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千足
論文名稱: 東坡送別詞意象探析
指導教授: 陳滿銘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3
中文關鍵詞: 蘇軾東坡送別意象送別意象送別色彩送別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22下載:7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依鄒同慶與王宗堂在《蘇軾詞編年校注》中所統計,東坡一生詞作約331首,送別詞共有61首,約佔五分之一,比例甚高,而此即為本篇論文所要進行探討的主要範疇。
    而本論文主要運用觀察、統計、圖示、歸納、分析等方法,針對東坡送別詞進行一意多象的研究。首先,經由前述的文獻探討,詳細觀察後選定「東坡送別詞意象探析」為主題,以《蘇軾詞編年校注》的版本為主,以石聲淮和唐玲玲合著的《東坡樂府編年箋注》為輔,逐一檢視東坡詞的內容與題目及題前小序,統計出符合本論文所定義的「送別詞」61首,再將這61首按作詞的時間先後依序列表,並加註其時間與地點,製成此研究主要的依據版本:「東坡送別詞一覽表」。另外,透過「東坡宦遊圖」,以「地圖法」說明東坡一生的宦海浮沉路線;同時也將其家族世系和東坡畢生的重要事蹟加以表格化,以「東坡家族世系簡表」與「東坡年表」作呈現,有利於對其個人與家庭背景的認識。
    其次,檢視「東坡送別詞一覽表」,逐一查出送別的對象,再翻閱宋代人名辭典,以及其他相關資料,找出這些送別對象的身分,並略作簡介,交代其與東坡的關係,列出「東坡送別詞時空及對象簡表」以作參考。
    接著,透過對東坡送別詞的賞析與理解,判斷出其主旨所在與顯隱,說明其表達方式與一意多象的組合狀況,並統計出「東坡送別詞主旨及顯隱與安置表」,輔以圓餅圖呈現其分布狀況。
    然後,著手開始做初步的分類意象統計,內容包括「空間」、「時間」、「自然物」、「人工物」、「人物」等,再進行各類意象下的個別意象統計,例如「自然物」下又有「鳥獸昆蟲」與「水陸植物」、「天候」等,並分別製成統計表與圓餅圖,歸納其出現頻率與分布情形。為了減少人為因素(如眼花、疲累、誤讀)所造成的錯誤,前述統計工作皆反覆進行至少兩次以上,才做出最後的統計圖表。
    最後,再從上述所得之各項統計表中,分析並歸納出東坡送別詞的個別物象與分類意象出現頻率最高者,進一步找出主要意象群,並獲得東坡送別詞的意象四個特色:善於刻畫人物、重視聽覺摹寫,尤其是歌樂聲、取象豐富多元、色調以青色系為主。

    【東坡送別詞意象探析】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一、 喜愛蘇軾詞作風格 1 二、 探索送別詞之意象成分 2 第二節 文獻探討 2 第三節 研究範疇與方法 7 第二章 東坡送別詞創作背景 10 第一節 時代背景 10 一、 政經改革 10 二、 理學興起 10 三、 文藝發達 11 第二節 家世背景 11 第三節 宦海浮沉 13 一、 中舉出仕鳳翔杭州 13 二、 轉知密州徐州湖州 17 三、 烏台詩案貶謫黃州 22 四、 元祐在朝與二度仕杭 26 五、 定州以後的嶺南貶謫期 28 第三章 送別意象之相關探討 33 第一節 意象界說 33 一、 歷代中國學者主張 33 二、 近代西方研究成果 36 三、 兼取西學的現代意象觀點 39 第二節 歷來送別意象相關探討 42 一、 中國人重視送別的原因 42 二、 送別詩詞的歷史淵源 42 三、 歷代沿革的送別意象與主調 45 第四章 東坡送別詞之「意的形成與表達」 46 第一節 東坡送別詞之意(主旨)的顯隱 47 一、 意(主旨)全顯者 48 二、 意(主旨)顯中有隱者 48 三、 意(主旨)全隱者 49 第二節 東坡送別詞之意(主旨)的表達 51 一、 送別(傷別) 51 二、 留別(離愁) 51 第三節 東坡送別詞之意(主旨)的安置 51 一、 意(主旨)在篇首 52 二、 意(主旨)在篇腹 53 三、 意(主旨)在篇末 54 四、 意(主旨)在篇外 54 第五章 東坡送別詞「象的擇取」之一 56 第一節 空間類 58 一、 大空間 58 二、 小空間 64 第二節 時間類 66 一、 全日之內 67 二、 全年之中 70 第六章 東坡送別詞「象的擇取」之二 74 第一節 自然物類 74 一、 鳥獸昆蟲 75 二、 水陸植物 85 三、 天候與相關物 102 第二節 人工物類 109 一、 食 109 二、 衣 112 三、 行 112 四、 育 112 五、 樂 113 第三節 人物類 117 一、 當時人物 117 二、 歷史人物 118 第七章 東坡送別詞之意象特色 122 第一節 「意的形成」之特色:情語以「恨」與「愁」為主 122 第二節 「象的選取」之特色 123 一、 善於刻畫人物 123 二、 重視聽覺摹寫,尤其是歌樂聲 124 三、 取象豐富多元 125 四、 全詞色彩以青色系居多 126 第八章 結論 128 ◎附錄一:蘇東坡年表 130 ◎附錄二:東坡送別詞時空及對象一覽表 136 ◎附錄三:東坡送別詞主旨及其顯隱與安置 145 ◎附錄四:東坡送別詞意象統計表(共61闋) 148 ◎附錄五:東坡送別詞曲調(28種)出現頻率統計表 168 ◎附錄六:東坡送別詞中「色相俱足」的色彩分布表 169 一、 東坡送別詞中的青色 169 二、 東坡送別詞中的白色 170 三、 東坡送別詞中的紅色 171 四、 東坡送別詞中的黃色 172 五、 東坡送別詞中的黑色 172 ◎參考文獻(依作者姓氏筆劃由少至多順序排列) 173

