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徐道悅
Hsu, Tao-Yueh
論文名稱: 以眼球追蹤技術探討博物館展品結合擴增實境對參觀者注意力分配與學習成效的影響---以科教館心臟展品為例
Influence of Science Museum Exhibits Combined with Augmented Reality on Visitor Distribution and Learning Performance with Eye Tracking - Taking Heart Exhibit of NTSEC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 楊芳瑩
Yang, Fang-Y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科學教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cience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3
中文關鍵詞: 非制式教育AR擴增實境注意力分配眼球追蹤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0374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04下載: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非制式教育近年來蓬勃發展,尤其博物館更是推動非制式科學教育的重要場域,若能了解參觀者在觀展時於不同媒介的注意力分配對於學習動機、學習成效的影響,將有助於改善博物館中展品的設計。本研究以眼球追蹤技術探討受試者觀看科教館心臟展品時的注意力分配狀況,並探討引入AR擴增實境技術結合原本的展品是否可以提升博物館參觀者的學習動機以及學習成效。實驗設計分實驗組與控制組,實驗組加入研究者開發之AR App。資料分析方面,根據前後測分數、各項眼動指標資料以及科學態度問卷,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與成對樣本T檢定、同質性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ANOVA)與相關性檢定(Pearson)。
    研究結果發現,控制組中大部分受試者對於展品的文字部分投入較多注意力,而將注意力放在模型與操作上較多的受試者有較佳的學習成效。而實驗組在學習成效方面相比與控制組,有更顯著的進步;在博物館學習動機方面,實驗組也顯著高於控制組。因此,研究者建議科教館未來可以在現有的展品中增設更多模型與互動操作設備,並加入互動式AR 擴增實境的新興科技提升參觀者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

    Using the eye tracking technique, the study examined how museum visitors looked at the heart exhibit and if AR application could affect the attention distributions and improve the concept learning. To this end, the author dived participants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ed the AR App during learning of heart structure in the National Taiwan Science Education Cent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of the participa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written text of the exhibit. It was found that the more attention to the object model and the better the achievement.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howed higher improvement in their concept understanding and significantly higher interest in museum learning. Accordingly, the researcher of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museum can add more real models to the existing exhibits, and utilize interactive AR applications to enhance visitors ' interest and effectiveness of concept learning.

    誌謝 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錄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問題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五節 名詞解釋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6 第一節 眼球追蹤技術 6 第二節 非制式科學教育機構中的科學學習 8 第三節 國高中階段對心臟的構造與功能內容分析 10 第四節 探討AR擴增實境系統應用於博物館 1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3 第一節 研究對象 13 第二節 研究工具 14 一、眼動儀設備 14 二、科教館展品以及由研究者自製之AR應用軟體 15 三、學習表現前後測以及生物與博物館學習量表 19 第三節 研究設計與施測流程 22 第四節 資料分析 25 一、受試者前後測結果 25 二、眼動歷程分析 25 三、眼動歷程與前後測結果交叉分析 26 四、科學態度相關問卷 26 第五節 研究歷程 27 一、準備研究工具 27 二、正式施測 27 三、資料分析與彙整結果 28 第四章 資料呈現與分析 29 第一節 前後測測驗結果 29 第二節 實驗組與控制組參觀展品時的注意力分布 31 一、實驗組與控制組在不包含AR情況下之比較 31 二、實驗組與控制組在包含AR情況下之比較 33 三、控制組組內各區域之凝視時間百分比之比較 36 四、實驗組組內各區域之凝視時間百分比之比較 37 第三節 實驗組觀看AR時各區域注意力分布狀況 39 第四節 受試者注意力分配與學習成效的關係 43 第五節 興趣量表與學習成效的相關性 46 一、生物與技術態度量表(BTAS) 46 二、AR擴增實境學習動機量表(AGEC) 49 第五章 綜合討論與展望 52 第一節 研究結果與討論 52 一、前後測的測驗結果 52 二、實驗組與控制組參觀展品時的注意力分布 53 三、實驗組觀看AR時各區注意力的分布狀況 55 四、受試者注意力分配與學習成效關係 56 五、興趣量表與學習成效的相關性 58 六、研究問題的回應與探討 61 第二節 教育上的意涵 63 第三節 未來展望 64 參考文獻: 66 附錄一 :心臟循環前測與後測題目 69 附錄二 : 生物與技術態度量表(BTAS)/ AGEC動機問卷 71

    Barbara C. Buckley (2000) Interactive multimedia and model-based learning in bi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22:9, 895-935

    Dorothy Lozowski Boisvert, Brenda Jochums Slez (199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sitor Characteristics and Learning-Associated Behaviors in a Science Museum Discovery Space. Science Education 78(2): 137-148

    James E Hoffman,Bavani Subramaniam(1995).The role of visual attention in saccadic eye movements.Perception & Psychophysics ,57(6),787-95.

