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千純 |
---|---|
論文名稱: |
《春秋左氏傳》閱讀新視角之研究──以學習風格之四個象限為範疇 |
指導教授: | 賴貴三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85 |
中文關鍵詞: | 春秋左氏傳 、學習風格 、錫佛 、四個象限 、經典閱讀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87 下載:1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為加強現代讀者與古代經典的聯繫,故本研究將重點放在閱讀者本身,希望能由不同風格的讀者角度來閱讀《春秋左氏傳》,於是筆者嘗試從學習風格(Learning Style)中的錫佛、史壯及普瑞尼模式(Silver,Strong&Perini 's model)意涵裡概略地了解四個象限──精熟型、理解型、自我表達型、與注重人際型,試著去探討讀者的閱讀偏好是什麼?再依據各類型讀者的偏好,分類出能符應其偏好的《左傳》篇章之後,然後於讀者展開閱讀歷程的前、中、後三個階段,設計能符應其偏好、引起其閱讀動機及興趣的「提問」(questioning)。對本研究而言,「提問」為一類似工具性質的閱讀策略,可視為閱讀《左傳》的導引,其意義則在於期待能使不同風格類型讀者,更深入所閱讀的內容,進而拓展其閱讀的內涵。至於,援用學習風格理論的理由,筆者研究以後認為經典閱讀的推廣,可以應用理論來活化閱讀這件事,於是採用錫佛模式來進行研究,從不同風格類型學習者的個別差異中,擷取出不同類型學習者的閱讀偏好。然後以讀者偏好為基準,調整《左傳》編排形式,畫分出四個主題,分別提出符應其偏好的問題。對本研究而言,錫佛學習風格模式,可資以為閱讀《左傳》的橋樑,其意義在於希望能滿足不同類型讀者的閱讀偏好,然後提升不同類型讀者的閱讀動力,滿足不同風格類型讀者的學習、閱讀需求。
說明:茲就寫作過程中,有所參考或啟發之書目羅列於後以供參考。除古籍依作者時代先後排列外,其他則依著者姓名筆畫排先後。
一、核心書目(古籍依時代序;現代專著依著者姓名筆畫序)
1. 周.左丘明撰;唐.孔穎達正義:《春秋左傳正義》,台北: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10月初版。
2. 周.左丘明撰;日.竹添光鴻:《左傳會箋》,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4年1月初版。
3. 清.馬驌:《左傳事緯》,台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67年5月初版。
4. 清.高士奇:《左傳紀事本末》,台北:里仁書局,1980年3月初版。
5. Mirtimer J.Adler & Charles Van Doren 原著,郝明義、朱衣譯:《如何閱讀一本書》(”How To Read A Book”),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7月初版。
6. Sliver, H. F., Strong R. W. & Perini, M. J. 原著,田耐青譯:《統整多元智慧與學習風格:把每位學生帶上來》(”So Each May Learn”),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1月初版。
7. Sternberg, R. J. 原著,薛絢譯:《活用你的思考風格》(”Thinking Style”),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4月初版。
8. 徐中舒:《左傳的作者及其成書年代》,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1月初版。
9. 張高評:《左傳之文學價值》,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有限公司,1987 年8 月再版。
10. 張高評:《左傳之文韜》,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10月初版。
11. 張高評:《左傳文章義法撢微》,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有限公司,1982年10月初版。
12. 張高評:《左傳導讀》,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有限公司,1982年10月初版。
13. 劉正浩:《左海鉤沈》,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11月初版。
14. 盧金鳳、田耐青:《閱讀達人是教出來的──學習風格心智圖教學法》,台北:日月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5月初版。
15. 簡宗梧:《鎔裁文史的經典──左傳》,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4月初版。
二、專著
(一)古籍
1. 漢.王充原者;劉盼遂集解:《論衡集解.案書篇》,台北:世界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58年8月初版。
2. 漢.司馬遷撰;日.瀧川龜太郎考證:《史記會注考證》,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有限公司,1993年10月初版。
3. 漢.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有限公司,1992年12月初版。
4. 漢.高誘注:《戰國策》,台北:臺灣中華書局,1979年7月4版。
5. 漢.劉向:《列女傳》,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65年5月初版。
