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邱思穎
CHIU SZU YING
論文名稱: 國中教師參與中輟生復學輔導工作自我效能、工作壓力與工作投入之相關研究
A study of self-efficacy, work stress and work involvem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participating in drop-out guidance work involvem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participating in drop-out guidance work
指導教授: 盧雪梅
Lu, Sheue-Me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4
中文關鍵詞: 中輟生復學輔導工作自我效能工作壓力工作投入
英文關鍵詞: drop-out guidance work, self-efficacy, work stress, work involvement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47下載:1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在瞭解不同背景的國中教師參與中輟生復學輔導工作自我效能、工作壓力與工作投入的差異情形,其次分析三個變項之間的關係,進而預測教師中輟生復學輔導工作投入情形。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共抽取台北市、新北市共42所學校有輔導中輟生經驗的教師,有效樣本共326人。研究工具包括「自我效能量表」、「工作壓力量表」及「工作投入量表」。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典型相關與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處理。研究發現如下:
    一、國中教師參與中輟生復學輔導工作傾向同意自己是有輔導效能的,且投入於
    中輟生復學輔導工作,參與中輟生復學輔導工作略感到工作壓力。
    二、不同年齡、擔任教師年資、學校規模之國中教師參與中輟生復學輔導工作的
    自我效能、工作壓力、工作投入均沒有差異。
    三、不同性別之國中教師參與中輟生復學輔導工作的自我效能沒有差異;在工作
    壓力、工作投入有差異。
    四、擔任不同職務之國中教師參與中輟生復學輔導工作的自我效能、工作壓力、
    工作投入有差異。
    五、不同輔導中輟生經驗、不同畢業科系之國中教師參與中輟生復學輔導工作的
    自我效能、工作投入有差異;工作壓力沒有差異。
    六、國中教師參與中輟生復學輔導工作自我效能、工作壓力與工作投入三者之間
    彼此有顯著相關存在。
    七、國中教師參與中輟生復學輔導工作的個人背景、自我效能、工作壓力預測其
    工作投入的重要變項,其中「自我效能」、「是否擔任導師」、「挫折感」
    可以有效預測並解釋國中教師在中輟生復學輔導「工作投入」總變異量的
    78.4%。
    最後,研究者依據本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以做為教師參與中輟生復學輔導工作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The purposes of the study are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of self-efficacy, work stress and work involvement of participating in drop-out guidance work among different background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an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s among these three variables and to predict the work involvement through teachers’ background variables, self-efficacy and work stress from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The study adopted survey method and 326 teachers with experience of drop-out guidance work from 42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and Xinbai City. The instruments applied in this study with Self-efficacy Scale, Work stress Scale and Work involvement Scale for participating in drop-out guidance work . The obtained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 t-test ,one-way ANOVA, MANOVA,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anonical Analysis and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The result were as follws:
    1. The teachers participating this study revealed that they with high self-efficacy and work involvement in drop-out guidance work, however with slightly high work stre
    2. Teachers who participated in drop-out guidance work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evel of self-efficacy, work stress and work involvement regardless of age, year of work and school scale.
    3.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gender who participated in drop-out guidance work showed no difference in level of self-efficacy but showed difference in level of work stress and work involvement.
    4.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job titles who participated in drop-out guidance work showed some difference in level of self-efficacy, work stress and work involvement
    5.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experience of guidance and different graduation who participated in drop-out guidance work showed some difference in level of self-efficacy and work involvement but showed no difference in level of work stress.
    6. Teachers who participated in drop-out guidance work showe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among self-efficacy, work stress and work involvement.
    7. The background, self-efficacy and work stress of thos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who participated in drop-out guidance work were important variables to predict the work involvement ,in which [self-efficacy], [mentor] [frustration] could effectively predict and explain 78.4% of the work involvement from the teacher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were provided to teachers, school administer etc. and for further researches.

