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章政榆 Chang, Cheng-Yu |
---|---|
論文名稱: |
臺北市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實施對學校經營衝擊之研究 A Study of the Impact of 12-Year Basic Education on School Management in Taipei |
指導教授: | 黃乃熒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87 |
中文關鍵詞: |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學校經營 、衝擊 |
英文關鍵詞: | 12-Year Basic Education, School Management, Impact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30 下載:1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不同背景公私立之國民中學教育人員,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內涵之感受,以及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的過程中,學校經營遭遇哪些衝擊,並求其兩者之相關。研究以文獻探討為基礎,以改編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對學校經營之衝擊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針對臺北市所轄之公私立國中進行問卷分析,依學校規模大小以分層隨機方式進行抽樣,共發放527份問卷,取得有效樣本423份,故有效回收率為80.27%。並針對問卷所得進行描述統計、獨立樣本平均數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式進行分析。研究獲得以下結論:
壹、國中教育人員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內涵回應性不足
貳、教育人員認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使得行政人員業務負擔沈重
參、年齡及服務年資越高之教育人員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內涵及學校經營衝擊較為無感
肆、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導致學生學習適應困難
最後,根據結論,研究者針對教育主管機關、學校、教師以及未來研究提出
相關建議,以供參考。
The study mainly focus on the different background of junior high school educators from public and private schools in Taipei City, how the feeling of the experiences of the 12-Year Basic Education if the policy applied and what kind of impacts will effect to the school managements during the policy or even to find out the relevant in between. The structure of the study based on the literary Reviews, by amended questionnaire “A Study of the Impact of 12-Year Basic Education Policy on School Management” as the research tool which is aimed at the junior high schools of public and private schools which are under the area of Taipei City to finish the questionnaire analysis. In compliance with the school size and by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The research sent 527 questionnaires in total and have got 423 effective samples, the Response rate is 80.27%. The data was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s t-test, One-way ANOVA and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junior high school educators have not much feedback to the 12-Year Basic Education contents in details.
2. The Educator concerns the administration staffs of school will have more
business loading if the 12-Year Basic Education on the road
3. The educators who has higher ages and seniority doesn’t have much perceive to the 12-Year Basic Education Policy on School Management.
4. The 12-Year Basic Education Policy will lead to the students have difficulty in new leaning system.
In general, based on the above-mentioned conclusions,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to educational authority, junior high schools, teachers and for the future study.
中文部分
王文科(2002)。課程與教學論。台北:五南。
王如哲,洪詠善(2013)。【研究紀要】本院完成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特色招生特色課程規劃,提供學校參考。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2013年3月16日取自http://epaper.naer.edu.tw。