    ◎參考文獻(依作者姓氏筆劃由少至多順序排列)
    一、 古籍
    (漢)王逸著: 《楚辭章句》, 台北:藝文印書館, 1974年4月再版。
    (漢)鄭玄箋注: 《毛詩鄭箋》 台北:學海出版社, 1999年9月初版。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正義: 《禮記正義》, 台北:廣文書局, 1971年10月初版。
    (東漢)許慎撰;
    (清)段玉裁注: 《說文解字注》, 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1990年8月七版。
    (東漢)王逸注;何錡章編: 《王逸注楚辭》, 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1973年9月初版。
    (魏)王弼著;晉.韓康伯注: 《周易王韓注》, 台北:中華書局, 1985年3月台五版
    (魏)酈道元: 《水經注》,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8年12月台一版。
    (晉)郭璞: 《爾雅注疏》, 台北:藝文印書館, 1955年初版。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正義: 《禮記正義》, 台北:廣文書局, 1971年10月初版。
    (宋)王宗稷編: 《東坡年譜》,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8年3月臺1版。
    (宋)朱弁: 《曲洧舊聞》, 北京:中華書局, 1985年第1版。
    (宋)李昉等奉敕撰: 《太平御覽》,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2年1月台一版。
    (宋)李昉: 《文苑英華》 北京:中華書局, 1986年。
    (宋)郭茂倩編撰: 《樂府詩集》卷36, 台北:里仁書局, 1980年12月初版。
    (宋)歐陽修: 《六一詩話》 台北 :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6年台一版。
    (宋)魏慶之: 《詩人玉屑》,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8年6月台一版。
    (元)脫脫: 《宋史》,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9月台景印初版。
    (元)方回編: 《瀛奎律髓》,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年第1版。
    (明)李時珍: 《本草綱目》, 台北:鼎文書局, 1973年9月初版
    (清)汪灝: 《廣群芳譜》, 台北:新文豐, 1980年10月初版。
    (清)丁仲祜: 《清詩話》, 台北:西南書局, 1979年11月初版。
    (清)何文煥輯: 《歷代詩話》, 北京:中華書局, 1992年5月1版3刷。
    (清)阮元: 《十三經注疏‧詩經》, 台北:藝文印書館, 1985年12月第10版。
    (清)吳其濬: 《植物名實圖考長編》, 台北:世界書局, 1962年10月初版。
    (唐)陸璣撰;(清)徐雪樵撰;小野蘭山和名村撰;淵在寬述;江村如圭纂述;岡元鳳撰; 《詩經動植物圖鑑叢書》, 台北:
    大化書局, 1985年12月第10版。
    (清)顧龍振編輯: 《詩學指南》, 台北:廣文書局, 1973年4月再版。

    二、 近代專書
    (一) 蘇軾傳記與作品
    (宋)蘇軾: 《蘇東坡全集》(上)(下)。 台北:河洛圖書, 1975年9月台景印初版。
    (宋)蘇軾撰;石聲淮、唐玲玲箋注: 《東坡樂府編年箋注》, 台北:華正書局, 1993年8月初版。
    (宋)蘇軾撰;鄒同慶、王宗堂注: 《蘇軾詞編年校注》
    (上)(中)(下), 北京:中華書局, 2002年9月第1版。
    (宋)蘇軾撰;薛瑞生箋證: 《東坡詞編年箋證》, 西安:三秦書局, 1988年9月第1版。
    (清)王文誥輯註;孔凡禮點校: 《蘇軾詩集》, 北京:中華書局, 1982年2月第1版。
    孔凡禮: 《蘇軾年譜》, 北京:中華書局, 2005年5月初版。
    孔凡禮點校: 《蘇軾文集》, 北京:中華書局, 1986年3月第1版。
    王水照: 《蘇軾》, 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1993年1月初版一刷。
    王丕震: 《一代詞家蘇軾》, 中和:大步文化, 2002年11月初版。
    王師更生: 《蘇軾散文研讀》,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2001年2月初版。