    目次 致謝詞.. 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v 目次 vii 表次 ix 圖次 x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7 第三節 名詞釋義……………………………………………………………….....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中輟生復學輔導現況………………………………………………….....13 第二節 自我效能的理論與研究………………………………………………….23 第三節 工作壓力的理論與研究……………………………………………….....29第四節 工作投入的理論與研究…………………………………………………39 第五節 自我效能、工作壓力與工作入之相關研究…………………………….4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3 第一節 研究架構……………………………………………………………….....53 第二節 研究對象………………………………………………………………….54 第三節 研究工具……………………………………………………………….....62 第四節 研究程序……………………………………………………………….....73 第五節 資料處理分析…………………………………………………………….75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77 第一節 研究樣本之描述統計………………………………………………….....77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教師參與中輟生復學輔導工作的自我效能、工作壓力與工作投入之差異分析…………………………………………….79 第三節 國中教師參與中輟生復學輔導工作自我效能與工作壓力與之關聯性分 析………………………………………………………………………….99 第四節 國中教師參與中輟生復學輔導工作自我效能與工作投入與之關聯性分 析………………………………………………………………………...100 第五節 國中教師參與中輟生復學輔導工作工作壓力與工作投入之關聯性分 析………………………………………………………………………...101 第六節 國中教師個人背景變項、自我效能、工作壓力對中輟生復學輔導工作 投入之預測……………………………………………………………...103 第七節 綜合討論……………………………………………………………...…10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7 第一節 結論……………………………………………………………….……....117 第二節 建議……………………………………………………………...………..120 參考文獻 ……………………………………………………………………………126 中文部分 126 西文部分 131 附錄………………. 134 附錄一 建立專家效度問卷…………………………………………………...……..134 附錄二 預試問卷…………………………………...………………………………..147 附錄三 正式問卷…………………………………...………………………………..151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方金香(2002)。國立高級中學會計人員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探討。國立東華
    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王金敦(2005)。中輟生輔導服務志願人員自我效能、工作壓力與持續服務承諾
    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王美娟(2003)。青少年中輟相關因素及社會不良適應關聯性之研究。玄奘社會
    科學學報,1,279-319。
    王淑慧(2006)。近十年國內中輟暨復學輔導相關論文之分析研究。載於學生中
    輟防治輔導經驗傳承研討會手冊暨論文集。
    王婉玲(2006)。國中輔導人員角色壓力、輔導自我效能與職業倦怠之關係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余宗晉(2008)。國中輔導教師之中輟防治角色知覺困境及其支援需求之調查研
    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余靜雲(2000)。門診精神分裂症患者之自我效能探討。國立高雄醫學大學護理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李旺憲(2008)。屏東縣兼任組長教師之人格特質、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工作
    耗竭之相關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所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東。
    李勝章(2002)。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退休態度之研究。國立彰
    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周立勳(1986)。國小教師工作壓力、控制信念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
    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周育呈(2009)。國中輔導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臺
    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教育行政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論
    文,未出版,台北。
    周武昌(1999)。國民中學認輔制度之研究﹘以四所國中為例。新竹師院國民教
    育研究所論文集,88-105。
    周惠民(1999)。原住民地區國小教師自我效能感與工作投入之研究。國立新竹
    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邱奕光(2002)。國民小學啟智班教師成就動機、學校組織氣氛知覺與其工作投
    入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金生(2002)。國民中學輔導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負向情緒經驗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未出版,高雄。
    吳宛芯(2009)。臺北市國中資源班教師工作投入、自我效能及工作壓力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未出版,台北。
    吳育沛(2007)。國小輔導教師多元文化輔導知能覺察與輔導自我效能之相關研
    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凃明珠(2007)。不同世代國中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投入之關係研究。輔仁大
    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柯秀薇(2003)。規訓與判逆:國中中輟生輔導措施之反思。世新大學社會發展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郁雲龍(2010)。中輟之虞學生相關輔導人員之角色與協同合作經驗-以台北市某
    國中為例。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范麗娟(1999)。中輟生問題初探。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二)。法務部發
    行。
    洪德華(2010)。台中縣市高級中學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投入相關之研究。國立
    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彰化。
    秦秀媛(2006)。桃園縣公立國中體育教師工作投入程度及影響因素之研究:以
    運動團隊訓練工作為例。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台北。
    孫志麟(1991)。國民小學教師自我效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
