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鄭依彤 Cheng, Yi-Tung |
---|---|
論文名稱: |
高級中等學校跆拳道運動代表隊經營策略之研究 The Study on the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a Taekwondo Senior High School Team |
指導教授: |
李建興
Lee, Chien-Shing 李佳融 Lee, Chia-Ju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運動競技學系 Department of Athletic Performance |
論文出版年: | 2020 |
畢業學年度: | 10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6 |
中文關鍵詞: | 跆拳道 、運動代表隊 、個案研究 、經營策略 |
英文關鍵詞: | TAEKWONDO, sport team, case study, management strategies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1499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25 下載: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高中是培訓優秀選手的關鍵階段,研究個案為國內跆拳道發展的重點學校之一,締造跆拳道校隊在全中運高女團體組六連霸的紀錄,近十年內三度榮獲高中男、女組雙料團體冠軍,且培育許多優秀青少年國手。本研究目的為瞭解我國高中常勝之跆拳道運動代表隊的經營策略與訓練模式,透過整理分析其運作情形,釐清個案關鍵成功因素之訓練模式與校隊行政運作,提供相關運動團隊發展參考。研究方法是透過半結構式訪談、參與觀察、文件蒐集來進行質性資料分析,彙整發展策略。研究發現:一、基於國家政策支持,此代表隊2000年成立後,有效整合教練專業、學校行政組織、家長後援會、桃園市跆拳道委員會等各方資源大力配合而充足經費,其中教練用心訓練和校長支持推動與選手積極求勝,是造就優異成績的主要關鍵。二、每年招收以桃園市為主的國中體育班跆拳道專長學生,篩選具有競爭和未來發展性的選手,經教練強化肌力體能、精進技術與得守分能力的訓練,奠定良好實力而有卓越表現。
High school range is a key stage for training outstanding athletes. The study case is one of the key school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aekwondo in Taiwan. It has created a record for the Taekwondo school team in the National High School Women’s Team for six consecutive championships, moreover, and simultaneously won the double team champion of High School Men’s and Women’s respective range three times in the past ten years. It really cultivates many outstanding young national players.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understand the management strategy and training mode of the Taekwondo sports team that has always won in high schools in our country, and to clarify the training mode of the key success factors of the case, and the administrative operation of the school team through analysis of its operation, and also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sports teams. The research method is to conduct qualitative research analysis through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participating observations, and document collection to compil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1. Based on national policy support,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is team in 2000, the team effectively integrated the coaching profession, school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parent support club, Taoyuan City Taekwondo Committee and other resources with strong cooperation and sufficient funds. Among above conditions, coaches’ commitment, the principal's aggressive support and the players' active attitude to the victory are the major successful factors to achieving excellent results. 2. Every year, students who specialize in taekwondo in the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in Taoyuan City are recruited to select competitive and future-developing players. The coaches will strengthen their muscles and physical fitness, improve their skills, and have the ability to score points to establish good strength and excellent performance.
