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嘉隆
論文名稱: 聖嬰年反聖嬰年期間南海環流的變化
指導教授: 吳朝榮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地球科學系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54
中文關鍵詞: 南海洋流聖嬰反聖嬰南方振盪海表面高度距平海表面高度海表面高度距平
英文關鍵詞: South China Sea, current, El Niño, La Niña, Southern Oscillation, Sea Surface Height Anomaly, Sea Surface Height, SSHA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31下載:1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是利用整合過的衛星測高資料,選取1996年至1999年的實測資料進行分析,並利用Wu等人(1999)的衛星測高資料同化三維海洋環流數值模式的結果,分析1996年至1999年的模式資料。利用兩者進行對照,來探討南海表面環流在1996-1999年正常、聖嬰、反聖嬰現象發生期間的海表面高度變化與表面流場的改變情形。
    研究結果顯示,在聖嬰與反聖嬰期間由於季風強弱的改變,顯示南海表面環流有年際變化:在聖嬰期間的冬季環流、邊界流減弱,其後的夏季偶極現象消失;在聖嬰之前的夏季偶極現象增強;在反聖嬰期間冬季環流、邊界流增強
    。此外,在反聖嬰期間,呂宋冷渦有減弱消失的情形,但是在2月仍然出現。
    春季四月在越南東方外海有反氣旋式環流出現,但是沒有明顯的年際變化。
    由於高頻的訊號經過模式處理,更容易看出主要的中尺度特徵,例如夏季的偶極構造、呂宋外海與越南外海的正/負 SSHA區域的季節變化、海盆的氣旋式/反氣旋式環流等等,能夠重現南海表面環流的面貌。
    900公尺深的流場在海盆西部比東部明顯。在夏季時,海盆西部越南中心外海附近的逆時針環流範圍大小與表層偶極的明顯與否有關:1997年表層偶極明顯時,900公尺深的逆時針環流減弱變小;1998年偶極不明顯時,900公尺深的逆時針環流變大。冬季時,海盆東部,也就是呂宋島西部外海,海水向北流的流速改變地區與呂宋冷渦的位置相符:1997年,呂宋冷渦範圍較大,900公尺深處海水北流速度也變快;1998年、1999年呂宋冷渦減弱近消失,900公尺深處的海水北流速度減弱。模式結果顯示了900公尺深處的海水流場有自己的系統但也有年際變化,並且與表面流場變化有關。聖嬰、反聖嬰時期表面流場有所變化, 900公尺深的海水流場也有變化。

    目錄 頁碼 致謝………………………………………………………………………… I 摘要………………………………………………………………………… 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地理位置………………………………………………………… 1 1.2 早期與近期的研究……………………………………………… 3 1.3 本論文之研究目的……………………………………………… 6 第二章 研究資料與研究方法…………………………………………… 8 2-1 AVISO 衛星遙測資料…………………………………………… 9 2-2 三維海洋環流數值模式資料…………………………………… 9 2-3 聖嬰與反聖嬰的定義…………………………………………… 10 第三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12 3-1 AVISO SSHA變化………………………………………………… 12 3-2 模式 SSHA變化………………………………………………… 24 3-3 50公尺流場的分析……………………………………………… 34 3-3.1冬季環流的變化………………………………………… 35 3-3.2呂宋冷渦的變化………………………………………… 38 3-3.3夏季偶極構造與越南冷渦的變化……………………… 40 3-3.4春季越南北部的反氣旋環流…………………………… 42 3-4 900公尺環流的變化…………………………………………… 44 第四章 結論……………………………………………………………… 49 4-1結論……………………………………………………………… 49 4-2未來工作………………………………………………………… 51 參考文獻…………………………………………………………………… 52 表目錄 表 頁碼 表2-1 根據中央氣象局定義的聖嬰與反聖嬰定義起始時間………… 11 表4-1 1996~1999年期間夏、冬、春季南海表面環流的比較……… 49 圖目錄 圖 頁碼 圖1-1 南海地形與位置圖………………………………………… 2 圖1-2 南海八月、十二月表層環流……………………………… 3 圖1-3 南海表面各月份風應力圖………………………………… 5 圖2-1 聖嬰現象定義區域圖……………………………………… 11 圖3-1 1996-1999年8月某一日 AVISO SSHA……………………… 13 (A)1996年8月……………………………………………… 13 (B)1997年8月……………………………………………… 13 (C)1998年8月……………………………………………… 13 (D)1999年8月……………………………………………… 13 圖3-2 正常年8月某一日 AVISO SSHA……………………………… 15 (A)1995年8月……………………………………………… 15 (B)1996年8月……………………………………………… 15 (C)2001年8月……………………………………………… 15 圖3-3 聖嬰年8月某一日 AVISO SSHA……………………………… 16 (A)1994年8月……………………………………………… 16 (B)1997年8月……………………………………………… 16 (C)2002年8月……………………………………………… 16 圖3-4 反聖嬰年8月某一日 AVISO SSHA…………………………… 17 (A)1998年8月……………………………………………… 17 (B)1999年8月……………………………………………… 17 (C)2000年8月……………………………………………… 17 圖3-5 1996-1999年12月與1999年2月某一日 AVISO SSHA……… 18 (A)1996年12月…………………………………………… 18 (B)1997年12月…………………………………………… 18 (C)1998年12月…………………………………………… 18 (D)1999年2月……………………………………………… 18 (E)1999年12月…………………………………………… 18 圖3-6 正常年12月某一日 AVISO SSHA…………………………… 21 (A)1993年12月…………………………………………… 21 (B)1996年12月…………………………………………… 21 (C)2001年12月…………………………………………… 21 圖3-7 聖嬰年12月某一日 AVISO SSHA…………………………… 22 (A)1994年12月…………………………………………… 22 (B)1997年12月…………………………………………… 22 (C)2002年12月…………………………………………… 22 圖3-8 反聖嬰年12月某一日 AVISO SSHA………………………… 23 (A)1998年12月…………………………………………… 23 (B)1999年12月…………………………………………… 23 (C)2000年12月…………………………………………… 23 圖3-9 AVISO SSHA與模式 SSHA的比較…………………………… 24 (A)1996年8月 AVISO SSHA……………………………… 24 (B)1996年8月 Model SSHA……………………………… 24 (C)1996年12月 AVISO SSHA……………………………… 24 (D)1996年12月 Model SSHA……………………………… 24 圖3-10 1996-1999年8月 模式 SSHA……………………………… 25 (A)1996年8月……………………………………………… 25 (B)1997年8月……………………………………………… 25 (C)1998年8月……………………………………………… 25 (D)1999年8月……………………………………………… 25 圖3-11 