    朱昆槐選註: 《雪泥鴻爪:蘇東坡詩詞文選》, 台北:時報文化事業公司, 1984年10月初版。
    吳子厚選析: 《千古風流人物-
    蘇東坡作品賞析》, 台北:開今文化事業公司, 1993年2月初版。
    李一冰: 《蘇東坡新傳》, 台北:聯經文化事業公司, 1985年三版。
    周偉民、唐玲玲: 《東坡思想研究》,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6年2月初版。
    昌彼得等主編; 《宋人傳記資料索引》 台北:鼎文書局, 1977年12月增訂版。
    林語堂著;宋碧雲譯: 《蘇東坡傳》, 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 2001年3月再版一刷。
    徐續選註: 《蘇軾詩選》, 台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 1996年9月初版。
    常振國、絳云選注: 《我思君處君思我:友誼詞品珍》, 北京:東方出版社, 1995年初版。
    張其昀監修;程光裕、徐聖謨主編: 《中國歷史地圖》, 台北:中國文化學院出版部, 1980年6月初版。
    張淑瓊主編: 《唐宋詞新賞(6):蘇軾》, 台北:地球文化, 1990年6月再版。
    張福慶: 《蘇軾詩詞名篇賞析》,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2年12月1版。
    曹樹銘校編: 《蘇東坡詞(上)(下)》,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12月初版。
    畢寶魁編著: 《新編宋詞一本通》, 台北:漢宇國際出版社, 2006年5月初版。
    陳師新雄: 《東坡詞選析》,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000年9月初版。
    陳師滿銘: 《蘇辛詞比較研究》,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89年1月再版。
    陶文鵬、鄭園: 《蘇軾集》, 南京:鳳凰出版社
    (原江蘇古籍出版社), 2006年11月第1版第1刷。
    曾棗莊,舒大剛: 《北宋文學家年譜》,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9年初版一刷。
    曾棗莊: 《三蘇傳:理想與現實》, 台北:學海出版社, 1996年6月初版。
    馮 京: 《蘇東坡》, 台北:國際翻譯社, 1986年7月初版。
    黃文吉: 《北宋十大詞家研究》,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6年初版。
    黃啟方: 《東坡的心靈世界》,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2002年初版。
    楊海明: 《唐宋詞史》, 高雄:麗文文化事業公司, 1996年2月初版一刷。
    楊海明: 《宋詞三百首鑑賞》, 高雄:麗文文化事業公司, 1995年11月初版。
    楊義;郭曉鴻選注譯評: 《蘇軾》, 香港:三聯書店, 2003年8月第一版一刷。
    葉師嘉瑩: 《蘇軾》, 台北:大安出版社, 1991年2月二版一刷。
    蒲基維: 《東坡詞章法風格析論》, 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2005年6月初版。
    蔡義忠: 《中國八大詞人》, 台北:漢威出版社, 1992年1月初版。
    橫田輝俊原著;譚繼山譯: 《蘇東坡》, 台北:萬盛出版社, 1983年初版。
    龍沐勛箋: 《東坡樂府箋》,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8年台五版。
    龍榆生箋注: 《東坡樂府箋》, 台北:漢京文化, 1983年初版。
    顏既澄選註: 《蘇軾詩》,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68年10月台一版。
    顏崑陽: 《蘇辛詞》, 台北:台灣書店, 1998年3月初版。
    蘇軾等著;
    葉美瑤主編: 《宋詞三百首
    (古畫版)》, 台北:時報文化事業公司, 2004年4月初版二刷。

    (二) 宋代社會背景
    王德毅等合編: 《宋人傳記資料索引(第三冊)》, 台北:鼎文書局, 1978年12月再版。
    林瑞翰: 《宋代政治史》, 台北:正中書局, 1989年7月台初版。
    姚穎、彭程合著: 《宋詞地圖》, 台北:德威國際文化事業公司, 2005年4月初版。
    張其凡: 《宋初政治探析》, 廣東:新華書店, 1995年10月1版1刷。
    蔡鎮楚、龐宿莽; 《唐宋詩詞文化解讀》, 北京:北京圖書館, 2004年9月第1版1刷。
    黎活仁等合編: 《宋代文學與文化研究》, 台北:大安出版社, 2001年10月第1版1刷。
    黎活仁等合編: 《柳永、蘇軾、秦觀
    與宋代文化》, 台北:大安出版社, 2001年10月第1版1刷。