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2010)。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簡介。取自https://www.rocsf.org.tw/about_us/about_us_7_page.asp?file=DB15061715111.htm
中華民國國際跆拳道總會推廣協會 (2017)。取自http://www.itftpe.org.tw/
2017世大運我奪90面獎牌 26金史上最多。(2017年8月30日)。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article/369407
王俊權 (2009)。教育部學校運動績優選手培訓體系與具體措施。學校體育,(115),
25-31。doi:10.29937/PES.200912.0005
王聲曜、許光麃 (2017)。多才多藝的排球教育家:鄭國平。身體文化學報,(24),123-152。
王清景 (譯) (2019)。心志教練:教練生涯最重要的一堂課,與運動員建立深度連結,成就運動表現的科學與藝術。臺北市:臉譜。(Brett Bartholomew, 2017)
王柔淳 (2018)。高雄市跆拳道館經營管理策略與成功關鍵 (未出版碩士論文)。正修科技大學,高雄市。
王元聖、邱炳坤、王俊傑 (2014)。跆拳道選手心理資本與教練領導行為對滿意度之影響。運動教練科學,33,51-65。
古仁星 (2006)。國小報球隊組訓及經營策略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汪茂鈞 (2007)。跆拳道運動的起源與發展之探討。龍華科技大學學報,119-132。
李建興、劉宏裕 (2011)。「奧會模式」形成與爭議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25 (3),555-563。
李承晏、李建興 (2011)。羽球運動代表隊經營策略之研究-以國立基隆高級中學為。臺東大學體育學報,(14),29-51。
李政賢、廖志恆、林靜茹 (譯) (2007)。質性研究導論。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Flick, Uwe,2007)
李政賢 (譯) (2011)。質性研究寫作。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Harry F. Wolcott,2008)
李坤培 (2013)。體育班運動績優生的搖籃。學校體育,(137),4-6。
李亦芳 (2014)。科技與正義-跆拳道護具電子化的演變與權力互動關係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田樹 (譯) (2003)。What Managemwnt Is—管理是什麼。臺北市:天下文化。(Joan Magretta、Nan Stone,2003)
呂清培 (1992,8月12日)。問鼎奧運獎牌必須從頭開始。聯合報,社會觀察大家談。
吳章明 (2004)。國立華僑高中排球隊之組訓與發展概況。學校體育,14(2),60-66。取自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gsh2009/gsh5808/details/article-wu.htm
吳憶菁 (2012)。苗栗縣偏遠地區國中運動團隊選手參與動機與訓練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佩伊 (2017)。學校運動教練訓練知識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呂學興 (2010)。台東縣國中基層棒球隊組訓經營管理策略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何泯辰 (2016)。跆拳道道館營運模式之研究-以森林道館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余彥霖 (2019)。巧固球運動代表隊經營現況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洲科技大學,彰化縣。
林淑馨 (2010)。質性研究: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林萃芬 (2018)。鍛鍊心理肌力:15項心理練習,擺脫那些職場與人際間的控制、害怕、停滯、危機與焦慮。臺灣:時報出版。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 (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季刊,3(2),122-136。
邱憶惠 (2002)。國小級任教師知識之個案研究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高學師範大學,高雄市。
邱共鉦、陳淑貞 (2018)。臺灣跆拳道發展論述研究。跆拳道學刊,(5),37-60。http://dept.pjhs.tyc.edu.tw/DEPT/My_files/PGP205.pdf
邱共鉦 (2012)。鎮高青年-跆拳道。桃園市立平鎮高級中學,109-114。取自http://dept.pjhs.tyc.edu.tw/DEPT/My_files/PGP181.pdf
邱共鉦 (2017)。專任運動教練對學校運動推展之助益-以平鎮高中為例。國民體育季刊,46(3),43。http://dept.pjhs.tyc.edu.tw/DEPT/My_files/PGP198.pdf
柯易智 (2014)。跆拳道電子護具規則實施對奧運選手攻擊型態影響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柯品瑄、周傳易 (譯) (2016)。痠痛拉筋解剖書2:運動傷害復健書。臺北市:橡實文化。( Brad Walker, 2012)
施博瀚、翁如儀、馬嘉妤 (2019)。那麼愛看體育賽事的臺灣,為何「體育班」的成效不佳?。取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feature/domohorn-wrinkle/125284
馬鈺龍 (2004,12月31日)。10大天驚。民生報,B2版。
高麗娟、黃光獻 (2014)。體育運動質性資料分析方法。體育學報,47 (2),159-177。
高啟紋 (2014)。臺灣撐竿跳高推手-許振芳老師運動生涯之研究 (未出版博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國家教育研究院 (2017)。中華民國教育年報105。臺北市:元照出版公司
教育部 (2010)。99年度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必修課程-運動學概論教材內容 (預告版)。取自file:///C:/Users/User/Downloads/%E9%81%8B%E5%8B%95%E5%AD%B8%E6%A6%82%E8%AB%96%20(5).pdf
