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滿娣
Liu, Man-Di
論文名稱: 地方派系對選舉影響之研究 ― 以美濃鎮1998年~2003年選舉為例
The Study of the Influence to Electing by the Local Factions — Take the Elections in Mei-Nung Town from 1998 to 2003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 黃人傑
Huang, Jen-Je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4
中文關鍵詞: 壟斷一黨獨大生命共同體相互依侍
英文關鍵詞: Monopolize, One political-party only, Life-Joint-Body, Interdependent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09下載:6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臺灣地區的選舉,長期以來,受到地方派系的影響極為深遠。自從1949年,國民政府播遷來臺,辦理全國性地方選舉以來,地方派系即逐漸主宰與壟斷地方的政治、經濟等國家大政,進而干預中央權力的分配。在一黨獨大的威權時期,地方派系勢必與政治、經濟利益相結合才得以壯大。地方派系與國民黨之間,儼然是生命共同體,彼此是相互依侍的關係。它常會因經濟的景氣與否、社會的脈動、政黨的輪替,而產生變化。它對社會民主化的過程、轉型,固然有其重要性,但是其所衍生的社會問題、政治問題,卻是極為深遠,且值得分析研究的。
    本文研究方法,主要採取文獻分析法、票櫃分析法、田野調查法、及深度訪談法,分析美濃鎮地方派系、宗親、政黨、社團等組織,對地方政治與選舉之影響。希冀能將發現之問題,對往後地方派系的研究者,不論在學術探討上,理論架構上,或是鄉鎮級派系之研究上,有所裨益。
    本文旨在研究,美濃鎮地方派系之沿革、變遷、與發展。並透過地方性鎮民代表、鎮長;全國性立法委員、總統之選舉,時間自1998年至2003年,析論地方派系與政黨之間的互動關係。藉由搜集的票櫃統計數據,實地訪談的口述資料,匯集為研究重點,進一步探討研究美濃鎮地方派系的運作模式。
    研究發現,美濃鎮的地方派系由來已久,它是在台灣歷次選舉環境中自然形成的。隨著政治體制的變遷,地方派系的動員管道與實力,容或有些鬆動,但各派系的領導核心依舊鞏固,派系板塊依然沒有位移。

    The elections in Taiwan have been deeply influenced by local factions for a long time. Since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moved to Taiwan and implemented the national and local elections in 1949, the local factions gradually dominated and monopolized the national policies on politics and economics of the local areas, and further intervened on the attributions of central power. During the authoritarian period of one-political-party only government, the local factions had to connect with political and economical benefits in order to grow. The local factions and the KMT (Kuomintang) seemed to become a life-joint-body, which was interdependent with each other. The local factions often changed depending upon the economical conditions, the social movements, and the alternation of political parties. Though they were important to the process and change in social democratization,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problems following them were extremely influential and worth to the analysis.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this study mainly applied approaches of documental analysis, ballot-box analysis, ethnography, and in-depth interview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s on local politics and elections by the organizations of local factions, clansmen, political parties and clubs, and so on. I hope that the questions that I found could benefit future researchers who research local factions academically and theoretically.

    The research focus of this study was on the local faction’s origin, change, and development in Mei-Nung.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elections for the residential committees and chief officer of the town, and the national legislators and president from 1998 to 2003,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ocal factions and political parties was discussed. By the collection of statistics of ballot-boxes and the oral material from field interviews,they formed the theme of this study and further helped the researcher explore the operation model of local factions in Mei-Nung.

    This result found that the local factions in Mei-Nung had existed for a long time, which was naturally developed in the environment during every election. Following the change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the mobilization methods and the power of local factions might become a little loose; however, the power of the leading cores still stabilized and no move of the political plates had been found.