王保進(1999)。視窗版 SPSS 與行為科學研究。臺北市:心理。
王延煌、張明文(2011)。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理念與規劃。教育研究月刊, 205,47-56。
王邇翰(2006)。台東縣國民小學實施學校策略聯盟方案現況及其教師滿意度調查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所)學校行政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方清居(2000)。策略聯盟的理論與實踐。苗栗區農會專訊,12,5-7。
史英(2011)。明星畫報。人本教育札記,266,10-29。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臺北市:行政院。
李麗香(2003)。國小教師創意教學與學生自我概念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及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明安(2007) 。國民小學學校行銷策落之運用。臺北:國家教育研究院。
李清偉(2013)。讓十二年國教邁向成功。台灣教育評論月刊,2,60-62。
李明穎(2010)。尋找政策改變/停滯的因素—臺灣延長國教政策之歷史制度論 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奉儒、沈姍姍、吳家瑩、周愚文(2007)。12年國教學者建議更名為改進發展高中教育。大紀元新聞。2013年3月10日,引自 http://www.epochtimes.com/b5/7/4/14/n1678379p.htm。
呂秀卿(2012)。免試入學方案與國中生升學壓力之相關研究-以基北區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周文欽(2007)。研究方法-實徵性研究取向。臺北市:心理。
林新發(2010)。台灣國民教育的演變。國民教育,50(4),1-5。
林良淦 (2002)。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議對我國當前教育改革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雁平 (2011)。額滿學校與非額滿學校之學校經營及行銷策略探究-以新北市 三重區國民小學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社會學習領域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海清 (2008)。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省思與展望。台灣教育,645,14-25。
林海清(2012)。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方案的評析與展望。教育研究月刊,
223,5-15。
林騰蛟(2012)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面面觀。教育研究月刊,221,5-12。
林志成、林仁煥、田育昆(2011)。特色學校理論、實務與案例。臺北市:高等教育。
林志成、童鳳嬌(2007)。學校經營管理與品牌創新策略。學校行政雙月刊,50,63-86。
林志成、林仁煥(2008)。特色學校經營的困境與發展策略。2008「教育經營與產學策略聯盟」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1-186)。屏東:屏東教育大學。
林建志(2003)。高雄市國民中學學校教育人員對學校行銷策略認知及其運作之 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敬倫(2006)。一所兒童中心學校經營的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永豐(2012)。論十二年國教與後期中等教育的結構性問題。十二年國教改革、問題與期許。臺北:五南。
林進財(1994)。有效的教學決策與良好的教學品質。國教園地,48,40-44。
林進材(2012)。實施十二年國教的理想教育圖像。十二年國教改革、問題與期許。臺北:五南。
吳明隆、凃金堂(2013)。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五南
吳建華(2008)。學校行銷的理念與實踐──以東莞台商子弟學校為例。學校行 政雙月刊,53,175-198。
吳清山、林天祐(2001)。策略聯盟。教育資料與研究,41,66-85。
吳清山、林天祐(2001)。課程領導。教育資料與研究,38,50。
吳清山(2007)。創意行銷,把學校特色傳出去。教師天地,146,8-11。
吳清山、高嘉斌(2005)。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發展的回顧與展望。教育資 料與研究,63,53-66。
吳清山、賴協志、王令宜(2010)。國民中小學發展學校特色之研究:重要概念、實證分析與實際作為。教育研究月刊,198,12-29。
吳武典、劉源俊(2012)。十二年國教,台學者盼重整課綱。大紀元,2013年3月16日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12/5/16/n3590135.htm。
吳武典(1971)。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教育文摘,16(15), 5。
吳明清(2005)。打造優質學校精耕適性教學。臺灣教育,631,42-45。
吳明清(2000)。學校教育改革的趨向與課題。現代教育論壇,4,85-95。
吳俊憲(2012)。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省思師資素質發展的課題與因應。十二年國教改革、問題與期許。臺北:五南。
邱宏仁編譯(1997)。行銷學。臺北:華泰書局。
宋湘琴(2006)。以「學校行銷」理念來做好學校經營。教師之友,47:5,76-86。
彼得‧聖吉(Peter Senge),郭進隆/譯(1994)。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臺北市:天下文化。
郭生玉(1973)。國中低成就學生心理特質之分析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姜穎(2007)。基層教師:12年國教,無助台灣競爭力。聯合晚報,2013年3月20日,取自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98162。
施佑吉(2003)。策略聯盟概念應用於國民小學教育經營之現況研究—以屏東縣為例。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施振典(2005)。學校行銷策略之探討。學校行政雙月刊,36,109-117。
