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姿玲
論文名稱: 郭楓及其文學作品研究
指導教授: 楊昌年
Yang, Chang-Ni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42
中文關鍵詞: 郭楓現代文學現代詩新詩散文文學評論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91下載: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郭楓雖走過鼓吹反共文學的年代,卻始終保持清醒的判斷,不受現實與政治權力的誘惑或污染,使他的文學保有獨立的性格,對於一位作家而言,創作是否富有意義性、藝術性,甚至對於個人、社會有所影響,是他責無旁貸的信念與理想。考察郭楓新詩、散文、評論、小說等文學作品,題材包涵廣泛,小至於觀察草木蟲魚,大則關懷鄉土人群,都是他書寫的對象,創作的根源都是那股對生命自然奉獻的愛,更難得的是他不圖名利,默默地為文學奉獻的熱情,更是後學的典範,然研究其作品者卻僅是少數。筆者因有感於此,且為他的身份背景與獨特思想所吸引,故選擇其文學作品為研究對象,期能對這一位在台灣文壇上一直處於非主流地位的作家做一系統的整理,以彰顯其創作的成就與價值。
    以下為本論文的章節安排:第一章「緒論」:本章計分四節,主要內容在於揭示研究動機與目的、文獻回顧與檢討、研究範圍與方法,以及論文架構,用以瞭解目前研究資料之成果與不足。第二章「郭楓的生平經歷」:針對其一生經歷,依時間劃分為大陸時期與在台時期討論。第一節大陸時期,敘述郭楓的家世與成長背景,對於文學的涉獵與啟蒙,以及其後離家在外流浪,後成為郭少爺進入遺族學校的歲月。第二節在台時期,說明來台後的生活及對文學辛勤耕耘的歷程。藉由以上人生重要經歷的回顧與整理,以明其對郭楓寫作方向和創作歷程的影響。第三章「郭楓詩作的主題內涵與藝術特色」:郭楓創作新詩長達六十多年,本章研究其詩作的作品內容,藉由歸納、分析作品中的主題內涵審視他創作的思想趨向,作品表現為酬答、抒情、山水、哲理、批判五類,其藝術特色則展現在「語言明朗淡然存真」、「意象鮮明多角豐贍」、「抒情真摯至誠至性」、「批判深刻反諷辛辣」四方面。第四章「郭楓散文的主題內涵與藝術特色」:散文的作品主題內涵正可以展現作者的生命氣質,將郭楓的散文依主題分為生命原鄉的繫念、自然奧秘的感悟、人情世象的描繪、人性現象的省察四大類,其藝術特色則展現在「結構嚴謹主題明確」、「語言鮮活節奏和諧」、「托物言志意在言外」、「意境詩化妙合哲理」四方面。第五章「郭楓文學評論的書寫策略」:本章第一節「詩論」,旨在整體觀照郭楓的詩歌理論並為之建構理論體系。第二節「文學評論」,從新詩、散文、小說三個面向介紹郭楓的文學評論,並釐清他對於文學評論的觀點。第三節「文學評論的特色」,探討郭楓文學評論的特色,並歸納為「結構謹嚴條理明晰」、「擅長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銳如匕首中理切綮」、「文辭洗鍊深入淺出」四點。第四節「文學評論的評價」,略述郭楓在文學評論上的價值與檢討。第六章「結論」:旨在討論郭楓的生命歷程對作品的影響,並指出他在文學上的貢獻與定位,以及未來的研究展望。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檢討…………………………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7 第四節 論文架構…………………………………8 第二章 郭楓的生平經歷…………………………10 第一節 大陸時期(1933-1948)……………10 一、童年階段………………………………………10 二、少年階段………………………………………14 第二節 在台時期(1949-)…………….……20 一、友誼,精神的支柱…………………..20 二、沈默,生活的磨難…………………..21 三、愛情,前行的力量…………………..23 四、文學,終生的信仰…………….……24 五、事業,兩岸的交流…………………25 六、癌症,文學的復返.…………………26 第三章郭楓詩作的主題內涵與藝術特色……..………………..