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潘怡媚 Pan, Yi-Mei |
---|---|
論文名稱: |
花蓮縣國民小學教師對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實施與影響因素覺知之研究 A Study of teacher's perception on the Integrated Activities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nd the Factor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of Hualien County |
指導教授: |
蔡居澤
Tsai, Ju-Tse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
論文出版年: | 2016 |
畢業學年度: | 10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6 |
中文關鍵詞: |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課程實施 、影響因素 |
英文關鍵詞: | Integrated Activities Learning Area,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Factors |
DOI URL: |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737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05 下載:1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透過自編問卷「花蓮縣國民小學綜合活動領域課程實施與影響因素」調查縣內公立國民小學綜合活動領域授課教師,瞭解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實施與影響因素教師覺知之現況與不同背景教師的覺知差異情形,研究結果如下:
一、目前課程實施仍以教科書為多數,主要由行政安排課務、師資。教師授課並未與他人協同,使用出版商提供之教材在原班教室上課居多,而且大多以講述發問法進行教學,採用實作或口語等方式進行評量。
二、教師覺知影響因素中以課程與其他領域重複性、時間與精力不足、行政領導與訪視評鑑影響情形較明顯。
三、總班級數七至十二班的學校,使用教科書的比例最低,進行協同教學比例最高,並且授課時段多由教師自行選擇、完全自編教材比例最高,備課所需時間也較長。另外,隨著任教年段升高,實施教科書內容的比例降低,使用高層次紙筆測驗的比例卻升高,表示教師能依學習者程度而加深加廣學習活動。
四、在教師覺知的領域知能、教學策略與熱忱上,科任教師高於級任導師;現在或曾經參加綜合活動領域輔導團之教師高於其他專業背景之教師。
The research provide some information to the Education Authorities and Integrative Activity Mentor Corps for making related mentoring strategy and execution policy. Investigating the teachers of Integrative Activity Learning Area in Hualien County. The main results are summarized as below:
1.Currently, the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s are majorly based on the textbook. Most of teacher use the materials from the textbook publisher to teach his/her class sole and the less teach collaboratively. There are differences on the teaching approache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The survey shows that the most of teachers adopt Lecture& Question for teaching and the adoption of Implementation or Spoken test has the highest percentage to assess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
2.About the teacher's perception, the majority of teachers believe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to influence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is the student and the second is teacher’s knowledge, strategy and enthusiasm at the area.
3.In the schools of seven to twelve classes, the percentage of textbook adoption is lowest, the percentage of teaching collaboratively is highest, the class time is majorly decided by the teachers and the preparation time is more than the average because the percentage of own teaching materials is highest. Different Background Factors are also found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dimension of Teaching Activity& Assessment.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teachers can modify the curriculum content according to learners’ level to reduce the usage of textbook and increase paper-tests for senior-grade students.
4.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academic teachers have higher perception in knowledge, strategy and enthusiasm than main classroom teachers. And, the teachers who have no experience in Mentor Corps have the lower scores.