洪詠善(2013)。台灣後期中等教育階段學校發展特色課程之問題與展望。教育研究月刊,225,102-116。
張素貞(2009)。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方案與教師專業發展初探。結合專業發展之教師評鑑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
張鈿富(1998)。新世紀的國民教育發展策略。國民教育政策與行政學術研討會,新北市。
張在山(1986)。公共關係行銷。銘傳學報,23,51-59。
張德勝、施宇謙、游家盛(2009)。花蓮縣中小學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現況分析。結合專業發展之教師評鑑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
張茂源(2004)。淺析國民小學的學校自我行銷。研習資訊,6,85-89。
張碧娟(2008)。高中學校本位特色課程之實施及策略探究—以中壢高中的經驗為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暨師資培育中心主辦之「第四屆學術研討會—教師生涯規劃與教育專業發展」,中壢市。
張碧娟(2010)。免試入學的困境與活路。中等教育,61(4),12-19。
張秉凱(2009)。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問題與實施策略分析。彰化縣九年一貫電子報,2013年3月10日,取自http://enews.trsc.chc.edu.tw/97Webs/data/share980415.doc。
張勸媚、翁上錦(2011)。面對十二年國教,高中職經營策略之探討。臺北六區教育資源均質化合作網,2013年3月13日,取自http://page.phsh.tyc.edu.tw/。
張文昌(2011)。12年國教難題待解──政策背景、問題分析與價值澄清。立報,2013年3月11日,取自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12825。
教育部 (2013)。 教育部部史。教育部網站,2013年3月3日,取自 http://history.moe.gov.tw/policy.asp?id=7。
教育部 (1994)。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議實錄。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1)。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 (2012a)。新世代‧新教育~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專刊。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2b)。高中高職免試入學作業要點訂定及報備查原則。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 (2012c)。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免試入學超額比序「多元學習表現」採計原則。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2d)。高中高職特色招生核定作業要點訂定及報備查原則。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3)。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免試入學扶助弱勢學生配套措施。2013年10月13日取自於http://12basic.edu.tw/NewDetail.php?Seq=173。
陳盛賢(2008)。十二年國民教育之政策論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炳男(2004)。析論教育資源分配對學校經營之啟示。學校行政,33,79-99。
陳益興、王先念(2007)。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規劃歷程研析。教育研究月刊,158,5-14。
陳美昭,郭昭佑(2012)。十二年國教啟動後—國中課程與教學的想向與思考。臺北市:五南。
陳麗珠 (2003)。十二年國教教育經費需求推估之研究。臺北市:教育部。
陳麗珠(2006)。從公平性邁向適足性:我國國民教育資源分配政策的現況與展望。教育政策論壇,9(4),101-117
陳伯璋(2012)。十二年國民教育課程發展芻議。臺北市:五南。
陳清溪(2007)。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相關研究文獻集萃。研習資訊,24(2), 85-93。
陳惠邦(2012)。十二年國教的成敗關鍵。教育部網站,2013/3/16 取自於 http://12basic.edu.tw/Detail.php?LevelNo=677。
陳偉泓(2008)。特色課程如何促成高中優質化之初探—學校本位課程的另一風貌。 論文發表於教育部中部辦公室主辦之「97學年度高中優質化補助方案總檢討 會議」,新北市。
許詩旺(2005)。教育行銷策略應用之探討。現代教育論壇,12,111-118。
許詩旺(2005)。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行銷策落認知及其運作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
連寶如(2003)。台灣網路寬頻影音媒體策略聯盟與競合模式之初探。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莊玉玲、秦夢群(2010)。十二年基本國民教育政策之分析與建議。台灣教育雙月刊,662,2-9。
黃乃熒(2005)。教育改革對於高職學校經營衝擊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研究報告,未出版,臺北市。
黃乃熒 (2010)。台灣1994至2003年教育改革對高職經營之衝擊。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92,165-192。
黃光雄(1991)。教育概論。台北:師大書苑。
黃利玉(2003)。高雄縣國民中學應用策略聯盟開拓教育資源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雁鈴(2012)。私立小學行銷策略之探討。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33-36。