    龔延明: 《宋代官制辭典》, 北京:新華書店, 1997年4月第1版1刷。

    (三) 文學理論、意象章法學
    Austin Warren、Rene Wellek著;王夢鷗、許國衡譯: 《文學論》, 台北:志文出版社, 1992年12月再版。
    Caroline Spurgeon著;鍾玲譯 《古典文學》, 台北:學生書局, 1985年8月初版
    仇小屏: 《文章章法論》, 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1998年12月初版。
    仇小屏: 《深入課本的一把鑰匙:章法教學》, 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2002年6月再版。
    王 立: 《心靈的圖景:文學意象的主題史研究》, 上海:學林出版社, 1999年第1版。
    王長俊: 《詩歌意象學》, 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 2000年8月1版1刷。
    王師更生: 《文心雕龍讀本》下篇,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1年9月初版4刷。
    王夢鷗: 《古典文學論探索》, 台北:正中書局, 1984年2月臺初版。
    白 靈: 《愛與死的間隙》, 台北:九歌出版社, 2004年9月初版。
    朱光潛: 《談文學》,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82年版。
    朱炯遠等主編: 《古詩景物描寫類別辭典》, 遼寧:遼寧人民出版社, 1991年4月一版一刷。
    江錦玨, 《詩詞義旨透視鏡》, 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2001年9月初版。
    余光中: 《掌上雨》, 台北:大林文庫, 1970年3月初版。
    吳 曉: 《詩歌與人生:意象符號與情感空間》, 台北:書林, 1995年3月初版。
    吳思敬: 《詩歌鑑賞心理》, 台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 2005年6月初版。
    李元洛: 《詩美學》, 台北:東大圖書, 1990年初版。
    李清筠: 《時空情境中的自我影像:
    以阮籍、陸機、陶淵明詩為例》, 台北:文津出版社, 2000年10月初版。
    李澤厚: 《美學四講》, 台北:三民書局, 1996年初版。
    林淑貞: 《中國詠物詩「託物言志」析論》, 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2001年4月初版。
    松浦友久著;
    孫昌武、鄭天剛譯: 《中國詩歌原理》, 台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 1993年5月初版。
    邵毅平著: 《詩歌:智慧的水珠》, 台北:新潮社, 2005年初版。
    金千秋編: 《全宋詞中的樂舞資料》, 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1995年9月1版2刷。
    胡光舟、周滿江主編: 《古詩類編》, 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 1990年7月一版一刷。
    胡妙勝: 《充滿符號的戲劇空間》, 台北市:文津出版社, 2001年1月初版。
    胡雪岡: 《意象的流變》, 南昌:百花州文藝出版社, 2002年1月一版一刷。
    范 況: 《中國詩學通論》,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95年5月初版。
    唐圭璋等: 《唐宋詞鑑賞集成》, 台北 :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991年初版。
    孫 立: 《詞的審美特性》,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5年初版。
    孫康宜著;李奭學譯: 《晚唐迄北宋詞體演進與詞人風格》,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94年初版。
    袁行霈: 《中國詩歌藝術研究》,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989年初版。
    陳 銘: 《說詩:中國古典詩詞美學三味》, 台北:未來書城, 2004年2月初版。
    陳佳君: 《修辭論叢》第四輯, 台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 2002年6月初版一刷。
    陳師滿銘: 《詩詞曲教學輔導論文集》, 台北:台灣師大中教會, 1992年6月三版。
    陳師滿銘: 《詞林散步》, 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2000年1月初版。
