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康芷榕
Kang, Chih-Jung
論文名稱: 中國古代貓鼠寓言研究
指導教授: 顏瑞芳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8
中文關鍵詞: 寓言文化貓鼠角色象徵類型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4513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39下載:2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國動物寓言的世界精彩萬千,無論是飛禽、蟲魚、走獸皆各具姿態,以生動活潑的面貌,映現人類社會的人情世態,而動物角色不僅反映人事,更帶出中國民族的文化特徵。本論文以貓、鼠作為研究對象,將其視為一文化符號,分析二者從動物走入寓言文學後,所呈現的文化意蘊。本論文蒐集中國古代貓鼠寓言108篇、相關當代作品14篇,各章分別論述歷代貓鼠寓言的發展概況、角色象徵、類型與寓意,並探討貓、鼠在中國古代動物寓言中的文化意涵。
    本論文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疇與取材、研究方法與步驟,以及中國動物寓言與貓鼠文學的研究現況。第二章以縱向時間為線索,概述歷代貓鼠寓言的文化背景、重要作家、作品特色,以瞭解其發展脈絡與承衍狀況。第三章以角色切入研究,分為貓、鼠、貓與鼠互動下的角色象徵三部份,彰顯貓、鼠透顯的文化象徵意義。第四、五章運用情節類型歸納作品,分別以貓、鼠作為論述核心,說明各類型的定義與淵源,最後分析該類型的寓意,透過寓意的分析開掘文化內涵。第六章呈現論文研究成果,並提供未來可供研究的方向與議題。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研究動機 1 二、研究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範疇與取材 3 一、研究範疇 3 二、研究取材 6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9 一、研究方法 9 二、研究步驟 11 第四節 相關研究暨文獻探討 12 一、中國動物寓言研究 12 二、中國貓鼠文學研究 15 第二章 中國古代貓鼠寓言發展概述 20 第一節 醞釀至成熟期──先秦至唐宋 20 一、先秦兩漢 20 二、唐代 25 三、宋代 28 第二節 變革至高峰期──元明 32 一、元代 33 二、明代 35 第三節 高原期──清代 42 一、文士寓言 43 二、筆記小說 44 三、詼諧寓言 48 第三章 中國古代貓鼠寓言的角色象徵 50 第一節 貓的角色象徵 50 一、報恩復仇者 51 二、殘害忠良者 54 三、寬和仁厚者 56 四、貪得無饜者 59 五、其他 61 第二節 鼠的角色象徵 63 一、狡猾慧黠者 64 二、貪婪盜暴者 67 三、報恩復仇者 70 四、其他 72 第三節 貓鼠互動下的角色象徵 74 一、二元的角色象徵意義 75 二、「廉直君子」與「奸邪小人」 76 三、「曠官怠職者」與「貪婪盜暴者」 79 四、「虛偽巧詐者」與「膽怯弱小者」 82 第四章 中國古代貓鼠寓言的類型與寓意分析──以「貓」為核心 84 第一節 貓能捕鼠型 84 一、「貓能捕鼠型」的定義與淵源 84 二、「貓能捕鼠型」的寓意分析 85 第二節 貓不捕鼠型 92 一、「貓不捕鼠型」的定義與淵源 92 二、「貓不捕鼠型」的寓意分析 93 第三節 貓相乳型 101 一、「貓相乳型」的定義與淵源 101 二、「貓相乳型」的寓意分析 102 第四節 貓假慈悲型 107 一、「貓假慈悲型」的定義與淵源 107 二、「貓假慈悲型」的寓意分析 109 第五章 中國古代貓鼠寓言的類型與寓意分析──以「鼠」為核心 114 第一節 鼠患型 114 一、「鼠患型」的定義與淵源 114 二、「鼠患型」的寓意分析 115 第二節 鼠竊卵型 125 一、「鼠竊卵型」的定義與淵源 125 二、「鼠竊卵型」的寓意分析 126 第三節 鼠婚型 129 一、「鼠婚型」的定義與淵源 129 二、「鼠婚型」的寓意分析 131 第四節 恩仇型 136 一、「恩仇型」的定義與淵源 136 二、「恩仇型」的寓意分析 137 第六章 結論 146 第一節 研究成果 146 第二節 研究展望 151 附錄一 中國古代貓鼠寓言角色與類型簡表 153 附錄二 中國古代貓鼠寓言故事與寓意一覽表 162 參考文獻 176

    一、古籍文獻(古籍文獻依朝代排序,朝代相同者依作者姓氏筆劃為序)
    1.〔春秋〕左丘明著;〔西晉〕杜預集解;〔日〕竹添光鴻箋:《左傳會箋》,臺北縣:天功書局,2005年。
    2.〔春秋〕晏嬰:《晏子春秋》,《四部叢刊》第1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3.〔戰國〕莊子著;〔西晉〕郭象注:《莊子注》,《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56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4.〔戰國〕莊子著;〔清〕王先謙:《莊子集解》,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4年。
    5.〔戰國〕莊子著;〔清〕郭慶藩:《莊子集釋》,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年。
    6.〔戰國〕韓非:《韓非子》,《四部叢刊》第18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7.〔西漢〕毛亨傳;〔東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毛詩正義》,〔清〕阮元:《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8.〔西漢〕司馬遷撰;〔南朝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史記》,臺北:中華書局,1982年。
    9.〔西漢〕揚雄:《方言》,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10.〔西漢〕劉向:《說苑》,《四部叢刊》第1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11.〔西漢〕劉安撰;〔東漢〕高誘注:《淮南鴻烈解》,《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48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12.〔西漢〕韓嬰:《韓詩外傳》,《四部叢刊》第3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13.〔東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正義》,〔清〕阮元:《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14.〔東漢〕于吉:《太平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15.〔東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臺北:中華書局,1975年。