黃義良(2004)。國民中小學學校行銷指標與行銷運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鵬飛譯(2002)。Valarie A.Zeithaml & Mary Jo Bitner 原著。服務行銷。台北:麥格羅希爾台灣分公司。
黃怡雯(2006)。面對少子化現象學校行銷的涵義與因應策略。學校行政雙月刊,49,272-287。
黃怡雯(2007)。少子化趨勢下學校行銷的運用策略。台灣教育,644,17-22。
黃俊英(2005)。非營利組織也需要行銷。突破雜誌,241,78-80。
黃德祥、洪明財、陳香妘(2012)。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問題與因應策略之探討。十二年國教改革、問題與期許。臺北:五南。
黃政傑(1994)。教育資源的理念與問題。臺灣教育,528,頁8-14。
黃政傑(2012)。宏觀十二年國教推動。十二年國教改革、問題與期許。臺北:五南。
黃曉芬(2002)。學校行銷策略之研究—以三所私立國小為例。台東教育大學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黃政傑、黃秀霜、林進材、洪碧霞、莊妙芬、龔憶琳、歐陽誾、尹玫君、陳惠萍、 吳俊憲、詹士宜、江麗娟、吳裕益、徐秋月(2006)。落實教育機會均等之研究(整合型研究)計畫。教育部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PG9508)。臺南市:國立臺南大學。
詹盛如(2007)。十二年基本教育與明星高中的存廢。尋找國民教育的新方向: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研究。臺北:學富。
劉源俊(2012)。十二年國教,台學者盼重整課綱。大紀元,2013年3月16日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12/5/16/n3590135.htm。
彭曉瑩(2000)。師範校院教育行銷現況、困境及發展策略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教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彭曉瑩(2001)。教育行銷之理論與實務。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3:3,108-119。
曾美蕙(2011)。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趨勢與展望。臺北市中等學校校長協會第02期電子報。2013年3月16日取自http://web.fg.tp.edu.tw/~tispa/blog/epaper/02/page.htm。
曾坤輝(2007)。臺北縣「特色學校」課程發展之研究:偏遠小學的危機或轉機。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程嘉文(2011)。推動12年國教 教育經費每年增編200多億。聯合新聞網,2013年3月13日,取自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359663。
童鳳嬌(2012)。十二年國教的因應策略。學校行政,78期,158 -183。
楊朝祥(2000)。推動12年國民教育方案,提升國民教育水準。立法院院聞,326, 18-22。
楊朝祥 (2002)。延長十二年國教尚缺什麼?中央日報,2013年3月10日,取自
http://search.nioerar.edu.tw/edu_paper/data_image/news/n0000003/20020710/03/00000001.PDF。
楊朝祥 (2010)預應十二年國教,後期中等教育何去何從。教育資料集刊,46, 1-26。
楊朝祥(2012)。十二年國教最大問題,楊朝祥:家長、老師沒多元價值觀。聯合晚報,2013年3月10日,取自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380003。
楊如晶(2012)。強化專業發展是高中迎接十二年國教的優先議題。台灣教育評論 月刊,1(10),頁86-88。
楊思偉(2003)。十二年國民教育處理模式之研究。臺北市:教育部。
楊思偉(2005)。十二年一貫課程規劃之應有做法:以日本為例 -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月刊,140,52-62。
楊思偉(2012)。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入學方式之我見。臺北市:五南。
楊洲松(2012)。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可能的問題及其因應。十二年國教改革、問題與期許。臺北:五南。
葉連祺(2008)。教育行銷。教育研究月刊,168,147-149。
蓋浙生(2002)。教育經營與管理。台北:師大書苑。
廖修寬(2012)。錢從哪裡來?全民納稅人之痛-十二年國教經費缺口及補助何處 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14),22-26。
蔡金田(2009)。學校品牌建構與行銷管理之探究。國民教育研究學報,23,139-160。
潘慧玲(2006)。以評鑑促進學校之革新。載於吳武典、高強華(主編),優質、創新與前瞻—郭為藩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輯,337-351。
賴玉雪(2007)。策略聯盟相關理論及其在校際合作上之應用。國教之友,59,23-32。
鄭明韋,(1999),國立空中大學嘉義地區學生學習方式、學習參與程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閻以炤(2006)。臺北縣私立高級職業學校經營現況及相關問題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鍾東利(2003)。策略聯盟理念在國民小學教育之運用。教師之友,44(2),64-73。
謝博宇(2010)。服務行銷理念於國小行政之可行性探討。網路社會學通訊,109,2013年3月17日,取自http://society.nhu.edu.tw/e-j/87/A34.htm。
謝明津(2012)。桃園縣高中職教師對推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相關問題看法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戴淑芬(2012)。配合十二年國教建置高中職課程與教學輔導體系的可行模式。臺 北:五南。
顏國樑(2007)。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法制化內涵分析及制定策略。教育研究,158,101-114。
顏國樑(2009)。臺灣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執行的問題與推動策略-政策執行
