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簡郁昕
論文名稱: 性靈與山水的邂逅--袁中郎遊記小品研究
指導教授: 潘麗珠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3
中文關鍵詞: 袁中郎袁宏道遊記山水遊記小品晚明小品山水文學公安派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38下載:18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翻開歷史的扉頁,明代不但是中國旅遊文化史上,具有承先啟後的關鍵地位,更是山水文學成就輝煌的時期。尤其嘉靖、萬曆以後,各種主、客觀條件的配合,「旅遊風」更是空前的興盛繁榮,那些熱愛自由,雅好浪漫的晚明文人,不僅熱衷山水旅遊,更積極的投入山水遊記的創作與編選,為晚明小品文學注入豐沛的活力與新鮮的題材,不論是作品數量或作品的藝術表現、美學內涵,均蔚為大觀,在浩瀚流長的中國文學史上,實是不容忽視的、璀璨的一頁!
    在遊記小品繁盛的晚明,眾多作家中最受推崇者首推公安派領袖袁宏道。他擺脫名教與宋儒理學對人性的束縛,追求個性的解放與自由,反對前後七子的復古主張,強調獨創,主張純真、直率的表現作者個性,注重性靈的表現,為遊記小品的創作注入勃勃的生機。
    本論文第一章首先說明研究之動機以及前人在相關議題的研究成果,藉以定位袁中郎遊記小品的研究價值。其次說明本論文的研究範疇與論文進行的版本依據,最後則是針對本論文的研究方法作一概要性的說明。
    第二、三章主要是處理中郎遊記小品的外緣部份。中郎生平凡三仕三隱,家庭的淵源、個人的經歷與當時的政治環境、社會風潮等主、客觀因素,不但對其嗜遊性格之養成有直接的關聯,更提供他創作大量遊記小品的養分。筆者先從中郎個人的家世背景、經歷遊蹤著眼,首先掌握中郎創作遊記小品的時間軌跡與心理歷程,繼而爬梳客觀的大時代環境,釐清晚明旅遊文化興盛之因,並突顯中郎旅遊活動與遊記小品在這股時代風潮中的意義。
    針對作品本身,本論文深究的兩個重點,一是藝術表現,二是美學內涵。在第四章探討中郎遊記小品的藝術表現,筆者從「篇幅形式」、「題材內容」、「修辭技法」與「謀篇佈局」四方面切入,透過對其作品的深刻賞析品味,期能扭轉文學史上對中郎遊記小品「隨興而寫,毫無章法」的印象,突顯中郎遊記小品的藝術光華與成就。第五章則以美學的角度,研究中郎遊記小品在「山水審美精神」與「山水審美價值」兩大面向的內涵。中郎遊記小品上承中國山水審美之傳統,將「以我觀物」之精神發揮得更為透顯,在此觀照原則之下,其作品的具體表現為何?由此顯現出怎樣的審美效果?而作為中郎文學理論落實的載體,其遊記小品最主要的審美價值,就在於中郎生命情調的安頓,其表現的面向又為何?
    最後一章則總結中郎遊記小品的成就與價值。希望透過本論文系統性的爬梳,能標點出袁中郎遊記小品在中國山水文學長軸上所立足的位置。

