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邱逸揚
論文名稱: 台北市中等學校視覺障礙學生休閒運動參與現況及阻礙因素之研究
指導教授: 林靜萍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8
中文關鍵詞: 休閒運動休閒運動參與頻率休閒運動阻礙因素視覺障礙等級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94下載:5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瞭解台北市中等學校視覺障礙學生參與休閒運動之現況與阻礙因素,並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在休閒運動參與及阻礙因素之差異情形。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收集,以台北市中等學校視覺障礙學生為對象,得有效問卷85份。並將所得之有效問卷分別以描述統計、t考驗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資料處理。本研究發現如下:
    一、在參與休閒運動頻率方面,最高的前五項依序為:健行散步、慢跑、籃球、騎腳踏車、游泳。國中生最常參與的前五項為:健行散步、籃球、慢跑、騎腳踏車、登山;高中(職)為:健行散步、慢跑、籃球、游泳、騎腳踏車。整體平均數,高中(職)學生高於國中學生。各休閒運動項目中,「保齡球」、「扯鈴」、「舞蹈」、「滑溜運動」四項,高中(職)學生的參與程度均高於國中學生。
    二、不同性別學生參與休閒運動方面,整體平均數無顯著差異。但在「籃球」、「排球」、「武術」方面,男生參與程度高於女生;在「呼拉圈」、「舞蹈」方面,女生參與程度高於男生。
    三、不同障礙等級學生參與休閒運動方面,整體平均數並無顯著差異。但在「籃球」方面輕度及中度視障者皆高於重度視障者;「排球」方面輕度視障者高於重度視障者;「羽球」及「踢毽子」方面輕度視障者皆高於中度視障者及重度視障者。
    四、在參與休閒運動阻礙因素方面,前五項依序為:興趣、身體障礙、時間、課業壓力、自我能力。國中學生阻礙程度最大的前五項為:身體障礙、興趣、時間、個性、課業壓力;高中(職)學生為:興趣、時間、身體障礙、課業壓力、天候因素。整體而言,國中與高中(職)學生之間無顯著差異,在各阻礙因素中,國中學生在「指導人員」一項高於高中(職)學生。
    五、不同性別學生參與休閒運動的阻礙因素,整體平均數並無顯著差異,在各阻礙因素中,男生在「同伴」、「場所距離」、「器材裝備」的阻礙因素皆高於女生。
    六、不同障礙等級學生參與休閒運動的阻礙因素,整體平均數並無顯著差異,在各阻礙因素中,「時間」方面,中度視障者高於重度視障者;「器材裝備」方面,重度視障者高於中度視障者;「指導人員」及「相關訊息」方面,重度視障者高於輕度視障者。

    目次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問題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研究範圍………………………………………………………5 第四節 研究限制………………………………………………………5 第五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5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休閒的概念……………………………………………………7 第二節 休閒運動的意義及功能………………………………………9 第三節 視覺障礙者的休閒運動………………………………………22 第四節 休閒運動阻礙因素的相關研究………………………………24 第參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31 第二節 研究對象………………………………………………………32 第三節 研究工具………………………………………………………33 第四節 研究流程………………………………………………………35 第五節 實施程序………………………………………………………37 第六節 資料分析………………………………………………………37 第肆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基本資料之描述………………………………………………39 第二節 台北市中等學校視覺障礙學生休閒運動參與之現況分析…41 第三節 台北市中等學校視覺障礙學生 參與休閒運動阻礙因素………………………………………43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在休閒運動參與現況之差異分析……………45 第五節 不同背景變項在休閒運動阻礙因素之差異分析……………59 第伍章 討論 第一節 台北市中等學校視覺障礙學生休閒運動參與現況…………70 第二節 台北市中等學校視覺障礙學生休閒運動參與阻礙因素……73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台北市中等學校視覺障礙學生 休閒運動參與現況……………………………………………75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台北市中等學校視覺障礙學生 休閒運動參與阻礙因素………………………………………79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83 第二節 建議……………………………………………………………85 引用文獻 一、中文部份……………………………………………………………88 二、英文部份……………………………………………………………93 附錄 附錄一 專家效度名單……………………………………………96 附錄二之一 台北市青少年視覺障礙學生休閒運動調查問卷 (預試) …………………………………………………97 附錄二之二 台北市中等學校視覺障礙學生休閒運動調查問卷 (正式)…………………………………………………102 附錄三之一 休閒運動參與現況量表之項目分析與 信度考驗結果.