6. 漢.劉向:《說苑》,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65年5月初版。
7. 東漢.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有限公司,1992年12月初版。
8. 晉.范甯集解;楊士勛疏:《春秋榖梁傳注疏.序》,台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1993年初版。
9. 南朝梁.劉勰原著;范文瀾注:《文心雕龍注.史傳》,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2月初版。
10. 唐.白居易:《白居易集》,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4年3月初版。
11. 唐.柳宗元:《柳宗元集》,台北:頂淵出版社,2002年9月初版。
12. 唐.劉知幾:《史通》,台北: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2月初版。
13. 唐.劉知幾撰;清.浦起龍釋:《史通通釋》,台北:里仁書局,1980年9月初版。
14.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有限公司,1956年6月初版。
15. 宋.朱熹:《四書集註》,台北:學海出版社,1989年8月初版。
16. 宋.朱熹:《朱子語類》,上海:復旦書局,2007年11月初版。
17. 宋.朱熹:《周易本義》,台北:大安出版社,1999年初版。
18. 宋.呂祖謙:《左氏傳說》,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65年12月初版。
19. 宋.呂祖謙:《東萊左氏博議》,台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81年2月再版。
20. 宋.陳傅良:《陳氏春秋後傳》,台北:世界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2月初版。
21. 宋.葉夢得:《春秋考》,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3月初版。
22. 清.方孝岳:《左傳通論》,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65年8月初版。
23. 清.方苞:《方望溪全集.集外文》,台北:世界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60年11月初版。
24. 清.王源:《左傳評》,台北:新文豐出版有限公司,1979年8月初版。
25. 清.吳闓生:《左傳微》,台北:台灣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70年初版。
26. 清.洪亮吉:《春秋左傳詁》,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65年5月初版。
27. 清.馮李驊著;馬小梅主編:《國學集要》,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67年初版。
28. 清.趙翼:《二十二史劄記》,台北:洪氏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78年二版。
29. 清.劉寶楠:《論語正義》,台北:世界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1月八版。
(二)現代
1. 王志平、吳敏霞:《左氏兵法淺說》,北京:海潮出版社,1992年3月初版。
2. 王叔岷:《左傳考校》,北京:中華書局有限公司,2007年7月初版。
3. 王靖宇:《左傳與傳統小說論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5月初版
4. 王聰明:《左傳之人文思想研究》,台北縣: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8年9月初版。
5. 何新文:《左傳人物論稿》,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10月初版。
6. 何樂士:《左傳虛詞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12月再版。
7. 何樂士:《左傳語言研究文集》,長沙:岳麓書社,1994年5月初版。
8. 余遠炫:《春秋爭霸》,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 年8月初版。
9. 李啟原:《左傳著述考》,台北:國立編譯館出版,2003年12月初版。
10. 李咏吟:《認知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3月初版。
11. 沈玉成、劉寧:〈春秋左傳學史稿〉,收入《沈玉成文存》,北京:中華書局有限公司,2006年6月初版。
12. 沈玉成:《左傳譯文》,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1月初版。
13. 周時奮:《走向統一的帝國》,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初版。
14. 林 紓:《左傳擷華》,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81年10月初版。
15. 林生傳:《新教學理論與策略:自由開放社會中的個別化教學與後個別化教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初版。
