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羅俊強
Lo Chun Chiang
論文名稱: 行憲第一屆立法委員之研究(1948-1949)
A Study of the Legislators of the First Session (1948-1949)
指導教授: 賴澤涵
Lai, Jeh-H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00
畢業學年度: 8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62
中文關鍵詞: 立法委員立法院行憲選舉派系參政人事競爭議事表現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54下載:12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我國行憲第一屆立法委員於民國37年1月21日至23日經由公民分區投票產生,同年5月8日開始在南京集會、開議。然而,就在立委選舉乃至正式行使職權的同時,國共內戰也愈趨激烈,結果38年底國府因失敗而播遷,許多立委也隨之來臺。由於有部份立委投共或因故未來臺報到,因此來臺之初曾遞補了100餘名立委。行憲第一屆立委的任期原本至40年5月便已屆滿,依憲法規定應重新改選,但當時大陸為中共所據,無法辦理全國性的立委選舉,行政院乃於39年12月呈請總統諮商立法院由現任立法委員繼續行使職權,時間暫訂為一年,獲得立法院同意。其後41年及42年也以同樣的方式各延長一年。到了43年,監委及國大6年的任期也將屆滿,為了一併解決中央民意代表的任期問題以延續法統象徵,行政院於43年函請司法院大法官會議解釋,經司法院大法官會議於1月29日做出「釋字第31號解釋」:「惟值國家發生重大變故……在第二屆委員未能依法選出集會與召集以前,自應仍由第一屆立法委員監察委員繼續行使其職權」。從此委員們便一直「繼續行使其職權」,是為「萬年國會」的濫觴。
    隨著立委逐漸凋零,為補充人數,民國58年曾舉辦過1次立委之增選,當選的11名立委與37年選出的立委相同,不須改選。而自61年起開始舉辦增額立委選舉,但增額立委則須面對每3年改選一次的壓力。特殊的時空環境下,使得包含立委在內的第一屆中央民代因象徵中華民國法統而不得不繼續行使其職權,然而長期的不改選也深為人所詬病,自76年立院第79會期起,在民進黨立委以及國民黨增額立委的不斷施壓下,這批資深立委終於在80年底全數退職,行憲第一屆立委從此走入歷史。
    由上可知,所謂的「行憲第一屆立法委員」其實並不僅止於民國37年所選出的700多人,還包括了在大陸時期即遞補的立委、來臺遞補立委、58年補選的11名立委,以及自61年起每3年改選1次的增額立委,尤其是增額立委,多為崛起於地方的民選菁英,除了為立院注入新血外,也使得行憲第一屆立委在後期的組成更為複雜。
    歷史研究向來注重對於人、事、物的整體掌握,並從中得出因果關係,因此以行憲第一屆立法委員為研究主題而言,最理想的處理方式自然是從民國37年的立委選舉到民國80年的退職都能納入探討,如此方能從長時間的脈絡,看出其變遷的歷史意義。然而由於筆者學力、時間均感有限,無法作如此大規模的資料收集與撰述,且部份較為貼近現代的史料恐非短期之內得以運用(如國民黨中常會記錄通常須30年後才開放供研究使用),人物也不易評價,所以本文擬僅就上述的第1個時期,即行憲第一屆立委在大陸的2年為研究斷限。雖然研究時間不長,但由於史學界尚未有學者以此為研究主題,因此本論文可視為是對此一課題的基礎研究。事實上,過去許多論著雖偶有提及立委選舉,或是立委在大陸的問政情況,但大多僅是簡單的帶過,而缺乏細緻的探討,甚至筆者發現許多論著在分析行憲第一屆立委的組成結構時,皆以立法院來臺後所編之《第一屆立法委員名鑑》(42年版)為樣本,由於《第一屆立法委員名鑑》(42年版)所收錄的僅是來臺立委,且其中有90餘人為遞補,以這樣的名單來概括解釋37年選出的立委之組成,實失之偏頗。此外,筆者也發現不管是立委當選的名單,或是各選區應選名額與實際選出名額間的差異,各種資料記載都不盡相同,十分混亂。是故,筆者認為唯有透過大量資料的蒐集,考證並爬梳,方能盡量貼近史實。
    本文探討的方向有3:
    1.探討政府以及政黨籌畫、參與立委選舉的經過,其及衍生問題。
    2.探討立委選舉的經過,並詳細剖析立委的組成。
    3.探討行憲第一屆立委在大陸4個會期之參政情形。
    除緒論、結論外,本文共分4章。
    第一章〈立委選舉之籌畫與提名〉,本章共有三節。第一節〈行憲前立法機關及立法代表之更迭〉,本節將對民國初期以及訓政時期的立法機關與立法代表之更迭作一概述,藉以明瞭行憲前立法代表的沿革;第二節〈立委選舉法規的制定與修正〉,藉由政府所頒佈的選舉法規,獲知有關立委選舉的重要規定,並述及當時若干單位、團體有何反應?政府作了哪些修正?第三節〈選舉提名與退讓名額問題〉,本節以國民黨為主,民社、青年兩黨為輔,探討政黨如何建立機制提名黨員參選,其衍生的問題為何,並敘述國民黨與民、青兩黨交涉退讓名額之經過及其結果。
    第二章〈立委選舉與立委組成分析〉,本章共有二節。第一節〈立委選舉及其糾紛〉,主要敘述立委候選人的競選活動、投票情形,以及選舉前後所發生的糾紛;第二節〈立委之組成分析〉,本節將分別以性別、年齡、黨籍、學歷、經歷、派系,6項指標,詳細剖析立委的組成結構。
    第三章〈立委之參政情形:第一、二會期〉,本章共有二節。第一節〈人事競爭〉,主要探討立委派系在立院正副院長選舉以及行政院長同意權等人事方面的競爭;第二節〈議事表現〉,除了對第一、二會期的議事成果加以統計分析外,亦將提出幾則引起輿論重視的議題,以窺立委的問政情況。
    第四章〈立委之參政情形:第三、四會期〉,本章共有四節。第一節〈立院復會地點爭議〉,將論述立院第2會期休會期間立委的主和言論,以及因「府院之爭」連帶引起的立院復會地點爭議;第二節〈問政表現:人事方面〉,本節主要探討立委在人事方面的重要表現,包括倒孫、同意何應欽組閣、倒童,以及否決居正組閣;第三節〈問政表現:議事方面〉,除了對第三、四會期的議事成果加以統計分析外,亦將提出幾則重要議案,以窺立委的問政情況;第四節〈立委的政治抉擇與異動〉,主要藉由資料的蒐集與整理,盡可能調查出立委在民國38年中共渡江後,分別做出何種政治抉擇,其異動概況又為何。
    筆者期待藉由以上的探討,能對行憲第一屆立委的產生過程、成員結構,以及在大陸4個會期的參政情形有一清楚瞭解,以補前人著作之不足,並為日後相關研究奠定基礎。

    緒論………………………………………………………………1 第一章 立委選舉之籌畫與提名………………………………7 第一節 行憲前立法機關及立法代表之更迭…………………………7 一、民國初期至訓政之前……………………………………7 二、訓政時期…………………………………………………12 第二節 立委選舉法規的制定與修正…………………………………20 一、立委選舉法規的制定與公布……………………………21 二、反應與修正………………………………………………33 第三節 選舉提名與退讓名額問題……………………………………38 一、國民黨內選舉機制的建立………………………………38 二、國民黨內提名問題………………………………………39 三、民青兩黨的選舉機制與提名……………………………49 四、退讓民青兩黨名額問題…………………………………50 第二章 立委選舉與立委組成分析……………………………55 第一節 立委選舉及其糾紛…………………………………………55 一、競選活動…………………………………………………56 二、選前鼓勵、指導投票……………………………………59 三、舉行投票…………………………………………………60 四、選舉糾紛…………………………………………………64 第二節 立委之組成分析………………………………………………82 一、性別………………………………………………………83 二、年齡………………………………………………………84 三、黨籍………………………………………………………85 四、學歷………………………………………………………86 五、經歷………………………………………………………93 六、派系………………………………………………………99 第三章 立委之參政情形:第一、二會期……………………103 第一節 