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何慧玲
論文名稱: 聖多瑪斯.阿奎那的知識論內涵及其在成人教育上之意義
指導教授: 詹棟樑
Jan, Dun-Li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66
中文關鍵詞: 聖多瑪斯.阿奎那知識論成人教育上帝天主教
英文關鍵詞: St. Thomas Aquinas, Epistemology, Adult Education, God, Catholic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9下載:1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聖多瑪斯.阿奎那是中世紀士林哲學之集大成者。其思想淵源主要於亞里斯多德以及天主教信仰。他一生專注於哲學以及神學的講授、著述、論辯,在生前是極為優秀的道明會會士,即使歿後,他的思想以及學術貢獻仍是為西方哲學界所倍極推崇的大思想家。
    本篇論文目的在於以聖多瑪斯的知識論為基礎,從中瞭解他對於教育的主體「人」的定位、認知功能及其歷程運作,還有「知識」的定義、構成、獲得真理的途徑等,並且引申出他對於教育的見解和啟發,尤其是關於成人教育方面的啟發。
    據此,本研究的重要發現可以分述如下:
    一.對於教育的對象─人類而言,多瑪斯指明人在整個世界之中的獨特性,並說明人的「靈魂」之可貴,在於使人擁有認識真理、理性思維的能力。再加上肉體的配合,人類得以以感性認識為基礎來認識世界萬事萬物,並提昇認識的層次於認識宇宙間的真理、重視心靈層次於屬靈的歸屬。所以他將宗教教育提升到所有教育類別領域裡最重要的地位,在承認人的物質性之基礎上,藉由宗教而培育出真正的人性,歸向於人類獨有的理性生活。
    二.對於教育的目的而言,聖多瑪斯認為智慧形成固然重要,但並非教育的主要目的,教育應該關心人類精神存在,目的在於引導學習者認識所生活的世界,並尋找出靈魂得以安身立命的人生哲學-認識上帝的至善,故其教育理想乃在於培育全人,而所及的教育內容,亦即認識客體的範圍,是非常廣泛的,不只著眼於個人生活,還有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環境、個人與社會文化,甚至是個人與宇宙之間的聯繫關係。
    三.對於成人教育的理念而言,應視成人學習者為學習主體,相信學習者自己是有能力去學習的,營造兩者之間的對話關係,而非上對下的權威關係,將自己對於真、善、美、聖,所有的認知與體驗與學習者分享,並從旁輔導學習之路,尊重學習者自主空間,促進學習主動性之持續,使成人不僅能在知性生活得到滿足,也在靈性生活有所提昇。
    四.對於教學方面,運用多種方式增進學習者理解,例如:圖像思考的教學法、善用提問以及多方面舉例等。並且鼓勵學習者去思考、常常與學習者討論,幫助學習者發覺自身學習的潛能、培養獨立思辯能力。
    多瑪斯的教育思想,可以說是一種具有宇宙觀(World View)的教育思想,培養出學習者擁有寬闊的心胸、擁抱全世界,並且具有理性的思維,擴展人的知識領域由感覺世界轉向存有,以求到達至善的境界,因為至善是一切形上認知和價值的本根,也是生命的最高原理,達至至善,則神造人時所賦予的人格人性將得以展現。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挑戰 第三節 研究架構 第二章 多瑪斯的學思歷程 第一節 多瑪斯的生平 第二節 主要哲學思想淵源 第三節 重要著作探討 第三章 多瑪斯的知識論體系內涵 第一節 關於認知主體─人 第二節 關於認知客體─真理以及知識 第三節 關於認知運作─人與知識間的聯繫關係 第四節 對於多瑪斯知識論之整體討論 第四章 多瑪斯對於教育的論述以及啟發 第一節 多瑪斯對於教育的論述 第二節 多瑪斯的知識論對成人教育的啟發 第五章 結論以及建議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貳.英文部分

    壹.中文部分(按照姓名筆劃排列)
    王貞文(民91)。信仰的長河:歐洲宗教溯源。台北:三民。初版。
    甘蘭(F. Cayré)(民65)。吳應楓譯。教父學大綱卷四(Compendium de Patrologie vol.IV)。台北:光啟出版社。
    包利民譯(1994)。漢斯.昆Hans Küng原著。托瑪斯.阿奎那:大學科學與教廷神學。基督教大思想家系列(Grosse Christliche Denker)。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
    伍振鷟等(民88)。教育哲學。台北:五南。
    全增嘏主編(1983)。西方哲學史(上、下冊)。上海:人民出版社。一版。
    江作舟、靳鳳山(2001)。千年大思想家叢書:經院哲學的集大成者-阿奎那。安徽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第一版。
    李震(民80)。多瑪斯個體與位格簡論。哲學與文化。18:11。
    李震(民82)。多瑪斯哲學與天主教的教育理想。哲學與文化。20:4。
    沈清松(民76)。物理之後-形上學的發展。台北:牛頓出版社。初版。
    沈清松、孫振青(民80)。西洋哲學家與哲學專題。台北:空大。初版。
    沈清松譯(民90)。Etienne Gilson原著。中世紀哲學精神。台北:台灣商務。初版。
    吳俊升(民60)。教育哲學大綱。台北:商務印書館。
    林玉體譯(民69)。J. S. Brubacher原著。西洋教育史-教育問題的歷史發展。台北:教育文物出版社。修訂版。
    林玉體(民82)。西洋教育史。台北:文景。八版。
    林玉體(民86)。西洋教育思想史。台北:三民。再版。
    林玉體(民88)。西洋教育史。台北:師苑。初版。
    高思謙(民64)。多瑪斯對哲學的貢獻。多瑪斯論文集。羅光等著。曾仰如主編。台北:先知出版社。一版。
    袁廷棟(民74)。哲學心理學。台北:輔大出版社。
    徐宗林(民74)。西洋教育思想史。台北:文景。修定三版。
    徐啟智譯(民78)。張承漢教授校訂。包伯.尼斯貝(Bobert Nisbet)原著。西方社會思想史。台北:桂冠。六版。
    孫振青(民79)。知識論。台北:五南。三版。
    徐宗林(民80)。西洋教育史。台北:五南。初版。
    唐 逸(民81)。西方文化與中世紀神哲學思想。台北:東大。初版。
    張振東(民65)。西洋哲學導論-觀念與知識。台北:先知出版社。再版。
    張振東(民71)。教育哲學的基本概念。台北:問學出版社。
    莊雅棠譯(民73)。傅佩榮校訂。Frederick Copleston原著。西洋哲學史-第二卷中世紀哲學(奧古斯丁到斯考特)。台北:黎明文化。初版。
