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何思婷 HE, SZU-TING |
---|---|
論文名稱: |
十二年國教素養導向課程設計與評量之研究—以新北市某國中八年級家政課程單元為例 The Study of Curriculum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The Competency based in 12-Year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a: An Example of Eighth Grade Home Economics Course of A Junior High School in New Taipei City |
指導教授: |
蔡居澤
Tsai, Ju-Tse |
口試委員: |
吳崇旗
Wu, Chung-Chi 王俊杰 WANG, CHUN-CHIEH |
口試日期: | 2021/07/20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活動領導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_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Scouting Education and Outdoor Leadership |
論文出版年: | 2021 |
畢業學年度: | 10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62 |
中文關鍵詞: | 十二年國教 、素養導向 、標準本位評量 、綜合活動領域 、家政科 |
英文關鍵詞: | 12-Year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a, competence-aimed policy, standard-based assessment, Integrative Activities Area, home economics |
研究方法: | 行動研究法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0853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51 下載:2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究十二年國教素養導向並聚焦於家政科單元課程與評量設計,本單元教案以臺師大心測中心「國中學生學習成就素養導向標準本位評量」設計評量評分指引、詳列學習表現等級描述據此發展對應之評量工具。採用行動研究法,針對新北市某國中八年級學生進行八堂課程,以「如何在不同情境下使用合宜且對環境友善清潔衣物的方法」為核心問題,對應學習重點後設定學習目標與評量評分指引導引教學活動;運用單元設計之評量工具與評量評分指引核定學生的學習表現,藉以調整修正教案與評量設計,以促進學生學習遷移展現高層次的素養能力。
研究包含:一、探究依據綜合活動領域綱要設計適切的素養導向家政科單元課程。二、依據「國中學生學習成就素養導向標準本位評量」之內涵,探究如何據以發展符合本單元課程之評分指引與評量工具。三、經由單元課程實施後,觀察並探究學生學習表現情形並依此調整課程與評量設計。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以下結論:一、使用三步驟、六流程設計素養導向課程並運用體驗式活動引發問題意識進行核心問題探究、不論在形式或內容都需符合素養精神。二、透過經驗學習圈的邏輯思考可協助教師規劃脈絡分明的評量評分指引,結合重理解課程的六個理解層次教學提問並運用多元評量工具蒐集學習證據。三、教師透過共同備課或行動研究,提升教學素養。最後,提供綜合活動領域夥伴在素養導向課程與評量設計與實施過程及未來研究者相關建議。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curriculum of home economics and its evaluation design under the competence-aimed policy of 12-Year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a. I designed the lectures with understanding by design as well as experiential learning; I built the scoring guide rubrics and listed performance level descriptors for each corresponding tools of assessment, based on the Standard-based Assessment of Student Achievement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BASA) from Research Center for Psychological and Education Testing of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Using the method of action research, I held eight lessons lecture in eighth grade of a junior high school in New Taipei City. I linked the lecture with the issue of “how to clean our clothes using appropriate and eco-friendly ways under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and set the scoring guide rubrics as well as learning objects; I evaluated students’ performance by facilitating scoring guide rubrics and tools for assessment of each lesson. By adjusting course materials and design of scoring rubrics, the course stimulated the transfer of learning of students, who present high-level of competency.
This study contains following aspects. 1.I discussed how to design the home economics lecture properly based on the outline of integrative activities area and, 2. how to develop the rubrics and tools of assessment that fits the lecture best under the insight of SBASA?3. I observed and discussed students’ performance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ecture.
Based on the results, I made three following conclusions: Firstly, both structure and content of the lecture must fulfill the competency. Secondly, after using various methods and tools of assessment, I recommend using the self-assessment to enhance students’ metacognition of what they learn in class. Thirdly, collaborative lesson preparation and action research promote teacher’s proficiency in teaching. Finally, I provide some relative suggestions regarding lectur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in competence-aimed policy for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who devote themselves in integrative activities area.