    謝誌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2 第四節 重要名詞釋義 ………………………………………………….14 第二章 文獻分析與理論探討 第一節 國內相關文獻分析 ……………………………………………15 第二節 派系及地方派系的定義 ………………………………………21 第三節 地方派系的特質與類型 ………………………………………25 第四節 地方派系的基礎理論探討 ………………………………………32 第三章 美濃地區地方派系之生態 第一節 美濃鎮人文地理環境介紹 ………………………………………45 第二節 美濃鎮地方派系之形成與分布 …………………………………59 第三節 美濃鎮地方派系之特徵 …………………………………………65 第四節 美濃鎮地方派系之傳承結盟 ………………………………….68 第四章 美濃鎮地方派系選舉動員基礎 第一節 美濃鎮農會選舉動員管道 ………………………………………71 第二節 農田水利會組織動員管道 ………………………………………81 第三節 美濃鎮各類社團組織動員管道 …………………………………87 第四節 美濃地方派系的轉捩點與新里程 ………………………………94 第五章 美濃鎮地方派系對地方性選舉影響之分析 第一節 地方派系對地方性選舉政黨運作之影響………………………109 第二節 美濃鎮鎮民代表選舉影響分析 ……………………………….110 第三節 美濃鎮鎮長選舉影響分析 ……………………………………120 第四節 地方性選舉與全國性選舉的關係……………………………..132 第六章 美濃鎮地方派系對全國性選舉影響之分析 第一節 地方派系對全國性選舉政黨運作之影響………………………135 第二節 美濃鎮立法委員選舉影響分析 ………………………………137 第三節 總統選舉影響分析 ……………………………………………144 第四節 地方性選舉與全國性選舉派系影響的比較……………………157 第七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61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67 第三節 後續研究…………………………………………………………169 參考書目 …………………………………………………………………171 附錄 ………………………………………………………………………183 附錄一 ……………………………………………………………………183 附錄二 ……………………………………………………………………185 表目次 表 1-1 美濃鎮地方派系政治發展歷程 …………………………………10 表 3-1 2001 年美濃鎮十九里人口統計 ………………………………51 表 3-2 美濃鎮1981-2004年歷年人口數 ………………………………52 表 3-3 美濃鎮2003年四月各里鄰數、戶數及人口數一覽表 …………52 表 4-1 美濃鎮農會歷屆總幹事名錄(1~15屆) ……………………79 表 4-2 美濃鎮農會歷屆理事長名錄(1~15屆) ……………………80 表 4-3 美濃鎮農會歷屆常務監事名錄(1~15屆) …………………80 表 4-4 高雄農田水利會改組後代表改選表列(1~8屆) ……………86 表 4-5 美濃鎮當選水利會代表名單( 1~11屆) ………………………86 表 4-6 高雄縣第一屆臨時省議員名冊 …………………………………97 表 4-7 台灣省議會第六屆省議員高雄縣選舉清冊 ……………………98 表 4-8 鍾榮吉及其他候選人在鎮內各里得票統計表(1980年)………99 表 4-9 鍾榮吉在高雄縣屏東縣澎湖縣得票總計(1980年)……………99 表 4-10 鍾榮吉及其他八位立委候選人 在美濃鎮內各里得票統計表(1983年) ……………………102 表 4-11 1983年農民團體立委當選人吳海源全國得票數統計表 ……102 表 4-12 1986年農民團體立委選舉海源 及其他候選人美濃鎮得票情形 ………………………………103 表 4-13 1989年省議員選舉鍾德珍及其 他候選人在本鎮各里得票數 …………………………………104 表 4-14 1989年省議員高雄縣各鄉鎮市開票情形 ……………………105 表 4-15 1994年鍾德珍與鍾紹和省議員 ………………………………107 候選人高雄縣各鄉鎮市得票數比較表 ………………………107 表 5-1 美濃鎮第十四、十五屆鎮民代表一覽表………………………116 表 5-2 鎮民代表第一選區票數統計表(1998美濃區)………………116 表 5-3 鎮民代表第二選區票數統計表(1998南隆區)………………117 表 5-4 鎮民代表第三選區票數統計表(1998龍廣區)………………117 表 5-5 鎮民代表第一選區票數統計表(2002美濃區)………………118 表 5-6 鎮民代表第二選區票數統計表(2002南隆區)………………118 表 5-7 鎮民代表第三選區票數統計表(2002龍廣區)………………118 表 5-8 第十七屆(2002年)美濃鎮里長當選名單 …………………119 表 5-9 第十屆、十一屆(1986、1990)美濃鎮長選舉票數統計表…122 表 5-10 第十二屆(1994)年美濃鎮長選舉票數統計表 ……………123 表 5-11 第十三屆(1998)美濃鎮鎮長選舉票數統計表 ……………124 表 5-12 第十四屆(2002)美濃鎮鎮長選舉結果統計表 ……………128 表 5-13 第十四屆(2003)美濃鎮鎮長補選票數統計表 ……………131 表 6-1 第四屆(1998)立法委員選舉高雄縣開票結果統計表 ……140 表 6-2 第四屆(1998)立法委員選舉美濃鎮開票結果統計表 ……140 表 6-3 第五屆(2001)立法委員選舉美濃鎮開票結果統計表 ……141 表 6-4 第五屆(2001)立委選舉鍾紹和、黃國銘 在高雄縣各鄉鎮得票情形 ……………………………………141 表 6-5 第六屆(2004)高雄縣立法委員選舉候選人得票統計表……142 表 6-6 第十屆總統副總統選舉美濃鎮得票結果統計表 ……………154 表 6-7 國民黨、民進黨、地方派系與反對勢力的互動關係 ………155 表 6-8 紅派創立、發展、現況表 ……………………………………159 表 6-9 白派創立、發展、現況表 ……………………………………160 圖目次 【圖1-1】 研究架構圖 …………………………………………………9 【圖1-2】 研究流程圖 …………………………………………………11 【圖2-1】 恩庇關係的互動結構圖 ……………………………………34 【圖3-1】 美濃鎮地理位置與行政區圖 ………………………………53 【圖3-2】 美濃鎮交通要道示意圖 ……………………………………58 【圖4-1】 鄉鎮級基層農會動員網絡 …………………………………75 【圖6-1】 高雄縣黑派組織系統圖 …………………………………147【圖6-2】 三次總統大選各組候選人得票率比較 …………………156 【圖6-3】 近年來全國性選舉各政黨得票率比較 …………………156

    中文部分
    1. 丁彥政,1994,《台灣地區選舉與地方派系之關係:1981―1992年雲林縣之個案研究》,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 文崇一,1989,《台灣的社區權力結構》,台北:東大。
    3. 王唯民,1972,《台灣省地方公職人員候選人活動方式之研究-基隆市個案分析》,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4. 王定國,2003,《鄉鎮市地方派系之研究-以平溪鄉為例》,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5. 王業立,1998,<選舉民主化與地方派系>,《選舉研究》,第五卷第一期,頁78-94。
    6. 王業立,1999,<三合一選舉結果看國民黨未來發展>,《新世紀智庫論壇》,第五期。
    7. 王靜儀,1994,《台中縣地方派系發展史―以縣長及省議員選舉分析為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8. 王震寰,1993,《資本、勞工、與國家機器:台灣的政治與社會轉型》,台北:唐山。
    9. 王震寰,1996,<誰統治台灣?轉型中的國家機器與權力結構>,《風雲論壇》,頁138-140。
    10. 白魯洵,1988,《中國人的政治心理學》,台北:洞察。
    11. 沈國屏,1992,《地方派系、反對勢力與地分政治的轉型:高雄縣個案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2. 月光山雜誌,1994.10,<美濃鎮籍省議員候選人鍾德珍、鍾紹和票數統計表>,《美濃月光山雜誌社印行》,第三版。
    13. 月光山雜誌,1998.1.9,<美濃鎮第十屆鎮長票數統計表>,《美濃月光山雜誌社印行》,第七版。
    14. 月光山雜誌,1998.1.9,<美濃鎮第十一屆鎮長票數統計表>,《美濃月光山雜誌社印行》,第七版。
    15. 月光山雜誌,1998.1.9,<美濃鎮第十二屆鎮長票數統計表>,《美濃月光山雜誌社印行》,第七版。
    16. 月光山雜誌,1998.1.29,<美濃鎮第十三屆鎮長票數統計表>,《美濃月光山雜誌社印行》,第二版。
    17. 月光山雜誌,1998.6.19,<美濃鎮第十六屆鎮民代表票數統計表-三個選區>,《美濃月光山雜誌社印行》,第三版。
    18. 月光山雜誌,2001.4.29,《美濃月光山雜誌社印行》,第三版。
    19. 月光山雜誌,2002.2.9,<美濃鎮第十四屆鎮長票數統計表>,《美濃月光山雜誌社印行》,第一版。
    20. 月光山雜誌,2003.11.9,<美濃鎮第十四屆鎮長補選票數統計表>,《美濃月光山雜誌社印行》,第一版。
    21. 今日美濃,2002.6.16,<美濃鎮第十七屆鎮民代表票數統計表-三個選區>,《今日美濃期刊》,第三十期,第二版。
    22. 今日美濃,2002.6.16,<第十七屆里長得數票統計表>,《今日美濃期刊》,第三十期,第二版。
    23. 中國時報,1997.1.4,<國發會精簡省及之共識>,第四版。
    24. 田弘茂,1889,《大轉型:中華民國的政治和社會變遷》,台北:時報文化出版。
    25. 曲兆祥,1985,《政黨政治參與--民國七十二年台北市立法委員選舉中國國民黨政治角色之研究》,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26. 朱雲漢,1989,《壟斷與剝削-威權主義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財團法人台灣研究基金會。