    陳麟書、田海華(1999)。宗教學原理(新版)。陳麟書、陳霞主編。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第一版。
    陳照雄(民90)。西洋教育哲學導論。台北:心理出版社。第二版。
    曾仰如(民64)。多瑪斯行誼。羅光等著《多瑪斯論文集》。曾仰如主編。台北:先知出版社。一版。一版。
    黃美貞(民64)。多瑪斯的認識理論闡微。羅光等著《多瑪斯論文集》。曾仰如主編。台北:先知。一版。
    黃蘊中(民64)。多瑪斯的社會思想。羅光等著《多瑪斯論文集》。曾仰如主編。台北:先知。一版。
    黃富順(民77)。比較成人教育。台北:五南。初版。
    傅佩榮譯(民73)。Rader M.原著。宗教哲學初探。台北:黎明文化。初版。
    傅樂安(1990)。托馬斯‧阿奎那基督教哲學。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一版。
    傅佩榮(民84)。西方心靈的品味Ⅲ─愛智的趣味。台北: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第一版。
    單中惠主編(2000)。西方教育思想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葉學志(民74)。教育哲學。台北:三民。初版。
    詹棟樑(民75)。教育人類學。台北:五南。初版。
    詹棟樑(民88a)。教育原理。台北:五南。初版。
    詹棟樑(民88b)。教育哲學。台北:五南。初版。
    鄔昆如(民79)。哲學概論。台北:五南。四版。
    鄔昆如(民83)。中世哲學趣談。台北:東大。三版。
    鄔昆如、高凌霞(民85)。士林哲學。台北:五南。初版。
    鄔昆如(民88)。西洋百位哲學家。台北:東大。第六版。
    趙雅博(民64)。多瑪斯的知識論簡介。羅光等著《多瑪斯論文集》。曾仰如主編。台北:先知。
    趙雅博(民83)。西洋哲學的發展。台北:台灣商務。修訂版。
    潘貝頎(民87)。聖多瑪斯自然法研究。《哲學與文化》。25:10。
    劉仲容(民83)。多瑪斯抽象作用及其反省。空大人文學報。第三期。
    劉錦昌(民86)。多瑪斯的社會思想。哲學與文化。24:2。
    滕大春主編(1989)。外國教育通史第二卷。山東教育出版社。第一版。
    韓山城(民60)。公教社會思想綱要。台中:光啟。初版。
    關永中(民82)。郎尼根方法論所透顯的教育理想。台大哲學論評第16期。
    關永中(民89)。知識論(一)-古典思潮。台北:五南。初版。
    羅 光(民64)。多瑪斯哲學的特點。羅光等著《多瑪斯論文集》。曾仰如主編。台北:先知出版社。一版。
    貳.英文部分(按照英文字母順序排列)
    Bowen, J.(1975). A History of Western Education II. London:Methuen.
    Dalcourt, G. J.(1965). The Philosophy of St. Thomas Aquinas. New York:Monarch Press.
    Fries, H. and Kretschmar, G.(1981). Theological Philosopher. Munich.
    Gilson, Etienne(1975). The Christian Philosophy of St. Thomas Aquinas. New York:Random House.
    Hutchins, Robert Maynard(1949). St. Thomas and the world state. Milwaukee:Marquette University Press.
    Kenny, Anthony(1979). St. Thomas Aquinas Biography.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Kenny, Anthony(1993). Aquinas on mind.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Kretzmann, Norman & Stump, Eleonore(1993).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Aquina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awhead, William F.(2002). The voyage of discovery:The Medieval Voyage(100-1400). U.S.A:Wadsworth Group.
    Maritain, Jacques(1962). The Education of Man. Notre Dame.: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McKeon, Richard(1958). Selections from medieval philosophers. Vol Ⅱ. New York:Charles Scribner’s sons.
    Mulhern, James(1959). A History of Education, A Soci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The Ronald Press Company.
    Price, Kingsley(1967). Education and Philosophical Though. Boston:Allyn and Bacon. 2d ed.
    Thomas, Aquinas, Saint(1224-1274)(1964). Summa theologiae. Latin text and English translation, introductions, notes, appendices, and glossaries. New York:McGraw-Hill.
    Weisheipl, J. A.(1974). Friar Thomas d’Aquino:his life, thought and works. Washington, D.C.: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Press..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