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王 璟 Jing Wang |
---|---|
論文名稱: |
黃老思想治身治國一體之理論研究-以《淮南子》為中心 |
指導教授: | 陳麗桂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01 |
畢業學年度: | 8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9頁 |
中文關鍵詞: | 黃老思想 、治身治國一體 、淮南子 、氣化宇宙論 、形氣神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28 下載:9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黃老思想是戰國至秦漢間的道家後期思想,司馬談〈論六家要旨〉為我們勾勒出大致的形貌,其中心思想主要是從治身、治國兩個面向開展的,它重人體的形神修養,認為健全的形神是治術成功的第一步,養生之道與經世之術一體相關可說是黃老思想的重大議題。
做為西漢黃老思想之集大成的《淮南子》,該書對於這兩方面的課題當然也有相當豐富的探討」,然而,前人在討論《淮南子》的修養論時,雖亦連帶探討過其治國理論,唯多淺嚐即止,著墨不多,對於其修身治國一理相通的理論甚少闡發,是故,這部分仍存在著探討的空間。
然而,我們可以發現修養、養生論在《淮南子》書中卻屬重要議題,而這些理論當然也適用於一般人,不過,其中絕大多數言論根本是針對統治者而發的(從其著作動機可知),它承襲了黃老學說修身治國相通的前提,極為強調君主需妥善修身,以此為治國的基本,也是保證,在這基礎上擴而充之,始可達到長治久安的理想,本文嘗試以《淮南子》的修養理論為基礎,再推展到其治國理論,並探討兩者之間的關聯性。本文主要以《淮南子》的道家性格做主線,由其道家式的修養理論展開討論,對於其制度面的議題(如立法等),則不在討論之列。
在章節的安排上,首先論述《淮南子》一書的核心思想-氣化宇宙論體系,以了解人在氣化宇宙中的生成及定位,由此開展出形神雙修的修養理論。並將治身之道推至治國之術,將兩者結合探討,最後整合論述,析論其中相應或轉化之處,並檢討其學說的歷史定位及影響。希冀藉由各章的討論能充分掌握住《淮南子》的思想。
參考書目
說明:
1.古籍部分之排列順序依照作品年代排列
2.今籍、期刊、學位論文依照發表時間排列
壹、專著
一、古籍
春秋時人 撰,晉.王 弼 注 《老子.帛書老子》(點校本) 台北:學海出版社 1984年
戰國.荀卿 撰,清.王先謙 集解 《荀子集解》(點校本) 台北:世界書局 1991年
戰國.莊周 撰,清.郭慶藩 輯、王孝魚 點校 《莊子集釋》 北京:中華書局 1982年
戰國時人 撰,民國.郭沫若等 撰 《管子集注》 (點校本) 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 1956年
戰國 呂不韋等 撰,民國 陳奇猷 校 《呂氏春秋校釋》 台北:華正書局 1985年
漢.董仲舒 《春秋繁露》 台北:中華書局 1975年2月
漢.司馬遷 《史記》 台北:鼎文書局 1993年10月(第8版)
漢.班 固 《漢書》 台北:鼎文書局 1991年7月(第7版)
清.朱 熹 《四書集注》 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3年
清.俞 樾 《諸子評議》 台北:世界書局 1967年
清.王念孫 《讀書雜志》 台北:廣文書局 1977年
二、今籍
(一)、淮南子專著
于大成 《淮南論文三種》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75年7月
于大成 《淮南子論文集》 台北:文光出版社 1975年12月
牟鍾鑒 《呂氏春秋》與《淮南子》研究 濟南:齊魯書社 1987年9月
劉文典 《淮南鴻烈集解》(兩冊) 北京:中華書局 1989年5月
陳廣忠 《淮南子譯注》 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0年6月
李 增 《淮南子》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1992年7月
許匡一 《淮南子全譯》 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5年3月
陳廣忠 《劉安評傳-集道家之大成》 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 1996年8月
熊禮匯 《新譯淮南子》(兩冊) 台北:三民書局 1997年2月
王雲度 《劉安評傳》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7年5月
張雙棣 《淮南子校釋》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冊) 1997年8月
