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雅惠
論文名稱: 杜牧詩用典研究
指導教授: 潘麗珠
Pan, Li-Ch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53
中文關鍵詞: 杜牧用典樊川文集杜牧詩典故杜牧之晚唐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72下載:14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論文摘要
    如果說李白的詩歌反映盛唐的氣象,體現了封建鼎盛時期的精神,而杜甫的詩歌是唐王朝由盛轉衰的一面鏡子,那麼杜牧的詩歌則正好是晚唐衰敗政局的最佳紀錄。過去一些人有著偏見,認為杜牧縱情聲色,傳世的詩作不過是些雕蟲小技罷了,實則不然。在杜甫之後的中晚唐時期,出現不少有名詩人,但是只有杜牧,人們將他和杜甫並稱「大杜」、「小杜」,恐怕不能簡單理解為只因兩人姓杜的緣故。
    杜甫、杜牧兩人所處時代儘管不同,但對國事感慨同樣深刻,杜甫的詩著重安史前後民生疾苦,面對殘破的祖國他涕泗縱橫;杜牧的詩則著重於揭露統治者的罪孽,面對江河日下的國勢,他痛心疾首。杜牧除了大量寫抒發情懷而政治性相當強的抒情詩之外,也寫了一些身世不幸、地位卑微的婦女為主人的抒情、敘事結合之詩,這些詩並不侷限於一人一事的詠嘆,而是有意的藉由人物的身世浮沉,同晚唐政局發生內在聯繫,看到隱藏的背景和政治集團醜行。
    因此,杜牧不只是晚唐詩壇中傑出的詩人,其詩歌更是晚唐詩苑中一朵奇葩。「雄姿英發」的俊爽詩風,無疑是晚唐清淺華靡詩壇風氣中的一道曙光,另闢清新明朗境界。「命代風騷將,誰登李杜壇?」(<雪晴訪越嘏街西所居三韻>),在晚唐詩壇中,杜牧就是「風騷將」,就是能繼承李白、杜甫詩歌精神的優秀詩人。
    歷來研究杜牧生平和詩文的人不少,但大多屬於其生平的論述、絕句的析論或有關散文的專門研究。譬如丘柳漫所撰《杜牧生平及其詩之析論》 、簡麗珍所撰《杜牧七言絕句析論》 、又如呂武志所撰《杜牧散文研究》 ,都頗有見解。
    經再三研讀杜牧之詩,發現杜牧詩歌中典故使用,不僅出現頻繁,意涵也非常豐富,值得加以研究。且今人對於杜牧詩歌中典故使用之研究甚少,於學術論文中附帶提及,因此本文乃嘗試以「詩中所用典故」為題,作為瞭解杜牧生命境界之線索。
    研究方法:
    本論文以「杜牧詩用典研究」為題,共分八章,茲將所採用之方法與步驟略敘如下:
    (一)分三節分述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方法,並釐清用典的義界,以作為選材原則之參考。
    (二)欲了解其作品,必須對作者本身有一定之認知,乃就杜牧家世、交遊
    情況、人生歷程、文學特色與風格,以及杜牧所處的時代背景等,加以探究,並說明杜牧詩中用典繁盛之因。
    (三)本論文為杜牧詩用典研究,對於其用典出處則不可不知。本章將之分為用「語典」出處與用「事典」出處二大類,加以統計歸納。
    (四)本章節與第五章節同樣為分析杜牧詩用典內容,但因篇幅繁多,故分為1、個人情志的抒發2、政治、社會現象的論述二大部分,本章將著手於「個人情志的抒發」中的用典。舉凡用世之志、友朋情誼、身世感嘆、人物吟詠、閒逸情趣、哲理省思等皆屬之。也藉以了解杜牧對同樣題材,特定典故的偏好,更由其中見其真性情。
    (五)本章節承續第四章節,但為「政治、社會現象的論述」中的用典,舉凡對君王的批判、對豪門奢淫的怒吼、對女性議題的關切、對他人有才不遇的不平、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皆屬之。杜牧個性剛健耿直,詩中除了許多個人情志的抒發內容之外,針對時弊也都能言所當言,其所用之典精闢,常能予人有當頭棒喝之效,可謂用典之能手。
    (六)針對杜牧詩中用典技巧加以析探,主要由「引用的語言形式」、「引用的內容意義」二方面技巧來歸納統計,足見其用典手法的靈活多變。
    (七)歸納出杜牧詩中用典時的特有特色,以明其詩作特出之因。
    (八)最後針對前面各章節的探討作一整理,以明杜牧詩用典的價值及對後世文人所造成的深遠影響。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2 第三節 用典的義界 4 第二章 杜牧生平與詩中用典繁盛之因 7 第一節 杜牧生平及時代背景 7 一、杜牧生平 7 (一)家世 7 (二)交遊情況 8 (三)人生歷程 9 (四)文學特色與風格 11 二、時代背景 13 第二節 杜牧詩中用典繁盛之因 14 一、展現個人才學見識 14 二、以議論為詩 16 三、含蓄深婉,避免直言不諱 16 四、借古諷今,抒發感慨 17 第三章 杜牧詩用典出處之分析 19 第一節 杜牧詩用「語典」出處 19 一、引用經史子語入詩 19 (一)引用經語入詩 19 (二)引用史語入詩 22 (三)引用子語入詩 31 二、引用集語入詩 37 (一)引用楚辭入詩 37 (二)引用前人之賦入詩 38 (三)引用前人之文入詩 41 (四)引用前人之詩入詩 42 第二節 杜牧詩用「事典」出處 51 一、人物類 51 二、地理建築類 63 三、器物類 64 