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楊憲勇
論文名稱: 臺北縣國民中學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個案研究
The Case Study of th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valuation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pei County
指導教授: 游進年
Yu, Chin-Ni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2
中文關鍵詞: 國民中學教師評鑑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英文關鍵詞: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 evaluation,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valua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91下載:1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縣國民中學參與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歷程、實施情形、實施成效、遭遇的問題與因應策略等,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提供其他學校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及建立學校本位教師評鑑機制之參考。
    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進行資料之蒐集,以臺北縣陽光國民中學(化名)為研究個案,採立意取樣方式,選擇國語文、英語、數學、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健康與體育、藝術與人文、綜合活動等八個學習領域各1至2位,共14位教師作為訪談對象。透過文件分析、半結構式訪談等方式進行研究,獲致以下結論:
    壹、個案學校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在「政策理念宣導」、「推動小組組成」、「鼓勵教師參與」、「配套支援措施」、「評鑑人員選擇」等行政作為積極且富彈性,引領教師順利完成評鑑。
    貳、個案學校教師參與試辦的動機雖有自願與非自願因素影響,但教師願意繼續參與評鑑的主要考量是基於個人對專業成長的需求。
    參、個案學校教師在既有評鑑基礎上,對於「評鑑目的」、「評鑑內容」、「評鑑規準」、「評鑑方式」、「評鑑結果的處理與運用」的看法大致相同,並已逐漸形成共識。
    肆、個案學校以漸進方式長期推動教師評鑑工作,凝聚教師共識形成校園評鑑文化,逐步發展學校本位教師評鑑機制已初具成果。
    伍、個案學校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對於教師達成教學改進目的、增進專業對話分享、引發專業成長動力等具有成效。
    陸、個案學校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有效提昇教師評鑑知能,尤以教師具備教室觀察知能與經驗,更能促使教師改進教學缺失,增進教學專業能力。
    柒、個案學校實施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欠缺法源依據、學校評鑑人力缺乏、教學輔導機制未臻完善等問題亟待克服解決,以為將來全面實施預作準備。
    最後根據以上研究結論,分別對教育主管機關、個案學校行政單位與人員、教師及未來研究,分別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a junior high school participated in the preliminary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valuation (TPDE) in Taipei County. The participation process, practice, results,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were discussed in the research. It is expected that this study can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and assistance for other schools seeking to establish a TPDE program.
    This research was conducted by case study approach. Based on purposive sampling, the research sample consists of 14 interviewees from Taipei County Sunshine Junior High School (assumed name), who were selected out of a population of 28 teachers participating in TPDE in the 2006 school year. One or two teacher participants were sampled from eight curriculum fields – Chinese, English, math, social studies, science and everyday technology, health and PE, art and humanity, and integrative activities. The research was directed by documentary analysis, semi-structured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The main findings based on the respondents were as follows:
    a. The specified school administration functioned well to lead participants to finish the evaluation. Administrators used policy promotion, team building, encouraging teachers’ participation, setting up supporting measures, and selecting evaluators.
    b. The specified school teachers’ participation in TPDE was either voluntary or encouraged by school administrators, but what kept teachers continuing on the evaluation was their desire for professional growth.
    c. The specified school participants’ opinions were similar in regard to the evaluation purpose, contents, criteria, method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esults. They gradually had consensus on the above issues.
    d. The TPDE program appeared to contribute to the growth of a school culture and climate more receptive to evaluation.
    e. The specified school teachers agreed that participating in TPDE helped them improving their teaching, increasing their dialogue on professionalism, and their individual desire for professional growth.
    f. The specified school teachers also agreed that being a part of TPDE increased their evaluation abilities. Teachers with observation abilities and experience could improve their teaching and advance their teaching professionalism.
    g. However,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ponses, problems related to lacking a lawful TPDE base, not many qualified evaluators, and unsound teaching mentoring system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for the future overall TPDE practice.
