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瓊慧
HUANG,Chiung-hui
論文名稱: 台北市國中生休閒活動對身體意象影響之研究
The Study of Leisure Activities Influence on Body Image of Students in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pei City
指導教授: 黃馨慧
Hwang, Shin-Huey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Department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0
中文關鍵詞: 國中生休閒活動身體意象
英文關鍵詞: students in junior high school, leisure activity, body imag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69下載:5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生休閒活動對身體意象影響之研究,以台北市九十四學年度七、八年級之全體學生為研究母群體,採多階段分層隨機抽樣,共獲得有效問卷1018份。本研究以「身體意象量表」、「休閒活動量表」、「重要他人對自身外表的評價量表」為研究工具。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階層複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歸納結果如下:

    一、研究樣本參與休閒活動之類型,以娛樂性的休閒活動所佔比率最高,其次為體能性及知識性之休閒活動,較少參與社交服務性、藝文性的休閒活動。
    二、男生對自己的外表評價最差,健康評價最好,重視體能鍛練;女生對自己的外表、體能評價普遍較低,對健康評價最好,較重視外表的裝扮,覺得自己過重,擔心自己變胖,比男生重視體重的變化。就身體各部位的滿意度來看,男、女生對於健康、臉部較滿意,對身高及體重較不滿意。
    三、較常從事休閒活動者,對於自己的外表、體能、健康有較好的評價,較滿意度身體各部位;另外,對於身材外表的修飾較重視,主動培養良好的體能,追求健康的身體。
    四、在乎重要他人對自身外表的評價者,對自我的外表有較高的評價,重視外表的打扮及健康生活的要求,較關心體重的變化,且自認為體重較重。
    五、整體而言,個人背景因素方面,以性別、身體質量指數對身體意象最具預測力,其次為身體發展成熟度、家庭社經地位、年級;休閒活動方面,以體能性休閒活動對身體意象最具預測力,其次為知識性、娛樂性、社交服務休閒活動;藝文性休閒活動則不具預測力;在重要他人評價方面,父母評價、同儕評價對身體意象皆具有預測力。

    The object of the study is to discuss that leisure activities influence on body image of students in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pei City. Participants of the research are from the whole seventh and eighth graders in 1995. A total of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is 1018, which is by random sampling in several times and levels. The measurements of the research consist of body image、leisure activity、the important people judging by appearance. Data is analyzed by statistics which include frequency description、t-test、One-way ANOVA、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Hierarchical Regress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The types of leisure activities are ranked according to percentage of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Entertainment activities are ranked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sports activities and knowledge activities, while social work and arts activities the lowest.

    2. Male students care about physical training. They are satisfied with their health, and displeased with their appearances. Female students are satisfied with their health, and displeased with their appearances and physical agility. They care about their appearances and worry about overweight and chubbiness. The female are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ir weight than the male. As regards each part of body, all students are satisfied with their health and faces, and displeased with their height and weight.

    3. Students who are active to take part in leisure activities are more satisfied with their appearances、physical agility、health and each part of body than the passive students. Moreover, the active students care about improving their figure shapes、training physical agility and keeping healthy body.

    4. Students who are concerned that the important people judge by appearances are more satisfied with their appearances. They care about their appearances、healthy lives and weight. They consider that they are overweight.