四、書名、詩名、文章名、樂曲名 65 五、其他 66 第四章 杜牧詩用典內容之分析(一)個人情志的抒發 第一節 用世之志 70 第二節 友朋情誼 76 第三節 身世感嘆 80 第四節 人物吟詠 84 第五節 閒逸情趣 91 第六節 哲理省思 93 第五章 杜牧詩用典內容之分析(二)政治、社會現象的論述 第一節 對君王的批判 98 第二節 對豪門奢淫的怒吼 103 第三節 對女性議題的關切 106 第四節 對他人有才不遇的不平 111 第五節 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 116 第六章 杜牧詩用典技巧析探 120 第一節 由引用的語言形式來分 120 一、抽換文字 120 二、增減文字 122 〔一)增字 122 (二)減字 123 三、移轉詞序 124 四、融二典為一句 124 五、截取語句 126 (一)由一句中截取而出 126 (二)由二句中截取而成 128 第二節 由引用的內容意義來分 129 一、直接引用,一見即知 129 二、間接引用,渾然天成 131 三、直取典故本義或稍加引申 133 四、反其意用之,另翻新意 136 五、取前人詩句、故事,自己重新組織 139 六、將共同特徵之數典,鋪排使用 141 七、借用言辭,不用其本意 142 第七章 杜牧詩用典特色 144 第一節 喜作翻案之語 144 第二節 多用對照手法,形成強烈對比 146 第三節 辭彙入詩豐富多變 150 第四節 自然妥切無斧鑿之跡 153 第五節 善於融化典故來做比喻 155 第六節 全詩用典 156 第七節 用典手法靈活多變 158 第八節 融數典渾然天成 162 第九節 以典議論 164 第十節 賦予典故新意 166 第十一節 取材簡約 167 第十二節 抒情、敘事、議論各體皆可用典 169 第八章 結論 171 ※附錄一:杜牧詩用「事典」出處一覽表 173 ※附錄二:杜牧詩用典技巧一覽表 188 ※重要參考書目 245

    重要參考書目(依出版時間排列)
    一、專書
    (一)與杜牧相關參考書目
    唐‧杜牧撰,清‧馮集梧注《樊川詩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六二年九月第一版。
    譚黎宗慕編撰《杜牧研究資料彙編》臺北:藝文印書館 一九七二年三月初版。
    謝錦桂毓撰《杜牧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一九七六年。
    繆鉞著撰《杜牧傳》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一九七七年。
    顏崑陽撰《杜牧》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一九七八年三月初版。
    唐‧杜牧撰《杜牧詩選》臺北:仁愛總經銷 一九八二年。
    唐‧杜牧撰,清‧馮集梧注《樊川詩集注》臺北:漢京文化事業 一九八三年九月。
    唐‧杜牧撰《樊川文集》臺北:漢京文化事業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
    陳香選撰《杜牧的絕句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一九八四年。
    王景霓撰《杜牧及其作品》北京:時代文藝出版社 一九八五年七月。
    朱錫馥撰《杜牧詩選》臺北:遠流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七月初版。
    張淑瓊撰《杜牧》臺北:地球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
    胡可先撰《杜牧研究叢稿》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
    王西平、高雲光撰《杜牧詩美探索》陝西:人民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
    呂武志撰《杜牧散文研究》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一九九四年四月。
    朱碧蓮、王淑均撰《杜牧詩文選注》臺北:建宏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一月。
    陳允吉、胡中撰《霜葉紅於二月花》臺北:業強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
    唐‧杜牧撰《杜牧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
    鄭文惠編撰《杜牧詩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二○○○年十一月初版。
    張松輝撰《新譯杜牧詩文集》臺北:三民書局 二○○二年十月初版。
    吳在慶撰《杜牧詩文選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二○○二年十月第一版。