…29 第一節主題內涵………………………………………………………29 一、酬答詩……………………………………………………………30 (一)為朋友而寫……………………………………………………30 (二)為親人而寫……………………………………………………36 (三)為讚獻而寫……………………………………………………37 二、抒情詩……………………………………………………………38 (一)戀情詩…………………………………………………………38 (二)抒懷詩…………………………………………………………44 三、山水詩……………………………………………………………59 (一)山水之美………………………………………………………59 (二)理想象徵………………………………………………………60 四、哲理詩……………………………………………………………62 (一)自然的觸發……………………………………………………62 (二)生活的省思……………………………………………………65 (三)生命的體悟……………………………………………………67 五、批判詩……………………………………………………………72 (一)社會關懷………………………………………………………72 (二)政治批判………………………………………………………75 (三)教育檢討………………………………………………………77 (四)歷史文化………………………………………………………78 (五)文壇現象………………………………………………………81 第二節藝術特色………………………………………………………84 一、語言明朗淡然存真………………………………………………84 二、意象鮮明多角豐贍………………………………………….…85 三、抒情真摯至誠至性………………………………………….…87 四、批判深刻反諷辛辣………………………………………….…88 第四章郭楓散文的主題內涵與藝術特色…………..……...……90 第一節主題內涵………………………………………………………90 一、生命原鄉的繫念…………………………………………….…91 (一)故國的夢憶………………………………………….………92 (二)台島的孤獨………………………………………….………94 二、自然奧秘的感悟…………………………………………….…97 (一)自然的體驗………………………………………….………97 (二)生命的感悟………………………………………….…..…100 三、人情世象的描繪…………………………………………….…104 (一)人性的美善………………………………………….………104 (二)民族的大愛………………………………………….………106 四、人性現象的省察…………………………………………….…110 (一)現實的批判………………………………………….………111 (二)知識份子的內省…………………………………….………115 (三)獨醉的狂想………………………………………….………118 第二節藝術特色…………………………………………………….123 一、結構嚴謹主題明確………………………………………….…124 二、語言鮮活節奏和諧………………………………………….…127 三、托物言志意在言外………………………………………….…132 四、意境詩化妙合哲理………………………………………….…135 第五章 郭楓文學評論的書寫策略……………………..…….…137 第一節詩論……………………………………….…………………137 一、理論建構……………………..………….………………….137 二、詩人的角色與責任…………..………….………………….138 三、本質論……………………………..…….………………….142 四、質料論……………………………..…….………………….144 五、創作論……………………………..…….………………….145 六、功能論……………………………..…….………………….148 第二節文學評論…………………………..…….……………….150 一、新詩評論…….……………………..…….…………………152 二、散文評論…………..…………………….………………….170 三、小說評論…………..…………………….………………….175 第三節文學評論的特色……………………..……..……………179 一、結構謹嚴條理明晰……..…….....……..………………181 二、擅長以子之矛攻子之盾……….....……..………………182 三、銳如匕首中理切綮………….....……..…………………182 四、文辭洗鍊深入淺出………….....……..…………………183 第四節文學評論的評價………………..……..…………………184 一、評論的價值…………………….....……..………………184 二、評論的檢討…………………….....……..………………187 第六章 結論…………………….....……..…………………190 第一節 研究成果 一、生命歷程對作品的影響……….....……..………………190 二、文學上的貢獻與定位……….....……..…………………191 第二節 研究展望…………………….....……..……………194 附錄—表格 附錄一:〈郭楓新詩作品繫年表〉……….....……..………195 附錄二:〈郭楓新詩分類表〉……………………………………204 附錄三:〈郭楓散文篇目表〉……………………………………219 附錄四:〈郭楓散文主題分類表〉………………………………223 附錄五:〈郭楓生平年表〉………………………………………225 參考文獻……………………………………………………………235