    性靈與山水的邂逅--袁中郎遊記小品研究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前人研究成果--------------------------------1 第二節 研究範疇與研究材料------------------------------------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論文架構----------------------------------11 第二章 骨帶煙霞,心棲丘壑-- 袁中郎的家世背景與經歷遊蹤-----------------------------------12 第一節 袁中郎的家世背景------------------------------------12 一、剛正積極,充滿儒者胸懷的袁氏家族--------------------------13 二、消遙適性,洋溢書香氣息的母舅家族--------------------------15 三、相依相隨,患難與共的兄弟之情-----------------------------17 第二節 袁中郎的經歷遊蹤------------------------------------20 一、文采煥發的青年時期--------------------------------------21 二、備極辛苦的縣令生涯--------------------------------------23 三、快意悠閒的東南漫遊--------------------------------------25 四、官卑心暇的二度出仕--------------------------------------26 五、疏絕平靜的柳浪田居--------------------------------------27 六、強顏而出的再仕京師--------------------------------------30 七、令人扼腕的人生終點--------------------------------------32 第三章 政治退離,山水進場—- 袁中郎與晚明旅遊文化----------------------------------------33 第一節 晚明旅遊文化興起之淵源-------------------------------34 一、傳統文人的山水情懷--------------------------------------34 二、晚明的政治氛圍與思潮-------------------------------------38 三、晚明的經濟環境與社會風氣---------------------------------41 第二節 袁中郎的旅遊模式-------------------------------------44 一、旅遊動機--------------------------------------------45 二、旅遊功能-----------------------------------------------49 三、旅遊的交通工具------------------------------------------50 四、旅遊的飯宿之地------------------------------------------54 第四章 天生妙姿,不鏤而工-- 袁中郎遊記小品的藝術表現-------------------------------------56 第一節 篇幅形式簡潔精要,極具特色----------------------------57 一、體裁多元並容--------------------------------------------57 二、篇幅長短不拘--------------------------------------------58 三、題名分題並寫--------------------------------------------59 第二節 題材內容豐富多樣,兼具感性知性----------------------- 61 一、山水的動靜之美------------------------------------------61 二、山水的色彩之美--------------------------------------63 三、山水的感官之美--------------------------------- 64 四、山水的人文之美--------------------------------------65 第三節 修辭技法巧妙多變,創新生動----------------------------68 一、巧用「譬喻」使景物靈動鮮明-------------------------------68 二、運用「擬人」以呈現有我之境-------------------------------71 三、使用「排比」來增強文章氣勢-------------------------------73 第四節 謀篇佈局錯綜其勢,曲盡其妙----------------------------75 一、虛實互用-----------------------------------------------75 二、以賓顯主-----------------------------------------------78 三、對比映照-----------------------------------------------81 四、對話示現-----------------------------------------------83 第五章 清風明月本無價,遠水近山更有情-- 袁中郎遊記小品的山水審美精神與價值--------------------------87 第一節 山水審美精神--以我觀物------------------------------87 一、要有識趣之心--------------------------------------------88 二、要能掌握宜稱--------------------------------------------90 三、要具品評眼光--------------------------------------------93 第二節 山水審美價值--生命情調的安頓------------------------99 一、性靈文學的體現------------------------------------------99 二、宗教修持的證悟-----------------------------------------101 三、人情友好的珍惜-----------------------------------------104 四、生活情趣的装點-----------------------------------------108 五、人與自然的親合-----------------------------------------113 第六章 結論----------------------------------------------116 參考書目-------------------------------------------------119

    參考書目
    說明:
    1、參考書目包括專書、期刊論文與學位論文三部分,專書包含古代文獻與現代著作。
    2、書目編排方式如下:古代文獻先依作者年代排序,再按作者姓氏筆劃排序;現代著作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壹、專書

