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呂佳樺
論文名稱: 國中詩圖文寫作創意教學研究
指導教授: 王開府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400
中文關鍵詞: 雙碼理論寫作教學創意教學心智圖多元智能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524下載:12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企圖打破過去單獨以圖/文、詩/圖為語文創作教學的研究範疇,嘗試以詩/圖/文三者融合交互作用,進行寫作創意教學研究,期能藉由教學設計、教學實施的策略運用及教學成效的分析,提出更具多元的教學模式,以為語文寫作教學的參考。
    本研究以雙碼理論、多媒體學習生成理論與卵生胎生說為理論基底,採用行動研究法及質性研究法,結合詩/圖/文三者融合交互作用的寫作創意教學策略,首先經由練字、練詞、練句、看圖寫詩句、詩句融文的基本功練習;再進一步結合範文進行詩/圖/文創作;最後透過「寫物」、「記遊」、「抒情」、「記人」、「論說」、「敘事」等六個單元主題進行詩/圖(包括一般繪圖及心智圖)/文三者融合交互作用的寫作創意教學,以為增強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提升學生的表達力、寫作力,開發學生多元的創造能力。
    實驗成果,參與本研究的實驗學生參加100年國中基測寫作測驗,整體均有優異、突出表現。此外,透過學生學習回饋,得到學生在進行實驗前有22位喜歡畫圖,實驗後增加至26位;教學前喜歡寫詩有14人,教學後增加至22人,教學前僅有5人不排斥作文,教學後有17人喜歡作文。由此可看出兩項重要結果,其一:圖像是學生普遍的最愛。繪圖既是最為學生喜愛的創作形式,但在語文教學線上,卻是最被忽略者;而寫詩也較寫散文為學生所接受,只是在寫作的教學上總是動輒以兩、三百字以上的作文為教學主軸,使學生望題生畏,由是可知重新正視學生圖/詩兩方面的興趣和潛力,對開發其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力必大有助益。其二:今經由上述研究之詩/圖/文三者融合交互作用的寫作創意教學試驗,喜歡作文的人數增加最多(12人),可知由學生最愛的圖及次愛的詩入手,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增進,具有極大的開發可能性。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2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2 第三節 名詞釋義…………………………………….………...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18 第一節 雙碼理論、多媒體學習生成理論、卵生胎生說……18 第二節 形象思維、左右腦、心智圖、多元智能…………….28 第三節 寫作教學相關研究………………………………….....42 第四節 詩教學、圖/詩、圖/文相關研究…………………..44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48 第一節 研究方法………………………………………………48 第二節 研究步驟與內容………………………………………53 第三節 研究條件………………………………………………59 第四節 資料蒐集………………………………………………63 第五節 資料分析………………………………………………65 第六節 研究的信度與效度……………………………………68 第四章 詩/圖/文基本功錘鍊…………………………....70 第一節 寫作創意教學基本功錘鍊……………………………70 第二節 圖/詩/文有關聯的創作初體驗……………………93 第三節 詩仿寫………………………………………………...121 第五章 範文結合詩/圖/文的課程設計與實施………..132 第一節 手繪圖──新詩篇…………………………………...132 第二節 手繪圖──散文篇…………………………………160 第六章 詩/圖/文單元寫作教學設計與實施(一)……..202 第一節 教學設計理念與內涵………………………………202 第二節 寫物單元教學實施…………………………………208 第三節 記遊單元教學實施…………………………………229 第四節 抒情單元教學實施…………………………………249 第七章 詩/圖(心智圖)/文單元寫作教學設計與實施(二) 第一節 心智繪圖教學………………………………………268 第二節 記人單元教學實施…………………………………274 第三節 論說單元教學實施…………………………………293 第四節 敘事單元教學實施…………………………………311 第八章 研究成果分析……………………………………330 第九章 結論與建議………………………………………365 第一節 結論…………………………………………………365 第二節 建議…………………………………………………370 參考文獻……………………………………………………374 一、專書………………………………………………………374 (一) 中文…………………………………………………374 (二) 英文…………………………………………………378 二、期刊論文…………………………………………………378 三、學位論文…………………………………………………380 四、報章及網站………………………………………………381 