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郭立媛 Kuo,Li-Yuan |
---|---|
論文名稱: |
由臺人土地資本到日本財閥資本:日治時期臺灣製麻株式會社之經營 |
指導教授: |
林玉茹
Lin, Yu-Ju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臺灣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13 |
中文關鍵詞: | 臺灣製麻株式會社 、大租補償金 、米穀包裝 、臺人資本 、安田財閥 、黃麻 |
英文關鍵詞: | Taiwan Jute Manufacturing Company, Compensatory Payment for Grand Lease Holder, rice grain packing, Taiwanese capital, Yasuda Zaibatsu, jute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20 下載:4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臺灣製麻會社是1905年以大租補償金所成立的純臺灣人資本會社,之後經歷1912年的增資改組,日本安田財閥的資金、人才與技術開始進入台灣製麻會社,並逐步取得會社的經營主導權;爾後到了戰爭時期,臺灣製麻會社除了配合國家的黃麻增產政策欲達到黃麻原料自產自足的目標,同時也因為實行經濟統制的緣故,最終在1944年被帝國纖維會社合併。
透過本文的研究可以呈現該社不同階段的發展及三項重要的意義。首先,臺灣製麻會社是臺灣第一家從土地資本轉為工業資本的會社。1905年6月配合改善臺中地區長期以來的米榖包裝問題,以大租補償金成立臺灣製麻會社,並明令由臺灣人獨立投資成立,日人資本不得參與。
其次,該社的發展,呈現出其由純臺人資本的新式會社到完全被安田財閥掌控的過程。1912年12月,臺灣製麻會社重新增資改組,引入日本安田財閥的大量資金,也可視為安田財閥勢力進入殖民地臺灣的開端。安田財閥的勢力,從早期的三分之一逐漸上升為過半的董監事人數。直到1942年因為戰時經濟統制的逐漸收編和壓縮,林獻堂辭去董事長與董事之職,此也意味著臺人董監事完全退出臺灣製麻會社的經營權。
再者,由製麻會社的經營和發展,得以見其與國家政策密切相關。1930年為了因應滿州麻袋輸入臺灣免關稅的競爭,總督府開始規定改用一百斤的麻袋包裝,同時鼓勵各製麻會社成立麻袋共同販賣組合,統一制訂價格。此外1934年以後,關於黃麻原料的獎勵種植計劃的實施,從中也得以看見米榖與製麻產業之間存有一種既競爭又互惠的連帶關係。
Taiwan Jute Manufacturing Company was at first a purely Taiwanese capital company established in 1905 based on the Compensatory Payment for Grand Lease Holder. Then, after the extension of capital and reorganization in 1912, funds, personnel and technology from Yasuda Zaibatsu of Japan flowed into Taiwan Jute Manufacturing Company; as a result, Yasuda Zaibatsu gradually earned dominate power in the company. Afterward during the World War II period, Taiwan Jute Manufacturing Company operated in accordance to the government’s jute yield increasing policy to achieve the goal of jute material self-sufficiency. Under the government’s unified economic domination during the war, Taiwan Jute Manufacturing Company was finally consolidated into Empire Fiber Company in 1944.
The research reported in this paper explores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and three significance of the company. First, Taiwan Jute Manufacturing Company is the first company transferring land capital into industrial capital in Taiwan. Taiwan Jute Manufacturing Company was founded on the Compensatory Payment for Grand Lease Holder in June 1905 in coordination to the attempt to ameliorate the problem of rice and grain packing which had lasted for long in Taichung region. The government hence decreed explicitly that the company should be founded independently on Taiwanese investments without participation of Japanese funds.
Secondly, development of the company shows its changing process from a new-patterned company of purely Taiwanese capital to a company entirely dominated by Yasuda Zaibatsu. After the extension of capital and reorganization of Taiwan Jute Manufacturing Company in December 1912, a great amount of funds from Yasuda Zaibatsu was drew into the company, it could be seen as the outset since which the power of Yasuda Zaibatsu entered colonial Taiwan. The power of Yasuda Zaibatsu could be seen on the number of their directors in the company, which gradually rose from about 30 percentage in the early phase to over half of all directors. In 1942, due to the incorporation and compression of the war time unified economic domination by the government, Lin Hsien-tang resigned his position as chairman and director of the company, which signified the complete withdrawing of Taiwanese directors and supervisors from the right of company operation.