    27. 李旺台,1983,<台灣地方派系新動向:五種變化的經緯分析>,《聯合月刊》,第22期。
    28. 李忠義,1990,《主從關係結構與台灣地方派系之研究》,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9. 吳乃德,1993.5.24,<地方勢力坐大可能成為政經怪獸>,《中國時報》,第四版。
    30. 吳芳銘,1995,《地方派系之結盟與分化變遷之研究-以嘉義縣和高雄縣為例》,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1. 吳怡銘,2000,《補助金制度下的台灣派系政治穩定與變遷―新制度理論分析觀點》,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2. 吳文程,1996,《政黨與選舉概論》,台北:五南。
    33. 林仲修,1991,《水里鄉政治權力結構之分析》,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34. 林男固,2001,《地方派系依侍動員結構的演變與特質》,暨南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35. 邱淑娟,1994,《我國民營化政策執行方式與成果之研究》,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36. 柯貴元,2001,《地方派系與選舉關係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
    37. 洪永泰,2001.12.10,《立法委員選舉結果對政黨體系的影響》,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38. 美濃鎮農會,1990.2.14,《美濃鎮農會創立七十一週年紀念誌》,頁14-18。
    39. 美濃鎮公所,1997,<美濃鎮第十四、十五屆鎮民代表一覽表>,《美濃鎮誌》,頁301。
    40. 美濃鎮公所,1997,<高雄縣第一屆省議員名冊>,《美濃鎮誌》,頁354。
    41. 美濃鎮公所,1997,<高雄縣第六屆省議員得票數統計名冊(本鎮籍邱發金老師參選)>,《美濃鎮誌》,頁356。
    42. 美濃鎮公所,1997,<1980年增額立委鍾榮吉及其他候選人鎮內得票數統計>,《美濃鎮誌》,頁359。
    43. 美濃鎮公所,1997,<1980年增額立委鍾榮吉在屏東縣及澎湖縣得票數統計>,《美濃鎮誌》,頁359。
    44. 美濃鎮公所,1997,<1983年增額立委鍾榮吉及其他立委候選人鎮內得票數統計>,《美濃鎮誌》,頁364。
    45. 美濃鎮公所,1997,<1983年增額立委農民團體吳海源全國得票數統計>,《美濃鎮誌》,頁365。
    46. 美濃鎮公所,1997,<1986年增額立委吳海源及其他候選人得票數統計>,《美濃鎮誌》,頁368。
    47. 美濃鎮公所,1997,《美濃鎮誌》,頁371。
    48. 美濃鎮公所,1997,《美濃鎮誌》,頁991。
    49. 美濃鎮公所,1997,<1989高雄縣省議員投票結果票數統計>,《美濃鎮誌》,頁374。
    50. 美濃鎮公所,1997,<1989省議員選舉鍾德珍及其他候選人得票數統計>,《美濃鎮誌》,頁369。
    51. 美濃鎮公所,1997,<美濃鎮1-8屆水利會代表當選名單>,《美濃鎮誌》,頁395。
    52. 美濃鎮公所,1997,<高雄農田水利會水利代表當選表列>,《美濃鎮誌》,頁395。
    53. 美濃鎮公所,2000.1.29,《美濃月光山雜誌社印行》,第五版。
    54. 美濃鎮公所,<(1981-2004)歷年人口統計數>,美濃戶政事務所。
    55. 美濃鎮公所,<美濃鎮十九里人口統計表>,美濃戶政事務所。
    56. 美濃鎮公所,<2005年四月各里鄰數、戶數、人口數一覽表>,美濃戶政事務所。
    57. 施威全,1996,《地方派系》,台北:揚智。
    58. 孫文,1920.3.1,<地方自治開始實行法>,《孫文學說》。
    59. 孫文,1922,<中華民國建設之基礎>,《孫文學說》。
    60. 涂一卿,1994,《台灣地方派系的社會基礎:以嘉義縣地方派系為例》,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博士論文。
    61. 高永光、姚立明等合撰,1992,《二屆之立委選舉台灣省第一選區(台北縣)觀察報告:第二屆立委選舉觀察》,台北:國會觀察基金會。
    62. 高永光,2001a,<陳水扁政府決策模式之探討>,《國家政策論壇》,第一卷第三期,頁26-32。
    63. 高永光,2001b,《民主與憲政論文彙編》,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出版。
    64. 翁翊,1997,《地方派系與地方選舉關係之研究》,中山大學人文社會學碩士論文。
    65. 陳鳳馨,1997.2.3,<「派系興滅押注縣市長,農會選舉將上漲」>,《聯合報》,第四版。
    66. 陳陽德,1970,《第七屆台中市議會之研究:以動態觀點研究地方議會的嘗試》,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67. 陳陽德,1987,《轉變中的台灣地方政治》,台北:聯豐。
