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李建宗 Chien-Tsung Lee |
---|---|
論文名稱: |
朝鮮算學家∙慶善徵《默思集算法》初探 |
指導教授: |
洪萬生
Horng, Wann-She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數學系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
論文出版年: | 2003 |
畢業學年度: | 9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2 |
中文關鍵詞: | 慶善徵 、《默思集算法》 、中人階級 、兩班 、儒家明算者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25 下載:3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東算(朝鮮算學)在17世紀中葉以前,雖然都是以引入中算為學習對象,但修改(modify)與同化(assimilation)中算,進而導致原創(original)和獨立(independent)自主發展的過程,卻是成為形成東算另一個重要因素。
慶善徵著述他的《默思集算法》時,雖然和《算學啟蒙》同樣以「門」來做分類,並有多「門」名稱和題目內容相同,但他並非一味地抄襲。相反地,慶善徵是在吸收、消化了《楊輝算法》、《算學啟蒙》
、《詳明算法》與《算法統宗》等中算內容後,再以自己認為合適的方式,去編寫《默思集算法》。而在編寫本書時,雖然題目內容引自上述四本中算,但在算法上,卻提出不同見解的解法,譬如一題兩解或者三解的體例特色,更顯示出慶善徵具有多方面思考的數學能力。而本書中,雖然不使用「天元術」,但並不意味著慶善徵不懂「天元術」。相反地,他將原本《算學啟蒙》使用「天元術」的題目,改編或重新定義法則而變成不需使用「天元術」。甚至,他在〈加減乘除門〉中,亦有利用將所求「借為一數」(即假設未知數)的觀念,來幫助解題。而整本書中,慶善徵亦都不使用籌式圖式來幫助解題。
在另一方面,慶善徵的著作《默思集算法》、《詳明數訣》(已佚)等書,亦對十七、十八世紀的東算產生深遠的影響,例如在崔錫鼎(1646-1715)所著的《九數略》參考書目中,唯一引用的一本東算書籍,就是《默思集算法》並且在〈古今算學〉中,近世「中人」算學者,唯一被稱許的「術士」,就只有慶善徵。另外,在趙泰耉(1660-1723)的《籌書管見》中,所稱的「東國明算者」中,除了慶善徵是一「術士」之外,其他都是「儒家明算者」的身分。而在洪大容(1731-1783)所著《籌解需用》中,《詳明數訣》被引用當成參考書目。因此,慶善徵的算學成就和著作,在東算形成的準備期,確實有其深遠的影響。
一、韓國史料
1. 朝鮮.慶善徵,《默思集算法》,收入金容雲編,《韓國科學技術
史資料大系• 數學篇(1)》,漢城:驪江出版社,1985。
2. 朝鮮.崔錫鼎,《九數略》,收入金容雲編,《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
大系• 數學篇(1)》,漢城:驪江出版社,1985。
3. 朝鮮.趙泰耉,《籌書管見》,收入金容雲編,《韓國科學技術史資
料大系• 數學篇(2)》,漢城:驪江出版社,1985。
4. 朝鮮.洪正夏,《九一集》,收入金容雲編,《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
大系• 數學篇(2)》漢城:驪江出版社,1985。
5. 朝鮮.洪大容,《籌解需用》,收入金容雲編,《韓國科學技術史資
料大系• 數學篇(3)》(漢城:驪江出版社,1985)。
6. 韓國.金容雲編,《籌學入格案》,收入《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
系.數學篇(10)》 ,漢城:驪江出版社,1985。
7. 韓國.金容雲編,《籌學先生案》,收入《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
系.數學篇(10)》,漢城:驪江出版社,1985。
8. 韓國.金容雲編,《籌學八世譜》,收入《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
系.數學篇(10)》,漢城:驪江出版社,1985。
9. 韓國.黃元九、李鍾英編,《別薦案》,收入《朝鮮後期曆算家譜.