    16.〔魏〕王弼注;〔唐〕孔穎達疏:《周義正義》,〔清〕阮元:《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17.〔魏〕何晏注;〔北宋〕邢昺疏:《論語注疏》,〔清〕阮元:《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18.〔魏〕張揖:《廣雅》,《文淵閣四庫全書》第221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19.〔南朝宋〕東陽無疑:《齊諧記》,《筆記小說大觀》十九編第一冊,臺北:新興書局,1977年。
    20.〔南朝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
    21.〔唐〕柳宗元:《柳宗元集》,臺北縣: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2年。
    22.〔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文淵淵四庫全書》第104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23.〔唐〕孫思邈:《千金翼方》,臺北縣:自由出版社,2008年。
    24.〔唐〕張讀:《宣室志》,《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42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25.〔唐〕曹鄴:《曹祠部集》,《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83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26.〔唐〕韓愈:《韓昌黎文集》,臺北市:中華書局,1965年。
    27.〔南唐〕譚峭《化書》,《百部叢書集成》,臺北縣:藝文印書館,1965年
    28.〔後晉〕劉昫撰:《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
    29.〔北宋〕孔武仲:《清江三孔集》,《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4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30.〔北宋〕司馬光:《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四部叢刊正編》第41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31.〔北宋〕李昉等編:《文苑英華》,《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3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32.〔北宋〕陳彭年等重修;林尹校訂:《新校正切宋本廣韻》,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2005年。
    33.〔北宋〕陸佃:《埤雅》,《文淵閣四庫全書》第222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34.〔北宋〕黃庭堅撰;〔南宋〕史容注:《山谷外集詩注》,《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1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35.〔北宋〕歐陽脩:《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36.〔北宋〕蘇軾撰;孔凡禮點校:《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37.〔北宋〕蘇轍:《欒城集》,《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12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38.〔南宋〕吳儆:《竹洲集》,《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42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39.〔南宋〕李正民:《大隱集》,《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33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40.〔南宋〕李綱:《梁谿集》,《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26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41.〔南宋〕周紫芝:《太倉稊米集》,《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41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42.〔南宋〕岳珂:《桯史》,《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39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43.〔南宋〕林昉:《田間書 》,〔元〕陶宗儀:《說郛三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44.〔南宋〕俞德鄰:《佩韋齋集》,《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89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45.〔南宋〕洪适:《盤洲文集》,《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58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46.〔南宋〕洪邁:《夷堅志》,《筆記小說大觀》八編第三冊,臺北:新興書局,1950年。