    5. On the whole, there are many reasons to cause leisure activities influence on body image of students. The forecasting reasons concerning background of students are sex, BMI, maturity of body, Social and economic rank of family, and grade, ranking from the most to the least. Moreover, the forecasting reasons concerning types of leisure activities are sports, knowledge, entertainment and social work, ranking from the most to the least. Arts activities do not act as a forecast. Finally, judgments from important people such as parents and peer can forecast body image.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6 第三節 名詞釋義………………………………………………..7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青少年休閒活動………………………………………..9 第二節 身體意象……………………………………………….21 第三節 影響休閒活動的選擇與身體意象之因素…………….31 第三章 研究方法…………………………………………………….47 第一節 研究架構……………………………………………….47 第二節 研究假設……………………………………………….49 第三節 研究對象……………………………………………….51 第四節 研究工具……………………………………………….54 第五節 研究程序……………………………………………….65 第六節 資料分析……………………………………………….68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73 第一節 研究樣本之特性分析………………………………….73 第二節 研究樣本其休閒活動及身體意象之現況分析………80 第三節 不同個人背景因素其休閒活動及身體意象差異之分析………………………………………………………106 第四節 休閒活動、重要他人對自身外表的評價與身體意象 關係之分析……………………………………………120 第五節 影響身體意象因素之分析……………………………13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55 第一節 研究發現………………………………………………155 第二節 研究結論………………………………………………168 第三節 建議……………………………………………………170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176 二、英文部分…………………………………………………….181 附錄 附錄一 書面同意書…………………………………………….184 附錄二 專家效度名單…………………………………………..185 附錄三 預試之項目分析與內部一致性分析…………………..186 附錄四 正式問卷……………………………………..………..194 圖 表 目 錄 表目錄 表2-1 青少年休閒活動分類………………………………………..19 表2-2 青少年休閒相關文獻………………………………………..20 表2-3 身體意象相關研究…………………………………………..25 表2-4 身體意象相關研究使用之量表……………………………..27 表2-5 國內身體意象相關研究擷取部份MBSRQ使用情形……..30 表3-3-1 94學年度臺北市各區國民中學學校及學生分布概況…..52 表3-3-2 正式問卷抽樣學校與樣本人數一覽表…………………..53 表3-4-1 測量工具各分量表之信度考驗…………………………..59 表3-4-2 身體意象量表之含意及計分方式…………………..….....60 表3-4-3 休閒活動量表之含意及計分方式………………………..61 表3-4-4 重要他人對自身外表的評價量表之含意及計分方式…..62 表3-4-5 青少年身體質量指數……………………………………..63 表3-4-6 教育程度與職業等級……………………………………..64 表3-6-1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研究問題、研究假設與統計方法..70 表4-1-1 研究樣本年級及年齡現況………………………………..74 表4-1-2 研究樣本身高、體重及BMI現況……………………….75 表4-1-3 研究樣本自覺發育情形現況……………………………..76 表4-1-4 研究樣本家庭社經地位現況……………………………..77 表4-1-5 不同性別與重要他人評價的程度之差異分析表………..79 表4-2-1 研究樣本參與休閒活動之類型分佈……………………..81 表4-2-2 研究樣本參與休閒活動之項目分佈……………………..82 表4-2-3 研究對象外表評價之次數分佈…………………………..84 表4-2-4 研究對象外表取向之次數分佈…………………………..86 表4-2-5 不同性別其體能評價之差異分析表……………………..88 表4-2-6 研究樣本體能評價之次數分佈…………………………..89 表4-2-7 研究樣本體能取向之次數分佈…………………………..91 表4-2-8 研究樣本健康評價之次數分佈…………………………..93 表4-2-9 研究樣本健康取向之次數分佈…………………………..94 表4-2-10 研究樣本疾病取向之次數分佈…………………………96 表4-2-11 不同性別其疾病取向之差異分析表…………………….97 表4-2-12 研究樣本對體重過重之關注之次數分佈…………….....99 表4-2-13 不同性別對體重過重之關注差異分析表……………...100 表4-2-14 研究樣本自覺體重分類之次數分佈…………………...101 表4-2-15 不同性別其自覺體重分類之差異分析表……………...101 表4-2-16 研究樣本身體部位滿意度之次數分配……………..….104 表4-3-1 不同性別其休閒活動之差異分析表…………………….106 表4-3-2 不同性別其身體意象之差異分析表…………………….107 表4-3-3 不同年級其休閒活動之差異分析表………………….…108 表4-3-4 不同年級其身體意象之差異分析表………………….....109 表4-3-5 不同BMI對其休閒活動之差異分析表…………………110 表4-3-6 不同BMI對其身體意象之差異分析表……………..