    陳師滿銘: 《章法學新裁》, 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2001年7月初版。
    陳師滿銘: 《章法學論粹》, 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2002年7月初版。
    陳師滿銘: 《章法學綜論》, 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2003年7月初版。
    陳師滿銘: 《國文教學論叢》, 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1991年初版3刷。
    陳師滿銘主編;江錦鈺著: 《詩詞義旨透視鏡》, 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2001年9月初版。
    陳植鍔: 《詩歌意象論》,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0年3月1版
    陳邇冬選注: 《蘇軾詞選》, 香港:三聯書局, 2000年7月一版。
    章微穎著, 《中學國文教學法》, 台北:蘭台書局, 1975年3月再版。
    傅孝先: 《困學集:西洋文學散論》, 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1979年11月二版。
    黃文吉: 《中國詩文中的情感》, 台北:台灣書店, 1998年初版。
    黃文吉: 《黃文吉詞學論集》,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2003年11月初版。
    黃永武: 《中國詩學-設計篇》, 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1976年6月初版。
    黃永武: 《中國詩學-思想篇》, 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1989年11月初版九印。
    黃永武: 《讀書與賞詩》, 台北:洪範書局, 1988年。
    黃維樑: 《中國詩學縱橫論》, 台北:洪範書局, 1986年11月四版。
    黃錦鋐: 《國文教學法》, 台北:三民書局, 1997年7月初版。
    葉 朗: 《中國美學史大綱》,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年。
    葉師嘉瑩: 《迦陵談詩》, 台北:三民書局, 1970年初版。
    葉師嘉瑩: 《唐宋詞名家論集》, 台北:正中書局, 1990年初版。
    葉師嘉瑩: 《詩馨篇》, 台北:書泉出版社, 1993年8月初版。
    葉師嘉瑩: 《唐宋詞十七講》,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2000年2月二版。
    葉師嘉瑩: 《唐宋詞名家論集》,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2000年2月初版。
    聞一多: 《神話與詩》, 台中:藍燈文化事業公司, 1975年初版。
    劉安彦: 《心理學》 台北:三民書局, 1997年10月修訂初版
    潘師麗珠: 《國語文教學有創意》, 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2001年10月初版。
    蔡英俊: 《中國古典詩的抒情特質》, 台北:時報文化事業公司, 2006年1月初版。
    黎活仁、龔鵬程等主編: 《宋詞的時空觀》, 台北:大安出版社, 2001年10月1版1刷。
    黎活仁等主編: 《柳永、蘇軾、秦觀與宋代文化》, 台北:大安出版社, 2001年10月初版。
    蕭瑞峰: 《多情自古傷離別:
    古典文學別離主題研究》,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6年6月初版。
    錢鍾書: 《管錐編》第二冊‧ 北京:中華書局, 1979年8月初版。
    繆鉞、葉嘉瑩合撰: 《靈谿詞話》, 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 1989年12月初版。
    顏重威: 《詩經裡的鳥類》, 台中:鄉宇文化出版社, 2004年初版。
    顏崑陽: 《古典詩文論叢》, 台北:漢光文化事業公司, 1987年3月二版。
    顧祖釗(ㄓㄠ):
    《文學原理新釋》,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1年5月1版2刷。

    (四) 動植物圖鑑
    史密森尼博物館(Smithsonian Institute)著;黃小萍,蔡承志,羅凡怡譯: 《動物大百科》, 新店:木馬文化事業公司, 2006年1月初版。
    王家雄、蕭慶亮等撰文;谷口高司繪圖: 《台灣野鳥圖鑑》, 台北:亞舍圖書;台中:台灣野鳥資訊社總經銷, 1991年4月初版。