索引》,漢城:韓國文化社,1993。
10.韓國.黃元九、李鍾英編,《本廳完薦案》,收入《朝鮮後期曆算
家譜.索引》,漢城:韓國文化社,1993。
11.韓國.黃元九、李鍾英編,《算學先生案》,收入《朝鮮後期曆算家
譜.索引》,漢城:韓國文化社,1993。
12.韓國.黃元九、李鍾英編,《三曆廳先生案》,收入《朝鮮後期曆算
家譜.索引》,漢城:韓國文化社,1993。
13.韓國.黃元九、李鍾英編,《三曆廳許參錄》,收入《朝鮮後期曆算
家譜.索引》,漢城:韓國文化社,1993。
14.韓國.黃元九、李鍾英編,《雲科榜目》,收入《朝鮮後期曆算家
譜.索引》,漢城:韓國文化社,1993。
15.韓國.黃元九、李鍾英編,《雲觀先生案》,收入《朝鮮後期曆算家
譜.索引》,漢城:韓國文化社,1993。
16.韓國.黃元九、李鍾英編,《籌學入格案》,收入《朝鮮後期曆算家
譜.索引》,漢城:韓國文化社,1993。
17.韓國.黃元九、李鍾英編,《籌學八世譜》,收入《朝鮮後期曆算家
譜.索引》,漢城:韓國文化社,1993。
18.韓國.李相澤編,《大典通編上》,漢城:漢城大學校奎章閣,
1998。
19.韓國.申在永主編,《增補文獻備考上》,漢城:東國文化社,
1957。
20.韓國.申在永主編,《增補文獻備考中》,漢城:東國文化社,
1957。
21.韓國.申在永主編,《增補文獻備考下》,漢城:東國文化社,
1957。
22.韓國.韓國學文獻研究所編,《經國大典》,漢城:亞細亞文化社。
23.韓國.韓國學文獻研究所編,《經國大典註解》,漢城:亞細亞文化
社。
24.韓國.漢城大學圖書館主編,《國朝人物考》上冊,漢城:漢城大學
出版部,1963。
25.日本.兒玉明人主編,《十五世紀の朝鮮刊銅活字版數學書》,東
京: 富士短期大學出版部,1966。
二、中國史料
1. 魏.劉徽注、唐.李淳風釋,《九章算術》武英殿聚珍版,收入郭
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第一分冊,鄭州:河
南教育出版社,1993。
2. 北周.甄鶯注、唐.李淳風釋,《孫子算經》,收入郭書春主編,
《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第一分冊,鄭州:河南教育
出版社,1993。
3. 北魏.張丘建,《張丘建算經》,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
術典籍通彙》數學卷第一分冊,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4. 南宋.楊輝,《詳解九章算法》,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
典籍通彙》數學卷第一分冊,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5. 南宋‧楊輝,《楊輝算法》,明初洪武古杭勤德書堂新刊,收入郭書
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彙編》數學卷第一分冊,鄭州:河南教
育出版社,1993。
6. 元.李冶著、清李銳算較,《益古演段》,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
科學技術典籍彙編》數學卷第一分冊,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
1993。
7. 元‧朱世傑撰,(清)羅士琳校,《算學啟蒙》,楊州刻本,1839,金
始振序,同治十年(1871),江南機器製造局影寫重刊本,收入《中國
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第一分冊,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
1993。
8. 元‧朱世傑撰,《算學啟蒙》,趙城元鎮的刻本,收入靖玉樹,《中
國歷代算學集成》,山東人民出版社,1994。
9. 元‧朱世傑,《四元玉鑑》,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
通彙》數學卷第一分冊,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10.元‧安止齋、何平子,《詳明算法》,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
技術典籍彙編》數學卷第一分冊,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11.明‧程大位,《算法統宗》,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
通彙》數學第二分冊,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12.明•李之藻編輯,《天學初函》,收入吳相湘編,《中國史學叢書
(23)》,台北:學生書局,1965。
13.清‧王鑒,光緒十年(1884),《算學啟蒙述義》,收入靖玉樹,《中
國歷代算學集成》,山東人民出版社,1994。
14.清‧羅士林,〈《算學啟蒙》識誤〉,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
技術典籍通彙》 數學第一分冊,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三、近人著作
1. 金容雲、金容局共著,《韓国數學史》(日文),東京:槙書店,
1978。
