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題目為中國亞太地區經濟戰略之研究。主要在探討中國大陸如何利用其經濟優勢來發展其經濟戰略,中國經濟戰略的主要目標是富國強兵,而成就亞太霸權是其最終目的。中國要成為亞太霸權國家,其最主要的武器就是「經濟戰略」。「經濟戰略」是國際戰略的一項重要內容,13億的人口將是中國經濟戰略的起源與原動力,13億的人口可以是龐大的「新興市場」,可以是可觀的「廉價與優質的勞動力」,可以是驚人的「購買力」,更可以是經濟戰略最好的武器與工具。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與好轉,這將增加中國發展亞太霸權經濟戰略的本錢與籌碼。本論文之思想核心是中國大陸如何運用「經濟戰略達到政治目的」與「以經濟戰略為主軸」而作「發展亞太霸權的策略」,中國如欲在亞洲稱霸,其假想敵是日本。
中國大陸對亞太地區的經濟戰略,重點是從地緣戰略看中國大陸在亞太地區的經濟戰略選擇,中國大陸在亞太地區的經濟戰略順序為──「先經濟整合東南亞,而後往東北亞發展」,其中優先利用CEPA的經濟效應來整合香港與澳門,唯有使國內的經濟整合出現成效,方有說服力使東南亞的東協各國願意與中國簽署FTA。CAFTA若能發揮中國取得在東南亞的政治與經濟優勢時,其才有足夠的本錢與經濟實力揮軍北上,一方面利用其經濟吸引力與東北亞各國簽署FTA,另一方面挑戰日本在東亞的經濟領先地位。上述為中國大陸在亞太地區的經濟戰略對象與順序,是其成為亞太霸權的主要架構。因此藉由本論文之研究,期能發揮中國發展亞太霸權之一套完整經濟戰略思想體系建構與理論實踐。
(一)書籍
大前研一(2002),《中國,出租中》,台北:天下。
王良能(2000),《中共崛起的國際戰略環境》,台北:唐山。
王勤等(2003),《中國與東盟經濟關係新格局》,福建:廈門大學。
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2003),《2003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北京:科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編(2004),《2004中國統計年鑑》,北京:中國統計。
布里辛斯基(2001),《大棋盤》,台北:立緒。
朱炎(2004),《中國的FTA戰略及其影響》,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朱雲鵬(2003),《理論與應用兼具,洞悉中國經濟發展》,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
江雪秋(2003),《全球化與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台北:揚智。
江啟臣(2003),《WTO國際建制下兩岸政治互動之觀察與分析》,台中:若水堂。
宋鎮照(2003),《發展政治經濟學》,台北:五南。
宋鎮照(2004),《台灣與亞太的政治經濟:秩序、定位、挑戰與出路》,台北:海
峽。
李景治、羅天虹等(2003),《國際戰略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李鵬編(2003),《一次讀完25本經濟學經典》,台北:靈活。
周永生(2004),《經濟外交》,北京:中國青年。
洪德欽(2002),《WTO法律與政策專題研究》,台北:學林。
高長(2003),《大陸經改與兩岸經貿關係》,台北:五南。
張登及(2003),《建構中國-不確定世界中的大國定位與大國外交》,台北:揚智。
張亞中(2000),《兩岸統合論》,台北:生智。
張執中(2003),《中國共產黨的主張與信仰》,台北:揚智。
梁雲祥、應宵燕(2000),《後冷戰時代的日本政治、經濟與外交》,北京:北京大學。
葉自成(2003),《中國大戰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舒中興(2003),《中國大陸新興產業的發展》,台北:揚智。
溫世仁(2003),《溫世仁觀點:中國經濟的未來》,台北:天下遠見。
潘兆民(1996),《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理論與實踐》,台北:結構群。
蔡學儀(2003),《兩岸經貿之政治經濟分析》,台北:新文京。
劉均勝(2003),《中國面臨的能源供給與需求形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蕭全政(2002),《政治與經濟的整合》,台北:桂冠圖書。
蕭萬長(2005),《一加一大於二:邁向兩岸共同市場之路》,台北:天下文化。
羅昌發(2002),《國際貿易》,台北:元照。
蘇紹智(2001),《中國大陸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
木村福成、丸屋豐二郎、石川幸一編著,《經略中國,布局大亞洲》,林慧如、李弘元譯(2004),台北:城邦。
卡帕羅索、李邁著,(James A.Caporaso and David P.Levine)(1992),林翰譯(2002),《政治經濟學理論》(Theories of Political Economy),台北:風雲論壇。
貝里.修斯,(Barry B.Hughes)(1945),歐信宏、陳尚懋譯(2002),《最新國際政治新論》(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World Politics,4rd ed.),台北:韋伯。
柯德斯坦,(Joshua S. Goldstei)(1952),歐信宏、胡祖慶譯(2003),《國際關係》(International Relations,4rd ed.),台北:雙葉。
馬克思、恩格斯著,(Karl Marx and Frederick Engels)(1948),唐諾譯(2001),《共產黨宣言》(Manifesto of the Communist party,3rd ed.),台北:臉譜。
羅伯特.吉爾平著,(Robert Gilpin)(1987),楊光宇等譯(2001),《國際關係的政治經濟分析》(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4rd ed.),台北:桂冠。
Caporaso﹐J.A. and D.P.Levine(1992),Theories of Political Economy.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hristiansen﹐F. and S.M.Rai(1996),Chinese politics and society : an introduction. London : Prentice Hall/Harvester Wheatsheaf Press.