    一、郭楓作品(依出版日期為序)
    (一)專書
    1. 郭楓主編,《三民主義通論》,台南市,新風,1970年。
    2. 郭楓,《知識份子的覺醒》,台中,藍燈文化事業公司,1976年7月初版。
    3. 郭楓,《第一次信仰》,台北,新地出版社,1985年7月初版。
    4. 郭楓,《老家的樹》,台北,新地出版社,1985年5月初版。
    5. 郭楓,《永恆的島》,台北,新地出版社,1985年7月初版。
    6. 郭楓,《海之歌》,台北,新地出版社,1986年。
    7. 郭楓,《九月的眸光》,台北,新地出版社,1986年9月初版。
    8. 郭楓主編,《甜甜的泥土》,台北,新地出版社,1988年。
    9. 郭楓主編,《不如酸辣湯》,台北,新地出版社,1988年初版。
    10. 郭楓主編,《客廳裡的爆炸》,台北,新地出版社,1988年初版。
    11. 郭楓主編,《台灣當代小說精選1945~1988》四冊,台北,新地出版社,1989年。
    12. 郭楓,《山與谷》,香港,文藝風出版社,1990年4月初版。
    13. 郭楓,《諦聽,那聲音》,大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年初版。
    14. 郭楓主編,《台灣當代名家作品精選集》,大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年。
    15. 郭楓,《尋求一窗燈火》,大陸,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4年11月初版。
    16. 郭楓,《攬翠樓新詩》,臺南,台南市立文化中心出版,1998年6月。
    17. 郭楓,《美麗島文學評論集》,北縣,台北縣政府文化局,2001年12月。
    18. 郭楓,《美麗島文學評論續集》,北縣,台北縣政府文化局,2003年12月。
    19. 郭楓,《郭楓詩選》,北縣,台北縣政府文化局,2006年12月初版。
    20. 郭楓,《老憨大傳》,北縣,INK印刻出版,2006年12月初版。

    (二)單篇文稿
    1. 〈屹立在詩史的高崖上—跨越語言一代詩人的風範〉,《文學台灣》47期,2003年7月,頁268-300。
    2. 〈嚶鳴上下、在星和花之間—詹冰論〉,《笠詩刊》第240期,2004年4月,頁31-54。
    3. 〈論《創世紀》的發展座標與經營策略〉,《創世紀詩雜誌》第139期,2004年6月,頁33-44。
    4. 〈你會戰勝在第二回合──寫給向病魔搏鬥的葉笛〉,《笠》雙月刊252期,2006年。
    5. 〈兩個老憨的熙然遇和:許達然與我的相知相惜〉,《文訊》252期,2006年10月,頁87-89。
    6. 〈洛夫現象:因為風的緣故〉,《鹽分地帶文學》第6期,2006年10月,頁163-178。
    7. 〈論洛夫詩的情思和語言〉,《新世紀中國新詩學術研討會》2006年10月14日至10月15日。
    8. 〈論商禽迷歌的詩和變調的藝〉,《鹽分地帶文學》第7期,2006年12月,頁156-180。
    9. 〈東乎西乎?恍兮惚兮—從〈詩人自畫像〉論評余光中詩品和詩藝〉,《鹽分地帶文學》第3期,2006年4月,頁170-188。
    10. 〈禪裡禪外失魂還魂的周夢蝶—解析〈還魂草〉並談說周夢蝶詩技〉,《鹽分地帶文學》第4期,2006年6月,頁166-181。
    11. 〈送兄弟葉笛歸大化〉,《鹽分地帶文學》第4期,2006年6月,頁94。
    12. 〈論詩活動家紀弦和《現代詩》興滅〉,《鹽分地帶文學》第5期,2006年8月,頁167-182。
    13. 〈詩與非詩的正反檢視法則〉,《笠詩刊》第261期,2007年10月,頁4-13。
    14. 〈靈性美學的超逸歌吟—序黃騰輝詩集《冬日歲月》〉,《笠詩刊》第262期,2007年12月,頁174-192。
    15. 〈鞭挑繡球〉,《新地文學》第2期,2007年12月,頁292-299。
    16. 〈人,詩人,大詩人〉,《笠詩刊》第257期,2007年2月,頁4-8。
    17. 〈從瀟灑喜樂到深沈憂鬱—析論瘂弦人和詩的複疊心影〉,《鹽分地帶文學》第8期,2007年2月,頁157-180。
    18. 〈詩的語言藝術有多樣風采—從詩的語言藝術說到詩的語言惡化〉,《笠詩刊》第258,2007年4月,頁4-11。
    19. 〈把「現代詩」偽名丟到垃圾堆去!詩的本名叫「詩」,字叫「新詩」〉,《笠詩刊》第259期,2007年6月, 頁5-9。
    20. 〈詩歌論評的歷史光景和當下傾向—兼作一種呼喚或悲鳴〉,《笠詩刊》第260期,2007年8月,頁4-10。