附錄…………………………………………………………..384 附錄一 以國小學生為研究對象的寫作教學相關研究彙整表....384 附錄二 以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的寫作教學相關研究彙整表…394 附錄三 學習單設計說明表………………………………………397 表 次 表1-1-1 左腦和右腦的專司功能分類表………………………………11 表3-3-1 研究工具彙整及說明表………………………………………60 表3-3-2 圖/詩/文評分標準說明表……………………………………..61 表3-4-1 研究資料編碼一覽表…………………………………………67 表5-1-1 〈小小的島〉仿寫詞彙修改統整表……………………….159 表6-1-1 第一階段教學設計理念說明表……………………………..202 表6-1-2 第二階段教學設計理念說明表……………………………..203 表6-1-3 第三階段教學設計理念說明表……………………………..204 表6-1-4 教學單元設計彙整表………………………………………..206 表6-2-1寫物單元整體表現彙整表…………………………………...223 表6-3-1記遊單元整體表現彙整表…………………………………...244 表6-4-1抒情單元整體表現彙整表…………………………………...262 表7-2-1記人單元整體表現彙整表…………………………………...287 表7-3-1論說單元整體表現彙整表…………………………………...305 表7-4-1敘事單元整體表現彙整表…………………………………...325 表8-1-1學習問卷統計表1……………………………………………330 表8-1-2學習問卷統計表2……………………………………………331 表8-1-3學習問卷統計表3……………………………………………331 表8-1-4學習問卷統計表4……………………………………………331 表8-1-5六單元學習成果統計表……………………………………...336 表8-1-6學習前後問卷統計表………………………………………...337 表8-1-7手繪圖教學成效問卷調查表………………………………..339 表8-1-8 教學前後學習成效問卷統計表1…………………………..341 表8-1-9 教學前後學習成效問卷統計表2…………………………..341 表8-1-10 詩創作教學成效問卷調查表……………………………...342 表8-1-11 教學前後學習成效問卷統計表3…………………………343 表8-1-12 教學前後學習成效問卷統計表4…………………………344 表8-1-13 教學前後學習成效問卷統計表5…………………………345 表8-1-14 教學前後學習成效問卷統計表6…………………………345 表8-1-15 寫作教學成效問卷調查表1………………………………346 表8-1-16 寫作教學成效問卷調查表2………………………………348 表8-1-17 全班整體作品及段考作文、基測作文成績表現一覽表…350 表8-1-18 學生S16各項實作表現彙整表……………………………352 表8-1-19 學生S09各項實作表現彙整表……………………………353 表8-1-20 97-99學年全校12次段考成績一覽表……………………354 表8-1-21 100年第一次基測全校成績一覽表………………………..355 表8-1-22 100年全國第一次基測作文成績百分比統計表…………..356 表8-1-23 100年全校第一次基測作文成績百分比統計表…………..357 表8-1-24 100年實驗班第一次基測作文成績百分比統計表………..358 表8-1-25 100年對照班第一次基測作文成績百分比統計表………..358 表8-1-26 家長問卷調查表1………………………………………….360 表8-1-27 家長問卷調查表2………………………………………….361 圖 次 圖2-1-1 雙碼理論圖……………………………………………………20 圖2-1-2 文字圖像交互作用示意圖……………………………………21 圖2-1-3 多媒體學習生成理論模型圖…………………………………24 圖2-2-1 形象思維在意象與辭章系統中的位置示意圖………………29 圖2-2-2 形象思維是詩/圖/文核心示意圖…………………………32 圖2-2-3 左右腦思維模式與詩文關係圖………………………………37 圖2-2-4 大腦思維模式隨年齡變化趨勢圖……………………………38 圖3-2-1 研究內容說明圖………………………………………………54 圖3-2-2 研究架構與流程圖……………………………………………56 圖3-2-3 研究工作項目與研究進度甘梯圖……………………………58 圖8-1-1 97-99學年全校12次段考成績直條圖……………………354 圖8-1-2 100年全校第一次基測成績統計直條圖………………….356 圖8-1-3 100年全國第一次基測作文成績百分比圓形圖………….357 圖8-1-4 100年全校第一次基測作文成績百分比圓形圖………….357 圖8-1-5 100年實驗班第一次基測作文成績百分比圓形圖……….358 圖8-1-6 100年對照班第一次基測作文成績百分比圓形圖……….359 圖8-1-7 100年全國、全校、實驗班、對照班基測作文成績圖……359

    參考文獻
    一、專書
    (一) 中文 (按姓氏筆劃排序)
    1. 七田真著,劉天祥(譯)(1997)。《超右腦革命》。臺北:中國生產力中心。
    2. 大衛.科恩(David Cohen)著,唐韻(譯)(2004)。《思維的時態》(The Secret Language of the Mind)。臺北:知書房出版社。