…..112 表4-3-7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對其休閒活動之差異分析表……….114 表4-3-8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對其身體意象之差異分析表……….116 表4-3-9 國中生自覺身體發展成熟度對休閒活動之差異分析表.118 表4-3-10 自覺身體發展成熟度對身體意象之差異分析表….…..119 表4-4-1 休閒活動與身體意象之皮爾遜積差相關摘要表……….121 表4-4-2 知識性休閒活動與身體意象之皮爾遜積差相關摘要表.123 表4-4-3 娛樂性休閒活動與身體意象之皮爾遜積差相關摘要表.124 表4-4-4 藝文性休閒活動與身體意象之皮爾遜積差相關摘要表.125 表4-4-5 社交服務性休閒活動與身體意象之皮爾遜積差相關摘要表…………………………………………………………....126 表4-4-6 體能性休閒活動與身體意象之皮爾遜積差相關摘要表.127 表4-4-7 重要他人對自身外表的評價與身體意象之皮爾遜積差相關摘要 表……………………………………………………128 表4-4-8 父母評價與身體意象之皮爾遜積差相關摘要表……….128 表4-4-9 同儕評價與身體意象之皮爾遜積差相關摘要表……….129 表4-5-1 外表評價之複迴歸分析摘要表………………………….133 表4-5-2 外表取向之複迴歸分析摘要表………………………….136 表4-5-3 體能評價之複迴歸分析摘要表………………………….139 表4-5-4體能取向之複迴歸分析摘要表…………………………..142 表4-5-5 健康評價之複迴歸分析摘要表………………………….145 表4-5-6健康取向之複迴歸分析摘要表…………………………..148 表4-5-7疾病取向之複迴歸分析摘要表…………………………..152 表4-5-8 影響身體意象之變項摘要表…………………………….153 表5-1 各項假設驗證摘要表…………………………….………..156 圖目錄 圖2-1 身體意象發展和經驗的認知行為模式………….………..36 圖3-1 研究架構圖………………………………………………….48 圖3-2 研究程序圖………………………………………………….67

    一、中文部分
    尤嫣嫣(2002)。大學生體型及其身體意象相關因素之研究-以中原大學新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文星蘭(2004)。高中職學生身體意象與減重意圖之研究。國立台北護理學院醫護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文星蘭、黃奕清。由青少年身體意象之建構談高中職健康教學與輔導。醫護教育學刊,2,16-28。
    文崇一(1990)。青年工人的休閒行為及其類型。中央研究所民族所集刊,51,1-62。
    王美芬(1993)。單親青少年休閒狀況之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王煥琛、柯華葳(1999)。青少年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王梅香(2003)。臺北市青少年休閒參與型態與偏差行為之研究。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麗瓊(2001)。國中生身體意象之相關因素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95)。台北市青少年休閒活動與休閒資源規劃之研究。台北市:研考會。
    伍連女(1998)。台北市高職學生身體意象與運動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江承曉(2002)。南區專科學生身體意象與社交適應行為相關性之研究。衛生教育學報,17 ,147-168。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3)。肥胖的診斷。2005年12月21日,取自http://www.ncpfs.gov.tw/library/library-1.aspx?No=34。
    余玉梅、陳月枝、劉碧玉、周治蕙、金繼春(1975)。身體心像。護理雜誌,22(4),39-46。
    何福田(1990)。青少年生活適應與休閒活動規劃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青輔會。
    吳樹平(1986)。乳房切除婦女的壓力源、應對策略與心理社會適應之關聯性研究-以榮總台北市病患為例。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工作組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明隆(200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台北市:知城數位。
    吳美慧(2006)。內省智能、偶像明星及重要他人對國中生身體意象的影響—以台南市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呂建政(1994)。開展教育的幾個課題。訓育研究,33,21-28。
    李幸玲(2004)。高雄市高職學生自尊身體意象及性行為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碧霞 陳靜敏(2005)。國小高年級學童身體意象、自尊與身體活 動之研究。醫護科技學刊,7:1,43-55。
    李曉蓉 (1997)。青少年身體意象與自尊、沮喪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周玉真 (1992)。青少年的身體意象滿意度與其自我概念、班級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林東泰(1997)。青少年休閒價值觀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青輔會。
    林建地(1996)。我國青少年休閒活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清山(1985)。休閒活動的理論與實務。台北:輔大。
    林淑蓉(1996)。性別、身體與食物(Ι)。國科會研究計畫報告,計畫編號:NSC84-2411-H007-008-L2。
    洪琬卿(2001)。「身」援美麗,哈「瘦」第一?!。張老師月刊,12(288),6-30。