    育與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徐鶯娟(1995)。國民小學教師成就動機、參與決定及其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郭山林(2006)。公路監理人員工作投入、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郭峰偉(2000)。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郭騰淵(1991)。國中教師工作價值觀、角色壓力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
    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志堅(2009)。休閒涉入、工作投入與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以台中縣國民小
    學教師為例。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
    出版,彰化。
    陳淑嬌(1989)。國民中學校長領導型式、教師工作投入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富美(2001)。從老師、家長及學生的差異觀點探討阻礙學生中輟問題防治之
    因素。社區發展季刊,69,222-235。
    許芷霖(2007)。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彰化
    縣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嘉義。
    許憶雯(2010)。國中輔導人員情緒智能與輔導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教育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教育部(200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先導計畫方案10-3「國中小學生輟學預防與復學輔導實施方案」。2012年1月30日,
    取自http://140.111.34.179/news_detail.php?code=01&sn=335#
    教育部電子報小組(2011年,2月18日)。教育部舉辦100年度各縣市政府設置學生
    輔導諮商中心工作研討會。教育部電子報。2011年3月15日,
    取自http://epaper.edu.tw/news.aspx?news_sn=3970
    教育部統計處(2011)。國情統計通報第232號。2011年8月1日,取自
    http://www.stat.gov.tw/mp.asp?mp=4
    教育部統計處(2012)。國中小中途輟學學生人數。2012年12月1日,取自
    http://www.stat.gov.tw/lp.asp?CtNode=1829&CtUnit=690&BaseDSD=7&xq_xCat=03
    程一民(1996)。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張紉(2002)。工作者對於中輟問題與預防認知之探究—以台北市青少年中途輟
    學預防服務系統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57-90。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賀孝銘(2008)。中輟生復學輔導的現況與未來。師友月刊,491,8-15。
    賀孝銘、林清文、李華璋、王文瑛、陳嘉雯(2007)。我國中輟防治工作現況與
    困境之研究。輔導與諮商學報,29(2),73-98
    彭懷真(1995)。輔導工作網絡的建立與策略-以關懷受虐兒童和中輟學生為
    例。輔導季刊,31(2),14-17。
    黃慧華(2002)。國小教師對中輟生復學輔導工作特性知覺與工作投入之相關研
    究–以台中市國小為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中。
    黃毓華、鄭英耀(1996)。一般性自我效能量表之修訂。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
    43,279-286。
    葉瑛儒(2008)。心評教師工作壓力來源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北。
    董秀珍(2002)。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觀、角色壓力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
    高雄師範大學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楊惠玲(2005)。技專校院臨床實習指導教師工作自我效能與工作投入之研究。
    國立台北護理學院醫護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臺北市國民中小學中途輟學學生鑑定復學輔導就讀小組作業要點(2010)。
    蔡先口(1985)。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壓力和專業態度的關係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依君(2003)。中輟服務過程學校社會工作人員面臨的衝突、困境與處遇方式
    之探討。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廖惠儀(2007)。高雄市國中教師輔導中輟生態度與自我效能感關係之研究。高
    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鄭崇趁 (1999)。中途學校與中輟生輔導。訓育研究,38(2),48-56。
    賓靜蓀(2012)。亞成鳥計畫-讓孩子在山中遇見自己。親子天下,39,40-41。
    鍾佩蓁(2004)。雲嘉地區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投入之相關研究。國立嘉
    義大學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謝天德(1998)。國小教師工作投入、團體凝聚力與社會閒散關係之研究。屏東
    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集,3,113-149。
    謝秋珠(2003)。國中中輟復學生的需求與輔導策略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
    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謝麗紅、吳偉苓(2004)。學校導師、輔導老師對學生中輟問題成因假設與輔導
    策略之研究。找回斷線的風箏—中輟預防網研討會,305-326。
    魏方亭(2001)。嘉南地區國中教師工作價值觀、自我效能感及工作壓力與任教
    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羅有程(2009)。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自主、自我效能感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西文部分
    Allport, G. W. (1947).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Reinhart
    and Winston.
    Baba, V. V. (1981). On the nature of job involvement: An inquiry into its antecedent
    and consequent condition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2(11), 4817.
    Bandura, A. (1977).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
    Psychological review, 84(2), 191-215.
    Bandura,A. (1986).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Bandura, A. (1995). Exercise of personal and collective efficacy in changing societies.