人事競爭……………………………………………………103 一、立院第一任正副院長選舉………………………………103 二、行政院長人事問題………………………………………111 三、孫科組閣與第二任立院正副院長改選…………………113 第二節 議事表現……………………………………………………119 一、議事成果統計分析………………………………………119 二、重要問政議題……………………………………………126 第四章 立委之參政情形:第三、四會期……………………143 第一節 立院復會地點爭議………………………………………143 一、立委呼應和談…………………………………………143 二、「府院之爭」與立院復會地點爭議……………………147 第二節 問政表現:人事方面…………………………………………164 一、立委醞釀倒孫……………………………………………164 二、同意何應欽組閣…………………………………………170 三、倒童運動…………………………………………………171 四、一票之差否決居正………………………………………179 第三節 問政表現:議事方面…………………………………………184 一、議事成果統計分析………………………………………184 二、重要問政議題……………………………………………187 第四節 立委的政治抉擇與異動……………………………………206 一、立委投共………………………………………………207 二、立委來臺…………………………………………………212 三、立委參加第三勢力………………………………………214 結論……………………………………………………………215 附錄……………………………………………………………223 附表……………………………………………………………243 徵引書目………………………………………………………343 表次 表1-1-1 :訓政時期立法院正、副院長一覽表……………………………………15 表1-1-2 :訓政時期立法委員人數統計表(1-4屆)………………………………17 表1-1-3 :行憲前立法機關、立法代表變遷一覽表……………………………..19 表1-2-1 :各省市立法委員名額分配及選舉區總數表……………………………26 表1-2-2 :蒙古立法委員名額分配表………………………………………………27 表1-2-3 :西藏立法委員名額分配表………………………………………………28 表1-2-4 :各民族在邊疆地區選出之立法委員名額分配表………………………28 表1-2-5 :僑居國外國民立法委員選舉區域之劃分及每區應30選出名額分配表.28 表1-2-6 :職業團體選出之立法委員名額分配表…………………………………29 表1-2-7 :立法院立法委員選舉進行程序…………………………………………32 表1-3-1 :國民黨讓與友黨立委名額態度變化表…………………………………52 表2-1-1 :投票率較低的東北省市立委當選人得票數一覽表……………………63 表2-1-2 :有關選舉糾紛、舞弊、訴訟之新聞摘要表……………………………70 表2-2-1 :行憲第一屆立法委員選舉結果一覽表…………………………………83 表2-2-2 :立委年齡分佈概況表……………………………………………………85 表2-2-3 :三黨及無黨籍人士當選人數一覽表……………………………………86 表2-2-4 :立委學歷統計表…………………………………………………………89 表2-2-5 :立委所學性質統計表……………………………………………………90 表2-2-6 :立委留學人數統計表……………………………………………………92 表2-2-7 :立委留學所學性質統計表………………………………………………93 表2-2-8 :立委一般經歷統計表……………………………………………………95 表2-2-9 :立委議事經歷概況表……………………………………………………96 表2-2-10:立法院成立之初立委所屬政治關係及其重要成員概況表…………100 表3-1-1 :民國37年(1至2會期)立委通過議案一覽表…………………………119 表3-1-2 :民國37年(1至2會期)立委通過議案數量統計表……………………123 表3-1-3 :民國37年(1至2會期)立委行使同意權之結果一覽表………………126 表4-1-1 :民國38年1月16日56位主和之在京立委所屬派系概況表……………159 表4-1-2 :民國38年1月19日42位主和之在京立委所屬派系概況表……………161 表4-1-3 :民國38年2月8日45位主張在穗復會之在穗立委所屬派系概況表…162 表4-1-4 :主張在京復會之在京立委所屬派系概況表…………………………163 表4-1-5 :民國38年2月18日42位在京立委所屬派系概況表…….………………63 表4-2-1 :倒童運動中各立委態度、派系概況表………………………………178 表4-3-1 :民國38年(3至4會期)立委議事成果一覽表…………………………184 表4-3-2 :民國38年(3至4會期)立委通過議案數量統計表……………………185 表4-3-3 :民國38年(3至4會期)立委行使同意權之結果一覽表………………187 表4-4-1 :《六屆中常會記錄》所見開除黨籍立委一覽表………………………210 附錄目次 附錄1:中華民國憲法(第六章)…………………………………………………223 附錄2:立法院立法委員選舉罷免法……………………………………………225 附錄3:立法院立法委員選舉罷免法施行條例…………………………………230 附錄4:國民大會代表立法院立法委員選舉補充條例…………………………236 附錄5:各省市縣選舉指導辦法…………………………………………………237 附錄6:指導本黨同志參加競選實施辦法………………………………………239 附錄7:立委審查及讓足友黨名額之辦法要點…………………………………241 附錄8:本黨處理國代立委選舉糾紛之有關文件(節錄)………………………242 附表目次 附表1:政黨提名立委候選人名單……………………………………………243 附表2:立委當選人名單………………………………………………………256 附表3:立委學歷概況表………………………………………………………267 附表4:立委經歷概況表………………………………………………………288 附表5:立委黨籍、派系概況表………………………………………………306 附表6:立委流動概況表………………………………………………………322 附表7:遞補立委流動概況表…………………………………………………337 附表8:立院第一至三會期立委報到人數一覽表……………………………341

    徵引書目
    中文部分
    一、檔案
    (一) 臺北:國史館
    1.內政部檔案
    (1)〈立委當選證書〉,127/1459,《內政部檔案‧各級民代選舉罷免-立委
    選舉》。
    (2)〈僑外立委當選證書〉,127/1461,《內政部檔案‧各級民代選舉罷免-
    立委選舉》。
    (3)〈立委選舉法令釋疑解釋〉,127/1462,《內政部檔案‧各級民代選舉罷
    免-立委選舉》。
    (4)《內政部檔案‧各級民代選舉罷免-國代選舉》。
    2.蔣中正總統檔案
    (1)〈選舉糾結之恩怨資料〉,《蔣中正總統檔案‧特交檔案/分類資料/政治
    /中央憲政》第003卷,號次5,民國37年。
    (2)〈立法院二十一委員會召集委員名單及立法院內部情況概要等〉,《蔣
    中正總統檔案‧特交檔案/分類資料/政治/中央政府人事》第011卷,號次
    6,民國37年。
    (3)《立法院立法委員在京通訊錄》,收入《蔣中正總統檔案‧特交檔案/分
    類資料/政治/中央政府人事》第011卷,號次7。
    (4)〈立委名單及有關立委籍貫與聯絡人暨新政俱樂部理事會理事名單〉,
    《蔣中正總統檔案‧特交檔案/分類資料/政治/中央政府人事》第011卷,
    號次8。
    (5)〈行憲第一屆立法院軍人立法委員名冊暨軍調局當選立委同志簡歷冊
    〉,《蔣中正總統檔案‧分類資料/政治/中央政府人事》第011卷,號
    次9,民國37年。
    (6)〈副總統競選中各助選團重要負責人與經濟使用情況及國大代表投票彙
    報表〉,《蔣中正總統檔案‧特交檔案/一般資料/民國37年6月》。