王文科、王智弘(2010)。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全興(2016)。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國民核心素養的內涵。臺灣教育評量月刊,700,頁34-38。
王佳琪(2017)。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之核心素養課程:評量的觀點。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3),頁35-42。
王為國(2016)。體驗學習在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運用。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2),58-63。
王憶萱(2018)。實施素養導向之探究課程對國中七年級學生科學素養之影響。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王燦明、朱水萍等(譯)(2008)。體驗學習:讓體驗成為學習和發展的泉源。(原作者:D.A.庫伯)。上海市:東華師範大學出版社。
方德隆、張宏育 (2013)。國中教育階段核心素養課程之建構。教育研究月刊, 8 (1) ,頁 65-99。
任宗浩(2018)素養導向評量的界定與實踐。載於蔡清華(主編)。課程協作與實踐第二輯(pp.75-82)。臺北市:教育部協作中心。
杜宜璇(2018)。十二年國教綜合活動領域童軍專長素養導向課程設計與實施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宋曜廷、周業太與曾芬蘭(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入學考試與評量變革。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9(1),頁1-32。
李駱遜(2017)。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中綜合活動領域可程綱要的新面貌。教育脈動,10。
李淑婷(2014)。國小綜合活動領域評量活動發展之行動研究-以四年級自編單元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兆田(2013)。引導反思的第一本書。臺北市:五南。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8)。質的評鑑與研究。新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吳俊憲(2020)。素養導向學習評量理念與標準本位評量設計示例。臺灣教與評論月刊,9(9),頁143-148。
吳美枝、何禮恩(譯)(2001)。行動研究:生活實踐家的研究錦囊。(原作者:Jean McNiff,Pamela Lomax,Jack Whitehead)。臺北市:濤石文化。
吳清山(2011)。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學生未來適應力。研習資訊,28(4),1-3。
吳清山、林天祐(2005)。教育新辭書。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清山、林天祐(2017)。標準本位評量。教育研究月刊,221,頁133-134。
吳壁純(2017)。素養導向之教學習評量。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3),30-34。
吳壁純、詹志禹(2018)。從能力本位到素養導向教育的演進、發展與反思。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4(2),35-64。
吳耀明(2010)。多元教學與評量對國小學童學習態度及學習焦慮之影響。教育研究學報,44(1),153-157。
洪詠善、范信賢(2015) 。同行:走進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16-17 頁。
洪詠善(2018)。素養導向教學的界定、轉化與實踐。載於蔡清華(主編)。課程協作與實踐第二輯(p59-74)。臺北市:課程教學與評量協作中心。
胡憶蓓(2019)。素養導向教學:S.M.Drake 課程設計觀點。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10),19-26。
胡凌嫣(2016)。逆向課程設計法。課程為經,評量為緯。選材電子報,268。取自http://probe.ceec.edu.tw/%E9%80%86%E5%90%91%E8%AA%B2%E7%A8%8B%E8%A8%AD%E8%A8%88%E6%B3%95%EF%BC%9A%E8%AA%B2%E7%B6%B1%E7%82%BA%E7%B6%93%E3%80%81%E8%A9%95%E9%87%8F%E7%82%BA%E7%B7%AF/
徐千惠(2019)。運用UbD模式設計與實施素養導向的學校本位課程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徐琬婷(2017)。國中綜合活動領域標準本位評量發展與實施之研究-以七年級童軍課程單元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馬雅琪(2013)。發展國中學生學習成就評量標準示例之行動研究–已綜合活動學習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可婷譯(2010)。焦點團體法。(原作者:Rosaline Barbour)。新北市:韋伯文化。
張雨霖(2017)。十二年國教總綱精神、核心素養課程架構及素養導向教學與評量之理念。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臺北市。
張家慧、蔡銘修(2018)。淺談同儕作業互評實施建議。台灣教育評論月刊,7(8),頁212-218。
張華真(2019)。素養導向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國小六年級數學為例。國立虎尾科技大學。雲林縣。
張景媛、林佳慧(2017)。綜合活動領域素養導向教學設計發展與實例。教育研究月刊,275,頁34-45。
張碧珠等(譯)(2017)。差異化班級學生評量。(原作者:Carol Ann Tomlinson,CTonya R.Moon)。臺北市:五南。
郭託有、廖淑惠、施慧怡(2009)。體驗教育理論與實務。臺北市:華杏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游力譿(2019)。素養導向反毒教育課程設計與實施。慈濟大學。花蓮市。
陳伯璋(2010,6月)。臺灣國民核心素養與中小學課程發展之關係。2010年6月3-5日。澳門。
