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方建中 FANG, JIAN-ZHONG |
---|---|
論文名稱: |
臺灣省現行縣(市)政府組織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紀俊臣
Chi, Chun-Chen |
學位類別: |
博士 Doctor |
系所名稱: |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
論文出版年: | 2004 |
畢業學年度: | 9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03 |
中文關鍵詞: | 臺灣省 、縣政府組織 、國家認同 、族群衝突 、台灣民族主義 、民主轉型國族路徑 、多元文化 、自由主義 、中程協定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65 下載:2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縣(市)政府是地方政府的一環,在我國的體制下,扮演著「行政體」與「自治體」
的雙重角色。然而由於現行皂地方自治是在「行政命令」模式下推行的地方自治,縣
(市)政府的自治權多為上級政府所侵越,自治體的角色並不明顯,卻有如上級政府
在地方的「派出機關」。
除自治權不彰外,縣(市)政府的成員素質,財政豐嗇,也都不如中央政府。成員素
質之所以較低,除了國人認為到中央政府服務較風光「偏差觀念」作崇外,縣(市)
政府的工作環境實在有不如中央政府之處,如升遷道遷管道有限、福利措施較差、職
級編列較低等等,也都是重要的因素。至於財政豐嗇,由於財政劃分不合理,地方政
府一片叫窮,一半左右的支出都必須靠上級的補助。「財政為庶政之母」,沒有健全
的財政,如何期望縣(市)政府自治、自主?
至於縣(市)政府組織之結構、功能。在結構方面,縣(市)政府內部事權仍太集中
於上級,分層負責效果不佳,以致於主管每天都有看不完的公文和必須面對無數的請
示;而下屬則事事請示,養成依賴不負責任的習慣。其次,縣(市)政府係以「功能
式」部門分化為主,此固有利於行政之「專業化」,但由於受限於「本位主義」,跨
單位間合作不易,以致於縣(市)政府在法制單位外,另設許許多多的任務編組,以
彌補功能式單位間連繫不易的缺點,惟任務編組太多,對法制單位及成員,均可能帶
來不利的影響,所以在使用上不得不慎重。在功能方面,由於自治角色不彰,縣(市
)政府就有如上級政府的派出機關,其功能就如同是服膺上級政府指令下的行政機關
,因此其行政業務之推行,多遵循上級政府相關法令和指示,而準立法機關功能也就
十分的薄弱。
今天,社會民智高漲,未來縣(市)政府要如何因應乃是一個重要的課題。目前省、
縣自治法草案雖已完成,惟未來縣(市)政府的自治、自主權是否能夠提昇,仍是一
個未知之數,不過為了因應台灣政經、社會的決速轉變,賦予地方政府較合理的自治
、自主權乃屬必要。
中文參考書目
丁瑜洲
2004 《丁瑜洲回億錄》,台北:天下文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1993 (台灣問題與中國統一白皮書)
中共中央台辦
1999 (台灣問題參考口徑),載於《台灣工作通訊》,1306期。
包宗和
1992 (現階段一個中國的詮釋),發表於國家建設文教基金
會主辦「一個中國政策學術研討會」。11月12.13 日。
王甫昌
1993
王曾才 (中國的國家認同與現代化),收入中央研究院近代研究所主編,《認同與國家:近代中西歷史的比較》,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研究所。
王振寰、錢永祥
1995 (邁向新國家?民粹威權主義的形成與民主問題),《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0期。頁24 。
王家英、孫同文
1996 (國族認同的解體與重構-台灣當前的主體經驗),《政治科學論叢》,7期。頁321-54 。
王曉波
1994 (台灣本土運動的異化:評陳昭瑛 (論台灣的本土化
研究) ,《海峽評論》,53期。
王鵬令主編
1997 《民族主義與中國前途》,台北:時英。
丘亞飛
1993 (國族意構情結的「返祖性」(atavism) 及其認知構
1994 陷),《島嶼邊緣》,8期。頁68-79 。
史明
1980 《台灣人四百年史》,台北:蓬島文化公司。
台灣人
1993 (假台灣人:台灣的第五大族群) ,《島嶼邊緣》,8期。
頁35-46。
石之瑜
1995 《兩岸關係》,台北:世界書局。
石元康
1995 (社群與個體:社群主義與自由主義的論辯) ,《當
代》,114期。頁94-104。
江宜樺
1996 (麥可.瓦瑟論多元族群社會的國家認同),發表於中研院社科所主辦 「多元主義學術研討會」。5 月30.31 日。
1997b (自由民主體制下的國家認同),《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5期。頁83-121。
1997c (自由主義哲學傳統之回顧),發表於政治大學政治系主辦「政治學研究方法學術研討會」。 5 月 31 日 。
1997d (社會主義的國家認同觀) ,《政治科學論叢》,8期。頁85-110。
2000 《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台北:楊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朱浤源
1988 (從民族到國家-論Nation意義的蛻變) ,《中山社會 科學譯粹》,3 卷 1期 。頁 118-32 。
