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呂秀卿 LU, HSIU-CHING |
---|---|
論文名稱: |
免試入學方案與國中生升學壓力之相關研究-以基北區為例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st-Free Senior High School Admission Program and the High-school-entrance Stress–An Example Refers to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New Taipei City, Taipei City, and Keelung City |
指導教授: |
黃乃熒
Whang, Nai-Y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39 |
中文關鍵詞: | 免試入學方案 、高中入學方案 、升學壓力 |
英文關鍵詞: | Test-Free Senior High School Admission Program, High School Entrance Program, High-school-entrance Stres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79 下載:7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基北區不同背景之九年級國中學生,對免試入學方案實施內涵及升學壓力之感受,並求其二者之相關,研究以文獻探討為基礎,以自編「免試入學方案實施內涵及升學壓力之相關研究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針對基北區含新北市、台北市、基隆市三市,共58所公立國中(含完全中學)進行問卷調查,以分層隨機抽樣方式,依各市所佔學生人數及學校規模,分區進行抽樣,共取得有效樣本1531份,並就問卷所得資料進行描述統計、獨立樣本平均數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重複量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獲得以下結論:
一、基北區國中學生對免試入學方案之認同程度屬於中上程度
二、基北區國中學生所感受之升學壓力程度屬於中上程度
三、國中學生對免試入學方案內涵之認同程度因學校規模、學校所在地、學業成就、及家長社經水準有所不同。
四、國中學生所感受之升學壓力程度因學生之性別、學業成就、及家長社經水準有所不同。
五、國中學生對免試入學方案內涵之認同程度與升學壓力之程度未達相關。
依據上述結論,分別對教育主管行政機關、學校、家長,提出參考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explore how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feel about the Test-free Senior High School Admission Program and the high-school-entrance stres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s also be tested. The survey research method was adopted and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administered to collect data in terms of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One thousand five hundred and thirty-one students of fifty-six junior high schools were concluded as subjects and filled in the questionnaires. The data was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s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repeated measure design One-way ANOVA. The conclusions were as follows:
1.The satisfaction of the Test-free Senior High School Admission Program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as above a medium degree.
2.The high-school-entrance stres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as above a medium degree.
3.The satisfaction of Test-free Senior High School Admission Program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erms of demographic variables, including school location, school size, educational outcomes, and socio-economic standard.
5.The high-school-entrance stres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erms of demographic variables, including, gender, educational outcomes, and socio-economic standard.
6.The satisfaction of Test-free Senior High School Admission Program and The high-school-entrance stress bore non correlation.
Based on the above-mentioned conclusions, some suggestions were offered to educational authority, junior high schools, parents respectively.
壹、中文部分
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委員會(2012a)。100學年度大學考試入學分發登記生人數統計表。2012年3月26日,取自http://www.uac.edu.tw/100data/100_06.pdf
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委員會(2012b)。97學年度大學考試入學分發登記生人數統計表。2012年3月26日,取自http://www.uac.edu.tw/97data/97_06.pdf
