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據時期,那個人人愛作詩吟詩的年代,光復後因大環境的改變,淪為少數人的回憶。這段在我們這一輩求學過程中,不曾出現的記憶,近年來,因臺灣文學研究興起,研究與討論傳統詩壇的篇章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沉寂許久的臺灣傳統詩壇漸漸為人所了解與認識,被視為日治時期三大詩社的台北瀛社、台中櫟社、台南南社皆有學位論著,區域性的研究論文也陸續發表,令人可喜!
創立於日治中期的天籟吟社與礪心齋書房關係密切,日治時期書房教育與詩社皆負有傳承漢學的使命,林述三先設立礪心齋書房教授漢文,後因書房教育被打壓,而再創立天籟吟社擊缽催詩,皆欲延一脈斯文於不墜。日治時期,天籟吟社為詩壇重鎮,光復後,仍執騷壇之牛耳,更以天籟吟調名聞三臺。今日,其門人推展詩學仍不遺餘力,結合書房、詩社與吟調三大特色的天籟吟社,對臺灣傳統詩的確有相當大的貢獻與影響。
本論文第二章首先探討自日治時期到光復迄今天籟吟社所處的時代背景,日治時期,因日人對漢詩人的籠絡與獎勵詩社活動,加上對漢文教育的限制,礪心齋書房的師生們乃組織天籟吟社,以傳承漢學於不墜,而此時亦是臺灣詩社林立的高峰期,此外,文明社會的進展與新文學思想的傳入,生活習慣的改變與新舊文學論爭,皆影響著天籟吟社日後的活動情形。光復後,國語教育的推行及社會結構的改變,臺灣由原本的農業,轉變為工商社會,進而為科技化的時代,傳統詩卻由盛而式微。
第三章討論天籟吟社的成員組及其活動狀況,首先探討天籟吟社組織結構及社員的人際脈絡、教育背景及職業等,再探析日治時期與光復後天籟吟社社內活動與社外活動的情形,最後討論其文學作品的價值。天籟吟社最初創社的社員以礪心齋書房的師生為核心,此情形一直維持到光復後礪心齋書房不再招生為止。由於社員間具有師生關係、同窗之誼,因此對社內的參與度較高,向心力較一般詩社強。甫成立的天籟吟社,已有嚴謹的組織,亦有社則作為社員的遵循依據,組織方面,設社長、幹事、會計、編輯等,因有完整的組織架構,社內、外活動能順利的推展且社上活動愈加頻繁,昭和三年(1928),有鄭華林、李源振等創立天籟吟社圓山支部,昭和十一年(1936),天籟吟社同人創立藻香文藝社,發行中文雜誌《藻香文藝》,光復後,社上亦有《天籟報》、《天籟吟社集》、《天籟詩集》的出版。日治時期天籟吟社曾舉行全島詩人大會,光復後也舉辦全國詩人大會,無論是社內活動,或詩社聯吟,天籟吟社社員一直以來皆積極參與。加上天籟調的推廣,至今仍傳唱不輟,有助於詩學的宣揚。二○○四年八月天籟吟社重新招收新社員,近四十名社員,加上新修訂的社則,氣象為之一新。
第四章則是將焦點聚集在天籟吟社的詩人及詩作的探討,筆者在第一節裡介紹天籟吟社詩人的生平和詩作,如林述三、李神義、吳紉秋、林錫麟、林錫牙、礪心齋的女弟子們、張國裕、葉世榮等,並探析其詩作的內容與特色。進入第二節,則以天籟吟社社內活動裡,所創作的課題、擊缽、徵詩等詩作為研究範圍。就筆者所得的資料分析,其社內擊缽詩,日治時期偏於詠物、詠史及詠美人或女性,光復以來的詩仍以詠物詩為主,而寫實詩作較日治時期為豐富。經由詩作的探討,可從中窺知當時社會的狀況與詩人的思想情感。第五章論述天籟吟社對詩壇的影響與貢獻。
一、報紙期刊
《臺灣日日新報》 1898年5月至1942年3月
五南出版社重印本(中有缺漏)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藏微捲
《臺南新報》1921年5月至1937年1月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藏微捲《南瀛新報》臺北:南瀛新報社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藏微捲
《昭和新報》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藏微捲
《臺灣詩薈》1924年2月至1925年10月 成文出版社1977年重
《詩報》 1930年十月(第1號)至1944年9月(第319號)(中有缺漏)
國家圖書館臺館分館藏
《詩報重刊》1931年4月至1944年9月(第319號)(中有缺漏)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藏