李 增 《淮南子哲學思想研究》 台北:洪葉文化 1997年10月
何 寧 《淮南子集釋》(上)、(中)、(下) 北京:中華書局 1998年10月
王繼如 《淮南子譯注》 台北:建安書局 1998年11月
陳德和 《淮南子的哲學》 嘉義:南華管理學院出版社 1999年2月
(二)、中國思想史
馮友蘭 《中國哲學史新編》(第二冊) 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4年6月
牟宗三等 《中國哲學思想論集》(兩漢魏晉隋唐篇) 台北:牧童出版社 1976年10月
羅 光 《中國哲學思想史》(兩漢、南北朝篇)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78年11月
黃錦鋐 《秦漢思想研究》 台北:學海出版社 1979年1月
徐復觀 《兩漢思想史》(卷一)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79年9月
徐復觀 《兩漢思想史》(卷二)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79年9月
周紹賢 《漢代哲學》 台北 台灣中華書局 1983年2月
金春峰 《漢代思想史》 上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7年4月
賀凌虛 《西漢政治思想論集》 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1988年1月
黃 釗 《道家思想史綱》 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1年4月
張岱年 《中國哲學大綱》 台北:藍燈 1992年4月
周桂鈿 《中國歷代思想史》(秦漢卷)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3年12月
張運華 《中國秦漢思想史》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年1月
王 鐵 《漢代學術史》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5年12月
劉澤華 《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秦漢魏晉南北朝卷)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 1996年11月
李景明 《中國儒學史》(秦漢卷) 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 1998年6月
張運華 《先秦兩漢道家思想研究》 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8年12月
周桂鈿 《秦漢思想史》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0年1月
(三)、其他
張舜徽 《周秦道論發微》 台北:木鐸出版社 1983年9月
熊鐵基 《秦漢新道家論稿》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4年3月
吳 光 《黃老之學通論》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5年6月
陶建國 《兩漢魏晉之道家思想》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86年8月
燕國材 《漢魏六朝心理思想研究》 台北:谷風出版社 1988年6月
蒙培元 《中國心性論》 台灣:學生書局 1990年4月
徐漢昌 《管子思想研究》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90年6月
小野精一等 《氣的思想-中國自然觀和人的觀念的發展》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年7月
李存山 《中國氣論探源與發微》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0年7月
陳麗桂 《戰國時期的黃老思想》 台北:聯經出版社 1991年4月
林聰舜 《西漢前期思想與法家的關係》 台北:大安出版社 1991年4月
蘇志宏 《先秦禮樂教化論》 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1年5月
王永祥 《中國古代同一思想》 山東:齊魯書社 1991年5月
劉澤華 《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 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1992年1月