王文中(2000)。擴展多元智慧評量。載於郭俊賢、陳淑惠(譯),落實多元智慧教學評量(頁13-15)。臺北市:遠流。
王如哲(2009)。比較教育。臺北市:五南。
王美緒(2010)。圖解心理學。臺北市:華威國際。
王彩鸝(2012年,3月26日)。十二年國教最大問題,楊朝祥:家長、老師沒多元價值觀。聯合晚報。2012年3月26日,取自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380003
王琦瑜(2006)。臺北市國中生課業壓力與休閒需求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蓁蓁(1999)。臺北縣國中生之壓力源、因應方式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震武、林文瑛(1994)。教育的困境與改革的困境。臺北市:桂冠。
石文南、游婉琪(2012,4月18日)。建中首度錄取全校排名前2%的學生。中國時報, A6版。
石佩容(2006)。北部四縣市國民小學學校規模、學校區位與學校校能關係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臺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李文儀(2012,4月17日)。基北區免試入學放榜,錄取率超過五成。聯合報。2012年4月24日,取自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384322
李平(譯)(1997)。T. Armstrong著。經營多元智慧(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 the Classroom)。臺北市:遠流。
李成國(2009)。私立高中學校行銷策略之研究。私立銘傳大學國際企管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革宏(2010)。高雄地區國中家長免試升學觀點與子女教育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秀芬(2003)。利益團體對教育政策制定之影響及因應之道:以馬來西亞新「數理教學英語化」政策遭逢之挑戰為例。教育政策論壇,6(2),107-127。
李秀苓(2006)。臺灣與大陸之高級中等學校入學制度比較研究。私立佛光大學教育資訊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明星(2009)。國三學生課業壓力、社會支持及休閒參與之研究-以彰化縣溪湖區為例。私立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李坤崇(2003)。高中職社區化就學社區規劃的省思。教育研究月刊,107,48-66。
李坤崇(2011)。開放教育多元評量的省思。2011年11月22日,取自http://www.hdes.tn.edu.tw/openedu/mi/open/page0-RD.htm
李逢堅(2010)。從課業難度、學習狀態、成績壓力與教師態度檢視國中學生社會再製現象之研究。中等教育,61(3),52-71。
朱芳瑤(2011,11月24日)。63%學童:課業壓力來自家長。中國時報,A6版。
呂俊甫(1994)。教育與社會。臺北市:遠流。
吳京等(1997)。常態編班怎麼辦。臺北市:聯經。
吳明清(2001)。教育向前跑─開放社會的教育改革。臺北市:師大書苑。
吳原榮(2010)。99年免試入學析與檢討─以竹苗區為例。師友,520,40-42。
吳清明(2010)。國中升學制度新變革─北北基聯測2011年上路。教育資料與研究,95,159。
吳俊緯(2011)。多元智慧與多元評量。2011年11月22日,取自http://www.szes.tc.edu.tw/nine/d5.htm
吳廉章(1998)。臺北縣私立高職進修學校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學校行政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綿(2001)。升學壓力的紓解之道。師友,407,13-15。
宋皇叡、周孚陽、陳學敏(2010)。高中職入學制度及其變革的所得分配效果─從同儕效果的角度分析。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98-2410-H-390-015)。高雄市:國立高雄大學應用經濟學系。
宋曜廷、許福元、曾芬蘭、蔣莉蘋、孫維民(2007)。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的回顧與展望。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3(4),29-49。
宋曜廷、周業太、吳佩璵、林秀珊、曾芬蘭(2010)。從學校本位評量省思臺灣擴大免試入學方案。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5(2),73-113。
何育真(1996)。國小音樂科任教師角色之探討-- 一個人種誌的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生傳(1990)。教育社會學。臺北市:五南。
林巧齡(2010)。國中生參與休閒活動與課業壓力之研究-臺南市七年級學生為對象。康寧大學休閒資源暨綠色產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林玉體(1987)。臺灣教育面貌40年。臺北市: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林志成(2011,3月8日)。在校成績魔咒未解,學生壓力猶存。中國時報,A5版。
林金池、葉德正(2012年,4月18日)。學子挑學校,私立高職缺額近8成。中國時報,北部焦點、運動版。
林金輝(2010)。時間管理、課業壓力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以臺中市九年級國中生為例。私立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林清山(譯)(1990)。Richard E. Mayer著。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Educational Psychology: A Congnitive Approach)。臺北市:遠流。
林清山、張春興(1993)。教育心理學,第22版。臺北市:東華。
林清文、陳邵圻(2010)。多向度完美主義。教育研究月刊,190,126-127。
林清松(2009)。家庭教育關聯資本對貧窮青少年學生之生涯自我概念影響模式之建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林枝旺(2005,12月15日)。以Coleman社會資本理論探討高職學生家庭社經地位與學業成就之關係。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51。2011年9月16日,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51/51-19.htm。
