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江文嘉 Chiang, Wen-Chia |
---|---|
論文名稱: |
高中划船選手在身心動作教育課程中的身體覺察能力之行動研究 An Action Research on Senior High School Rowers’ Ability of Body Awareness through Somatic Education Courses |
指導教授: |
掌慶維
Chang, Ching-Wei 劉美珠 Liu, Mei-Chu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70 |
中文關鍵詞: | 身心動作教育 、身體覺察 、划船訓練 |
英文關鍵詞: | somatic education, body awareness, rowing training programme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19 下載:2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透過身心學(somatics)的理論基礎切入,探討高中划船選手在身心動作教育課程中之身體覺察歷程,以瞭解選手在呼吸、身體肌肉張力狀態、身體使用方式、身體異常狀況覺察、身體控制能力覺察等變化情形,此外,依選手的身體覺察能力歷程,針對此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划船選手訓練上的適用性做討論。研究方法採用行動研究,以內容分析法及訪談法,參與對象為基隆高中划船校隊共計8人(男生5人,女生3人),資料蒐集以半結構式訪談及問卷調查為主。研究期間為97年8月8日至97年10月13日,實施共9週22節(共22小時)之身心動作教育課程。研究結果發現:
一、高中划船選手接受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後的身體覺察能力皆呈現進步與
改善之狀態:在選手身體覺察歷程,從開始注意身體當下感覺,到可
選擇用不同的方式展現身體,最後改變模式的進行覺察。
二、課程實施方面,以選手為學習主體,用身體為出發點,藉由身體活動
探索達到身體的再教育,對於划船訓練具有參考的價值。
三、研究者獲得不少收獲與成長,應再增加及進修自我的專業知能。
關鍵詞:身心動作教育、身體覺察、划船訓練
The study wa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omatics and discussed senior high school rowers’ ability of body awareness throughout the somatic education courses in order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rowers’ changes in breathing, muscle tension status, body usage, awareness of abnormal body conditions, and awareness of body control. In addition, according to the rowers’ development in body awareness, the study focused on the issue of the applicability of somatic education courses for rowing training programmes. Action research was adopted with the content analysis as well as interviews. There were eight participants from the rowing team of Kee-Long High school, among which 5 were male and 3 were female. The data was collected by means of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s, dating from 8 August, 2008 to 13 October, 2008, with 22 lessons (equivalent to 22 hrs) of somatic education course in 9 week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were as follows:
1. After the implement of somatic education course, senior high school rowers’ ability of body awareness have made a progress and been improved. Throughout the development of body awareness, rowers began to notice the instant feelings of the body and were capable of various body expressions which led them to experience the awareness by changing models.
2. Regarding the implement of the course, rowers were taken as the study subjects while their body discovery was regarded as the starting point so as to establish the re-education of the body through activities. The study was worth serving as a reference for rowing training programmes.