高柏園 《莊子內七篇思想研究》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2年4月
王叔岷 《先秦道法思想講稿》 台北:中研院文哲所 1992年5月
胡楚生 《老莊研究》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92年10月
陳鼓應 《老莊新論》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993年3月
楊儒賓主編 《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 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3年3月
鄭世根 《莊子氣化論》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93年7月
許抗生 《老子與道家》 北京:新華出版社 1993年12月
張立文等 《心》 台北:漢興書局有限公司 1994年5月
張立文等 《氣》 台北:漢興書局有限公司 1994年5月
張立文等 《道》 台北:漢興書局有限公司 1994年5月
康韻梅 《中國古代死亡觀之研究》 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 1994年6月
陳鼓應 《黃帝四經今注今譯》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95年6月
莊慶信 《中國哲學家的大地觀》 台北:師大書苑有限發行 1995年8月
陳麗桂 《秦漢時期的黃老思想》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7年2月
蔡璧名 《身體與自然-以《黃帝內經素問》為中心論古代思想傳統中的身體觀》 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 1997年4月
王邦雄 《老子的哲學》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1997年10月
胡家聰 《稷下爭鳴與黃老新學》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8年9月
丁原明 《黃老學論綱》 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 1997年12月
汪 延 《先秦兩漢文化傳承述略》 陝西: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年9月
貳、 期刊
一、《淮南子》專論
鄭良樹 〈淮南子對儒家的批評〉 孔孟月刊 第6卷 第4期 頁10-12 1967年2月
戴君仁 〈雜家與淮南子〉 幼獅學誌 第7卷第3期 頁1-26 1968年11月
賀凌虛 〈淮南子的政道與治術〉 思與言 第9卷第1期 頁32-34
1971年5月
于大成 〈從雜家思想到淮南子〉 中文季刊 第8卷第4期 頁20-23 1972年6月
管道中 〈淮南子書中修養要旨〉 于大成 《淮南子論文集》 台北:文光出版社 頁31-36 1975年12月
于首奎 〈試論淮南子的宇宙觀〉 文史哲 第5期(總第134期) 頁68-73 1979年10月
祝瑞開 〈《淮南鴻烈》思想的剖析〉 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3期 頁116-124 1980年7月
熊鐵基 〈從呂氏春秋到淮南子-兼論秦漢之際的新道家〉 文史哲 第2期(總第143期) 頁73-78 1981年3月
高漢聲 〈論淮南子關於形神知行的心理思想〉 南京大學學報 第4期 頁103-112 1983年10月
高漢聲 〈論淮南子關於性、欲、情的心理學思想〉 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1期(總第33期) 頁14-18 1984年1月
陳麗桂 〈淮南多楚語-論淮南子的文字〉 漢學研究 第2卷 第1期 頁167-184 1984年6月
陳麗桂 〈淮南王兩世謀反研議〉 中國書目季刊 第2卷 第1期 頁167-184 1984年6月
李 增 〈淮南子修養論之研究〉 國立編譯館刊 第13卷 第1期 頁183-195 1984年6月
韋蒹堂 〈從淮南子的「養生」學試論道家「養形」之術〉 東吳大學哲學系傳習錄 第3期 頁69-89 1984年10月
袁春華 〈《淮南子》認識論思想初探〉 復旦學報 (社會科學) 第1期 頁32-36 1985年1月
陳麗桂 〈淮南鴻烈的內容、體系與價值〉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 第18卷 第4期 頁29-38 1985年3月