16. 段志洪:《周代卿大夫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5月初版。
17. 洪順隆:《左傳論評選析新編》,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2年10月初版。
18. 洪業:《洪業論學集》,台北:明文出版社,1982年。
19. 孫綠怡:《左傳與中國古典小說》,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4月初版。
20. 孫劍秋:《易、春秋與儒學思想研究論集》,台北:中華文化教育學會,2007年4月初版。
21. 徐中舒:《左傳選》,台北:五南文化出版社,2007年9月初版。
22. 徐復觀:《中國經學史的基礎》,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2年5月初版。
23. 高本漢:《左傳論文集》,台北:木鐸出版社,1976年5月初版。
24. 高葆光:《左傳文藝新論》,台中:東海大學,1969年3月初版。
25. 康有為:《新學偽經考》,台北:文化學社,1931年初版。
26. 張必隱:《閱讀心理學》,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9月初版。
27. 張素卿:《敘事與解釋:左傳經解研究》,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8年3月初版。
28. 張素卿:《清代漢學與左傳學——從「古義」到「新疏」的脈絡》,台北:里仁書局,2007年3月初版。
29. 張漢東、邢子民:《左丘明與左傳》,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4年6月初版。
30. 張端穗:《左傳思想探微》,台北:學海出版社,1987年初版。
31. 張樹國:《春秋貴族社會衰亡期的歷史敘事——以左傳為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初版。
32. 曹鴻濤:《老子的部落格》,台北:大旗出版社,2008年8月初版。
33. 梁啓超:《中國歷史研究法》,台北:台灣書房,2008年7月初版)。
34. 梁啓超:《要籍解題及其讀法》,台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1989年4月初版。
35. 梁啓超:《國學研讀法三種》,台北:臺灣中華書局,1956年初版。
36. 許嘉璐主編:《二十四史全譯.魏書.地形志》,台北: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年初版。
37. 郭 丹:《左傳漫談》,台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8月初版。
38. 郭丹、郭亞丹:《左傳故事選》,台北:新潮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8年7月初版。
39. 郭院林:《清代儀征劉氏左傳家學研究》,北京:中華書局有限公司,2008年3月初版。
40. 陳才訓:《源遠流長:論春秋左傳對古典小說的影響》,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4月初版。
41. 陳世鐃:《左傳》,台中:暢談國際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12月初版。
42. 陳致宏:《語用學與左傳外交賦詩》,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0年12月初版。
43. 章太炎:《春秋左傳讀》,台北:學海出版社,1984年2月初版。
44. 程發軔:《春秋人譜》,台北:教育部大學聯合出版委員會,1990年12月初版。
45. 童書業:《春秋左傳研究》,北京:中華書局有限公司,2006年8月初版。
46. 黃翠芬:《章太炎春秋左傳學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2006年2月初版。
47. 黃麗麗:《左傳新論》,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4月初版。
48.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3年5月初版。
49. 楊宜修:《國學導讀》,台北:鼎茂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3月初版。
50. 過常寶:《原史文化及文獻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3月初版。
51. 臺靜農:《中國文學史上冊》,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4年12月初版。
52. 趙敏俐:《先秦君子風範》,北京:東方出版社,1999年6月初版。
53. 劉 瑛:《左傳、國語方術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6月初版。
54. 劉正浩:《兩漢諸子述左傳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68年9月初版。
55. 劉正浩:《周秦諸子述左傳考》,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68年2月二版。
56. 劉利、紀凌云:《左傳》,北京:中華書局有限公司,2007年3月初版。
57. 劉洪仁:《古代文史名著提要》,成都:巴蜀書社,2008年9月初版。
58. 劉緒義:《劉緒義讀春秋》,北京:國際文化出版社,2008年1月初版。
59. 潘 英:《中國上古史新探》,台北:明文書局,1985年1月初版。
60. 潘萬木:《左傳敘述模式論》,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初版。