    3. 王開府等(2008)。《國語文心智圖教學指引》。台北:教育部。
    4. 王文科(1983)。《認知發展理論與教育: 皮亞傑理論的應用》。臺北:五南出
    版社。
    5. 王秀雄(1990)。《美術與教育》。臺北:市立美術館。
    6. 王鼎鈞(1986)。《文學種籽》。台北:爾雅出版社。
    7. 仇小屏(2001)。《下在我眼眸裡的雪─新詩教學》。臺北:萬卷樓出版社 。
    8. 仇小屏(2002)。《詩從何處來:新詩習作教學指引》。臺北:萬卷樓出版社 。
    9. 仇小屏,鐘玖英(2004.4)。《靈活的語言──王希文語言隨筆集》。台北:萬卷樓出版。
    10. 北川民次著,李英輔(譯)(1991)。《兒童的繪畫與教育》。臺北:世界文物。
    11. 司馬遷著,馬持盈註(1978.7)。《史記今註》第四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2. 布魯納(J. S. Bruner)著 ,邵瑞芬(譯)(1997)。《教學論》(Toward a theory of instruction)。臺北:五南圖書股份公司。
    13. 布魯納著,邵瑞珍(譯)(1995)。《教育的歷程》。台北:五南出版。
    14. 布魯納著,宋文裏(譯)(2001)。《教育的文化:文化心理學的觀點》。台北:遠流出版。
    15. 皮亞傑著,陸有詮、華意蓉(譯)(1989)。《兒童的早期邏輯發展》。台北:五洲出版。
    16. 皮亞傑著,孫佳曆 (譯)( 1986年)。《兒童心理學》。台北:五洲出版。
    17. 白靈(1996.4)。《一首詩的誕生》。台北:九歌出版社。
    18. 白靈(2006)。《一首詩的玩法》。台北:九歌出版社。
    19. 白靈(2006)。《一首詩的誘惑》。臺北:九歌出版社。
    20. 白靈著(1994.6)。《煙火與噴泉》。台北:三民書局出版。
    21. 白靈著(2000.6)。《白靈世紀詩選》。台北:爾雅出版。
    22. 朱光潛(2001)。《談美》。台北:文房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3. 呂不韋著,朱永嘉、蕭木(註)(2009.9)。《呂氏春秋‧貴因》上冊。台北:三民。
    24. 李平(譯),Thomas Armstrong著(1997)。經營多元智慧。臺北:遠流。P46。
    25. 李其維(2001)。《破解「智慧胚胎學」之謎 --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台北:果實出版。
    26. 杜聲鋒(1988)。《皮亞傑及其思想》。臺北:遠流出版社。
    27. 沈謙(1991)。《修辭學》上冊。台北:空大。
    28. 沈謙(1991.5)。《修辭學》下冊。台北:空大。
    29. 余培林(1993)。《詩經正詁》。台北:三民。8月初版
    30. 亞里斯多德等著(1985)。《論形象思維》。臺北:里仁書局出版。
    31. 拉賓諾威克茲( Labinowicz, Ed)著, 杭生(譯)(1987)。《思維.學習與教學 皮亞杰學說入門》。臺北:五洲出版社。
    32. 段建軍,李偉(2008.1)。《新編寫作思維學教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33. 岳曉東(2011)。《青少年創造力培養—— 思考與研究》。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34. 林生傳(2003.10)。《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35. 阿特瑞克特 (Altrichter, Herbert)著,夏林清(譯)(1997)。《行動硏究方法導論 : 教師動手做硏究》台北 : 遠流。
    36. 洪蘭(譯),Rober J.Sternberg.ToddI.Lubart 著。《不同凡想》( Defyimg the crowd:cultivatimg creativity in a culture of conformity.)。臺北:遠流。
    37. 孫新易(2002)。《心智圖法基礎篇-多元知識管理系統》。台北:耶魯國際文化事業公司。
    38. 秦牧(1997)。《藝海拾貝‧譬喻之花》。北京:作家出版社。
    39. 國中國文課本八年級下學期(2010)。新北市: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40. 國中國文課本九年級上學期(2010)。新北市: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41. 國中國文課本九年級下學期(2011)。新北市: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42. 張春榮(2008)。《作文新饗宴》。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分司。
    43. 張春榮(2009)。《實用修辭寫作學》。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分司。
    44. 張春榮(2008)。《作文教學風向球》。臺北:萬卷樓出版社。
    45. 張默(2000.4)。《張默世紀詩選》。台北:爾雅出版。
    46. 張默編(1989.2)。《七十七年詩選》。台北:爾雅出版。