    (7)〈各黨派動態〉,《蔣中正總統檔案‧特交檔案/一般資料/民國37年》。
    (8)〈青年黨對立委問題之兩派意見〉,《蔣中正總統檔案‧特交檔案/一般
    資料/民國37年》。
    (二) 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黨史會)
    1. 〈中央提名立法委員候選人聯誼會致中常會函〉,檔號:6.3/15713。
    2. 〈中政會決議立法委員職業選舉名額案〉,檔號:政8/18。
    3. 〈立法院第一屆院長副院長選舉案〉,檔號:政8/20.9。
    4. 〈各方請重劃立法委員選區案〉,檔號:政8/25。
    5. 〈各方請增加國大代表立監委及各級議員案〉,民國36年5月9日,檔號:政8/4。
    6. 〈有關選舉問題運用之原則要點〉,檔號:6.3/121.2。
    7. 〈江西第六行政區上饒等縣旅京代表上中常會等請願書〉,檔號:特26/3.5-117。
    8. 〈李品仙致吳鐵城〉,民國36年12月14日,檔號:6.3/29-75。
    9. 〈李雪荔致張厲生函〉,民國36年12月26日,檔號:特26/3.6-171。
    10. 〈谷正綱致中央選舉指導委員會函〉,民國37年1月19日,檔號:特26 /3.6-176。
    11. 〈河北旅京代表趙子懋等上中常會呈〉,民國36年12月,檔號:特26/3.5-119。
    12. 〈馬步芳致張厲生電〉,民國36年11月19日,檔號:特26 /3.3-43。
    13. 〈商業團體立法委員名額之分配補救辦法2項〉,檔號:政8/18。
    14. 〈陶季天上中央常會呈〉,民國36年12月21日,檔號:特26/3.5-121。
    15. 〈鄒魯等致中常會函〉,檔號:6.3/29-76。
    16. 〈劉士毅等致中常會函〉,檔號:6.3/29-69。
    17. 〈蔣總裁至各省市主席市長主委等電〉,民國37年1月5日,檔號:特26 /3.5-110。
    18. 〈魯省國代立委候選人學資歷與地方關係比較表〉,民國36年12月5日,檔號:特26/3.5-118。
    19. 〈職業團體立法委員名額詳細分配辦法及產生方法一覽表〉,檔號:572/1。
    20. 〈顧祝同致電中執會函〉,民國36年11月23日,檔號:6.3/29-68。
    21. 《財產稅案文件彙編》,未載出版地,商報社編印,民國37年6月25日,檔號:6.3/157-15。
    22. 中央委員會秘書處編印,《中央改造委員會會議決議案彙編》,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秘書處,民國41年。
    23. 中央委員會秘書處編印,《中國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會議紀錄彙編》,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秘書處,民國43年。
    24. 張知本、鈕永建等提,〈扶助黨員政治活動求取工作機會均等而固黨基案〉,民國37年,檔號:特26/3.6-179。
    25. 現任立法委員本黨同志名單〉,檔號:政5/3.9。
    26. 無檔名,民國36年12月18日,檔號:6.3/29-66。
    27. 蔣總裁致中央選舉指導委員會代電〉,民國37年1月16日,檔號:特26 /3.6-175。
    28. 鄧錫侯黃季陸等上蔣總裁電〉,民國37年1月9日,檔號:特26/3.7-182。
    (三)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二檔館)
    立法院,全宗號:10
    1. 第一屆立法院第一會期會議議事日程、 議事錄,第一次至第二十二次。
    2. 第一屆立法院第二會期會議議事日程、 議事錄、速記錄,第一次至第六次。
    3. 第一屆立法院第三會期會議議事日程、 議事錄、速記錄,第一次至第六次。
    (四)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史政局)
    立法院院會案,檔號:003.3/0010.2
    1. 第一屆立法院第一會期會議議事日程、關係文書、 議事錄,第一次至第二十
    二次。
    2. 第一屆立法院第二會期會議議事日程、關係文書、 議事錄,第一次至第三十
    三次。
    3. 第一屆立法院第三會期會議議事日程、關係文書、 議事錄,第十七次至第二
    十五次。
    二、政府出版品及工具書
    (一)政府出版品
    1. 中央選舉委員會編,《中華民國選舉統計提要》,臺北:中央選舉委員會,
    民國71年。
    2. 立法院圖書館編,《中華民國立法院大事記》(一),臺北:立法院,未
    載出版年。
    3. 郎裕憲、陳文俊編著,《中華民國選舉史》,臺北:中央選舉委員會,民國
    76年。
    4. 國民大會代表立法院立法委員選舉總事務所編,《國民大會代表立法院立法
    委員選舉法規彙編》,南京:國民大會代表立法院立法委員選舉總事務所,
    民國36年。
    5. 國民大會秘書處編印,《國民大會實錄》,南京:國民大會秘書處,民國35
    年。
    6. 國民政府秘書處編輯,《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公報》,臺北:成文出版社,民
    國61年。
    7. 教育部中國教育年鑑編纂委員會編,《第一次中國教育年鑑》第1至4冊,
    臺北:宗青圖書出版公司,民國70年。
    8. 教育部中國教育年鑑編纂委員會編,《第二次中國教育年鑑》第2至3冊,臺
    北:宗青圖書出版公司,民國70年。
    9. 董翔飛,《中華民國選舉概況》上篇,臺北:中央選舉委員會,民國83年。
    10. 瞿韶華等主編、任念祖等編纂,《中華民國史事紀要(初稿) -中華民國36
    年10至12月份 》,臺北縣新店市:國史館,民國80年。
    11. 瞿韶華等主編,任念祖等編纂,《中華民國史事紀要(初稿)-中華民國37
    年1至6月份》,臺北縣新店市:國史館,民國80年。
    12. 瞿韶華等主編,任念祖等編纂,《中華民國史事紀要(初稿)-中華民國38
    年1至6月份》,臺北縣新店市:國史館,民國80年。
    13. 瞿韶華等主編,任念祖等編纂,《中華民國史事紀要(初稿)-中華民國38
    年7至9月份》,臺北縣新店市:國史館,民國80年。
    (二)工具書
    1. 立法院秘書處編,《行憲第一屆立法委員錄》,南京:立法院秘書處,民國
    37年。
    2. 立法院立法委員名鑑編輯委員會編,《第一屆立法委員名鑑》,臺北:立法
    院立法委員名鑑編輯委員會,民國42年。
    3. 立法院立法委員名鑑編輯委員會編,《第一屆立法委員名鑑》,臺北:
    立法院立法委員名鑑編輯委員會,民國76年。
    4. 立法院立法委員名鑑指導委員會編印,《第二屆立法委員名鑑》,臺北:立
    法院立法委員名鑑指導委員會,民國79年。
    5. 徐友春主編,《民國人物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
    6. 秦孝儀主編,中國現代史辭典編輯委員會編輯,《中國現代史辭典-人
    物部分》,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民國74年。
    7. 馬洪武、王德寶、孫其明主編,《中國近現代名人辭典》,北京:檔案
    出版社,1993年。
    8. 國史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1輯,臺北縣新店市:國史館,民國77年。
    9. 國史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2輯,臺北縣新店市:國史館,民國78年。
    10. 國史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3輯,臺北縣新店市: 國
    史館,民國79年。
