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趙曉薇
論文名稱: 參與佛教團體辦理活動教師的宗教信仰生活實踐與專業態度之研究─以國際佛光會教師成員為例
指導教授: 李明芬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60
中文關鍵詞: 參與佛教團體辦理活動教師國民中小學教師國際佛光會宗教信仰生活實踐專業態度
英文關鍵詞: the teachers participating activities held by the Buddhist organizatio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s, Budda's Light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BLIA), the religious practices in daily life, professional attitude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89下載:2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193名國民中小學教師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參與佛教團體辦理活動的教師,其宗教信仰生活實踐情形及專業態度之現況,並探討教師個人背景變項與其宗教信仰生活實踐及專業態度之間的關係,以期瞭解事實,並提出具體建議,供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師資培育機構及佛教團體辦理各項教師在職進修活動之參考。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修正簡茂發等人(民87年)發展之「中小學教師專業態度量表」而形成之「專業態度量表」及研究者自編之「宗教信仰生活實踐量表」為研究工具進行調查。由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協助問卷之發送,再由填答教師自行寄還研究者,共寄發問卷300份,回收問卷255份,有效問卷193份,佔回收問卷75.69%。
    根據調查所得資料,分別以平均數、標準差、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薛費事後多重比較法、皮爾遜積差相關進行統計分析,得到以下的結論:
    一、教師整體宗教信仰生活實踐情形介於「大致做到」與「經常做到」之間;而在宗教信仰生活實踐程度最高的向度為「人際溝通」,實踐程度最低則為「工作表現」。
    二、教師整體專業態度具備程度介於「大致同意」與「非常同意」之間;而在專業態度具備程度最高的向度為「對教師本身的態度」,具備程度最低則為「對家長的態度」。
    三、教師整體宗教信仰生活實踐情形在不同年齡、不同任教年資、不同任教學校教育階段、不同皈依情形、不同信仰佛教時間、不同參與佛教團體時間及不同參加佛教團體身份等七項背景變項達到顯著差異。
    四、教師專業態度整體具備程度在不同任教學校教育階段及不同參加佛教團體身份等二項背景變項達到顯著差異。
    五、參與佛教團體辦理活動教師的宗教信仰生活實踐與專業態度之間具有正相關。亦即教師的宗教信仰生活實踐程度越高者,其所具有的專業態度越正向。
    根據本研究之發現與結論,分別向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師資培育機構、佛教團體及後續研究提出建議。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研究背景………………………………………………1 第二節研究動機及目的………………………………………5 第三節研究問題與假設………………………………………11 第四節重要名詞釋義…………………………………………13 第五節研究範圍與限制………………………………………17 第二章 文獻探討……………………………………………21 第一節態度的概念分析………………………………………22 第二節教育專業態度的概念分析……………………………34 第三節教育專業態度的相關研究……………………………47 第四節佛教信仰的探討………………………………………57 第五節佛教信仰與教師專業態度……………………………77 第六節人間佛教與國際佛光會………………………………9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105 第一節研究架構………………………………………………105 第二節研究對象………………………………………………110 第三節研究工具………………………………………………116 第四節實施程序………………………………………………131 第五節資料處理………………………………………………13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135 第一節教師宗教信仰生活實踐情形…………………………136 第二節教師專業態度具備情形………………………………150 第三節不同背景變項教師的宗教信仰生活實踐情形分析…164 第四節不同背景變項教師的專業態度具備情形分析………191 第五節不同宗教信仰生活實踐程度教師之專業態度具備情形…217 第六節教育宗教信仰生活實踐與專業態度之相關分析……240 第七節開放性意見分析………………………………………24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249 第一節結論……………………………………………………249 第二節建議……………………………………………………258 參考文獻………………………………………………………265 附錄…………………………………………………………273 附錄一國際佛光會辦理第十期全國教師生命教育研習營通啟…273 附錄二「中小學教師專業態度問卷」使用同意書…………275 附錄三中小學教師參與佛教團體現況調查問卷(徵求學者意見) …276 