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葉娟礽
Jiuan-reng Yeh
論文名稱: 台灣現代箏樂作品分析研究~以六首非傳統五聲音階定弦的獨奏作品為例
指導教授: 許瑞坤
Hsu, Jui- Ku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民族音樂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thnomusicology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2
中文關鍵詞: 現代音樂音樂作品演奏技法記譜符號傳統與變遷音樂美學民族音樂學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670下載:6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篇論文研究的對象為台灣專業作曲家為古箏創作,以非傳統五聲音階作為樂器定弦的獨奏作品。作品包括:張邦彥《秋之旅Ⅰ》(1986)、潘皇龍《迷宮‧逍遙遊Ⅲ》(1992)、李志純《凝》(1998)、陸橒《三令—水‧祭‧舞—》(2003.2)、盧亮輝、樊慰慈《三疊:趣、夢、亂》(2003)、李元貞《貓嬉》(2003.12)等六首。
    此六首台灣現代箏樂作品具有其研究價值與獨立劃分為一個區塊進行研究的原因,在於台灣箏樂創作歷程中,過去由箏樂家自創樂曲,直到近十幾年專業作曲家加入創作,這幾位作曲家受到學院派音樂科班中、西方作曲手法的訓練,運用二十世紀作曲手法與概念到箏樂創作中,使現代箏樂作品與前期創作階段作品風格迥然不同。
    本文從作品的作曲手法、演奏技法與記譜符號、以及作曲家與表演者賦予音樂的深層感性思維,三個面向進行分析研究。先由作品獨立分析進行縱向陳述,再綜合六首作品分析成果進行橫向歸納,並觀照傳統箏樂發展歷程,以突顯現代箏樂作品的音樂特點。
    本文將呈現部分台灣藝術音樂、古箏音樂,以及全球音樂文化快速互動下中西音樂交融的樣貌。研究的成果,將能彰顯台灣優秀的現代箏樂作品、鼓勵演奏,另一方面,可成為作曲家的參考,得以在未來的箏樂創作上,傳承傳統菁華與融合新元素,開創新一世代更高層次的藝術文化。

    緒論…………………………………………………………………………1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1 二、文獻探討…………………………………………………………3 三、研究對象與範圍…………………………………………………4 四、研究方法…………………………………………………………6 第一章 作品獨立研究……………………………………………………7 第一節 張邦彥《秋之旅Ⅰ》………………………………………7 第二節 潘皇龍《迷宮‧逍遙遊Ⅲ》………………………………14 第三節 李志純《凝》………………………………………………28 第四節 陸橒《三令—水‧祭‧舞—》……………………………36 第五節 盧亮輝、樊慰慈《三疊:趣、夢、亂》…………………44 第六節 李元貞《貓嬉》……………………………………………52 第二章 演奏技法與記譜之傳統與變遷…………………………………59 第一節 箏樂傳統演奏技法與發展概況……………………………59 第二節 台灣現代箏樂作品之演奏技法與記譜研究………………63 第三節 結語…………………………………………………………72 第三章 音樂美學研究……………………………………………………75 第一節 標題與音樂內涵……………………………………………75 第二節 演奏者的二度創造…………………………………………78 第三節 從音樂組成元素論音樂美…………………………………80 第四節 跨領域的結合與多元化的表現……………………………86 第五節 結語…………………………………………………………87 結論…………………………………………………………………………91 參考資料……………………………………………………………………99 一、書籍………………………………………………………………99 二、論文………………………………………………………………99 三、樂譜………………………………………………………………101 四、音樂會節目單……………………………………………………101 五、網路資訊…………………………………………………………102

    一、書籍
    Hanslick, Eduard. 《論音樂美~音樂美學的修改芻議》(Vom Musikalisch-Schonen)。陳慧珊 譯。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1997。
    Liszt, Franz. 《李斯特論白遼士與舒曼》(Berlioz and his HAROLD Symphony (1803~1869) Robert Schumann (1810~1869))。張洪島 等譯。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1994。
    中國古箏學術交流會編輯組編。《中國古箏學術交流會文集》。未標示出版地與出版單位,1988。
    修海林、羅小平。《音樂美學通論》。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
