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 勳
論文名稱: 民生經濟思想理性觀之探討
指導教授: 胡文川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02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7
中文關鍵詞: 民生經濟思想理性觀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46下載:4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人性因有欲望,所以才有經濟活動的產生,而人的智慧才能,也因先天的差異,而有聖賢愚癡勤惰的不同,因此參與經濟活動的結果,必然產生經濟的問題,然人性之中,不止只有欲望自私的本性,同時還有理性利他的神性,人性所處文化愈高,神性的表現就愈加明顯,就像寶石原礦,愈加雕琢就愈顯光彩耀眼。由於人性的提昇,總覺得經濟的動機,並不全然為了賺錢,有時犧牲部分的金錢,反而人生會更有意義,所謂「助人為快樂之本」,因為平安、快樂,才是人活在世上真正的目的,賺錢維生只是達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而已。知道人生的目的,理性的一面也就自然的抬頭,而受到世人的青睞。
    孫中山先生的智慧,的確高人一等,能洞燭機先,知道經濟的目的不在賺錢,而在養民,所以他提出的一些經濟思想,都是以「民生」做為標的,他在民生主義第一講,便開宗明義的說:「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會的生存、國民的生計、群眾的生命。」所以經濟問題,便是社會問題,也即是民生問題。而民生問題的產生,都是源於人性的差異,智能的不同,所以天生的不平等,是不容易改善,然人有善性,以仁義禮智為基,總想彌補天生的不足,因而一些根於善性的理性作為,便紛紛的出現。
    中國文化淵遠流長,井田制度、養民厚生、均富大同…等理性美善的思想,便在中山思想中迴盪,而西洋的貧富不均的經濟問題,也給中山先生提示了思患預防的重要,然中國問題的根源,不外生產、勞力、資本、土地四個要項,然人性不能沒有欲望的動力,所以私有財產,便不能廢棄。而私有財產一多又會產生問題,因此中山思想中,理性利他的制約,便有合理的規範與調適。
    中山先生他也知道「萬變不離其中」,所以中道的拿捏,便是掌政者要有的智慧,且時代不同,潮流有異,處理的方法也要隨著更迭,然理性、中道、均衡、平等的處理思維,可說古今不易,也是中山先生經濟思想中,處理經濟問題的最高指導原則,故中山先生在孫文學說第八章上說:「夫事有順乎天理,應乎人情,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為先知先覺者所決志行之,則斷無不成者也。」可見中山先生處理經濟問題的方法,乃是順天應人,基於人類理性之要求,所研發出來的良善方策。
    此外,吾輩所須思考的是,中山先生解決中國經濟問題的思考,及所定的方策,絕不是一時的,他為全民幸福之著想,必然是可長可久千秋之大業,因此,其中心思想,便是順乎天理的天人思想,也就是理性思想、中道精神,果能知此,那麼歷史儘管再變,求均求富的道路,必然愈走愈近,而大同社會,也必因人類理性的覺醒,而逐漸地燃起希望。

    民 生 經 濟 思 想 理 性 觀 之 探 討 摘 要 關 鍵 詞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流程與架構--------------------------------7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2 第四節 名詞釋義、文獻分析---------------------------------15 第二章 民生經濟思想的理性基礎--------------------------27 第一節 理性意義與理性主義--------------------------27 第二節 理性思想淵源與發展----------------------------37 第三節 民生史觀的哲學基礎----------------------------43 第四節 民生經濟的科學思想---------------------------47 第三章 民生經濟的理性思維-----------------------------55 第一節 經濟行為的理性思維--------------------------------55 第二節 經濟問題的理性思維--------------------------------60 第三節 經濟體制的理性思維--------------------------------64 第四節 經濟政策的理性思維--------------------------------79 第四章 解決民生經濟傳統問題的理性作為-----------------83 第一節 生存問題的理性作為---------------------------83 第二節 勞力問題的理性作為---------------------------84 第三節 土地問題的理性作為---------------------------86 第四節 資本問題的理性作為---------------------------102 第五章 民生經濟活動的理性觀--------------------------111 第一節 生產方面的理性觀----------------------------------112 第二節 分配方面的理性觀----------------------------------118 