    68. 陳明通,1990,《威權政體下台灣地方政治菁英的流動(1945-1986)—省參議議員及省議員流動的分析》,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69. 陳明通,1992,《區域性聯合獨佔經濟、地方派系背景與省議員選舉》,台北: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
    70. 陳明通,1995,《派系政治與台灣地方政治變遷》,台北:月旦。
    71. 陳明通,1997a,《政治體系變遷與選舉行為:一九九三年縣市長選舉的分析》,台北: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
    72. 陳明通,1997b,《台灣地區政商關係之研究》,台北,月旦。
    73. 陳明通,1999,<地方派系與雲林縣長補選>,《新世紀智庫論壇》,第八期。
    74. 陳東昇,1995,《金權城市―地方派系、財團與台北都會發展的社會學分析》,台北:巨流。
    75. 陳國全,2002,《地方派系公職候選人甄補策略之研究-以高雄縣個案為例》,中山大學政研所碩士論文。
    76. 陳華昇,1993,《威權轉型地方派系與選舉之關係:台中縣地方派系之分析》,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77. 陳順利,2001《高雄縣選舉之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78. 連哲偉,1994,《民進黨執政縣市之府會關係―新竹縣、彰化縣及高雄縣比較分析(1989-93)》,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79. 郭正亮,1988,《國民黨政權在台灣的轉化(1945-1988)》,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80. 喬健,1985,<行為模式芻議>,《中央研究民族學研究所專刊乙種之10》,頁317-325。
    81. 張俊宏,1989,《到執政之路:「地方包圍中央」的理論與實施》,南方叢書出版。
    82. 張致源,1995,《嘉義縣地方派系結構變遷過程之研究》,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83. 張茂桂,1986.3.3,<地方派系之迷失>,《聯合報》,第二版。
    84. 張茂桂、陳俊傑,1986,《現代化、地方派系與地方選舉投票率之關係:自由派理論的再檢討》,中國政治學會投票行為與選舉文化研討會論文集。
    85. 張茂桂、蔡明惠,1994,《地方派系的形成與變遷》,台北: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
    86. 張維彬,2003,《我國村里行政編組與社區發展協會關係之探討-基隆市個案分析》,政治大學行政管理學碩士論文。
    87. 黃德福,1990b.1.6,<選舉地方派系與政治轉型>,《中國時報》,第四版。
    88. 黃德福,1992,《民主進步黨與台灣地區政治民主化》,台北:時英。
    89. 黃德福,1993,<選舉制度與政黨競爭:台灣地區解嚴後選舉競爭的觀察>,《理論與政策》。
    90. 黃德福,1994,<政黨競爭與政治民主化:台灣地區政黨體系的新挑戰>,《選舉研究》,第一卷第二期,頁80-82。
    91. 黃德福、劉華宗,1995,《農會與地方政治-以台中縣與高雄縣為例》,《選舉研究》,二卷二期,63-82。
    92. 黃光國,1992,《中國人的心裡與行為科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93. 黃江正,2001,《嘉義縣地方派系變遷之研究-以第十屆總統副總統選舉為例》,中正大學政研所碩士論文。
    94. 黃東益,2001,《政黨政治發展與地方派系運作》,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研討會。
    95. 彭基原,1998,《高雄縣地方派系結構及其影響》,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96. 彭基山,2002,《選舉與地方政治生態關係之探討-以苗栗縣為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
    97. 游光明,1994,《台中縣地方派系權力結構轉變與運作》,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98. 葉甫和,2002,《新竹市地方派系與選舉之研究》,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99. 蔡甫欣,2003,《從村里與社區組織功能探討兩者之競合-以新竹地區為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
    100. 楊國樞,1998,《抉擇與負責》,台北:洪建全基金會。