    11. 國史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4輯,臺北縣新店市: 國
    史館,民國79年。
    12. 國史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5輯,臺北縣新店市: 國史館,民國80年。
    13. 國史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6輯,臺北縣新店市: 國
    史館,民國80年。
    14. 國史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7輯,臺北縣新店市: 國
    史館,民國81年。
    15. 國史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8輯,臺北縣新店市: 國
    史館,民國82年。
    16. 國史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9輯,臺北縣新店市: 國
    史館,民國82年。
    17. 國史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10輯,臺北縣新店市: 國
    史館,民國83年。
    18. 國史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11輯,臺北縣新店市: 國
    史館,民國83年。
    19. 國史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12輯,臺北縣新店市: 國
    史館,民國83年。
    20. 國史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13輯,臺北縣新店市: 國
    史館,民國84年。
    21. 國史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14輯,臺北縣新店市: 國
    史館,民國85年。
    22. 國史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15輯,臺北縣新店市: 國
    史館,民國85年。
    23. 國史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16輯,臺北縣新店市: 國
    史館,民國87年。
    24. 國史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17輯,臺北縣新店市: 國
    史館,民國87年。
    25. 國史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18輯,臺北縣新店市: 國
    史館,民國88年。
    26. 國史館徵校處編輯,《中華民國行憲政府職名錄-自行憲至民國六十七年
    五月》,臺北縣新店市:國史館,民國77年。
    27. 許師慎,《國民政府建制職名錄》,臺北縣新店市:國史館,民國73年。
    28. 熊鈍生主編,中華民國當代名人錄編輯委員會編,《中華民國當代名人錄
    (一)》,臺北:中華書局,民國67年。
    29. 劉紹唐,《民國人物小傳》1冊,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64年。
    30. 劉紹唐,《民國人物小傳》2冊,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66年。
    31. 劉紹唐,《民國人物小傳》3冊,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69年。
    32. 劉紹唐,《民國人物小傳》4冊,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70年。
    33. 劉紹唐,《民國人物小傳》5冊,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71年。
    34. 劉紹唐,《民國人物小傳》7冊,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74年。
    35. 劉紹唐,《民國人物小傳》8冊,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76年。
    三、專書
    1. 《中華民國憲法》,臺北:行政院新聞局,民國72年。
    2. 中華民國年鑑社編,《中華民國年鑑》(民國40年),臺北:正中書局,民
    國65年。
    3. 中華民國年鑑社編,《中華民國年鑑》(民國41年),臺北:正中書局,民
    國65年。
    4. 方慶秋主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國民主社會黨》,北京:檔案出版社,1988年。
    5. 方慶秋主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國青年黨》,北京:檔案出版社,1988年。
    6. 王秉鈞,《八十回憶概述》,未載出版時地、出版社。
    7. 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著,李宜培、潘煥昆譯,《司徒雷登回憶錄:旅華五十年記》,臺北:大華晚報,民國43年。
    8. 司琦編,《劉真先生文集》第3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9年。
    9. 曲直生,《斗室孤燈集》中篇,臺北:曲直生,民國52年。
    10. 何應欽將軍九五紀事長編編輯委員會,《何應欽將軍九五紀事長編》下冊,
    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3年。
    11. 呂雲章,《呂雲章回憶錄》,臺北:龍文出版社,民國79年。
    12. 李守孔,《民初之國會》,臺北: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民國53年。
    13. 李宗仁口述,唐德剛撰寫,《李宗仁回憶錄》,臺北:曉園出版社,民國78
    年。
    14. 李雲漢,《中國國民黨史述》第三篇,臺北:中國國民黨黨史委員會出版,
    近代中國出版社發行,民國83年。
    15. 李雲漢校閱,蔣京訪問記錄,《蕭贊育先生訪問記錄》,臺北:近代中國
    出版社,民國81年。
    16. 李筱峰,《臺灣光復初期的民意代表(1946-1951》,臺北:自立晚報,民
    國75年。
    17. 沈雲龍、林泉、林忠勝訪問,林忠勝記錄,《齊世英先生訪問記錄》,臺
    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79年。
    18. 沈雲龍、張朋園、劉鳳翰訪問,張朋園、劉鳳翰記錄,《劉航琛先生訪
    問記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79年。
    19. 沈雲龍記錄,陳三井、陳存恭記憶,郭廷以校正,《周雍能先生訪問紀錄》,
    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73年。
    20. 谷鍾秀,《中華民國開國史》,臺北:文星書店,民國51年。
    21. 孟廣厚,《孟廣厚先生文存》,富靜岩印行,未出版,民國68年。
    22. 延國符,《延國符奮鬥生活回憶錄》,不載出版項。
    23. 邱錢牧主編,《中國政黨史》,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24. 姜伯彰著,魯蕩平等編,《姜伯彰先生詩文集》,臺北:編者,民國70年。