    一、古代文獻

    (周)屈原等撰,馬茂元主編,楊金鼎等注釋,《楚辭注釋》,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
    (劉宋)劉義慶撰,劉正浩等注譯《世說新語》,台北:三民書局,2004。
    (晉)王羲之撰,《王右軍集》,《漢魏六朝百三家集》,翻刻明崇貞太倉張氏原刊本,新興書局。
    (晉)郭象注,(清)郭慶藩集釋《莊子集釋》,台北:華正書局,1994。
    (梁)劉勰撰,《文心雕龍》,范文瀾註,香港:商務印書館,1995。
    (梁)蕭統著,周啟成等譯注《昭明文選》,台北:三民書局,2001。
    (梁)沈約撰,《宋書》,《傳世藏書.史庫.二十六史》第五集,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1996。
    (唐)王維撰,趙殿成箋註,《王右丞集箋註》,台北:廣文書局,1977。
    (唐)白居易撰,《白香山詩集》,中華書局,據一隅草堂本校刊。
    (唐)張又新撰,《煎茶水記》,台北:新文豐書局,1985。
    (宋)蘇軾撰,傅成,穆儔標點《蘇軾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宋)郭熙《林泉高致》,《傳世藏書.集庫.文藝論評》第三集,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1996。
    (明)沈守正撰,《雪堂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明)李流芳撰,《檀園集》,紀昀等編《四庫全書》,第1295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
    (明)袁中道撰,錢伯城點校,《珂雪齋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明)袁宏道撰,錢伯城箋校,《袁宏道集箋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明)袁宏道撰,楊家駱主編,《袁中郎全集》,台北:世界書局,1964。
    (明)袁宏道撰,《袁中郎全集》,台北:偉文圖書公司印行,1976。
    (明)袁宗道撰,錢伯城標點,《白蘇齋類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明)鄭元勳輯,《媚幽閣文娛》,四庫禁燬書叢刊編纂委員會編,《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172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明崇貞刻本影印本。
    (明)高濂撰,《遵生八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
    (明)董倫等修,《明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4。
    (明)李贄《焚書》,台北:河洛出版社,1974。
    (清)錢謙益撰,《列朝詩集小傳》,台北:世界書局,1961。
    (清)過珙原撰,《蔡氏古文評註補正全集》,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本,1927。
    (清)周承弼等修,王慰等纂《公安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據清同治十三年刊本影印本,1970。
    (清)張廷玉等撰,《明史》,台北:藝文印書館,1973。。
    (清)紀昀等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四庫全書》第2-4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清)王國維著,滕咸會校注《人間詞話新注》,台北:里仁出版社,1987。
    (清)張潮撰,馮保善注譯《幽夢影》,台北:三民書局,2003。

    二、現代著作
    王子今著《中國古代行旅生活》,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
    王立群《中國古代山水遊記研究》,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6。
    王世德主編《美學辭典》台北:木鐸出版社,1987年。
    王柯平《旅遊審美活動論》,台北: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
    牛建強《明代中後期社會變遷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
    方薰《山靜居畫論》,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91。
    田素蘭《袁中郎文學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2。
    成復旺《神與物遊--論中國傳統審美方式》,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2。
    艾治平《古典詩詞藝術探幽》,台北:木鐸出版社,1987。
    任仲倫《遊山玩水--中國山水審美文化》,地景出版社,1993。