Dunn﹐J.(1990),The economic limits to modern politics. Canadd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ilpin﹐R.(1987),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rinceton, N.J.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Gilpin﹐R.(2001),Global Political Economy:Understanding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 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Held﹐D.(1997),Global transformations : politics , economics and culture. Cambridge︰Polity Press.
Halpern,N.P.(1991),Economic Reform﹐Social Mobilization﹐and Democratization in Post-Mao China. R.BAUM(ED),REFORM And REACTION in POST-MAO CHINA(pp.38-59),New York:Routledge Press.
Spero﹐J.E.E. and J.A.Hart(1990),The Politic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 London:Routledge Press.
Shaw﹐Y-M.(1987),Reform and Revolution in Twentieth Century China. Taipei: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ress.
(二)期刊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6a),〈表6 兩岸貿易金額之估算〉,《兩岸經濟統計月報》,第145期,頁25。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6b),〈表7 台灣對大陸、香港及全球貿易順差統計〉,《兩岸經濟統計月報》,第145期,頁26。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6c),〈表8 台灣對大陸貿易占我外貿之比重〉,《兩岸經濟統計月報》,第145期,頁27。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6d),〈表9 大陸對台灣貿易占大陸外貿之比重〉,《兩岸經濟統計月報》,第145期,頁28。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6e),〈表10 台商對大陸投資金額統計〉,《兩岸經濟統計月報》,第145期,頁29。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6f),〈表10 台商對大陸投資統計-地區別〉,《兩岸經濟統計月報》,第145期,頁30。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6g),〈表12 台商對大陸投資統計-行業別〉,《兩岸經濟統計月報》,第145期,頁31。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6h),〈表13 我國對外投資統計-國家(地區)別〉,《兩岸經濟統計月報》,第145期,頁32。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6i),〈表16自大陸匯入款統計〉,《兩岸經濟統計月報》,第145期,頁35。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6j),〈表27 大陸與主要國家(地區)貿易金額統計表〉,《兩岸經濟統計月報》,第145期,頁46。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6k),〈表35台灣與主要國家(地區)貿易金額統計〉,《兩岸經濟統計月報》,第145期,頁54。
(三)學位論文
徐海蕾(1999),《美國柯林頓政府對中共的貿易政策:以最惠國待遇案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梁冠鋒(2003),《亞太區域經濟整合之研究:以APEC與東協加三為例》,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四)會議及座談會的會議記錄
林向凱(2003),〈台、中經貿往來對國內經濟的衝擊與國家經濟安全:台、中經貿往來十六年的檢討〉,發表於兩岸交流與國家安全國際研討會,台北:圓山大飯店。
(五)報紙
葛永光,〈陳總統的新兩國論意涵〉,《中央日報》,2002.8.7,版3。
童振源,〈以單邊策略 突破東亞經濟整合 台灣應分別與中、美、日、港簽署FTA〉,《聯合報》,2006.4.6,版15。
趙文衡,〈美應盡速與我簽訂FTA〉,《蘋果日報》,2006.5.23,版A16。
(六)電子媒體
民進黨(1999)〈台灣前途決議文〉,【線上資料】,民進黨網站,http://www.dpp.org.tw/policy/pub/News.asp?ctyp=NEWS&catid=2085&ctxid=2318 ,2005/6/12。
美國通How2USA(2004)〈綜合新聞(二)〉,【線上資料】,美國通How2USA網站,http://big5.how2usa.com/content.asp?content_id=384602&category_id=1000035283 , 2005/9/16。
張廖欣儀整理(2001)〈認識小三通〉,【線上資料】,Sunny Net金融網,http://www.sunny.org.tw/fin/teach/teach50-1.htm ,2005/12/3。
廖舜右、劉玉皙(2003)〈CEPA之初探〉,【線上資料】,台灣經濟研究院,http://www.tier.org.tw/pecc/ctpecc/CEPA.htm/ ,2005/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