1994 (民國以來華人國家觀念的演化),收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主編,《認同與國家:近代中西歷史的比較》,台北:中研院近史所。
朱雲珍
1996 《台灣民族主義:起源與內涵之分析》,東吳大學政治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雲漢
1988 (從黨國體制到支配性一黨體制),載於林佳龍、鄭永年編:《民族主義與兩岸關係》,台北:新自然出版公司。
李登輝
1999 《台灣的主張》,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李 喬
1993 (台灣 (國家) 的認同結構),收入李鴻禧等著,《國家認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
1994 (「台灣民族主義」的幾個問題),收入施正鋒編,《台灣民族主義》,台北:前衛。
邵宗海
1998 《兩岸關係》,台灣:五南出版公司。
2001 《陳水扁的大陸政策》,台灣:生智。
2003 《當代大陸政策》,台灣:生智。
邵宗海等編
1995 《族群問題飽族群關係》,台北:幼獅 。
周陽山
1992 (台灣與大陸:識形態的新座標),《中國論壇》,33卷1期。頁72-86 。
吳乃德
1992 (國家認同和政黨支持:台灣政黨競爭的社會基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4 期 。頁33-61。
1993 (省籍意識、政治支持和國家認同-台灣族群政治理論的初探),收入張茂桂等著,《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台北:業強。
1996a (自由主義和族群認同:搜尋台灣民族主義的意識形態基礎),《台灣政治學刊》,創刊號。頁5-39 。
1996b (國家認同政治支持:民進黨的理解和誤解) ,《民眾日報》,8 月 13-15 日。
1996c (民族認同衝突和民主政體鞏固),發表於台灣政治學會第三屆年會學術討論會。12 月 14-15日 。
吳介民
1990 《政體轉型期的社會抗議》,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密察
1994 (評論廖炳惠著「族群與民族主義」),收入施正鋒編,《台灣民族主義》,台北:前衛。
吳叡人
1995a (沒有民族主義的民族) ,《中國時報》,4 月 14 日 。
1995b (命運共同體的想像:自救宣言與戰後的台灣公民民族主義),收入彭明敏文教基金會編,《台灣自由主義的傳統與傳承》。台北: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1997 (民主化的弔詭與兩難?-對於台灣民族主義的再思考),收入游盈隆主編,《民主鞏固或崩潰:台灣二十一世紀的挑戰》。台北:月旦。
吳錦發
1992 (為「原住民文學專輯」說幾句話) ,《文學台灣》,4期。頁9-10 。
邱貴芬
1992a (「發現台灣」:建構台灣後殖民論述) ,《中外文學》,21卷2期。頁151.67 :
1992b (「咱攏是台灣人」-答廖朝陽有關台灣後殖民論述的問題),《中外文學》,21卷3期。頁29-46 。
1995a (是後殖民,不是後現代-再談台灣身份/認同政治,《中外文學》,23卷11期。頁41-47 。
1995b (國家認同與文化認同不可混為一談),《中外文學》,24卷5期。頁125-27 。
1997 (歷史記憶的重組和國家敘述的建構:試探《新興民
族》、《迷 園》及 《暗巷迷夜》的記億認同政治),《中外文學》,25卷5卷。
孟樊
2001 《後現代的認同政治》,台北:揚智。
林火旺
1996 (公民身份:認同與差異),發表於中研院社科所主辦「多元主義學術研討會」。5 月30-31 日 。
1997 (族群差異與社會正義) ,發表於中正大學哲學研究所主辦「南台灣哲學研究「學術研討會。9 月 12-14 日 。
2003 (舊國家下的新台灣人?國族認同與公民身份),發表
於民進黨中央政策委員會所主辦「台灣沙龍」講座。3月。
林佳龍
2001 (台灣民主化與國族形成),收入林佳龍、鄭永年主編,《民族主義與兩岸關係》,台北:新自然主義。
林媽利
1998 (從組織抗原論推論閔南人及客家人的來源) ,《共和 國》,19期。頁10-16。
林濁水
1999 (從脫華,到華人世界的,到華人世界的〞政治秩序),發表於一國良制研討會」。
1991 《國家的構圖》,台北:前衛。
林書楊
1995 (審視近年來的台灣時代意識流:評陳昭瑛、陳映真、陳芳明的「本土化」之爭) ,《海峽評論》,55期。頁50-55。
胡 佛
1983 (政治文化與青年的國家認同) (訪問稿) ,《中國論壇》,15卷12期。頁16-19 。 ,
1987 (憲政結構的流變與重整),《台大法學論叢》,16卷2期。頁1-32 。
洪金珠、許佩賢譯(若林正丈著)
1994 《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月旦出版社。
洪鎌德
(多元民族的和諧共處-以星加坡為例),收入張茂桂等著《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台北:業強。
姚源朋
1999 《解嚴後台灣國族認同論述的分析》,台大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正鋒
1994 《台灣民族主義》,台北:前衛出版社。
1995 《族群政治與政策。》,台北:前衛出版社
2000 《台灣民主鞏固的擘畫》,台北:前衛出版社。
葛永光
1991 《文化多元主義與國家統合》,台北:正中書局。
高朗
1999 (從整合理論探索兩岸整合的條件與困境),收入包
宗和、吳玉山主編《兩岸關係理論》,台北:五南書
局。
袁頌西
2004 《政治社會化》,台北:三民書局。