陳伯璋、張新仁、蔡清田、潘惠玲(2007)。全方位的國民核心素養之教育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5-2511-S-003-001)。臺南市:至理管理學院教育研究院。五南。
陳佩英、鄭毓瓊、林佳慧、莊德仁、黃琪、鄭美瑜(2017)。素養導向跨領域課程設計。106學年度教育部高中優質化輔助方案素養導向跨領域初階工作坊:ASK愛思客教師團隊。
陳怡蒨(2016)。課程設計:統整課程設計的思維與趨勢。臺北市:洪葉文化。
陳傑昇(2018)。十二年國教素養導向單元課程設計與實施之研究─以綜合活動領域童軍科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雅鈴(2020)。素養導向的PISA閱讀教學行動研究 —以正義為核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黃光雄(1996)。課程與教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光雄、蔡清田(1999)。課程發展與設計。臺北市:五南。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臺北:漢文。
黃政傑(1999)。課程改革。臺北:漢文。
黃政傑(2012)。十二年國教:改革、問題與期許。臺北市:五南。
蔡美華(譯),王文科(審訂)(2008二版)。行動研究法:教師研究者的指引(原作者:Geoffrey E.Mills)。台北市: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黃國珍(2017)。黃金時代是在我們前面,不在我們背後!閱讀理解華文閱讀素養評量學習誌,16,4-5。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2020)。十二年國教課綱國民中學標準本位評量示例彙編:綜合活動領域。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4)。十二年國教基本教育課程發展指引。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綜合活動領域。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台北市:教育部。
曾益菁(2014)。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國中學生學習成就評量標準評量示例之行動研究— 以綜合活動領域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趙曉美(2019)。素養導向教學的思考與課堂實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10),頁27-30。
蔡清田(1998)。從行動研究論教學實習課程與教師專業成長。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師專業成長:理想與實際(1998年刊)(pp.177-202)。臺北:師大書苑。
蔡清田(2008)。課程學。臺北市:五南。
蔡清田(2012)。課程發展與設計的關鍵DNA:核心素養。臺北市:五南。
蔡清田(2013)。教育行動研究新論。臺北市:五南。
蔡清田(2021)。十二年國教新課綱與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
歐用生(2019)。課程語錄。臺北市:五南。
劉美嬌(2017)。綜合活動素養導向教材編寫原則圖。素養導向教學設計實作:中央課程與教學輔導團。
謝智謀(2003)。另類學習方式-體驗式學習。教師天地,127,6-13。
謝智謀、王貞懿、莊欣瑋(2007)。體驗教育-150個遊戲中學習。臺北市:亞洲體驗教育學會。
賴麗珍(譯)(2008,2018)。重理解的課程設計(原作者:Grant Wiggins ,Jay McTighe)。新北市:心理出版社。
賴麗珍(譯)。設計優質的課程單元:重理解的課程設計(原作者:Grant Wiggins ,Jay McTighe)。新北市:心理出版社。
賴佑菁(2019)。英文素養導向教學模式之行動研究─以一所技術型高中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蘇郁雯(2019)。素養導向「全球環境與永續」議題課程方案之實施成效—以UbD設計「吃漢堡,咬雨林」方案為例。淡江大學。新北市。
蘇哲賢(2017)。從學習主體談國小學生核心素養學習評量之理念認知。教育評論月刊,6(6),頁43-47。)。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Earl, L.(2003). Assessment as learning: Using classroom to maximize student learning.Thousand Oaks,CA:Corwin Press.
Elliott, J.(1988).The curriculum experiment:Meeting thw challenge of social change.Buckingham:Open University Press.
Hambleton, R. K.(2001). Setting performance standards on educational assessments and criteria for evaluating the process. (G. J. Cizek Ed). Setting performance standards: Concepts, methods, and perspectives. 89-116.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Jang,E.E.、Ryan,K.E.(2003).Bridging gaps among curriculum,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assessment.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35),499-512.doi:
10.1080/0022027032000073877
Linn,R. L.、Herman, J. L.(1997). A policymaker’s guide to stangards-led assessment.Denver,CO:Education Commission of the States.
Wiggins. G.(1998). Education assessments: Designing assessments to inform and improve performanc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