陳麗桂 〈淮南子論政〉 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第18卷第2期 頁165-188 1985年12月
顧偉康 〈中國哲學史上第一個宇宙論體系-論《淮南子》宇宙論〉 上海社會科學學院學術季刊 第2期(總第6期) 頁66-73 1986年5月
陳麗桂 〈淮南子論修養〉 國立中央圖書館刊 新第20卷第1期 頁45-64 1987年6月
陳麗桂 〈淮南子的道論-淮南道論的淵源、調和與轉化〉 第一次世界道學會議,第四屆老莊易學大會會後論文集 頁50-73 1988年1月
燕國材 〈再評淮南子的心理思想〉 心理科學通訊(上海) 第1期 頁64-67 1988年1月
陳麗桂 〈淮南子的無為論〉 師大國文學報 第17期 頁93-121
1988年6月
于首奎 〈為淮南子正名〉 齊魯學刊 第5期 頁61-66 1988年9月
趙吉惠 〈淮南子與黃老之學理論體系的最後完成〉 中國哲學史研究 第2期 頁74-79 1989年4月
于首奎 〈《淮南子》政治思想當議〉 東岳論叢 第5期(總第59期) 頁71-77 1989年9月
董 平 〈淮南子形而上學探討〉 杭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第19卷 第3期 頁22-29轉頁35 1989年9月
于首奎 〈略論淮南子的哲學思想〉 中國哲學史研究季刊 第1期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頁116-124 1989年11月
孫以楷 〈劉安與莊子〉 安徽大學學報(哲社版) 第1期 頁9-15 1990年1月
黃 釗 〈《淮南子》-漢初黃老之治的理論總結〉 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4期 頁44-45 1990年7月
楊守成 〈淮南子的政治哲學〉 安徽大學學報(哲社版) 第15卷第3期(總第78期) 頁91-97 1991年9月
李 增 〈淮南子道德論〉 政大學報 第63期 頁43-67 1991年9月
陳麗桂 〈八十年來的淮南子研究目錄〉 中國書目季刊 第25卷第3期 頁48-67 1991年月12
魏敦友 〈生命的自我審視-《淮南子.精神訓》探微〉 湖北大學學報(哲社版) 第4期(總第80期) 頁60-63轉頁73 1992年7月
胡奐湘 〈淮南子的人體觀和養生思想〉 楊儒賓主編 《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 台北 巨流圖書公司 頁496-502 1993年3月
陳麗桂 〈淮南子裡的黃老思想〉 中國學術年刊 第14期 頁113-160 1993年3月
陸玉琳 〈論《淮南鴻烈》的儒道整合〉 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哲學史) 第5期 頁52-56 1993年5月
劉醇鑫 〈淮南子之人生修養論研究〉 輔大中文研究所學刊 第3期 頁111-131 1994年6月
王德裕 〈《淮南子》哲學思想評述〉 重慶師院學報(哲社版) 第4期(總第60期) 頁63-74 1994年12月
丁原明 〈淮南子的認試論探析〉 哲學與文化 第22卷第6期(總第253期) 頁541-549 1995年6月
張國華 〈《淮南鴻烈》與《春秋繁露》〉 陳鼓應主編 道家文化研究 第6輯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頁200-216 1995年6月
白光華 〈我對《淮南子》的一些看法〉 陳鼓應主編 道家文化研究 第6輯 上海古籍出版社 頁193-199 1995年6月
陳麗桂 〈漢代的氣化宇宙論及其影響〉 陳鼓應主編 道家文化研究 第8輯 上海古籍出版社 頁248-266 1995年6月
王雲度 〈《淮南子》論養生〉 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哲學史) 第8期 頁7-10轉頁45 1995年8月
簡松興 〈淮南子的整體和諧說-試析淮南子和、天和、太和之意〉 輔大中文研究所學刊 第5期 頁93-104 1995年9月
張運華 〈《淮南子》對道範疇的理論深化〉 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4期 頁31-35 1995年11月
張運華 〈《淮南子》的「無為」理論〉 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2期 頁31-33 1996年5月
劉金海 〈研究《淮南子》的力作:《主術-中國古代政治藝術之研究》〉 北京社會科學 第3期 頁149-151 1996年8月
袁信愛 〈《淮南子》中的人學思想〉 哲學與文化 23卷 第8期 頁1887-2001 1996年8月
陳劍昆、周軍 〈略論《淮南子》與黃學的關係〉 淮陰師專學報 第4卷19期 頁4-26 1997年3月
胡楚生 〈釋《淮南子》中「道」的意義與「道」的效用〉 中興大學文史學報 第27期 頁1-12 1997年6月
