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邱德慈
Te-Tzu Chiu
論文名稱: 國中公民課程民主政治議題創造思考教學之行動研究
指導教授: 董秀蘭
Doong, Shiow-L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71
中文關鍵詞: 創造思考創造思考教學民主政治議題
英文關鍵詞: creative thinking, teaching for creative thinking, democratic political issue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31下載:2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實施於國中公民課程政治議題,教師在研發及實施創造思考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和修正方式,並瞭解透過創造思考教學方案的實施能提供國中學生哪些不同的政治課程學習經驗。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取徑,結合「有聲思考法」、「參與觀察法」、「文件分析法」、「訪談法」四種研究方法,利用學生學習單、教師錄音紀錄、教學札記、課堂觀察紀錄表、課堂回饋單、非正式訪談紀錄等研究工具,進行研究資料的蒐集與分析,並作為研究者進行教學方案反省檢討、調整行動與評鑑的依據。資料的處理與分析則以文本內容的質性分析為主;課堂回饋表有部分問卷題目需採量化統計時,則進行次數分配百分比的簡單描述統計。
    研究於101學年度第一學期正式實施,研究場域為研究者任教之台北市某國中,研究者配合八年級上學期翰林版教科書內容,採融入式課程設計,以「這樣民主了嗎?」與「公民動起來」為主題,設計兩個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分別於學期初和學期末實施。研究參與者為研究者任教的八年級學生,共計六個班級190人。研究者亦邀請本校公民科教師擔任協同研究者,對研究者在創造思考教學方案設計和實施過程中,提出建議並協助教室觀察,作為修正教學行動之重要參考。
    研究結果發現:創造思考教學方案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元評量方式能讓學生發揮更大思考空間,也能從不同角度去深入思辨民主的價值;而實施班級公民行動方案則有助於學生整合公民知識、情意、公共參與能力的學習。最後研究者針對行動研究中所遭遇的問題與修正方法,提出未來研究方向與實務操作的建議,以供後續研究的參考。

    This research explores a teaching for creative thinking program on democratic political issues implemented in the Civics curriculum at a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pei,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the teacher encounters while develop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program. It also aims to understand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the program.
    This study utilizes action research approach using “think-aloud task”,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document analysis” and “interview method” to collect data. The data is gathered from students’ worksheets, teachers’ reflection records and teaching diaries, classroom observation records by co-researchers, interview records and students’ feedback sheets. The data is analyzed mainly through qualitative methods with very minimum descriptive statistics for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students’ feedback sheet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during the first semester of the academic year of 2012-2013, at the junior high school where the researcher currently teaches. In accordance with textbook contents, the researcher designed two units and applied them at the start and end of the semester. The participants are 190 eighth grade students from 6 classes. The researcher also invited other Civic teachers of the school to be co-researchers. The advice they provided i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er on modifying the program.
    Based upon the action research results, the researcher finds that the teaching for creative thinking program can increas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Multiple assessments can help students think about the value of democracy from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 Implementing civic action projects in class can assist students to integrate the learning of civic cognition, affection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Finally,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the researcher makes some suggestions as reference for future studie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0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06 第三節 名詞定義…………………………………………………0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0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創造思考的意義與內涵………………………13 第二節 創造思考與社會學習領域教學…………32 第三節 創造思考教學的內涵與原則………………44 第四節 創造思考教學之相關研究……………………5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取徑與設計……………………………………67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參與者………………………72 第三節 研究者的背景與角色……………………………74 第四節 研究工具…………………………………………………76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80 第六節 研究步驟與期程……………………………………85 第七節 研究倫理…………………………………………………91 第四章 創造思考教學方案的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創造思考教學方案的課程設計……………93 第二節 前導研究的實施與課程修正…………………100 第三節 創造思考教學方案(一)之實施歷程……107 第四節 創造思考教學方案(二)之實施歷程……124 第五章 研究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學生對「民主內涵」覺察深化…………………………151 第二節 班級公民行動方案之實施成果……………………………175 第三節 創造思考教學對公民課程學習興趣的影響……191 第四節 研究者的省思與成長……………………………………………198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215 第二節 建議……………………………………………………225 參考文獻 ………………………………………………………………231 附錄 ………………………………………………………………237

    壹、中文部分
    毛連塭(1989)。實施創造思考教育的參考架構。創造思考教育,1,2-9。
    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2000)。創造力研究。臺北市:心理。