林美芳(2009)。臺北市高職學生完美主義、生活壓力與憂鬱傾向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研究所在職進修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明昱(2009)。新自由主義與台灣高等教育。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林明鴻(2009)。青少年犯罪類型城鄉差異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林美珍(2009)。國中生樂觀特質、社會支持、因應策略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研究所在職進修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俊傑(2010)。擴大免試入學方案對國中生課業壓力影響之研究─以朴子國中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林亮雯(2003)。James S. Coleman社會資本論及其教育應用─TEPS之檢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柏儀(2007)。求學作為勞動:一個學校教育的馬克思主義分析。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清江(1981)。教育社會學導論。臺北市:五南。
林淑芬(2001)。國民小學教師權力之研究─教師法公布前後之演變。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聖峰(2009),國中生課業壓力及學習成就之相關分析。私立中華大學應用數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萬億(2009)。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不能再拖了。師友,510,38-42。
林靜秋(2001)。英國與臺灣綜合中學形成背景之比較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研究,9,187-196。
林鳳琪(2009)。高中職社區化政策學生就近入學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市。
林曉雲、胡清暉(2011,2月25日)。12年國教調查,5成家長憂心/改採在校成績,補習更多更花錢。自由時報。2011年3月2日,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
邱皓政(201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PASW)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市:五南。
卓民道(2010)。十二年國教經費分配模式初探─以臺北市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周品儀(2010)。國中生課業壓力、休閒活動、家人支持與學業成就之研究。私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周祝瑛(2009)。邁向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由繁化簡的高中、職免試入學方案。教育資料集刊,42,25-42。
周意茹(1995)。國小學生行為困擾的相關因素及其因應方式之分析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姜穎(2007,11月16日)。基層教師:12年國教,無助台灣競爭力。聯合晚報。2011年9月29日,取自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98162。
洪敬浤(2009年5月27日)。馬總統高職要辦好。聯合報,AA4版。
洪榮鴻(2010)。高中職學生正向心理、自我期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文教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東市,未出版。
姚德義(2008)。敞開沒被看見的教育:關於現行教育的社會學哲學省思。私立佛光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翁文彬、陳淑娟(譯)(1993)。J.M.Wallace著。如何減輕壓力─八至十週自助減壓法。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柯嚴賀(2003)。「高中及高中職多元入學方案」評析。教育研究,11,137-148。
徐宗林、周愚文(1997)。教育史。臺北市:五南。
徐毓襄(2007)。不同規模學校之文化及教師資訊融入教學的現況差異-以臺北市公立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高士剛(2008)。國中生課業壓力、休閒調適與健康關係之相關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運動休閒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高千惠(2009)。中學生期望價值、課業壓力與其學習行為之關係。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高廣孚(1991)。杜威教育思想。臺北市:水牛。
孫智綺(譯)(2002)。Patrice Bonnewitz著。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La socioogie de Pierre Bourdieu)。臺北市:麥田。
黃乃熒(2001)。從學校組織權力弔詭管理觀點建構學校組織變革模式。師大學報教育類,46(2),145-164。
黃乃熒(2003)。後現代思潮與教師專業發展。教育資料集刊,28,1-24。
黃乃熒(2005)。教育改革對於高職學校經營衝擊之研究。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委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成果報告(編號0205)。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黃乃熒(2006)。教育政策對於論述之需求性探索。載於黃乃熒(主編),教育政策科學與實務(頁3-25)。臺北市:心理。
黃光國(2003)。教改錯在哪裡?我的陽謀。臺北市:INK。