    (二)修辭學參考書目
    楊樹達撰《中國修辭學》臺北:世界書局 一九六九年九月三版。
    黃侃撰《文心雕龍札記》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一九七三年六月再版。
    徐芹亭撰《修辭學發微》臺北:中華書局 一九七四年八月二版。
    金兆梓撰《實用國文修辭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台一版。
    吳正吉撰《活用修辭》北京:商務印書館 一九八三年三月初版一刷。
    張仁青撰《駢文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一九八四年三月初版。
    趙克勤撰《古漢語修辭簡論》高雄:復文圖書出版 一九八四年六月初版。
    沈謙撰《修辭學》國立空中大學 一九九二年九月三版。
    黃永武撰《字句鍛鍊法》臺北:洪範書局 一九九二年十月八版。
    蔡宗陽撰《陳騤文則新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三月初版。
    董季棠撰《修辭析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十月增訂再版。
    黃慶萱撰《修辭學》臺北:三民書局 一九九七年八月增訂九版。
    蔡宗陽撰《文心雕龍探》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二○○一年二月初版。
    蔡宗陽撰《修辭學探微》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二○○一年四月初版。
    (三)使用典故出處參考書目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正義《周易正義》收入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第一冊 臺北:藝文印書館 一九六○年一月再版。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尚書正義》收入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第二冊 臺北:藝文印書館 一九六○年一月再版。
    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正義《毛詩正義》收入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第三冊 臺北:藝文印書館 一九六○年一月再版。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正義《禮記正義》收入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第七冊 臺北:藝文印書館 一九六○年一月再版。
    晉•杜預注,唐•孔穎達正義《春秋左傳正義》收入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第九冊 臺北:藝文印書館 一九六○年一月再版。
    漢•何休注,唐•徐彥疏《春秋公羊傳注疏》收入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第十一冊 臺北:藝文印書館 一九六○年一月再版。
    魏•何晏等注,宋•邢昺疏《論語注疏》收入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第十三冊 臺北:藝文印書館 一九六○年一月再版。
    漢•趙岐注,宋•孫奭疏《孟子注疏》收入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第十四冊 臺北:藝文印書館 一九六○年一月再版。
    北魏•酈道元撰、趙一清注《水經注釋》共六冊 臺北:華文書局 一九七○年。
    《晏子春秋集釋》臺北:鼎文書局 一九七二年四月。
    晉•葛洪撰《西京雜記》收入《筆記小說大觀》續編 臺北:新興書局 一九七四年七月。
    漢•東方朔撰《海內十洲記》收入《筆記小說大觀》一編 臺北:新興書局 一九七四年七月。
    漢•伶玄撰《趙飛燕外傳》收入《筆記小說大觀》三編 臺北:新興書局,一九七四年七月。
    漢•韓嬰撰《韓詩外傳》收入《筆記小說大觀》三編 臺北:新興書局,一九七四年七月。
    漢•劉向撰《說苑》收入《筆記小說大觀》三編 臺北:新興書局 一九七四年七月。
    晉•王嘉撰《拾遺記》收入《筆記小說大觀》三編 臺北:新興書局 一九七四年七月。
    晉•張華撰《博物志》收入《筆記小說大觀》三編 臺北:新興書局 一九七四年七月。
    漢•趙燁撰《吳越春秋》收入《筆記小說大觀》四編 臺北:新興書局 一九七四年七月。
    晉•陶潛撰《搜神後記》收入《筆記小說大觀》四編 臺北:新興書局 一九七四年七月。
    晉•皇甫謐《高士傳》收入《筆記小說大觀》四編 臺北:新興書局 一九七四年七月。