第三節 交換方面的理性觀----------------------------------135 第四節 消費方面的理性觀----------------------------------156 第六章 均富社會的理性原則-----------------------------169 第一節 調和的經濟活動------------------------------------169 第二節 健全的經濟結構------------------------------------174 第三節 平衡的企業部門-----------------------------------178 第四節 合理的財產制度------------------------------------181 第五節 均衡的經濟發展------------------------------ -----186 第七章 結 論-----------------------------------195 第一節 發 現------------------------------------ 195 第二節 建 議-------------------------------------203 圖表目錄 圖表(一)----------------------------------------------10 圖表(二)-----------------------------------------------11 參考書目 一、 中文書目-------------------------------------------205 二、 外文書目-------------------------------------------217

    一、中文書目:
    1.于宗先主編,(1976),《臺灣的工業發展》,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2.于宗先,(1985),《突破經濟觀念中的繭》,台北:經濟與生活出版公司。
    3.于宗先,(1987),《經濟挑戰的迴響》,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4.于宗先,(1993),《蛻變中的臺灣經濟》,台北:三民書局。
    5.于樹生譯,(1977),霍門著,《現代經濟思想》,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印
    行。
    6.王作榮,(1972),《管制進口與保護政策》,臺灣經濟發展論文選集,台北:三民書局。
    7.王作榮,(1977),《從福特投資計畫談汽車工業政策》,財經文存,東大圖書公司初版。
    8.王作榮,(1978),《我們如何創造了經濟奇蹟》,台北:時報出版公司。
    9.王作榮,(1981)(經濟問題與經濟決策),《工商月刊》,第29卷10期,19-2
    3。
    10.王作榮譯,(1982),A. Marshall 著,《經濟學原理》,六冊, 台灣銀行經濟
    研究室編印。
    11.王作榮,(1984),《掌握當前經濟方向》,台北:人間出版社。
    12.王作榮,(1989),《王作榮看臺灣經濟》,台北:時報出版公司。
    13.王鼎臣,(1975),《土地改革新論》,國父遺教研究會編印。
    14.王師復,(1956),(儲蓄與投資──凱因斯定義的研究),《財政經月刊》,五卷二期,頁29。
    15.田立樺,(1973),《國父思想與傳統道德》,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6.田廣志,(1986),(發達國家資本平均股權),《致理學報》,第6期,頁27-3
    1。
    17.司馬光,(1977),《資治通鑑》,台北:啟業書局。
    18.皮華城,(1982),(孫中山先生平等思想探微),《憲政評論》,第13卷5-8期,頁6-16。
    19.任卓宣,(1964),《三民主義新解》,台北:帕米爾書店,初版。
    20.任卓宣,(1972),《國父底經濟學說》,台北:帕米爾書店,初版。
    21.朱孟女,(1994),《民生主義均富思想之研究》,文大碩士論文。
    22.李玉彬,(1971),《一個理想的經濟制度》,台北:幼獅書店。
    23.李玉彬,(1974),《民生主義經濟研究》,台北:黎明公司,初版。
    24.李玉彬,(1982),《先秦儒家經濟思想與民生主義》,台北:臺灣商務印書
    館。
    25.李玉彬,(1984),《現代經濟制度分析》,國父遺教研究會編印。
    26.李國鼎,(1987)、陳木在,《我國經濟發展策略總論》,上下冊,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27.李紹盛,(1981),《當前財經問題》,台北:宏學出版公司。
    28.李紹盛,(1982),《轉變中的臺灣經濟》,台北:宏學出版公司。
    29.李紹盛、林倫禧譯,(1979),Kenneth E. Boulding ,《經濟學七講》(Economics As A Science, 1970),幼獅文化事業公司、台北市銀行合作出版。
    30.李紹盛,(1978),(論民生主義的資本政策),《民主憲政》,第50卷8期,
    頁14 -15。
    31.李紹盛,(1979),(民生主義的經濟政策及其實踐),《今日財經》,第215期,頁2-5。
    32.李穎吾,(1973),《貨幣銀行學》,台北:三民書局。
    33.李光玉,(1985),《民生主義社會福利理論與惡際》,台北:三民主義教學
    研究會。