浦薛鳳
1963 《現代西洋政治思潮》,台北:正中書局。
孫同文
1999 (國族認同對台灣民眾港澳問題態度的影響) ,《政治
報》,29期。頁13-39 。
孫隆基
1990 《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台北:唐山出版社。
孫揚明
2000 (李登輝十年的美中關係),收入自周陽山主編《李
登輝執政十年》,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
徐火炎
1996 (台灣選民的國家認同與黨派投票行為:一九九一至一九九三年間的實証研究結果) ,《台灣政治學刊》,創刊號。頁85-127 。
徐博東
2003 《大陸學者眼中的民進黨》,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陳文俊
1997 (統獨議題與兩岸關係),發表於政大選舉研究中心與行政院陸委會主辦「兩岸關係問題民意調查」學術研討會。5月17-18日。
陳光興
1991a (從統獨僵硬軸線中「逃逸」出來:五月人民民主抗爭省思),《當代》,63期。頁78-91。
1991b (飛越杜鵲窩:統獨與人民民主的新國際在地主義) ,《當代》,64 期。頁26-34 。
1994 (帝國之眼:「次」帝國與國族-國家的文化想像)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7期。頁149-222 。
1996 (去殖民的文化研究)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1期。頁73-139 。
陳芳明
1988 《台灣人的歷史與意識》,高雄:敦理。
1992 《探索台灣史觀》,台北:自立晚報。
1995 (殖民歷史與台滔文學研究-讀陳昭瑛(論台灣的本土化運動)) ,《中外文學》,23卷12期。頁 10-19 。
陳其南
1987 (本土意識、民族國家與民主政體) ,《中國論壇》,289期。頁22-31。
1992 《公民國家意識與台灣政治發展》,台北:允晨文化。
1994 (傳統中國的國家形態、家族,理與民間社會),收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主編 ,《認同與國家:近代中西歷史的比較》,台北:中研院近史所。
陳映真
1988 (向著更寬廣的歷史視野……),收入施敏輝主編,《台灣意識論戰選集》,台北:前衛。頁31-37
1995 (台獨批判的若干理論問題:對陳昭瑛《論台灣的本土化運動》之回應) ,《海峽評論》,52期。
陳昭瑛
1995a (論台灣的本土化運動:一個文化史的考察),《中外文學》,23卷9期。頁6-43 。
1995b (追尋「台灣人」的定義:敬答廖朝陽、張國慶兩位先生),《中外文學》,23卷。頁36-40 。
1995c (發現台灣真正的殖民史:敬答陳芳明先生),《中外文學》,24 卷4 期。頁77-93 。
陳儀深
1994 (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民族主義的發展,收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主編,《認同與國家:近代中西歷史的比較》,台北:中研院近史所。
1995a (藉著台灣民族主義,才能建立台灣國-兼答鄭兒玉牧師的質疑),收入陳儀深著,《誰的民進黨?-九O年代台灣反對運動的參與、觀察與批判》,台北:前衛出版社。
1995b (愈描愈黑的「一個中國」),收入施正峰編,《民族認同與台灣獨立》,台北:前衛出版社。
郭正亮
1998 《民進黨轉刑之痛》,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
黃嘉光等編
1991 《台灣獨立運動三十年:張燦鍙選集》,台北:前衛出版社。
許信良
1995 《新興民族》,台北:遠流出版社。
彭明敏
1989 《自由約滋味-彭明敏回憶錄》,台北:李敖出版社。
1944 《彭明敏看台灣》,台北:遠流出版社。
葉富國
1992 (「假台灣人」專輯說明及書目),《島嶼邊緣》,8期。頁102-107 。
楊仲立
2001 《中共反台獨政策之研究》,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
士論文。
鄒景雯
2002 《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台北:成陽出版公司。
鄧建邦
1997 (族群與民族主義的理論反省),《台灣觀點》,2期。頁
1-10。
劉性仁
2003 《主權爭議何去何從?》,台北:時英出版社。
張炎憲等編撰
2004 《李登輝先生與台灣民主化》,台北:玉山社出版公司。
張茂桂
1993a (省籍問題與民族主義),收入張茂桂等著,《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台北:業強。
1993b 《多元融合的族群關係與文化-民主進步黛的族群與文化政策》,台北: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 . ,
1995 (「去魅」族群問題-多面向理解與歷史思考),收入蕭新煌主編,《敬告中華民國-給跨世紀台灣良心的諍言》,台北:日臻。
1996 (是批判意識型態,抑或獵殺巫婆?對於趙剛 (新的民族主義,還是舊的?)一文的回應)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3期。頁55-69 。
張國慶
1995 (追尋「台灣意識的定位」:透視 (論台灣的本土化運動)之迷思),
《中外文學》,24 卷10期。頁27-33 。
張麟徵
2000 《歧路上的台灣》,台北:海峽學術。
