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郭品辰
Kuo, Pin-Chen
論文名稱: 臺灣棒球運動經紀商業模式之研究
The Study of Business Model of Sports Agents in Taiwan Baseball
指導教授: 張少熙
Chang, Shao-Hs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4
中文關鍵詞: 營運模式價值主張顧客關係關鍵合作夥伴收益流
英文關鍵詞: Key partner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0988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99下載:4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棒球為臺灣最受歡迎的運動之一,中華職棒大聯盟也是臺灣帶領其他運動項目的火車頭。隨著運動員薪資收入提升,球員如果沒有完善的職涯規劃,往往會造成球員自身的危機,運動經紀人能幫助運動員處理場外事務,使其能把心力放在競技場上,但隨著運動員需求增加,運動經紀的議題越來越被重視。基於此,本研究透過文件分析彙整運動經紀人及商業模式之文獻,並運用商業模式理論中的九大要素:價值主張、目標客群、通路、顧客關係、關鍵資源、關鍵活動、關鍵合作夥伴、成本結構、收益流來建構訪談大綱,並訪談六位研究對象,此研究對象為旗下有棒球員經紀約之臺灣運動經紀人,且有實體簽約之合約,最後透過兩位運動經紀業相關人士,來進行三角檢核,驗證運動經紀人的說法,增加信實度。將訪談資料重複閱讀跟分析,本研究結果發現,臺灣棒球運動經紀人價值主張最重要的部分為生涯規劃與扮演溝通橋樑,並透過通路中的教練、學校、球團人員和旗下經紀選手去接觸目標客群中的棒球運動員,與選手之間維持朋友關係或是家人關係;具備的關鍵資源為人脈和知識,關鍵活動為關心選手和洽談合約;擁有的關鍵合作夥伴則非常多元,運動經紀人能居中協調各關鍵夥伴為一個團隊,共同協助選手;收益流則包含簽約金、薪水、廣告、球員商品販售和活動出席,並從中賺取不同範圍的佣金抽成支撐公司的營運。

    Baseball is the most popular sport in Taiwan. The Chinese Professional Baseball League also leads other Taiwan sports. With the increasing salary income, if players do not have a complete career planning, they will cause crises to themselves. Sports agents can help athletes handle routine matters and enable them to focus on the battlefield. Because the issue of sports agents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study use Documentary Research to review the literature of sports agents and business model, and use Business Model Theory’s nine components concluding value proposition、channel、customer segment、customer relationship、key resource、key activity、key partner、cost and revenue to build the interview outline. This study conducts semi-structured in-depth interview on 6 sports agents who qualify this study’s requirement.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in value proposition is career planning and acting as a bridge, and reaches the customer segment by coaches、schools、teams and players which belong to sports agen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yers and sports agents are very close like friend and family. Sports agents have knowledge about sport and social network to be their key resource, and they have many key partners to help players. Sports agents often care about their players and help them negotiate the contracts. At last, sport agents can earn commission from signing bonus、salary、product and attending fee in different range and revenue can support the company.