    34.李品昂,(1976),《經濟管制立法的理論與實際》,台北:華欣文化事業中
    心。
    35.李月東,(1988),《中山先生的均富思想──兼檢討台灣地區均富政策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36.李復甸總編:(1991),《中山學說與國家發展》(學術研究會論文集),台北:財團法人民主文教基金會。
    37.李微林,(1991),《國父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構想》,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38.李景增,(1980),(試論國父對解決「中國土地問題」的主張),《革命思想》,第48卷3期,頁12-15。
    39.李守廉,(1981)(論節制資本),《逢甲學報》,第14期,頁15-25。
    40.李希瀛,(1987),(平均地權之理論與實踐),《國立台北護專學報》,第4期,頁227-250。
    41.呂調陽,(1948),《民生主義經濟學》,上海:中國文化服務社。
    42.呂博裕譯,(1998),James A. Fitzsimmons & Mona J. Fitzsimmons 著,《服務管理》,台北:高立圖書有限公司。
    43.呂清培,(1986),《國父的民生思想與民生主義》,國立高雄海專學報,第五期,頁325。
    44.巫寶山等著,(1989),《中國現代經濟發展史》,台北:谷風出版社。
    45.余玉賢,(1975),《農工均衡發展新觀念的建立》,中央社會工作會工商運動研究小組編印。
    46.杜文田,(1970),《工業化與工業保護政策》,國際經濟合作委員會出版。
    47.宋學文,(1987),《中山先生中庸思想之研究》,文大三研所論文。
    48.宋秉芳,(1979),(均富政策之探討),《經濟論壇》,第3卷7期,頁3-7。
    49.何浩若,(1960),《民生主義與自由經濟》,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
    50.汪賜曾、林新賢合譯,(1975)再版,德柏格(C. P. Kindleberger)著,《經濟開發論》(Economic Development),協志工業叢書。
    51.言午,(1977),(從「調和論」談平均地權與社會均富),《人與社會》,第5卷1期,頁59-63。
    52.周金聲,(1968),《孫中山先生經濟思想》,台北:正中書局。
    53.周憲文譯,(1966),J. S. Mill著,《經濟學原理》,台北:台灣銀行經濟
    研究室。
    54.周憲文,(1972),《西洋經濟學者及名著辭典》,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
    室。
    55.周憲文譯,(1982),Lewis H. Haney著,《經濟思想史上下冊》(History of
    Enonomic Thought),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
    56.周大中,(1976),《貨幣銀行學》,台北:中興大學企管系。
    57.周開慶,(1970),《國父的民生思想》,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58.周世輔,(1971)a,《管子經濟政策與民生思想》,台北:幼獅書店。
    59.周世輔,(1971)b,《民生主義新論》,國父遺教研究會。
    60.周祖賠,(1977),《三民主義經濟思想》,台北:帕米爾書店。
    61.周楠等,(1978),《經濟學》,台北:海國書局。
    62.吳榮義,(1992),《均富的涵義與實踐》,台北:理論與政策雜誌出版社,
    初版。
    63.吳永猛,(1989),《中國經濟發展史導論》,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印行。
    64.吳若予,(1992),《戰後台灣公營事業之政經分析》,台北:業強出版社。
    65.吳仲良,(1978),《三民主義的倫理思想》,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66.吳良健、柔伍、曾獲譯,(1989),James M. Buchanan著,《自由、市場和國家》(Liberty, Market and State),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
    67.吳演南,(1978),(釋中國經濟學說以理性為本源),《中國經濟評論》,第64期,頁22。
    68.吳演南,(1981),(論民生主義經濟政策的指導原理),《中華學報》,第8
    卷2期,頁149-164。
    69.林倫禧、李紹盛譯,(1979),Wilbur F. Monroe,《國際貿易政策》(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in Transition, 1975),幼獅文化事業公司、台北市銀行合作出版。
    70.林載爵譯,(1978),A. Feuerwerker著,《中國近百年經濟史》,台北:華世出版社。
    71.林裕祥,(1989),(執政黨實踐民生主義應有的準備與共識),《革命思想
    月刊》,第66卷5期,頁13-14。
    72.林智新,(1981),(中華民國100大服務業),《天下雜誌》第七期,頁11- 13。