教育部體育署 (2014)。學校運動教練手冊(增訂版)。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體育署 (2017)。學校運動教練手冊(增訂版)。臺北市:教育部。
取自ttps://www.sa.gov.tw/Resource/Attachment/f1449044339185.pdf
教育部體育署 (2019)。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體育班課程實施規範。臺北市:教育部。取自file:///C:/Users/User/Downloads/1562139004.pdf
教育部體育署 (2019)。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體育班體育專業領域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取自file:///C:/Users/User/Downloads/%E8%A1%8C%E6%94%BF%E9%99%A2%E5%85%AC%E5%A0%B1%E9%9B%BB%E5%AD%90%E6%AA%9402.pdf
教育部體育署 (2018)。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運動代表隊訓練注意事項。臺北市:教育部。取自https://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0443&KeyWord=%e9%81%8b%e5%8b%95%e4%bb%a3%e8%a1%a8%e9%9a%8a
國教院辭書資訊網。取自http://terms.naer.edu.tw/
陳曉蓓 (2019)。高中體育班學生在角色認同、運動與學業成就與升學路徑之關係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向明 (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陳秉洋 (2009)。臺北市國中體育班實施現況及發展困境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彥彣、林瑞興 (2016)。臺灣全民運動和競技運動發展的困境。屏東大學體育,(2),161-173。取自http://ir.npt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8864/1/161.pdf
陳姵伶 (2012)。全國高中職體育班課程綱要實施現況調查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子弘 (2017)。高中體育班學生與運動績優生學習適應與升學意向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鎰明、蔡經綸 (2017)。籃球代表隊行銷規劃之探討。休閒保健期刊,(17),P1-18。取自file:///C:/Users/User/Downloads/%E7%B1%83%E7%90%83%E4%BB%A3%E8%A1%A8%E9%9A%8A%E8%A1%8C%E9%8A%B7%E8%A6%8F%E5%8A%83%E4%B9%8B%E6%8E%A2%E8%A8%8E%20(4).pdf
陳盈如 (譯) (2018)。好策略,壞策略。臺北市: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Richard P. Rumelt,2011)
黃金柱 (1999)。跨世紀體育運動經營管理思潮。臺北市:師大書苑。
許立宏、許維哲、葉忠桂、徐煒杰 (2005)。運動教練哲學課題專欄:質性研究方法與實際應用。競技運動,(7),4-22。
張祐慈 (2009)。優秀女子桌球選手生涯發展之質性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俊一 (2010)。學校運動人才培訓。載於許義雄 (總編),我國學校體育現況與展望 (頁276-305)。臺北市:教育部體育司。
張芬芬 (2010)。質性資料分析的五步驟:在抽象階梯上爬升。初等教育學刊,35,87-
120。
張偉峰 (2015)。四位游泳保送生的生涯發展經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瑞鈴 (2015)。臺灣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歷史軌跡之探究 (1968~2011)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曉佩、卓秀足 (譯) (2018)。理解敘說探究:以故事的雕琢與分析作為研究。新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Jeong-Hee Kim,2015)
許顥騰 (2007)。運動代表隊經營與管理之研究-以桃園縣立八德國中排球隊為例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許瑩瑩 (2016)。社會取向成就動機、壓力與因應之質性研究:以臺灣優秀跆拳道選手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曾瑞成 (2000)。我國學校體育政策之研究 (1949-1997)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湯禮安 (2017)。高中體育班學生實施生涯規劃課程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光雄、李奉儒、高淑清、鄭瑞隆、林麗菊、吳芝儀、洪志成、蔡清田 (譯) (2008)。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嘉義市:濤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RobertC.Bogdan, Sari Knopp Biklen,2001)
黃宇誠 (2013)。「一路走來、始終如一」:曲棍球運動團隊組織歷程之個案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天母校區,臺北市。
黃信捷、蔡明志 (2015)。臺灣跆拳道選手於奧運比賽週期成績分析。跆拳道學刊,2,77-89。
黃義翔、聶喬齡 (2015)。教練-選手關係在家長式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關係間的中介角色。大專體育學刊,17(2),203 – 219。
唐子宸 (2015)。跆拳道規則修訂對奧運男子第一量級金牌選手技術之影響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賀中慧、林榮培 (譯) (2011)。中華跆拳之父盧孝永回憶錄-永無止境的挑戰:三次機會三段人生。桃園市:科樂印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盧孝永,1998)