附錄四中小學教師參加佛教團體現況調查問卷(正式)……290 附錄五「教師宗教信仰生活實踐」分析統計表彙整………300 附錄六「教師專業態度」分析統計表彙整…………………306 附錄七「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其宗教信仰生活實踐情形」統計表彙整312 附錄八「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其專業態度具備情形」統計表彙整…327 附錄九「不同宗教信仰生活實踐程度教師之專業態度具備情形」統計表彙表…348 附錄十開放意見彙整………………………………………358 表 次 表2-1國內外學者對教育專業的內涵所提出的意見彙整表………36 表2-2教師專業態度的重要項目……………………………………42 表2-3研究主題與佛教相關的教育類學位論文彙整表……………66 表3-1問卷回收情形及可用情形一覽表……………………………111 表3-2填答教師基本資料統計表(社會人口變項部分)……………113 表3-3填答教師基本資料統計表(參與佛教團體變項部分)………114 表3-4教師參與佛教團體辦理活動類型分析表……………………115 表3-5「基本信仰實踐」分量表題項內容分析雙向細目表………125 表3-6「中小學教師參與佛教團體現況調查問卷」題目分布情形表…126 表3-7「中小學教師參與佛教團體現況調查問卷」計分方式表…127 表3-8中小學教師參與佛教團體現況調查問卷信度分析…………130 表4-1-1教師整體的信仰實踐情形分析表……………………………137 表4-1-2教師在「行為舉止」向度的信仰實踐情形…………………139 表4-1-3教師在「溝通方式」向度的信仰實踐情形…………………140 表4-1-4教師在「思考方式」向度的信仰實踐情形…………………141 表4-1-5教師在「個人修持」向度的信仰實踐情形…………………141 表4-1-6教師在「人際關係」向度的信仰實踐情形…………………142 表4-1-7教師在「工作表現」向度的信仰實踐情形…………………144 表4-1-8教師在「家庭生活」向度的信仰實踐情形…………………144 表4-1-9教師在「基本信仰實踐」分量表中實踐情形最高及最低的項…147 表4-1-10教師在「生活層面實踐」分量表中實踐情形最高及最低的項目…148 表4-2-1教師整體的專業態度具備情形分析表………………………151 表4-2-2教師對「教育效能」信念的具備情形…………153 表4-2-3教師對「學生管教」信念的具備情形………………………153 表4-2-4教師對「教師教學」信念的具備情形………………………154 表4-2-5教師對「學生學習」信念的具備情形…………………………156 表4-2-6教師對「學生」態度的具備情形……………………………156 表4-2-7教師對「教師本身」態度的具備情形………………………156 表4-2-8教師對「教育專業」態度的具備情形………………………158 表4-2-9教師對「家長」態度的具備情形……………………………158 表4-2-10教師對「學校行政」的態度具備情形………………………158 表4-2-11教師在「教育信念」分量表中具備情形最高及高低之項目…161 表4-2-12教師在「教育態度」分量表中具備情形最高及高低之項目…163 表4-3-1A不同「性別」組教師的信仰實踐情形之平均數分析………165 表4-3-1B不同「性別」組教師的信仰實踐情形之差異分析……………166 表4-3-2A不同「教育程度」組教師的信仰實踐情形之平均數分析……167 表4-3-2B不同「教育程度」組教師的信仰實踐情形之變異數分析……167 表4-3-3A不同「職務」組教師的信仰實踐情形之平均數分析…………169 表4-3-4A不同「年齡」組教師的信仰實踐情形之平均數分析………170 表4-3-4B不同「年齡」組教師的信仰實踐情形之變異數分析………171 表4-3-5A不同「任教年資」組教師的信仰實踐情形之平均數分析…173 表4-3-5B不同「任教年資」組教師的信仰實踐情形之變異數分析……173 表4-3-6A不同「任教學校教育階段」組教師的信仰實踐情形之平均數分析…174 表4-3-6B不同「任教學校教育階段」組教師的信仰實踐情形之差異分析……174 表4-3-7A不同「任教學校類型」組教師的信仰實踐情形之平均數分析…177 表4-3-8A不同「皈依情形」組教師的信仰實踐情形之平均數分析…178 表4-3-8B不同「皈依情形」組教師的信仰實踐情形之差異分析………179 表4-3-9A不同「信仰佛教時間」組教師的信仰實踐情形之平均數分析…180 表4-3-9B不同「信仰佛教時間」組教師的信仰實踐情形之變異數分析………181 表4-3-10A不同「參與佛教團體時間」組教師的信仰實踐情形之平均數分析…183 表4-3-10B不同「參與佛教團體」組教師的信仰實踐情形之變異數分析…183 表4-3-11A不同「參與佛教團體身分」組教師的信仰實踐情形之平均數分析……184 表4-3-11B不同「參與佛教團體身分」組教師的信仰實踐情形之變異數分析……186 表4-4-1A不同「性別」組教師的專業態度之平均數分析……………192 表4-4-1B不同「性別」組教師的專業態度之差異分析…………………193 表4-4-2A不同「教育程度組」教師的專業態度之平均數分析…194 表4-4-2B不同「教育程度」組教師的專業態度之變異數分析……195 表4-4-3A不同「職務」組教師的專業態度之平均數分析………196 表4-4-3B不同「職務」組教師的專業態度之變異數分析……197 表4-4-4A不同「年齡」組教師的專業態度之平均數分析……………199 表4-4-4B不同「年齡」組教師的專業態度之變異數分析…………199 表4-4-5A不同「任教年資」組教師的專業態度之平均數分析…………201 表4-4-5B不同「任教年資」組教師的專業態度之變異數分析…………201 表4-4-6A不同「任教學校教育階段」組教師的專業態度之平均數分析………202 表4-4-6B不同「任教學校教育階段」組教師的專業態度之差異分析…203 表4-4-7A不同「任教學校類型」組教師的專業態度之平均數分析…204 表4-4-7B不同「任教學校類型」組教師的專業態度之變異數分析…205 表4-4-8A不同「皈依情形」組教師的專業態度之平均數分析………205 表4-4-8B不同「皈依情形」組教師的專業態度之變異數分析………206 