的觀點。結合專業發展之教師評鑑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
簡麗卿 (200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實施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簡紅珠(2006)。以學習成就為主的教師效能研究與教師評鑑。教育資料與研究,
73,75-90。
韓繼成(2006)。十二年國教之探究。學校行政雙月刊,44,85-97。
瞿立鶴(1985)。中等教育。臺北市:教育文化出版社。
羅虞村(1986)。領導理論研究。臺北市:文景。
譚光鼎 (2007)。12年國教學者建議更名為改進發展高中教育。大紀元新聞, 2013年3月10日,引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7/4/14/n1678379p.htm。
譚光鼎、王麗雲(2006)。教育機會均等的論述、實踐與反省-以後期中等教育之教育進路改革為例(I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蘇順發(2002)。教學革新的理念與實踐:以國中英語教學為例。載於潘慧玲(主編),學校革新理念與實踐(頁201-250)。台北市:學富。
甄曉蘭(2002)。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理念與實務策略。載於潘慧玲(主編),學校革新理念與實踐(頁141-171)。台北市:學富。
英文部分
Barth, R. S.(1990). Improving schools from within : teachers, parents, and principals
Can make the difference. San Francisco : Jossey-Bass.
Bush, T. (2003). Theories of educational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3rd ed.). London:Sage Publications.
Daft, R. L. (1989).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design. Cincinnati, OH: South-Western College.
Dufour r. (2004). what is a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School as Learning Communities, 61,6.
Fullan, M. G. (2001). The new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 NY: Cassell.
Gomez-Montoya, A. (1993). Social marketing applied to the education area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at De Valencia, 1993).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6, 328.
Hopkins,Ainscow,&West(1994)。School improvement in an era of change.London,UK:cassell.
Hargreaves,A.(1994). changing teachers changing times.London:Cassell.
Litten , L.H.(1990). Marketing for hig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al , 5( 1),40-58.
Lewis R. Aiken (1985). Three Coefficients for Analyzing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Ratings.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SPRING 1985 vol. 45 no. 1,131-142.
Leithwood, K., & Duke, D. L. (1999). Acenturys quest to understand school leadership.
In J. Murphy, & K. S. Lewis (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2nd ed.) (pp.45-72).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Lunetta, V. N. (1991). Physics Program. In Lewy, A. (1991). (Ed.).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urriculum. Oxford: Pergamon.
Oldroyd, D., Elsner, D., & Poster, C. (1996). Educational management today:Aconcise dictionary and guide. London: Paul Chapman Publishing Ltd.
Standford, B. (1998). Charting school change: Improving odds for successful school reform.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
Shampeny, R. (2003, October). Colleges turn attention to branding in competition for new students. The Business Review. Retrieved from the World Wide Web:http://albany.bizjournals.com/albany/stories/2003/10/27/focus5.html
Taylor, B. E., Meyerson, J. W., & Massy, W. F. (1993). Strategic indicators for higher education : Improving performance. New Jersey : Peterson's Guides
Wing-Wah Law (2002). Education Reform in Taiwan: A search for a 'national' identity through democratisation and Taiwanisation(pp.61-81). Compare: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