    謝辭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 次 iv 表 次 vii 圖 次 vi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五節 研究重要性 5 第六節 名詞釋義 5 第貳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臺灣職業棒球發展現況 7 第二節 臺灣棒球利基市場 11 第三節 運動經紀重要性與概況 18 第四節 商業模式概念與價值 26 第五節 本章總結 33 第參章 研究方法 3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5 第二節 研究流程 37 第三節 研究對象 38 第四節 資料蒐集方法 39 第五節 研究信實度 42 第六節 資料分析程序 43 第七節 研究者自我覺察與省思 46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47 第一節 研究參與者描述 47 第二節 臺灣棒球運動經紀發展與現況 50 第三節 產品服務 53 第四節 顧客層面 57 第五節 基礎建設 66 第六節 財務能力 76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82 第一節 結論 82 第二節 建議 87 引用文獻 90 附錄 102 附錄一 運動經紀人基本資料 102 附錄二 訪談同意書 103 附錄三 訪談大綱 104 附錄四 逐字稿分析 106

    中文文獻
    Lorimer (2017)。中職銜接國際,薪資制度不應閉門造車。取自https://sports.camerabay.tv/article/bgz21hviura6。
    T-Fat台灣農場報報 (2020)。週報。取自http://www.t-fat.net/blog/catagory/chinese/index/
    中華職棒球員工會 (2018)。球員薪資統計報告。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TPBPA/posts/1939618972724100。
    中華職棒球員工會 (2020)。中華職棒球員工會貼文。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TPBPA/posts/2907416135944374。
    中華職棒球員工會官網 (2019)。工會沿革歷史,取自https://tpbpa.org/sample-page/關於球員工會/。
    中華職棒球員工會官網 (2020)。經紀人認證制度,取自https://tpbpa.org/球員工會業務/經紀人認證制度/。
    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 (2018)。2018CPBL中華職棒紀錄年鑑。臺北市:作者。
    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官網 (2013)。News新聞。取自http://www.cpbl.com.tw/news/view/7700.html?&news=7700
    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官網 (2019)。沿革。取自http://www.cpbl.com.tw/footer/about/。
    中職/這些年的桃色風波!球團有時力挺、也有人被釋出 (2018年10月03日)。聯合新聞網。取自https://sports.ettoday.net/news/1272356。
    中職/職棒桃色醜聞不斷 有人黯然離隊、有人仍續留扛主力 (2020,02月05日)。ETtoday新聞雲。https://sports.ettoday.net/news/1638201。
    中職》英雄難過女人關!這8位球星捲桃色風波震撼球迷 (2017年11月23日)。自由時報。取自https://sports.ltn.com.tw/news/breakingnews/2261886
    尤敦弘、林伯修 (2015)。運動品牌贊助臺灣職棒球員之研究-以ZETT為例。國北教大體育,10,11-18。
    尤傳莉(譯) (2012)。獲利世代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臺北市:早安財經文化。(Osterwalder, A., & Pigneur, 2010)
    王安然 (2020)。中國大陸運動經紀人職能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真魚 (2018,1月19日)。兩大金控戰火延伸!悍將、兄弟砸3百萬加裝Trackman。ETtoday新聞雲。取自https://sports.ettoday.net/news/1096454。
    王啟恩 (2019,08月02日)。向魔球軍團取經,味全龍導入科技分析。TSNA。取自http://news.tsna.com.tw/tw/news/show.php?num=28600&c=1
    王晶文 (2012)。台灣職棒球員偏差行為自覺之研究─以黑鷹事件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田羽晨 (2019)。原住民部落接待家庭之商業模式探討-以卓溪鄉部落接待家庭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白卿芬、劉柏立、王怡惠、陳思豪、陳萱、鄭椀予、梁曼嫻、鄭雅心、施翔云 (2018)。107 年廣電市場調查結果報告。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調查分析委託研究案 (計畫編號:NCC-Y106-037),未出版。
    交通部新聞稿 (2020,02月11日)。全國鐵道網發展推動說明。取自https://www.motc.gov.tw/ch/home.jsp?id=14&parentpath=0,2&mcustomize=news_view.jsp&dataserno=202002110001&toolsflag=Y。
    行政院公報 (2019年02月13日)。運動產業內容及範圍。取自file:///C:/Users/user/Downloads/1071218%E9%99%84%E9%8C%84.pdf。
    行政院主計總處 (2020)。職業標準分類系統: 職業名稱及定義。取自https://mobile.stat.gov.tw/StandardOccupationalClassificationContent.aspx?RID=6&PID=MzMzOQ==&Level=4。
    何永彬、林秀卿、杜光玉 (2011)。從職棒簽賭案看推廣志願服務與運動志工精神之重要性。大專體育,116,45-53。
    吳芝儀、李奉儒 (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臺北市:桂冠。 (Michael Quinn Patton, 1980)
