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傅志輝
論文名稱: 不同來源入學之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學習滿意度比較研究
A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he Learning Satisfaction from Various Sources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tuden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指導教授: 莊謙本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業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4
中文關鍵詞: 招生方式科技大學學習滿意度
英文關鍵詞: Admission Approac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atisfaction of Learning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41下載:3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探討不同來源(高中、綜合高中及高職)入學之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在學習成果、教師教學、學習環境、課程教材及人際關係五個層面學習滿意度之現況及差異情形,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影響我國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相關因素,以供有關單位作為科技大學招收高中畢業生之參考。
    為達研究目的,採調查研究法,以自編的「不同來源(高中、綜合高中、高職)入學之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學習滿意度調查問卷」為本研究之工具進行調查,並以叢集抽樣方式,針對九十四學年度我國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共16所6989位學生為母群,選取各校日間部學生一、二、三、四年級(含四年級以上)各45名學生,總計研究樣本為59班2655人,回收有效問卷共198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74.8%。蒐集的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次數分配、百分比、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薛費式檢定法(Scheffe method)進行事後比較考驗等統計方法處理,並根據統計分析之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歸納本研究之分析結果,獲致下列主要結論:
    一、整體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學習滿意度傾向於「不滿意」。
    二、就整體分析,高中、綜合高中及高職來源入學之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在構面總和之看法未達顯著差異。
    三、在學習成果構面的滿意程度,為高中來源入學顯著大於綜合高中來源入學顯著大於高職來源入學。
    四、在教師教學構面的滿意程度,為高職來源入學顯著大於高中、綜合高中來源入學。
    五、在學習環境構面的滿意程度,為高職來源入學顯著大於綜合高中來源入學顯著大於高中來源入學。
    六、在課程教材構面的滿意程度,為綜合高中、高中來源入學顯著大於高職來源入學。
    七、在人際關係構面的滿意程度,為綜合高中來源入學顯著大於高中、高職來源入學。
    最後,根據研究結論對教師、學校、教育行政機關及後續研究提出建議,以作為提昇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學生學習滿意度之參考。
    關鍵詞:招生方式、科技大學、學習滿意度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conditions and the differential sections of the satisfaction of learning on five aspects: Learning Results, Teacher Instruction, Learning Environments,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 by varying and analyzing the variables of “Personal Backgrounds, School Backgrounds, and Family Backgrounds” and the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that is, from senior high schools,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s,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entering the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of the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they were about to point out the relevant elements to have effects on students’ satisfaction of learning in the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well as to offer the students coming from senior high schools the entrance references and opportunities of entering the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some relevant organization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this research, the method of clusters sampling was used.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of the ninety-four school year, there are 16 Departments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n the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aiwan. The number of the total students was 6989 applied in the samples of this research. At the same time, there would be 45 students chosen in each grade of ever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refore, the total number of the samples in this research was 2655 target students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the classes was 59. Consequently, 1986 responses were valid. From these, a usable return rate was 74.8%. In addition, this research method employed in this study wa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anwhile, the instrument used was the Learning Satisfaction Scale. Thus, the collected data was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and inferential statistics, including frequency distribution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percentage, T-test, One-way ANOVA, Scheffe’s posterior comparisons,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main conclusions were as follows:
    1. As a whole, in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of the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students’ satisfaction of learning tends to “dissatisfaction.”
    2. According to the overall analysis, the viewpoints of all aspects made no outstanding difference in degree no matter where the students came from.
    3. In the aspect of Learning Results,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from the source of senior high schools is obviously larger than that from the source of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s while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from the source of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s is larger than that from the source of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4. In the aspect of Teacher Instruction,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from the source of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is obviously larger than that from the sources of senior high schools and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s.
    5. In the aspect of Learning Environments,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from the source of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is obviously larger than that from the source of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s while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from the source of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s is larger than that from the source of senior high schools.