    47.〔南宋〕孫覿:《鴻慶居士集》,《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3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48.〔南宋〕陳宓:《復齋先生龍圖陳公文集》,《續修四庫全書》第1319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49.〔南宋〕陳造:《江湖長翁集》,《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66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50.〔南宋〕陸游著;錢仲聯校注:《劍南詩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51.〔南宋〕戴表元:《剡源文集》,《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9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52.〔南宋〕羅大經:《鶴林玉露 》,《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6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53.〔南宋〕羅願:《爾雅翼》,《文淵閣四庫全書》第222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54.〔元〕王惲:《秋澗集》,《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00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55.〔元〕宋濂:《宋文憲公全集》,《四部備要》第513冊,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5年。
    56.〔元〕貝瓊:《清江文集》,《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28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57.〔元〕脫脫:《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
    58.〔元〕舒頔:《貞素齋集》,《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1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59.〔元〕劉因:《靜修先生文集》,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4年。
    60.〔元〕劉基:《誠意伯文集》,《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2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61.〔元〕謝應芳:《龜巢稿》,《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18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62.〔明〕方鳳:《改亭續稿》,明嘉靖間原刊崇禎甲申(十七年, 1644)方士驤修補本。
    63.〔明〕王世貞:《弇州四部稿》,《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80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64.〔明〕王同軌:《耳談類增》,《續修四庫全書》第126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65.〔明〕江盈科著;黃仁生輯:《江盈科集》上下冊,長沙:岳麓書社,1997年。
    66.〔明〕佚名:《華筵趣樂談笑酒令》,楊家駱主編:《中國笑話書》,臺北:世界書局,1992年。
    67.〔明〕呂坤:《去僞齋文集》,《續修四庫全書》第16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68.〔明〕李世熊:《物感》,寧化縣:修志局,1918年。
    69.〔明〕李東陽:《懷麓堂集》,《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50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70.〔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7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71.〔明〕李賢:《古穰集》,《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4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72.〔明〕林文俊:《方齋存稿》,《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71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73.〔明〕林俊:《見素集》,《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5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74.〔明〕柯潛:《竹巖集》,《續修四庫全書》第1329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75.〔明〕胡侍:《胡蒙溪文集》,《四庫未收書輯刊》第五輯,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76.〔明〕倪岳:《青谿漫稿》,《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51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77.〔明〕倪謙:《倪文僖文集》,《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4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78.〔明〕浮白主人:《笑林》,楊家駱主編:《中國笑話書》,臺北:世界書局,1996年。