    吳敏欣 (2019,11月18日)。12強/台日韓3投拚MLB 僅江少慶證明身手。聯合新聞網。取自https://udn.com/news/story/7001/4201389。
    吳清山、林天祐 (2011) 教育名詞-PEST分析。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98,187-188。
    李志峰 (2015)。職業棒球仲裁制度之研究:以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仲裁制度為核心。臺大法學論叢,44(3),745-815。
    李志峰 (2018)。運動經紀人規範之研究──以美國之發展為中心。臺北大學法學論叢,108,79-150。
    李政賢 (2009)。訪談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李國呈 (2017)。台灣職業棒球四球團經營網路直播平台之策略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周冠孝 (2010)。我國職業棒球運動經紀人發展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巧怡 (2010)。臺灣運動經紀人才培養模式之探討。真理大學運動知識學報,7,125-136。
    林巧怡 (2010)。臺灣運動經紀人才專業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伯修、林國棟。(2012)。媒體再現與臺灣國球的系譜。體育學報,45(3),227-245。
    林福來 (2013)。論勞資爭議仲裁機制。財經法暨經濟法,34,77-128。
    盂峻瑋、廖靜蓮 (2010)。運動經紀人在美國運動產業之角色。國民體育季刊,39(1),65-71。
    邵于玲 (2004)。台灣及日本職棒勞資關係之探討。國民體育季刊,143,35-41。
    洪梓豪 (2011)。臺灣旅外棒球球員生涯發展與規劃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范佳音、王欠 (2018)。新編體育經紀人教程。臺北市:崧博出版。
    迪魯‧法納奧、李春蓓、黃森芳 (2011)。日據時期棒球運動與臺灣原住民。大專體育,116,1-6。
    徐正揚 (2018,07月03日)。中職選秀近半挑高中生 洪一中:這是趨勢。自由時報。取自https://sports.ltn.com.tw/news/breakingnews/2477134。
    徐正揚 (2019,01月22日)。120萬月薪減到(40萬?) 林智勝「從零開始」。自由時報。取自https://sports.ltn.com.tw/news/paper/1263145。
    徐振興、周佩華、劉仁豪、詹柔蕙、沈時碩、黃如萱、洪榮彥 (2018)。107年度電視使用行為及滿意度調查研究報告。國家通訊傳播委員107年度委託研究報告 (計畫編號:PG10705-0036),未出版。
    徐嘉良、王如鈺、黃浩宸 (2016)。國際賽事成績對中華職棒觀賞影響之探討。運動知識學報,13,17-28。
    徐嘉琪 (2011)。先有雞?先有蛋?運動員明星化的塑造與運動經紀人的形成。輔仁大學體育學刊,10,392-404。
    翁培文 (2018)。影響中華職棒觀眾人數因素之探討 (2011-2015)。休憩管理研究,5(1),25-40。
    馬鐵 (2007)。新編體育經紀人。北京:中國經濟。
    高俊雄 (2004)。運動休閒事業管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會。
    高俊雄、陳五洲 (2015)。運動產業人才培育及職涯進路中長期規劃期末報告書。教育部體育署行政協助案。取自https://www.sa.gov.tw/Resource/Other/f1458024106843.pdf。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2016)。「運動職業化發展計畫」期末報告。教育部體育署行政協助案。取自https://www.sa.gov.tw/Resource/Other/f1458023920984.pdf。
    國立臺北大學 (2020)。運動經紀人職能基準、課程及證照制度建議之研究-職能基準規劃與執行報告書。教育部體育署委託案。未出版之原始資料。
    張少熙、彭賢恩 (2019)。107年度我國民眾運動消費支出調查。教育部體育署委託案。取自https://www.sa.gov.tw/Resource/1/1/1/3846/107%E5%B9%B4%E5%BA%A6%E6%88%91%E5%9C%8B%E6%B0%91%E7%9C%BE%E9%81%8B%E5%8B%95%E6%B6%88%E8%B2%BB%E6%94%AF%E5%87%BA%E8%AA%BF%E6%9F%A5-%E5%AE%9A%E7%A8%BF.pdf。
    張世嫈 (2012)。媒體運動之運動明星塑造過程研究—以臺灣職業棒球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玉峰、王躍 (2006)。體育經紀實務。上海市:東華理工大學出版社。
    張智玲 (2018)。運動經紀契約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張馨勻 (2011)。職業運動經紀人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新北市。
    教育部體育署 (2014)。強棒計畫。取自https://www.sa.gov.tw/Resource/Attachment/f1465796478698.pdf?n=125。
    教育部體育署 (2016)。推估試算我國104及105年度運動產業產值及就業人數等研究案-我國104年度運動產業產值及就業人數等統計研究。取自https://www.sa.gov.tw/Resource/Other/f1536906586220.pdf。
    教育部體育署 (2019)。運動統計。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體育署 (2020)。教育部體育署108年報。取自https://www.sa.gov.tw/Resource/Ebook/637291967320241117.pdf
    許世芸、陳元陽、張良漢、王沛文 (2005)。運動服務業關係行銷之探究。生物與休閒事業研究,3(2),165-185。
    許立宏、許孟勖 (2015)。運動社群媒體運用與倫理探究。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學報,4(1),65-80。
    許昌賢 (2018)。探討台灣職業棒球員對於運動經紀人關鍵服務品質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市。