3. In the end, the researcher was inspired to advance personal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Keywords: somatic education, body awareness, rowing training programmes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煜、梁岷、張嘉渝、凌蜀琪、解勇(1994)。我國優秀賽艇運動員運動損傷的特點與防治。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2),92-96。
尤瀅捷(2007)。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改善柔道運動員身心狀況之效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體育系研究所,台東縣。
石志如(2003)。葛蘭姆技巧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嘉義國中舞蹈才能班現代舞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李忠平(2003)。賽艇運動員陸上專項力量耐力訓練方法探討。安徽體育科技,24(4),45。
李誠志(1994)。教練訓練指南。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卓子文(2002)。舞者身體覺察能力的開發:一項針對舞者實施身心教育課程的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系研究所,台北市。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高華峰(1998)。當下化壓力於無形。查爾斯布魯克著,感官復甦工作坊(推薦序)。台北:生命潛能。
曹雯芳(2006)。身體覺察能力量表編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體育系研究所,台東縣。
張中煖(1997)。從動作教育看我國體育和舞蹈的發展。舞蹈教育,1,19-24。
張中煖(1997)。舞蹈統整課程之研究。臺北市:雲門舞集文教基金會。
張香花(1998)。賽艇划槳技術力學分析。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27,65-68。
葉國雄、葛新發、韓久瑞(2000)。划船運動概論。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掌慶維(2006)。國小五年級建構取向籃球遊戲學習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系研究所,台北市。
過家興(1994)。運動技術訓練。教練訓練指南(李誠志主編,頁238-247)。台北市:文史哲。
劉一民(1991)。「省心」與「省身」的沉思-「運動身體學芻論」。運動哲學研究(頁111-114)。台北,師大書苑。
劉美珠(1990a)。身體療法亞歷山大技巧的啟示。中等教育雙月刊,41(6),85-91。
劉美珠(1990b)。意動法理論與實際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系研究所,台北市。
劉美珠(1998)。身體像是....從身體的隱喻(Body Metaphors)看動作教育。大專體育,36,119-125。
劉美珠(1999)。身體自覺與放鬆。師大體育研究及發展中心成果報告,86-97。
劉美珠(1999)。身體覺察( Body Awareness )。大專體育,68,141-147。
劉美珠(2001)國際身心動作教育研討會研習手冊。台東:國立台東師範學院。
劉美珠(2003a)。身心動作教育觀點應用主體育讓程之教材研究─以肌膜動作探索教材為例。台東大學體育學報,1,225-247。
劉美珠、林大豐(2001)。身心學(體育經典論著叢書,總論)。教育部體育司(未出版),141-166。
劉美珠、林大豐(2003b)。身心動作教育之應用研究-開發體操選手身心覺察能力對改善運動傷害之效果研究。中華民國大專院校92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上),183-195。
劉慧泉(1994)。划船運動成績的綜合評價。武漢體育學院學報,30(3),73-75。
鄭傳濤(2001)。利用CONCEPT 2測功儀控制訓練強度的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運動會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11,40。
賴錦堃(1995)。划船運動常見的錯誤與改善。體育與運動,94,29-40。
呂欣倫 (2006)。呼吸肌訓練對划船運動表現效果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林儀芳 (2006)。影評人之默會知識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
廖和敏 譯 (2004)。身體的情緒地圖。台北:心靈工坊。
彭坤朗(2004)。間歇訓練對划船選手測功儀成績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鄭景峰(2004)。肌酸增補對優秀西式划船選手運動表現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蔡崇濱(2001)。增補肌酸對肌肉表現及跳躍能力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徐本力、曾慶裕(2002)。現代競技運動訓練原理。臺北縣:輔仁大學。
夏林青(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台北:遠流。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台北市:五南。
王文科。(1990)。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王文科、王智弘 (2005)。教育研究法 (增訂九版)。台北:五南。
邱溫譯。(1998)。肯恩˙代特沃德(Dychtwald, K.)著。身心合一肢體心靈和諧的現代健康法。台北,生命潛能。
蔡清田 (2004)。課程統整與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潘淑滿 (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二、英文部分
Hickey, G. J., Fricker, P. A., & McDonald, W. A. (1997). Injuries to elite rowers over a 10-yr period.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29(12), 1567-1572.
Boyce, B. A. (1991). Beyond show and tell-teaching the feel of the movement.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and Dance, 62(1), 18-20.
Kogler, A. (1995). Yoga for every athlete: Secrets of an Olympic coach. St. Paud: Liewellyn Publications.
Johnson, D. H. (1994). The way of the flesh: A brief history of the Somatics movement. Noetic Science Review, 29, 26-30.
Hanna, T. (1986). What is Somatics. Somatics, 5(4), 4-9.
Fitt, S. S. (1996). Dance kinesiology. New York: Schirmer Books.
Knaster, M. (1996). Discovering the body’s Wightman Kinetics.
Nanako, H. (2000). 操體技巧(So-Tai Technique):授課大綱。2000年國際體育教學研討會,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Polanyi, M. (1967) The Tacit Dimension.
Hanna, ?. (1988). Somatics: Reawakening the mind’s control of movement, flexibility, and heaith. New York: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