    47. 張新仁主編(2003)。《學習與教學新趨勢》。台北:心理出版社。
    48. 許素甘(2004)。《展出你的創意:曼陀羅與心智繪圖的運用與教學》。臺北:心理出版社。
    49. 陳向明(2002.12)。《教師如何做質的研究》:台北:洪葉文化事業。
    50. 陳龍安(1998)。《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出版社
    51. 傑弗瑞.麥兹納(Jeffrey Metzner)著;錢基蓮(譯)(2006.11)。《火柴人畫說世界:一定要知道的藝術/歷史/電影/文學》。
    52. 覃子豪(1953)。《海洋詩抄》。台北:新詩週刊社。
    53. 黃光雄(1992)。《教育研究法》。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54. 黃光雄、簡茂發主編(1993)。《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55. 黃瑞琴(2003.2)。《質的研究教育方法》。台北:心理出版。2月再版八刷,
    56. 黃慶萱(2002.10)。《修辭學》。台北:三民。
    57. 黃錦鋐(1997)。《國文教學法》。台北:三民。
    58. 楊昌年(1991)。《現代詩創作與欣賞》。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
    59. 葉玉珠等著(2003)。《教育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60. 漢‧王充原著,韓復智(譯註)(2005.4)。《論衡今註今譯》上冊。台北:國立編譯館。
    61. 劉真如(譯)2005。《梅迪奇效應》,臺北:商周出版。
    62. 寫作力(2007)。親子天下教育專刊。臺北,天下雜誌。
    63.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運用》。臺北:心理出版社。
    64. 潘‧葛魯Pam Grout著,殷麗君(譯)(2002)。《藝術創意 365天》。臺北,安平出版。
    65. 潘慧玲(2004.1)。《教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
    66. 潘麗珠(1999)。《台灣現代詩教學研究》。臺北:五南圖書股份公司 。
    67. 蔡清田(2000.4)。《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出版。p113。
    68. 鄭辰白(譯)(1986)。《右腦革命》台北:業強出版社。
    69. 黎運漢,張維耿編著(1991.9)。《現代漢語修辭學》。台北:書林。
    70. 蕭蕭(1991)。《現代詩創作演練》。臺北:爾雅出版社。
    71. 蕭蕭(1997)。《現代詩遊戲》。臺北:爾雅出版社。
    72. 蕭蕭(2001)。《蕭蕭教你寫詩,為你解詩》。臺北:九歌出版社。
    73. 瘂弦(2004)。《聚繖花序I》。臺北:洪範出版社。
    74. Betty Edwards著,張索娃(譯)(2005)。《像藝術家一樣反轉思考》。臺北:時報
    文化。
    75. Buzan, Tony, & Buzan, Barry著,孫易新(譯)(2007):《心智圖聖經》(The Mind Map® Book)。台北:耶魯國際文化事業公司。
    76. Buzan, Tony著.,陳素宜、孫易新(譯)(2007)。《心智魔法師-大腦使用手冊》(Use Your Head)。台北:耶魯國際文化事業公司。
    77. Ellen Winner著,陶東風等譯(1997)。《創造的世界----藝術心理學》。臺北:田園城市文化。
    78. Elliot W. Eisner著,陳武鎮(譯)(1990)。《兒童知覺的發展與美術教育》。臺北:世界文物。
    79. Gardner ,H.著,陳瓊森譯(1997)。《開啟多元智能新世紀》。台北市:信誼基金會。
    80. John Morgan Allman/著,曹純(譯) (2002)。《腦,在演化中》。臺北:遠流。

    (二) 英文 (按字母順序排序)
    1. Mayer R.E.Cognitive Theory and the Design of Multimedia Instruction: An Example of the Two-Way Street Between Cognition and Instruction. [J]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2002, ( 89)
    2. Mayer, R. E., Anderson, R. B. Animations Need Narrations: An Experimental Test of a Dual - Coding Hypothesi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1,( 83)
    3. Mayer, R. E., Anderson, R. B. The Instructive Animation: Helping Students Build Connections Between Words and Pictures in Multimedia Learni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2,( 84)
