,人類的作息無論是休憩、勞動生產,皆隨著太陽日昇夜落的軌跡規律的運轉。而拜科技之賜,電力與燈具的發明改變了人類的生活習慣,逐漸地將活動時間延伸到幽暗的夜晚,致使夜間的活動益加頻繁。
人造光源必然需要仰賴電力運作,雖然科技日新月異,可讓能源消耗降低、照度提高,碳排放、用電量的問題獲得改善,但在人們無限制的增加夜晚照明範圍時,也同時強化了光污染對地球的影響。
本研究探討將螢光光源設計於紡織壁布上,同時採取具寬闊面積的室內牆面作設計呈現,引導觀賞者以全視野方式觀看,並聚焦在不影響睡眠品質,且具安全考量的弱光源方式,經由關閉周圍室內人造光源,使夜間室內的照明光源回歸到僅需要的範圍,以減少能源及光源的浪費。
承以文獻探討的方式,藉由普普藝術當代三位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分析其藝術呈現的脈絡及技巧,進而歸納出普普藝術的特色,隨即成為圖案創作演譯的參考,應用數位噴墨印花工程技術將創作之圖案作品呈現於紡織壁布上,營造出所預期需要的視覺效果。通過紡織壁布設計的牆面造型,展現獨特風格的新樣貌,並可提供未來室內光源及室壁布裝潢設計的參考。
Daylight is vital to all things in life and is irreplaceable. Whether human beings are resting or working, the rising and setting trajectory of the sun is always followed. Thanks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invention of electricity and lights changed human life habits, and the activity time gradually extended to the night, resulting in more frequent night activities.
Artificial light sources must rely on electricity to operate. Although rapid advances in technology can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increase illuminance, and improve carbon emissions and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when people unrestrictedly increase the range of night lighting, it also exacerbates the impact of light pollution on the earth.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design of fluorescent light sources on textile wall coverings, and used large-area indoor walls for design display, guiding the audience to watch from all directions without the affection on sleep quality. By turning off the surrounding light sources and replacing them with weaker indoor artificial light sources, the indoor light sources at night can be restored to the required range, reducing the waste of energy and light sources.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ing, three contemporary pop art representatives and their work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context and skills of artistic expressions, and then this study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p art, and deduced a reference paradigm for cre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The method applied digital inkjet print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The created pattern works are presented on the textile wall covering to create an ideal visual effect. The wall shape designed by the textile wall covering presents a unique new look, which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indoor light source and room wall decoration design.
Andy Warhol、Pat Hackett(2017)。普普就是一切都很好(沃荷的六○年代) POPism:The Warhol Sixties(楊玉齡譯)。台北市:大塊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原出版年:2006)。
Anne Stone、Emma Dent Coad、Felice Hodges、Hugh Aldersey-Williams、Penny Sparke (2000)。新設計史 (李玉龍、張建成譯)。台北市:六合出版社。
Catherine Ingram(2017)。This is 安迪‧沃荷 (李之年譯)。台北市:天培出版社。(原出版年:2014)。
Lucy R. Lippard(1994)。普普藝術 (張正仁譯)。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原出版年:1988)。
Paul Taylor 保羅·泰勒(1996)。後普普藝術(徐洵蔚譯)。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原出版年:1989)。
Pen編輯部(2015)。就是喜歡!草間彌生(鄭衍偉譯)。台北市: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公共電視紀錄平台(2021)。致命光害 Lights Out Michael McNamara。
https://viewpoint.pts.org.tw/ptsdoc_video/%E8%87%B4%E5%91%BD%E5%85%89%E5%AE%B3/。搜尋日期:2020.02.28
孔美麗(2016)。普普藝術之幾何圖形應用於拼布創作—以花卉圖案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屏科大綜合設計,屏東縣。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2021)。亮到你、苦到我——趕走夜晚的光污染
https://www.delta-foundation.org.tw/blogdetail/3119 。搜尋日期:2020.05.30
印象畫廊(2018)。洪易 / 彩繪雕塑是新時代的藝術象徵。https://www.insiangallery.com/news/771 。搜尋日期:2020.02.28
辛瑞鑾(2018)。導入蕭爾希設計思維之平面創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嶺東科技大學,台中市。
周采薇(2013)。無限的反覆與增生-草間彌生創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桃園市。
林宜慧(2017)。衝突與融合:普普藝術網點風格的實驗動畫創作論述。(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台北市。
林淑真(2017)。續修臺北市志 卷八‧文化志 視覺藝術篇。台北市:臺北市立文獻館。
姚秉綱(2005)。印刷科技期刊。第21卷第3期 P74~P84。台北市:中央印製廠。
洪景川等人(2019)。光害汙染防治。天文館期刊。第38期6-26。
草間彌生(2014)。草間彌生x圓點執念 寫給時代的話 (楊家昌譯)。台北市: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原出版年:2013)。
草間彌生(2017)。無限的網:草間彌生自傳 (鄭衍偉譯)。台北市:木馬文化。(原出版年:2012)。
馬韻慧(2010)。以普普藝術風格表現社群網站「臉書」圖形溝通之插畫創作。(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新北市。
許招墉(1999)。照明設計。台北市: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許玲瑋(2014)。普普藝術風格運用於文字結合圖像創作研究—以臺灣水果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商設,桃園縣。
陳其澎(2000)。色彩美學與城鄉景觀關係之研究—以城鄉聚落中的色彩經驗為例。色彩應用與色彩科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結城未來(2016)。光の療癒,改善失眠、壓力、肥胖、健忘眾多常見的生活問題(夏淑怡譯)。台北市:美日文本文化館。
黃惠君(2018)。臺灣保育動物造型之文創商品設計創作研究-以普普藝術風格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台北市。
廖建順(2012)。安迪‧沃荷的版畫風格應用於浮雕藝術設計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台北市。
廖盛焜、陳活源、賴政佑(2012)。數位印花。科學發展470期,P30~P35。
劉志宏(2019)。後現代布袋戲特質應用於普普藝術風格平面設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台北市。
潘逸瑄(2014)。論普普藝術與艷俗藝術表現技法之裝飾性及其繪畫表現形式。(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美術學系,台北市。
「洪易」(2016)。洪易先生藝術工作室。https://www.mrhungyi.com/in dex.php。搜尋日期:2020.02.28
「草間彌生」(2018)。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 8D%89%E9%96%93%E5% BD%8C%E7%94%9F。搜尋日期:2020.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