莊耀嘉、王重鳴譯(Eliot R. Smith 與 Diane M.Mackie著)
2001 《社會心理學》,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費孝通
1989 《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
蔡英文
1997 (認同與政治: 一種理論性之反省),《政治科學論叢》,8期。頁51-83。
1998 (西歐民族主義之起源的兩種解釋),發表於中國政治學會八十七年度年會暨學術研討會。1月24日。
趙 剛
1996 (新的民族主義,還是舊的?),《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1期。頁1-72。
1998 《告別妒恨》,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劉勝驥
1996 (從民意測驗看台灣民眾的統獨輿論之變化),《東亞季刊》,27卷4期。頁22-49。
劉義周
1997 (統獨態度的世代差異),發表於政大選舉研究中心與行政院陸委會主辦「兩岸關係問題民意調查」學術研討會。5月17-18日。
1998 (台灣民眾的國家認同-一個新的測量方式),發表於中國政治學會八十七年度年會暨學術研討會。1月24 日。
鄭欽仁
1991 《追尋自我定位的台灣》,台北:稻香出版社。
鄧建邦
1998 (族群與民族主義的理論反省),《台灣觀點》,2期。
頁1-10。
廖咸浩
1995a (超越國族:為什麼要談認同? ),《中外文學》,24卷4期。頁61-76 。
1995b (那麼,請愛你的敵人:與廖朝陽談「情」說「愛」),《中外文學》,24卷7期。頁89-108 。
1996a (本來無民族,何處找敵人?勉廖朝陽「不催和解、無需民族」),《中外文學》,24卷12期。頁43-55。
1996b (狐狸與白狼:空白與血緣的迷思),《中外文學》,25卷5期。頁89-108。
廖炳惠
1994 (族群與民族主義),收入施正鋒編,《台灣民族主義》,台北:前衛。
廖朝陽
1992a (評邱貴芬 (發現臺灣:建構台灣後殖民論述) ),《中外文學》,21卷3期。頁43-46 。
1992b (是四不像,還是虎豹獅象? -再與邱貴芬談台灣文化) ,《中外文學》,21卷3期。頁48-58 。
1995a (中國人的悲倩:回應陳昭瑛並論文化建構與民族認同) ,《中外文學》,23卷10期。頁102-26 。
1995b (再談空白主體) ,《中外文學》,23卷12 期。頁105-109 。
1995c (關於台灣的族群問題:回應廖咸浩) ,《中外文學》,24 卷5期。頁17-24 。
1996a (面對民族,安頓感情:尋找廖咸浩的敵人) ,《中外文學》,24 卷9期。頁96-106 。
1996b (閱讀對方) ,《中外文學》,25卷1期。頁136-39 。
錢永祥
1997 (社群關係與自我之構成:對沈岱爾社群主義論證的檢討)。收入陳秀容、江宜樺主編,《政治社群》,台北:
中研院社科所.。
羅致政 (美國對兩岸過渡性協議的主張與看法),載於《國策
1998 專刊》。
蘇起
2003 《危險邊緣》,台北:天下文化。
蕭高彥
1996a (多元文化與承認政治論:一個政治哲學的分析),發表於中研院社科所主辦 「多元主義學術研討會」 。5 月30-31日。
1996b (共同體的理念:一個思想史之考察) ,《台灣政治學刊》,創刊號。頁57-95 。
1997 (國家認同、民族主義與憲政民主:當代政治哲學的發展與省思),《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6期。頁1-27 。
蕭新煌
1997 (從省籍矛盾到族群差異,從國家認同到統獨爭議-歷史與社會的思辯),發表於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主辦 「族群正義與人權保障學術研討會」。2 月26 日 。
外文參考書目
A cton, Lord
1985 "Nationality," in J. Rufus Fears ed., Selected Writings of Lord Acton Vol. 1. Essays in the History of Liberty.
1986 Indianapolis: Liberty Classics.
Anderson, Benedict
1991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2nd ed. London: Verso.
Arblaster, Anthony
1984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Western Liberalism. Oxford: Basil Blackwell.
Aristotle
1984 The Politics. Translated by Carnes Lor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Berlin, Isaiah
1981 "Nationalism: Past Neglect and Present Power, " in Against the Current: Essays in the History of Idea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icero
1991 On Duties. Edited and translated by Miriam Griffin and Margaret Atkin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ahbour, Omar