    4. Mayer, R. E. & Sims, V. K. : For whom is a picture worth a thousand words?
    Extensions of a dual-coding theory of multimedia learni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4, (86)
    5. Paivio, A.(1991). Images in mind: the evolution of a theory. New York: HarvesterWhwatsheaf。

    二、期刊論文
    1. 王開府(2008.3)。〈心智圖與概念模組在語文閱讀與寫作思考教學之運用〉,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報,第43期。
    2. 王鑫(2008.5)。〈視覺(形象)思維〉,《探索人文地理雜誌》,第21期。
    3. 仇小屏(2008.6)。〈論新詩中「譬喻構篇」之類型與特色--兼論譬喻之邏輯性〉,《國文學報》,第43期。
    4. 李世忠、葉盈秀(2006.6)。〈認知負荷與多媒體教材設計之探討〉,《視聽教育雙月刊》47:6
    5. 周慶祥(2008.11)。〈網路多媒體新聞學習成效之研究〉,《傳播管理學刊》9:3
    6. 林志明(2000.5)。〈由形象思維到形象關係〉,《藝術家》,第300期。
    7. 林淑貞(2001.11)。〈用「形象思維」打破寫詩僵局--如何教兒童寫詩〉,《國文天地》,第198期。
    8. 范懿文、陳彙芬(2000)。〈認知負荷對多媒體電腦輔助學習成效之影響研究〉,《資訊管理研究》第二卷,
    9. 徐志銳(1995.5)。〈論「周易」形象思維〉,《中華易學》,第195期。
    10. 張春榮(2002.4)。〈形象思維的造句〉,《幼獅文藝》,第580期。
    11. 張春榮(2002.4)。〈形象思維的造句藝術〉,《明道文藝》,第313期。
    12. 張春榮(2003.4)。〈形象思維造句--擬人篇〉,《 國文天地》,第215期。
    13. 張春榮(2007.4)。〈基測作文與形象思維〉,《明道文藝》,第373期。
    14. 張惠雯(1999)。在生活科技教育中實施創造思考教學之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26期。
    15. 張鈿富(2000)。《教師天地》〈行動研究的概念與執行〉。4月,105期。
    16. 教育部(2002)。創造力教育白皮書。
    17. 莊雅茹(1996)。〈CAL 軟體電腦動畫應用與學習成效分析〉,《視聽教育月刊》第38卷第2期。
    18. 閆志明(2008)。〈多媒體學習生成理論及其定律——對理查.E.邁耶多媒體學習研究的綜述〉,《電化教育研究》第 6 期( 總第182 期)。
    19. 陳美如(1995)。躍登教師研究的舞台:課程行動研究初探。國民教育,第35卷,第11、12期。
    20. 陳滿銘(2010.9)。〈篇章內容、形式包孕關係探論——以多二一(0)螺旋結構切入作探討〉,《中國學術年刊》(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第32期,秋季號)。
    21. 陳滿銘(2010.9)。〈篇章內容、形式包孕關係探論——以多二一(0)螺旋結構切入作探討〉,《中國學術年刊》(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第32期。
    22. 黃慶萱(1994)。〈形象思維與文學〉,《國文學報》,第23期。
    23. 《電化教育研究》2008 年第6 期( 總第182 期)。
    24. 楊國蘭(1996.12)。〈由《文心雕龍》「神思篇」探析「形象思維」〉,《 育達學報》,第10期。
    25. 詹哲裕(1995.12)。〈從文化的觀點論中西思維的分際及其互補性〉,《復興崗學報》,第56期。
    26. 趙天儀(2008.10)。〈形象思維的抒情與知性思考的哲理--對吳瀛濤詩作的回顧與賞析〉,《臺灣文學評論》,第8:4期。
    27. 劉梓潔採訪(2010.6.1)。〈人類的未來──賀景濱談小說源始〉,《印刻文學生活誌》第06期。
    28. 樵隱(2000.4)。《教師天地》〈行動研究的概念與執行〉。105期。

    三、學位論文
    1. 王美宜(2010)。《心智圖法教學運用於國中九年級原住民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
    2. 朱貞慧(2006)。《國小中年級看圖寫童詩教學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班碩論。
    3. 佀同傑(2003)。《透過童詩賞析導入兒童繪畫創作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桃園縣龜山國小一個高年級班級為例》。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學碩士班。
    4. 邱惠芬(2003)。《多媒體介面對國小學童學習動機、學習成就及學習保留的影響》。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5. 侯玉芳(2006)。《國民中學實施「看圖作文」寫作教學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論。
    6. 馬皖婉(2010)。《章法在高中新式寫作教學的應用-以凡目法、正反法、今昔法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未公開)
    7. 許峰銘(2009)。《童詩圖像教學》。國立臺東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班碩論。
    8. 程秀芬(2005)。《台灣童詩圖象技巧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班碩論。