    許洽銘 (2018)。中華職棒觀眾生活型態、觀賞動機與滿意度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許洽銘、呂昕、張少熙 (2018)。中華職棒票房行銷策略之探討。休閒與社會研究,17,67-74。
    許順凱、鍾志強 (2007)。運動經紀人的角色功能及運作初探。大專體育,92,66-71。
    許龍池、林秉毅、鄭峰茂 (2008)。運動經紀人專業能力基本課程培養之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7(2),62-70。
    許懷中、黃致豪 (2017)。以大數據分析球員技術面表現、對戰組合與中華職棒歷年票房之相關性。體育學報,50(S),79-90。
    連致遠 (2001)。我國運動經紀管理之法制問題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郭俊麟 (2013年10月04日)。郭泓志披統一戰袍 三年薪4080萬。公視新聞網。取自https://news.pts.org.tw/article/251830?NEENO=251830。
    陳文喜 (2015)。運動經紀人對中華職棒營運影響之研究。運動知識學報,12,125-144。
    陳向明 (2002)。社會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志成、李軾揚、陳天賜(2011)。臺灣大專甲組棒球選手運動經紀人需求之研究。真理大學運動知識學報,8,139-148。
    陳良治、林建元、陳虹芝、陳姿吟 (2016)。運動服務業發展環境整體評估及運動服務業經營升級中期計畫(2015年至2018 年)期末報告書。「運動服務業發展計畫」行政協助案。取自https://www.sa.gov.tw/Resource/Other/f1458800666877.pdf。
    陳宗毅、黃煜 (2010)。職業運動賽會門票銷售通路之探討-以中華職業棒球聯盟為例。中華體育季刊,24(4),120-129。
    陳美燕 (2005)。國際運動經紀人專業發展概況分析。國民體育季刊,34,83-89。
    陳美燕、陳月娥、謝立文 (2005)。國內運動經紀人之角色功能與職業定位。運動管理季刊,8,41-47。
    陳美燕、謝文立、陳月娥 (2005)。運動經紀人證照制度規劃研究。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委託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計畫編號:Ncpfs- Res- 093- 003),未出版。
    程紹同、方信淵、呂宏進、林保源、葉錦樹、廖俊儒 (2017)。運動管理學導論四版。臺北市:華泰。
    鈕文英 (2017)。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雙葉。
    黃思銘 (2014)。以代理人理論分析臺灣網球運動員與經紀人之關係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黃馬可 (2007)。臺灣職業棒球球員運動經紀人功能需求及其未來發展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黃照敦 (2006,01月06日)。鋒仔簽約 保障3年3000萬。自由時報。取自https://sports.ltn.com.tw/news/paper/51759。
    楊千 (2007)。策略管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華泰文化。
    楊欣樺 (2001)。我國運動經紀人角色功能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葉志誠、葉立誠 (1999)。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商鼎。
    葉姵妤 (2019,06月30日)。中職/6年來56名高中生選秀加盟 6人已離隊。聯合新聞網。取自https://udn.com/news/story/120602/3901607。
    雷文谷 (2007)。運動事業經營與管理。新北市:普林斯頓國際。
    廖德修 (2019,11月16日)。江少慶搶手 美日職棒10幾隊有興趣。中時電子報。取自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91116001811-260403?chdtv。
    趙立、楊鐵黎 (2001)。中國體育產業導論。北京市:北京體育大學。
    劉常勇 (2004)。創造獲利,為新事業設計商業模式。財金資訊,37,34-38。
    潘淑滿 (2002)。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蔡芬卿 (2006)。國內建立運動經紀專業制度探討。大專體育,83,120-126。
    蔡芬卿,包怡芬 (2002)。我國運動經紀服務業專業能力需求初探。大專體育,59,151-157。
    蔡芬卿、林献巃、丁麗芬 (2011)。我國運動經紀業制度發展之研究。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委託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計畫編號:100R-06-3-08),未出版。
    蔡芬卿、林献巃、丁麗芬 (2012)。我國運動經紀業發展之研究。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委託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計畫編號:FY100-RD-007),未出版。
    蔡清田 (2013)。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新論。臺北市:五南。
    蔡雅欣、程紹同。(2017)。運動員運用社群媒體提升品牌價值之初探。臺南大學體育學報,12,29-41。
    鄧心瑜 (2019,12月19日)。MLB》12強王牌江少慶 獲老虎小聯盟合約。中時電子報。取自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91219000096-260403?chdtv。
    鄭志富 (1996)。體育運動管理人員專業能力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10(3),8-17。
    鄭雅云 (2020)。臺灣發展運動經紀人可行性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蕭柏勳 (2015)。休閒產業管理—實務分析與理論應用。新北市:前程文化。
    謝仕淵、謝佳芬 (2003)。臺灣棒球一百年。臺北市:果實。
    羅志朋 (2016,11月10日)。月薪120萬 林智勝的「百萬驚奇」人生。自由時報。取自https://sports.ltn.com.tw/news/paper/1050411。
