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胡欣遠
論文名稱: 新竹米粉產業所形塑的地方飲食文化
指導教授: 蘇淑娟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地理學系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3
中文關鍵詞: 新竹米粉產業飲食文化飲食認同
英文關鍵詞: Hsinchu’s rice noodle industry, food culture, food identity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333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10下載:3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因秋冬季節九降風聞名而有風城之稱的新竹,以米粉、貢丸餅等小吃聞名全臺,米粉做為新竹地區著名特產,因新竹有良好的自然人文條件而興起,米粉產業已有上百年歷史,與地方連結產生深厚的產業文化,然而隨著產業與社會變遷,米粉產業在產銷層面出現轉型。2013年米粉的食安事件引發民眾對於米粉飲食的疑慮,藉由本研究了解米粉產業在產銷層面的轉型。
    本研究主要討論米粉產業傳統的產銷關係與飲食特色,以及現今消費導向的社會下產銷變遷與飲食關係的轉變對米粉消費的意義,研究有三個目的:(一)釐清新竹米粉生產特性,(二)分析新竹米粉飲食文化,(三)新竹米粉所產生的飲食文化與認同。
    研究結果顯示,新竹米粉產業因產業與社會變遷,近來與地方環境連結性降低,然而在地長期的發展下,生產者擁有長久經驗累積下來的生產技術、機械工廠提供米粉生產器具,隨著時代變遷調節生產模式,自成一套生產體系,產業與社會變遷下創造出新竹米粉產業文化。米粉產業與新竹地區的飲食體系結合,米粉產業特性、消費者論述、地方特色與地方制度性力量的影響下,社會與產業變遷與地方交互作用,米粉飲食與地方飲食體系結合,形塑新竹在地飲食特色。產業與地方飲食體系所形成的關係,消費者透過米粉的購買與飲食行為建立認同,而建構認同的因子受到社會與產業變遷影響,在地消費者的米粉飲食認同由本身生活經驗所形成的飲食記憶所建構,而遠離米粉產區的外地消費者則由飲食資訊的傳播了解新竹米粉特色,新竹米粉產業長久發展下,經過產業在地化,與地方產生連結,結合消費社會多種因子影響下,新竹米粉產業發展脈絡獲得在地人與外地人的認同,形成臺灣米粉產業經典範型之一。

    關鍵詞:新竹米粉產業、飲食文化、飲食認同

    Hsinchu, the city of wind (named because of its winter intensive northeast monsoon), is known by its rice noodle, pork meatball etc. As one of the specialties of Hsinchu, rice noodle culture has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 The rice noodle industry was founded because of Hsinchu’s particular natural and humanistic resources and it is deeply rooted into Hsinchu’s local culture. However, as the industry and society develop over time, the rice noodle industry changes as well in terms of its sales model. In 2013, a rice noodle safety crisis induced people’s concern of rice noodle’s production. Rice noodle becomes the focus and motivation of this study.
    We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ocal food culture and the sales model of traditional rice noodle industry, and the change of this relationship because of societal change and consumerism. There are three purposes of study: (1) to illustrate the production features of Hsinchu’s rice noodle, (2) to demonstrate the formation of rice noodle culture of Hsinchu, and (3) to elaborate the food culture and identity caused by Hsinchu’s rice noodl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sinchu’s rice noodle industry had a diminished connection with local society due to consumerism and societal change. The modification of rice noodle production partly is caused by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partly by society change; but this modification also influences Hsinchu’s rice noodle industrial culture. The Hsinchu local food culture was shaped by the rice noodle industrial features, consumers’ opinions,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local governmental influences, the fusion of rice noodle and local food culture, and their interactions. Consumers recognized this rice noodle food culture through ways of marketing and purchases. The rice noodle food identity, along with the industrial changes, localization of products, local connection and consumerism, is now wildly accepted by Taiwanese and Hsinchu brand name becomes a classic of rice noodle industry.

    Keywords: Hsinchu’s rice noodle industry, food culture, and food identity

    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錄 iii 圖目錄 v 表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程序 6 第三節 文獻回顧 8 第四節 研究方法 14 第二章 新竹米粉產業生產特性 18 第一節 新竹米粉產業發展變遷 18 第二節 新竹米粉生產與地方連結 25 第三節 小結 46 第三章 新竹米粉飲食文化展演 47 第一節 新竹米粉飲食定位 47 第二節 米粉消費連結 51 第三節 新竹米粉飲食特性展演過程 60 第四節 小結 76 第四章 新竹米粉飲食與認同 79 第一節 米粉飲食文化與認同關係建立 79 第二節 社會與米粉產業轉變下形成認同的差異 92 第三節 飲食與地方認同的關連性 97 第四節 小結 106 第五章 結論 109 第一節 新竹米粉生產與消費所形成的飲食文化與認同 109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建議 113 參考文獻 114 附錄一 訪談對象一覽表 119 附錄二 訪談基本問題 122