    101. 楊英杰,1996,《從聯盟理論難台中縣地方派系之互動―以八十三年議長選舉為例》,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102. 楊圓娟,2001,《民進黨提名制度的形成與變遷》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03. 趙永茂,1977,《台灣地方派系與地方建設關係之研究―一般性及三個代表性個案之分析》,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04. 趙永茂,1982.1.11,<地方派系與選舉>,《中國時報》,第二版。
    105. 趙永茂,1986,<派系參與與民主價值取向之相關分析>,《政治學報》,第十四期,頁225-238。
    106. 趙永茂,1988,<台灣基層政治菁英之個人背景分析>,《思與言》,第二十五卷第六期,頁239-243。
    107. 趙永茂,1997,《台灣地方政治的變遷與特質》,台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108. 趙永茂,1998,<地方政治生態與地方行政的關係>,《政治科學論叢》,第九期。
    109. 趙永茂,2001,<新政黨政治形勢對台灣地方派系政治之衝擊-以彰化縣與高雄縣個案及一般變動趨勢分析>,《政治科學論叢》,第十四期,頁153-243。
    110. 廖忠俊,1997,《台灣地方派系之形成發展與質變》,台北:允晨。
    111. 廖忠俊,2000,《台灣地方派系及其主要領導人物》,台北:允晨。
    112. 劉昭明,1994,《美濃鎮的開庄史》,美濃鎮公所。
    113. 劉華宗,1994,《台灣地區農會政治角色之變遷-M鄉農會個案研究》,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114. 蔡明惠,1987,《現行台灣地方自治實施下地方權力結構―河口地方派系個案分析》,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115. 蔡明惠,1997,<地方派系的選舉運作及其角色功能>,《澎專學報》,第一期,頁101-124。
    116. 蔡明惠、張茂桂,1994,<地方派系的形成與變遷:河口鎮的個案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七十七期,頁125-156。
    117. 蔡宗翰,2002,《花蓮縣政治反對之研究(1987-2000)》,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18. 賴秀真,1993,《台灣都市型地方派系之研究-台中市議會派系之分析》,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119. 謝瑞明,2001,《地方派系對地方政治影響之研究-以桃園縣個案分析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20. 鍾湘芸,2005,《「全球在地化」下美濃地方特色之重塑》,中國文化大學地研所碩士論文。
    121. 蘇俊豪,2003,《雲林縣地方派系變遷及其與選舉關係之研究》,銘傳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
    122. 高雄縣立委得票及當選統計表1988(第四屆)
    http://www.cts.com.tw/elect98/vote/vote23121.htm,1998。
    123. 第四屆立委美濃鎮開票結果票數統計
    http://www.cts.com.tw/elect98/vote/vote23121.htm,1998。
    124. 第十屆總統副總統美濃鎮票數統計表
    http://www.cec.gov.tw/,2000。
    125. 第五屆立委選舉美濃鎮票數統計表
    http://www.cec.gov.tw/,2001。
    126.第五屆立委選舉鍾紹和、黃國銘在高雄縣各鄉鎮票數統計表
    http://www.cec.gov.tw/,2001。
    127.三次總統大選各組候選人得票率比較
    http://udn.com/PE2004/result/result06.shtml,2004。
    128.近年來全國性選舉各政黨得票率比較
    http://udn.com/PE2004/result/result07.shtml,2004。

    英文部分

    1. Abernathy, William J., Kim B. Clark, and Alan M. Kantrow, 1987, Industrial Renaissance:Producing a Competitive Future for America. New York:Basic Book.
    2. Gallln,Berrased 1974,“Political Factionalism and Its Impact on Chinese Village Social Organization in Taiwan”, in Marc Swartz ed. Local—Level Politics, Chicago: Aldine.