    晉•葛洪撰《神仙傳》收入《筆記小說大觀》四編 臺北:新興書局 一九七四年七月。
    晉•郭璞撰《山海經》收入《筆記小說大觀》四編 臺北:新興書局 一九七四年七月。
    周•太公望撰《六韜》收入《筆記小說大觀》五編 臺北:新興書局 一九七四年七月。
    魏•王肅撰《孔子家語》收入《筆記小說大觀》五編 臺北:新興書局 一九七四年七月。
    漢•劉向撰《列仙傳》收入《筆記小說大觀》三十編 臺北:新興書局 一九七四年七月。
    唐•元稹撰《鶯鶯傳》收入《唐人創作小說選》臺北:華正書局 一九七四年八月臺一版。
    漢•劉向集錄《戰國策》臺北:九思出版社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
    左丘明撰《國語》臺北:九思出版社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
    宋•洪興祖撰《楚辭補注》臺北:漢京文化事業 一九八三年九月。
    唐•陸德明撰《經典釋文》下冊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五年十月第一版。
    清•嚴可均校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共四冊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北京第三次印刷。
    東漢•班固撰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漢書并附編二種》臺北:鼎文書局 一九八六年十月六版。
    南朝宋•范曄撰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後漢書并附編十三種》臺北:鼎文書局 一九八七年元月五版。
    宋•歐陽脩、宋祁撰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新唐書附索引》臺北:鼎文書局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五版。
    唐•房玄齡等奉敕撰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晉書并附編六種》臺北:鼎文書局 一九九○年六月七版。
    晉•陳壽撰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三國志附索引》臺北:鼎文書局 一九九○年七月六版。
    梁•沈約撰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宋書附索引》臺北:鼎文書局 一九九○年七月六版。
    唐•李百藥撰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北齊書附索引》臺北:鼎文書局 一九九○年七月六版。
    梁•蕭子顯撰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南齊書附索引》臺北:鼎文書局 一九九○年七月六版。
    唐•姚思廉奉敕撰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梁書附索引》臺北:鼎文書局 一九九○年七月六版。
    唐•姚思廉撰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陳書附索引》臺北:鼎文書局 一九九○年七月六版。
    北齊•魏收撰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魏書附西魏書》臺北:鼎文書局 一九九○年七月六版。
    唐•令狐德棻撰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周書附索引》臺北:鼎文書局 一九九○年七月六版。
    唐•魏徵等奉敕撰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隋書附索引》臺北:鼎文書局 一九九○年七月六版。
    五代後晉•劉煦等撰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舊唐書附索引》臺北:鼎文書局 一九九○年七月六版。
    唐•李延壽撰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南史附索引》臺北:鼎文書局 一九九○年七月六版。
    唐•李延壽撰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北史并附編三種》臺北:鼎文書局 一九九○年六月七版。
    漢•司馬遷撰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并附編二種》臺北:鼎文書局 一
    九九○年七月十版。
    清•王先謙《荀子集解》收入《諸子集成》第二冊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年八月七版。