    Just, M. A., & Carpenter, P. A. (1976). Eye fixations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Cognitive Psychology, 8,441-480.

    Linda Ramey-Gassert, Herbert J. Walberg I11 ,Herbert J. Walberg (1994). Reexamining Connections: Museums as Science Learning Environments. Science Education 78(4): 345-363

    Mehmet Bahar, Murat Ozel,Pavol Prokop, Muhammet Usak. (2008) Science Student Teachers’ Ideas of the Heart. Journal of Baltic Science Education, Vol. 7, No. 2,p.78_85

    Neta Shaby ,Orit Ben-Zvi Assaraf , Tali Tal.(2017) The Particular Aspects of Science Museum Exhibits That Encourage Students’ Engagement. J Sci Educ Technol.26:253–268
    Orna Fallik , Sherman Rosenfeld & Bat-Sheva Eylon (2013) School and out of-school science: a model for bridging the gap, Studies in Science Education, 49:1, 69-91

    Paulette M. McManus (1992) Topics in Museums and Science Education, Studies in Science Education, 20:1, 157-182

    Rayner, K. (1998). Eye movements in reading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20 years of research..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4(3), 372-422.

    Rikke Magnussen, Maria Zachariassen, Nikita Kharlamov and Birger Larsen. (2017). Mobile Eye Tracking Methodology in Informal E-Learning in Social. The Electronic Journal of e-Learning, 15(1), p. 46-58.

    Yang, F. Y., Chang, C. Y., Jien, W. R., Jien, Y. T. Tseng, Y. H. (2013). Tracking learners’ visual attention during a multimedia presentation in a real classroom. Computers & Education, 62, 208-220.

    江家綺(2013)。以眼球追蹤技術分析國中學生生物試題之閱讀理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所碩士,台北市。

    宋曜廷, 張國恩, 于文正. (2006)行動載具在博物館學習的應用: 促進「人—機—境」互動的設計 博物館學季刊, 20(1): 17-34

    唐大崙、張文瑜(2007):利用眼動追蹤法探索傳播研究。中華傳播學刊,12,165-211。

    涂志銘( 2005)。生物概念研究的分析與啟示。 中等教育, 56( 4) , 24- 45。

    國家教育研究院,104年,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等校-自然科學領域(草案)

    張崇山 (2009)。博物館互動式展示之思與辯。科技博物,13(4),5-16

    張梅鳳 (民92)。資訊融入生物科教學之教材製作與教學策略初探。2003年資訊素養與中山學習社會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許朝貴、耿正屏 (1995):國一學生理解人體血液循環路徑的困難分析。 科學教育 (彰師大), 6, 1-26。

    許照紅(2011)。人體心肺循環概念類型之建立。屏東教大科學教育,34,43-16。

    許照紅、黃台珠(2006)。促進人體循環作用理解與圖形推理教學順序之初探。論文發表於 2006 數理教學及師資培育研討會:統整課程教學及師資培育。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陳坤森 (2007), 可供多人移動式互動使用之擴增實境系統及方法(電子版), 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電子報,19。

    黃晉育(2017)。運用擴增實境於高中國文古典選文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資訊館利學系碩士論文,台中市。

    黃嘉郁(2000) 。博物館的非制式科學教育。科技博物,4:4期,p.48-57。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楊心怡.(2013)。從認知負荷觀點探討鷹架輔助遊戲式學習於人體血液 循環之研究. 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 (106): 65-78

    靳知勤(民83)。由科學教育的目標看科學博物館在教育上的定位。博物館季刊,65-70。

    劉嘉茹 ;侯依伶. (2011年11月). 以眼動追蹤技術探討先備知識對科學圖形理解的影響. 教 育心理學報, 43, 頁 227-250

    劉嘉茹、侯依伶(2011)。以眼動追蹤技術探討先備知識對科學圖形理解的影響。教育心理學報,43,227-250

    劉寶元(民92)。國一學生人體血液循環概念之心智模式精煉探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秉宸, 靳知勤(2004)。 藉情境學習提昇民眾科學素養:以科學博物館教育為例. 博物館學季刊, 18(2): 129-138

    蔡懿亭(2014)。數位學習由對七年級學生學習人體血液循環系統概念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所碩士,台北市

    蕭顯勝、陳俊臣、李鴻毅(2013)。應用擴增實境技術建構互動學習環境--以台灣科學教育館為例。教育科技與實習,1:2,153-184。

    簡均倪(2014)。運用台灣科學教育館常設展的鷹架式問題導向學習對中學生學習電學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所碩士,台北市。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