Moreover, the company’s close relationship to the government’s policy could be seen from the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aiwan Jute Manufacturing Company. In 1930, in respond to competition with sacks from Man Zhou which were duty free to Taiwan, Taiwan Governor's Office started regulating the sack packing to 100 Taiwanese catty, in the mean while encouraged jute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to form sack jointly selling corporation and to set up a unified price. Besid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jute material planting reward scheme showed the competing as well as recipro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ndustry of rice grain and jute manufacturing.
一、 史料
(一)未刊史料
臺灣製麻株式會社
1912-1944 《事業報告書》。臺中:臺灣製麻株式會社。
(二)已刊史料
《臺灣新民報》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
《臺灣總督府府報》
千草默仙
1935 《昭和十年版 會社銀行商工業者名鑑》。臺北:圖南協會。
大園市藏編
1916 《臺灣人物誌》。臺北:谷澤書店。
中辻長司
1936 《黃麻栽培獎勵ト黃麻工業》。臺南:著者。
名倉喜作編纂
1939 《臺灣銀行四十年誌》。東京:著者。
安岡志郎
1937 《帝國製麻株式會社三十年史》。東京:帝國製麻會社。
羊六生
1934 〈經濟時事問題の檢討〉,《臺灣》。臺北:臺灣通信社。
作者不詳
1930 〈黃麻紡織產業〉,《商工彙報》。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
作者不詳
1940 〈皇紀二千六百年を迎ふる 南の據點臺灣〉,《部報》,第89號。臺北:總督府臨時情報部。
帝國纖維株式會社臺灣事業部
1946 《豐原廠四十年之回顧 : 臺灣製麻會社を語る》。出版地不詳:帝國
纖維株式會社臺灣事業部。
原幹次郎編
1931 《自治制度改正十周年紀念人物史》。臺北:勤勞と富源社。
徐慶鐘
1937 〈アムバリヘヘンプ臺灣に於ける適應栽培に關する試驗研究〉,《臺灣農事報》,第264號。
殖產局農務課
1935 《熱帶產業調查會調查書:黃麻》。臺北:熱帶產業調查會。
鈴木辰三編
1925、1927 《臺灣官民職員錄》。臺北:臺灣商工社。
緒方武歲編
1938 《臺灣大年表》。臺北:臺灣經世新報社。
臺中市役所勸業課編
1938 《臺中市商工人名》。臺中:臺中市役所勸業課。
臺中州編
1939 《臺中州の產業狀況》。臺中:臺中州。
臺南新報社編
1907 《南部臺灣紳士錄》。臺南:臺南新報社。
臺灣日日新報社
1898-1943 《臺灣日日新報》。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臺灣日日新報社編
1915 《臺灣總督府文官職員錄‧大正十四年》。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1911 《臺灣總督府文官職員錄‧明治四十四年》。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臺灣米穀移出商
1938 《臺灣米報》9月號。
臺灣經濟年報刊行會編
1941 《臺灣經濟年報 昭和十六年版》。東京:國際日本協會。
臺灣銀行編纂
1919 《臺灣銀行二十年誌》。臺北:臺灣銀行。
臺灣總督府編
1916 《臺灣列紳傳》。臺北:臺灣總督府。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文書課、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編
1910-1927 《臺灣總督府統計書》。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文書課、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
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
1905 《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 第5回事業報告》。臺北: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編
1905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二部調查經濟資料報告》上卷(二)。出版項不詳。
(三)日記
林獻堂著,許雪姬主編、許雪姬等註解
2001 《灌園先生日記(二)》。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2001 《灌園先生日記(三)》。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2001 《灌園先生日記(四)》。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2003 《灌園先生日記(六)》。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2004 《灌園先生日記(九)》。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臺灣史研究所。