    21. 〈詩人與政治的距離〉,《笠詩刊》第263期,2008年2月,頁4-7。
    22. 〈詩情三品:熱情、閒情、矯情—翠樓文學片論(一)〉,《新地文學》第4期,2008年6月,頁79-85。
    23. 〈禮讚和仔仙—詩人賴和先生頌〉,《新地文學》第4期,2008年6月,頁89-90。
    24. 〈紅蕃薯及其他—詩六章˙焚寄兄弟葉笛〉,《新地文學》第5期,2008年9月,頁269-275。

    (三)報紙
    1. 〈吐魯蕃火浴--論余光中的詩〉,民眾日報,2000.08.25,17版。
    2. 〈阿米巴族詩人群〉,台灣日報,2000.09.04,31版。
    3. 〈花蓮組曲並序〉,更生日報,2000.09.10,6版。
    4. 〈行吟深淵的瘂弦〉,臺灣時報,2000.09.11,31版。
    5. 〈捐介瀟灑一醇儒-- 臺靜農先生〉,臺灣時報,2000.09.25,31版。
    6. 〈葉笛是一首絕句〉,臺灣時報,2000.10.02,30版。
    7. 〈余和我之間〉,臺灣時報,2000.10.16,17版。
    8. 〈俠儒兼備,血性才人--略記文壇怪傑唐文標先生〉,臺灣時報,2000.10.23,29版。
    9. 〈橫移而去的一匹狼〉,臺灣時報,2000.11.06,29版。
    10. 〈心魂繚繞在臺灣鄉土--許達然渾厚的學者和作家風格〉,臺灣時報,2000.11.13,29版。
    11. 〈陳列--入世的隱者〉,臺灣時報,2000.11.20,29版。
    12. 〈不朽的玫瑰與送報伕〉,臺灣時報,2000.11.27,29版。
    13. 〈愛是李魁賢的信仰〉,臺灣時報,2000.12.04,29版。
    14. 〈笑中含淚的黃春明〉,臺灣時報,2000.12.11,29版。
    15. 〈守著泥土和真情的吳晟〉,臺灣時報,2000.12.18,20版。
    16. 〈青松其人,春風其文〉,臺灣時報,2000.12.25,20版。
    17. 〈七等生的荒誕藝術〉,臺灣時報,2001.01.01,20版。
    18. 〈勞工階級的代言作家〉,臺灣時報,2001.01.08,20版。
    19. 〈作家與出版家之間〉,臺灣時報,2001.01.15,20版。
    20. 〈異端和烏托邦主義者〉,臺灣時報,2001.01.29,7版。
    21. 〈哲學園中的文學人〉,臺灣時報,2001.02.05,20版。
    22. 〈文章和行事皆玄〉,臺灣時報,2001.02.12,20版。
    23. 〈迷失在流浪中的白荻〉,臺灣時報,2001.02.26,20版。
    24. 〈林語堂的流風餘韻〉,臺灣時報,2001.03.05,20版。
    25. 〈根植花蓮的寂寞紅〉,臺灣時報,2001.03.12,20版。
    26. 〈王文興的語言變格〉,臺灣時報,2001.03.19,20版。
    27. 〈永遠的白先勇〉,臺灣時報,2001.04.02,20版。
    28. 〈繆斯鍾愛的女兒〉,臺灣時報,2001.04.09,20版。
    29. 〈鄭愁予的輕愁薄恨〉,臺灣時報,2001.04.30,20版。
    30. 〈愛的探索者,陳秀喜〉,臺灣時報,2001.05.07,20版。
    31. 〈王鼎均十項全能〉,臺灣時報,2001.05.14,20版。
    32. 〈雲門與文學的因緣〉,臺灣時報,2001.05.21,20版。
    33. 〈三毛的異國傳奇〉,臺灣時報,2001.05.28,20版。
    34. 〈「創世紀」的總管--張默〉,臺灣時報,2001.06.04,20版。
    35. 〈林良與兒童的茶話〉,臺灣時報,2001.06.11,20版。
    36. 〈歐坦生復現的星圖〉,臺灣時報,2001.06.17,19版。
    37. 〈王拓的文學路〉,臺灣時報,2001.07.27,21版。
    38. 〈尹雪曼的情與思〉,臺灣時報,2001.08.25,21版。
    39. 〈臺灣文學理論〉,灣時報,2002.01.12,21版。
    40. 〈形式建構之外--攬翠樓說詩之一〉,更生日報,2003.01.15,23版。

    二、主要參考文獻(依作者筆畫排序)
    (一) 專書
    1. 文訊雜誌社主編,《台灣現代詩史論 : 台灣現代詩史硏討會實錄》,台北,文訊雜誌出版,1996年。
    2. 王宗法,《台港文學觀察》,大陸,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
    3. 王晉民,《台灣當代文學史》,大陸,廣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
    4. 王國維,《校注人間詞話》,台北,開明書店,1989年1月新排初版。