表4-4-9A不同「信仰佛教時間」組教師的專業態度之平均數分析……207 表4-4-10A不同「參與佛教團體時間」組教師的專業態度之平均數分析……210 表4-4-10B不同「參與佛教團體時間」組教師的專業態度之變異數分析…210 表4-4-11A不同「參加佛教團體身分」組教師的專業態度之平均數分析…211 表4-4-11B不同「參加佛教團體身分」組教師的專業態度之變異數分析…211 表4-5-1A不同整體的信仰實踐程度組教師的專業態度具備情形之平均數分析…219 表4-5-1B不同整體的信仰實踐程度組教師的專業態度具備情形之變異數分析…219 表4-5-2A不同「基本信仰實踐」程度組教師的專業態度具備情形之平均數分析…221 表4-5-2B不同「基本信仰實踐」程度組教師的專業態度具備情形之變異數分析221 表4-5-3A不同「行為舉止實踐」程度組教師的專業態度具備情形之平均數分析…223 表4-5-3B不同「行為舉止實踐」程度組教師的專業態度具備情形之變異數分析…223 表4-5-4A不同「溝通方式實踐」程度組教師的專業態度具備情形之平均數分析…225 表4-5-4B不同「溝通方式實踐」程度組教師的專業態度具備情形之變異數分析…225 表4-5-5A不同「思考方式實踐」程度組教師的專業態度具備情形之平均數分析…227 表4-5-5B不同「思考方式實踐」程度組教師的專業態度具備情形之變異數分析…227 表4-5-6A不同「生活層面實踐」程度組教師的專業態度具備情形之平均數分析…229 表4-5-6B不同「生活層面實踐」程度組教師的專業態度具備情形之變異數分析…229 表4-5-7A不同「個人修持實踐」程度組教師的專業態度具備情形之平均數分析…231 表4-5-7B不同「個人修持實踐」程度組教師的專業態度具備情形之變異數分析…231 表4-5-8A不同「人際關係實踐」程度組教師的專業態度具備情形之平均數分析…233 表4-5-8B不同「人際關係實踐」程度組教師的專業態度具備情形之變異數分析…233 表4-5-9A不同「工作表現實踐」程度組教師的專業態度具備情形之平均數分析…235 表4-5-9B不同「工作表現實踐」程度組教師的專業態度具備情形之變異數分析…235 表4-5-10A不同「家庭生活實踐」程度組教師的專業態度具備情形之平均數分析…237 表4-5-10B不同「家庭生活實踐」程度組教師的專業態度具備情形之變異數分析…237 表4-6參與佛教團體辦理活動教師的宗教信仰生活實踐與專業態度之相關情形分析統計表……………………………………241 表5-1不同個人背景變項組別教師的信仰實踐之差異比較結果綜合表………251 表5-2不同個人背景變項組別教師的專業態度之差異比較結果綜合表……254 圖 次 圖2-1態度的概念圖解…………………………………………17 圖2-2信念、態度、意向、決定、行為和有用的訊息間的關係示意圖23 圖2-3信念─行為的基本模式……………………………………24 圖3-1研究架構圖…………………………………………………106 圖3-2「中小學教師專業態度量表」研發過程示意圖…………119 圖3-3本研究運用「中小學教師專業態度量表」過程示意圖……120 圖3-4「宗教信仰生活實踐量表」發展過程示意圖……………122 圖3-5研究實施程序圖……………………………………………131 圖4-1影響教師宗教信仰生活實踐的個人背景變項示意圖……189 圖4-2影響教師專業態度的個人背景變項示意圖………………215 圖4-3影響教師專業態度的信仰實踐程度變項示意圖…………238 圖5-1研究者依據研究結論提出修正後的研究架構圖…………257

    一、中文部分
    丁吉文(民90)。國民中小學教師終身學習素養與其專業態度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丁興祥、李美枝、陳皎眉(民78)。社會心理學。臺北蘆洲:空中大學。
    尹美琪(民76)。大學生宗教信仰與人生意義感、心理需求及心理健康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及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方永泉(民90)。從當代西方宗教教育理論看我國宗教教育的可能性。載於輔大宗教學系(主編),宗教教育:理論、現況與前瞻。臺北:五南。
    方炎明(民67)。教師專業修養問題。臺灣教育,329,19-21。
    王有倫(民72)。我國師專生價值觀念及教學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安京植(民80)。唐代淨土宗眾生教化之教育意義。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江秋玫(民87)。國小教師專業承諾自我效能感與專業踐行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江新合(民82)。數學及自然科學師資之培訓研究:(Ⅲ)國中理化科教學困難和教師內顯特質之相關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未出版。
    佛光山全球資訊網(民92年5月4日)。佛光山的宗風。民92年5月4日,取自:http://www.fgs.org.tw/fgstemple/wind/default.htm
    呂錘卿(民88)。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的指標及其規劃模式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李宗興(民89)。原始佛教的生命觀。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鍇偉(民90)。慈濟精神對慈濟教師生涯發展之影響研究─以臺北市國小慈濟教師為例。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沈翠蓮(民83)。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教學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房志榮、陳郁夫、郭維夏、張春申、張隆順、金玉泉、田博元、徐文福合著(民77)。宗教與人生。臺北蘆洲:空中大學。