    黃好吟。《六十八板箏曲研究》。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97。
    楊沛仁。《音樂史與欣賞》。台北:美樂出版社,2001。
    楊蔭瀏。《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上)》。台北:大鴻圖書有限公司,1997。
    鄭德淵。《中國箏樂現代化其沿革及變革之研究》。台北:大卷出版社,1990。
    ________。《箏樂演奏及理論(上)》。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87。
    蕭興華。《中國音樂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
    鍾子林。《西方現代音樂概述》。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1。
    二、論文
    吳旻靜。〈七十年代台灣箏樂創作的風格與發展〉。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音樂組碩士論文,2001。
    吳雅慧。〈台灣的絲竹音樂創作〉。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姜寶海。〈簡論古箏演奏技法的發展〉。《中國古箏學術交流會文集》(未標示出版地與出版單位,1988):62-63。
    張貴聲。〈論古箏指法符號規範化(摘要)〉。《中國古箏學術交流會文集》(未標示出版地與出版單位,1988):63-65。
    張樹德。〈古箏記譜法初探〉。《中國古箏學術交流會文集》(未標示出版地與出版單位,1988):54-55。
    張儷瓊。〈現代古箏演奏技法符號之探討〉。《箏路瑣記~張儷瓊箏樂文集》(台北:學藝出版社,2003):35-75。
    許紫庭。〈浙江箏派的演奏技法對當代箏曲創作的影響〉。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音樂組碩士論文,1997。
    黃俊錫。〈從現代箏樂創作看箏樂的發展〉。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音樂組碩士論文,1998。
    葉娟礽。〈《迷宮‧逍遙遊Ⅲ》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音樂研究所暨民族音樂研究所研究生論文發表會論文,2004。
    ________。〈古箏演奏技法與記譜的傳統與變遷在台灣現代箏樂作品中的體現〉。議藝—2004年臺灣地區藝術學領域研究所學生論文發表會論文,2004。
    潘皇龍。〈從「迷宮‧逍遙遊」系列作品談開放形式〉。台灣箏樂創作之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2003。
    盧亮輝、樊慰慈。〈《三疊:趣、夢、亂》(2003年春)〉。台灣箏樂創作之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2003。
    蘇巧箏。〈論古箏指法符號的分類、統一的問題〉。《中國古箏學術交流會文集》(未標示出版地與出版單位,1988):58-59。
    三、樂譜
    上海音樂出版社編。《中國古箏名曲薈萃(上)》。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3。
    王中山。《古箏曲集》。山東:山東文化音像出版社,1998。
    李元貞。《貓嬉》。未出版,2003。
    李志純。《凝》。未出版,1998。
    張邦彥。《秋之旅Ⅰ》。《古箏彈奏集(第二冊)》(台北:學藝出版社,1991):576-585。
    梁在平。《十六弦古箏獨奏曲》。屏東:施桂珍出版,1996。
    陸橒。《三令—水‧祭‧舞—》。台北:百樂音樂中心,2002。
    潘皇龍。《迷宮‧逍遙遊Ⅲ》。未出版,1992。
    盧亮輝、樊慰慈。《三疊:趣、夢、亂》。未出版,2003。
    四、音樂會節目單
    〈原住民傳奇〉。國家演奏廳音樂會節目單,2000年8月12日。
    〈黃好吟古箏演奏會〉。國家音樂廳音樂會節目單,2003年10月2日。
    〈采風絲竹音樂祭〉。國家演奏廳音樂會節目單,2003年10月11、12日。
    〈台灣箏樂創作之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演講廳音樂會節目單,2003年10月25日。
    〈無關風月〉。十方樂集音樂會節目單,2003年12月5日。
    〈2004兩廳院現代音樂節讀本〉。國立中正文化中心,2004年1月。
    五、網路資訊
    李秀琴。〈音樂家素描〉。http://www.ncafroc.org.tw/Prize/prize_detail.asp?ID=1&NAME=Prize&detail=藝術家素描&ser_no=34 。摘錄於2003年12月30日。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