    5. 王常新,《文學評論發凡》,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
    6. 台灣文學研究會主編,《先人之血.土地之花─台灣文學研究論文精選》,台北,前衛出版社,1989年8月。
    7. 白少帆等著,《現代台灣文學史》,大陸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
    8. 白靈、蕭蕭主編,《儒家美學的躬行者 : 向明詩作學術硏討會論文集》,臺北,萬卷樓,2007年初版。
    9. 皮述民等著,《二十世紀中國新文學史》,北縣,駱駝,1997年一版。
    10. 朱光潛,《談文學》,台北,漢藝色研文化公司,1989年3月初版。
    11.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91年6月第2版。
    12. 佛馬克、蟻布思著、袁鶴翔等譯,《二十世紀文學理論》,台北,書林出版公司,1987年11月初版。
    13. 余秋雨,《山居筆記》,台北,爾雅出版社,1995年。
    14. 吳周文、秦家琪,《郭楓散文論》,台北,新地文學出版社,1994年12月初版。
    15. 呂正惠,《戰後台灣文學經驗》,台北,新地出版社,1995年7月第一版。
    16. 呂正惠、蔡英俊主編,《中國文學批評》,台北,台灣學生,1992年初版。
    17. 巫永福,《巫永福全集˙詩卷一》,台北,傳神福音,1995年。
    18. 李明永,《台灣雜誌事業發展史》,台灣省政府出版,1986年。
    19. 李癸雲,《台灣現代女性詩作之意象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8年。
    20. 李魁賢,《李魁賢文集》,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2年初版。
    21. 沈謙,《修辭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5年1月修訂版。
    22. 周慶華,《臺灣當代文學理論》,台北,揚智文化,1996年初版。
    23. 孟樊,《文學史如何可能 : 台灣新文學史論》,台北,揚智文化,2006年初版。
    24. 林于弘,《台灣新詩分類學》,臺北,鷹漢文化出版,2004年初版。
    25. 林文寶、林淑貞等著,《台灣文學》,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1年8月初版。
    26. 林明德,《臺灣新詩硏究 : 中生代詩家論》,臺北,五南,2007年初版。
    27. 洛夫,《雪崩》,台北,書林,1994年。
    28. 紀弦,《紀弦回憶錄》第二冊,台北,聯合文學出版公司,2001年。
    29. 紀弦,《千金之旅》,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
    30. 胡民祥編,《台灣文學入門文選》,台北,前衛出版社,1989年10月初版。
    31. 郁達夫,《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台北,業強出版社,1990年2月重印。
    32. 馬茂元等編,《楚辭注釋》,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33.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編,《第六屆現代詩學硏討會論文集—台灣前行代詩家論》,彰化市,彰化師大國文系,1995年。
    34. 張春榮,《現代散文廣角鏡》,台北,爾雅出版社,2001年5月初版。
    35. 張漢良、蕭蕭編著,《現代詩導論》,台北,故鄉,1979年。
    36. 現代散文研究小組編,《中國現代散文理論》,台北,蘭亭書局,1986年10月初版。
    37. 莫渝,《台灣詩人群像》,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07年一版。
    38. 莊紫蓉,《面對作家:台灣文學作家訪談錄三》,台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出版,2007年。
    39. 許俊雅,《見樹又見林—文學看台灣》,台北,國立編譯館,2005年2月。
    40. 許達然,《含淚的微笑》,台北,野風出版社,1961年。
    41. 陳千武,《詩文學散論》,台中,台中文化,1997年。
    42. 陳鼓應、郭楓等著,《這樣的詩人余光中》,台北,台笠出版社,1989年。