…………………………………………107 附錄三之二 休閒運動阻礙因素量表之項目分析與 信度考驗結果 …………………………………………108 表 次 表2-1 休閒運動的意義一覽表……………………………………………11 表2-2 休閒運動或休閒活動的功能一覽表………………………………18 表2-3 休閒阻礙因素綜合表………………………………………………29 表3-1 本研究樣本問卷回收一覽表 ……………………………………32 表3-2 預試樣本問卷回收一覽表…………………………………………34 表4-1 本研究樣本基本資料之分佈情形…………………………………40 表4-2 台北市中等學校視覺障礙學生休閒運動參與之情形……………42 表4-3 台北市中等學校視覺障礙學生 休閒運動阻礙因素之分佈情形……………………………………44 表4-4 不同性別之台北市中等學校視覺障礙學生 參與休閒運動之排序情形…………………………………………46 表4-5 不同性別之台北市中等學校視覺障礙學生 參與休閒運動之差異分析…………………………………………47 表4-6 不同學級之台北市中等學校視覺障礙學生 參與休閒運動之排序情形…………………………………………50 表4-7 不同學級之台北市中等學校視覺障礙學生 參與休閒運動之差異分析…………………………………………51 表4-8 不同障礙等級之台北市中等學校視覺障礙學生 參與休閒運動之排序情形…………………………………………55 表4-9 不同障礙等級之台北市中等學校視覺障礙學生 參與休閒運動之差異分析…………………………………………56 表4-10 不同性別之台北市中等學校視覺障礙學生 參與休閒運動阻礙因素之排序情形………………………………60 表4-11 不同性別之台北市中等學校視覺障礙學生 參與休閒運動阻礙因素之差異分析………………………………61 表4-12 不同學級之台北市中等學校視覺障礙學生 參與休閒運動阻礙因素之排序情形………………………………63 表4-13 不同學級之台北市中等學校視覺障礙學生 參與休閒運動阻礙因素之差異分析………………………………64 表4-14 不同障礙等級之台北市中等學校視覺障礙學生 參與休閒運動阻礙因素之排序情形………………………………67 表4-15 不同障礙等級之台北市中等學校視覺障礙學生 參與休閒運動阻礙因素之差異分析………………………………68 圖 次 圖3-1 研究架構圖…………………………………………………………31 圖3-2 研究流程圖…………………………………………………………36

    一、 中文部份
    王天苗(1992)。智能不足兒童輔導手冊。教育部第二次全國特殊兒童普查工作執行小組。
    王美芬(1993)。單親青少年休閒狀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毛亞玲(2003)。高職特教班學生休閒活動參與與休閒教育需求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江書良(2002)。台北縣國中生休閒運動參與傾向與場地設施及休閒參與機會之關聯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00)。公務人員週休二日實施辦法。台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行政院體育運動委員會委託研究(1999)。我國青少年休閒運動現況、需求暨發展對策之研究。台北:行政院體委會。
    行政院體育運動委員會編印(1999)。台灣地區體育場館統計。台北:行政院體委會。
    呂建政(1994)。開展休閒教育的幾個課題。訓育研究,33(2),21-28。
    杜正治(1995)。靜坐法對智能障礙學生的適應行為、學習特徵及學習態度之影響。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1,19-37。台北:師大特教中心。
    沈易利(1993)。台中地區勞工休閒運動需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何福田(1990)。青少年生活適應與休閒活動規劃之研究。青年輔導研究報 告之六十九。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吳淑玲(1996)。青少年休閒之道。台灣教育月刊,546,36-39。
    林一真(1995)。休閒輔導模式與休閒輔導實務。學生輔導通訊,39,24-31。
    林宏熾(1998)。從美國1990年代身心障礙者相關法案—談我國身心障礙者之轉銜服務與生涯規劃。社會福利,134,24-35。
    林東泰(1992)。休閒教育與其宣導策略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林清山(1978)。認識休閒活動。國民體育季刊,7(1),24-26。
    林連禎(1990)。從運動社科學探討大學休閒運動之組織、功能與學生參與。台北: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洪文卿(2002)。身心障礙學生參與休閒活動之研究-以南投縣國民中小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縣。
    洪榮照(1996)。啟智班休閒活動與休閒教育之研究。台北市:瑞和堂出版社。
    胡文婷(1994)。淺談智能障礙兒童的休閒生活。社教資料雜誌,193,16-19。省立台中圖書館,台中市。
    胡信吉(2003)。花蓮地區青少年休閒活動現況與休閒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胡雅各(1992)。談智能不足者休閒活動之輔導。特教園丁, 8(2),9-11。
    翁玉珠(1995)。青少年休閒活動傾向、凝聚力與情緒調適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郭文聰(1992)。在學青少年午夜之休閒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孫孟君(1998)。身體障礙青少年休閒自由、休閒偏好及休閒阻礙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杞昭安(1987)。視覺障礙者之教育。載於王文科(主編),特殊教育導論(頁361)。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許天路(1993)。私立南亞工專男女學生參與休閒運動調查分析。南亞學報,13,173-211。
    許宏哲(2000)。青少年休閒運動之探討。台灣體育雙月刊,105,50-54。台北市,台灣體育雜誌社。
    許義雄(1984)。青少年之休閒生活,691-698。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許義雄(1984)。青少年之休閒活動。當前青少年問題與輔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委員會主編。中央文物供應社印行,691-698。