    73.金志中,(1981),(談民生主義經濟分配問題),《致理學報》,第一期,頁
    45-58。
    74.邱來晉,(1981),(國父民生思想與執兩用中),《中國經濟評論》,第75、76期,頁28-36。
    75.胡文川,(1983),(從人性觀點論民生主義建設),《師大三民主義學報》,第7期,頁251-262。
    76.胡文川,(1984),《民生主義經濟制度特質與實踐之研究》,師大三研所碩士論文。
    77.胡文川,(1995),《臺灣經濟模式之研究》,師大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
    78.胡文川,(1990),(經濟與人性之關係),《師大三民主義學報》,第14期, 頁329-346。
    79.胡寄窗,(1962),《中國經濟思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80.胡勝益,(1975),《比較經濟制度》,台北:正中書局。
    81.胡一貫,(1994),《中山學說探源》,台北:國立編譯館。
    82.施建生,(1968),《經濟政策》,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
    83.洪墩謨,(1988),《民生主義經濟發展策略的資本形成》,中山大學碩士論
    文。
    84.姜雲龍,(1979),(平均地權真義),《今日財經》,第208期,頁2-3。
    85.姚必德,(1982),(民生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珠海學報》,第13期,頁
    120。
    86.秦孝儀等著,(1983),《中華民國經濟發展史》,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87.高叔康,(1970),《經濟學新辭典》,台北:三民書局。
    88.高希均,(1983),《經濟人與社會人》,台北:經濟與生活出版公司。
    89.高希均,(1999),《經濟學的世界》,台北:天下文化公司。
    90.高希均、李誠,(1991),《台灣經驗四十年》,台北:天下文化公司。
    91.高承恕,(1989),《理性化與資本主義》,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92.唐慶增,(1975),《 中國上古經濟思想史》,台北:古亭書屋印行,。
    93.栗國成,(1995),《三民主義與中國現代化》,台北:國立編譯館。
    94.孫中山,(1963),國父遺教選集,中興山莊編印。
    95.孫中山,(1973),《國父全集》,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96.孫震,(1980),(民生主義的經濟政策),《實踐》,第680期,頁4-8。
    97.孫震,(1981),《民生主義的經濟政策》,台北:正中書局。
    98.孫震,(1984),《成長與穩定的奧秘》,台北:經濟與生活出版公司。
    99.孫震,(1984),(計畫性自由經濟),《中國論壇》,第17卷第12期,頁3-4。
    100.孫震,(1986),《台灣對外貿易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01.孫震,(1990),《邁向已開發國家》,台北:三民書局。
    102.孫明賢,(1994),《台灣農業現況與對外貿易》,農政與法規。
    103.孫劍青,(1984),(民生主義與平均地權),《國立台北護專學報》,第4期,頁159-165。
    104.馬凱等,(1990),《台灣經濟何處去》,台北:卓越出版社。
    105.陳耀茂,(1998),《服務產業全面品管實戰》,台北:書泉。
    106.陳秀夔,(1970),《中國財政史》,台北:正中書局。
    107.陳樹桓譯,(1957),Theo Suranyi Unger著,《經濟制度研究》(Comparative Economic System ),香港大成文化事業公司出版。
    108.陳淳民,(1973),(儲蓄投資均衡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研究論文叢刊》,頁5。
    109.陳郁芬,(1979),(消除土地投機方法之比較研究),《土地改革雜誌》,第29卷10期,頁11-14。
    110.陳益宜,(1986),(論民生主義市地政策在台灣之實踐),《法商學報》,第21期,頁189-226。
    111.陳昭南,(1978),(耕者有其田的經濟理論基礎──新租佃理論的商榷),《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11卷5期,頁54-57。
    112.陳昭南,(1978),(民生主義的立論基礎),《中國經濟評論》,第65期,頁57。
    113.莊存德,(1979),(規定地價之研究),《政治評論》,第37卷1期,頁33-36。
    114.莊輝濤,(1991),(分配的正義與中山先生的學說),《成功大學社會科學
    學報》,第4期,頁149-153。
    115.程曉容,(1979),《國父民生經濟思想體系之研究》,師大三研所論文。
    116.郭婉容,(1985),《總體經濟學》,台北:三民書局。
    117.許榮宗,(1979),《民生主義社會安全理論及實際之研究》,水牛出版社。
    118.陸民仁,(1987),《經濟學》,台北:三民書局。