    79.〔明〕烏斯道:《春草齋集》,《叢書集成續編》第138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
    80.〔明〕張自烈:《正字通》,《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第198冊,臺南縣: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81.〔明〕張潮:《虞初新志》,《筆記小說大觀》二十三編第四冊,臺北:新興書局,1983年。
    82.〔明〕陸容:《菽園雜記》,《筆記小說大觀》十四編第二冊,臺北:新興書局,1976年。
    83.〔明〕湛若水:《湛甘泉先生文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第57冊,臺南縣: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84.〔明〕程可中:《明文海》,《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58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85.〔明〕程敏政:《篁墩文集》,《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52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86.〔明〕程敏政編《明文衡》,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
    87.〔明〕童冀:《尚絅齋集》,《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29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88.〔明〕費宏:《太保費文憲公摘稿》,《明人文集叢刊》第15期,臺北:文海出版社,1970年。
    89.〔明〕馮夢龍:《古今譚槩》,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7年。
    90.〔明〕董得鏞:《可如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第149冊,臺南縣: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
    91.〔明〕雷禮:《鐔墟堂摘稿》,《續修四庫全書》第1342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92.〔明〕劉元卿:《賢弈編》,《筆記小說大觀》四編第四冊,臺北:新興書局,1950年。
    93.〔明〕劉玉:《執齋先生文集》,《續修四庫全書》第1334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94.〔明〕劉城:《嶧桐文集》,《四庫禁燬叢刊》第121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95.〔明〕薛瑄:《敬軒文集》,《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43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96.〔明〕薛瑄:《薛文清公從政名言》,《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濟南:齊魯書社,2002年。
    97.〔明〕蘇伯衡:《蘇平仲文集》,《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28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98.〔明〕顧潛:《靜觀堂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第48冊,臺南縣: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99.〔清〕王有光:《吳下諺聯》,《清代史料筆記──郷言解頤、吳下諺聯》,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100.〔清〕王初桐:《貓乘》,《叢書集成續編》第83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
    101.〔清〕王鐸:《擬山園選集》,《清代詩文集彙編》第2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102.〔清〕石成金:《笑得好》初集,楊家駱主編《中國笑話書》,臺北:世界書局,1992年。
    103.〔清〕朱鶴齡:《愚菴小集》,《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19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104.〔清〕吳趼人著;盧叔度輯注:《俏皮話》,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1年。
    105.〔清〕李慶辰:《醉茶志怪》,《筆記小說大觀》三十二編第二冊,臺北:新興書局,1981年。
    106.〔清〕沈起鳳:《諧鐸》,臺北:老古文化事業公司,1982年。
    107.〔清〕和邦額、樂鈞著:《夜譚隨錄.耳食錄》,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
    108.〔清〕采蘅子:《蟲鳴漫錄》,《筆記小說大觀》一編第七冊,臺北:新興書局,1978年。
    109.〔清〕徐岳:《見聞錄》,《筆記小說大觀》三編第十冊,臺北:新興書局,1950年。
    110.〔清〕袁枚著;沈習康校點:《新齊諧.續新齊諧》,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
    111.〔清〕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112.〔清〕許起:《珊瑚舌雕談初筆》,《續修四庫全書》第1263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113.〔清〕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臺北:鼎文書局,1977年。
    114.〔清〕陶元藻輯:《全浙詩話》,臺北:廣文書局:1976年。
    115.〔清〕曾國藩:《求闕齋讀書錄》下冊,臺北:廣文書局,1969年。
