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究華語電視新聞的特色,進而探討這些特色對華語電視新聞教學有什麼影響,並提供在華語教學上的建議。
本研究採質化研究方式,分成課程現場觀摩和深度訪談兩部分。現場觀摩的樣本是師大國語中心兩個上華語電視新聞課程的班級,其中一個是一對一的單班課,教師代號是A;另一班是有六位學生的合班課,教師代號是B。
在深度訪談部分,本研究分別訪談了兩位資深的華語教師及目前在台灣的十二位外籍人士對華語電視新聞及以之為教學內容的看法。兩位資深華語教師的代號分別是C和D。十二位外籍人士的代號分別為F1、F2、F3、F4、F5、F6、F7、F8、F9、F10、F11及F12。
研究結果發現,華語電視新聞語速快、特別的詞彙用法以及受訪者夾雜方言及發音不標準的情形是華語學習者在收看華語電視新聞時感到最困難的部分。另外,華語電視新聞的字幕可以幫助閱聽人理解新聞內容,也有可能讓閱聽人產生依賴而忽略了聽力的訓練。因此,教師在字幕的運用上,可以視學生程度彈性調整,在學習的初期,保留字幕,做為學生學習華語電視新聞的輔助。當學生需要加強聽力訓練的時候,教師可以將華語電視新聞的字幕去除,就可避免學生過度依賴字幕的問題。
研究結果也顯示,學習華語電視新聞的有效方式是採用主題式的討論,運用溝通交際式教學法,讓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有更多互動討論的機會。對於令學生感到困擾的記者語速太快的問題,則可以運用視聽教學法中的「反覆」策略,讓學生藉由反覆的視聽練習,加深印象,進而加強理解。對於學生在詞彙及發音上的糾正及解說,教師可以善用板書,在黑板上畫記,再逐一講解。另外,對於同一則新聞,可以先讓學生學習報紙新聞,再進行電視新聞的教學,讓學生先學習相關的詞彙及背景知識後,再收看電視新聞,效果會比較好。等到學生程度到達一定水準後,再直接進行電視新聞教學。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鄭貞銘,1966,《新聞採訪的理論與實際》,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徐佳士,1966,《大眾傳播理論》,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
◆錢震,1968,《新聞論》,台北:中央日報社。
◆李寶和/方同生譯,1973,Dale Edgar原著,《視聽教學法》,台北:環球。
◆胡殷,1979,《新聞文學與寫作》,香港:明德文化服務社。
◆程之行,1981,《新聞寫作》,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歐陽醇,1982,《採訪寫作》,台北:三民書局。
◆張勤,1983,《電視新聞》,台北:三民書局。
◆蕭衡倩,1986,《報紙新聞寫作方式之分析》,碩士論文,台北:國 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羅世宏,1992,《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台北:時英。
◆鍾蔚文,1992,《從媒介真實到主觀真實》,台北:正中。
◆林生傳,1992,《新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戴晨志,1993,〈我們需要一部可以選擇的字幕機〉《記者.主播.螢光幕:揭開電視新聞的面紗 》台北:正中書局。
◆王文科,1994,《課程與教學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王文科譯,1994,《質的教育研究法》,James H. McMillan,Sally Schumacher原著,《Research in education:a conceptual introduction》,台北:師大書苑。
◆潘兆明‧陳如編,1996,《讀報刊看中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李金銓,1996,《大眾傳播理論》( 修訂八版 ) ( 1981初版 ),台北:三民書局。
◆唐維敏譯,1996,《大眾傳播研究方法—質化取向》,Klaus B. Jensen & Nicholas W. Jankowskim原著,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翁秀琪,1996,《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 修訂再版 ) ( 1992初版 ),台北:三民書局。
◆沈征郎,1998,《實用新聞編採寫作》( 二十刷) ( 1992初版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巫宜靜,1998,《台灣新聞標題語言結構之研究》,碩士論文,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李瞻著,1999,《新聞學》( 十三版 ) ( 1972初版 ),台北:三民書局。
◆方怡文‧周慶祥,1999,《新聞採訪理論與實務》( 第二版) ( 1997初版 ),台北:正中書局。
◆葉德明,1999,《華語文教學規範與理論基礎─華語文為第二語言教學芻議》,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李文瑞等譯,1999,《教學媒體與教學新科技》,Robert Heinich / Michael Molenda / James D. Russell原著,台北:心理出版社。
◆周玉真譯,1999,《如何進行教室觀察》。E. C. Wragg原著,《An introduction to classroom observation》,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杜雯華,2000,《美籍學生中文閱讀過程的策略研究》,碩士論文,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林進財,2000,《有效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沈翠蓮,2001,《教學原理與設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于富雲、洪美雪,2001,〈字幕處理對英語學習的效益研究〉,《教學科技與媒體》。