    Based on the above-mentioned conclusions, several suggestions were offered for the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concerned, the specified school administrators, teachers, and future studies.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待答問題與名詞釋義………………………………………………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相關議題………………………………………11 第二節 我國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沿革與現況………………………………32 第三節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相關研究……………………………………5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63 第一節 研究對象……………………………………………………………63 第二節 研究工具……………………………………………………………69 第三節 研究實施……………………………………………………………71 第四節 資料處理……………………………………………………………73 第五節 研究信實度…………………………………………………………75 第六節 研究倫理……………………………………………………………78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81 第一節 陽光國中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實施情形…………………81 第二節 陽光國中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實施成效…………………122 第三節 陽光國中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問題與因應策略…………14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65 第一節 結論…………………………………………………………………165 第二節 建議…………………………………………………………………170 參考文獻……………………………………………………………175 壹、中文部分……………………………………………………………………175 貳、英文部分……………………………………………………………………178 附錄………………………………………………………………179 附錄一 訪談同意書……………………………………………………………179 附錄二 受訪者基本資料調查表………………………………………………180 附錄三 臺北縣國民中學試辦教師專業發展之個案研究訪談大綱…………181 附錄四 教師訪談記錄逐字稿(節錄)………………………………………183 附錄五 教育部補助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計畫………………………198 附錄六 臺北縣「教學精進、專業昇華」教學專業評鑑工作試辦計畫……201 附錄七 臺北縣試辦教學專業評鑑學校評鑑模式分析表……………………206 附錄八 臺北縣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209 附錄九 高雄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評鑑試行要點…………………212 附錄十 臺北縣立陽光國民中學95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計畫 ………213 附錄十一 臺北縣陽光國民中學95學年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教師自評表 …216 附錄十二 臺北縣陽光國民中學95學年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晤談紀錄表 …218 附錄十三 臺北縣陽光國民中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教師專業成長計畫表 …219 附錄十四 臺北縣陽光國民中學校務會議記錄(節錄)………………………220 表 次 表2-1 國內外學者專家對教師評鑑目的之看法比較表.…………………………16 表2-2教師專業能力一覽表………………………………………………………26 表2-3教師專業能力規凖一覽表……………………………………………………27 表2-4 教師專業內涵歸納表………………………………………………………28 表2-5「教學輔導系統」規準、運作模式與實施歷程說明一覽表……………….38 表2-6我國教師評鑑實施現況分析比較表……………………………………….41 表2-7 國內學者發展之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參考規準/指標彙整表………………44 表2-8個案學校歷年推動教師評鑑之內容與運作方式比較表……………………48 表2-9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相關研究………………………………………………52 表3-1個案學校歷年參與教學評鑑之教師人數基本資料分析表…………………64 表3-2訪談對象之個人基本資料表 ………………………………………………68 表3-3文件資料之類別、編碼與文件名稱對照表 ………………………………71 表3-4受訪教師個別訪談記錄資料表 ……………………………………………73 表3-5研究資料代號與意義對照表 ………………………………………………75 圖 次 圖1-1 研究步驟圖…………………………………………………………………8 圖2-1 喬治亞州教師評鑑歷程……………………………………………………30 圖2-2 教師評鑑之實施過程………………………………………………………31

    壹、中文部份
    丁一顧、張德銳(2004)。美英兩國教師評鑑系統比較分析及對我國之啟示。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5(2),85-100。
    丁一顧、簡賢昌、張德銳(2003)。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發展標準及其資源檔之研究。教育資料集刊,28,213-239。
    石璧菱(2003)。國民小學實施學校本位教師評鑑之研究─以桃園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朱淑雅(1998)。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效標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朱慶璋(2003)。國民中學教師對教師評鑑知覺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呂玉珍(2007)。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研究─以臺中市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呂錘卿、林生傳(2001)。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指標及現況之研究。教育學刊,17,45-64。
    吳政達(1999)。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清山、張素偵(2002)。教師評鑑:理念、挑戰與策略。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師資培育的政策與檢討(頁177-192)。台北:學富文化。
    吳清山、林天祐(2003)。教師專業化。教育研究月刊,112,164。
    李榮東(2003)。國民中學教師教學評鑑內涵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昆璉(2007)。國小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歷程之個案研究─石頭坑的故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松柏(2005)。臺灣地區國民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林榮彩(2002)。高雄市國小教師專業評鑑實施意見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在職進修學校行政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邱錦昌(2001 )。教育視導與學校效能。臺北市:元照。
    高雄市教育局(2000)。高雄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評鑑試行要點。高雄教育簡訊,21,8。
    高雄市教育局(2001)。高雄市89學年度教師專業評鑑檢討會議記錄。高雄市各級學校實施教師教學評鑑說明會,高雄市教育局第三科。
    徐敏榮(2002)。國民小學教師評鑑規準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翁福元(2005)。學校評鑑與教學績效評估。載於南投縣教育行動年校長專業成長對話(頁31-42),南投縣。
    教育部(2006)。試辦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宣導手冊。臺北市:作者。
    盛宜俊(2004)。桃園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實施教師評鑑態度之調查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民曉(2004)。國小教師評鑑制度之調查研究─以臺北縣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素偵(2004)。教師評鑑重要議題與推動策略之研究,現代教育論壇,10,232-243。