    116.〔清〕程岱葊:《野語》,《續修四庫全書》第1180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117.〔清〕黃宗羲:《明文海》,《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5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118.〔清〕黃漢:《貓苑》,《叢書集成三編》第73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6年。
    119.〔清〕董誥等編:《全唐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0年。
    120.〔清〕遊戲主人纂輯;粲然居士參訂《笑林廣記》,廖棟輯校《笑林廣記二種》,濟南:齊魯書社,1998年。
    121.〔清〕蒲松齡:《聊齋誌異會校會注會評本》,臺北:里仁書局,1980年。
    122.〔清〕褚人穫:《堅瓠集補集》,《續修四庫全書》第1262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123.〔清〕劉榛:《虛直堂文集》,《清代詩文集彙編》第13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124.〔清〕鄭珍:《巢經巢詩文集》,《清代詩文集彙編》第622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125.〔清〕錢儀吉:《衎石齋記事槀續稾》,《清代詩文集彙編》第54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126.〔清〕薛福成:《庸盦全集》,臺北:華文出版社,1971年。

    二、今人著作(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一)寓言相關著作
    1.仇春霖主編:《古代中國寓言大系》,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
    2.仇春霖主編:《當代中國寓言大系》,瀋陽:遼寧少年兒童出版社,1989年。
    3.公木、朱靖華選注:《歷代寓言選》,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0年。
    4.公木:《先秦寓言概論》,濟南:齊魯書社,1984年。
    5.文傑、羅琳:《寓言鑑賞辭典》,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91年。
    6.白本松:《先秦寓言史》,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
    7.朱靖華:《蘇東坡寓言評注》,重慶:重慶出版社,1989年。
    8.吳秋林:《中國寓言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年。
    9.李富軒、李燕合著:《中國古代寓言史》,臺北:志一出版社,2001年。
    10.周中平:《寓言精品評析》,臺北:華正書局,2007年。
    11.段醒民:《柳子厚寓言文學探微》,臺北:文津出版社,1985年。
    12.祝普文編注:《宋濂寓言選釋》,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年。
    13.袁輝主編:《歷代寓言》,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1年。
    14.陳蒲清:《中國古代寓言史》,臺北縣:駱駝出版社,1987年。
    15.陳蒲清:《寓言文學理論.歷史與應用》,臺北:駱駝出版社,1992年。
    16.陳蒲清:《寓言傳》,長沙:岳麓書社,2014年。
    17.蔣振華:《莊子寓言的文化闡釋》,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
    18.凝溪:《中國寓言文學史》,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
    19.顏瑞芳:《唐宋動物寓言研究》,臺北縣:亞馬遜出版社,2000年。
    20.顏瑞芳:《清代伊索寓言漢譯三種》,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
    21.譚達先:《中國民間寓言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局,2001年。

    (二)生物學相關著作
    1.大衛.泰勒著(David Taylor):《養貓》,臺北縣:貓頭鷹出版社,1996年。
    2.朱耀沂:《老鼠博物學》,臺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3.程駿一主編:《貓為什麼是獨行俠?──動物的演化與行為》,臺北:臺灣商務,2012年。
    4.芶萃華、汪子春、許維樞等著:《中國古代生物學史》,北京:科學出版社,1989年。
    5.郭郛、李約瑟、成慶泰著:《中國古代生物學史》,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年。
    6.劉昭民編著:《中華動物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1年。
    7.戴特勒夫.布魯斯(Detlef Bluhm)作;張志成譯:《貓的足跡:貓如何走入人類歷史?》,臺北縣:左岸文化出版,2006年。

    (三)文化與民間文學相關著作
    1.丁乃通:《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3年。
    2.中國民間故事集成編輯委員會:《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北京:中國ISBN中心,1992年。
    3.王立、劉衛英:《傳統復仇文學主題的文化闡釋及中外比較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
    4.吳裕成:《生肖與中國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5.季羨林:《比較文學與民間文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
    6.祁連休:《中國古代民間故事類型研究》卷上中下,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
    7.金榮華:《民間故事類型索引》上中下,臺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2007年。
    8.姚立江、潘蘭香:《人文動物──動物符號與中國文化》,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