    119.梁書金,(1976),《國父均富思想的理論與實踐》,台北:黎明文化公司。
    120.梁書金,(1977),(國父平均地權理論之研究),《黃埔月刊》,第298期,
    頁27-28。
    121.梁國樹、魯傳鼎、錢純等譯,(1969),F. H. Hahn & R. C. O. Mathews、H. B. Chenery、J. Bhagwati 、J. R. Meyer 等著,《經濟理論之檢討》,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22.梁兆康,(1983),(天人合一境界的上達功夫與本體起證),《革命思想月
    刊社》,第55卷2期,21-22。
    123.張秀含,(1967),《經濟學要論》,台北:世界書局。
    124.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合著,(1991),《經濟學理論與實際》,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125.張弦,(1965),《民生主義與中西經濟思想》,台北:帕米爾書店。
    126.張弦,(1969),《現代經濟往何處去》,台北:幼獅文化公司。
    127.張弦,(1989),(民生主義與當前經濟問題),《革命思想月刊》,第66卷第5期,頁8-13。
    128.張世飛,(1975),《民生主義經濟建設論》,台北:金鼎出版社。
    129.張漢裕,(1974),《經濟發展與經濟思想》,台北:三民書局。
    130.張研田,(1978),《農業政策學》,台北:黎明文化出版公司。
    131.張炳楠,(1979),(民生主義的經濟制度與政策),《一銀月刊》,第24卷2 期,35-37。
    132.張自存譯,(1945),熊彼得著,(資本主義的前途),《東方副刊》,第9號
    頁22。
    133.黃仁宇,(1991),《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台北:聯經事業出版公司。
    134.黃智輝,(1979),(經濟政策搭配問題之探討),《台北市銀月刊》,第1卷1期,頁6-15。
    135.黃智輝,(1988),《國際貿易與經濟發展》,台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
    136.黃智輝,(1990),《台灣經驗的省思》,台北:書泉出版社。
    137.黃松浪,(1982),(民生主義經濟政策在台灣省之實踐),《自由青年》,第67卷3期,17-23。
    138.黃素,(1982),(弗利德曼之「經濟平等」談),《財政經濟月刊》,第32卷10期,頁15-17。
    139.湯俊湘譯,(1973),Albert L. Meyers著,《現代經濟學》,台北:三民書
    局。
    140.湯俊湘,(1981),《經濟政策》,台北:三民書局,初版。
    141.湯慎之,(1966),《現代經濟思潮》,台北:黎明文化出版社。
    142.彭思衍譯,史羅安(Harold S. Sloan)和朱卻爾(Arnold J. Zurcher)合著, (1971), 《經濟學辭典》(A Dictionary of Economics),台北:黎明文化公司。
    143.雅思譯,(1997),日本經濟新聞社編,《世界經濟大視野:全球市場新定
    位》,台北:牛頓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44.曾虛白,(1979)(民生主義社會經濟政策之研究),文化學院,《三民主義學報》,第3期,頁140-159。
    145.童品儒,(1981)(民生主義『均富』的理論與實踐),《中國市專學報》,第二期,頁5。
    146.楊選堂主編,(1991),《聯合報與國家現代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
    司,下冊。
    147.楊子,(1987),《經濟萬象》,台北:經濟日報社。
    148.楊樹森,(1979)(國父土地改革基本理論之研究),《銘傳學報》,第16期,頁163-182。
    149.楊樹森,(1984),《經濟學》,台北:黎明文化公司。
    150.楊育文,(1997),《中山先生平均地權思想的理論與實踐》,文大碩士論文。
    151.楊樹人譯,(1958),薩爾瓦多利著,(美國的資本主義),華國出版社。
    152.楊世雄,(1993),(『公共福利』概念在社會倫理學建構中之意義),《哲學與文化》,第20卷第6期,頁544-549。
    153.楊華同,(1978),(全面實施平均地權之意義與作用),《土地改革月刊》,第28卷1期,頁4-5。
    154.楊華同,(1980),(實施平均地權創造均富社會),《台北市銀月刊》第11卷7期,頁58-60。
    155.鄔志陶譯,(1967)初版,納克塞著,《落後國家的資本形成》(Problems of Capital Fonation in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 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
    156.葉青,(1974),《馬克思主義批判》,帕米爾書店。
    157.葉萬安,(1979),(民生主義經濟政策的實踐),《中國勞工》,第682期,頁6-11。
    158.葉萬安,(1982),(民生主義經濟政策之理論與實踐),《中山學術論叢》,第三期,頁79-95。