    43. 陸士清,《台灣文學新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3年初版。
    44. 傅德岷,《散文藝術論》,大陸重慶,重慶出版社,1988年2月第1版。
    45. 彭瑞金,《台灣新文學運動四○年》,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出版化部,1992年。
    46. 彭瑞金,《台灣新文學運動40年》,台北,自立晚報,1994年6月第1版。
    47. 彭瑞金,《文學評論百問》,台北,聯合文學,1998年。
    48. 彭瑞金主編,《李魁賢文集第陸冊》,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2年。
    49. 焦桐,《台灣戰後初期的戲劇》,台北,台原,1990年。
    50. 華倫、韋勒克著、梁伯傑譯,《文學理論》,台北,水牛圖書公司,1991年11月初版。
    51. 黃重添等著,《台灣新文學概觀》,台北,稻禾出版社,1992年3月初版。
    52. 黃維樑編,《璀璨的五采筆—余光中作品評論集》,台北,九歌出版社,1994年10月初版。
    53. 黃慶萱,《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1983年10月4版。
    54. 楊昌年,《現代散文新風貌》,台北,東大出版,1988年初版。
    55. 楊昌年,《風裡芙蕖自有姿-楊昌年論評選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8年。
    56. 楊牧,《失去的樂土》,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2002年8月。
    57. 葉石濤,《走向台灣文學》,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1990年初版。
    58. 葉笛,《火和海》,台北,笠詩社,1990年。
    59. 葉笛,《葉笛全集17資料卷一》,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2007年。
    60. 葉笛,《葉笛全集6評論卷三》,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2007年。
    61. 葉笛,《葉笛全集5評論卷二》,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2007年。
    62. 趙天儀,《裸體的國王》,台北,香草山,1976年。
    63. 鄭明娳,《現代散文欣賞》,台北,東大,1978年。
    64. 鄭明娳,《現代散文縱橫論》,台北,大安,1986年初版。
    65. 鄭明娳,《現代散文類型論》,台北,大安,1987年再版。
    66. 鄭明娳,《現代散文構成論》,台北,大安出版社,1989年3月初版。
    67. 鄭明娳,《現代散文現象論》,台北,大安出版社,1992年8月一版。
    68. 鄭明娳,《現代散文》,台北,三民書局,1999年3月初版。
    69. 鄭炯明編,《台灣精神的崛起--「笠」詩論選集》,高雄,春暉出版社,1989年12月初版。
    70. 魯迅,《魯迅小說史論文集》,台北,里仁,1992年初版。
    71. 戴文鋒主編,《葉笛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2007年。
    72. 鍾怡雯,《無盡的追尋:當代散文的詮釋與批評》,台北,聯合文學,2004年初版。
    73. 鍾阿城,《棋王,樹王,孩子王》,台北,新地文學出版社,1999年。
    74. 簡政珍等主編,《當代台灣文學評論大系》,台北,正中,1993年初版。
    75. 魏飴,《散文鑑賞入門》,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9年6月再版。
    76. 羅門,《詩眼看世界》,台北,師大書苑,1989年。

    (二) 期刊論文
    1. 王宗法,〈哲理的光芒—郭楓散文藝術片論〉,《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報),1993年第2期,頁55-58。
    2. 江千惠,〈八0年代的「文季」餘音—郭楓的《新地文學》〉,《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集刊》9期,2004年3月,頁153-166。
    3. 作者不詳,〈笠下影—郭楓〉,《笠詩刊》57期,頁29-31。