    25. 段故立法委員焯先生治喪委員會編,《段委員焯紀念集》,臺北:段故立
    法委員焯先生治喪委員會,民國69年。
    26. 美國國務院編,《美國與中國之關係》(中譯本),臺北縣:文海出版社,
    民國71年。
    27. 胡國台訪問,郭瑋瑋記錄,《劉真先生訪問記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
    代史研究所, 民國82年。
    28. 韋永成,《談往事》,未載出版時地、出版社。
    29. 倪摶九,《何應欽上將傳》(微捲)(Salt Lake City, Utah : The Genealogical Society of Utah, 1980攝製)。
    30. 孫科,《八十述略》,臺北 : 孫哲生先生暨德配陳淑英夫人八秩雙慶籌備
    委員會, 民國59年。
    31. 荊知仁,《中國立憲史》,臺北:聯經出版社,民國73年。
    32. 國民參政會史料編輯委員會編,《國民參政會史料》,臺北:國民參政會在臺歷屆參政會聯誼會,民國51年。
    33. 張玉法,《中國現代史》上、下冊,臺北:臺灣東華書局,民國82年。
    34. 張玉法,《中華民國史稿》,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87年。
    35. 張治中,《張治中回憶錄》,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5年。
    36. 張金鑑,《明誠七十自述》,臺北:中國行政學會,民國61年。
    37. 張道藩,《酸甜苦辣的回味》,臺北:傳記文學,民國57年。
    38. 張漱菡,《胡秋原傳:直心巨筆一書生》上、下冊,臺北:皇冠出版社,
    民國77年。
    39. 梁肅戎,《大是大非-梁肅戎回憶錄》,臺北:天下文化,民國84年。
    40.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上下冊合訂本),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民國78年。
    41. 郭廷以、張朋園訪問,馬天綱、陳三井記錄,《白瑜先生訪問記錄》,臺
    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76年。
    42. 郭為藩主編,《中華民國開國七十年之教育(上)》,臺北:廣文書局,
    民國70年。
    43. 郭緒印主編,《國民黨派系鬥爭史》下,臺北:桂冠圖書公司,民國82
    年。
    44. 陳立夫,《成敗之鑑-陳立夫回憶錄》,臺北:正中書局,民國83年。
    45. 陳存恭、蘇啟明、劉妮玲訪問,陳存恭、尹文泉總整理,《陶希聖先生
    訪問記錄》,臺北:史政編譯局,民國83年。
    46. 陳明通,《派系政治與臺灣政治變遷》,臺北:月旦出版社,民國84年。
    47. 陳海澄紀念集編輯委員會編,《陳海澄紀念集》,臺北:編者,民國61年。
    48. 陳浩、寇維勇編著,《透視黨內派系》,臺北:風雲論壇社,民國74年。
    49. 陳啟天,《寄園回憶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1年。
    50. 陳壽民,《八十年浮生夢》,臺北縣永和市:文壇社,民國63年。
    51. 陳顧遠,《小小回憶錄》,未載出版時地、出版社。
    52. 陸寶千訪問,鄭麗榕記錄,《黃通先生訪問記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
    代史研究所,民國81年。
    53. 彭樹勛,《中華民國行憲以來之立法院》,臺北:成文出版社,民國75年。
    54. 曾濟群,《中華民國立法院之組織與職權分析》,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64年。
    55. 程思遠,《政海秘辛》,臺北:李敖出版社,民國78年。
    56. 程思遠,《李宗仁先生晚年》,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1980年。
    57. 黃振涼,《黃埔軍校之成立及其初期發展》,臺北:正中書局,民國82年。
    58. 黃鼎總編輯,《學府紀聞-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南京出版社,民國70
    年。
    59. 楊幼炯,《近代中國立法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24年8月初版,
    民國55年9月臺增訂1版。
    60. 楊幼炯,《議會論叢》,臺北:文星書店,民國54年。
    61. 楊家駱主編,《大陸淪陷前之中華民國》第2冊,臺北:鼎文書局,民國62
    年。
    62. 楊學房、朱秉一主編,《陸軍大學沿革史》,臺北:三軍大學,民國79年。
    63. 董顯光,《蔣總統傳》,臺北:中國文化學院出版部,民國69年。
    64. 賈廷詩、馬天綱、陳三井、陳存恭訪問兼紀錄,郭廷以校閱,《白崇禧
    先生訪問記錄》下冊,臺北:中央研院近代研究史所,民國73年。
    65. 雷嘯岑,《我的生活史》,臺北:龍文出版社,民國83年。
    66. 雷震,《雷震日記(1948年-1949年)-第一個十年(一)》,收入傅正主
    編,《雷震全集》第31冊,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8年。
    67. 熊宗仁,《何應欽傳》,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1。
    68. 趙蓮芳,《趙蓮芳博士回憶錄:一個奮鬥的人生》,臺北:趙張肖松,民
    國59年。
    69. 劉平,《往事留痕》,臺北:龍文出版社,民國83年。
    70. 劉先雲口述,遲景德、陳進金訪問,陳進金記錄整理,《劉先雲先生訪談
    錄》,臺北縣新店市:國史館,民國84年。
    71. 劉建群,《銀河憶往》,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55年。
    72. 劉錫五,《八十五歲自傳》,未載出版地、出版社,民國71年。
    73. 劉錫五,《中華民國行憲史(一)》,臺北:中國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民國47年。
    74. 劉錫五,《五十年來中國立法》,臺北:正中書局,民國52年。
    75. 鄭世興,《中國現代教育史》,臺北:三民書局,民國70年。
    76. 鄧元忠,《三民主義力行社史》,臺北:實踐出版社,民國73年。
    77. 蕭錚,《土地改革五十年-蕭錚回憶錄》,臺北:中國地政研究所,民國69
    年。
    78. 嶺光電,《憶往昔:一個彝族土司的自述》,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88
    年。
    79. 謝彬,《民國政黨史》,上海 : 上海書店, 民國79年。
    80. 蘇嘉宏,《派系模式與中共政治研究》,臺北: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
    司,民國81年。
    81. 顧敦鍒,《中國議會史》,臺中:東海大學,民國51年。
    四、學位論文及書刊文章
    (一) 學位論文
    1. 王良卿,〈三民主義青年團與中國國民黨關係研究(1938-1949)〉,臺北: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
    2. 曲兆祥,〈政黨與政治參與-民國七十二年臺北市立法委員選舉中國國民黨政治角色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3年。