    林世敏(民81)。佛教的精神與特色。臺北;佛陀教育基金會。
    林佐振(民90)。佛教影響企業經營的個案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管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宜璇(民84)。人間佛教與生活實踐:慈濟現象的社會學解析。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林怡秀(民89年)。國民中小學教師教育態度之訪談、評量與調查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林清江(民 60)。教育社會學。臺北:臺灣書店。
    林清財(民79)。我國國民小學教師教育信念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銘光(民89)。國小宗教性課程設計與發展現況之研究─以臺北縣市佛教教育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侯世昌(民83年)。國民小學組織氣氛與教師教學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南後男(民83)。佛陀眾生教化理念在現在教育上的意義。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星雲(民73)。特殊的教育法。臺北縣:佛光出版社。
    星雲(民84a)。佛教─人間佛教。高雄:佛光山。
    星雲(民84b)。佛教─教史。高雄:佛光山。
    星雲(民84c)。佛教─教理。高雄:佛光山。
    星雲(民86a)。人間佛教的基本思想(佛光小叢書89)。臺北:佛光。
    星雲(民86b)。佛光世界(一)。臺北:國際佛光會。
    孫國華(民86)。國民中小學教師生涯發展與專業成長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師資培育法(民83年)。
    高強華(民81)。教育信念研究及其在學校教育革新上的意義。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34,85-113。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a (民92年5月4日)。無標題。民92年5月4日,取自:http://www.blia.org.tw/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b (民92年5月4日)。教師活動。民92年5月4日,取自:http://www.blia.org.tw/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民92年5月4日)。佛光會簡介。民92年5月4日,取自:http://blia.org/chinese/
    張春興(民72年)。從師大學生的求學心態檢討而教法「加強師範生專業精神」構想的成效。教育心理學報,16期,1-28頁。
    張春興(民83年)。現代心理學。臺北:東華。
    教師法(民92年修正)。
    許智傑(民86)。高職教師價值觀念及教師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郭生玉(民83)。影響教師工作心厭因素之分析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7期,63-79頁。
    郭金池(民78)。國民小學教師價值觀念、進修態度與教學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郭為藩(民74)。教育專業的倫理與修養,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學校倫理研究(31-44頁)。臺北:臺灣書店。
    陳青青(民61)。師資態度量表之編製。台北女師專學報,1,153-188。陳美玉(民85)。教師專業實踐理論與應用。臺北:師大書苑。陳英豪、吳裕益、李坤崇(民79)。教師態度量表之修訂報告。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37輯,頁25-34。陳迺臣(民86)。世俗教育和宗教教育。普門月刊,213,17-24。陳惟恪(民90)。工技系學生教育專業信念及任教意願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陳雅莉(民83)。教師教育信念與班級經營成效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彭昌義(民81)。大學生皈依佛教信仰之歷程研究:深度訪談分析。私立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湯仁燕(民82)。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賀正禎(民88)。國民小學靜思語教學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黃天長(民87)。慈濟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個案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黃昆輝(民69)。臺北市高職教師態度興趣學問題之調查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22期,頁189-318。黃明章(民63)。影響國中教師對學生態度之差異因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16,227-320。黃敏(民83)。國民小學教師教育信念之研究:以兩名國小教師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楊哲優(民91)。成人參與佛教團體讀書會學習情境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楊國賜(民83)。宗教與成人教育。成人教育,17期,頁2-6。
