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芳妤
論文名稱: 台北市國民中小學音樂教師音樂欣賞教學之後設認知研究
The Study of the Metacognition Status in Music Appreciation Instruction of the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Music Teachers in Taipei City
指導教授: 潘宇文
Pan, Yu-W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7
中文關鍵詞: 國民中小學音樂教師音樂欣賞教學後設認知
英文關鍵詞: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music teachers, music appreciation instruction, metacogni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30下載:2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為探討國民中小學音樂教師,在音樂欣賞教學運用「計畫」、「監控」、「檢核」三方面的後設認知情形,以及音樂教師之服務學校階段、現任職務、教學年資、最高學歷、教育背景等背景變項對其在音樂欣賞教學之後設認知運用情形所造成的差異。
    本研究採「調查研究法」,以九十七學年度任教於台北市國中、國小音樂教師為研究對象,研究者自編之「國民中小學音樂教師在音樂欣賞教學後設認知之運用情形調查問卷」作為研究工具,透過分層隨機抽樣之方式進行調查,共寄發140份正式問卷,回收102份,問卷的回收率達72.9%。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音樂教師在進行音樂欣賞教學時,運用「計畫」方面後設認知之符合度頗高,且個人背景變項並不影響音樂教師在此方面的後設認知情形。
    二、音樂教師在進行音樂欣賞教學時,運用「監控」方面後設認知之頻率略高,且個人背景變項並不影響音樂教師在此方面的後設認知情形。
    三、音樂教師在進行音樂欣賞教學時,運用「檢核」方面後設認知,以「內容編選」分項的實際教學內容較能符合原訂課程規劃,「評量設計」分項則較不能符合原訂課程規劃;不同學校層級之音樂教師在此方面的後設認知情形有顯著差異。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音樂教師、教育行政單位、與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以作為音樂師資培育規劃與訓練上之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music teachers’ use of metacognition status in music appreciation instruction, including three aspects: planning, monitoring, and checking. It also investigated five background variables of these subjects to understand their implications of three aspects of metacognition status.
    The survey method was utilized in this study. The instrument was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The subjects were music teachers who taught at the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city. Using the method of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140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out and 102 copies were returned. The recover rate was 72.9 %.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ere as the follows:
    1. During the instruction of music appreciation, the music teachers’ use of the “planning” metacognition had very high correspondence.
    2. During the instruction of music appreciation, the music teachers’ use of the “monitoring” metacognition had slightly high frequency.
    3. During the instruction of music appreciation, the music teachers’ use of the “checking” metacognition corresponded with the original curriculum plan in the “content selection” but not in the “assessment design”.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he use of the metacognition in “checking” aspect between the subjects from two different school levels.
    Based on the above results, the researcher made suggestions to the institu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for future research.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 次 iii 表 次 v 圖 次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音樂欣賞教學之探討 11 第二節 後設認知內涵之分析 25 第三節 教師教學後設認知相關研究之探討 3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4 第四節 研究步驟 47 第五節 資料分析與處理 49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51 第一節 研究樣本個人基本資料分析 51 第二節 「計畫」方面後設認知運用情形之結果與討論 54 第三節 「監控」方面後設認知運用情形之結果與討論 62 第四節 「檢核」方面後設認知運用情形之結果與討論 7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9 第一節 結論 79 第二節 建議 81 參考文獻 85 一、中文部分 85 二、西文部分 87 附 錄 89 附錄一 國民中小學音樂教師在音樂欣賞教學後設認知之運用情形調查問卷 (預試問卷) 89 附錄二 國民中小學音樂教師在音樂欣賞教學後設認知之運用情形調查問卷 (正式問卷) 94 附錄三 專家效度彙整 98 附錄四 我國「國小音樂科課程標準」音樂欣賞教材內容一覽表 107 附錄五 我國「國中音樂科課程標準」音樂欣賞教材內容一覽表 108 附錄六 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綱要中音樂欣賞相關之教材內容 109 附錄七 美國音樂課程標準第六項至第九項內容表 110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方琪(2008)。運用戲劇教學策略於國小三年級音樂欣賞之行動研究-以普羅高菲夫「彼得與狼」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研究所,未出版,臺北。
    王妙里(2002)。反思教學中教師內省智慧的探索。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王靜璇(2000)。專題導向科學學習之教學研究:以國中學生學習「彩虹」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吳明隆(2008)。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五南。
    吳秋琴(1994)。高中音樂欣賞教學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吳舜文(2000)。流動的意象:從音樂欣賞課程談與「海洋」主題相關之教學規劃。美育,116,26-39。
    李東穎(2005)。視覺藝術要素應用於國小音樂欣賞教學之研究。臺北市立教學大學音樂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蓉欣(2004)。中學地球科學教師教學後設認知能力與個人知識認識信念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小玉(2001)。由音樂藝術之本質探討多元評量於音樂教學之意涵與實踐。音樂藝術學刊,1,61-88。
    林秀惠(2005)。檔案評量應用於高職學生音樂欣賞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淑玲(2005)。律動應用於國小二年級音樂欣賞教學之實徵研究。臺北市立教學大學音樂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進材(1997)。教師教學思考:理論、研究與應用。高雄:復文。
    林進材(1999)。促進教師效能的途徑。教育實習輔導季刊,4(4),45-50。
    林頌恩(1997)。專家與生手的解題後設認知研究。科學與教育,1,1-17.