    159.詹火生、許文傑,(1990),(如何範定社會福利的公平正義原則),《中山社會科學季刊》,第5卷第3期,頁25-28,
    160.廖榮野,(1988),《經濟學》,台北:儒林圖書有限公司。
    161.廖與人,(1979),(國父「執兩用中」理則思想對之參證),《東方雜誌》,第13卷6 期,頁33-39。
    162.廖雪珠,(1981),(從民生主義均富政策談節制私人資本),《中國經濟評論》,第75-76期,頁37-40。
    163.翟本瑞,(1984)(韋伯論西方的經濟理性化發展),《思與言》第22卷1期,頁52-67。
    164.趙鳳培,(1979),《個體經濟分析》,台北:三民書局。
    165.趙蘭坪,(1971),《經濟學》,台北:黎明文化公司。
    166.蔣中正,(1966),《蔣總統思想言論集》,台北:蔣總統思想言論集編集
    委員會。
    167.蔣中正,(1975),〈中國經濟學說〉,《蔣總統著作全集》,台北:金川出 版社。
    168.蔣中正,(1984),〈反共抗俄基本論〉,《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集》,台北:
    中央黨史委員會。
    169.蔣一安,(1981),《中山哲學論集》,基隆:國立海洋學院三民主義研究 中心。
    170.蔣友文,(1974),《投資學》,台北:正中書局。
    171.蔣碩傑,(1985),《台灣經濟發展的啟示》,台北:經濟與生活出版公司。
    172.蔣碩傑,(1988),《利用外資引進技術以促進我國產業技術升級》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173.蔣碩傑,(1991),《到自由經濟之路》,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174.蔣夢麟著,(1951),《農復會工作演進原則之檢討》,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發行。
    175.潘鋕甲,(1983),《民營企業發展》,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76.潘皓,(1979),(均富社會與經濟發展),《社會建設雜誌》,第36卷37期,頁5-13。
    177.鄭竹園,(1983),《台灣海峽兩岸的經濟發展》,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78.鄭竹園,(1984),《鄭竹園經濟文選》,台北:幼獅文化公司。
    179.鄭竹園,(1989),《台灣經濟與中國重建》,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80.鄭竹園主編,(1996),《孫中山思想與當代世界》,台北:國立編譯館。
    181.劉高陳,(1979),《民生主義與現代經濟思想》,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182.劉高陳,(1984),(論平均地權的土地所有制及優越性),《政治評論》,第42卷4期,頁45-51。
    183.劉道元,(1977),《新資本主義論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84.劉鳳文、左洪疇,(1984),《公營事業的發展》,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85.劉楚俊譯,(2000),Amartya Sen著,《倫理與經濟》(On Ethics and Eco nimics),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86.劉占魁,(1983),(三民主義本質之研究), 《淡江學報》,第20期,頁37-67。
    187.劉昌元,(2000),(理性、感性與自由意志),《哲學雜誌》,第23期,152- 153。
    188.樓桐孫譯,(1963),Charles Gide & Charles著,《經濟思想史(三)》, 台北:
    中華文化事業出版委員會。
    189.歐陽勛、黃仁德著,(1989),《經濟學概要》,台北:三民書局。
    190.錢公博譯,(1968),J. B. Say 著,《經濟學汎論》,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編印。
    191.錢公博,(1973),《經濟科學發展史》,台北:學生書局。
    192.錢公博,(1984),《中國經濟發展史》,台北:文景出版社。
    193.盧良在,(1987),(民生主義均富途徑之研究),《三民主義研究學報》,第11期,頁181-187。
    194.謝冰瑩等編譯,(1988),《新譯四書讀本》,台北:三民書局。
    195.戴季陶,(1962),《孫文主義之哲學基礎》,台北:帕米爾書店。
    196.蕭行易,(1979),《西洋經濟思想史論》,台北:正中書局。
    197.蕭行易,(1980),(論民生主義均富社會的理想),師大三研所,《三民主義學報》,第四期,頁69-78。
    198.蕭行易,(1996),《民生主義研究-「台灣經驗」理論與歷程之探討》, 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編印。
    199.蕭新煌,(1981),《民生主義中的國家發展策略》,台北:中華民國中山