    許義雄(1993)。青年休閒活動現況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張少熙(1994)。青少年自我概念與休閒活動傾向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張少熙(2000)。台北市不同層級學生休閒運動之研究。台北:漢文書店。
    張玉玲(1998)。大學生休閒內在動機、休閒阻礙與其休閒無聊感及自我統合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淑娟(1995)。成年智障社會生活技能訓練。特教園丁,10,15-16。

    張照明(1999)。高職身心障礙學生休閒生活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3,239-280。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張蓓莉、孫淑柔(1995)。特殊需求兒童親職手冊。台北:台灣師大特教中心。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校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1998)。適應體育導論。台北市:教育部。
    陸光、林振春、黃芳銘(1987)。我國青年休閒活動及其輔導之研究。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黃文真(1990)。台北市國中學生休閒生活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黃立賢(1995)。專科學生休閒興趣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郁宜(1994)。國中學生學期間校外生活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文長(1995)。大學生運動性休閒參與動機與興趣分組體育課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陳五福(1983)。淺談視障者的休閒活動。特殊教育季刊,9,41-43。
    陳美芬(1996)。淺談青少年的休閒活動及功能。國教之聲,29,37-42。
    陳怡如(2002)。單身女性輔導教師休閒體驗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佩菁(2003)。高雄市中等學校肢體障礙學生參與休閒活動現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彰儀(1984)。休閒活動之選擇與休閒教育。幼獅月刊,384,50-53。
    陳鴻雁(2000)。台灣地區青少年休閒運動現況之研究。大專體育,48,75-81。
    陳麗華(1991)。台北市大學女生休閒運動態度與參與狀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陳顯宗(1998)。適合國小學生的休閒運動。國民體育季刊,27(3),16-23。
    梁伊傑(2001)。台北市大學生參與休閒運動消費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曹菁菱(2001)。台北市成年視障者休閒運動現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馮麗花(1998)。運動性休閒活動初探。大專體育,35,103-109。
    莊惠玲(2001)。中部地區國民中學聽覺障礙學生休閒活動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市。
    程紹同(2000)。中學生運動休閒參與模式研究。漢文書店。
    國立台灣師大學學校體育與研究發展中心(1998)。適應體育導論。台北市:教育部。
    傅惠珍(1992)。視覺障礙學生休閒生活現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廖威彰(1993)。從大專體育課談學生體育性休閒運動之培養。中華體育,6(4),33-38。
    鍾書得(1997)。台北市高職聽障學生休閒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謝文振(1998)。台灣地區啟智學校國中高職學生休閒活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市。
    謝政諭(1989)。休閒活動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幼獅文化。
    謝政諭(1990)。休閒活動的理論與實際-民生主義的台灣經驗。台北:幼獅文化。
    蘇振祥(2001)。正心中學學生休閒活動阻礙因素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蘇維杉(2003)。性別角色與女性休閒參與之探討。大專體育,67,139-145。

    二、英文部份
    Alexandris, K, & Carroll, B.(1997). Analysis of leisure Constraints based on different recreation sport participation level: Result from a study in Greece. Leisure Sciences,19,1-15。
    Bammel, G., & Burrus-Bammel, L.L.(1996). 休閒與人類行為(涂淑芳)。台北市:桂冠。(原著於1992出版)
    Bender, M., Brannan, S. A., & Verhoven, P.J.(1988). Leisure education for the handicapped :Curriculum goals, activities, and resources. San Diego,California : College-hill Press.