    Belasco ,W著,曾亞雯、王志弘譯(2014):《食物:認同、便利與責任》。臺北:群學出版社。
    Corrigan, P著,王宏仁譯(2010):《消費社會學》。臺北:群學出版社。
    Mansvelt, J著,呂奕欣譯(2008):《消費地理學》。臺北:韋伯文化。
    Mauss, M著,汲喆譯(2002):《禮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Urry, J著,葉浩譯(2007):《觀光客的凝視》。台北:書林出版社。
    王志弘、沈孟穎(2009):〈東南亞飲食再現策略:異國時尚、多元文化與己異化認同〉,《臺灣東南亞學刊》。期1,頁151-192。
    汪民安(2013):《文化研究關鍵詞》。臺北:麥田出版社。
    李明翰(2013):《社會互動下的飲食選擇 -以金門鍋貼為例》。金門:國立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玲惠(2011):《形塑中的紅豆餅文化-權力跨界與認同轉移》。高雄:國立高雄餐旅大學台灣飲食文化產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品臻(2013):《台南虱目魚產業之地方形塑》。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林志鈞、楊麗寬、蔣佩芬(2016):〈伴手禮購買動機、購買情境、感官體驗與炫耀性消費之關係〉,《康大學報》。期6,225-239 頁。
    林沛均(2015):《臺北市英式下午茶生活方式與消費認同之探討》。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姚建平(2006):《消費認同》。上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梁炳琨(2008):〈農業食物在地化,台東縣池上鄉米食產業探討〉,
    《地理學報》。期53,頁85-117。
    陳玉箴(2008):〈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階級與文化展演:日治與戰後初期的「臺灣菜」〉,《臺灣史研究》。期3,頁139-186。
    陳韋辰(2012):〈臺灣小吃的地方感製造:以台中太陽餅為主的討論〉。《2012台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年會》。
    陳鴻(2008):《新竹(正)好味:識途阿鴻逛美食》,台北:格林文化。
    陳鸞鳳、張瑋琦、江天健(2014):〈新竹市產業發展及商業活動的歷程〉,《竹塹產業耆老訪談口述歷史》。新竹:新竹市文化局,頁8-15。
    許木柱、簡美玲(1993):〈飲食與文化-人類學觀點的回顧與展望〉,《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期4,頁65-82。
    許嘉麟(2011):《布列塔尼可麗餅的在地形塑與符號消費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馮植翎(2011):《文化生態、地景與技術-苗栗公館客家福菜產業之變遷》。高雄:國立高雄餐旅大學台灣飲食文化產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伯源 (2002):《米粉絲的製作技術-磨粉方法與澱粉添加對產品性質的影響》。台北: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博士論文。
    郭冠吟(2012):《新竹市米粉寮產業文化及聚落空間轉變之研究》。桃園:中原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
    張玉欣、楊秀萍 著(1995):《飲食文化概論》。台北市:揚智文化,頁3。
    張永堂(1996):《新竹市誌-土地篇》。新竹市:新竹市政府出版。
    張永堂(2005):《續修新竹市誌-選舉志 經濟志 文教志》。新竹市:新竹市政府出版。
    張峻嘉、許嘉麟(2012):〈Terroir意涵之探討〉,《第十六屆臺灣地理學術研討會》。
    張德南(2010):〈新竹都城隍的歷史沿革與信仰研究〉,《新竹區域社會研究》,新竹:新竹市文化局,頁53-80。
    彭茂中、潘國正(2005):《新竹市進出口產業史錄》,新竹:新竹市進出口同業公會。
    葉裁(2013):《葉裁光影四十年》。新竹:新竹縣文化局,頁126。
    楊明憲(2013):〈當前內外在因素變化對於臺灣稻米產業與政策之影響分析〉。《糧食安全與生技》,期36:頁37-43。
    楊癸齡 (2012):《飲食敘事與認同建構─以「古早味」之懷舊書寫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威婷(2010):〈都市的觀光資源,以台南地方小吃為例〉。《第十屆觀光休閒暨餐旅產業永續經營學術研討會》,頁225-239。
    漢聲文化(1983):《中國米食》,臺北:漢聲出版社。
    種子文化工作室(1997):《新竹米粉產業史》。新竹,新竹市文化局。
    劉紋綜 (2011):〈貢丸,為什麼會是新竹的〉。《竹塹文獻49期,新竹市:新竹文化局,頁8-21。
    鄧淑慧 (1999):〈新竹米粉發展的歷史探由〉。《竹塹文獻》,第11期:頁110-120。
    鄧景衡(2002):《符號、意象、奇觀-台灣飲食文化系譜上》。台北:田園城市。
    鄧景衡(2002):《符號、意象、奇觀-台灣飲食文化系譜下》。台北:田園城市。
    賴守誠(2007):《現代飲食品味變遷下的台灣「客家飲食」:以家庭餐飲與餐廳外食為例》。台北:客家委員會。
    蕭宏祺(2009)〈「混雜」—反思全球化脈絡下的文化邏輯〉。《新聞學研究》,期100:頁307-314。