    學術會議論文研討集,編纂委員會。
    200.蕭國輝,(1980),(經濟發展與平均地權),《今日合庫》,第6卷1期,頁6-14。
    201.應昌仁,(1962),(儲蓄與投資──經濟穩定之基本因素),《國際經濟資料月刊》,第一卷五期,頁16。
    202.鍾競生,(1984),(總理土地政策之要義及實踐成果之分析),《實踐》,第737期,頁17-22。
    203.魏萼,(1978),(民生主義及其經濟政策),《中國憲政》,第13卷第5期,頁11-17。
    204.魏萼,(1980),《民生主義的財經制度》,台北:正中書店。
    205.魏萼,(1981),《民生主義經濟學》,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206.魏萼,(1987),《民生主義的財產制度與財產稅申論》,革命實踐研究院。
    207.魏萼,(1993),《中國式資本主義》,台北:三民書局。
    208.羅時實,(1951),《民生主義新論》,台北:正中書局。
    209.羅時實,(1982),《從經濟學看國父思想》,台北:正中書局。
    210,羅敦偉,(1964),《計畫的自由經濟》下冊,台北:著者自印。
    211.邊裕淵、石義行,(1977),(平均地權的經濟理論基礎),《台北市銀月刊》,第8卷12期,頁68-76。
    212.邊裕淵、石義行,(1978),(耕者有其田的經濟理論基礎),農業與經濟第2期,頁149-158。
    213.邊裕淵、石義行,(1978),(漲價歸公的經濟理論基礎──平均地權之公平與效率),台《北市銀月刊》,第9卷10期,頁55-59。
    214.譚振民,(1979),(均富的理念與政策),《東方雜誌》,第12卷7-8期,頁32-39。
    215.嚴勝雄主編,(1995),《經濟地理》,台北:環球書局。
    216.龐建國,(1992),(民生主義與福利國家:九○年代的反省),《革命思想月刊》,第73卷第2期,頁6-16。
    217.龐建國,(1993),《台灣經驗理論與實際》,台北:幼獅文化公司。
    218.蘇志超,(1977),(關於平均地權與漲價歸公),中國論壇,第5卷5期,頁17-21。
    219.顧忠華,(1997),《韋伯的『基督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導讀》,台北:
    臺灣書店。
    220.龔寶善,(1980),《現代倫理學》,台北:中華書局。
    221.龔夏,(1984),(節制資本與均富思想),《亞東技專科學校學報》,第4期,
    頁1-3。
    222.國父遺教研究會,(1970),《三民主義政策綱領》,國父遺教研究會。
    223.國父思想教學研究會,(1987),《國父思想》,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224.中庸章句(前言及朱注),(1964),《四書白話句解》,台北:文化圖書公司。
    二、外文書目:
    1.Adam, Smith. ( 1937),“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New York:The Modern Library。
    2.Charles Gide.(1925)," Coursd. Economie Politique" , tome Seconds, huiteme Edition,
    Paris:Recuil Sirey。
    3.Fisher, I. (1930)," Theory of Interest ", New York: The Macmillam
    Company。
    4.Gide, Charles. (1925)," Coursd. Economie Political " tone Seconds, huiteme
    Edition, Paris: Recuil Sirey。
    5.Malthus, T. R.(1798),"An 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 ; or A View of its
    Past and Present Effects on Human Happiness" London.:John Murray
    Albemaris Strest。
    6.Malthus, T. R. (1820)1964,"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Considered with a
    View to 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 2d ed , New York:Kelley。
    7.Rawls, John. (1971)," A Theory of Justic",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The Belknap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8.Spicker, Paul. (1988),:" Principles of Sicial Welfare" : An Introduction to Thinking About the Welfare State, London : Routledg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