2. 孔國平,《李冶、朱世傑與金元數學》,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
版社,2000。
3. 王文珮,《楊輝算書探微:一個HPM的觀點》,台北: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數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2。
4. 李元淳、崔柄憲、韓永愚合著(詹卓穎譯),《韓國史》,台北:幼
獅文化事業公司,1987。
5. 李元淳著(王玉洁、朴英姬、洪軍譯),《朝鮮西學史研究》,北
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6. 李丙燾著(許宇成譯),《韓國史大觀》,台北:正中書局,1961。
7. 李成茂著(楊秀芝譯),《朝鮮初期兩班研究》,台北:韓國研究學會
出版,1996。
8. 李光濤,《中韓民族與文化》,台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印行,
1968。
9. 李迪主編,《數學史研究文集》第一輯,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
社,1990。
10.李迪主編,《數學史研究文集》第二輯,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
社,1991。
11.李迪主編,《數學史研究文集》第三輯,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
社,1992。
12.李迪主編,《數學史研究文集》第四輯,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
社,1993。
13.李迪主編,《數學史研究文集》第五輯,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
社,1993。
14.李迪主編,《中國數學通史》宋元卷,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9。
15.李迪主編,《中華傳統數學文獻精選導讀》,武漢:湖北教育出版
社,1997。
16.李秀卿,《二次方程式的幾何思維之歷史研究:以中國與回教世界為
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17.李基白著(林秋山譯),《韓國史新論》,台北:國立編譯館,
1985。
18.李繼閔,《《九章算術》及其劉徽注研究》,台北:九章出版社,
1992。
19.李儼,《中國算學史論叢》,台北:正中書局,1975。
20.李儼、杜石然,《中國古代數學簡史》,台北:九章出版社,1992。
21.杜石然主編,《李儼錢寶琮科學史全集》,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8。
22.吳文俊主編,《中國數學史大系》第六卷西夏金元明,北京:北京師
範大學出版社,1999。
23.吳秉鴻,《李尚爀《借根方蒙求》初探》,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數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3。
24.吳晗輯,《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卷九,北京,中華書局,
1980。
25.洪萬生主編,《談天三友》,台北:明文出版社,1993年。
26.洪萬生,《孔子與數學:一個人文的懷想》,台北:明文出版社,1
999。
27.孫宏安,《楊輝算法譯註》,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
28.張存武,《清代中韓關係論文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7。
29.郭書春,《中國古代數學泰斗-劉徽》,台北:明文出版社,1995。
30.郭書春譯注,《九章算術》,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
31.郭書春、劉鈍點校,《算經十書》,台北:九章出版社,2001。
33.陳威男,《明代算書《算法統宗》內容分析》,台北: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數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2。
33.陳敏晧,《《同文算指》之內容分析》,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
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2。
34.梅榮兆、李兆華,《算法統宗校釋》,台北:九章出版社,1992。
35.葉吉海,《李朝世宗時期的朝鮮算學》,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36.葉泉宏撰,《明代前期中韓國交之研究(一三六八-一四八八)》,台
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1年。
37.董芳成,《從「啟蒙」觀點看朱世傑的《算學啟蒙》》,台北:國立
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3年。
38.劉鈍,《大哉言數》,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
