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凱尉
Lin, Kai-Wei
論文名稱: 實驗輔助教學與電腦輔助教學對國二學生在「光與色彩」單元學習成效之影響
Effects of Laboratory Instruction and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on 8th Grade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 in “Light and Color” Unit.
指導教授: 張文華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科學教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cience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5
中文關鍵詞: 光與色彩電腦輔助教學實驗輔助教學
英文關鍵詞: Light and Color,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Laboratory instruc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3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電腦輔助教學與電腦輔助教學,對國中八年級學生理化「光與色彩」單元,學習成就的影響。採準實驗設計,研究對象為研究者任教之三個班級的學生。分成三個組別:電腦輔助教學(實驗組n = 33),實驗輔助教學(實驗組n = 33),傳統講述教學(對照組n = 33)。研究工具為自編的「光與色彩單元成就測驗」與「理化態度問卷」。量化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斯皮爾曼等級相關進行資料處理,並輔以晤談資料。
    研究結果發現:(一)學習成效:電腦輔助與實驗輔助,顯著優於傳統講述教學。(二)Bloom認知層次學習成效:記憶,傳統講述顯著優於電腦輔助。瞭解,電腦輔助顯著優於傳統講述與實驗輔助。應用,無顯著差異。分析,電腦輔助與實驗輔助顯著優於傳統講述。評鑑,實驗輔助與電腦輔助顯著優於傳統講述。創造,三種教學無顯著差異。(三)學習成就與喜歡活動序次無顯著相關,學習成就與學習意願序次達顯著相關。
    本研究建議用電腦與實驗輔助教學,並用這兩種方法培養學習意願。

    This study aim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laboratory instruction (LI) and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CAI) on 8th grade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 in “Light and Color” unit. It adopted a quasi-experimental research method, and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99 8th graders of the researcher’s classes.
    3 classes were assigned into 3 groups: LI experimental group (n = 33), CAI experimental group (n = 33) and Lecture control group (n = 33). The research tools were “achievement tests on Light and Color” and a “questionnaire on attitudes of learning Science”. Quantitative data were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e-way ANCOVA and Spearman's rank correlation, while interviews were proceeded to supply qualitative data.
    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LI and CAI help achieve significantly better learning outcomes than Lecture.
    2. In the Learning outcomes of Bloom cognitive process dimension, it showed that: Lecture helps memorize the content of cours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CAI. CAI improves significantly better comprehension than Lecture and LI. As for students’ application ability,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effects of those three pedagogies CAI and LI help develop significantly better analyzing ability than Lecture. LI and CAI significantly enhance students’ ability of evaluation than Lecture. They mak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tudents’ creativity.
    3.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Like activity rank” and “Learning outcomes”. “Learning intention rank” and “Learning outcomes” hav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研究的重要性 5 第五節 名詞解釋 5 第六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光與色彩」教學與輔助方案比較 8 第二節 科技輔助教學之教學原理 11 第三節 科技輔助教學相關實徵研究 14 第參章 研究方法 30 第一節 研究流程 32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4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5 第四節 研究設計 46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8 第肆章 研究結果 54 第一節 「光與色彩」學習成就差異 54 第二節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的相關 60 第三節 晤談內容分析結果 61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64 第一節 結論與討論 64 第二節 建議 65 參考文獻 67 中文文獻 67 英文文獻 71 附錄1 光與色彩單元學習單(原尺寸A4) 73 附錄2 理化態度問卷(原尺寸B4) 74 附錄3 光與色彩單元成就測驗前測(原尺寸B4) 77 附錄4 光與色彩單元成就測驗後測(原尺寸B4) 79 附錄5 學習單編輯前蒐集的單元資料 82 附錄6 三組學生在「光與色彩」單元前測各題答對率 82 附錄7 三組學生在「光與色彩」單元後測各題答對率 84 附錄8 三組學生在「光與色彩」單元前後測各認知層次答對率 86 附錄9 三組學生在「光與色彩」單元成就測驗答對率前後測進步 87 附錄10 「光與色彩」成就測驗描述性統計資料 88 附錄11 「光與色彩」成就測驗描述性統計資料-直方圖 89 附錄12 理化態度問卷「喜歡活動序次」描述性統計 90 附錄13 理化態度問卷「學習意願序次」描述性統計 91 附錄14 晤談內容 93

    中文文獻
    王士文(2008)。探究不同電腦模擬使用情境對概念學習的影響:以七年級遺傳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尹玲(2006)。網頁輔助學習對國中八年級學生光的反射單元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王財印、吳百祿、周新富(2009)。教學原理(第二版)。新北市:心理。
    王建今(2003)。分子模型模擬網站融入高中化學教學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建忍(2001)。Flash5模擬光與色料的三原色【電腦軟體】。取自:http://edson.tw/chap04/color/primary_t.htm
    王建忍(2001)。光線與顏料三原色色片【電腦軟體】。取自:http://edson.tw/share/light036.html
    王熙元、郭麗玲(1991)。教學媒體研究。臺北市:五南。
    石紘聿(2003)。以教學實驗研究法探究互動式電子白板與動手實作對小學不同電學成就學生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昌家(2002)。電腦動畫輔助教學對國中學生粒子概念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靜美(2006)。網頁輔助學習對國二學生光的傳播和光速學習成效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呂益準(2005)。以混成軌域之電腦多媒體教導學生判斷分子形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宋秀珠(2009)。探討電腦多媒體融入教學對學生生物學習成效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秀貞(2002)。電腦媒體教學與自我效能對國中理化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沈中偉(2012)。科技與學習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博碩文化。