《藻香文藝》1931年11月創刊號及1931年12月第二號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藏微捲
《風月‧風月報‧南方‧南方詩集 總目錄‧專論‧著者索引》
1935年5月(第1號) 至1944年3月25日(第190期)
(日)河原功監修,郭怡君‧楊永彬編著,臺北:南天書局復刻本, 2001年6月影印版1刷。
《臺灣新生報》 1977年至1981 國家圖書館藏微捲
《臺灣新生報》 「臺灣詩壇」第1到246期 林正三先生珍藏
《建國月刊》 1947年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藏
《臺灣詩壇》 曾今可、黃景南合編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藏
《詩文之友》/《中國詩文之友》 1
953年4月至1993年9月 國家圖書館藏及林正三先生珍藏
《中華詩苑》/《中華藝苑》
955年2月至1966年4月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藏
《鯤南詩苑》 1956年6月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藏
《台灣古典詩擊缽雙月刊》/《台灣古典詩學雙月刊》
台灣古典詩擊缽雙月刊雜誌社
1994年11月30日(第一期) 至2001年4月(第三十九期) 國家圖書館藏
《乾坤詩刊》 臺北市:乾坤詩刊雜誌社 1997年1月創刊迄今
《中華詩壇》雙月刊 中華民國傳統詩學會 2002年1月25日創刊迄今
二、詩文集
《環鏡樓唱和集》 發行人:顏國年 1920年6月20日
(日)久保田章編輯《陋園吟集》中央研究院藏 1924年4月3日
《新年言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藏微捲 1924年
《臺疆慶頌錄》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藏微捲 1924年
《南菜園唱和集》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藏微捲1925年12月17日
《大雅唱和集》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藏微捲 年月日
鄭金柱編 《臺灣臺中州新竹州震災詩集》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藏
豬口安喜 《東閣倡和集》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藏微捲 1927年11月
曾朝枝編 《東寧擊缽吟前集》臺北:青木印刷工場 1934年3月
賴子清編 《臺灣詩醇》嘉義:蘭記書局代售 1935年6月
曾朝枝編 《東寧擊缽吟後集》臺北:明星堂印刷所 1936年5月
鄭金柱輯 《現代傑作愛國詩選集》 1939年6月12日
黃洪炎 《瀛海詩集》臺灣詩人名鑑刊行會發行 1940年
《天籟報》 天籟吟社,手抄本 葉世榮先生珍藏
林述三 《礪心齋詩集》礪心齋同學會輯 洪澤南先生珍藏1950年
陳鐓厚 《天籟吟社集》臺北:芸香齋 1951年
《辛卯全國詩人大會集》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1年
洪寶昆 《瀛海吟草》 詩文之友社 1953年
賴子清編 《臺灣詩海》嘉義:蘭記書局代售 1954年3月12日
曾今可編 《臺灣詩選》 中國詩壇 1953年雙十節初版
林錫牙 《讀父書樓詩集》 國家圖書館藏 1955年2月
賴獻欽輯編《松鶴吟社擊缽吟詩集》手抄本 1962年3月18日
周定山編 《臺灣擊缽詩選》 詩文之友社 1964年2月初版
瀛社創立六十週年紀念集編輯委員會 《瀛社創立六十週年紀念集》 臺北:瀛社辦事處 1969年花朝
王國璠編 《中華民國詩人及其詩》臺北市文獻委員會端午詩社1973年12月25日
梁寒操編 《中華民國詩人名鑑》中華民國文化促進會1966年10月
洪寶昆 《臺灣擊缽詩選》 詩文之友社 1973年5月
凌淨嫆著
高春梅編校 《淨嫆遺詩》 正言月刊雜誌社,自印本
連雅堂 《雅堂文集》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979年3月