1996 "Introduction: National Identity as a Philosophical Problem," Philosophical Forum 28(1-2): 1-20.
Dworkin, Ronald
1977 Taking Rights Seriously.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A Matter of Principle.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Law's Empire. Cambridge: Belknap Press.
1990 "Foundations of Liberal Equality," in Grethe B. Peterson ed., The Tanner Lectures on Human Values, Vol. I 1. Salt Lake City: University of Utah Press.
1992 "Liberal Community," in Shlomo Avineri and Avner de-Shalit eds., Communitarianism and Individuali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E ,Erikson
1968 "Identity :youth and crisis. New york:nnorton "
Forsyth, Murray
1987 "State," in David Miller et al eds., The Blackwell. Encyclopaedia of Political Thought. Oxford: Blackwell.
Friedman, Jeffrey
1994 "The Politics of Communitarianism, " Critical Review 8: 297-340.
Gellner, Ernest
1983 Nations and Nationalism.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Goodin, Robert E.
1988 "What Is So Special about Our Fellow Countrymen?". Ethics 98: 663-86.
Gray, John
1986 Liberalism. Milton Keynes: Open Press.
Green, Michael J.
1996 "National Identity and Liberal Political Philosophy," Ethics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10: 191-201.
Habermas, Jűrgen
1992 "Citizenship and National Identity: Some Reflections on the Future of Europe," Praxis International 12: 1-19.
1996 "The European Nation State. Its Achievements and Its Limitations. On the Past and Future of Sovereignty and Citizenship," Ratio Juris 9: 125-37.
Hampson, Norman 著,李豐斌(譯)
1984 《啟蒙運動》,台北:聯經。
Havelock, Eric A.
1957 The Liberal Temper in Greek Politic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Hobbes, Thomas
1955 Leviathan. Edited by Michael Oakeshott. Oxford: Basil Blackwell.
Hobsbawn, E. J.
1990 Nations and Nationalism Since 1780: Programme, Myth, Realit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Kohn, Hans
1945 The Idea of Nationalism: A Study in Its Origins and Background New York: Macmillan.
1968 "Nationalism," in David L. Sills ed.,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Sciences, Vol. 11. New York: Macmillan.
Kramnick, Isaac & Frederick M. Watkins 著,張明貴(譯)
1983 《意識型態的時代:從一七五0年到現在的政治思想》,台北:聯經
Kymlicka, Will
1995 Multiculturalism Citizenship: A Liberal Theory of Minority Rights. Oxford: Clarendon.
Levinson, Sanford
1995 "Is Liberal Nationalism an Oxymoron ? An Essay for Judith Shklar" Ethics 105: 626-45
Locke, John
1975 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 Edited by Peter H. Nidditch. Oxford: Clarendon Press.