    6. In the aspect of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from the sources of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s and senior high schools is obviously larger than that from the source of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7. In the aspect of Personal Relationship,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from the source of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s is obviously larger than that from the sources of senior high schools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from this research, the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were made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gencies, high schools, teachers and future study so as to offer the references of increasing students’ satisfaction of learning in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of the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ey Words: Admission Approac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atisfaction of Learning

    目 錄 謝 誌 I 中文摘要 Ⅲ ABSTRACT V 目  錄 VII 表 目 錄 IX 圖 目 錄 X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6 第三節 研究假設 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10 第五節 名詞詮釋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5 第一節 我國技職學校之沿革及學生特質 15 第二節 學生學習滿意度理論探討 35 第三節 國內外學習滿意度相關之研究 45 第四節 影響學生學習滿意度因素之探討 6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73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73 第二節 研究架構 78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工具 83 第四節 研究實施 94 第五節 資料處理方式 95 第六節 研究進度 9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97 第一節 樣本描述 97 第二節 不同來源入學之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學習滿意度現況 分析 108 第三節 個人、學校及家庭背景因素對不同來源入學之科技大 學電機系學生學習滿意度的影響 115 第四節 不同來源入學之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學習滿意度之差 異性分析 169 第五節 綜合討論 17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85 第一節 結論 185 第二節 建議 192 參考文獻 197 一、中文部分 197 二、英文部分 205 參考網站 210 附錄 205 附錄一 預試問卷 211 附錄二 正式問卷 213 表目錄 表1-5-1我國科技大學設有電機系學校一覽表 14 表2-1-1技專校院學校數 18 表2-1-2 91~94學年度四技二專推薦甄試入學之科技大學電機系學 生招生人數 23 表2-1-3 91~94學年度四技二專申請入學之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招 生人數 24 表2-1-4 91~94學年度四技二專聯合登記分發入學之科技大學電機 系學生招生人數 25 表2-3-1國內外研究者設計學習滿意度相關問卷層面表 51 表2-3-2國內外學生學習滿意度相關研究之層面分析摘要表 52 表3-3-1我國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母群體人數一覽表 83 表3-3-2我國科技大學電機系母群體班級數一覽表 84 表3-3-3學生學習滿意度問卷各構面題號及題數分配表 87 表3-3-4預試樣本學校及回收情形一覽表 88 表3-3-5「不同來源(高中、綜合高中、高職)入學之科技大學電 機系學生學習滿意度」預試問卷項目分析摘要表 89 表3-3-6「不同來源(高中、綜合高中、高職)入學之科技大學電 機系學生學習滿意度」預試問卷因素分析摘要表 92 表3-3-7不同來源(高中、綜合高中、高職)入學之科技大學電機 系學生學習滿意度調查問卷重新編號表 93 表3-3-8不同來源(高中、綜合高中、高職)入學之科技大學電機 系學生學習滿意度之問卷信度一覽表 93 表3-4-1母群體叢集抽樣結果及問卷回收率一覽表 94 表3-6  研究進度表 96 表4-1-1有效問卷之受試者基本資料整理分析表 99 表4-1-2有效問卷之受試者基本資料交叉分析表 100 表4-1-3整體有效問卷之受試者基本資料合併後整理分析表 102 表4-1-4高中畢業有效問卷受試者基本資料合併後整理分析表 104 表4-1-5綜合高中畢業有效問卷之受試者基本資料合併後整理分 析表 105 表4-1-6高職畢業有效問卷受試者基本資料合併後整理分析表 106 表4-2-1不同來源入學之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整體學習滿意度調 查問卷—單一樣本t考驗(考驗值=4) 110 表4-2-2高中來源入學之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學習滿意度調查問 卷—單一樣本t考驗(考驗值=4) 110 表4-2-3綜合高中來源入學之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學習滿意度調 查問卷—單一樣本t考驗(考驗值=4) 110 表4-2-4高職來源入學之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學習滿意度調查問 卷—單一樣本t考驗(考驗值=4) 111 表4-2-5不同來源(高中、綜合高中、高職)入學之科技大學電 機系學生學習滿意程度比較 111 表4-2-6不同來源入學之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整體學習滿意度調 查問卷—單一樣本t考驗(考驗值=3) 111 表4-2-7高中來源入學之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學習滿意度調查問 卷—單一樣本t考驗(考驗值=3) 112 表4-2-8綜合高中來源入學之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學習滿意度調 