    3. 吳典蓉,〈歷年來立法院監督權行使之探討〉,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0年。
    4. 吳宗敏,〈我國立法院委員會之功能分析〉,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
    所碩士論文,民國67年。
    5. 沈建中,〈中國國民黨黨政關係之研究:立法院議事規則第九次修正案之個
    案分析〉,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6年。
    6. 侯明正,〈我國立法院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
    論文,民國69年。
    7. 洪世明,〈黨權與民權之間:訓政時期立法院之試行(1928-1937)〉,臺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
    8. 胡春惠,〈我國立法院質詢權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
    士論文,民國55年。
    9. 徐瑞希,〈遷台後立法院內國民黨派系之研究(第五至第八十三會期)〉,
    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8年。
    10. 許福明,〈行憲後我國政黨關係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69年。
    11. 陳芸娟,〈山東流亡學生研究(1945-1962)〉,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
    12. 彭女玲,〈強化立法院預算審議功能之研究〉,臺北:國立中興大學公共
    政策研究所,民國82年。
    13. 曾淑媛,〈中國國民黨中央黨政關係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2年。
    14. 曾繁川,〈我國中央民意代表機構變遷歷程之研究:行憲後立法院結構變遷之分析(民37年-民80年)〉,臺北: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1年。
    15. 歐世華,〈吳國楨與臺灣政局(1949-1954)〉,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
    16. 蔡信義,〈台北市立法委員首次增選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61年。
    17. 謝欣如,〈立法委員選舉方式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1年。
    (二) 書刊文章
    1. 〈立法院正副院長競選秘記〉,《中國新聞》3卷7期,南京:中國新聞社,
    民國38年1月1日,頁9、12。
    2. 〈立法院長爭奪戰〉,《中國新聞》7卷8期,臺北:中國新聞社,民國39年2
    月20日,頁7-8。
    3. 〈立院秘密會的「秘密」〉,《中國新聞》7卷9期,臺北:中國新聞社,民
    國39年3月5日,頁13-14。
    4. 〈李代總統南巡的四大任務〉,《中國新聞》3卷12期,南京:中國新聞社,
    民國38年3月2日,頁7。
    5. 〈京滬兩地的「應變潮」幾釀大禍〉,《新聞秘密》航空版第2號,上海:春
    秋出版社,民國38年3月10日,頁10-11。
    6. 〈京穗兩地立委鬥法內幕〉,《新聞秘密》航空版第2號,上海:春秋出版社,
    民國38年3月10日,頁4。
    7. 〈邵力子的徬徨〉,《中國新聞》3卷6期,南京:中國新聞社,民國37年12
    月30日,頁8。
    8. 〈孫科組閣分析〉,《中國新聞》3卷5期,南京:中國新聞社,民國37年12
    月16日,頁8。
    9. 〈孫科組閣的波波折折〉,《中國新聞》3卷6期,南京:中國新聞社,民
    國37年12月30日,頁7、15。
    10. 〈翁內閣風雨飄搖〉,《中國新聞》3卷3期,南京:中國新聞社,民國37年
    11月20日,頁7-8。
    11. 〈記孫文主義革命同盟〉,《中國新聞》4卷5期,臺北:中國新聞社,民國38年4月23日,頁6。
    12. 〈國民黨的分合〉,《歷史月刊》67期,臺北:歷史月刊社,民國82年,頁30-31。
    13. 〈從立法院的派系說到國民黨的改造〉,《觀察》4卷22期,上海:觀察社,
    民國37年7月31日,頁10-11。
    14. 〈從謀和內閣到作戰內閣〉,《中國新聞》4卷8期,臺北:中國新聞社,民
    國38年6月11日,頁2。
    15. 〈透視立法院集會地點之爭〉,《中國新聞》3卷11期,南京:中國新聞社,
    民國38年2月25日,頁3。
    16. 〈評府院遷都之爭〉,《中國新聞》3卷10期,南京:中國新聞社,民國38
    年2月11日,頁3。
    17. 〈微妙的李孫之間〉,《中國新聞》3卷11期,南京:中國新聞社,民國38
    年2月25日,頁4。
    18. 〈關於七五慘案最近的報導〉,《觀察》5卷1期,上海:觀察社,民國37年
    8月28日,頁17-18。
    19. 干國勳,〈關於所謂「復興社」的真實情況〉,《藍衣社復興社力行社》,
    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73,頁105-156。
    20. 尹德民,〈高雄市人物小傳〉,《高市文獻》2卷2期,高雄:高雄市文獻委
    員會,民國78年,頁84-87。
    21. 公孫龍,〈立法院的十員大將〉,《新聞天地》30期,上海:新聞天地社,
    民國36年12月1日,頁7-10。
    22. 孔令尼,〈第三會期的立法院〉,《鈕司》革新第22期,廣州:鈕司週刊社,
    民國38年6月23日,頁2、5、6-7。
    23. 文山,〈「歲費」之爭〉,《自由天地》3卷12期、4卷1期合刊,南京:自
    由天地出版社,民國37年7月30日,頁4-5。
    24. 王小鳳,〈重婚與競選〉,《新聞天地》38期,上海:新聞天地社,民國37
    年4月16日,頁19-20。
    25. 王泓,〈陳立夫回國以後的動向〉,《中國新聞》3卷2期,南京:中國新聞
    社,民國37年11月1日,頁7。
    26. 朱仲育,〈健存立委知多少〉,《新聞天地》949期,香港:新聞天地社,
    民國55年4月23日,頁9-10。
    27. 艾飛,〈民青兩黨惱火了〉,《新聞天地》40期,上海:新聞天地社,民國
    37年5月16日,頁4。
    28. 艾飛,〈拉開競選鐵幕〉,《新聞天地》27期,上海:新聞天地社,民國36
    年9月1日,頁20-21。
    29. 艾飛,〈倒閣的暗流〉,《新聞天地》61期,上海:新聞天地社,民國38年
    3月10日,頁11-12。
    30. 艾飛,〈國代立委大鬥法〉,《新聞天地》46期,上海:新聞天地社,民國
    37年8月16日,頁8-9。
    31. 艾飛,〈戡亂建國非會不可〉,《新聞天地》45期,上海:新聞天地社,民
    國37年8月1日,頁2-3。
    32. 艾華,〈民國人物小傳:尹靜夫(1899-1989)〉,《傳記文學》68卷5期,
    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85年,頁134-137。
    33. 西方亮,〈問題立委傅斯年〉,《新聞天地》42期,上海:新聞天地社,民
    國37年6月16日,頁13-14。
    34. 何廉,〈簡述國民黨的派系〉,《傳記文學》第62卷6期,臺北:傳記文
    學出版社,民國82年,頁82-90。
    35. 何應欽,〈組閣護憲回憶〉,《中外雜誌》24卷3期臺北:中外雜誌社,民
    國67年9月,頁8-15、49-50。