    林寶山(1995)。教學論:理論與方法。臺北:五南。
    林鸚慧(2004)。以生活情境為學習內涵之國小藝術教育音樂欣賞教學方案之規劃與實施-以國小三年級為例。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音樂科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邱上真(1991)。學習策略教學的理論與實際。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1,1-49。
    邱垂堂(2003)。從音樂欣賞到藝術與人文領域的統整教學。國民教育,43(6),24-29。
    姚世澤(1993)。音樂教育論述集。臺北:偉文。
    柳一倩(2005)。批判思考教學策略應用於國小四年級音樂教學之實驗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柯志恩(2003)。課程統整情境中國小教師後設認知之分析研究。教育研究集刊,49(1),31-61。
    洪瑞美(2003)。臺中縣國中藝術與人文課程之音樂教學現況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胡永崇(1995)。後設認知策略教學對國小閱讀障礙學童閱讀理解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紀雅真(2006)。國民中學音樂教學評量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范儉民(1990)。音樂教學法。臺北:國立編譯館。
    夏菁穗(2007)。國中理化教師之後設認知能力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崔光宙(1993)。欣賞教學法。載於黃光雄主編:教學原理。臺北:師大書苑。
    崔光宙(1996)。音樂欣賞教學法的理論與實施。載於黃政傑主編:音樂科教學法(二)。台北:師大書苑。
    張昇鵬(1995)。資賦優異學生後設認知能力與創造思考能力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恆愷(2001)。國小學生音樂欣賞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
    張春興(2002)。教育心理學(修訂版)。臺北:東華。
    張渝役(1995)。國小音樂科教材教法。臺北:五南。
    張雅筑(2005)。合作式概念構圖應用於音樂欣賞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音樂概念學習之研究。國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藝術研究所,未出版,臺北。
    張新仁(1992)。國中地理學習之後設認知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計畫報告。NSC81-0301-H017-02-L1。
    張蕙慧(1987)。兒童的音樂欣賞教學。國教世紀,22(5),2-6。
    康謳(1984)。音樂教材教法與實習。臺北:天同。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4)。國民中學課程標準。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8)。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2009年3月1日取自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5326
    曹念慈(2001)。現今中日小學階段之音樂教育方向與比較。翰林文教雜誌,23,80-86。
    郭木山(1998)。親愛的,我把音樂欣賞變活了—國小音樂欣賞教學探討與實例。國教輔導,37(6),26-30。
    郭生玉(2004)。教育測驗與評量(修訂第一版)。臺北:精華。
    陳李綢(1990)。近代後設認知理論的發展與研究趨勢。資優教育季刊,37,9-12。
    郭美女(1999)。兒童的音樂聆聽:感知與再現。臺東師院學報,10,173-200。
    陳美怡(2006)。遊戲化音樂欣賞教學策略運用國小六年級學童後設認知與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陳密桃(1990)。後設認知的評估方法。教育文粹,20,196-209。
    郭靜姿(1992)。閱讀理解訓練方案對於增進高中學生閱讀策略運用與後設認知能力之成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于芬(2006)。臺北縣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領域音樂教學多元評量之現況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月平(2004)。國小學童分數乘除文字題表徵轉換能力與後設認知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黃品嘒(2009)。大學音樂系研究所教授教學歷程之後設認知個案研究:以音樂教育為例。臺北市立教學大學音樂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楊宗仁(1991)。後設認知的源起及其理論。資優教育季刊,38,16-25。
    葉建成(2007)。國小六年級學生數學科主動學習使用認知策略與後設認知策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廖妙柔(2006)。「音畫」輔助音樂欣賞教學對國民小學四年級學生在音樂要素學習成效上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劉英淑(1997)。柯大宜理念於我國國民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一年級音感教學、認譜教學之運用。國教學報,9,71-116。
    劉燕倫(1996)。標題音樂與絕對音樂在國小音樂欣賞教學上的理論與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蔡英姝(2002)。九年一貫課程教師專業能力之相關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鄭方靖(2003)。柯大宜音樂教學法之理論與實務。高雄:復文。
    鄭明長(2000)。教師知識對社會科教師之運作課程的影響。國教學報,12,91-115。
    鄭儒因(2007)。國小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師音樂欣賞教學態度與教學策略運用之研究。國立國立臺南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薛郁琪(2005)。音樂概念學習策略方案實施音樂教師後設認知教學歷程分析研究-以「UbD課程設計」模式為內涵。國立臺南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謝苑玫(2000)。全觀而回饋豐富的音樂教學評量設計。載於台南師範學院(主編),新世紀優質學習的經營研討會論文集(頁259-278)。臺北:教育部。
    簡季芸(2006)。童話運用於國小二年級音樂欣賞教學之實徵研究。國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藝術研究所,未出版,臺北。
    蘇玉凰(2004)。高中生英文閱讀理解之後設認知策略使用量表之編製。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Copland, A. (1981)。怎樣欣賞音樂(劉燕當譯)。臺北:樂友。(原著出版年:1939)

    二、西文部分
    Abeles, H. F., Hoffer, C. F., & Klotman, R. H. (1995). Foundations of music education (2nd ed.). New York: Schirmer Books.