    羅志朋 (2016,01月07日)。陳金鋒哽咽宣布:今年球季打完就退休。自由時報。取自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947036
    羅志朋 (2017,01月04日)。中職》最速月薪50萬 王柏融簽5年複數大約。自由時報。取自https://sports.ltn.com.tw/news/breakingnews/1937200。
    羅詩文 (2001)。如何創造運動贊助雙贏之契機。大專體育,57,107-112。
    蘇志畬 (2019,7月11日)。中職/簽約金破野手紀錄 劉基鴻也嚇一跳。聯合新聞網。取自https://udn.com/news/story/7001/3923422。
    英文文獻
    Amit, R., & Zott, C. (2001). 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2, 493-520.
    Antoldi, F., Capelletti, E., & Capelli, C. (2016). Reconsidering the multi-sports club business model: designing effective new strategies in the face of environmental changes. Measuring Business Excellence, 20(4), 10-27.
    Baden-Fuller, C., & Morgan, M. S. (2010). Business models as models. Long Range Planning, 43(2-3), 156-171.
    Bechta, J. (2009, June 19). Cracking the agent business. National Football Post. Retrieved from http://www.national. footballpost.com/Cracking-the-agent-business.html
    Boulton, R. E., Libert, B. D., & Samek, S. M. (2000). A business model for the new economy. 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 21(4), 29-35.
    Brocard, J. F., & Cavagnac, M. (2017). Who should pay the sports agent’s commission?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setting the legal rules in the regulation of matchmak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Finance, 12(1), 65-88.
    Callejo, M. B., & Forcadell, F. J. (2006). Real Madrid football club: A new model of business organization for sports clubs in Spain. Global Business and Organizational Excellence, 26(1), 51-64.
    Chesbrough, H. (2007).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It’s not just about technology anymore. Strategy & Leadership, 35(6), 12-17.
    Chesbrough, H. (2010).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opportunities and barriers. Long Range Planning, 43(2-3), 354-363.
    Chesbrough, H., & Rosenbloom, R. S. (2002). The role of the business model in capturing value from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xerox corporation’s technology spinoff companies.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11(3), 529-555.
    Corgan, M. A. (2012). Permitting student-athletes to accept endorsement deals: A solution to the financial corruption of college athletics created by unethical sports agents and the NCAA's revenue-generating scheme. Villanova Sports & Entertainment Law Journal, 19, 371.
    Deveney, S. (2006). It’s the big time. Sporting News. Retrieved from http://www.sportingnews.com/
    Dima, T. (2015). The business model of European football club competitions. Procedia Economics and Finance, 23, 1245-1252.
    Edelman, M. (2013). Disarming the Trojan horse of the UAAA and SPARTA: How America should reform its sports agent laws to conform with true agency principles. Harvard Journal of Sports and Entertainment Law, 4, 145.
    Evans, S. B. (2010). Sports agents: ethical representatives or overly aggressive adversaries. Villanova Sports & Entertainment Law Journal, 17, 91.
    George, G., & Bock, A. J. (2011). The business model in practic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35(1), 83-111.