查問卷—單一樣本t考驗(考驗值=3) 113 表4-2-9高職來源入學之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學習滿意度調查問 卷—單一樣本t考驗(考驗值=3) 113 表4-3-1年級變項對高中來源入學之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學習滿 意度問卷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115 表4-3-2年級變項對綜合高中來源入學之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學 習滿意度問卷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116 表4-3-3年級變項對高職來源入學之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學習滿 意度問卷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118 表4-3-4年級變項對整體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學習滿意度問卷單 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119 表4-3-5年級變項對不同來源入學之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學習滿 意度差異性分析比較表 121 表4-3-6就讀科技大學電機系的學習動機變項對高中來源入學之 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學習滿意度問卷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121 表4-3-7就讀科技大學電機系的學習動機變項對綜合高中來源入 學之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學習滿意度問卷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123 表4-3-8就讀科技大學電機系的學習動機變項對高職來源入學之 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學習滿意度問卷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123 表4-3-9就讀科技大學電機系的學習動機變項對整體科技大學電 機系學生學習滿意度問卷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 摘要表 126 表4-3-10就讀科技大學電機系的學習動機變項對不同來源入學之 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學習滿意度差異性分析比較表 127 表4-3-11我對於學習電機系的興趣變項對高中來源入學之科技大 學電機系學生學習滿意度問卷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事後 比較摘要表 128 表4-3-12我對於學習電機系的興趣變項對綜合高中來源入學之科 技大學電機系學生學習滿意度問卷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 事後比較摘要表 129 表4-3-13我對於學習電機系的興趣變項對高職來源入學之科技大 學電機系學生學習滿意度問卷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事後 比較摘要表 130 表4-3-14我對於學習電機系興趣變項對整體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 學習滿意度問卷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131 表4-3-15我對於學習電機系的興趣變項對不同來源入學之科技大 學電機系學生學習滿意度差異性分析比較表 132 表4-3-16入學管道變項對綜合高中來源入學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 學習滿意度問卷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132 表4-3-17入學管道變項對高職來源入學之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學 習滿意度問卷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133 表4-3-18入學管道變項對整體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學習滿意度問 卷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135 表4-3-19不同入學管道變項對不同來源入學之科技大學電機系學 生學習滿意度差異性分析比較表 136 表4-3-20我和老師的互動情形變項對高中來源入學之科技大學電 機系學生學習滿意度問卷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 摘要表 137 表4-3-21我和老師的互動情形變項對綜合高中來源入學之科技大 學電機系學生學習滿意度問卷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事後 比較摘要表 138 表4-3-22我和老師的互動情形變項對高職來源入學之科技大學電 機系學生學習滿意度問卷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 摘要表 139 表4-3-23我和老師的互動情形變項對整體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學 習滿意度問卷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140 表4-3-24我和老師的互動情形變項對不同來源入學之科技大學電 機系學生學習滿意度差異性分析比較表 141 表4-3-25目前就讀學校公私立別變項對高中來源入學之科技大學 電機系學生學習滿意度問卷獨立樣本t考驗及事後比較 摘要表 142 表4-3-26目前就讀學校公私立別變項對綜合高中來源入學之科技 大學電機系學生學習滿意度問卷獨立樣本t考驗及事後 比較摘要表 143 表4-3-27目前就讀學校公私立別變項對高職來源入學之科技大學 電機系學生學習滿意度問卷獨立樣本t考驗及事後比較 摘要表 143 表4-3-28目前就讀學校公私立別變項對整體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 學習滿意度問卷獨立樣本t考驗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144 表4-3-29目前就讀學校公私立別變項對不同來源入學之科技大學 電機系學生學習滿意度差異性分析比較表 145 表4-3-30目前就讀學校地域別變項對高中來源入學之科技大學電 機系學生學習滿意度問卷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 摘要表 145 表4-3-31目前就讀學校地域別變項對綜合高中來源入學之科技大 學電機系學生學習滿意度問卷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事後 比較摘要表 146 表4-3-32目前就讀學校地域別變項對高職來源入學之科技大學電 