61. 蔡妙真:《追尋與傳釋——左繡對左傳的接受》,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3年9月初版。
62. 蔡幸燁:《左傳精華》,台南:文國書局,2003年6月初版。
63. 鄭克堂:《子產評傳》,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初版。
64. 鄭良樹:《百年漢學論集》,台北: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2007年2月初版。
65. 錢穆:《中國史學名著》,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3月初版。
66. 戴君仁等著:《春秋三傳論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1月初版。
67. 韓席籌:《左傳分國集註》,台北:華世出版社,1978年12月再版。
68. 譚家健:《先秦散文藝術新探》,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年10月初版。
69. 顧立三:《左傳與國語之比較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年12月初版。
70. 劉兆祐等編著:《國學導讀》,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11月初版。
71. 劉百閔:《經子肄言》,台北:遠東圖書公司,1964年6月初版。
三、論文
(一)學報論文
1. 于淑華:〈鄭莊公新論〉,《昭烏達蒙族師專學報:漢文哲社版》,第17卷第4期,1996年,頁56-60。
2. 尹砥廷:〈淺談左傳對歷史人物的刻劃〉,《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板》,第3期,1985年,頁40-46。
3. 王初慶:〈左傳信鬼好巫辨──天〉,《輔仁學誌.文學院之部》,第16期,1987年6月,頁143-178。
4. 王淑芬:〈譎而不正?正而不譎?——左傳齊桓霸業試析〉,《親民工商專科學校學報》,第6期,2002年,頁195-207。
5. 王貴福:〈試論《左傳》的情節〉,《廣西民族學院學報》,第4期,1985年,頁4-10。
6. 王靖宇:〈以左傳為例看古代中國的敘事文〉,《東海文藝季刊》,第10期,1983年12月,頁2-17。
7. 古偉瀛:〈顧炎武對「春秋」及「左傳」的詮釋〉,《臺大歷史學報》,第28期,2001年12月,頁69-91。
8. 何新文、張群:〈現當代的左傳人物研究〉,《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2004年,頁444-447。
9. 何新文:〈一個「量力而行,相時而動」的圖霸之君——鄭莊公新論〉,《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6期,2002年,頁77-81。
10. 何新文:〈元明清三代的左傳人物評論〉,《黃岡師範學院學報》,第5期,2004年,頁34-39。
11. 何新文:〈關於左傳的人物評論〉,《文學評論.湖北大學人文學院》,第5期,2004年,頁142-149。
12. 吳智雄:〈論左傳「君子曰」中的「禮」〉,《高師大國文學報》,第4期,2005年12月,頁217-234。
13. 李小平:〈左傳中五霸特殊形象之比較〉,《中華學苑》,第31期,1985年6月,頁229-266。
14. 李新霖:〈左傳原始禮意初探〉,《臺北工專學報》,第23期,1990年3月,頁229-316。
15. 李新霖:〈春秋左氏傳行人外交辭令研究〉,《臺北工專學報》,第22期,1989年3月,頁441-460。
16. 李新霖:〈從王室之衰論左傳尊周思想〉,《臺北工專學報》,第24期,1991年3月,頁829-862。
17. 李夢圭:〈論左傳戰爭篇章的人物描寫〉,《陜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期,1986年,頁82-90。
18. 杜同琳:〈簡析《左傳》刻畫人物形象的藝術手法〉,《連雲港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期,1996年,頁50。
19. 周 何:〈左傳「鄫季姬來寧」質疑〉,《國文學報》,第6期,1977年6月,頁65-74。
20. 林政華:〈「左傳所見嘉言懿行衍釋」提要〉,《臺北師專學報》,第8期,1980年1月,頁109-130。
21. 馬杰、傅海波、劉菲:〈論左傳的語言特色〉,《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期,2004年,頁412-413。
22. 馬慧娜:〈左傳敘事比較淺談〉,《陝西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報》,第21期,2003年,頁218-219。
23. 崔向榮:〈還歷史人物以真實的生命——評左傳中的鄭莊公〉,《廣東社會科學》,第3期,2001年,頁149-152。
24. 康義勇:〈左傳敘事的喜劇風格及其技巧〉,《高師大國文學報》,第3期,2004年12月,頁163-177。
25. 張玉輝、張玉均:〈《左傳》、《史記》人物描寫比較談〉,《鹽城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期,1994年,頁26-28。
26. 張高評:〈「左傳」據事直書與以史傳經〉,《成大中文學報》,第9期,2001年9月,頁175-189。
27. 莫礪鋒:〈左傳人物描寫藝術對史記的影響〉,《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1983 年,頁48-54。
28. 陳 槃:〈從左傳中所見到的四夷的文化教育〉,《孔孟學報》,第20期,1970年9月,頁39-52。
29. 陳致宏:〈《左傳》與韓愈古文技巧〉,《雲漢學刊》,第5期,1998年5月,頁241-256。