    白雲霞(2012)。以創造思考行動策略幫助國小師資生創作社會學習領域教學遊戲之行動研究。彰化師大教育學報,21,75-107。
    李錫津(1987)。創造思考教學研究。臺北市:臺灣書店。
    李乙明、李淑貞(譯)(2005)。創造力I理論(原作者:R. J. Sternberg)。臺北市:五南。
    呂勝瑛、翁淑緣(譯)(1987)。創造與人生(原作者:R. W. Olson)。臺北市:遠流。
    沈六(2012a)。賦權與責任:民主的意義。臺灣教育,673,2-6。
    沈六(2012b)。民主教育課程設計原則。臺灣教育,673,13-17。
    李慕華(譯)(2000)。反思教學:成為一位探究的教育者(原作者:J. G. Henderson)。臺北市:心理。
    呂秋蓉(2009)。創造思考與國中寓言寫作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佩芝(譯)(1997)。創造心靈(原作者:H. Gardner)。臺北市:牛頓。
    林苑珊(譯)(2009)。改變人心的民主精神(原作者:L. Diamond)。臺北市:天下文化。
    林嘉琪(2009)。「創造思考教學法」對國中生創造力、寫作能力及寫作興趣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靜吉(2002)。華人學生創造力的發掘與培育。應用心理研究,15,17-42。
    郝廣才(2006)。腦力發電。臺北市:皇冠。
    洪蘭(譯)(1999)。不同凡想(原作者:R.J. Sternberg & T. I. Lubart)。臺北市:遠流。
    柯志恩(2004)。後設認知導向之創造思考模式在教學之應用。課程與教學,7(1),15-30。
    高淑清(2008)。質性研究的18堂課--揚帆再訪之旅。高雄市:麗文文化。
    殷海光(2006)。思想的顏色。香港:商務印書館。
    郭有遹(1992)。發明心理學。臺北市:遠流。
    張玉成(1993)。思考技巧與教學。臺北市:心理。
    張世彗(2007)。創造力:理論、技法與教學。臺北市:五南。
    張世彗(2011)。創造力教學、學習與評量之探究。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
    100,1-22。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 :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臺灣東華。
    張春興(2006)。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臺灣東華。
    張秀雄(2005)。民主與民主公民教育。公民訓育學報,11,113-138。
    張詠惠(譯)(2006)。創意的心靈:培養富有創造力的未來公民(原作者:
    R. Fisher)。資優教育季刊。100,28-34。
    莊子賢(2008)。創造思考教學融入探索教育體驗學習活動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伯璋(2000)。質性研究方法的理論基礎質的研究方法。載於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25-49頁)。高雄市:麗文。
    陳英豪、吳鐵雄、簡真真(1994)。創造思考與情意的教學。高雄:復文。
    陳柏宇、廖達琪(2012)。人民作主:民主做為一種生活方式的探討。臺灣教育,673,7-12。
    陳昭儀、吳武典、陳智臣(2005)。我國創造力教育發展史。教育資料集刊,30,97-111。
    陳淑芬(2003)。創造思考的歷史教學理論與實際-以國中歷史教科書中的國共關係演變之教材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淑芬(2007)。創造思考的歷史教學理論。歷史教育,11,1-44。
    陳曉梅(2003)。國中生活科技課程實施創造思考教學方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龍安、朱湘吉(1998)。創造與生活。臺北市:五南。
    陳龍安(2008)。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市:心理。
    教育部(2003)。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十大基本能力指標。2012年2月19日,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brief/brief4.php
    教育部(2003)。創造力教育白皮書。2012年2月1日,取自
    http://www.edu.tw/download.aspx?download_sn=3128&pages=7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2012年2月1日,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login_type=1
    教育部(2012)。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取自http://dict.revised.moe.edu.tw
    彭南儀(譯)。(2010)感動腦(原作者:茂木健一郎)。臺北市:天下。
    葉玉珠(2006)。創造力教學—過去、現在與未來。臺北市:心理。
    趙剛(1998)。不確定性、公眾、與民主。載於殷海光基金會(主編),市民社會與民主的反思(197-259頁)。臺北市:桂冠。
    詹瓊華、黃馨慧、吳明雄(2009)。家政課程實施創造思考教學成效之研究。技術及職業教育學報,3(1),43-74。
    甄曉蘭(2003)。課程行動硏究 : 實例與方法解析。臺北市:師大書苑。
    劉美慧(2000)。學校公民課程的實施與公民資質觀點分析。臺灣教育,595,25-35。
    饒見維(2005)。創造思考訓練 : 創造思考的心理策略與技巧。臺北市:五南。
    嚴長壽(2011)。教育應該不一樣。臺北市:天下遠見。
    蘇靜怡(2008)。英語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對國中學生創造力、學習態度及學業成就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貳、外文部分
    Amabile, T. M. (1996). Creativity in context.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Csikszentmihalyi, M. (1999). Implications of a systems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creativity. In R. J. Sternberg (Ed.), Handbook of creativity (pp. 313-338). New York,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allagher, J. J. & Gallagher, S. A. (1994). Teaching the gifted child.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Hennessey, B. A. & Amabile, T. M. (1988). The conditions of creativity. In R. J. Sternberg (Ed. ), The nature of creativity (pp. 11-38).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erriam Webster (2012). Merriam Webster Dictionary Online. Retrieved from http://www.merriam-webster.com/dictionary
    Sawyer, R. K. (2006). Explaining creativity: The science of human innovation. New York, NY: Oxford.
    Sternberg, R. J., Ferrari, M., Clinkenbeard, P., & Grigorenko , E. L. (1996). Identification, instruction, and assessment of gifted children: A construct validation of a triarchic model. Gifted Child Quarterly, 40, 129-137.
    Sternberg, R. J. & Lubart, T. I. (1996). Investing in creativity. American psychologist, 51(7), 677-688.
    Sternberg, R. J. & Lubart, T. I. (1999). The concept of creativity: Prospects and paradigms. In, R. J. Sternberg (Eds.), Handbook of creativity (pp. 3-15). New York,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ard, T. B., Smith, R. A. & Finke, R. A. (1999). Creative Cognition. In R. J. Sternberg (Eds.), Handbook of creativity (pp. 189-212).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