    四、報章及網站
    1. 王開府(2007.10)。〈概念模組在語文思考教學評量之運用 ── 以心智圖為例〉。見國民教育社群網:http://teach.eje.edu.tw/resource/resource_SIG.php?login_type=1&GID=SIG00010&CAT=C3。
    2. 「台灣兒童文學學術研究方向研討會」專題演講,講題為「後理論時代的兒童文學研究」(children’ s Literatrre Research in the Post-Theory Era)。
    3. 「當現代遇見原始」之「畢卡索與原始藝術」。網址:http://www.aerc.nhcue.edu.tw/4-0/newteach/002/876003/a/moden.htm。
    4. 100年國中第一次基測作文成績統計表。網址:http://mag.udn.com/magimages/4/PROJ_ARTICLE/171_123/f_322410_1.jpg
    5. 人間福報。網址: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76500
    6. 大有國中課程計畫。網址:http://163.30.59.5/xoops/doc/dayou01.doc
    7. 中國大百科全書網站。網址:http://www.wordpedia.com/page10.aspx?=word&w=associate。
    8. 中國台灣網。網址:http://big5.chinataiwan.org/twrwk/ywysh/200712/t20071224_506827.htm
    9. 文建會網站。文化創意產業說明。網址http://www.cca.gov.tw/business.do?method=list&id=13
    10. 〈你是我的OK繃〉歌詞引用網站:http://tw.myblog.yahoo.com/jw!2ywG7QuQEhXx_edwKocasQ--/article?mid=3022
    11. 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網址: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cache=1299494584515
    12. 台南市立復興國民中學2007年3月7日「校園水彩暨水墨寫生比賽實施辦法」,網址:
    http://office.fhjh.tn.edu.tw/sao/stuact/paintinggames/95bfhjhpaintingrules.doc。
    13. 「育秀盃2003年創意數位內容設計大賽評審作業」,網址:http://www.ysed.org.tw/1st/juror.html。
    14. 考選部網站。網址:http://wwwc.moex.gov.tw/main/home/wfrmTextSearch.aspx?inc_url=1&menu_id=154&sub_menu_id=611。
    15. 政治大學校訊〈發展文化創意產業 產學一致:人才最重要〉一文,記者羅皓恩報導,2010年6月8日。參見政治大學網頁:http://www.nccu.edu.tw/news/detail.php?news_id=1920。
    16. 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推動工作委員會網站。網址:http://www.bctest.ntnu.edu.tw/。
    17. 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寫作測驗評分規準一覽表(99.08製表)。網址:http://www.bctest.ntnu.edu.tw/。
    18. 國民教育司網站: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5326。
    19. 康軒育橋編著(2009)。台北:明霖出版社。康軒98年下學期單冊A卷版第二回題組(二)。
    20. 教育部。《重編國語修訂本》。網址: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cond=%C1p%B7Q&pieceLen=50&fld=1&cat=&ukey=-1021935115&serial=1&recNo=0&op=f&imgFont=1
    21.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http://www.moe.gov.tw/download.aspx?download_sn=3128&pages=1。
    22. 圖片來源: http://big5.wallcoo.com/nature/fall_colors_2006_01/html/wallpaper1.html
    23. 圖片來源:http://siminghtv.blog.163.com/
    24. 圖片來源:http://www.flickr.com/photos/alexhailong/134144682/
    25. 說文解字檢索網站:http://shuowen.chinese99.com/index.php?action=displaychar&num=1485
    26. 總統府網頁,2010年5月19日新聞稿,總統舉行就職2週年記者會,總統致詞內容。網址: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31&itemid=21499&rmid=514。
    27. 聯合報文教版,2011年1月5日AA4版
    28. 程潔媛。創意問題解決教學法~腦力激盪法(Brainstorming),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碩士學位班。參考網站:http://www.nhu.edu.tw/~society/e-j/88/88-46.htm。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