    余彥文、喻滿生: 《花草情趣》,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89年1月初版。
    耿 煊: 《詩經中的經濟作物》,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4年10月初版。
    潘富俊著;呂勝由、潘富俊攝影: 《楚辭植物圖鑑》, 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2002年2月初版。
    潘富俊著;潘富俊攝影: 《唐詩植物圖鑑》, 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2001年8月初版。
    潘富俊著;潘富俊攝影: 《詩經植物圖鑑》, 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2001年7月初版五刷。
    韓學宏著: 《宋詞鳥類圖鑑》, 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2004年11月初版。
    韓學宏著;楊東峰攝影: 《唐詩鳥類圖鑑》, 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2003年4月初版。

    三、 學位論文
    文鈴蘭: 《詩經中草木鳥獸意象表現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 1986年5月。
    史國興: 《蘇軾詩詞中夢的研析》, 國立台灣師大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1996年1月。
    朱瑞芬: 《東坡詞「樂器」意象研究》, 國立台灣師大國文學系教學碩士論文, 2006年6月。
    周玉琴: 《詩經天文地理意象研究》, 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 1996年6月。
    周珍儀: 《韓愈贈序類散文篇章結構研究》, 國立台灣師大國文系教學碩士論文, 2005年6月。
    林佳珍: 《詩經鳥類意象及其原型研究》, 國立台灣師大國文系碩士論文, 1993年6月。
    林怡君: 《韓愈送別文學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 2005年6月。
    林玟玲: 《蘇軾黃州詞研究》, 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 1986年6月。
    林美清: 《杜詩意象類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 2000年6月。
    林淑英: 《東坡詞「風意象」研究》, 國立彰化師大國文系碩士論文, 2004年6月。
    林慧雅: 《東坡杭州詞研究》, 國立台灣師大國文系碩士論文, 2002年6月。
    邱瓊薇: 《東坡黃州詞篇章結構探析》, 國立台灣師大國文系教學碩士論文, 2004年6月。
    金南喜: 《魏晉交誼詩類的研究》, 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 1993年6月。
    孫鐵吾: 《李白詩歌中的草木意象研究》, 國立台灣師大國文系碩士論文, 1998年6月。
    崔在赫: 《蘇軾文藝理論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2003年7月。
    張雅慧: 《唐詩中「楊柳」意象之研究》, 私立東吳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2001年6月。
    張雯華: 《東坡詞色彩意象析論》, 國立台灣師大國文系教學碩士論文, 2003年6月。
    許 婷: 《晏幾道離別詞研究》, 國立台灣師大國文系碩士論文, 2002年6月。
    許錦華: 《蘇軾元祐詞研究》, 國立台灣師大國文系碩士論文, 1997年6月。
    郭美美: 《東坡在詞風上的承繼與創新》, 國立台灣師大國文系碩士論文, 1990年5月。
    陳佳君: 《虛實章法析論》, 國立台灣師大國文系教學碩士論文, 2001年4月。
    陳佳君: 《辭章意象形成論》, 國立台灣師大國文系博士論文, 2004年6月。
    陳坤儀: 《全宋詞雨詞意象研究》,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 1996年6月
    陳怡芬: 《唐宋古文篇章結構教學析論》, 國立台灣師大國文教學碩士論文, 2003年6月。
    陳美芳: 《東坡詞天文意象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 2005年6月。
    陳靜俐: 《詩經草木意象》, 國立台灣師大國文系碩士論文, 1997年2月。

    彭壽綺: 《唐詩中「雲」意象之承襲與延展:以初盛唐為主》, 國立中興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 1998年6月。