瀛社創立七十週年紀念集編輯委員會《瀛社創立七十週年紀念集》 臺北:瀛社辦事處 1979年
易大德等人編《傳統詩集》第一輯 中華民國傳統詩學會 1979年7月
邱秀堂編《鯤海粹編》臺北:中華民國臺灣史蹟研究中心 1980年3月
李騰嶽 《李騰嶽鷺村翁文存》 1981年
羅尚 《滄海明珠集》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 1981年10月初版
賴子清編 《臺海詩珠》 員林印刷廠 1982年
林錫牙等人編《傳統詩集》第二輯 中華民國傳統詩學會 1982年9月
陳逢源《溪山煙雨樓詩存》臺北:陳逢源先生文教基金會 1986年12月20日
陳逸雄主編《陳虛谷選集》臺北:鴻蒙出版公司 1985年
《天籟詩集》 臺北:林錫牙發行 1988年10月
伊能嘉矩著《臺灣文化志》(中卷)中譯本 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1年6月
李神義《襟天樓詩集》臺北:太白書屋 臺灣學生書局發行 2000年7月
高志彬編《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第三輯 龍文出版社2001年6月初版
蔡秋金 《醉佛詩稿》
陳子波 《香草箋偶註》
黃笑園 《捲籟軒草》 手稿本
《天籟詩集》天籟吟社自行刊印本 1992年左右
三、學位論文
王文顏《臺灣詩社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1979年6月
施懿琳《日據時期鹿港民族正氣詩歌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1986年
高嘉穗《臺灣傳統吟詩音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 1996年1月
劉若雯《大稻埕發展史》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 1998年
張端然《日治時期之瀛社研究》私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2003年
戴雅芬 《臺灣天然災害類古典詩歌研究-清代至日據時代》 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 2002年6月
四、專書
鷹取田一郎《臺灣列紳傳》臺灣總督府 1916年6月
王白淵《臺灣年鑑 文化篇》 臺灣新生報社 1947年6月
陳世慶纂修《臺灣省志卷首下大事記第三冊》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8年6月
《臺灣省通志卷五教育志 教育設施篇》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70年
張光直編 《張我軍全集》 臺北:純文學出版社 1975年8月
林藜《臺灣名人傳》 臺北:新亞出版社有限公司 1976年2月
王國璠、邱勝安《三百年來臺灣作家與作品》高雄:臺灣時報社1977年8月
陳運棟《臺灣人物叢譚》七燈出版社 1978年4月
王詩琅《日本殖民地體制下的臺灣》臺北:眾文圖書公司1980年12月
王國璠總纂《臺北市耆老會談專集》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80年2月
何清欽《光復初期之臺灣教育》高雄:復文書局1980年4月
王國璠纂修《臺北市 人物志》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80年6月
《臺北市發展史》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83年6月
《十三經注疏 論語》臺北:藝文印書館 1985年12月10版
葉石濤 《臺灣文學史綱》 高雄:文學界雜誌社 1993年9月5日
種村保三郎著/譚繼山譯 《臺灣小史》臺北:武陵出版社 1991年
伊能嘉矩 《臺灣文化志》(中卷)中譯本 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1年6月
柯瑞明 《臺灣風月》 臺北:自立晚報社 1991年11月
