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虹音 |
---|---|
論文名稱: |
音樂教師對六年級學生音樂能力看法之調查研究 A Survey Study of Music Teachers’ Opinions on the Musical Abilities of the Sixth Grade Students |
指導教授: |
林小玉
Lin, Sheau-Yuh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5 |
中文關鍵詞: | 音樂教師 、音樂能力 、認知 、技能 、情意 |
英文關鍵詞: | music teacher, musical ability, cognitive, psychomotor, affective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19 下載:1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了解音樂教師對於六年級學生音樂能力之看法,其中包括:六年級學生應具備與實際達成之音樂能力,以及提升學生音樂能力之方法等,並進一步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音樂教師對各項看法之差異。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以自編之「音樂教師對六年級學生音樂能力看法之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針對台灣北區(含基隆市、台北縣市、桃園縣、新竹縣市)公立國民小學音樂教師進行調查,按學校規模為分層標準,共發出273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02份,並以SPSS 12.0版統計軟體進行資料分析。
本研究所得之結果如下:
音樂教師認為在認知、技能與情意三方面較應具備之音樂能力,為能理解教材中有關拍子的知識、以正確技巧吹奏直笛、在課堂中展現正面積極的態度,以及在觀賞表演時展現良好的禮儀與態度等;而音樂教師認為學生在認知、技能與情意三方面達成程度較高之音樂能力,為能理解教材中有關記譜符號的知識、以正確技巧吹奏直笛,以及在課堂中展現正面積極的態度等。
整體而言,音樂教師對各項音樂能力的認同程度皆顯著高於實際達成程度,其中學生在理解教材中有關音階知識的實際表現與教師所認知的重要性存在相當大的落差。
而音樂教師認為提升學生音樂能力較佳之方法,包括多鼓勵學生、教師自我音樂能力的增進,以及音樂課由專業音樂教師擔任等。
進一步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音樂教師對各項看法的差異性可知,不同任教地區之音樂教師對於「六年級學生實際達成之音樂能力」的看法有顯著差異;而不同畢業科系之音樂教師對於「提升學生音樂能力之方法」的看法也有顯著差異。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針對教育單位、學校、音樂教師與後續研究提出建議。
一、中文部分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輯部(1995)。中國大百科全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
朱作仁(1994)。教育百科辭典。台北:五南。
吳明隆(2008)。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台北:五南。
李君儀(2004)。國小四年級兒童「曲調」聽音能力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傳統音樂教育研究所,台北。
李坤崇(2006)。教學評量。台北:心理。
李堅萍(2001)。Simpson、Harrow與Goldberger心理動作領域教育目標分類之比較研究。屏東師院學報,14,675-710。
林世華、鄭蕙如(2004)。Bloom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修訂版理論與實務之探討--以九年一貫課程數學領域分段能力指標為例。臺東大學教育學報,15(2),247-274。
林雅萍(2004)。國小音樂教學應用『多元智能』增進學童音樂能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研究所,台北。
孫晉梅(2005)。運用流行音樂提升國小高年級美感判斷力之實驗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研究所,新竹。
國立編譯館(2000)。教育大辭書。台北:文景。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春興(2006)。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禹欣(2004)。大陸、日本小學音樂課程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師範學院音樂研究所,台南。
張恒愷(2000)。國小學生音樂欣賞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研究所,台北。
張霄亭、朱則剛、張鐸嚴、洪敏宛、胡怡謙、方郁琳、胡佩英(2001)。教學原理。
台北:空大。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作者。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作者。
教育部(2005)。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六年級、九年級基本素養指標解說手冊。台北:作者。
許瑾翎(2004)。中部地區國民小學學生調式旋律辨認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音樂研究所,台北。
陳雅芸、林朱彥(2006)。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能力指標內涵之停、看、聽。國教之友,58(2),88-94。
黃心鐸(2006)。運用高音直笛教學提升高職智能障礙學生音感能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研究所,台北。
黃怡娟(2004)。國小五年級學生聽辨二聲部曲調能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音樂研究所,台北。
楊文碩(2003)。器樂教學提升國小五年級學童音感及節奏能力-以直笛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音樂研究所,屏東。
葉連祺、林淑萍(2002)。布魯姆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修訂版之探討。教育研究月刊,105,94-106。
劉英淑(1995)。國民小學音樂科新舊課程標準之比較。載於台灣省國民教師研習會(主編),國民小學新課程標準的精神與特色(頁171-187)。台北,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鄭琇月(2004)。國小四到六年級節奏聽音能力及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台北。
賴美鈴(2003a)。澳洲藝術教育政策總論。載於林曼麗(總召集),世界重要國家中小學藝術教育課程統整模式參考手冊(頁226-227)。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賴美鈴(2003b)。日本藝術教育政策總論。載於林曼麗(總召集),世界重要國家中小學藝術教育課程統整模式參考手冊(頁181-185)。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薛純真(2003)。國小四年級學生在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音樂基本能力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音樂藝術研究所,台北。
謝苑玫(2000)。音樂教學評量的反省與前瞻。測驗與輔導,159,3325-3329。
羅小平、黃虹(1989)。音樂心理學。海口市:三環。
蘇郁惠(1998)。兒童音樂性向測驗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
二、外文部分
Boyle, J. D. (1992). Evaluation of musical ability. In R. Colwell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usic teaching and learning: A project of the music educators national conference (pp.247-265). New York: Shirmer Books.
Boyle, J. D., & Radocy, R. F. (1987).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musical experience. New York: Shirmer Books.
Colwell, R. (1970). The evaluation of music teaching and learning.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Costa-Giomi, E. (1996). Mode discrimination abilities of pre-school children. Psychology of Music, 24(2), 184-198.
Cooper, N. (1994). An exploratory study in the measurement of children's pitch discrimination ability. Psychology of Music, 22(1), 56-62.
Gordon, E. E. (1986). Manual for the primary measures of music audiation and the intermediate measures of music audiation. Chicago: G.I.A.
Hallam, S. (2006). Musicality. In G. McPherson (Ed.), The child as musician: A handbook of musical development.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allam, S., & Prince, V. (2003). Conceptions of musical ability. Research Studies in Music Education, 20, 2-22.
Hallam, S., & Shaw, J. (2003). Constructions of musical ability. Bulletin of the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153(4), 102-108.
Lehman, P. R. (1968). Tests and measurements in music.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Lundin, R. W. (1985). An objective psychology of music (3rd ed.). New York: Ronald.
Music Educators National Conference (1994). The national standards for arts education: What every young american should know and be able to do in the arts. Reston, VA: Music Educators National Conference.
Parker, O. G. (1978).The relationship of musical ability, intelligence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to aesthetic sensitivity. Psychology of Music, 6, 30-35.
Queensland School Curriculum Council (2002). The Arts Years 1 to 10 Syllabus. The
State Queensland: The Office of the Queensland School Curriculum Council.
Radocy, R. E., & Boyle, J. D. (1997). Psychological foundations of musical behavior (5th ed.). Springfeild, IL: Thomas.
Sadie, S. (2001) .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London: Macmillan.
Sloboda, J. (1993). Musical ability. Ciba Foundation Symposium, 187, 106-118.
Wyke, M. A. (1977). Musical ability: a neuro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In M.
Critchley & R. A. Henson (Eds.), Music and the brain: Studies in the neurology of music. London: Heinemann.
三、網路資料
教育部(2007)。各級學校名錄。2007年10月18日,取自
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00schooldata_1/index.htm?op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