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垠庭
LIM EUN JUNG
論文名稱: 盼望的信息-藝術與信仰
Hope Message-Art & Faith
指導教授: 蘇憲法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0
中文關鍵詞: 基督信仰空間實體虛體
英文關鍵詞: Christ beliefs, space, entity, empty bod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31下載:1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基督信仰在筆者心中始終不變,就像是一個實體,一個中心點;而過去、現在及未來所面對的環境,就像是一個虛體,也就是包圍的空間,將現實和虛幻揉合為一時,發現這些環境互相都有奇妙的關聯。「空間」在創作中,主要表達的是時空交叉的感覺,將流逝的過去、現存的時空以及未來想達到的夢想空間通通聯結在一起。雖然這些空間就像現實的密閉空間,但不斷的延伸的另一個空間卻代表著期待與盼望、困難與傷痛,若現在的你處於無助的時空,別忘了也許還有另外充滿希望的時空在等待著你;或許正有幸福的未來值得你去期待,但其中也不無隱藏著困難傷痛的可能。這「虛」的空間和「實」的肉質衣服及椅子元素是現實和虛幻揉合為一,可以帶給觀眾無限的自由想像空間,可個別的詮釋。

    本創作研究是以筆者在異鄉求學時,對於所處環境與信仰的感受。在台灣七年多來的異國生活,經歷了許多挑戰及磨練,面臨了不斷變換的環境,以及不停改變的人、事、物,唯一能支持筆者到現在的就是基督的信仰,也是筆者創作的出發點。

    Christ beliefs in my life are remained invariable throughout in my heart. This is like an entity; like a central point. For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environments, this is likely to be an empty body which is a surrounding space combing with both realistic and unreal together. We will discover these environments are all marvelous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mutually. “The Space” in my creation is mainly to express the overlapping feeling of time and space. This connects the elapsed past, the current time and space, and the dream for the future together in the same place. Although these spaces are like airtight spaces in reality, the other extended spaces are made to represent the hope, the difficulty and the grief. If you were in the helpless space, don’t forget perhaps there is another space which filled with hope waiting for you. Perhaps in the future, happiness will be worth for you to be expected, but will also hide the difficulty and grief possibly. This “empty” space, “solid” pulped clothes, and the chair elements are the mixture of reality and unreal. This brings the audiences an infinite imagination and individual annotation.

    This research of creativity mainly represents myself which regards to the environment and my feelings about religion. When I was creating art work in the foreign land for seven years overseas life in Taiwan, I have experienced many challenges and disciplines. I also faced the incident to change and move around to the different living environments, as well as in changing people, matters, and things non-stopped. The only thing supports me until the now is Christ beliefs. This is also my starting point of creation.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創作研究之動機與目的 1 一、研究動機 1 二、研究目的 2 三、研究範圍 3 第二節 創作研究之方法 4 一、理論部分的進程 4 二、實踐部分的進程 5 第二章 創作理念與理論基礎 7 第一節 基督徒藝術家 7 第二節 藝術史上的空間觀 8 第三節 時間與空間的關注 10 第四節 從神學看當代人類學 12 一、人的唯我性與使命 12 二、以想像克服當下的思維 13 第五節 藝術與宗教 14 一、藝術的角色 14 二、藝術中的基督教思想 15 三、基督教藝術的法則與構成 18 第三章 二十世紀初西方名家作品之宗教精神 23 第一節 梵谷與高更:苦難的代言者 23 一、梵谷 23 二、高更 30 第二節 畢卡索與培根:現代版的十字架Crucifixion 32 一、畢卡索 32 二、培根 34 第三節 康丁斯基與紐曼:聖書的抽象藝術 37 一、康丁斯基 37 二、紐曼 40 第四章 創作內容、形式、技法與媒材 43 第一節 創作表現的內容 43 一、微妙的空間 43 二、空間與元素 45 三、「新生命」裝置藝術 47 第二節 創作形式探索 48 一、具象寫實與抽象幾何形式 48 二、超現實空間構成 48 第三節 創作媒材之實驗 49 一、油畫 49 二、壓克力 51 三、綜合媒材 52 第四節 創作技法與流程 53 一、作品技法 53 二、作品製作的流程 53 第五章 作品解析 58 第一節 「盼望的信息」系列 58 第二節 新生命 69 第六章 結論 71 參考書目 73 圖錄 75

    一、 中文書籍
    1. 倪再沁《美感的探險》(2004)臺北,典藏藝術家
    2. 賴聲川《賴聲川的創意學》(2006)臺北,天下雜誌
    3. 謝世維《宗教與藝術的對話》(2004)臺北,典藏藝術家
    4. 孫志文《人與宗教》(1982)臺北,聯經
    5. 吳洋海《使我成功的信仰》(1992)臺北,世界文物
    6. 何恭上《新舊約名畫聖經》(2004)臺北,台灣聖經公會
    7. 花亦芬《林布蘭特與聖經》(2008)臺北,三民書局
    8. 花亦芬《藝術與宗教》(2006)臺北,天主輔仁大學
    9. 郭小平《藝術心理學新論》(1992)臺北,台灣商務
    10. 詹明信《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1989)臺北,當代學叢
    11. 陳懷恩《尼采藝術的形上學》(1998)臺灣,南華管理學院
    12. 何政廣《歐美現代美術》(2002)臺北,藝術家
    13. 陸蓉之《「破」後現代藝術》(2003)臺北,藝術家
    14. 現代英文譯本/現代中文譯本《聖經》(修訂版)臺北,聯合聖經公會
    15. 蔣勳《破解梵谷》(2007)臺北,天下文化

    二、 中文翻譯書籍
    1. Rookmaaker陸梅克 著 林美滿/張宰金 譯《現代藝術與西方文化之死》(1985)香港,中華基督翻譯中心
    2. Wolfhart Pannenbeg沃夫哈特.潘能伯格 著 李秋零/田薇 譯《人是什麼?》(2006)臺北,城邦文化 / 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
    3. Dr.Archibald D.Hart艾奇柏.哈特 著 吳瑞誠 譯 《我(Me Myself & I)》(2005)臺北,基督中國主日學協會
    4. Wm Paul Young威廉.保羅.楊 著 陳敬旻 譯《小屋》(2009)臺北,寂寞
    5. Gilles Deleuze 德勒茲 著《法蘭西斯.培根:感覺的邏輯》(2009)臺北,國立編譯館

    三、 外文文獻
    1. Kim Hyun-Hwa《성서 미술을 만나다》(2008)京幾道,한길사
    2. Ko Jong-Hui《회화로 읽는 성서》(2000)首爾,한길아트
    3. Kathleen Powers Erickson著 An Jin-Yi 譯 《영혼의 순례자 반고흐》
    (2008)首爾,청림출판
    4. De Brieven van Vincent Gogh﹒4 vols﹒Edited by Han van Crimpen and Monique Berends-Albert’s Gravenhage:Sdu Uitgeverij﹐1990﹒
    5. The Comlete Letters of Vincent van Gogh.3vols.Introduction by V.W.van Gogh. Preface and Memoir by Johanna van Gogh-Bonger.Greenwich,Conn:New York Graphic Society,1958.

    四、 學位論文
    1. 張淑慧,碩士論文《法蘭西斯.培根 藝術中「框」意義之研究 》,指導教授:王哲雄,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博碩論文系統93年
    2. 陳韋辰,碩士論文《人體與自然結合之創作研究》,指導教授:蘇憲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博碩論文系統97年
    3. 黃沛涵,碩士論文《軀體的人文細節》,指導教授:蘇憲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博碩論文系統98年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