溫 韌 〈《淮南子》感應觀新探〉 哲學研究 第12期 頁41-47 1997年12月
朱書萱 〈《淮南子》「道」之形象思維〉 中國學術年刊 卷19 頁177-195 下轉頁679-680 1998年3月
陳正凡 〈中國學者對「淮南子」認識論的認識芻議〉 哲學與文化 26卷 第1期 頁67-87下轉頁95 1999年1月
陳麗桂 〈先秦漢初思想的終結者-淮南子〉 國文天地 14卷11期 頁11-13 1999年4月
丁文宏、蔡友和 〈老子無為思想探微-兼論《淮南子》對老子無為思想的揚棄〉 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23卷 第3期 頁61-66 1999年5月
陳麗桂 〈《淮南子》與《春秋繁露》感應思想的異同〉 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 先秦兩漢哲學思想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 洪葉文化有限公司印行 頁155-182 1999年7月初版
陳德和 〈淮南道家與黃老道家的對比性考察-「淮南子」性格再標定〉 鵝湖月刊 25卷 第2期(總290期) 頁16-27 1999年8月
孫長祥 〈帛書《原道》與《淮南子.原道》思想的比較〉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主辦第一屆簡帛學術研討會 1999年12月10-12日
錢善剛 〈《淮南子》的自然哲學論述〉 安徽教育學院政教系學報(社科版) 18卷 第1期 頁11-14 2000年1月
高齡芬 〈「黃帝四經」與荀、韓、淮南子法刑名理論的比較〉 鵝湖月刊 第25卷第8期 頁20-35 2000年2月
陳兆珍 〈試論「淮南子」中的天地人之道〉 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 第5期 頁109-128 2000年3月
陳廣忠 〈《淮南子》-黃老道學的集大成〉 鵝湖 25卷 第10期 頁12-23 2000年4月
陳鼓應 〈從《呂氏春秋》到《淮南子》論道家在秦漢哲學史上的地位〉 國立台灣大學文史哲學報 第52期 頁5-51 2000年6月
汪高鑫 〈《淮南子》歷史哲學三論〉 安徽教育學院學報 18卷 第4期 頁1-10 2000年7月
呂 凱 〈《淮南子》的形神論〉 第三屆漢代文學與思想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政大中文系出版 頁1-14 2000年12月
二、其他
唐君毅 〈孟墨莊荀之言心申義〉 新亞學報 第1卷第2期 頁29-81 1956年
田鳳台 〈呂氏春秋中論君主養生之道〉 孔孟月刊 第19卷10期頁29-34 1981年6月
廖德清 〈中國古代思想史上關於形神關係的論爭〉 遼寧大學學報(哲社版) 第4期 頁47-53 1981年7月
瑜力濤 〈「形」與「神」〉 中國哲學史研究 第1期 頁79-82
1982年1月
孫振青 〈莊子的無為論〉 國立編譯館館刊 第12卷第1期(總26號) 頁1-33 1983年6月
周桂鈿 〈秦漢時代的哲學特點〉 貴州社會科學第3期(總24期) 頁38-43 1984年7月
蔡明田 〈莊子的養生觀念〉 大陸雜誌 71卷第5期 頁6-16 1985年11月
李生龍 〈漢代無為思想簡論〉 湖南師範大學社會學公報 第5期 頁56-61 1987年3月
劉光羲 〈老莊養生哲學-從其對宇宙之至精論析〉 東方雜誌 22卷 第1期 頁24-26 1988年7月
黃樸民 〈天人感應與天人合一〉 文史哲 第4期(總第187期) 頁16-21 1988年7月
杜正勝 〈生死之間是連繫還是斷裂?-中國人的生死觀〉 當代 第58期 頁24-41 1991年2月
王邦雄 〈莊子思想及其修養工夫〉 鵝湖 第17卷 第1期 頁1-12 1991年6月
楊儒賓 〈論管子〈白心〉、〈心術上下〉、〈內業〉四篇的精氣說與全心論-兼論其身體觀與形上學的連繫〉 漢學研究 第9卷 第1期 頁181-209 1991年6月
劉長林 〈「氣」的概念形成及哲學價值〉 哲學研究 第10期 頁56-64 1991年10月
唐文德 〈「莊子養生主」研究〉 逢甲中文學報 第3期 頁69-86 1991年11月
鄭杰文 〈中國古代養生觀說略〉 文史哲 第2期 頁19-23 1992年3月
裘錫圭 〈稷下道家精氣說的研究〉 陳鼓應主編 道家文化研究 第2輯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頁167-192 1992年8月
王保玹 〈西漢國家宗教與黃老學派的宗教思想〉 陳鼓應主編 道 家文化研究第2輯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頁193-208 1992年8月
杜正勝 〈形體、精氣與魂魄:中國傳統對「人」的認識的形成〉 黃應貴主編 《人觀、意義與社會》 中研院民族研究所 頁27-38 1993年3月