    9.唐君毅:《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臺北:正中書局,1979年。
    10.賈惠萱、沈仁安主編:《中日民俗的異同和交流:中日民俗比較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11.劉守華主編:《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
    12.劉錫誠:《民間文學:理論與方法》,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7年。
    13.霍存福:《復仇.報復刑.報應說──中國人法律觀念的文化解說》,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
    14.顧希佳:《中國古代民間故事類型》,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年。

    (四)其他
    1.于淑娟:《韓詩外傳研究:漢代經學與文學關係透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2.中央民族學院《藏族文學史》編寫組:《藏族文學史》,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
    3.中國古代農業科技編纂組:《中國古代農業科技》,北京:農業出版社,1980年。
    4.文崇一:《中國人的心理》,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88年。
    5.王更生:《文心雕龍讀本》上冊,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4年。
    6.王邦維:《唐高僧義淨生平及其著作論考》,重慶:重慶出版社,1996年。
    7.王明蓀:《元代的士人與政治》,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2年。
    8.王素美:《劉因的理學思想與文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9.王夢鷗:《唐人小說研究 第二集》,臺北:藝文印書館,1973年。
    10.田啟文:《晚唐諷刺小品之風貌》,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年。
    11.全佛編輯部主編:《佛教的動物》,臺北:全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
    12.佛斯特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現代小說的寫作藝術》,臺北:志文出版社,1973年。
    13.李春華:《佛教動物散策》,臺北縣:常春樹書坊,1995年。
    14.周天游:《古代復仇面面觀》,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
    15.季羨林譯:《五卷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
    16.馬昌儀:《鼠咬天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年。
    17.國立編譯館主編:《唐代研究論集第三輯》,臺北:新文豐書局,1992年。
    18.張鳳:《文本分析的符號學視角》,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
    19.梁麗玲:《漢譯佛典動物故事之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2010年。
    20.郭良鋆、黃寶生譯:《佛本生故事選》,北京: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
    21.陳慶元主編:《中國古代散文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年。
    22.黃慶萱:《修辭學》,臺北:三民書局,2010年。
    23.筧文生:《唐宋詩文的藝術世界》,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24.葉至誠、葉立誠合著:《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0年。
    25.榮蘇赫、趙永銑主編:《蒙古族文學史》,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年。
    26.趙銀杏:《佛教與文學的交會》,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4年。
    27.劉介民:《比較文學方法論》,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0年。
    28.劉道超:《中國善惡報應習俗》,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
    29.魯迅著;周錫山評註:《中國小說史略》,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30.龍協濤:《讀者反應理論》,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31.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32.譚達先:《中國動物故事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
    33.顧歆藝注譯:《晚唐小品文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1年。

    三、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1.王月清:〈中國佛教善惡報應論初探〉,《南京大學學報》,1998年第1期,頁60-67。
    2.王宗堂:〈舒元輿簡論〉,《河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年第5期,頁57-62。
    3.王曉驪:〈詼諧與沉重──論宋代寓言對唐代寓言的突破〉,《齊魯學刊》,2011年第5期,頁129-132。
    4.朱迪光:〈精怪傳說──民眾意識的澱積〉,《衡陽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4期,頁69-73。
    5.朱運申:〈蘇軾〈黠鼠賦〉作時蠡測〉,《齊魯學刊》,1987年第1期,頁112-113。
    6.江玉祥:〈「老鼠嫁女」:從印度到中國——沿西南絲綢之路進行的文化交流事例之一〉,《四川文物》,2007年第6期,頁61-64。