2004 《灌園先生日記(十)》。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臺灣史研究所。
2006 《灌園先生日記(十一)》。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臺灣史研究所。
2007 《灌園先生日記(十三)》。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臺灣史研究所。
2007 《灌園先生日記(十四)》。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臺灣史研究所。
2010 《灌園先生日記(十七)》。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臺灣史研究所。
張麗俊著,許雪姬、洪秋芬解讀
2000 《水竹居主人日記(一)》。臺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臺中:中縣文化局。
2000 《水竹居主人日記(二)》。臺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臺中:中縣文化局。
2001 《水竹居主人日記(三)》。臺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臺中:中縣文化局。
二、 專書
凃照彥著、李明峻譯
2003 《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臺北:人間。
王祖濤
1950 《臺灣之纖維資源》。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王泰升
1997 《臺灣法律史的建立》。臺北:作者印行,臺灣大學法學叢書107。
許雪姬總策畫
2004 《臺灣歷史辭典》。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出版社。
江丙坤
1974 《臺湾地租改正の硏究:日本領有初期土地調查事業の本質》。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
小島直記著、葛東萊譯
1986 《金融情報凝成綜合集團─安田財閥》。臺北:時報文化。
彰化銀行百年史編輯委員會編輯
2005 《彰化銀行百年史》。臺中:彰化商業銀行。
西川博史
1987 《日本帝囯主義と綿業》。京都:ミネルヴァ書房。
石井寬治著、黃紹恆譯
2008 《日本經濟史》。臺北:五南圖書。
戴寶村
2000 《近代臺灣海運發展:戎克船長到長榮巨舶》。臺北:玉山社。
張靜宜
2007 《戰時體制下臺灣特用作物增產政策之研究(1934~1944)》。高雄:高雄復文。
葉榮鐘
2002 《近代臺灣金融經濟發展史》。臺中:晨星出版社。
李力庸
2004 《日治時期臺中地區的農會與米作(1902-1945)》。臺北:稻鄉出版社。
2009 《米穀流通與臺灣社會(1985-1945)》。臺北:稻鄉出版社。
林玉茹
2007 《殖民地的邊區:東臺灣的政治經濟發展》。臺北:遠流出版社。
2011 《國策會社與殖民地編區的改造:臺灣拓殖株式會社在東臺灣的經營(1937-1945)》。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林惠敏
2006 《臺灣的黃麻和麻芛》。臺中:轆溪美學社。
臺灣銀行經濟硏究室編
1956 《臺灣之紡織工業》。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賴志彰
1989 《臺灣霧峯林家留眞集:近、現代史上的活動1897-1947》。臺北:自立報系。
三、 期刊/學位論文
山田敦(やまだ あつし)
1994 〈明治期臺湾における糖業殖産興業政策-嘉義地方の小製糖業の実践と挫折を中心に〉,《現代中国》68:98-109。
2010 〈第一章 殖民地臺灣的地方行政與土地調查事業─並與朝鮮比較〉,收錄於堀和生、中村哲編著;吳菡主編《日本資本主義與臺灣.朝鮮 : 帝國主義下的經濟變動》,頁30-49。臺北:博陽文化。
中川理江
2004 〈臺灣日治時期日本民間企業發展之研究─以臺灣煉瓦株式會社為例〉。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布施優子
2002 〈日治時期山本炭鑛之研究〉。臺北:淡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何鳳嬌
2003 〈戰後初期臺灣土地的接收與清理(1945-1952)〉。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志亮
2005 〈日治時期臺灣煉鋁工業之研究─以「日本鋁株式會社」在臺灣生展為中心〉。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秋芬
2000 〈日治初期葫蘆墩區保甲實施的情形及保正角色的探討(1895-1909),《中研院近史所集刊》34:215-268。
高淑媛
2003 〈臺灣近代產業的建立─日治時期臺灣工業與政策分析〉。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所博士論文。
陳家豪
2006 〈日治時期桃園輕鐵的經營與發展1903─1945〉。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富三
1974.06 〈清代臺灣的土地問題〉。《食貨月刊》4(3):77-88。
黃馨儀
2006 〈日治時期臺灣紅茶文化研究──以三井合名會社為例〉。臺北: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淑貞
1996.06 〈臺灣工業產出結構的演變:1912-1990〉,《經濟論文叢刊》24(2):22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