    清•郭慶藩《莊子集釋》收入《諸子集成》第三冊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年八月七版。
    東周•列御寇撰《列子》收入《諸子集成》第三冊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年八月七版。
    《晏子春秋》收入《諸子集成》第四冊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年八月七版。
    《墨子》收入《諸子集成》第四冊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年八月七版。
    清•王先謙《韓非子集解》收入《諸子集成》第五冊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年八月七版。
    戰國•呂不韋編撰《呂氏春秋》收入《諸子集成》第六冊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年八月七版。
    漢•劉安編撰《淮南子》收入《諸子集成》第七冊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年八月七版
    漢•桓寬撰《鹽鐵論》收入《諸子集成》第七冊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年八月七版。
    漢•王充撰《論衡》收入《諸子集成》第七冊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年八月七版。
    宋•歐陽脩撰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新五代史附十國春秋》臺北:鼎文書局 一九九○年十一月五版。
    宋•李昉奉敕撰《太平御覽》共五冊 臺北:商務印書館 一九九二年一月臺一版
    《全唐詩》二十五冊 中華書局 一九九二年十月第五版。
    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上中下共三冊,臺北:木鐸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九月初版。
    南朝•宋劉義慶撰、劉孝標注《世說新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八月第三版。
    (四)其他參考書目
    胡震亨撰《唐音癸籤》臺北:古典文學出版社 一九五七年五月。
    王定保撰《唐摭言》臺北:世界出局 一九六二年。
    宋長白撰《柳亭詩話》臺北:廣文書局 一九七一年九月。
    趙翼撰《甌北詩話》臺北:廣文書局 一九七一年九月。
    明•胡應麟撰《詩藪》臺北:廣文書局 一九七三年。
    臺敬農編《百種詩話類編》上冊 臺北:藝文印書館 一九七四年五月初版。
    黃永武撰《中國詩學―考據篇》臺北:巨流圖書 一九七七年四月。
    宋司馬光撰、胡三省注、章鈺校記《資治通鑑》共十四冊 臺北:逸舜出版社 一九八○年八月再版。
    傅錫任撰《牛李黨爭與唐代文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一九八四年九月初版
    董維康等主編《唐詩藝術技巧分類辭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
    李斌城等撰《隋唐五代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七月第一版。
    楊任之編《中國典故辭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 一九九九年六月一版一刷。
    馬茂元撰《馬茂元說唐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二○○○年四月第二版。
    王壽南撰《隋唐史》臺北:三民書局 二○○○年八月第三版。
    王明居撰《唐詩風格論》安徽:安徽大學出版社 二○○一年七月第一版。
    羅時進撰《唐詩演進論》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 二○○一年九月第一版。
    二、學位論文
    (一)
    丘柳漫撰《杜牧生平及其詩之析論》臺灣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一九七四年六月。
    吳洙亨撰《杜牧之研究》臺灣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一九八三年六月。
    徐錫國撰《杜牧詩研究》東海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一九八四年四月。
    洪讚撰《唐代戰爭詩研究》政治大學中研所博士論文 一九八五年六月。