    Brightbill, C.K.(1960). The Challenge of Leisure.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Brock, B.J.(1988). Effect of therapeutic horseback riding on physically disabledadults. Theraputic Recreation Journal.22(3),34-43.
    Buettner, L.L.(1988).Utilizing development theory and adaptative equipment with regressed geriatric patients in therapeutic recreation. Therapeutic Recreation Journal,22(3),72-79.
    Cipani, E., & Spooner, F.(1994). Curricular and instructional approch for persons with severe disabilitie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Crawford, D., & Godbey, G.(1987).Reconceptualizing barriers to family leisure.Leisure Sciences,9,119-127.
    Ellis, G.D., & Rademacher, C.(1987).Development of a typology of common adolescent fre time activies:a validation and extension of Kleiber,larson,and Csikszentmihalyi.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19(4),284-292.
    Favell, J.(1973). Reduction of stereotypes by reinforcement of toy play. Mental Retardation, 11,21-23.
    Francken, D., & Van Raiij, M.(1981).Satisfaction with leisure time activies.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13,337-352.
    Henderson, K. A., Bedini, L. A., Hecht,L., & Schuler, R.(1995). Women with physical disabilities and the negotiation of leisure constraints. Leisure Studies,14,17-31.
    Karn, P.A.(1989). Social development of handicapped and Nonhandicapped children in an intergrated program.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50/09B.
    Kelly, J.R.(2001).。休閒導論(王昭正)。台北市:品度。(原著於1996出版)
    Kennedy, D. W,. Austin, D.R. & Smith, R.W.(1987). Special Recreation: opportunities for person with disabilities. CBS College.

    Kraus, R.(1990).Recreation and Leisure in Modern Society.(4th ed)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Maynard, M.(1983). Cross-national issues related to labor and leisure participation of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Revised paper presented at American Personnel and Guidance Association on Leisure and Work Continuum for Special Population Group (March 1983). ERIC, NO ED238210.
    Mull, R.F., Bayless, K.G., Ross, C.M. & Jamieson, L.M.(1997): Recreational sport management.(3th ed.). Human Kinetics.
    Neumayer, R., Smith, R.W. & Lundegren, H.M.(1993). Leisure-Related peer preference choices of individuals with Down Syndrome. American Association on Mental Retardation,31(6),396-402.
    Parker, J.S.(1976). The sociology of leisure. London : George.Allen & Unwin.
    Wehman, P., & Schleien, S.(1980). Assessment and selection of leisure skills for severly handicapped individuals.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the Mentally Retarded,15,50-57.
    Wehman, P., Renzaglia, A. & Bates, P.(1985). Leisure skill instruction. In P. Wehman, A., A. Renzaglia, and P. Bates.(Eds). Functional living skill for moderately and severely handicapped individuals.(pp.123-154).Austin,TX:Pro-ED.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