39.蔡茂松,《韓國近世思想文化史》,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995。
40.錢寶琮等著,《宋元數學史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66。
41.簡江作,《韓國歷史》,台北:五南出版社,1998。
42.蕭新煌、陳明秀編,《韓國研究書目彙編》,台北:中研院東南亞區
域研究計畫,1998年。
43.藪內清,《中國數學史》,陳瑞明譯,台北:南宏圖書出版社,
1984。
四、期刊或專文
1. 金良洙,〈朝鮮後期曆算家譜九種解題〉,收入黃元九、李鍾英編,
《朝鮮後期曆算家譜.索引》(漢城:韓國文化社,1993),頁3-20。
2. 金容雲,〈《默思集算法》解題〉,收入《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
系.數學篇(1)》(漢城:驪江出版社,1985),頁1-2。
3. 金容雲,〈《九數略》解題〉,收入《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
學篇(1)》(漢城:驪江出版社,1985),頁3-6。
4. 金容雲,〈《九一集》解題〉,收入《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數
學篇(2)》(漢城:驪江出版社,1985),頁2-5。
5. 金容雲,〈《籌書管見》解題〉,收入《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
數學篇(2)》(漢城:驪江出版社,1985),頁1。
6. 金容雲,〈《籌解需用》解題〉,收入《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
數學篇(3)》(漢城:驪江出版社,1985),頁3-5。
7. 金容雲,〈泛範式與李朝數學〉,收入劉鈍、韓琦等編,《科史傳
薪》(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頁185~200。本文由郝劉祥譯
自 Kim Yong Woon. “Pan-paradigm and Korean Mathematics in
the Choson Dynasty”, Korea Journal, March 1986.
8. 川原秀城,〈東算と天元術–一七世紀中期~一八世紀初期の朝鮮數
學〉,《朝鮮學報》第一百六十九輯(1998),頁35-71。
9. 王青翔,〈朝鮮における『算学啓蒙』の受容〉,『数学史研究』第
151期,頁1-8。
10.城地茂,〈日中的方程論再考—楊輝算法與古今算法記〉,收入《數
學史研究》第128號(1991),頁23-35。
11.孔國平,〈《算學啟蒙》的流傳與影響〉,《李冶、朱世傑與金元數
學》(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頁360-362。
12.李迪主執筆,〈朱世傑的數學成就〉,收入吳文俊主編,《中國數學
史大系》第六卷(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頁206-
280。
13.李迪主執筆,〈對明代傳統數學的評價與中外交流〉,收入吳文俊主
編,《中國數學史大系》第六卷(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9),頁506-525。
14.李柏春,〈漢語區的數學交流〉,收入李迪主編,《數學史研究文
集》第四輯(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1993),頁68-74。
15.李儼、杜石然,〈宋元時期中國數學的高度發展〉,收入李儼、杜石
然,《中國古代簡史》第五章(台北:九章出版社,1992),頁129-
204。
16.李儼,〈天元術和四元術〉,收入杜石然主編,《李儼錢寶琮科學史
全集》第五卷(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頁186-206。
17.李儼,〈從中國算學史上看中朝文化交流〉,收入杜石然主編,《李
儼錢寶琮科學史全集》第八卷(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頁
559-563。
18.李儼,〈元朱世傑傳〉,收入杜石然主編,《李儼、錢寶琮科學史全
集(1)》(瀋陽:遼寧出版社,1998),頁456。
19.李儼,〈朱世傑學說〉,收入杜石然主編,《李儼、錢寶琮科學史全
集(1)》(瀋陽:遼寧出版社,1998),頁121-125。
20.李儼,〈宋楊輝算書考〉,收入杜石然主編,《李儼錢寶琮科學史全
集》第六卷(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頁441-458。
21.李儼,〈近世期中算輸入朝鮮〉,收入杜石然主編,《李儼、錢寶琮
科學史全集(3)》(瀋陽:遼寧出版社,1998),頁335-340。
22.金虎俊,〈《九章算術》、《綴術》與朝鮮半島古代數學教育〉,收
入李迪主編,《數學史研究文集》第四輯(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
版,1993),頁64-67。
23.金虎俊,〈歷史上的中國天算在朝鮮的傳播〉,《中國科技史料》第
十六卷第四期( 1995),頁3-7。
24.洪萬生,〈朝鮮儒家讀九章-以趙泰耇〈九章問答〉為例〉,提交第
九屆國際中國科技史會議,十月九日~十二日,香港:香港城市大
學,2001。