    溫明麗(民74)。柏拉圖和裴斯塔洛齊「教育愛」之比較。中等教育36卷3期,頁72-79。
    葉一明(民89)。國民小學學校組織結構、教師專業角色與教師專業角色踐行關係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葉宗文(民76)。高雄市國小實習教師師範生教師態度之研究。教育研究,1,115-133。
    葉重新(民81年)。心理測驗。臺北:三民。
    葉學志、郭秋勳、王自和、陳聰文等人(民84)。中等學校學生倫理道德與法律認知態度對其道德行為的影響─第一階段:從「宗教信仰」層面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未出版。
    詹棟樑(民81)。教育專業人員的道德責任與專業精神。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101-127頁)。臺北:五南。。
    賈馥茗(民68)。教育概論。臺北:五南。
    路君約(民65)。心理學。臺北:中國行為科學社。
    廖居治(民89)。國中生活科技教師教學信念興趣學效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趙曉薇(民88)。臺灣佛教組織與社區終身學習─以國際佛光會為例。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社區終身學習(207-225頁)。臺北:師大書苑。
    劉春榮(民86)。一般大學選修教育學程與師範校院學生對教育專業認知及其任教意願研究。國立教育資料館委託專案研究報告。
    慧開(民90)。佛教教學對現代教育的啟悟之探索。普門學報,3。民90年4月25日,取自http://www.unigate.com.tw/show_one.php?paper_id=59
    歐俊明(民85)。原始佛教「緣起」生命觀在現代教育的蘊義。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歐陽教(民81)。宗教與教育的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34,頁33-42。
    蔡先口(民74)。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專業態度的關係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蔡培村(民84)。論析我國成人教育專業化及其發展趨勢。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成人教育專業化(205-210頁)。臺北:正中書局。
    蔡碧璉(民82)。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成長及其形象知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鄭照順(民77)。國中教師專業社會化之研究。高雄:復文。
    曉雲法師(民76)。覺之教育。臺北:原泉。
    賴清標(民68)。師專生任教意願及教學態度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22期,頁521-529。
    謝臥龍(民86)。優良國中教師特質之德懷分析。教育研究資訊,5(3),14-28。
    鍾任琴(民83)。國小實習教師教育專業信念發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簡秀治(民83)。成人參與宗教課程的動機及其影響─以香光尼僧團紫竹林佛學研讀班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簡茂發、李虎雄、黃長司、彭森明、吳清山、吳明清、毛連塭、林來發、唐書志、黃瑞榮、張敏雪 (民87)。中小學教師專業素養之研究。教育部委託研究專案成果報告,未出版。
    羅睺羅(民91)。佛當初教的是什麼。臺北:英特發。
    證嚴(民91)。大捨無求的教育志業。載於慈濟教師聯誼會(主編),希望的引航師1(9頁)。臺北:靜思文化。
    釋見潤(民87)。佛教成人教育教育課程規劃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饒見維(民85)。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
    二、英文部分
    Allport, G. W. Attitude. (1935). In C. M. Murchison (ED.),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Woroester, Massachusetts: Clark Univ.
    Belle, R.(1972). A comparison of attitude of teachers in selected in urban comprehensive, secondary schools of England and Pennsylvania. Dissertation Abstract International, 32. 3.
    Burden, P.R. (1980). Teachers’ percep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and influences on their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RIC No. ED 198 087)