連橫 《臺灣通史》 臺灣文獻委員會 1992年3月
許俊雅 《臺灣文學散論》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4年11月
《光復後台灣地區文壇大事紀要》(增訂本) 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995年6月2版
《臺灣文學年鑑》臺北:臺北市行政文化建設委員會 1997年
許俊雅《臺灣寫實詩作之抗日精神研究》 臺北:國立編譯館 1997年4月初版
《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九人物傳篇》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8年6月30日
吳福助主編《臺灣漢語傳統文學書目》臺北:文津出版社 1999年1月
廖一瑾 《臺灣詩史》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9年3月
洪澤南《大家來吟詩》 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1999年9月
張憲卿《地震大解剖》臺北市:牛頓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9年
《臺灣東洋畫探源》 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 2000年7月
黃永武《中國詩學設計篇》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1999年9月初版12印
施懿琳《從沈光文到賴和-台灣古典文學的發與特色》 高雄:春暉出版社 2000年6月
林正丈、吳密察主編《臺灣重層近代化論文集》臺北市:播種者文化 2000年8月,
鍾肇政著/莊紫蓉編《臺灣文學十講》臺北:前衛出版社 2000年11月
山崎繁樹,野上矯介 《1600-1930臺灣史》臺北:武陵出版社 2001年2月再版
周長楫《詩詞閩南話讀音與押韻》高雄:敦理出版社 2001年3月15日再版
高志彬主編《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第三輯 臺北:龍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2001年6月
大衛.克里斯托(David Crystal)著/周蔚譯《語言的死亡Language Death》臺北:貓頭鷹出版社 2001年3月
莫月娥《大雅天籟》 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1月
李宗慈《吳漫沙的風與月》臺北:臺北縣文化局出版 2002年10月
林正三《松社研究》 臺北: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2002年12月
王力 《漢語詩律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年9月1版1刷
黃美娥編《日治時期臺北地區文學作品目錄》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2003年
黃秀政、張勝彥、吳文星著《臺灣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004年8月
許俊雅主編《講座FORMOSA臺灣古典文學評論合集》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11月初版
黃美娥 《重層現代性鏡像》 臺北:麥田出版 2004年12月初版一刷
林正三《瀛社社史之整理纂修與研究》臺北: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2005年4月
葉朗《中國美學的開展(上)》臺北:金楓出版有限公司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編《戰後初期台灣文學與思潮》 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5年1月1刷
五、期刊論文