    36. 冷彥冠,〈立法院副院長爭奪戰〉,《新聞天地》41期,上海:新聞天地社,
    民國37年6月1日,頁7-8。
    37. 冷眼,〈從立院看民主浪潮〉,《鈕司》革新第41期,廣州:鈕司週刊社,
    民國38年11月6日,頁2-3、8。
    38. 冷眼,〈從立院看政治暗流〉,《鈕司》革新第37期,廣州:鈕司週刊社,
    民國38年10月9日,頁2-3、5。
    39. 李金洲,〈海外憶往〉,《傳記文學》22卷5期,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民國62年,頁47-51。
    40. 李時友,〈中國國民黨訓政時期的經過與檢討〉,張玉法編,《中國現代史論集》第八輯,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71年,頁16。
    41. 李發源,〈委員們「自己的事」〉,《新聞天地》42期,上海:新聞天地社,
    民國37年6月16日,頁11-12。
    42. 李發源〈立法院會議一景〉,《新聞天地》51期,上海:新聞天地社,民國
    37年11月1日,頁11-12。
    43. 貝華,〈民青兩黨立委爭奪戰〉,《自由天地》2卷11期、12期合刊,南京:
    自由天地出版社,民國37年12月30日,頁6-7、26。
    44. 佳木,〈民社黨當前的心情〉,《新聞天地》34期,上海:新聞天地社,
    民國37年2月16日,頁1-3。
    45. 周君羊,〈普選爭奪戰〉,《新聞天地》29期,上海:新聞天地社,民國36
    年11月1日,頁13、15。
    46. 周道濟,〈我國中央民意代表機構的充實問題〉,《中國論壇》5卷6期,臺
    北:中國論壇社,民國66年,頁13-16。
    47. 周雍能,〈卅五年來我與鐵老〉,張群等著,《吳鐵城先生逝世十週年
    紀念集》,臺北:吳鐵城先生逝世十週年紀念會,民國52年,頁56-61。
    48. 尚其蕩,〈弄假成真孫閣倒台〉,《新聞天地》62期,上海:新聞天地社,
    民國38年3月17日,頁5-6。
    49. 屈申,〈立法院休會了〉,《自由天地》3卷12期、4卷1期合刊,南京:自
    由天地出版社,民國37年7月30日,頁2。
    50. 岳克基,〈孫科內閣與和戰〉,《新聞天地》55期,上海:新聞天地社,
    民國38年1月1日,頁3-4。
    51. 岳克基,〈孫科被「綁」組閣〉,《新聞天地》54期,上海:新聞天地社,
    民國37年12月16日,頁9-10。
    52. 岳克基,〈陳立夫鎩羽出國〉,《新聞天地》42期,上海:新聞天地社,民
    國37年6月16日,頁7-8。
    53. 明明,〈立法委員勢成騎虎〉,《新聞天地》59期,上海:新聞天地社,民
    國38年2月24日,頁2。
    54. 東流,〈立委自我整肅潮〉,《鈕司》革新60期,臺北:鈕司週刊社,民國
    39年3月19日,頁15。
    55. 社論,〈大選與時局〉,《世紀評論》2卷16期,南京:世紀出版社,民國36
    年10月18日,頁3-4。
    56. 竺息也,〈風雨南京〉,《新聞天地》55期,民國38年1月1日,頁5-6。
    57. 邱星明,〈「中社」立法委員〉,《新聞天地》104期,香港:新聞天地社,
    民國39年2月11日,頁4。
    58. 長屏,〈展望立法院第五會期〉,《鈕司》革新第53期,廣州:鈕司週刊社,
    民國39年1月29日,頁8。
    59. 阿拉,〈請小心一點〉,《新聞天地》43期,上海:新聞天地社,民國37年
    7月1日,頁6。
    60. 侯庭督,〈七五事件的政治的‧道德的‧法律的責任〉,《觀察》5卷4期,
    上海:觀察社,民國37年9月18日,頁2。
    61. 侯庭督,〈不到東北不知中國之大〉,吳鐵城先生週年紀念委員會編,《吳
    鐵城先生逝世二十週年紀念集》,臺北:編者,民國63年,頁89-92。
    62. 俞鴻鈞,〈行憲十年來的行政〉,《中華民國行憲十年》,臺北:國民大
    會,民國46年,頁15-32。
    63. 後浪,〈臺灣人物散記(中)〉,《鈕司》革新第22期,廣州:鈕司週刊社,
    民國38年6月23日,頁8-9。
    64. 思甫,〈追記居正組閣失敗之因〉,《新希望》21期,臺北:新希望週刊社,
    民國38年7月16日,頁8。
    65. 施芬舞,〈代總統吊在半空中〉,《新聞天地》59期,上海:新聞天地社,
    民國38年2月24日,頁3-4。
    66. 施芬舞,〈李宗仁及其班底〉,《新聞天地》69期,上海:新聞天地社,民
    國38年5月10日,頁9-10。
    67. 柏樟,〈「戡建委員會」那裡走〉,《鈕司》革新第30期,廣州:鈕司週刊
    社,民國38年8月21日,頁10-11。
    68. 唐德剛,〈政學系探源〉,《傳記文學》第63卷6期,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82年,頁21-30。
    69. 夏賡英,〈漫話C.C.派〉,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安徽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
    究委員會編,《安徽文史資料》第21輯,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
    頁184-207。
    70. 容任之,〈立法院復會糾紛〉,《新聞天地》60期,上海:新聞天地社,民
    國38年3月3日,頁3-4。
    71. 柴夫,〈國民黨的C.C.系〉,《縱橫》第13期,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6
    年,頁75-80。
    72. 翁文灝(遺稿),李若松(提供),〈翁文灝對中共的坦白書〉,《傳記
    文學》第62卷第6期,臺北:傳記文學雜誌社,民國82年,頁16-21。
    73. 袁英林,〈"二陳"與國民黨CC派〉,中國人民政協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
    資料研究委員會文史資料選輯編輯部編,《文史資料選輯》第105輯,北京:
    文史資料出版社,1985年,頁117-130。
    74. 馬五先生,〈政學系與近代中國〉,《藝文誌》,臺北:藝文誌月刊出版社,民國74年,頁20-24。
    75. 商岳衡,〈立法院廿載滄桑〉,《新聞天地》1076期,香港:新聞天地社,
    民國57年9月28日,頁15-16。
    76. 商岳衡,〈立法院醞釀颱風〉,《新聞天地》865期,香港:新聞天地社,
    民國53年9月12日,頁10-11。
    77. 崔書琴,〈論立法與黨政關係〉,中國國民黨中央設計考核委員會編,《專
    題報告研究彙編,黨務類(三)》,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設計考核委員會,
    民國60年,頁51-171。
    78. 康澤,〈復興社的緣起〉,中國人民政協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
    員會編,《文史資料選輯》第37輯,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1963年,頁133-164。
    79. 張正非,〈CC集團在江蘇的勵進社〉,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江蘇省暨南
    京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江蘇文史資料選輯》第20輯,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1987年,頁103-128。
    80. 張有高,〈中央訓練團〉,《民國檔案》1994年第2期,南京:民國檔案編