25.洪萬生,〈數學文化的交流與程序性知識〉,提交「中華文明的二十
一世紀新意義」第三屆會議,台北:中央研究院,2001。
26.洪萬生,〈文化多樣性與輝格式史觀–參加第九屆國際中國科技史會
議有感〉,《科技報導》十二月號第十八、十九版,2001。
27.洪萬生,〈十八世紀東算與中算的一段對話:洪正夏vs. 何國柱〉,
《漢學研究》第二十卷第二期(2002),頁57-80。
28.洪萬生,〈中日韓數學文化交流的歷史問題〉,收入王玉本主編,
《科技、醫療與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
館,2002),頁61-72。
29.洪萬生,〈文化多樣性與輝格式史觀–參加第九屆國際中國科技史會
議有感〉,《科技報導》十二月號第十八、十九版,2001。
30.紀志剛,〈隋唐時代的中外數學交流〉,收入王渝生、劉頓主編,中
國數學史大系之《南北朝隋唐數學》(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
社,2000年),頁356-365。
31.郭世榮,〈論《算法統宗》的資料來源〉,收入《數學史研究文集》
第四輯(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3),頁165-170。
32.鄒大海,《算學啟蒙提要》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
彙》數學第一分冊(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頁1119-
1121。
33.梅榮照,〈唐中期到元末的實用算術〉,收入錢寶琮等著,《宋元數
學史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66),頁10-35。
34.梅榮照,〈李冶及其數學著作〉,收入錢寶琮等著,《宋元數學史論
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頁104-148。
35.梅榮照,〈唐中期到元末的實用算術〉,收入錢寶琮等著,《宋元數
學史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頁10-35。
36.梅榮照,〈明清數學概論〉,收入《明清數學史論文集》(南京:江
蘇教育出版社,1990年),頁1-20。
37.錢寶琮,〈增乘開方法的歷史發展〉,收入錢寶琮等著,《宋元數學
史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頁36-59。
38.錢寶琮,〈朱世傑的垛積招差術〉,收入杜石然主編,《李儼、錢寶
琮科學史全集(5)》(瀋陽:遼寧出版社,1998),頁218-227。
39.錢寶琮,〈楊輝〉,收入杜石然主編,《李儼、錢寶琮科學史全集》
第一卷(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頁311-318。
40.嚴敦杰,〈宋楊輝算書考〉,收入錢寶琮等著,《宋元數學史論文
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頁149-165。.
41.蘇意雯,〈從一封函札看中韓儒家明算者的交流〉,《HPM通訊》第
四卷第八、九期( 2001),頁3-6。
42.Feng Lisheng (2001).“Spreading of Suanxue Qimeng《算學啟
蒙》and Its Influence in Japan and Korea”, presented to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China, October 9-12, Hong Kong: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43.Kim, Yung Sik (1998).“Problems and Possibilities in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Korean Science”, Osiris, 13:48-79.
44.Kim, Yong Woon (1973a). “Introduction to Korean
Mathematical History (I)”, Korea Journal (July): 16-23.
45.Kim, Yong Woon (1973b). “Introduction to Korean
Mathematical History (II)”, Korea Journal (August): 27-32.
46.Kim, Yong Woon (1973c). “Introduction to Korean
Mathematical History (III)”, Korea Journal (September): 35-
39.
47. Kim, Yong Woon (1986).“Pan-paradigm and Korean
Mathematics in the Choson Dynasty”, Korea Journal
(March): 25-46.
48.Li Wenlin, Xu Zelin and Feng Lisheng (1999). “Mathematic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Korea”, Historia Scientiarum
Vol. 9-1:7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