    謝水森(2011):〈新竹小吃的故事〉。《竹塹文獻》,期49,新竹市:新竹文化局,頁138。
    譚鴻仁(2007):〈關係空間與鄉村發展以龍潭膨風茶產業為例〉。《地理學報》,期50,頁47-72。
    蘇恆安(2001):〈魯、川、粵、蘇四大菜系的成形:探討區域地理特性與農業特產的影響〉,《第一屆觀光休閒暨餐旅產業永續經營研討會》。
    蘇恆安(2013):〈跨界「混融」- 岡山羊肉飲食文化的建構與再現〉。
    《中國飲食文化》,卷9,期1,頁195-238。
    Happel, Claudia A. Cornejo(2012)You are what you eat: Food as expression of social identity and intergroup relations in the colonial Andes. Cincinnati Romance Review, 33, 175-193.
    Shortridge, Barbara G.(2007)Apple Stack Cake for Dessert: Appalachian Regional Foods. Journal of Geography, 104: 2, 65-73.
    Trubek, Amy B.(2009)The Taste of Place A Cultural Journey into Terroir. California USA: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IC知音 竹科廣播 新竹諺語系列 http://www.ic975.com/Main/Rundown.php?id= 29186&from=icepaper00297 。(瀏覽日期 2016/10/15)
    日月光飯店 亟品中餐廳 http://tfood.taiwan.net.tw/Home/Detail/20 (瀏覽日期2016/12/09)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統計年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http://agrstat.coa.gov.tw/sdweb/public/book/Book.aspx 。(瀏覽日期2017/02/0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客雅溪生態手冊〉,《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http://www.epa.gov.tw/lp.asp?ctNode=31924&CtUnit=2137&BaseDSD=7&mp=epa。(瀏覽日期2016/12/19)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臺灣月平均日照時數〉,《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http://www.cwb.gov.tw/V7/climate/monthlyMean/Taiwan_sunshine.htm。(瀏覽日期2016/12/10)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台灣月平均降水量〉,《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http://www.cwb.gov.tw/V7/climate/monthlyMean/Taiwan_precp.htm。(瀏覽日期2016/12/10)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新竹氣象站逐日雨量資料〉,《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http://www.cwb.gov.tw/V7/climate/dailyPrecipitation/dP.htm 。(2017/2/10瀏覽)
    看雜誌:〈伴手禮的由來〉,《看雜誌第136期》。
    http://www.watchinese.com/article/2013/8150(瀏覽日期2016/10/23)
    國立臺灣大學農藝學系暨研究所:〈蓬萊米溯源〉,《磯永吉小屋》。
    http://iso-house.agron.ntu.edu.tw/rice.html(瀏覽日期2015/04/11)
    新竹市十大伴手禮活動 http://hsinchu2016gift.com/event.html(瀏覽日期2016/12/12)
    新竹市文化局。《新竹市社區總體營造–社區深度之旅》http://www.hcccb.gov.tw/chinese/16museum/mus_b01.asp?station=108(瀏覽日期2015/03/25)
    新竹市政府主計處。〈104年新竹市統計年報〉 http://dep-auditing.hccg.gov.tw/
    auditing/ch/home.jsp?id=34&parentpath=0,3,22 (瀏覽日期2016/12/15)
    新竹米粉貢丸公會聯合網。http://www.hc-food.org.tw/(瀏覽日期2015/01/13)
    新世代的國民住宅(眷改)。 http://blog.xuite.net/chienlin0328/888/47828271(瀏覽日期2016/10/25)
    彰化縣文化局:〈芬園鄉楓坑社區,米粉的故鄉〉,《彰化縣社區總體營造網》。
    http://community.bocach.gov.tw/ch/03_things/03_info.asp?id=49(瀏覽日期:2014/04/29)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