1996-1999年12月與1999年2月 模式 SSHA……………… 27 (A)1996年12月…………………………………………… 27 (B)1997年12月…………………………………………… 27 (C)1998年12月…………………………………………… 27 (D)1999年2月……………………………………………… 27 (E)1999年12月…………………………………………… 27 圖3-12 南海海平面高度距平EOF分析……………………………… 30 圖3-13 1996-1999年12月、1999年2月 南海50公尺深度流場…… 36 (A)1996年12月…………………………………………… 36 (B)1997年12月…………………………………………… 36 (C)1998年12月…………………………………………… 36 (D)1999年2月……………………………………………… 36 (E)1999年12月…………………………………………… 36 圖3-14 1996-1999年10月南海50公尺深度流場…………………… 38 (A)1996年10月…………………………………………… 38 (B)1997年10月…………………………………………… 38 (C)1998年10月…………………………………………… 38 (D)1999年10月…………………………………………… 38 圖3-15 太平洋大尺度動力進入南海示意圖……………………… 39 圖3-16 1996-1999年8月南海50公尺深度流場…………………… 41 (A)1996年8月……………………………………………… 41 (B)1997年8月……………………………………………… 41 (C)1998年8月……………………………………………… 41 (D)1999年8月……………………………………………… 41 圖3-17 1996-1999年4月南海50公尺深度流場…………………… 43 (A)1996年4月……………………………………………… 43 (B)1997年4月……………………………………………… 43 (C)1998年4月……………………………………………… 43 (D)1999年4月……………………………………………… 43 圖3-18 1996-1999年8月、12月南海900公尺深度流場…………… 44 (A)1996年8月……………………………………………… 44 (B)1996年12月…………………………………………… 44 (C)1997年8月……………………………………………… 44 (D)1997年12月…………………………………………… 44 (E)1998年8月……………………………………………… 45 (F)1998年12月…………………………………………… 45 (G)1999年8月……………………………………………… 45 (H)1999年12月…………………………………………… 45 圖3-19 1993、1994年12月南海900公尺深度流場………………… 48

    王東曉,謝強,杜岩,王衛強,陳舉(2002):1997-1998南海暖事件,科學通報,第47卷第9期,711-716。
    梁文德(2002):南海上層海溫及海流變化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
    楊陽,周偉東,董丹鵬(2007):南海上層環流季節變化的診斷計算,熱帶海洋學報,第26卷第4期,8-14。
    鄭志文(2006):南海衛星海表面高度,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資訊系。
    蘇銘強(2006):南海海表面高度變化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
    Bin Wang ,Renguang Wu,and Xiouhua Fu(2000):Pacific-East Asian teleconnection:How does ENSO affect East Asian climate? J. Climate, 13,1517-1536.
    Chao,S.-Y., P.-T. Shaw, and S. Wu(1996a):Deep water ventil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Deep Sea Res.I ,43,445-466.
    Chao,S.-Y., P.-T. Shaw, and S. Wu(1996b):El Niño Modulat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Circulation.Progress in Oceanography ,38,51-93.
    Kalnay,E.,et al.(1996):The NCEP/NCAR 40-year reanalysis project ,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77,437–471.
    Levitus, S.(1982):Climatological Atlas of the World Ocean ,NOAA Professional Paper No.13,U. 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Washington, D. C.,173 pp.
    Shaw, P.-T. , and S.-Y. Chao(1994):Surface circul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Deep-Sea Research,41,1663-1683.
    Shaw, P. T. , S. Y. Chao , and L.L. Fu (1999), Sea surface height variation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from satellite altimetry.Oceanol. Acta,22,1-17.
    Trenberth, K. E.(1997):The definition of El Niño .Bull.Meteor. Soc.,78,2771-2777.
    Wu, C.-R., P.-T. Shaw, and S.-Y. Chao(1998):Seasonal and interannual
    variations in the velocity field of the South China Sea,J. Oceanogr.,
    54,361-372.
    Wu, C.-R., P.-T. Shaw, and S.-Y. Chao(1999):Assimilating altimetric data into a South China Sea model,J. Geophys. Res.,104,29987-30005.
    Wu, C.-R., and C.-W. June Chang(2005),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n a data assimilation model,Geophys. Res. Lett., 32,L17611.
    Wyrtki, K.(1961)Physical oceanography of the southeast Asian waters.
    NAGA Report Vol.2, Scientific Results of Marine Investigat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Gulf of Thailand, 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La Jolla,California,195pp.
    AVISO Home Page(http://www.aviso.oceanobs.com).
    NOAA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Web Site(http://www.cpc.noaa.gov/products/analysis_monitoring/ensostuff/ensoyears.shtml).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