黃炳煌、林世華、閰自安、伊慶春、黃淑馨、楊益風、蔡惠如、翟淑菁、翁麗雯、楊恭樑(2002)。高中職登記分發入學參採國中在學表現之可行性研究。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委託期末報告。新北市:私立淡江大學教育學院。
黃政傑(2000)。臺灣教育改革的政策方向。教育政策論壇,3(1),26~48。
黃政傑、黃秀霜、林進材、洪碧霞、莊妙芬、龔憶琳、歐陽誾、尹玫君、陳惠萍、吳俊憲、詹士宜、江麗娟、吳裕益、徐秋月(2006)。落實教育機會均等之研究(整合型研究)計畫。教育部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PG9508)。臺南市:國立臺南大學。
黃政傑(2010年,7月)。評北北基區域選書及聯測。師友月刊,517,5-9。
黃俊榮(2007)。臺南市國民小學教師實施游泳教學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南大學體育學系教學碩士論文,臺南市,未出版。
黃健倫(2008)。國中生補習的決定因素與補習對成績的影響。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惠惠(2003)。情緒與壓力管理。臺北市:張老師。
黃絢質(2010)。青少年正向思考、正向情緒與學習動機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與心理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淑馨(1992)。臺北市參加「國中畢業生自願就學輔導方案」學生升學壓力、因應行為、身心健康、與班級氣氛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毅志、陳怡靖(2005)。臺灣的升學問題:教育社會學理論與研究之檢討。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5(1),77-118。
張文哲(譯)(2005)。Robert E.Slavin著。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際(Educational Psychology :Theory and Practice)。臺北市:培生。
張明文(2010)。談免試升學制度─專訪教育部中教司張明文司長。中等教育,61(4),8-10。
張芳全(2000)。教育問題探究─政策取向。臺北市:商鼎。
張芳全(2008)。問卷就是要這樣編。臺北,心理出版社。
張建勛(1991)。我國教育機會均等政策之分析。臺北市:正中。
張瑞雄(2010)。招生制度,全人教育。師友,511,51-56。
張鈿富(1996)。教育政策分析─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張鈿富(2000)。1999年臺灣地區教育政策與實施成效調查。教育政策論壇,3(1),1-24。
張鈿富、吳舒靜(2008,9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學區劃分探討:政策歷史、考古、系譜之分析。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4(3),53-78。
張鈿富、鄧進權、林孟潔(2010)。臺灣高中教育資源管理均等性之評估。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5(3),151-176。
張德聰(2011)。理性回應,考季不烤焦。張老師月刊,402,4-6。
張碧娟(2010)。免試入學的困境與活路。中等教育,61(4),12-19。
教育部(2009)。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實施方案。
教育部(2011a)。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說帖(草案)。2011年6月20日,取自http://140.111.34.179/news_detail.php?code=01&sn=409。
教育部(2011b,6月4日)。務實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成就每個孩子的未來。教育部新聞發布。2011年6月20日,取自http://140.111.34.179/news_detail.php?code=01&sn=406&page1=1
教育部(2011c,6月13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草案)規劃方向。教育部新聞發布。2011年6月20日,取自http://140.111.34.179/news_detail.php?code=01&sn=407
教育部(2012)。基北區101學年度高中高職免試入學實施計畫。
教育部統計處(2011)。歷年高中職校數變動情形。2011年12月5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overview25.xls
教育部統計處(2012a)。99學年度各級教育統計概況。2012年4月17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99_all_level.doc
教育部統計處(2012b)。99學年度各縣市國民教育資源現況分析。2012年4月17日,取自http://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8956
教育部統計處(2012c)。國中概況表(80~100學年度)。2012年4月17日,取自http://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8869
教育部統計處(2012d)。高中職學校數及學生數比例。2012年6月20日,取自http://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8956
教育部統計處(2012e)。歷年高中職校數變動情形。2012年6月20日,取自http://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8956
陳至中、朱芳瑤(2010,8月27日)。考試、體罰、惡補……人本:教改十幾年,國中生一樣累。中時電子報,2011年8月1日,取自http://news.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1051801+112010082700139,00.html
陳伯璋(1988a)。聯考制度合理性與合法性的省思。載於陳伯璋(編著),意識型態與教育(頁215-222)。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伯璋(1988b)。另一場意識型態的戰爭─國中教育的迷思。載於陳伯璋(編著),意識型態與教育(頁231-240)。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宗逸(2005)。如何讓孩子的學習更有效率。臺北市:新苗。