機系學生學習滿意度問卷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 摘要表 147 表4-3-33目前就讀學校地域別變項對整體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學 習滿意度問卷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148 表4-3-34目前就讀學校地域別變項對不同來源入學之科技大學電 機系學生學習滿意度差異性分析比較表 150 表4-3-35家庭型態變項對高中來源入學之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學 習滿意度問卷獨立樣本t考驗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150 表4-3-36家庭型態變項對綜合高中來源入學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 學習滿意度問卷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151 表4-3-37家庭型態變項對高職來源入學之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學 習滿意度問卷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152 表4-3-38家庭型態變項對整體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學習滿意度問 卷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153 表4-3-39家庭型態變項對不同來源入學之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學 習滿意度差異性分析比較表 155 表4-3-40親子關係變項對高中來源入學之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學 習滿意度問卷獨立樣本t考驗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155 表4-3-41親子關係變項對綜合高中來源入學之科技大學電機系學 生學習滿意度問卷獨立樣本t考驗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156 表4-3-42親子關係變項對高職來源入學之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學 習滿意度問卷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157 表4-3-43親子關係變項對整體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學習滿意度問 卷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158 表4-3-44親子關係變項對不同來源入學之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學 習滿意度差異性分析比較表 159 表4-3-45家長教育程度變項對高中來源入學之科技大學電機系學 生學習滿意度問卷獨立樣本t考驗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160 表4-3-46家長教育程度變項對綜合高中來源入學科技大學電機系 學生學習滿意度問卷獨立樣本t考驗及事後比較表 160 表4-3-47家長教育程度變項對高職來源入學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 學習滿意度問卷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161 表4-3-48家長教育程度變項對整體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學習滿意 度問卷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162 表4-3-49家長教育程度變項對不同來源入學之科技大學電機系學 生學習滿意度差異性分析比較表 164 表4-3-50家長對子女的期望變項對高中來源入學之科技大學電機 系學生學習滿意度問卷獨立樣本t考驗及事後比較表 164 表4-3-51家長對子女的期望變項對綜合高中來源入學之科技大學 電機系學生學習滿意度問卷獨立樣本t考驗及事後比較 摘要表 165 表4-3-52家長對子女的期望變項對高職來源入學之科技大學電機 系學生學習滿意度問卷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摘 要表 165 表4-3-53家長對子女的期望變項對整體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學習 滿意度問卷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167 表4-3-54家長對子女的期望變項對不同來源入學之科技大學電機 系學生學習滿意度差異性分析比較表 168 表4-4-1畢業學校類型變項對整體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學習滿意度 問卷單因子變異數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169 表4-4-2畢業學校類型變項對不同來源入學之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 學習滿意度差異性分析比較表 171 圖目錄 圖2-1-1考招分離基本架構 27 圖2-2-1「投入-產出」群因互動模式圖 41 圖3-1-1研究步驟流程圖 77 圖3-2-1研究架構圖 80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大辭典編纂委員會(1985)。大辭典中冊。台北:三民。
    王文科譯(1989)。學習心理學:學習理論導論。台北:五南。
    王文科(1995)。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克先(1997)。學習心理學。台北:桂冠圖書。
    王沂釗(1993)。家庭結構、家庭關係與青少年生活適應之分析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枝燦(2001)。同儕影響與青少年偏差行為之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鍾和(1993)。家庭結構、父母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石明金(1999)。淡水商工實用技能班微電腦修護科學生之學習適應研究。淡水商工學報,12期。
    石德蓋(1978)。青少年行為教育實際之研究。高雄:復文出版社。
    田振榮等(2002)。建立技專校院提升教學品質指標之研究報告。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委託專案研究。台北:教育部。
    江文雄(1999)。技術及職業教育概論。台北:師大書苑。
    江文雄、田振榮(1997)。高職實用技能班實施成效與學習策略之研究。台北:教育部技職司。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7)。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朱毋我(2001)。五專實施多元入學方案後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敬先(1997)。教育心理-教學取向。台北:五南。