    洪嘉謙(2001)。大專女生性別角色與身體形象關係之研究。私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胡月娟、蕭淑貞(編譯)(1995)。Brodzinsky, David M., Gormly,Anne V. &Ambron,Sueann Robinson著。實用人類發展學。台北市:華杏。
    胡信吉(2003)。花蓮地區青少年休閒活動現況與休閒阻礙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胡海國(編譯)(1992)。Elizabeth B. Hurlock著。青少年心理學。台北市:桂冠。
    孫玉中 (2005)。低自尊青少女身體意象之敘說研究。國立彰化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翁玉珠(1995)。青少年休閒活動傾向、凝聚力與情緒調適之相關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秀鳳 (2004)。青少年身體意象和瘦身之探討。私立長庚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春興(1995)。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錦華(1998)。女為悅己者容?-瘦身廣告的影響研究-以台北市一般高中職學生為例。民族研究季刊,203,61-90。
    曹以樂(2004)。大台北地區青少年休閒認知與參與行為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莊文芳 (1998)。影響台北市青少年對身體意象認知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郭靜如(1999)。國小六年級學童之身體意象─以一個班級為例之質性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郭靜如(2000)。學童身體外表知多少﹖--淺談國小學童之身體意象。師友,395 ,25-29。
    郭靜晃(2001)。週休二日青少年休閒狀況與態度調查。台北市:行政院青輔會。
    陳芳真(1998)。臺灣地區消費趨勢與生活型態之演變—由新生活新趨勢觀察未來商品市場潛力及行銷傳播方向。廣告雜誌,89,82-86。
    陳彥呈(2003)。家庭相關因素對青少年休閒態度影響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淑湘(1999)。青少年休閒生活與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休閒同儕關係、休閒活動選擇與休閒無聊感之型態分析。私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陳彰儀(1989)。工作與休閒。台北:淑馨。
    舒坤雲(2003)。台灣地區老年人休閒活動之研究-以1996年台灣老人休閒活動調查結果作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淑貞、伍連女(1999)。台北市高職學生身體意象與運動行為之研究。學校衛生,35,1-31。
    黃雅婷 (2000)。國中女生早晚熟與身體意象、自尊及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黃德祥(2000)。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黃蕙欣(2003)。價值成清法應用於國一學生身體意象教學介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馨慧、吳美慧、黃瓊慧、林惠芳(2006)。青少年身體意象及其相關影響因素之研究(進行中)。台北市: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賈文玲(2001)。青少年身體意象與自尊、社會因素關係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廖柏雅(2005)。台北市大學生身體意象與休閒活動之相關研究。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趙善如(1995)。我不要黯淡無光的青春期-談青少年休閒輔導。學生輔導雙月刊,39,92-97。
    趙瑞雯(1996)。高中生體型意識、健康控握與飲食行為間之關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育雯 (2004)。在觀看與被觀看之間:高中女學生身體意象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偉平(1997)。減重者之身體意象滿意度與減重動機之研究─以女大學生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蔡宏進(2004)。休閒社會學。台北:三民。
    鄭照順(1999)。青少年生活壓力與輔導。台北市:心理。
    蕭芳惠(1995)。台北市高中女生的體型意識與心因性厭食症、暴食症傾向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賴寶禎、周文欽、張鐸嚴、張德聰(1999)。青少年心理學。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謝政諭(1989)。休閒活動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幼獅。
    鍾 霓(2004)。大學生身體意象與瘦身消費行為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顏智淵(2002)。TYPE A-B行為對休閒內在動機、休閒參與及休閒滿意之差異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羅惠丹(2004)。某技術學院女生身體意象與社會文化因素對體重控制行為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蘇瓊慧(2004)。台北縣國中生休閒參與及情緒調整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二、英文部分
    Abell, S. C. & Richard, M. H.(1996).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shape satisfaction and self-esteem:An investigation of gender and class differences.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25(5),691-703.