    曾秀華: 《北宋前期小令詞人研究》, 私立東吳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 1996年6月。
    黃大松: 《晚唐詩歌中黃昏意象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 1999年7月。
    黃惠暖: 《東坡詞草木意象研究》, 國立台灣師大國文系教學碩士論文, 2003年1月。
    黃琛雅: 《東坡詞月意象探析》, 國立台灣師大國文系教學碩士論文, 2004年6月。
    楊珮琪: 《蘇軾杭州詩研究》, 國立台灣師大國文系碩士論文, 1999年6月。
    楊雅貴: 《蘇軾「記」體文辭章意象研究》, 國立台灣師大國文系教學碩士論文, 2006年6月。
    廖志超: 《蘇軾、蘇轍兄弟唱和詩研究》, 國立台灣師大國文系碩士論文, 1997年6月。
    蒲基維: 《章法風格析論:以蘇軾詞、姜夔詞維考察對象》, 國立台灣師大國文系博士論文, 2004年6月。
    劉文君: 《詩歌意旨教學之研究-
    以國中國文教材為例》, 國立台灣師大國文系教學碩士論文, 2003年6月。
    蔡雅芬: 《詩經鳥獸蟲魚意象研究》, 私立靜宜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 2004年6月。
    鄭慧敏: 《東坡樂府之美學觀研究》, 國立台灣師大國文系教學碩士論文, 2004年6月。
    鄧絜馨: 《六一詞中的花鳥意象研究》, 國立台灣師大國文系教學碩士論文, 2006年5月。
    謝佳樺: 《蘇軾送別詩研究》, 雲林科大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3年6月。
    顏智英: 《辭章章法變化律研究--
    以古典詩詞為考察對象》, 國立台灣師大國文系博士論文, 2005年6月。
    羅鳳珠: 《蘇軾黃州詩研究》, 國立台灣師大國文系碩士論文, 1988年6月。

    四、 期刊論文
    丁功誼: 〈論中古送別詩寫實成分的弱化〉, 《廣西師範大學學報》, 1期, 2000年。
    于大成: 〈東坡詩詞中的自我表現〉,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 4卷2期 1971年2月。
    仇小屏: 〈章法學在「讀」與「寫」教學中的運用〉, 《國文天地》, 20卷4期 2004年9月。
    王粉利: 〈水意象及李白送別詩的抒情模式〉, 《現代語文
    (文學研究版)》, 4期, 2006年4月。
    王增斌: 〈柳永詞中的景物意象探析〉, 《江西社會科學》, 1期, 2006年1月。
    白宗萍: 〈古代送別詩主題與意象解讀〉,
    《閱讀與鑒賞
    (教研版)》, 2期, 2006年2月。
    朱榮智: 〈通達自適的蘇東坡〉, 《明道文藝》, 18期 1977年9月。
    朱振藩: 〈學士老饕蘇東坡〉, 《歷史月刊》, 162期 2001年7月。
    江姿慧: 〈淺探東坡詩、詞中的梅〉, 《中國語文》, 91卷1期 2002年7月。
    江惜美: 〈東坡詩分期初探〉,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 24期 1993年6月。
    江惜美: 〈從蘇詞的取材看他的創新風格〉,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 28期, 1997年。
    西紀昭著;
    孫康宜譯: 〈蘇軾初期的送別詞〉, 《中外文學》, 7卷5期, 1978年。
    李琦、廖泓泉著, 〈論蘇軾詞的意象組合〉, 《詞文學刊》, 第2期, 1997年2月。
    李錦全: 〈讀東坡詩詞記蘇軾的人生旨趣〉, 《國文天地》, 4卷11期, 1989年4月。
    沈師謙: 〈浪淘盡千古風流:細品蘇軾詞〉, 《明道文藝》, 274期, 1999年1月。
    尚繼武: 〈論辛棄疾送別詞的抒情風貌及文學意義〉, 《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1卷3期, 2003年9月。
    林清玄: 〈也知造化有深意,故遣佳人在幽谷:蘇東坡與禪〉, 《國文天地》, 7卷2期 1991年7月。
    邱玉民,高明琦: 〈古典詩詞中的梅之韻〉,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5卷6期, 2006年11月。
    姚金要: 〈悠悠千載離別情:淺談對古典詩歌中離別詩的鑑賞〉, 《現代語文
    (文學研究版)》, 5期, 2006年5月。
    柯志宏: 〈荒煙涼雨助人悲:談詩人如何利用外在景物表現離別的氣氛〉, 《傳習》, 11期, 1993年6月。
    胡 琳: 〈匠心獨運寫離別-
    論柳永的離別詞〉, 《玉林師範學院學報》, 27卷4期, 2006年。
    夏 敏: 〈古代詩詞中月亮的多元意象〉, 《浙江海洋學院學報
    (人文科學版)》, 23卷2期, 2006年6月。