    Hamel, G. (2000). Leading the revolution. Boston, MA: Hard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Jensen, A. B. (2013). Do we need one business model definition? Journal of Business Models, 1(1), 61-84.
    Johnson, M. W., Christensen, C. M., & Kagermann, H. (2008). Reinventing your business model.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86(12), 57-68.
    Kelly, S., & Chatziefstathiou, D. (2018). ‘Trust me I am a football agent’. The discursive practices of the players’ agents in (un) professional football. Sport in Society, 21(5), 800-814.
    Kestenbaum, S. (2014). Uniform 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The Answer to Preventing Unscrupulous Agent Activity. Pepperdine Dispute Resolution Law Journal, 14, 55.
    Kotler, P. (2003). Marketing management (11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Krautmann, A., Von Allmen, P., & Walters, S. J. (2018). Should players trust their agents? Portfolio size and agency behavior in major league baseball. 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 32(3), 199-210.
    Lai, R., Weill, P., & Malone, T. (2006). Do business models matter?. Retrieved from http://seeit. mit. edu/Publications/DoBMsMatter7. pdf, 2006.
    Lambert, M. C. (2012). Sport agent interaction with student-athletes: A compliance perspective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exas Tech University:Texas, TX.
    Lincoln, Y. S., and E. G. Guba. (1985). Establishing trustworthiness. Naturalistic Inquiry. 289-331.
    Linder, J., & Cantrell, S. (2000). Changing business model: Surveying the landscape. Retrieved from http://www.businessmodels.eu/images/banners/Articles/Linder_Cantrell.pdf
    Magretta, J. (2002). Why business models matter.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80, 86-92.
    McNamara, P., Peck, S. I., & Sasson, A. (2013). Competing business models, value creation and appropriation in English football. Long Range Planning, 46(6), 475-487.
    Osterwalder, A., & Pigneur, Y. (2010).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A handbook for visionaries, game changers, and challengers. New York, NY: John Wiley & Sons.
    Osterwalder, A., Pigneur, Y., & Tucci, C. L. (2005). Clarifying business models: Origins, present, and future of the concept. Communications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16(1), 1-25.
    Park, J. (2015). The role of athlete-agents and the law: A conflict of interest?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Prelaw Review, 29(1), 10.
    Rodriguez-Pomeda, J., Casani, F., & Alonso-Almeida, M. D. M. (2017). Emotions’ management within the real Madrid football club business model. Soccer & Society, 18(4), 431-444.
    Ruxin, R (2003). An althlete’s guide to agents (4th ed). Sudbury, MA: Jones & Bartlett.
    Schreiber, Z. (2018). Leveling the playing field for sports agents: How the two-hat theory and the model rules of professional conduct collide. Texas Review of Entertainment and Sports Law, 19, 13.
    Shropshire, L. K., & Davis, T. (2003). The business of sports agents.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Staudohar, P. D. (2006). So you want to be a sports agent. Labor Law Journal, 57(4), 246.
    Stein, M. (2008). How to be a sports agent. London, UK: High Stakes.
    Steinberg, L., Staudohar, P. D., & Mangan, J. A. (1991). The role of sports agents. The Business of Professional Sports. Champaign, IL: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Stevens, D. N. (1998). Fundamental credential of sports agents as perceived by the 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s special committee on agents and amateurism (unpublished master dissertation). California State Uninversity: Long Beach, CA.
    Swift, R. S. (2001). Accelerating customer relationship: Using CRM and relationship technology.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Professional.
    Timmers, P. (1998). Business models for electronic mar Professionalkets. Electronic Market, 8(2), 3-8.
    Viltz, R., Seifried, C., & Foreman, J. (2014). An analysis of sports agent regulation in intercollegiate athletics: A call for cooperation. Journal of Legal Aspects of Sport, 24, 62.
    Willenbacher, E. (2004). Regulating sports agents: Why current federal and state efforts do not deter the unscrupulous athlete-agent and how a national licensing system may cure the problem. St. John’s Law Review, 78, 1225-1256.
    Wirtz, B. W., Pistoia, A., Ullrich, S., & Gottel, V. (2016). Business models: Origin, development and future research. Long Range Planning, 49, 36-54.
    Zott, C., Amit, R., & Massa, L. (2011). The business model: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future research. Journal of Management, 37(4), 1019-1042.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