    Anderson, N. J. (1991).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trategy use in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and testing.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5, 460-472.
    Artzt, A. F., & Armour-Thoms, E. (1997).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in small groups: Exploring the interplay of students’ metacognitive behaviors, perceptions, and ability levels. Journal of Mathematics Behavior, 16(1), 63-74.
    Beer, A. S., & Hoffman, M. E. (1982). Teaching music. Morristown, NJ: Silver Burdett.
    Beyer, B. (1987). Practical strategies for the teaching of thinking. Boston: Allyn and Bacon.
    Brophy, T. S. (2000). Assessing the developing child musician: A guide for general music teachers. Chicago: GIA.

    Brown, A. L. (1987). Metacognition, executive control, self-regulation, and other more mysterious mechanisms. In F. E. Weinert & R. H. Kluwe (Eds.), Metacognition, motivation, and understanding (pp. 65-116).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Flavell, J. H. (1976). Metacognition aspects of problem solving. In L. B. Resnick (Ed), The nature of intelligences (pp. 231-235). Hillsadle, NJ: Erlbaum.
    Flavell, J. H. (1981). Cognitive monitoring. In W. P. Dickson (Ed.), Children o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pp. 35-60).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Flavell, J. H., & Wellman, H. M. (1977). Metamemory. In R. V. Kail, & J. W. Hagan (Eds.), Perspectiv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emory and cognition (pp. 3-30). Hillsdale, NJ: Erlbaum.
    Flowers, P. J. (1983). The effect of instruction in vocabulary and listening on
    nonmusicians descriptions of changes in music.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31(3), 179-189.
    Gordon, E. E. (1971). The psychology of music teaching.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Jacobs, J. E., & Paris, S. G. (1987). Children’s metacognition about reading: Issues in definition, measurement, and instruction.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2, 255-278.
    Lawson, M. J. (l980). Metamemory: Making decisions about strategies. In J. R. Kjrby & J. B. Briggs (Eds.), Cognition, development, and instruction.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McNeil, J. D. (1984). Reading comprehension: New directions for classroom practice.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Music Educators National Conference (1994). The national standards for arts education: What every young american should know and be able to do in the arts. Reston, VA: Music Educators National Conference.
    Myers, M., & Paris, S. G. (1978). Children’s metacognitive knowledge about readi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0, 680-690.
    Paris, S. G., & Lindauer, B. K. (1982).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skills during childhood. In Wolman, B. B. (Ed.), Handbook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pp. 333-349).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Paris, S. G., Lipson, M. Y., & Wixson, K. K. (1983). Becoming a strategic reader.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 293-316.
    Paris, S. G. & Jacobs, J. E. (1984). The benefits of informed instruction for children’s reading awareness and comprehension skills. Child Development, 55, 2083-2093.
    Phakiti, A. (2003). A closer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of cognitive and metacognitive strategy use to EFL reading achievement test performance. Language Testing, 20(1), 26-56.
    Reimer, B. (1989). A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 (2nd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Reimer, B. (1997). Music education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Music Educators Jounral, 84(3), 33-38.
    Reimer, B. (2003). A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 Advancing the vision (3rd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Schneider, W. (1985). Development trends in the metamemory-memory behavior relationship: An integrative review. In D. L. Forrest-Pressley, G. E. Mackinnon, & T. G. Waller (Eds.), Metacognition, cognition, and human performance (pp. 57-109). Orlando, FL: Academic Press.

    Spearman, C. (1923). The nature of intelligence and principle of cognition. London: MacMillan.
    Stevens, R., & Rosenshine, B. (1981).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teaching. Exceptional Education Quarterly, 2(1), 1-9.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