    4. 吳組緗,〈散文藝術片談—郭楓訪吳組緗〉,《新地文學》1卷6期,1991年2月。
    5. 宋雅姿,〈一生為文學拚搏—郭楓的冷路與熱情〉,《文訊》256期,2007年2月,頁12-21。
    6. 林超然,〈鄉情的眺望—讀郭楓的散文〈蟬聲〉〉,《閱讀與鑑賞》(高中版),2003年第5期,頁44-46。
    7. 胡德才,〈不朽的思鄉曲—讀郭楓的散文《老家的樹》〉,《當代文壇》,2001年第3期,頁18-19。
    8. 師範,〈郭楓:永遠的非主流文學工作者〉,《文訊》268期,2008年2月,頁76-78。
    9. 秦家琪,〈郭楓散文的心境基調和主題思路〉,《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年第3期,頁73-79。
    10. 寇立光,〈質樸˙純真:郭楓詩歌斷想〉,《中國文學研究》,1991年第4期,頁107-108。
    11. 戚雲龍,〈永恆的追求—郭楓和他的《第一次信仰》〉,《徐州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年第3期,頁89-94。
    12. 陳瀅州,〈孤吟岩上與獨行郭楓的另類交響〉,《文訊》246期,2006年4月,頁72-77。
    13. 傅德岷,〈論郭楓散文的審美風範〉,《南京社會科學》,1992年3月第49期,頁115-118。
    14. 彭瑞金,〈郭楓的詩與人〉,《文學台灣》65期,2008年1月,頁249-259。
    15. 葉詩芳,〈夕陽無限好 花美人也美—郭楓〈獨坐夕陽下〉賞析〉,《閱讀與寫作》,1994年第4期,頁11-12。
    16. 劉維瑛,〈奮身拚搏的孤獨老憨,逆風而進—訪前輩作家郭楓〉,《台灣文學館通訊》16期,2007年8月,頁42-47。
    17. 樊洛平,〈蟬聲裡的鄉愁〉,《中學生閱讀(初中版)》,2002年第9期,頁24。
    18. 潘先偉,〈並不孤獨的靈魂—論郭楓創作的主體精神與文化意蘊〉,《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1997年第2期,頁80-85。
    19. 謝冕,〈危航詩意—論郭楓的詩〉,《華文文學》,2005年2月第67期,頁5-10。

    三、學位論文
    1. 阮美慧,《笠詩社跨越語言一代詩人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7年。
    2. 林佳惠,《《野風》文藝雜誌研究》,師範大學國文學系,1997年。
    3. 陳靜玉,《陳千武及其現代詩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
    4. 王國安,《李魁賢現代詩及詩論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5. 曾香綾,《余光中詩硏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硏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6. 劉淑惠,《現代散文風貌硏究 : 余光中散文新探》,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硏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7. 李玉春,《許達然文學觀及其文學表現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硏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8. 郭倍甄,《葉笛及其現代詩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9. 王慈憶,《戰後台灣現代詩中的文化認同研究—以「跨語詩人」及「渡台詩人」為觀察比較》,中正大學台灣文學所碩士論文,2007年。

    四、網路資料與其他
    台灣文學研究工作室(2009.1.14檢索)http://ws.twl.ncku.edu.tw/hak-chia/i/iap-tek/pek-chhiu-lun.htm現代詩講義(2009.1.14檢索)http://www.fg.tp.edu.tw/~flowerss/newfile54.html台灣文學e網打進(2009.1.14檢索)http://www.poem.com.tw/國家台灣文學館(2009.1.14檢索)http://www.nmtl.gov.tw/
    國家台灣文學館出版DVD九十四年度台灣詩人一百影音計畫第四階段:郭楓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