    何美瑤(2001)。國中生家庭結構、學業成就與偏差行為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紫瑛(2000)。探索教育活動影響國中學生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實驗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明杉(1998)。國中學生學業學習困擾與技藝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李宜靜(1996)。國中生物教師之教學實務與班級經營。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進益(2004)。影響高(中)職資訊科學生學習滿意度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習碩士論文。
    李清秀(2004)。消防人員繼續學習需求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詠吟等(1993)。國民中學城鄉教師教學行為之比較研究。教育研究資訊,第1卷,第5期,頁1-15。
    李詠吟、邱上真、柯華葳、杜正治、陳慶福、洪榮照、韓凱聖、董力華(1995)。學習輔導。台北;心理。
    李敏英(2004)。高職學生行為困擾問題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
    李國義(2002)。改制之技術學院和科技大學競爭策略建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李嵩義(2002)。空中大學學生自我調控學習策略與其學習滿意度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京(1997)。當前技職教育改革的理念與方向。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37期,頁27-31。
    吳清基(1995)。給技職教育一片美好的天空和尊嚴。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27期,頁2-5。
    吳清基(1998)。技職教育的轉型與發展---提升國家競爭力的作法。台北:師大書苑。
    吳淑鶯(1996)。二年制商專學生對教學與學習之相關意見探討。商業職業教育季刊,64期,頁24-35。
    吳婉如(1992)。台灣地區長青學苑教師教學型態與學員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銘輝(2001)。台北市高職工業類科學生對新課程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明隆(2000)。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松崗。
    卓旻怡(1999)。雲林縣國中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調查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邦傑(1986)。統計方法的選擇與統計電腦套裝程式的使用SPSS,SAS,BMDP應用指引。台北:正昇教育科學社。
    林芬遠(1997)。國中生物課教室口語之探討。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美智(2000)。空中大學師生互動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佩怡(1999)。二專餐飲管理科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家弘(2000)。我國大學生網路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淑芬(2003)。我國技專校院商業類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義男(1985)。大學生對大學教學的滿意度與學習成就的關係。國立台灣教育學院輔導學系輔導學報,8期,頁1-18。
    林塗生(1996)。提高國小教育品質。教師天地,84期,頁58-59。
    林博文(1998)。綜合高中學生對工業類科職業學程學習滿意度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寶山(1995)。教學原理。台北:五南。
    周虹君(2003)。社會工作碩士班學生實習安置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春美、沈健華(1995)。合作式國中技藝教育班學生學習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第十屆全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研討會,頁39-47。
    柯淑屏(2003)。高職餐飲管理科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桃園地區為例。世新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能木(1993)。超媒體系統應用在國中工藝教學之成效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藝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施良方(1996)。學習理論。高雄:麗文文化。
    徐碧君(2001)。二專化妝品應用與管理科學生學習滿意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昊杲、邱佳椿(2002)。技職教育研究教戰手冊-SPSS基礎篇。台北:師大書苑。
    高員先、蔡延治、廖信達、李慧娟、許瑛真(1997)。德育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幼保科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德育學報,13期,頁65-78。
    高明珠(1998)。國小兒童親子關係、內外控人格特質、社會支持與其生活及學習適應相關之研究。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涂國祥(2003)。臺灣北區綜合高中學生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所碩士論文。
    馬芳婷(1989)。社教機構短期研習班教師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榮銅(2002)。技專校院知識資產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翁慧圓(1995)。影響國中少年中途輟學因素之探討。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教育部技職司(2000)。中華民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簡介。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6)。教育部遴選專科學校改制技術學院並核准附設專科部實施辦法。教育部台(85)參字第八五五○四三九九號函。