黃得時<臺灣詩學之演變>《孔孟月刊》21卷第12期 頁44-49
呂訴上<大稻埕藝妲戲>《臺北文物》 2卷3期 頁120-122
<大稻埕耆宿座談會紀錄>《臺北文物》 2卷3期 頁2-12
廖漢臣<大稻埕新舊街名考>《臺北文物》 2卷3期 頁47-52
黃師樵<大稻埕繁華記> 《臺北文物》 2卷3期 頁52-56
陳驚痴<天籟吟社與林述三>《臺北文物》 2卷3期 頁74-77
黃得時<大稻埕發展史> 《臺北文物》 2卷1期 頁81-94
廖漢臣<新舊文學之爭> 《臺北文物》 3卷2期 頁26-37
夢痕<臺灣詩報與臺灣詩薈>《臺灣文獻》6卷2期 頁65-74
文山遺胤 <臺北詩社之概觀> 《臺北文物》4卷4期 頁1-4
<臺北市詩社座談會>《臺北文物》 4卷4期 頁5-14
劉克明<詠霓詩社> 《臺北文物》 4卷4期 頁31-33
賴子清<瀛社> 《臺北文物》 4卷4期 頁33-43
陳世慶<星社> 《臺北文物》 4卷4期 頁43-59
駱子珊<高山文社>《臺北文物》 4卷4期 頁59-61
李騰嶽<趙一山先生與劍樓吟社>《臺北文物》 4卷4期 頁61-66
醴若<淡北吟社>《臺北文物》 4卷4期 頁66-69
黃師樵<聚奎吟社>《臺北文物》 4卷4期 頁70-72
介逸生<芸香吟會>《臺北文物》 4卷4期 頁72-77
春夢園叟 <薇閣詩社>《臺北文物》 4卷4期 頁80-91
郭水潭<日僑與漢詩>《臺北文物》 4卷4期 頁97-110
黃文虎<臺北謎學史>《臺北文物》 4卷4期 頁111-128
春城<五十年來北市見聞錄>《臺北文物》 5卷1期頁28-45
林子惠等 <瀛社記述補遺>《臺北文物》 5卷第2、3期合 頁86-92
陳明<歐劍與北臺吟社>《臺北文物》5卷第2、3期合 頁92-94
駱子珊 <顏笏山先生與高山文社>《臺北文物》 5卷第2、3期合 頁94-97
劉篁村<北臺詩話小談>《臺北文物》 5卷第2、3期合頁98-101
吳瀛濤<江山樓、臺灣菜 、藝妲>《臺北文物》 7卷2期 頁88-92
賴子清<古今臺灣詩文社(一)>《臺灣文獻》10卷3期 頁79-110
賴子清<古今臺灣詩文社(二)>《臺灣文獻》11卷3期 頁74-100
廖漢臣<臺灣文學年表>《臺灣文獻》 15卷1期 頁245-290
林時英<鷺洲吟社創立經過及其首、次唱與佳作選>《臺北文獻》 10、11及12期合 頁171-187
蔡培火<日據時期臺灣民族運動>《臺灣文獻》16卷2期 頁171-186
陳其寅<基隆詩壇之今昔> 《藝文志》第1723期 頁80-83
劉遠智<臺灣詩社的淵源與流衍>《臺北文物》直字59及60期合 頁281-295
賴子清<古今北臺詩社>《臺北文獻》 直字第74期 頁171-188
吳漫沙<臺北的藝旦>《聯合文學》 第3期 頁74-46
黃武忠 <文人與藝旦‧小立花間唱妙詞>《聯合文學》第3期 頁80-87
何芸紀錄 <傳統詩社的現況與發展>(座談)《文訊月刊》第18期 頁11-31
編輯部<現階段臺灣傳統詩社概況>《文訊月刊》第18期 頁32-42
王文顏<光復前臺灣詩社的時代價值>《文訊月刊》第18期 頁43-49
黃志民<詩社活動現象及其意義>《文訊月刊》 第18期 頁50-55
姚敏瑄<筆縷成阡陌-臺灣第一位女記者>《臺北人》
邱奕松<北臺詩苑(上)>《臺北文獻》 直字第79期 頁379-408
邱奕松<北臺詩苑(中)>《臺北文獻》 直字第81期 頁361-393
邱奕松<北臺詩苑(下)>《臺北文獻》 直字第82期 頁235-267
吳文星<日據時代臺灣書房教育之再檢討>《思與言》26卷第1期
吳文星<日據時代臺灣書房之研究>《思與言》 16卷第3期
林萬傳<大稻埕耆老座談會紀錄>《臺北文獻》 直字第99期頁1-50
卞鳳奎<臺北傳統教育個別訪問錄>《臺北文獻》直字第111期
頁17-20
卞鳳奎<臺北傳統教育座談會紀錄>《臺北文獻》直字第111期
頁3-15
<臺北詩社座談會紀錄>《臺北文獻》直字第122期 頁1-20
黃美娥<日治時代臺灣詩社的社會考察>《臺灣風物》47卷3期頁43-88
<臺北詩社座談會個別訪問錄>《臺北文獻》 直字第122期
黃美娥<北臺灣傳統文學發展概述(下)>《國文天地》16卷10期
頁59-6
連溫卿<大稻埕的經濟發展> 《臺北文物》 2卷3期 頁13
劉篁村 <稻江見聞錄> 《臺北文物》 2卷3期 頁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