    Cook. W. W., Leed. C.H., & Callis. R. (1951). The Minnesota teacher attitude Inventory Corporation. New York: The Psychological Corporation.
    Day. J.A.M. (1982). The dimensionality of educational belief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Fessler.R. & Christensen,J.C.(1992). The teacher career cycle: Understanding and guiding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llyn and Bacon.
    Fishbein, M. & Ajzen, I. (1972). Attitude and opions.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3, 487-544
    Fishbein, M., & Ajzen. J. (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Reading, Mass.: Addison-Wesley.
    Frey,K.M.(1987).Administrative implications of self-reported instructional beliefs and practices of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PHD.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DAI 48/03A.
    Ghaith,G. and Shaaban,K. (1999).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ption of teaching concern, teacher efficacy, and selected teacher characteristic.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15(5), 487-496.
    Grvoes, F.H.(1990). A qualitative study of the belief and professional backgrounds of secondary level science teachers in a public school and a portestant chritsian School in Colrado.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
    Johnson, C.H. and Slate, J. R. (1996). Educators’ attitudes toward educational practices based in Behavior Analysis.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 30(1). 31-41.
    Nespor.J.K. (1985). The role of beliefs in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Final report of teacher beliefs study. R&D center for teacher education.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270446)
    Rokeach, M. (1980). Beliefs, attitudes and values. (7th Ed.).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Sigel,I.E. (1985). A conceptual analysis of beliefs. In I.E. Sigel (Ed.), Parental belief systems: The psychological consequences for children. (pp. 345-371). Hillsdale, NJ: Erlbaum.
    Silberman, M. L. (1969). Behavioral expression of teachers’ attitudes toward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60(5), 402-407.
    Tabachnick, B.R., Zeichner, K. (1985).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perspective: Final report.(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66 099).
    Taylor, S. E., Peplau, L. A., and Sears, D.O. (1994). Social psychology (8th ed.). Englewood Cliffs, .N. J.: Prsntice Hall.
    Villeme,M.G.(1980).The relationship of teacher attitude to major, employment Status, teaching level, and satisfaction with Teachers. Humanist Education, 19(2), 185-190.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