    教育部(2000)。技職教育白皮書。台北:教育部編印。
    教育部(2004)。中華民國教育統計指標。台北:教育部編印。
    莊謙本、葉明恭(1997)。電腦輔助教學在電子電路技能教學成效及學後保留實驗研究。第十二屆全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研討會,頁371-380。
    莊謙本、徐椿樑(1999)。電腦化適性測驗在數電路認知評量上的成效分析研究。第十四屆全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研討會,頁271-280。
    陳加山(2002)。台北市職業學校電子科學生對實習科目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李綢(1983)。大專男女生自我統整程度與職業選擇。教育心理學報,16期,頁89-98。
    陳美岑(2000)。高職實用技能班美髮技術科創造思考教學方案之實施成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容芯(2000)。成人參與電腦第二專長教育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國恩(1997)。空中大學學生學習風格與學習滿意、學習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淑衿(2003)。綜合高中學生對美容學程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家政教育教學碩士論文。
    陳麗娟(1990)。我國國民補習班班級氣氛與成人學生學習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麗娟(1982)。影響職業成熟發展的家庭因素。台灣教育,383期,頁29-33。
    許智傑(1996)。高職教師價值觀及教師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類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文敏(2001)。在實用技能班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文祿(1996)。高職轉型綜合高中問題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生玉(2004)。教育測驗與評量。台北:精華書局。
    郭永順(2004)。公立高職進修學校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東華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仁家(1993)。我國高級職業學校工業類科學生家庭背景因素、職業自我概念與生涯決策行為之相關。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志清(1996)。十二年國教。中國時報,2月22日,5版。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林清山(1989)。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家宜(1999)。大學學生滿意度之實證研究。淡江人文社會學刊,6期,頁1-27。
    張添洲(1993)。生涯發展與規劃。台北:五南。
    張淵程(2001)。高級職業學校全面實施學年學分制學生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玉湘(2002)。我國社區大學學員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必嶸(1995)。高職師生的互動關係。職教園地,6期,頁40-42。
    黃美蓉(2003)。新竹地區高中職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台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政傑(1989)。課程設計的理論取向。師大教育研究集刊,31期,頁25-47。
    黃俊傑(1993)。台北市青少年文化模式雛型建立之研究— 民國七十四、七十七及八十年之實證分析。輔仁學誌,25期,頁131-232。
    黃益松(2001)。在職進修部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與學習後行為關係之研究。中華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堅厚(1992)。青年的心理健康。台北:心理出版社。
    黃雅蓉(1997)。國小六年級學生自然科「學習環境」知覺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淑玲(1996)。桃竹苗地區國小六年級學童對班級學習環境的知覺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董媛卿(1994)。職業學校學生行為特質分析與建議。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23期,頁29-31。
    溫紫雲(2003)。中投區綜合高中商業管理學程學生學習滿意度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和滿(2002)。不同入學管道的高中的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業成就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朝祥(1985)。技術及職業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三民。
    楊朝祥(2003)。高職教育的重整與再出發。國家政策論壇夏季刊,7期,頁8-11。
    楊淑芬(2002)。綜合高中資訊應用學程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巽斐(1996)。初任國小教師建立自然科學習環境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楊錦登(1999)。論述人際關係。國教輔導,第38卷,第3期,頁48-53。
    楊麗秀(2003)。四技不同入學管道學生學習成效之比較研究-以一所國立科技大學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班。
    鄔詩賢(2002)。升格乎?整併乎?勤益萬歲,萬萬歲?。勤益文化,39期,第1版。
    趙榮耀、陳進利、尹士豪、謝慶輝(2002)。高等技職教育之發展與教育部之責任。第十七屆全國技職教育研討會會議手冊,頁1-10。
    蓋浙生(1983)。教育經濟學研究。台北:教育部計劃小組。
    廖仁藝(2001)。高學業成就原住民兒童家庭因素之分析--以巴拉腦社區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年淼(2002)。高中職畢業生就業競爭力之長期比較分析。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71期,頁37-43。
    廖秀君(2003)。實施多元入學方案後學生學習成績與滿意度之研究-以我國北部技職校院會計系學生為例。淡江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安倫(2000)。國中學生對「職業試探與輔導活動」課程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明松、張韶霞(2001)。國小學童家庭結構及父母教養方式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學報,第3卷,第1期,頁61-77。