漢語網 (2020)。取自http://www.chinesewords.org/dict/289659-672.html
楊紀瑜、許志祥、吳喜松 (2003)。規劃與控制對學校運動代表隊之重要性以明新科技大學男生籃球隊為例。教練教練科學,(2),155-167。
楊淑君 (2009)。臺灣跆拳道運動發展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市。
楊舜評 (2018)。青少年跆拳道選材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監察院 (2010)。政府對於傑出運動員培育與輔導之探討專案調查研究報告。台北市:作者。https://www.cy.gov.tw/AP_Home/Op_Upload/eDoc/%E5%87%BA%E7%89%88%E5%93%81/99/099000012099000012%E6%94%BF%E5%BA%9C%E5%B0%8D%E6%96%BC%E5%82%91%E5%87%BA%E9%81%8B%E5%8B%95%E5%93%A1%E5%9F%B9%E8%82%B2%E8%88%87%E8%BC%94%E5%B0%8E%E4%B9%8B%E6%8E%A2%E8%A8%8E-%E5%80%8B%E8%B3%87.pdf
蔣明錦、邱翼松 (2014)。柔道基層選手訓練站運作現狀之探討-以雙北市為例。高應科大體育,(13),157-181。
葉霽翔 (2000)。跆拳道運動在臺灣發展過程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葉芓孍 (2012)。我國跆拳道績優運動選手生涯規劃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市。
葉毅 (2015)。優秀運動員訓練行為控制理論研究。臺北市:元華文創股份有限公司。
劉信勇 (2011)。國民中學女子籃球運動代表隊發展之研究-以台東縣國民中學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劉柏宏 (2013)。台中市國中跆拳道選手運動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劉慶文 (2016)。中華跆拳道隊參加2016年里約奧運準備與比賽現況分析。跆拳道學刊,(3),79-89。取自網址http://www.ttss.tw/program/editor_files/file/%E8%B7%86%E6%8B%B3%E9%81%93%E5%AD%B8%E5%88%8A%E7%AC%AC3%E6%9C%9F/201761318634.pdf
歐陽弘 (2007)。聖經與老子之道:論跆拳道之道與文化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市。
潘淑滿 (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鄭振洋、薛堯舜 (2014)。台灣中學拳擊校隊運動參與動機及社會支持之關係研究。屏東教大體育,(17),53-66。取自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1284131
鄭慧珍 (2014)。運動代表隊之組訓與發展-以臺中市向上國中軟網隊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中市,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鄭吉均 (2018)。屏東縣國高中跆拳道校隊學生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縣,大仁科技大學。
蔡明志 (2002)。我國跆拳道選手年度訓練計畫:以大專甲組跆拳道選手爲例。教練科學,(1),45-60
蕭瑞麟 (2017)。不用數字的研究:質性研究的思辯脈絡。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
謝旻凱、蕭嘉惠 (2010)。學校運動代表隊創新經營理念之探討。海峽兩岸體育研究學報, 4(1),57-69。
謝武雄 (2019,4月26日)。全中運豐收 桃園勇奪全國第4。自由時報新聞網。
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1284131
簡億鑫、君鳳、王俊傑、許夆池、王元聖 (2015)。電子護具對跆拳道之動作技術與得分之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4(3),126-136。
藍世群 (2011)。運動代表隊組訓之探討。第四屆運動科學暨休閒遊憩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頁232-235)。屏東縣:國立屏東教育大學。http://ir.nptu.edu.tw/retrieve/12569/all.pdf
戴國良 (2004)。經營策略企劃全書。臺灣:商周出版。
戴國良 (2019)。圖解策略管理。臺灣: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羅開明 (1985)。近三十年來我國體體育政策的演進。教育資料集刊,(10),1-22。取自https://www.naer.edu.tw/ezfiles/0/1000/attach/25/pta_8470_5523596_83494.pdf
嬰寧 (譯) (2006)。領導團隊17法則。臺北市:道聲。(John C. Maxwell, 2003)
蘇雄飛 (1985)。近三十年來我國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發展現況。教育資料集刊。(6),75-128。
蘇嘉祥 (2010)。我國大學體育團隊 世界10強。載於許義雄 (總編),我國學校體育現況與展望 (頁386-401)。臺北市:教育部體育司。
蘇勝宏、邱共鉦、李建興 (2015)。化育奧運跆拳道華人男子第一金-忠武道館營運策略之研究。跆拳道學刊,(2),11-24。
蘇勝宏、邱共鉦、李建興 (2015)。培養奧運金牌之跆拳道教練的美麗與哀愁-以邱共鉦為例。跆拳道學刊,(2),65-76。
蘇勝宏 (2015)。化育奧運跆拳道華人男子第一金-忠武道館營運策略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蘇俊豪 (2010)。國內培育跆拳道奧運選手道館之個案研究-以臺北縣雄麒道館為例 (未出版碩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World Taekwoedo 網站 (2019) 。取自http://www.worldtaekwondo.org/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