    任訪秋《袁中郎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成偉鈞、唐仲揚合著《修辭通鑑》,中國青年出版社,1991。
    朱劍心《晚明小品選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7。
    伍蠡甫《山水與美學》,台北:丹青圖書,1992。
    余光中《隔水呼渡》,台北:九歌出版社,1990。
    余光中《從徐霞客到梵谷》,九歌出版社,1994年初版。
    余悅《中國茶文化經典專論》,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9。
    李茂肅《三袁詩文選注》,台北:建宏出版社,1996。
    李健章《袁宏道集箋校志疑》,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
    李澤厚《美的歷程》,台北:三民書局,1996。
    周質平《公安派的文學批評及其發展--兼論袁宏道的生平及其風格》,台北:商務印書館,1986。
    周群《袁宏道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
    吳兆路《中國性靈學思想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
    吳宏一校訂,邱琇環、陳幸蕙選註《閒情逸趣:明清小品》,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2000。
    吳承學《晚明小品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
    施蟄存《晚明二十家小品》,台北:新文豐書局,1977。
    袁乃玲《袁中郎研究》,台北:學海出版社,1981。
    韋仲公《袁中郎學記》,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9。
    高明等編審,《中國文學總新賞.唐詩新賞》,台北:地球出版社。
    馬美信《晚明文學新探》,台北:聖環圖書公司,1994。
    馬美信編選《晚明小品精粹》,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7。
    夏咸淳《晚明士風與文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許槤、黎經誥編《六朝文絜箋注》卷七,台北:宏業出版社,1983。
    章必功《中國旅遊史》,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5。
    寇特勒(Kottler Jeffrey A.)著,黎雅麗譯,《旅行,重新打造自己》,台北,天下遠見出版社,1998。
    陳少棠《晚明小品論析》,台北:源流出版社,1982。
    陳萬益《晚明小品與明季文人生活》,台北:大安出版社,1997。
    陳書良、鄭憲春著《中國小品文史》,台北:桂冠圖書,2001。
    陳滿銘《國文教學論叢》,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91年7月初版。
    陳滿銘《章法學綜論》,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6月初版。
    馮永敏《散文鑑賞藝術探微》,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
    傅衣凌《明代江南市民經濟試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張紅雨《寫作美學》,高雄:麗文文化公司,1996。
    張春榮《修辭散歩》,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3。
    張國光、黃清泉主編《晚明文學革新派公安三元研究》,湖北:華中師大出版社,1987。
    黃季剛《文心雕龍札記.鎔裁》,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3。
    黃慶萱《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2000年。
    黃麗貞《實用修辭學》,台北:國家出版社,1999。
    董季棠《修辭析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
    楊德本《袁中郎文學思想》,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6。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台北:華正書局,1990。
    劉天華《旅遊美學》,台北: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
    蔣松源《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9。
    謝冰瑩等編譯《四書讀本》,台北:三民書局,1995。
    謝冰瑩等編譯《古文觀止》,台北:三民書局,1984。
    羅筠筠《靈與趣的意境--晚明小品文美學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
    龔鵬程《晚明思潮》,台北:里仁出版社,1994。
    龔鵬程《晚明小品與明季文人生活》,台北:大安出版社,1997。