    張素偵(2006)。臺灣教育評鑑之文獻分析─以博碩士論文及期刊論文為主。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創刊號,83-134。
    張新仁、馮莉雅、邱上真(2004)。發展中小學教師評鑑工具之研究。教育資料集刊,29,247-269。
    張德銳(1992)。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研究。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張德銳(1996)。發展性教師評鑑系統。臺北:五南。
    張德銳、李俊達(1999)。推動學校本位的教學視導與評鑑。技術及職業教育,52,2-6。
    張德銳、蔡秀媛、許籐繼、江啟昱、李俊達、蔡美錦、李柏佳、陳順和、馮清皇、賴志峰(2000)。發展性教學輔導系統—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
    張德銳(2004)。專業發展導向教師評鑑的規劃與推動策略,教育資料集刊,29,169-193。
    陳怡君(2003)。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聖謨(1997)。國小教師對教師評鑑制度態度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報,10,417-441。
    郭昭佑(2000)。學校本位評鑑。臺北:五南。
    黃政傑(1999)。落實教學評鑑的實施。教師天地,99,39-45。
    黃耀輝(2002)。台北縣國民中學實施教師教學評鑑制度可行性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傅木龍(1998)。英國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研究及其對我國之啟示。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馮莉雅(2001)。國中教師教學效能評鑑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楊國賜(2007)。建立教師專業評鑑制度全面提升教學品質。臺灣教育,648,37-45。
    葉麗錦(2003)。高雄市國小教師專業評鑑實施現況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臺北縣教育局(2004)。臺北縣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推動『教學精進、專業昇華』─形成性導向之教學專業評鑑試行要點。臺北縣:作者。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臺北市:師大書苑。
    歐陽教、張德銳(1993)。教師評鑑模式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2),90-100。
    劉松英(2005)。臺北縣市國中教師對實施教學評鑑態度之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怡汝(2007)。國小教師的教師評鑑態度與專業成長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蔡英姝(2002)。九年一貫課程教師專業能力之相關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潘慧玲、王麗雲、簡茂發、孫志麟、張素真、張錫勳、陳順和(2004)。發展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之研究。教育部委託專案報告。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謝文全(1991)。教學視導的意義與原則-並以英國教學視導制度為例。課程與教學季刊,2(2),1-14。
    謝麗貞(2007)。國小教師參與教師評鑑態度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戴佑全(2000)。台北縣市國民小學教師對「學生評鑑教師教學」意見調查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顏國樑(2003)。從教師專業發展導向論實施教師評鑑的策略,教育資料集刊,28,259-286。
    羅清水(1999)。教師專業發展的另一途徑:談教師評鑑制度的建立。研習資訊,16(1),1-10。
    羅清水(2000)。教學視導在教師事業專業發展的意義。研習資訊,17(2),1-9。
    簡紅珠(1997)。教學評鑑的內容與實施。載於伍振鷟(主編),教育評鑑(頁173-189)。臺北:五南。
    簡茂發、李虎雄、黃長司、彭森明、吳清山、吳明清、毛連塭、林來發、黃瑞榮、張敏雪(1997)。中小學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教育研究資訊,5(3),1-13。
    蘇再添(2005)。臺北市國民小學實施教師評鑑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

    貳、英文部份
    Beerens,D.R.(2000).Evaluating teachers for professional growth.,CA California:Crowin Press,Inc.
    Darling-Hammond, L., Wise, A. E. & Pease, S. R.(1983). Teacher evaluation in the organizational context: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3(3), 285-328.
    Duke, D.L.(1990). Setting goal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ducational Leader- Ship, 47(8), 71-76.
    Follman,J.(1995).Elementary public school pupil rating if teacher effectiveness.Child Study Journal,25(1),57-58.
    Greenwood, G.E. & Ramagli, H.J.(1980).Alternative to Student Ratings of College Teaching.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51(6), 673-682.
    Haefele, D. L. (1981). Teacher interview. In J. Millman (Ed.), Handbook of teacher evaluation (pp. 41-57). CA: Beverly Hills Sage.
    Iwanicki, E.F.(1990).Teacher evaluation for school improvement. In J.Millman Bacon,& L.Darling-Hammond (Eds.),The new handbook of teacher evaluation:Assessing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pp.158-174).
    CA: Sage Publications.
    McGreal, T. L. (1983). Successful teacher evaluation.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Nevo, D.(1983).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education evaluation:An analy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3(1),117-128.
    Peterson, K. D. (2000). Teacher evaluation: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new directions and practice. Thousand Oaks, CA: Sage.
    Scriven, M.(1994). The duties of the teacher. Journal of Personnel Eevaluation in Education ,8(2),151-184.
    Stoops, E., Rafferty, M., & Johnson, R. E. (1981).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 guide for the practitioner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Stronge, J. H. (1997). Evaluating teaching: A guide to current thinking and best practice. Thousand Oaks, CA: Sage.
    Stufflebeam, D. L.(1983).The CIPP model for program evaluation. In G. F. Madaus, M. S. Scriven, & Stufflebeam, D. L.(Eds.). Evaluation model(pp.117-142).
    MA:Kluwer-Nijhoff Publishing.
    Worthen, B. R. & Sanders, J.R.(1987). Eductional evaluation: Alternative approaches and practical guidelines. NY: Longman.
    Wragg, E.C.(1988).Teacher appraisal:A practical guide. London:Macmillan Education.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