    7.江玉祥:〈漢代石刻「狗咬耗子」與古代養狗捕鼠的習俗〉,《文物天地》,1992年第1期,頁38-40。
    8.李昭鴻:〈《賢奕編》研究——劉元卿教育方式的多元呈現〉,《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2009年10月第19期,頁65-90。
    9.杜新艷:〈吳趼人的笑話小說〉,《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2月第1期,頁106-110。
    10.周北川:〈「老鼠嫁女」故事的歷史文化內涵〉,《黃淮學刊》(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12月第14卷第4期,頁47-51。
    11.周慧珍:〈關於蘇軾〈黠鼠賦〉的繫年與題旨〉,《阜陽師院學報》(社科版),1990年第4期,頁111-112
    12.金榮華:〈中國「貓狗結怨」故事溯源──兼論AT560與ATT200.1之分類與命名〉,《民間文化論壇》,2009年第4期,頁5-10。
    13.馬昌儀:〈中國鼠婚故事類型研究〉,《民俗研究》,1997年第3期,頁60-71。
    14.郜林濤:〈《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本生故事研究〉,《忻州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8月第19卷第4期,頁31-32。
    15.張清發:〈竊時以肆暴——柳宗元〈永某氏之鼠〉諷喻藝術之探析〉,《中國語文》,2007年8月第101卷2期,頁47-51。
    16.張惠菻:〈明代禽鳥寓言的類型與寓意〉,《思辨集》,2012年3月第15期,頁93-112。
    17.張滿遠:〈現實社會與動物世界的交輝——漢藏「貓狗結怨」故事比較研究〉,《民間文化論壇》,2011年第2期,頁30-41。
    18.梁中效:〈閑話宋代人的養貓熱〉,《文史雜談》,1994年第6期,頁38-40。
    19.陳俊宏:〈論中國古代寓言中的「蛇」〉,《中國語文》,2009年5月104卷第5期,頁37-51。
    20.陳秋良:〈中國寓言的新枝——談晚明漢譯寓言在華的發展與影響〉,《東吳中文學報》,2015年5月第29期,頁93-124。
    21.彭衍綸:〈《韓非子》中的動物寓言探析——以〈涸澤之蛇〉、〈鳥有翢翢者〉、〈三虱相訟〉、〈蟲有螝者〉諸則為主〉,《景文學報》,2006年6月第16卷第2期,頁89-106。
    22.曾若涵:〈淺談柳宗元之動物主題寓言〉,《問學》,2005年12月第101卷2期,頁111-127。
    23.楚愛華:〈「義」的寓言──從《聊齋》中的動物小說透視蒲松齡的刺世苦心〉,《聊齋研究》,2005年第4期,頁110-115。
    24.董曉萍:〈貓鼠型故事的跨文化研究──兼論鍾敬文與季羨林先生關於同型故事的研究方法〉,《廣西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12月第48卷第6期,1-10頁。
    25.蔡佩潔:〈劉基《郁離子》動物寓言研究──以畜獸類、禽鳥類為考察對象(上)〉,《中國語文》,2008年10月第103卷第4期,頁81-90。
    26.蔡佩潔:〈劉基《郁離子》動物寓言研究──以畜獸類、禽鳥類為考察對象(下)〉,《中國語文》,2008年11月第103卷第5期,頁54-64。
    27.鄭先興:〈論漢代民間的鼠信仰──兼談老鼠嫁女的原型及其旨趣〉,《寧夏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4月第32卷第2期,頁60-65。
    28.蕭相愷:〈唐代小說張讀其其小說《宣示志》〉,《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11月第4卷第6期,頁99-102。
    29.謝成俠:〈中國養貓史略〉,《農業考古》,1993年第3期,頁302-306。
    30.顏瑞芳:〈明代動物寓言的角色與寓意〉,《古典文學》,2000年9月第15期,頁245-275。
    31.顏瑞芳:〈柳宗元「三戒」對後代寓言的影響〉,《中國學術年刊》,1999年3月第20期,頁373-391。
    32.譚蟬雪:〈西域鼠國與鼠神摭談〉,《敦煌研究》,1994年第4期,頁120-126。

    四、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1.毛柔云:《中國貓鼠故事研究:從民間文學到《三俠五義》》,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2.安秉卨:《中國寓言傳記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7年。
    3.吳淑靜:《元明清動物故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4.高琬婷:《「五鼠鬧東京」故事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4年。
    5.許靜宜:《中唐動物寓言詩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6.張惠菻:《中國古代禽鳥寓言研究 ──以寓言散文為範圍》,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
    7.賴筱絜:《中國古代植物寓言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2011年。
    8.蔡麗雲:《清朝康雍乾時代筆記小說中動物故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2年。
    9.簡志明:《元明動物寓言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
    10.鄭美茹:《吳趼人諧趣文學研究》,臺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11.顏瑞芳:《劉基、宋濂寓言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89年。
    12.蘇于榕:《「貓鼠相告」主題作品研究――以台中瑞成書局《最新貓鼠相告歌》為主》,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五、電子文獻
    1.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編輯、〔唐〕義淨譯: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二十四冊 No. 1450《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