    徐永峰: 〈談蘇詞中的月光意象〉, 《古典文學知識》, 6期, 2000年。
    翁成龍: 〈論唐代送別詩〉, 《台中商專學報》, 1期, 1995年。
    閃明琴: 〈淺論中國古代詩詞中的柳意象〉, 《安陽師範學院學報》, 4期, 2006年4月。
    高乃毅: 〈古詩詞中草的寓意〉, 《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17卷1期, 2005年3月。
    張小平: 〈物象與意象〉, 《文史知識》, 2期, 1993年。
    張春榮: 〈修辭學在「讀」與「寫」教學中的運用〉, 《國文天地》, 20卷4期 2004年9月。
    莊文福: 〈王維送別詩之意象選擇與創造〉, 《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 7期, 2002年。
    莊超穎: 〈古代離別詩中月亮意象的社會心理內涵〉, 《福州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61期, 2003年2月。
    陳秀娟: 〈蘇軾送別詞探析〉, 《百齡高中學報》, 1期, 2001年。
    陳金現: 〈蘇軾號「東坡居士」的原因〉, 《國文天地》, 14卷7期 1998年12月
    陳師新雄: 〈從蘇詩的名篇看蘇軾的一生〉, 《孔孟月刊》, 29卷11期 1991年7月。
    陳師滿銘: 〈談詞章的義蘊與運材之關係〉, 《國文天地》, 10卷6期, 1994年。
    陳師滿銘: 〈談安排辭章主旨(綱領)的幾種基本形式〉, 《國文學報》, 14期, 1985年6月。
    陳師滿銘: 〈東坡詞與陶淵明-
    從一首「江城子」詞談起〉, 《國文天地》, 15卷9期 2000年2月。
    陳師滿銘: 〈蘇東坡的境遇與詞風〉, 《國文學報》, 30期 2001年6月。
    陳師滿銘: 〈辭章學在「讀」與「寫」教學中的運用〉, 《國文天地》, 20卷4期 2004年9月。
    陳師滿銘:: 〈談詞章的義蘊與運材之關係〉, 《國文天地》, 10卷6期 1994年11月。
    陳惠美: 〈蘇東坡諧謔詩初探〉, 《僑光學報》, 18期 2000年11月。
    鹿憶鹿: 〈從東坡詩詞觀其性情襟抱〉,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 18卷1期 1985年1月。
    陶晉生: 〈蘇東坡的母親〉, 《歷史月刊》, 90期 1995年7月。
    陶晉生: 〈手足之愛,平生第一人:蘇軾、蘇轍兄弟情深〉, 《歷史月刊》, 162期 2001年7月。
    程林輝: 〈蘇軾的人生哲學〉, 《中國文化月刊》, 192期 1995年10月。
    覃 雯: 〈試析唐宋詞中月的意象〉, 《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2卷3期, 2006年9月。
    黃文吉: 〈從詞的實用功能看宋代文人的生活〉, 《國立編譯館館刊》, 20卷2期, 1996年。
    黃正彪: 〈我國的亭、台、榭、樓、殿、閣〉, 《村鎮建設》, 6期, 1997年。
    黃忠天: 〈談卦爻辭中的動物及其象徵意義〉, 《中華學苑》, 52期, 1995年。
    黃 莉: 〈古代詩文中的動物信使〉, 《語文知識》, 2期, 2002年2月。
    楊豔梅: 〈漫談宋人詞筆下的柳意象〉, 《松遼學刊
    (人文社會科學版)》, 2期, 2001年4月。
    葉 平: 〈離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遠還生——析宋詞中“草”的意象〉,
    《社會科學論壇(學術研究卷)》, 8期, 2007年8月。
    葉師嘉瑩: 〈嘉瑩談詩:詩歌中形象與情意的關係(上)〉, 《國文天地》, 11卷4期 1995年9月。
    葉師嘉瑩: 〈嘉瑩談詩:詩歌中形象與情意的關聯(下)〉, 《國文天地》, 11卷5期 1995年10月。
    趙惠霞: 〈古典詩詞中的「水」、「花」意象探究〉, 《山西師大學報
    (社會科學版)》, 33卷2期, 2006年3月。
    趙 麗: 〈中國古代文學中的梅意象〉, 《長春師範學院學報》, 23卷5期, 2004年9月。
    劉昭明: 〈東坡在黃州〉, 《國文天地》, 4卷4期 1988年9月。
    劉昭明: 〈蘇軾「虞美人」詞考索〉, 《國立編譯館叢刊》, 22卷1期, 1993年6月。
    蔡玲婉: 〈論盛唐送別詩的知己意識〉, 《台南師院學報》, 36期, 2002年。
    蔡英俊: 〈東坡謫居黃州後的心境〉, 《鵝湖月刊》, 2卷4期, 1976年10月。
    鄭曉江: 〈勞動筋骨,節制貪欲:
    蘇東坡的養生之道〉, 《歷史月刊》, 162期, 2001年7月。
    謝巨濤: 〈漫談古代送別詩中的情感世界〉, 《湖南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1期, 1999年1月。
    顧柔利: 〈蘇軾詠物詞研究〉, 《黃埔學報》, 28輯, 1994年12月。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