陳姿文(2003)。臺灣地區經濟發展、教育發展與犯罪問題之關係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美如(2009)。知識社會學。教育研究月刊,185,112-114。
陳羿汎(2009)。推行十二年國教育公立高中定位及入學方式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陳彥樺(2008)。國中學生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態度之調查研究—以高高屏三縣市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昭蓉(2007)。嘉義縣國中生升學壓力預測其親子關係及其調節變項之探討。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陳洛薇、李順德、薛荷玉(2011,8月2日)。免試入學爭議大,103年維持基測。聯合報,A2版。
陳珮琦(2009,12月17日)。北星計畫變相競爭?北市議員緊急喊停!。聯合晚報,2011年8月11日,取自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MAIN_ID=171&f_SUB_ID=123&f_ART_ID=227113#ixzz1UgTq3EZt
陳皎眉(1986)。少年十五、二十時─青少年的壓力與適應。臺北市:桂冠。
陳啟榮(2010)。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之配套措施。北縣教育,72,104-110。
陳國偉(2002)。我國高級中等學校多元入學方案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清溪(2010)。實施十二年國教 打造教育的黃金十年。2011年5月30日,取自http://epaper.naer.edu.tw/edm.php?edm_no=5&content_no=122
陳淑慧(2010,5月21日)。高中優質化應以私立學校優先才能齊一公私立學校品質。立法院會臨時提案。
陳智華(2010,12月25日)。基測十年補愈多成績未必愈好。聯合報。2011年8月1日,取自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MAIN_ID=13&f_SUB_ID=3448&f_ART_ID=290591
陳智華(2011,8月21日)。學生青睞不分系,指考成績高。聯合報,教育AA3版。
陳瑄喻、沈育如(2011a,8月17日)。12年國教 試辦先行。北市家長:我們的恐慌還不夠嗎?。聯合報,A3版。
陳瑄喻(2011b,9月4日)。免試入學開大門?北市各校:頂多15%。聯合報,A3焦點版。
陳儀君(1998)。評介「臺灣教育的重建」。載於高強華(主編),想像與真實─海闊天空話教育(頁105-111)。臺北市:南宏。
陳騏龍(2010)。當前國民教育學生學習態度現況調查研究。師說,218,4-16。
郭昭佑(1999)。高職免試入學政策之相關問題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與心理研究」,22,61-86。
郭峻廷(2010)。過量教育與就業力技能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郭福豫、邱麗蓉(2011)。高級中等進修學校學生自我概念與職業生涯規劃之研究─以機械科為例。師說,220,24-25。
梁慧珠(1991)。一個國中後段班老師的來信。臺北市:龍岡。
許定邦(2002)。高中高職實施多元入學方案後國中生學習困擾及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彰化市。
許彩鳳(2001)。我國大學繁星計畫評估之研究-社會正義之觀點。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護馨(2011)。國中生升學壓力之系統動態模型。私立南華大學企業管理科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基北區101學年度高中高職免試入學實施計畫(2012)。
基北區101學年度高中高職免試入學招生簡章(2012)。
馮丹白、陳信正(2007)。高中職社區化教育政策實施成效與問題分析。教育政策論壇,10(2),123-164。
馮丹白(2009)。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高職教育相關方案評析。教育資料集刊,43,1-15。
溫明麗(2011)。教育哲語 馬克思的智慧。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98,189-192。
曾嫦嫦、蕭淑貞、蘇淑貞、劉瓊瑛、施欣欣、張秀如、溫世真(1993)。親職教育。臺北市:匯華。
曾奎輔(2010)。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之研究-歷史制度論的觀點。私立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彭湘婷(2010)。家庭社經地位、家長閱讀態度與個人閱讀特質對閱讀成就之影響-以PIRLS 2006臺灣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程振隆(2002)。給教育一片淨土。臺北市:鼎洋。
游婉琪、朱芳瑤、林志成(2012,4月30日)。蔣偉寧:明星學校 不能只顧自己好。臺北市:中國時報,A1版。
楊秀菁(2010)。臺東縣資賦優異教育實施現況及其成效評估之調查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楊洲松(2000)。後現代知識論與教育。臺北市:師大書苑。
楊思偉(2006)。推動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52(2),1-31。
楊惠貞(1990)。多元入學方案下影響學生學習焦崩及學習成效因素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 90-2511-S-167-001)。臺北市:國立勤益技術學院資管系。
楊朝祥(2010,9月)。美國技職教育發展的沿革、現況與展望。教育資料集刊,47,135-163。
楊瑩(1995)。教育機會均等-教育社會學的探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楊環華(2010)。國中學生父母期望、學習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全國教師在職進修網,教師專業發展電子報,12,2012年5月13日取自http://www2.inservice.edu.tw/EPaper/ep2/indexView.aspx?EID=354