    呂武志撰《杜牧散文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研所博士論文 一九九二年六月。
    潘志宏撰《晚唐三家詠史詩研究》清華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一九九三年七月。
    簡麗珍撰《杜牧七言絕句析論》臺灣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一九九六年六月。
    劉幸怡撰《晚唐諷刺詩研究》成功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一九九七年六月。
    楊靜芬撰《杜牧近體詩研究》中興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一九九九年八月。
    李宜涯撰《晚唐詠史詩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研所博士論文 二○○○年六月。
    李美玲撰晚唐詠史詩研究《樊川詩的詞彙與語法--從語言風格學探索》中興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二○○一年六月。
    (二)
    李光哲撰《謝靈運詩用典考論》臺灣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一九八七年六月。
    段致平撰《稼軒詞用典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研所碩士論文 一九九九年六月。
    吳榮富撰《李商隱詩用典析疑》成功大學中研所博士論文 二○○一年六月。
    林素美撰《庾信賦篇用典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二○○一年六月。
    陳秀娟撰《東坡詞用典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研所碩士論文 二○○二年六月。
    三、期刊論文
    (一)
    王先漢<杜牧交遊考>《中華學苑》一九七○年三月 第六期。
    蘇瑩輝<杜牧資料研究彙編>《華學月刊》一九七四年一月 第二五期。
    謝錦桂毓<文學史上的杜牧>《中外文學》一九七五年二月 第三卷第九期。
    葛曉音<杜牧和他的詩歌>《學術月刊》一九八一年 第六期。
    王西平、孜牧<從杜牧詩文看杜牧政治軍事思想>《人文雜誌》一九八二年六月
    張金海<杜牧的文學思想>《文學遺產》一九八三年 第三期。
    寇養厚<杜牧詩思想藝術述論>《西北師院學報》一九八五年 第四期。
    王西平、張田<杜牧文學思想初窺>《晉陽學刊》一九八五年 第四期。
    寇養厚<杜牧七言律詩的藝術風格及其成因>《文史哲》一九八五年 第三期。
    師長泰<論杜牧詠史七絕的藝術特色《人文雜誌》一九八六年 第二期。
    寇養厚<杜牧與牛李黨爭>《文史哲》一九八八年 第四期。
    朱碧蓮<論杜牧與牛李黨爭>《文學遺產》一九八九年 第二期。
    徐傳勝<以微見著 含蓄精深--說杜牧「過華清宮絕句」(其三)>《國文天地》 一九九三年二月 第九十三期。
    房日晰<杜牧李商隱之詠史詩比較>《西北大學學報》一九九四年 第二期。
    呂武志<杜牧散文之寫作藝術>《師大學報》一九九四年六月 第三十九期。
    宋裕<落魄江湖載酒行的杜牧>《明道文藝》一九九五年十月 第二三五期。
    任希廷、任民<英俊豪縱 輕倩秀豔--杜牧詩風格淺析>《綏化師專學報》一九九五年 第三期。
    王清源<杜牧和他的詩>《國文天地》一九九八年四月 第一五五期。
    楊靜芬<杜牧詠史詩析論>《中興大學中文研究生論文集》一九九八年七月 第三期。
    黃菊芳<杜牧的性行與其議論型詠史詩>《中文研究學報》一九九九年六月 第二期。
    封野<李德裕遣逐杜牧探因>《寧波大學學報 》人文學科版十二卷 一九九九年九月 第三期。
    傅慧淑<杜牧詩文中的政治觀>《中正嶺學術研究集刊》二○○○年六月 第十九期。
    余敏芳<淺析杜牧文學思想與詩歌創作的內在矛盾>《中國文學研究》 二○○二年一月 第一期。
    (二)
    成惕軒<中國文學裏的用典問題>《中國文選》一九七三年一月 第六十九期。
    蔡宗陽<中學修辭講座--引用的解說與活用>《國文天地》 一九八三年十一
    月 第九卷第六期。
    游志誠<談典故>《國文天地》一九八八年二月 第三卷第九期。
    劉漢初<詩詞中的語典效用釋例>《臺北師院學報》一九八八年六月 第一期。
    葛兆光<論典故--中國古典詩歌中一種特殊意象的分析>《文學評論》一九八九
    年 第五期。
    曹淑娟<宋詞中詩典運用之類型析論>《國立編譯館館刊》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
    第二十三卷第二期。
    林建勳<古典詩中「翻用」典實的研究>《文藻學報》二○○一年三月 第十五期。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