30. 陳致宏:〈語境與「左傳」行人賦詩〉,《雲漢學刊》,第8期,2001年6月,頁27-47。
31. 陳慶煌:〈論左盦對於春秋左氏學之貢獻〉,《孔孟學報》,第53期,1987年4月,頁247-271。
32. 陽平南:〈從《左傳》敘戰論春秋時代戰爭觀〉,《筧橋學報》,第6期,1999年9月,頁18-25。
33. 陽平南:〈從「左傳」敘戰論春秋時代戰爭觀〉,《筧橋學報》,第6期,1999年9月,頁43-70。
34. 陽平南:〈從「左傳」論春秋時代之人材觀──以晉楚兩國為例〉,《筧橋學報》,第2期,1995年9月,頁199-224。
35. 陽平南:〈論「左傳」的資鑑精神──以「不君」為例〉,《筧橋學報》,第3期,1996年9月,頁207-228。
36. 黃忠天:〈周易與上古史的關係〉,《高雄師大學報》,第11期,1992年,頁55-76。
37. 黃覺弘:〈劉知幾論左傳〉,《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2期,2005年,頁24-27。
38. 楊向時:〈左傳引詩考〉,《淡江學報》,第3期,1964年11月,頁157-180。
39. 熊道麟:〈結草報恩──「左傳」中一則報恩夢的文化省思〉,《興大中文學報》,第12期,1999年6月,頁117-128。
40. 劉文強:〈從晉武公受命論春秋初期王室的外交政策〉,《中山人文學報》,第5期,1997年1月,頁1-18。
41. 劉正浩:〈「左傳」中一則「推理小說」的研究〉,《國文學報》,第25期,1996年6月,頁21-47。
42. 劉正浩:〈左氏前傳釋義〉,《國文學報》,第2期,1973年4月,頁69-76。
43. 歐天發:〈「左傳」賦詩與「詩」賦義闡論〉,《嘉南學報》,第19期,1993年11月,頁176-195。
44. 簡宗梧:〈左傳伍子胥的形象〉,《孔孟學報》,第45期,1983年4月,頁213-223。
45. 顧立三:〈左傳中之政治理念〉,《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10期,1993年1月,頁1-15。
46. 顧立三:〈左傳中之禮〉,《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11期,1994年1月,頁1-14。
47. 顧立三:〈左傳中有關心理記述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8期,1991年1月,頁1-22。
48. 顧立三:〈從春秋與左傳同記之史事比較以論左傳之史學〉,《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5期,1987年5月,頁1-20。
(二)期刊論文
1. 丁海琴:〈左傳敘事視角研究〉,《山東社會科學》,第3期,2002年,頁105-108。
2. 方 介:〈試論左傳的文學技巧〉,《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19卷第2期,1986年2月,頁39-44。
3. 王靖宇:〈再論《左傳》與《國語》的關係〉,《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6卷第4期,1996年12月,頁95-101。
4. 王靖宇:〈美國的《左傳》研究〉,《漢學研究》,第3卷第1期,1999年4月,頁72-80。
5. 朱廷獻:〈左傳疑義考辨〉,《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17卷第4期,1984年4月,頁55-58。
6. 江煜坤:〈政治人物的宿命——從「左傳」兩篇文章談起〉,《國文天地》,第15卷第8期,2000年1月,頁4-15。
7. 李威熊:〈左傳的文學價值〉,《孔孟月刊》,第17卷第5期,1979年1月,頁20-24。
8. 李隆獻:〈中國敘事文學的不遷之祧──淺析左傳的敘事技巧〉,《錢穆先生紀念館館刊》,第5期,1997年12月,頁23-46。
9. 李隆獻:〈亦經亦史話「左傳」──「左傳」簡介〉,《錢穆先生紀念館館刊》,第4期,1996年9月,頁50-65。
10. 李興斌:〈對「左氏義法」與「左傳價值」的全新解讀──方朝暉《春秋左傳人物譜》評介〉,《管子學刊》,第2期,2002年,頁95-96。
11. 周 何:〈左傳的人物形象〉,《古典文學》,第3期,1981年12月,頁17-29。
12. 屈萬里:〈經義新解舉例〉,《孔孟月刊》,第14卷第11期,1976年7月,頁35-37。
13. 林生傳:〈國中學生學習式態之相關因素及與學校態度、學業成就的關係〉,《教育學刊》,第6期,1985年,頁41-94。
14. 林玫儀:〈左傳賦詩之剖析〉,《幼獅月刊》,第35卷第4期,1972年4月,頁18-27。
15. 洪順隆:〈左傳的文學特色〉,《書和人》,第450期,1982年9月,頁1-8。
16. 洪順隆:〈論左傳的作者〉,《木鐸》,第9期,1980年11月,頁223-229。
17. 奚敏芳:〈俞樾「春秋左傳平議」析論〉,《孔孟月刊》,第39卷第2期,2000年10月,頁3-11。
18. 高葆光:〈左傳對於孔子春秋經的關係〉,《孔孟月刊》,第6卷第12期,1968年8月,頁11-13。
19. 高翠霞、蔡崇建:〈學習風格與教學設計〉,《教育資料與研究》,第29期,1999年,頁46-49。
20. 張以仁:〈晉文公年壽辨誤〉,《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36本上冊,1965年,頁295-307。
21. 張以仁:〈從國語與左傳本質上的差異試論後人對國語的批評〉,《漢學研究》,第2卷第1期,1984年6月,頁1-22。
22. 張高評:〈「左氏浮誇」的歷史意義──「左傳.晉景公夢大厲」鑑賞〉,《國文天地》,第5卷第2期,1989年7月,頁74-75。
23. 張高評:〈「左傳」外交辭令的典範──「燭之武退秦師」文章鑑賞〉,《國文天地》,第16卷第8期,2001年1月,頁95-98。
24. 張高評:〈左氏傳〉,《國文天地》,第14卷第9期,1999年2月,頁12-15。