    貳、期刊論文

    毛文芳〈閒賞--晚明美學之風格意涵析論〉,《中正中文學術年刊》第2期,1998年3月。
    毛文芳〈花、美人、癖人與遊舫--晚明文人之美感境界與美感經營〉,《中國學術年刊》第19期,1998年3月。
    毛文芳〈閱讀與夢憶--晚明旅遊小品試論〉,《中正中文學報年刊》第3期,2000年9月。
    王詠晴〈袁宏道散文中的美學思想〉,《雄中學報》第6期,2003年5月。
    甘玲〈性靈化的山水--讀袁宏道的「西湖一」〉,《高等函授學報》第16卷第1期,2003年2月。
    巫仁恕〈晚明的旅遊活動與消費文化-以江南為討論中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41期,2003年9月,頁87~92。
    李靜〈戀軀惜命,何用遊山--論袁宏道的旅遊觀〉,《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8卷第3期,2001年6月
    岑玉〈論袁宏道的自然觀與自我意識〉,《信陽師範學院學報》,第21卷第3期,2001年7月。
    林麗月〈晚明「崇奢」思想隅論〉《師大歷史學報》,19期,1991年6月。
    吳惠珍〈論萬曆佛風盛行對公安三袁遊記的影響〉,《台中技術學院學報》第一期,2000年6月。
    周振鶴〈從明人文集看晚明旅遊風氣的形成〉,明人文集與明代研究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台北漢學研究中心、中國明代研究學會,2000年4月。
    周質平〈袁宏道的山水癖及其遊記〉,《中外文學》第13 卷第4期,1984年9月。
    吳非〈袁宏道記遊散文的唯美傾向〉,《中國文學研究》,第32期,1994年第1期。
    孫淑芳〈佛老與性靈--晚明文人求道意識初論〉一文,《僑光學報》第21期,2003年7月。
    孫淑芳〈袁中郎遊記文學析論〉,《僑光學報》,2001年,10月。
    耿湘沅〈眉公《巖棲幽事》所反映之處世態度〉,《中華學苑》第48期。
    第一屆長榮環宇文學獎評審記錄,《聯合文學》一六七期「縱橫天下──長榮環宇文學獎專輯」,頁25,一九九八年九月。
    高彥頤〈「空間」與「家」--論明末清初婦女的生活空間〉,《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中國婦女史編輯委員會,1995年8月。
    姚文放〈獨抒性靈,趣味盎然--袁宏道遊記散文的「趣」〉,《古典文學知識》,第29 期,1990年。
    馬黎麗〈在乎山水之間--讀袁宏道山水小品文〉,《黔西南民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12月。
    許麗芳《重組與對話:晚明小品文之自我書寫》,《國文學誌》第4期,2000年12月。
    陳祺生〈出自靈竅,吐於慧舌--淺析袁宏道「遊記卷」中的比喻〉,《無錫教育學院學報》,第13卷第1期,1999年3月。
    陳文忠〈柳宗元與袁宏道山水遊記散文的藝術風格比較研究〉,《四川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3月。
    陸嘉明〈獨辟蹊徑,獨抒性靈--明袁宏道「虎丘記」的閒暇式閱讀〉,《蘇州教育學院學報》,第23卷第2期,2006年6月。
    傅立萃〈謝時臣的名勝四景圖-兼談明代中期的壯遊〉,《美術史研究集刊》,1997年第四期。
    張智輝〈格式塔心理學與袁宏道遊記散文的美學特徵〉,《陜西師大學報》,第24卷第3期,1995年9月。
    滕新才〈明朝中後期旅遊熱初探〉,《北方論叢》,1997年,第3期。
    賀付開〈論袁宏道的審美觀及其遊記藝術〉,《中國文學研究》,第57期,2000年1月。
    鄭幸雅〈論袁宏道的自適〉,《文學新鑰》第二期,2004年7月。
    謝素燕〈評析「晚遊六橋待月記」一文的虛實之美〉,《國文天地》第14卷第12期,1999年5月。
    謝運生,吳世傳〈明代遊記大家袁宏道作品成就探微〉,《皖西學院學報》第21卷第6期,2005年12月。
    蔡麗玲〈率性的藝術家--袁宏道「西湖雜記」新詮〉,《國文天地》第14卷第12期,1999年5月。
    韓石〈誘引的聲色:袁宏道遊記新論〉,《南京師大學報》,2001年3月,第2 期。
    龔鵬程〈遊人記遊:論晚明小品遊記〉,《中華學苑》,第48期,1996年7月。
    龔鵬程《一九九七龔鵬程年度學思報告》,南華管理學院,1998年。

    參、學位論文

    毛文芳《晚明閒賞美學研究》,台灣師大國文所博士論文,1997。
    林美秀《袁中郎的思想與文學研究》,高雄師大國文所博士論文,1997。
    林怡宏《獨抒性靈的生命對話--論袁宏道的文學思想》,台灣師大國文所碩士論文,2001。
    李愚一《袁中郎小品文研究》,高雄師大國文所碩士論文,1985。
    李濟雨《晚明小品之文藝理論及其藝術表現》,台灣師大國文所博士論文,1992。
    李清筠《時空情境中的自我影像--以阮籍、陸機、陶淵明詩為例》,台灣師大國文所博士論文,1999。
    邱敏捷《袁宏道的佛教思想》,高雄師大國文所碩士論文,1989。
    高八美《袁中郎及其小品文研究》,輔仁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76。
    陳萬益《晚明性靈文學思想研究》,台灣大學歷史所博士論文,1977。
    陳啟佑《唐代山水小品文研究》,文化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85。
    陳素貞《宋代山水遊記研究》,台灣師大國文所碩士論文,1986。
    陳忠和《晚明山水小品美學研究》,高雄師大國文所博士論文,2005。
    曹淑娟《晚明性靈小品研究》,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87。
    張嘉昕《明人的旅遊生活》,文化大學史研所碩士論文,2000。
    黃明理《「晚明文人」型態之研究》,台灣師大國文所碩士論文,1989。
    黃孟慧《台灣九0年代以來旅行文學研究》,台北市立師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