    林冠廷(2009)。動手操作活動教學對六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之研究-以「物質與熱」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惠真(2010)。電腦多媒體呈現方式對化學實驗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 -以有機化合物實驗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林龍一(2013)。體感輔助策略對於學習成效之影響 - 以基礎光學原理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周庭暐(2011)。DLP投影機之LED照明系統設計製造與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周清壹(2004)。資訊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對國小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柏昱丞(2013)。國中生「二段式光學迷思概念診斷測驗」發展與應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紀金賢(2010)。運用網路教學網站輔助理化實驗之學習成效研究-以國中理化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范光仁(2003)。虛擬化實驗室對國中生理化知識之有效學習(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張伊蒂(2003)。教科書中色彩詞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徐照麗(1999)。教學媒體:系統化的設計、製作與運用。臺北市:五南。
    翁佳媺(2012)。光學元件棋組教具對國小五年級學生科學創造力及科學學習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川木(1999)。孩童之「光與色彩」概念研究。國科會專題討論計劃成果報告(編號NSC:86-2511-S110-003),未出版。
    張世忠(1999)。教材教法之實踐。臺北市:五南。
    張春興(201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二版)。臺北市:東華。
    張秀澂(2002)。電腦動畫融入教學對國中生電化學學習成就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宗翰(2002)。教師教學與管理網站建置輔助系統之發展與評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義守大學,高雄市。
    張添洲(2008)。教材教法-發展與革新。臺北市:五南。
    張珮箐(2009)。不同學習風格國中生使用動畫或圖片融入網路學習「遺傳」單元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張惠博(1993)。邁向科學探究的實驗教學【專論】。教師天地,62,12-20。
    張淑瑩(2006)。科學故事融入動手做教學對學生對科學的態度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瑞純(2011)。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對國中學生學習透鏡成像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教育部(2012)。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臺北市: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陳怡蓁(2006)。高中生生物科學習成就與實驗能力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俊亨(2014)。融入電腦模擬對七年級學生在遺傳單元之認知成就、學習動機與心流經驗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英佳(2011)。互動式電子白板虛擬實驗教學對國中生學習原子與分子之自我效能及概念理解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淑英(1993)。教學媒體─理論與實務。臺北市:泛亞。
    陳瓊森、顧炳宏(2005)。運用LED光源來設計簡單實用的三原色光實驗裝置【專論】。科學教育月刊,284,60-64。
    彭木星(2004)。「動手做」對國中學生學習理化科的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曾啟雄(2003)。臺灣美術教科書的色彩學內容安排之省思。美育雙月刊,136,頁數??。
    曾憲楨(2014)。「互動式虛擬實驗」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學對六年級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高雄市。
    陽季吟(2007)。探討電腦模擬實驗和動手操作實驗對概念學習之影響-以八年級「透鏡成像」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大一(2004 )。網頁輔助教學對國二生在「光與顏色」課程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志清(2005)。國二物質之組成與變化及波動與聲音之全息自組織教材教法的實徵研究案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雅鈴(2005)。探究九年級學生在電腦模擬的不同環境中,概念學習與投入行為之研究─以力與運動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寶瑩(2006)。網頁輔助教學對高一學生在光學 [虹霓, 顏色] 單元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楊國賢(2007)。不同數位教材設計模式輔助國小資訊課程學習效益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楊祥旻(2013)。探討電子白板模擬結合實作教學對小學生電學概念及建模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
    楊鵬耀(2005)。探究電腦多媒體教學對於國三學生學習酸鹼概念與概念改變之歷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廖乃瑩(2009)。互動式電子白板應用於國中自然科教學對學習動機與成效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廖美婷(2012)。探討建模教學中不同階段融入電腦模擬與實驗活動對於學生光的折射與透鏡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劉信吾(1994)。教學媒體。新北市:心理出版社。
    劉啟正(2006)。融入動手做實驗的教學對國二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潘建宏(譯)(2010)。PhET彩色視覺【電腦軟體】。取自:https://phet.colorado.edu/zh_TW/simulation/color-vision
    蔡盈欣(2008)。應用電腦多媒體融入教學對國中生呼吸單元學習成就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錕承(2010)。八年級生進行「溫度與熱」實物與虛擬實驗的實驗能力、學習策略與知識整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蕭文鎮(1994)。色紙之對色問題(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臺中市。
    簡志祥(2014)。手機光譜儀看白光LED穿透玻璃紙的發射光譜【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a-chien.blogspot.tw/2014/05/blog-post_2162.html
    簡茂發(1987)。心理測驗與統計方法。新北市:心理。
    蘇暐珍(2009)。線上模擬實驗對高中生對科學的態度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臺北市。
    英文文獻
    Berlo, D. (1960).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Chen, S., Chang, W. H., Lai, C. H., & Tsai, C. Y. (2014). A comparison of students’ approaches to inquiry, conceptual learning, and attitudes in simulation‐based and microcomputer‐based laboratories. Science Education, 98(5), 905-935.
    Dale, E. (1969). Audiovisual methods in teaching, third edition. New York: The Dryden Press;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Jaakkola, T., & Nurmi, S. (2008). Fostering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simple electricity by combining simulation and laboratory activities.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24(4), 271-283.
    Olympiou, G., Zacharias, Z., & de Jong, T. (2013). Making the invisible visible: Enhancing students’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by introducing representations of abstract objects in a simulation. Instructional Science, 41, 575–596.
    Triona, L., & Klahr, D. (2003). Point and click or grab and heft: Comparing the influence of physical and virtual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o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bility to design experiments. Cognition and Instruction, 21(2), 149-173.
    Winn, W., Stahr, F., & Sarason, C. (2006). Learning oceanography from a computer simulation compared with direct experience at sea.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43(1), 25-42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