25. 張高評:〈左傳之文學理論與實際〉,《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16卷第11期,1984年11月,頁1010-1018。
26. 張高評:〈左傳兵學及其思想〉,《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17卷第7期,1984年7月,頁18-25。
27. 張高評:〈左傳預言之基型與作用〉,《經學研究論叢》,第3輯,1995年4月,頁150-162。
28. 張高評:〈臺灣近五十年來《春秋》經傳研究綜述下篇〉,《漢學研究通訊》,第23卷第4期,2004年,頁1-10。
29. 張新科:〈左傳敘事文的藝術結構〉,《人文雜誌》,第3期,2005年,頁99-103。
30. 張端穗:〈左傳中的人本思想與人道精神〉,《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20卷第1期,1987年1月,頁16-24。
31. 張廣慶:〈劉申叔春秋左氏學申漢難杜說〉,《中國書目季刊》,第22卷第2期,1988年9月,頁47-60。
32. 曹迎春:〈淺談左傳中的鄭莊公〉,《名作欣賞》,第4期,2005年,頁18-20。
33. 傅佩榮:〈左傳國語中的天概念研究〉,《哲學與文化》,第11卷第9期,1984年9月,頁10-18。
34. 黃玉枝:〈國中資優學生與普通學生學習風格及學校適應之比較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第9期,1993年,頁249-276。
35. 黃琳彬:〈試論左傳的崇霸思想〉,《江西社會科學》,第9期,2000年,頁38-40。
36. 葉政欣:〈左傳古史證〉,《中國學術年刊》,第1期,1976年12月,頁131-147。
37. 葉政欣:〈再論「左傳」「以亂易整不武」的解釋──敬答李鍌教授「商榷」一文〉,《國文天地》,第17卷第7期,2001年12月,頁91-96。
38. 葉國良:〈關於國語「鄭伯南也」與左傳「鄭伯男也」之解釋問題〉,《孔孟月刊》,第19卷第3期,1980年11月,頁15-20。
39. 葉楚炎:〈析「左傳」中的趙盾形象——不才之才與不忠之忠〉,《中華文化月刊》,2003年9月,頁98-108。
40. 趙雅博:〈左傳國語中的天道〉,《思想哲學與文化》,第23卷第10期,1996年10月,頁3056-3072。
41. 劉正浩:〈周秦諸子述左傳考自序〉,《文風》,第20期,1971年12月,頁11-14。
42. 劉正浩:〈怎樣讀春秋與左傳〉,《孔孟月刊》,第40卷第8期,2002年4月,頁1-15。
43. 劉家和:〈《左傳》中的人本思想與民本思想〉,《歷史研究》,第6期,1995年,頁3-13。
44. 鄭志明:〈左傳災異說探論〉,《鵝湖》,第10卷第6期,1984年12月,頁13-22。
45. 簡宗梧:〈左傳屬辭比事的成就:以記晉惠公與晉文公為例〉,《東方雜誌》,第21卷第10期,1988年4月,頁23-31。
46. 顧立三:〈從史記世家中左傳之引用談司馬遷修史之方法〉,《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第11期,1979年5月,頁19-44。
(三)學位論文
1. 丁國翔:《中學生參與音樂學習活動對多元智能與學習風格影響之研究──以新竹縣私立中學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2. 日.寺嶋勇雄:《左傳與先秦儒家思想考論》,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3. 王乃俐:《左傳論禮》,中興大學中國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4. 王桂蘭:《左傳忠孝思想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語文教學碩士論文,2008年。
5. 王敏芳:《左傳女子的資鑑意涵》,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6. 王琇姿:《學習風格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指定內涵──自我探索與瞭解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7. 王華華:《左傳之戰爭及其兵學思想》,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6年。
8. 王聰明:《人文思想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
9. 吳百薰:《國小學生學習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10. 吳宗孟:《左傳王者形象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11. 李小平:《五霸形象之研究》,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
12. 李春秀:《左傳中的婚俗與兩性關係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回流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13. 李哲明:《學習風格與神馳經驗對國小學童數位學習成效之影響》,高雄師範大學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14. 沈秋雄:《三國魏晉南北朝春秋左傳佚書考》,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1年。
15. 忻婉菁:《左傳鄭、宋名臣形象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等學校教師在職進修國文教學碩士學位論文,2002年。