Maclntyre, Alasdair
1984a After Virtue: A Study in Moral Theory. Notre Dame: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1984b "Is Patriotism a Virtue? " The Lindley Lecture, University of Kansas.
1988 Whose Justice? Which Rationality? Notre Dame: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1994 "Nietzsche or Aristotle? " in Giovanna Borradori, The American Philosopher.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Mill, John Stuart
1977 Considerations on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In J. M. Robson ed., Collected Works of John Stuart Mill, Vol. 18.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Miller, David
1988 "The Ethical Significance of Nationality," Ethics 98: 647-62.
1995 On Nationality. Oxford: Claredon Press.
1997 "Nationality: Some Replies," Journal of Applied Philosophy 14: 69-82.
Mulhall, Stephen and Adam Swift
1992 Liberals and Communitarians. Oxford: Blackwell.
Nussbawm, Martha C., et al.
1996 For Love of Country: Debating the Limits of Patriotism. Edited by Joshua Cohen.Boston: Beacon.
Parekh, Bhikhu
1994 "Discourses on National Identity," Political Studies 42: 492-504.
Plamenatz, John
1976 "Two Types of Nationalism," in Eugene Kamenka ed., Nationalism: the Nature and Evolution of an Idea.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Poole, Ross
1992 "On National Identity-.- A Response to Jonathan Reé," Radical Philosophy 62: 14-19.
Pye, Lucian W.
1971 "Identity and the Political Culture," in Leonard Binder et al, Crises and Sequences in Political Development.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Rawls, John
1971 A Theory of justice. 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Political Liberalis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enan, Ernest 著,李紀舍譯
1995 〈何謂國家?〉,《中外文學》,24卷6期。 頁 4-18 。
Resnick, David
1992 "John Locke and Liberal Nationalism," History of European Ideas 15: 511-17.
Reé, Jonathan
1992 "Internationality," Radical Philosophy 60: 3-11.
Ryan, Alan
1993 "Liberalism,," in Robert E. Goodin and Philip Pettit eds., A Companion to Contemporary Political Philosophy. Oxford: Blackwell.
Ruggiero, Guido de
1927 The History of European Liberalism. Trans. by R. G. Collingwood.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ustow, Dankwart A.
1967 A World of Nations: Problems of Political Modernization..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Sandel, Michael J.
1982 Liberalism and the Limits of Justic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The Political Theory of the Procedural Republic," in Allan C. Hutchinson and Patrick Monahan eds., The Rule of Law: Ideal or Ideology. Toronto: Carswell.
1992 "The Procedual Republic and the Unencumbered Self," in Shlomo Avineri and Avner de-Shalit eds., Communitarianism and Individuali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chapiro, J. Salwyn
1958 Liberalism: Its Meaning and History. New York: D. Van Nostrand Co.
Smith, Anthony D.
1991 National Identity. Reno, Nevada: University of Nevada Press.
1993 "The Nation: Invented, Imagined, Reconstr ucted?" in Marjorie Ringrose and Adam J. Lerner eds., Reimaging the Nation.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Tamir, Yael
1993a Liberal Nationalis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3b "The Right to National Self-Determination as an Individual Right, " History of European Ideas 16: 899-905.
Taylor, Charles
1985 Philosophy and the Human Sciences:
Philosophical Papers 2.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Reconciling the Solitudes.- Essays on Canadian Federalism and Nationalism. Montreal & Kingston: McGill-Green's University Press.
1995 Philosophical Arguments.,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Vincent, Andrew
1997 "Liberal Nationalism: an Irresponsible Compound?" Political Studies 45: 275-95.
Walzer, Michael
1983 Spheres of Justice: A Defense of Pluralism and Equality. New York: Basic Books.
1984 "Liberalism and the Art of Separation," Political Theory 12: 315-30.
1988 "Interpretation and Social Criticism," in Sterling M. McMurrin ed., The Tanner Lectures on Human Values, Vol. 8. Salt Lake
City: University of Utah Press.
1990 "The Communitarian Critique of Liberalism," Political Theory 18 :6-23.
1992 What It Means To Be an American. New York: Marsilio.
Watkins, Frederick
1967 The Political Tradition of the West: A Study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iberalism.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