沈翠蓮 〈莊子修養工夫及其理想境界〉 孔孟月刊 32卷 第5期(總第377期) 頁17-21 1994年1月
王 卡 〈兩漢之際的儒生與老莊學〉 宗教哲學 第1卷 第1期 頁89-98 1995年1月
劉見成 〈中國哲學中之形神論思想〉 中國文化月刊 第184期 頁65-83 1995年2月
黃登山 〈老子思想中「道」的特性〉 東吳中文學報 第1期 頁21-32.1995年6月
魏元珪 〈老子論道德修養與生命體證 (上)〉 中國文化月刊 188期 頁2-31 1995年6月
〈老子論道德修養與生命體證 (下)〉 中國文化月刊 189期頁2-23 1995年7月
呂宗麟 〈試論老莊的生死觀--兼探道教的長生之術〉 宗教哲學 第1卷第3期 頁101-112 1995年7月
王邦雄 〈從修養工夫論莊子「道」的性格〉 鵝湖 21卷 第6期(總246期) 頁7-15 1995年12月
張才興 〈先秦諸子的氣論〉 中華文化學報 第3期 頁53-73 1996年3月
鍾肇鵬 〈論精氣神〉 陳鼓應主編 道家文化研究第九輯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頁201-224 1996年6月
吳汝鈞 〈莊子的終極關懷〉 哲學雜誌 17卷 頁172-197 1996年8月
朱人求 〈試論莊子生死哲學的本體意義〉 古今藝文 第23卷 第1期 頁20-23 1996年11月
葉海煙 〈莊子哲學的「陰陽」概念〉 文史哲學報 第45卷 頁135-151 1996年12月
鄭基良 〈莊子生死學研究〉 空大人文學報 第6期 頁129-158
1997年5月
周旻秋 〈「黃帝四經」與「老子」道論、政治思想之比較〉 輔大中研所集刊 第7卷 頁155-167 1997年6月
袁信愛 〈「管子」中黃老道家的人學思想〉 哲學與文化 第24卷12期(總283期) 頁1130-1140下轉1205-1206頁 1997年12月
李美燕 〈由老莊的生死觀論其養生哲學〉 屏東師院學報 11卷 頁195-211 1998年6月
張玉芳 〈管子內業等四篇所言之「心」之闡釋〉 建中學報 第4期 頁87-102 1998年12月
何保中 〈死亡問題在莊子思想中的意義與地位〉 國立台灣大學哲學論評第22期 頁215-235 1999年1月
劉福增 〈老子的「柔弱勝剛強」〉 國立編譯館刊 28卷 第1期 頁25-54 1999年6月
李美燕 〈由莊子的形神觀論其養生哲學〉 屏東師專學報 12期 頁133-155 1999年6月
劉見成 〈形神論及其主要課題〉 嘉南學報 25期 頁309-318 1999年11月
陳鼓應 〈「管子」四篇的道論〉 國立台灣大學哲學評論 第23期 頁1-17 2000年1月
謝明陽 〈從「老子」到「管子」四篇看「心」的概念之發展〉 鵝湖 25卷第8期(總296期) 頁8-19 2000年2月
吳肇嘉 〈從工夫論角度看「老子」的「氣」〉 國立中央大學中研所論文集刊 第6期 頁38-49 2000年6月
參、 學位論文
陳麗桂 《淮南鴻烈思想研究》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于大成指導 1983年3月
鄒麗燕 《淮南子內篇與老莊思想之關係》 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叔岷指導 1984年5月
吳順令 《淮南子之政治思想研究》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錦鋐指導 1984年6月
安泳周 《莊子修養論及其理論根據之研究》 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鄔昆如指導 1986年6月
劉智妙 《淮南子無為思想研究》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邦雄指導 1988年5月。
郭立民 《淮南子政治思想之研究》 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廣德、楊樹藩指導 1989年6月
黃 琪 《淮南子「道」之研究—天、人、治道之貫通》 私立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榮波指導 1995年1月
黃淑貞 《淮南子天道觀之研究》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方俊吉指導 1997年6月
毛忠民 《莊子氣論思想研究》 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李振英指導 1997年12月
簡松興 《西漢前期天人思想研究-以《淮南子》、《春秋繁露》、《史記》為中心》 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陳麗桂指導 199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