16. 卓輝泰:《依學習風格建構中學適性數位學習模式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17. 林欣慧:《學習風格融入心智圖在國小社會領域報告寫作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18. 林思妤:《詩經、詩序、左傳關聯問題研究》,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19. 林郁如:《以4MAT教學提昇國小不同學習風格學生科學學習動機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20. 林錦雪:《CAI與傳統教學對不同學習風格之國小學生自然科學成就和態度之影響》,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1994年。
21. 林麗琳:《國小資優班與普通班學生學習風格、學習適應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22. 邱怡倩:《國小五年級不同學習風格與學習成就學童其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檔案評量之研究──以「物質與熱」單元為例》,國立嘉義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23. 邱達興:《語文能力高低學生之間英語學習風格差異之比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24. 邱麗雅:《閱讀形式對國小六年級不同學習風格學生閱讀理解影響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語文教學碩士碩士論文,2008年。
25. 姜嘉瑤:《不同學習風格的兒童在概念改變教學情境下的學習情形》,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26. 施鴻琳:《左傳戰爭研究──以晉國為中心之考察》,中興大學中國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27. 紀慶豐:《左傳忠義史觀研究》,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28. 胡石中:《春秋晉楚爭霸考述》,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29. 崔炳圭:《左傳人物描寫藝術》,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30. 康凱淋:《顧棟高春秋大事春秋學研究表》,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31. 張秋蘭:《左傳成語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06年。
32. 張素卿:《左傳稱詩研究》,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33. 張高評:〈《左傳》敘事與言外有意──微婉顯晦之史筆與詩筆〉,《第一屆《左傳》國際學術研討會》,1994年6月,頁1-23。
34. 莊映雪:《左傳女性傳記藝術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35. 許秀霞:《左傳楚國人物類型分析──以楚康、靈、平、昭時期為範圍》,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36. 連林聰:《顧頡剛春秋學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37. 郭重吉:〈學生學習風格的研究及其在科學教育上的應用〉,《七十五學年度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1987年。
38. 陳佑昌:《呂祖謙左傳人物評論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碩士論文,2007年。
39. 陳育民:《學習風格與學習模式對中學生電子化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中正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40. 陳孟君:《左傳政治聯姻研究》,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41. 陳欣怡:《左傳對通俗文學的影響──以伍子胥變文與趙氏孤兒戲曲為例》,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7年。
42. 陳致宏:《左傳之敘事與歷史解釋》,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年。
43. 陳雅萍:《由左傳、國語看史記人物形象的特出──以吳越爭霸相關人物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年。
44. 陳嘉琦:《春秋中期盟會研究》,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7年。
45. 陳銘村:《成人網路學習者學習風格、自我調控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46. 陳鳳珠:《左傳人物性格刻畫舉隅》,逢甲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47. 陳献佑:《左傳災異研究》,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6年。