◆陳燕秋,2001,《台灣現今華語文教材的評估與展望》,碩士論文,台北:◆ 詹秀嫻,2002,《華語文教材發展研究—以系列式教材為例》,碩士論文,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曹春喬,2002,《台北美國學校高中部華語文教學之個案研究:互動語言教學觀詮釋》,碩士論文,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徐筠惠,2002,《財經新聞‧華語閱讀教材規畫設計》,碩士論文,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國立編譯館,2002,《國民中學國文教科書第六冊》,台北:國立編譯館。
◆林宜箴,2002,《頭版設計與年輕讀者閱報效應之研究》,碩士論文,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
◆唐嘉蓉,2002,〈新聞特性對閱聽人的影響—以大專生收聽英語廣播新聞為例〉,《英語教學雜誌》,台北:師大英語系。
◆吳明清,2002,《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台北:五南。
◆陳瑤著,2002,《課堂觀察指導》,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黃光雄主譯 / 校閱,李奉儒等譯,2002,《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Robert C. Bogdan & Sari Knopp Biklen 原著,《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3rd Edition》,嘉義:濤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英文部分
◆Borich, G.D. 1996.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
◆Findahl, O., & Hoijer, B.1984.Comprehension analysis: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and an application to radio and television news. Lund:Student Literature.
◆Frazee, B., & Rudnitski, R.A. 1995. Integrated teaching methods: Theory, classroom application,and field-based connections. Albany, New York: Dalmar Publishers.
◆Housel, T.H. 1984. Understanding and recall of TV news. Journalism Quarterly,16(3),505-508.
◆Hunter, M. 1981.Increasing your teaching effectiveness. Palo Alto, CA: Learning Institute.
◆Richards, Jack C. & Rodgers, Theodore S. 2001.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second edition )( first published 1986),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oberts, W. K. 1982.Preparing instruction objectives:usefulness revisited. Educational Technology,22(7), 15-19.
◆Rosenthal,Robert. & Jacobson,Lenore.1968. Pygmalion in the classroom : teacher expectation and pupils'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New York :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Thorndyke, P.W.1977. Cognitive structure in comprehension and memory of narrative discourse. Cognitive Psychology,9,77-110.
◆Tyler, R.W. 1950. Basic principle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Van Dijk,T.A. 1983. Discourse analysis: Its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to the structure of news.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33,20-43.
網路部分
◆教育部國語辭典網路版.http://140.111.1.22/clc/dict/
◆師大中國語言文化教學中心http://mtc.ntnu.edu.tw/indexc.html
◆台灣大學國際華語研習所http://ccms.ntu.edu.tw/~iclp/
◆中國文化大學華語中心
http://mlc.sce.pccu.edu.tw/chinese/curriculum/Default.htm
◆淡江大學華語http://www2.psc.tku.edu.tw/2002/chinese/index.jsp
◆東海大學華語中心http://www2.thu.edu.tw/~clc/
◆中山大學華語教學中http://www2.nsysu.edu.tw/CLC/claintro.htm
◆成功大學華語中心
http://www.ncku.edu.tw/~lang/langcenter/chinese/main.html
◆輔仁大學語言中心http://www.lc.fju.edu.tw/chinese/cindex.htm
◆中央大學語言中心華語http://pc1.lc.ncu.edu.tw/chinese/index.html
◆銘傳大學華語訓練中心
http://www.mcu.edu.tw/admin/mscc/chinese/main_ch.htm
◆文藻外語學院華語中心http://www.wtuc.edu.tw/ccl/
◆慈濟大學華語文教學中心http://www.language.tcu.edu.tw/
◆中華語文研習所http://www.tli.com.tw/tw/1-1.asp
◆國語日報社華語文班http://www.mdnkids.com/classboard/chinese.ht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