葉真秀(2004)。高中生完美主義傾向、解釋風格與憂鬱程度之關係—以臺中縣市六所高中為例。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諮商與教育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葉淑華(2010)。社經地位與科學態度對教育素養之影響-以PISA2006國臺灣樣本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詹志禹(2011,8月16日)。考試少=壓力少?教育政策打錯靶。臺北市:聯合報,A15版。
蓋浙生(2008)。教育經濟與財政新論。臺北市,高等教育。
趙玉華(2007)。菁英教育與多元教育之探討—以新加坡與台灣小學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鄭崇趁(2006)。教育的著力點。臺北市:心理。
廖添地(2010)。青少年體適能、課業壓力與休閑動機之相關研究—以臺中市國中生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樂為良(譯)(2011)。Michael J.Sandel著。正義:一場思辨之旅(Justice)。臺北市:大和。
蔡祈賢(1994)。中山先生平等理念與我國教育機會均等政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嘉衛(2010)。中部地區國中學生目標導向、課業求助行為與課業投入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蔡聖賢(2010)。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擘劃未來10年教育藍圖。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96,154-155。
蔡聖賢(2011)。啓動12年國民基本教育─臺灣教育邁入新紀元。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98,194-207。
樊雪春、樊雪梅、凃冠如、樊蓉(2010)。諮商輔導學辭典。臺北市:五南。
監察院(2004)。暢通升學管道之成效與檢討。臺北市:作者。
劉世勳(1997)。實施「高職免試入學方案」探討。大安高工學報,9,7-18。
劉春榮(1999)。國民小學學校組織結構、教師對組織功能需求與學校衝突研究。初等教育學刊,7,39-84。
劉盛佑(2009)。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取向與教育政策執行效能認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穎暉(2010)。新北市國中生課業壓力與休閒參與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在職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歐慧敏(2002)。國小學生歸因方式、因應策略與行為困擾之調查與訪談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5,283~312。
駱明慶(2008)。國中生補習的決定因素與補習對成績的影響。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賴幸妮(2010)。國中教育人員對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實施方案意見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聯合國(2011)。人類發展報告(human development reports),2011年3月26日取自http://hdr.undp.org/en/countries/
聯合報(2011,8月9日)。2011年明星高中指考錄取台大百分比。聯合報,北市運動版。
賴光祺(2010)。向菁英主義偏移的升學制度。師友,520,43-47。
賴銀奎(2001)。我國解嚴後教育機會均等政策之研究 : 新馬克思主義分析。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未出版,南投縣。
薛荷玉(2011a,8月1日)。技職生想進國立學校 錄取率低。聯合報,教育AA4版。
薛荷玉(2011b,8月22日)。反畸形12年國教 高中生站出來。聯合報,AA4版。
薛荷玉(2011c,9月9日)。12年國教 仍可分區考小聯考。聯合報,生活A6版。
謝文全(1997)。中等教育理論與實際。臺北市:五南。
謝文全(2009)。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
謝宏福(2008)。升學主義下教師負向語言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謝建全(1997)。教育問題研究。臺北市:臺灣書局。
瞿立鶴(1985)。中等教育。臺北市:教育文化出版社。
聶苑菁(2008)。臺東縣國中生課業壓力與休閒需求之相關研究。國立臺東大學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簡成熙(2010)。從西方哲學重構台灣教育的主體性。教育資料與研究,96,27-47。
簡志吉(2010)。參與補習國中生課業壓力與休閒阻礙相關之研究。私立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簡美玲(2004)。親子教育期望與子女學業成就、身心症狀之關聯。私立輔仁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簡麗卿(2007)。國民教育延長政策實施模式之研究:向上延長或向下延伸?。中臺科技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未出版,臺中市。
顏國樑(2003)。從教師專業發展導向論實施教師評鑑的策略。教育資料集刊,28,259-285。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譚光鼎、王麗雲(2006)。教育機會均等的論述、實踐與反省-以後期中等教育之教育進路改革為例(I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3-2413-H-003-035-FG)。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蘇孟娟(2009,4月9日)。高中職免試入學 升學壓力提前。自由時報電子報,期數。2011年8月11日,取自http://n.yam.com/tlt/garden/200904/20090409891519.html
蘇建勳(2001)。全球化下歐美與臺灣社會的教育改革。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蘇進棻(2006)。九年一貫「一綱多本」教科書政策衍生問題與因應策略。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3),63-91。