    3. Jocobs ,Bruce 1976a, “ A preliminary of Particularistic Ties in Chinese
    Political Alliances: Kan– ching and Kuan– his in a Rural Taiwanese
    Township”, The China Quarterly,No.99,pp237-273.
    4. Jacobs,Bruce. 1976b,“The Cultural Bases of Factional Aligment and Division in a Rural Taiwanese Township”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pp:79-97.
    5. Beller, Dennis C. ,and and Frank P. Belloni ,1978, Faction Politics: Political Parties and Factionalism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Santa Barbara, CA: ABC-Clio Press , inc. pp.419-430.
    6. Esienstadt,S. N. and L.Roniger , 1980,“Patron– Client Relations as a Model of Structuring Social Exchange. ”Comparative Studies in Society and History, 22(1):42-77.
    7. Huntington,S. P.1965,“Political Development and Political Decay” , World Politics.
    8. Huntington,S. P.1996,“Democracy for the Longm Haul”, Journal of democracy.
    9. Maslow, A. H. 1943.“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Vol.50:370-396.
    10.Nicholson,Norman K., W﹒ Ralep Faction,1977,”A compartive analysis”﹐in Steffen W ﹒Schmidt﹐Laure Guasti﹐Carl H﹒Lande and James C﹒Scott eds﹒﹐Friends﹐Followers and Factions﹐Berkeley:University California Press﹒pp.69-78.
    11.Scott,James C. 1977, Political Clientelism: A Bibliographical Essay, in Steffen W. Schmidt, Laure Cuasti, Carl H. Lande and James C. Scott ed, Friends, Followers, and Factions. Berkerl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p.486-490.
    12.Schmidt, Steffen W., James C. Scott. Carl H. Lande, and Laura Guasti., 1977, Friends, Followers, and Factions: A Reader in Political Clientelism.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Ralph W. Nicholas 1969 ,”Faction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in Michael Banton eds., Political System and Distribution of Power, London: Javistock Publish,pp. 27-29
    13.Williamson, Oliver E. 1985.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Firms, Markets, Relational Contracting. New York:Free Press.
    14.Wu, Nai- Teh, 1987, The Politics of a Regime Patronage System: Mobilization and Control within an Authoritarian Regime, Ph. 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15.Zuckerman, A. S., 1979, The Politics of Faction: Christian Democratic Rule in Italy.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