    In Bandura, A. (Ed.). Self-efficacy in Changing Societies (1-45). NJ: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andura, A. (1997). Self-Efficacy:The Exercise of Control. New York:W. H. Freeman.
    Bodenhorn, N. & Skaggs, G. (2005).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Counselor
    Self-Efficacy Scale. Measurement & Evaluation in Counseling & Development,
    38(1), 14-28.
    Campbell, J. P & Printchard, R. D (1976). Motivation theory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In M.D.
    Dubin, R. (1956). Industrial works’ world: A study of the “central life interest”
    of industrial works. Social Problem, 3, 131-142.
    Dryfoos, B. (1990). Adolescents at risk: Prevalence and prevention.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aniels, J. A.,& Larson, L. M (2001). The Impact of Performance Feedback on
    Counseling Self-Efficacy and Counselor Anxiety. Counselor Education & Supervision, 41,120-130.
    Gmelch, W. H. (1983). Stress for success: How to optimize your performance. Theory
    into Practice, v22, n1, 7-14.
    Hanchey, S. G. & Brown, R. (1989). The relationship of teacher burnout to primary and secondary appraisal,coping system,role strain and teacher/principal behavior.CA: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ED311012)
    Jex, S. M. & Bliese, P. D. (1999). Efficacy Beliefs as a Moderator of the Impact of
    Work-Related Stressors:A Multilevel Study.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4(3), 349-361.
    Kanungo, R.N. (1982). Measurement of Job and work Involvement.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7, p241-249.
    Kanungo, R. N. (1979). The concepts of alienation and involvement revisited.
    Psychological BuIltin, 86(1), p119-138.
    Kyiacou, C. & Sutcliffe. (1978). Model of teacher stress .Educational Studies, 4, 4-6.
    Levin, H. M., and Belfield, C.R. (2007).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s to Raise High
    School Graduation Rates. In C.R. Belfield and H.M. Levin (Eds.), The Price We
    Pay: Economic and Social Consequences of Inadequate Education (pp. 177–
    199). Washington, DC: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Lazarus, R. S. & Folkman, S. (1984).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New York:Springer
    Pub.Co.
    Lawler, E. E.,& Hall, D.T.(1970).Relationship of job characteristics to job involvement,
    satisfaction,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4(4), p305-312.
    Lodahl, T. M., & Kejner, M. (1965). The defi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job
    involvemen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44, 24-33.
    Lent, R., Hackett, G., & Brown, S. (1998). Extending Social Congitive Theory to
    Counselor Training:Problem and Prospects.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
    26(2), 295-306.
    Larson, L. M., Suzuki, L. A., Gillespie, K. N., Potenza, M. T., Bechtel, M. A., &
    Toulouse, A. (1992).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Counseling
    Self-Estimate Inventory.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39, 105-120.
    Mannheim, B. A. (1975). A comparative study of work centrality, job rewards and
    satisfaction. Sociology of Work and Occupations, 2, 79-102.
    Pajares, F. (2002). Overview of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and of Self-Efficacy.
    Retrieved August 4, 2011, from
    http://www.emory.edu/EDUCATION/mfp/eff.htm.
    Rouse, C.E. (2007). Quantifying the Costs of Inadequate Education:Consequences of the Labor Market. In C.R. Belfield and H.M. Levin (Eds.), The Price We Pay: Economic and Social Consequences of Inadequate Education (pp. 99–124).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Robinowitz, S., Hall, D.T., & Goodale, J.G. (1977). Job scope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s predictors of job involvement:Independent or interactiv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2), p273-281.
    Selye, H. (1956). The stress of life. New York:McGraw-Hill Company.
    Steers, R. M. (1988). Work and stress. Introduction t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Saleh, S.D. & Hosek, J. (1976). Job involvement: Concepts and Measure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 p213-224.
    Sipp, G. J., & Sudgin, G. J., & Faiver, C. M. (1988). Counselor training level and verbal response type:Their relationship to efficacy and outcome expect ions.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35(4), 397-401.
    Tellenback, S., Brenner, S. D., & Lofgren,H.(1983). Teacher stress:Exploratory model building.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56, 19-33.
    Vroom,V.H﹒(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Inc.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