蘇揚志(2009)。國中生學習態度與日常行為適應之研究─以髮式次文化觀點探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蘇筱玲(2009)。高等教育機會均等:以繁星計畫為例。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未出版,嘉義市。
蘇靜如(2009)。國中生幽默感對生活壓力與幸福感之調節作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西文部份
Ballantine, J. H. & Spade, J. Z. (2000). Schools and Society: A Sociological Approach to Education. Boston: McGrawhill.
Burnbaum, J. A.(2010). A study of how test anxiety moderates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s on academic performance (Doctoral dissertation, Fielding Graduate University, 2010). Dissertations & Theses.(UMI No. 3432458)
Chaitut, R.(2010).Embracing compulsory education: The case of Singapore(Master dissertation, Loyola University Chicago, 2010 ). Dissertations & Theses.(AAT 1476490)
Cooper, H.(1994). The battle over homework : an administrator's guide to setting sound and effective policies. Thousand Oaks, Calif. : Corwin Press.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94)
Corbin, B.(2008). Unleashing the Potential of the Teenage Brain. Thousand Oaks, CA : Corwin Press.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2008)
Eleni, M.(2011). Education imperatives: The effec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on democracy. London: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oQuest LLC ,AAT 1491476)
Lee Wing-On(1999). The Cultural Context for Chinese Learners:Conceptions of Learning in the Confucian Tradition. David A. Watkins and John B.Biggs(Eds), The Chinese Learner:Cultural, Psychological and Contextual Influences (pp.25~41). Hong Kong : CERC & ACER.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96)
Leonard, A., Frank, S(2010). Educational Psychology. New York : McGraw-Hill℗¡ Education Asia (MHHE).
Luo Wenshu, Paris, S.G., Hogan, D., Luo Zhiqiang(2011).Do performance goals promote learning? A pattern analysis of Singapore students' achievement goals.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San Diego: Apr 2011. Vol.(36), pp.165.
Marger, M. N.(2005). Social Inequality:Pattern & Processes. Boston:McGraw-Hill.
Montt, G.(2011). Cross-national differences in ducational achievement inequality. Sociology of Education, 84(1),49-68.
Olshevski, J. L., Katz, A. D., Knight, B. G.(1999). Stress reduction for caregivers. Philadelphia, PA : Brunner/Mazel.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99)
Pang Eng-Fong(1982). Education, Manpower & Development in Singapore. Singapore: 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82)
Robbins, P. R.(2007). Coping with stress : common sense strategies. Jefferson, N.C. : McFarland & Co.
Timothy, J. E.(2005). Field force dynamics, policy adoption, and educational change: Formulating a heuristic model. Dissertations & Theses. (UMI No.3184333)
Tyler, T. R.(1997). Social justice in a diverse society. Boulder, Colo. : Westview Press.
Urhahne, D., Chao, Sheng-Han , Florineth, M. L., Luttenberger, S., Paechter, M. (2011). Academic self-concept,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test anxiety of the underestimated student.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1, 161
Yount, W. R .(1996). Created to learn: A Christian teacher’s 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al psychology. Nashville : Broadman & Holman Publishers.(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