    輯部,1994年,頁141-143。
    81. 張其昀,〈追懷吳鐵城先生〉,吳鐵城先生週年紀念委員會編,《吳鐵
    城先生逝世二十週年紀念集》,臺北:編者,民國63年,頁10-22。
    82. 張朋園,〈從民初國會選舉看政治參與-兼論蛻變中的政治優異份子〉,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7期,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
    民國68年,頁363-397。
    83. 張道藩,〈行憲十年來的立法〉,《中華民國行憲十年》,臺北:國民大
    會秘書處,民國46年,頁33-43。
    84. 梁上賢,〈湖北省偽大選一瞥〉,《湖北文史資料》第5輯,武昌:中國人
    民政協會議湖北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2年,頁107-112。
    85. 梁肅戎,〈立法院時期的齊世英先生─鐵老逝世三週年與中央研究院「訪
    問記錄」問世紀念〉,《傳記文學》57卷2期,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
    國79年,頁25-27。
    86. 梁實秋,〈論憲政〉,《世紀評論》3卷18期,南京:世紀出版社,民國37
    年5月1日,頁3-5。
    87. 梁漱溟,〈預告選災‧追論憲政(上)〉,《觀察》3卷4期,上海:觀察社,
    民國36年9月20日,頁5-10。
    88. 梅雨,〈陳立夫出國內幕〉,《中國新聞》2卷6期,南京:中國新聞社,民
    國37年6月10日,頁7-8。
    89. 淑文,〈陳立夫談C.C.〉,《新聞天地》20期,上海:新聞天地社,民國36
    年2月1日,頁13。
    90. 莫法班,〈首任閣揆人選難煞總統〉,《新聞天地》41期,上海:新聞天地
    社,民國37年6月1日,頁1-5。
    91. 許今野,〈院長「代」下去罷〉,《新聞天地》122期,香港:新聞天地社,
    民國39年6月17日,頁31。
    92. 許今野,〈院長問題又來了〉,《新聞天地》137期,香港:新聞天地社,
    民國39年9月30日,頁24。
    93. 許師慎,〈行憲前的立法院〉,《立法院院聞月刊》8卷4期,臺北:立法院
    院聞月刊社,民國69年4月1日,頁55-56。
    94. 許晴然,〈四十年前那一場選舉〉,《新新聞》38期,臺北:新新聞周刊社,
    民國76年11月30日~12月6日,頁17-21。
    95. 陳玉祥,〈立委之選舉糾紛及法定配額〉,《東方雜誌》44卷8期,上海:
    東方雜誌社,民國37年,頁9-14。
    96. 陳明仙,〈我當選國民黨立法委員的前前後後〉,《貴州文史資料選輯》
    第7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1年,頁173-186。
    97. 陳果夫,〈陳果夫先生釋CC之由來〉,《傳記文學》29卷3期,臺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65年,頁14。
    98. 陳政農〈四十年來一場恩怨今生今世永難算清〉《新新聞》19期,臺北:新
    新聞周刊社,民國76年5月4日~5月10日,頁34-39。
    99. 陳敦正,〈復興社‧青白社‧藍衣社〉,《藍衣社復興社力行社》,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73,頁45-79。
    100. 陸英華,〈李孫張三巨頭的微妙關係〉,《鈕司》革新第8期,廣州:鈕司週刊社,民國38年2月11日,頁5。
    101. 麥浪,〈立委和國代爭待遇〉,《自由天地》3卷12期、4卷1期合刊,南京:
    自由天地出版社,民國37年7月30日,頁3-4。
    102. 曾濟群,〈訓政時期立法院的特質〉,《政治學報》第7期,臺北:中國政
    治學會,民國67年,頁161-174。
    103. 童心濟,〈邵力子函勸王普涵〉,《新聞天地》107期,香港:新聞天地社,
    民國39年3月4日,頁15。
    104. 辜望顏,〈劉不同的不同之處〉,《新聞天地》44期,上海:新聞天地社,
    民國37年7月16日,頁3-4。
    105. 黃乃隆,〈詹鏡心先生的思想述要〉,詹純鑑先生的生平編輯委員會編,
    《詹純鑑先生的生平》,臺北:詹純鑑先生的生平編輯委員會,民國68年,
    頁19-36。
    106. 黃應昌,〈有關CC點滴見聞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江蘇省暨南京市
    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江蘇文史資料選輯》第20輯,南京:江
    蘇人民出版社,1987年,頁87-128。
    107. 楊玉清,〈解放前夕我當選"立委"和當選以後〉,《孝感文史資料》第4
    輯,湖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湖北省孝感市委員會,1987年,頁21-33。
    108. 萬思齊,〈孫文主義同盟的領袖是誰?〉,《鈕司》革新45期,臺北:鈕司週刊社,民國38年12月4日,頁7。
    109. 董亦狐,〈楊玉清捉放始末〉,《鈕司》革新24期,廣州:鈕司週刊社,
    民國38年7月7日,頁4、7、16。
    110. 鄒樹文,〈我參加 "行憲立法委員"競選的一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
    議江蘇省暨南京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江蘇文史資料選輯》
    第1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1年,頁103-106。
    111. 僧法顯,〈立院正副院長改選前後〉,《鈕司》革新第53期,廣州:鈕司
    週刊社,民國39年1月29日,頁3-4、6。
    112. 聞如是,〈首都官場雜相〉,《新聞天地》43期,上海:新聞天地社,民
    國37年7月1日,頁8-12。
    113.褚光明,〈國代和立委的選舉糾紛〉,《觀察》4卷6期,上海:觀察社,
    民國37年4月3日,頁15、18。
    114.赫拉索,〈一個進步的政團〉,《新聞天地》106期,香港:新聞天地社,
    民國39年2月25日,頁10。
    115.趙澍,〈CC的擴張活動〉,中國人民政協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
    員會編,《文史資料選輯》第37輯,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1963年,頁151-164。
    116.齊人佑,〈假使孫科辭職〉,《新聞天地》60期,上海:新聞天地社,民
    國38年3月3日,頁7-8。
    117.劉不同,〈我為什麼主張徵收財產稅〉,《新聞天地》44期,上海:新聞
    天地社,民國37年7月16日,頁1-2。
    118.劉不同,〈國民黨的魔影--"CC"團〉,中國人民政協會議全國委員會
    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文史資料選輯》第45輯,北京:文史資料出版
    社,1964年,頁231-254。
    119.劉錫五,〈行憲前立法之軌跡(五)〉,《民主憲政》5卷11期,臺北:民
    主憲政雜誌社,民國42年8月15日,頁13-15。
    120.樓邦彥,〈動員戡亂行憲〉,《觀察》3卷1期,上海:觀察社,民國36年8
    月30日,頁6-7。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