壹、中文部份
司琦(1993)。課程導論。台北:五南。
丘愛鈴(2006)。臺灣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研究的回顧與展望。高雄師大學報,20,21-44。
何英奇(2001)。行思知交融的經驗學習模式在綜合活動課程上之應用。載於歐用生、莊梅枝等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紀元(七)(頁380-396)。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余淑玲(2008)。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關注階段及採用層次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台北。
李子建、黃顯華(1996)。課程:範式、取向和設計。台北:五南。
李咏吟、單文經(1997)。教學原理。台北:遠流。
李義男(2001)。從探索活動之設計到經驗學習之反思。載於歐用生、莊梅枝等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紀元(七)(頁416-427)。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李坤崇(2004)。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概論。台北:心理。
李坤崇(201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與評量。台北:心理。
李坤崇、歐慧敏(2000)。統整課程理念與實務。台北:心理。
吳木崑(2005) 。國小二年級綜合活動實施體驗學習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台北。
吳明隆(2008)。論文寫作與量化研究。台北:五南。
吳明隆、涂金堂(2006)。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五南。
何靜雯(2011)。國中國文科教師課程決定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嘉義。
林進財(2000)。教學理論與方法(二版)。台北:五南。
林思道(2002)。國民中學教師對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接受度及執行時的困難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
林嘉琦(2002)。國民小學教師知覺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執行影響因素及執行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中。
林俞任(2012)。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實施與教學正常化之質性研究─以新北市教師觀點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台北。
周水珍(2004)。國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實施困境與改進策略之研究。花蓮師院學報,19,61-84。
花蓮縣教育處(2015)。花蓮縣104學年度國民小學班級核定數表。花蓮:教育處。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10月1日。網址:http://www.hlc.edu.tw/。
施良方(1997)。課程理論。高雄:麗文。
施心韻(2007)。彰化縣國民小學教師對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本質認知與落實情形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台中。
馬菁華(2010)。國小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課程實施之個案研究-以自主學習課程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課程與教
學碩士在職進修專班,台北。
莊怡君(2012)。高雄市國民小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實施現況及發展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郭玉芬(2015)。國小高年級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科書內容與學務處活動辦理配合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台北。
陳玫秀(2003)。國民小學低年級教師實施生活課程的關注階段、使用層次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陳慧淑(2003)。校本課程發展影響因素之研究-以高雄市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
陳美玲(2007)。國民中學綜合活動領域課程實施現況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張善培(1998)。課程實施程度的測量。教育學報,26(1),149-170。
張宏宇(2010)。澎湖縣國民小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實施現況與困境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臺南。
彭明俐(2009)。台南縣國民小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知覺、課程實施與疑難問題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臺南。
曾德誠(2010)。高雄縣國民小學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體育學系,高雄。
黃光雄(1981)。課程的界說與模式。國教世紀,16(7-8),3-11。
黃光雄、蔡清田(1999)。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台北:五南。
黃光雄、楊龍立(2000)。課程發展與設計:理念與實作。台北:師大書苑。
黃光雄、蔡清田(2015)。課程發展與設計新論。台北:五南。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台北:東華。
黃寶園(2006)。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華立圖書。
黃譯瑩(1999)。從課程統整的意義與模式探究九年一貫課程之結構。公教資訊,3(2),19-37。
黃譯瑩(2001)。從系統理論觀點探究活動課程與九年一貫綜合活動課程:本質、原理與展望。應用心理研究,9,215-251。
程仁慧(2002)。國民小學綜合活動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
鈕文英(2006)。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雙葉。
蔡清田(2002)。學校整體課程經營:學校課程發展的永續經營。台北:五南。
蔡清田(2004)。學校課程實施與課程評鑑。課程綱要實施檢討與展望,1,151-174。
蔡明昌(2006)。中部國小生命教育實施影響因素模式建構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9(3),177-208。
蔡旭峰(2006)。文化不利地區小學教師實施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
蔡繼振(2015)。情境教學法提升國小四年級綜合活動課程教學實施成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臺南。
教育部 (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台北:國民教育社群網。線上檢索日期:2013年2月1日。網址: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2.php
教育部 (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台北:國民教育社群網。線上檢索日期:線上檢索日期:2013年2月1日。網址: 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楊鈴羢(2003)。國民小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
楊高峰(2004)。談綜合活動領域教師教學素養。教師之友,45(3),35-44。
廖世芸(2014)。桃園縣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觀察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台北。
劉喬安(2006)。國小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層級課程實施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台中。
劉祐彰(2010)。教師課程實施關注階段與使用層次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中正大學課程研究所,嘉義。
顏妙桂(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學理基礎與實施策略。載於歐用生、莊梅枝等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紀元(七)(頁362-379)。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蘇怡珍(2007)。高雄縣市國小中年級教師實施縱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之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貳、西文部分
A.C.Ornstein、F.P.Hunkins(2004)。課程發展與設計(方德隆譯)。臺北:高等教育。(原著出版於2004)
Beane,J.A.(1997).Curriculum integration:design the core of democratic education.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Fullan,M(1991).The new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2nd ed.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Columbia University.
Leithwood,K.A.(1982).Studies in Curriculum Decision Marking.Toronto:The 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
Schubert,W.H.(1986).Curriculum:Prespective,paradigm,and possibility. New York:Macmi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