    劉麗雲(2000)。專科餐旅教育三明治教學之效能評估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歐陽教(1995)。教育哲學導論。台北:文景出版。

    蔡明砡(1991)。老人教育學員學習滿意度及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台北市長青學院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友超、張添洲(1993)。我國高級職業學校學生學習滿意度之調查研究。第八屆全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研討會,頁198-207。
    鄭田(1995)。交通部電信訓練所學員覺察之學習滿意度調查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增財(2000)。實用技能班學生價值觀與學習行為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賴清國(2002)。高職餐飲管理科建教合作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簡淇宗(1998)。五專醫務管理科應屆畢業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華醫學報,9期,頁85-91。
    簡美姿(2003)。我國國中舞蹈班學生就讀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安成(1998)。隔空與非隔空學習者自我導向學習傾向和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韓春屏(2000)。國中補校教學取向、學生批判思考與學習滿意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世台、盧美秀(1993)。台北醫學院學生學習滿意度與相關因素之分析研究。北醫學報,22卷,2期。
    魏銀河(2003)。臺南區社區大學學員學習滿意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份
    Aicinena,s.(1991).The teacher and student attitudes toward physical ducation. The physical educator,48(1), pp.28-32.
    Argyris, C. (1964). Integration the individual and the organiz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Berdie, R. F. (1965). Perception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Mimeo, Minnesota: A Progress Report.
    Betz, E. L., Klingensmith, J. E. & Mene, J. W. (1970). The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 satisfaction.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Guildance. 3, pp.110-118.
    Behuniak, P. & Gable, R. (1982). Sex differences in satisfaction withcollege and attitude about future employment for five college majors.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 23, nl, pp.11-17.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J257 581).
    Chadwick, K.,&Ward, J. (1987). Determinants of Consumer Satisfaction with Education: Implications for College&University Administractors. College and University, 62(3), pp.236-246.
    Chou, C. C. (2001). The effects of a health-related fitness education intervention on Taiwanese high school students’ s knowledge fitness, physical activity time, and satisfa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e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College of Education.
    Collins English Dictionary. (1986). William Collins Sons and Co. LTD.
    Cooper, C., & Bradshaw, R. A. (1984). How green is your academic climatecheck it out with MOSS: A monitor of student satisfaction. College and University, 59(3), pp. 251-260.
    Dessler, G. (1994).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New York: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Inc.
    Derlega, V. J., & Janda, L. H. (1986). Personal adjustmen : the Psychology of Everyday Life. Glenview, Ill.: Scott, Foresman.
    Domer, D. E., Carswell, J. W., & Spreckelmeyer, K. F. (1983).
    Understanding educational satisfaction. The University of Kansas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Desig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32 600)
    Field, H. S. & Giles, W. G. (1980). Student satisfaction with graduate education: Dimensionality and assessment in a school of business. Education ResearchQuarterly, 5(2), pp.66-73。
    Fischer, B. & Fischer, L. (1979). Style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 36(4), pp.245-254.