    Andrist, L.C.(2003).Media images, body dissatisfaction, and disordered eating in adolescent women. American Journal of Child Nursing,28(2),119-123.
    Brown, T.A., Cash ,T.F. & Mikulka, P.J.(1990).Attitudinal body-image assessment:Factor analysis of the body-self relations questionnair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55(1/2),135-144.
    Cash, T. F., Winstead, B. A. & Janda, L. H.(1986).Body image survey report:The great American shape-up. Psychology Today, 20(4),30-37.
    Cash, T. F. (2002).Cognitive-Behavioral Perspectives on Body Image. In Cash, T.F. and Pruzinsky, T. (Eds.), Body Image:A handbook of Theory,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New York:Guilford.
    Edginton, C. R.,Compton, D. M. & Hauson, C. J.(1980).Recreation and Leisure Programming:A Guide for the Professional. Philadelphia:Saundress Collage.
    Fisher, S.(1986).Development and structure of body image.(Vole 1-2).Hillsdale, New Jersey:Lawrence Erlmaun Associates, Inc.,Publishers.
    Frederick, C. J.(1993).The gendered experience of aerobic exercise classes:exploring body image as a leisure constrain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Waterloo,1993)(University Microfilms NO.MM84495).
    Garner, D. & Kearney,C.A.(1997).The 1997 body image survey results. Psychology Today, 1(2), 30-84.
    James, K.(2000). “You can feel them looking at you”: The experiences of adolescent girls at swimming pool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32(2), 262-280.
    Kelly, J. R.(1996).Leisure (3 rd ed).Boston:Allyn &Bacon.
    Kleiber, D. & Rickards, W.(1985).Leisure and recreation in adolescence:Limitation and potential. In M.G. Wade (Eds.), Constants on Leisure (pp.289-318).Springfield:Thomas Book.
    Kleiber, D. A. & Richards, W. H.(1985).Leisure and Recreation in Adolescence:Limitation and Potential. In M.G. Wade(Ed.), Constraints on leisure.289-317.
    McCabe, M. P. & Ricciardelli, L. A.(2003).Socioculture Influences on body changes among adolescent boys and girls.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143(1),5-26.
    Parker, D. F. & De Cotis, T. A. (1983). Organizational determinants of job stres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32,160-177.
    Pellegrini, A. D.(1992).Preference for Outdoor Play during Adolescence. Journal of Adolescence. 15(3), 214-254.
    Rinderknecht, K. & Smith, C.(2002).Body-image perceptions among urban Native American youth. Obesity Research, 10(5),315-327.
    Rosenblum, G. D. & Lewis, M.(1999).The relations among body image, physical attractiveness, and body mass in adolescence. Child Development,70(1),50-64.
    Stunkard, A. J. & Sobal, J.(1995).Psychosocial consequences of obesity.In K. D. Brownell &C. G. Fairburn(Eds.),Eating disorders and obesity:A comprehensive handbook. (pp.417-421).NY:The Guilford Press.
    Sheryl, A. M. & Marita, P. M.(1997).The influence of social factors on female body image.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37(6),708-727.
    Striegel-Moore, R. H. & Frank, D. L.(2002).Body Image Issues among Girls and Women. In Cash, T.F. and Pruzinsky, T. (Eds.), Body Image:A handbook of Theory,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New York:Guilford.
    Thompson, J. K., Coovert, M. D., Richard, K. J., Johnson, S. & Cattarin, J.(1995)Development of body image, eating disturbance, and general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in female adolescents:Covariance structure modeling and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18(3),221-236.
    Wardle, J. & Marsland, L.(1990).Adolescent concerns about weight and eating:A social-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34,377-391.
    Willis, J. D. & Campbell, L. F.(1992).Exercise psychology.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Human Kinetics.
    Yeh, C. K.(1988). The influence of peer group on young adolescent leisure involvement.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