48. 曾宗廉:《從左傳所引詩經.國風探討修辭政治學》,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49. 曾聖益:《儀徵劉氏春秋左傳學研究》,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中華2004年。
50. 陽平南:《魏禧左傳經世鈔研究》,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年。
51. 黃 洲:《雲林縣社區大學成人學習者學習風格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52. 黃姿霓:《中年人與老年人學習風格之比較研究──以台北市社區大學為例》,國立中正大學高齡者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53. 黃昭寰:《春秋時期鄭宋研究》,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7年。
54. 黃淑瑮:《小說教學研究──以高中教材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學碩士論文,2001年。
55. 黃勤展:《左傳敘戰技巧及其軍事觀》,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7年。
56. 黃肇基:《清代方苞林紓左傳評點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57. 黃慧倫:《運用學習風格理論提升高年級學生社會領域學習態度及學習成就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58. 黃耀崇:《左傳霸者的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59. 黃齡儀:《多媒體輔助教學對不同學習風格的高中生學習高三生物主宰生命奧祕的分子課程單元的學習成效分析》,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5年。
60. 楊錫溱:《兩種作文教學法對不同學習風格的國小低年級學生之影響》,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語文教學碩士碩士論文,2004年。
61. 廖芳葶:《工作崗位上的學習風格之構面與內涵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62. 廖樹倫:《春秋齊國會盟研究》,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7年。
63. 劉 昉:《大陸台商跨國經營管理技術之學習與成效之探討》,國立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64. 劉永炎:《春秋社會變遷初探──以左傳賓禮為考察重點》,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65. 劉淑爾:《左傳寫作技巧研究──以「晉文圖霸」為主》,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66. 劉瑞箏:《禮意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
67. 劉嬌柔:《左傳中的倫常關係探討》,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2003年。
68. 劉耀明:《學習風格在數位學習環境中對學習成效及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69. 鄭玉玲:《高中學生的知覺學習風格偏好與語言學習策略之探討》,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70. 鄭金仙:《左傳與國語敘事藝術比較研究──以春秋晚期吳楚、吳越之爭為範圍》,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04年。
71. 鄭魁星:《左傳泓水、城濮、鄢陵三大戰役與其文學藝術表現研究》,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7年。
72. 盧心懋:《「君子曰」研究》,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
73. 盧金鳳:《應用學習風格於「班級共讀」提問之行動研究:以青鳳國小學校本位教師專業成長團體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74. 蕭莉珍:《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前後高中學生學習風格比較之研究──以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75. 蕭燕榮:《春秋時代孝親倫理研究》,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7年。
76. 魏千鈞:《顧棟高春秋大事表研究》,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77. 譚淑芬:《左傳中陪襯人物描寫技巧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78. 蘇杏美:《左傳語言藝術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回流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79. 龔慧治:《「君子曰」問題研究》,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