    Fujita-Starck, P. J. & Thompson, J. A. (1994). The effects of motivation and classroom environment on the satisfaction of noncredit continuing education student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73 646)
    Gardner, H. (1996).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 theory in Practice. New York: Basic Books.
    Getzels, J. W. & Thenlen, H. A. (1960). The classroom group as an unique social system. In Henry, N. B. (ed.) The dynamics of instructional groups, 59th yearbook on the 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 Part 2.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Herzberg, F., Mausner, B., Peterson, R. O. & Vapwell, D. F. (1957). Job attitudes: Review of research and opinion. Pittsburgh, Penn.: Psychological Services.
    Howard, G. S. & Schmeck, R. R. (1979). Relationship of changes in evaluations of instruction.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10(4), pp.305-315.
    Hynes, G. E. (1990).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type and educational orientation of faculty on adult learner satisfaction. Doctoral dissertation, Saint Louis University.
    Jaeger, R. M. & Freijo, T. D. (1974). Some psychometric question in the evaluationof professor.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66, pp.416-423.
    Karemera, D. Reuben, L.J. & Sillah, M. R.(2003). The effects of academic environment and background characteristics on student satisfaction and performance: The Case of Sou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s School of Business. College Student Journal; 37, pp.298-308.
    Keefe, J. W. & Jenkins, J. M. (1984).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handbook. Reston: Virginia.
    Knowles, M. S. (1970). The modern practice of adult education. New York: Association.
    Lam, Y. L. & Wong, Andrew. (1974). Attendance regularity of adult learners: An examination of content and structural factors. Adult Education. 14(2), pp.130-142.

    Leigler, R. M. (1997). Predicting student satisfaction in baccalaureatenursing programs: Testing a causal model.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 5(2), pp.66-73.
    Lewin, K. (1936). Principles of topological psychology. New York:Mc Graw-Hill.
    Mangano, J. A. & Corrado, T. J. (1979). Adult students’ satisfaction at six two-year colleg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180 563)
    Mantenffel, M. S. (1982). Thesatisfaction learner: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NSPI Journal. 39, pp.15-18.
    Martin, C. L. (1988). Enhancing children's satisfaction andparticipation using a predictive regression model of bowlingperformance norms. The Physical Educator, 45(4), pp.196-209.
    Maslow, A. H. (1972).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McVetta, R. (1981).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student affect, satisfactuon,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Research extension at the community colleg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203 962)
    McGhee, P. E., & Crandall, V. C. (1968). Beliefs in internal-external controlor reinforcement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Child Development. 39, pp.91-102.
    Murray, H. A. (1938). Explorations in personality.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orgrow, S.(1996). Reforming the wannabe reformers. Phi Delta Kappan. 77, pp.656-663.
    Samdal, O. Wold, B & Bronis, M.(1999).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school environment, their satisfaction with school and perceived academic achievement:An international study. School Effectivenessand School Improvement, 10, pp. 296-320.
    Smith, F.(1995). Let's declare education reform a disaster and go on with our lives. Phi Delta Kappan, 76, pp.584-590.
    Taba, H. (1962).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World.
    Tough, A. M. (1979). Major learning efforts: Recent research and
    future directions. Adult Education, 28(4), pp.253-260.
    Trow, M. (1973). Problems in the transition from elite to mass higher education. Berkeley, CA: Carnegie Commission on Higher Education.
    Wasinger, G. B. (1974). How the group environment affects learning. You can be a successful teacher of adults. Washington, D. C.: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Public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pp.43-47.
    Watts, K. M.(1990). The impact of stepfamilies on adolescent academic achievement. University of Maine.
    參考網站
    技專校院統一入學測驗中心 http://www.tcte.edu.tw/
    技專校院招生策進總會 http://www.techadmi.edu.tw/
    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 http://www.tve.edu.tw/
    教育部統計處http://www.edu.tw/edu_web/web/statistics/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