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美芳
Mei-fang Lin
論文名稱: 二十世紀西方繪畫元素在校園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以興德國小為例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20th Century Western Art Elements in Campus Visual Communications── Take the Xing De Elementary School for Example
指導教授: 周賢彬
Chou, Shyan-B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7
中文關鍵詞: 學校識別系統視覺經驗視覺傳達設計藝術教育藝術元素應用
英文關鍵詞: School Identity System, Visual Experience,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Art Education, Application of Art Element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6下載: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探討二十世紀西方現代主義繪畫元素在臺北市文山區興德國小校園視覺傳達設計中應用,以及以現有空間設計之藝術元素整合識別系統進行視覺傳達設計的歷程,兼涉建構視覺傳達與藝術教育關連體系的設想。
    文中首先回顧與本研究主題直接或間接相關的各學術領域現有的研究成果,針對視覺經驗與視覺傳達設計、視覺傳達設計中的符號理論、視覺心理學、兒童心理學、識別系統理論,以及視覺藝術教育理論、藝術史學方面的相關理論與研究等與校園視覺傳達設計實踐的關連,逐一進行評估。
    繼而以興德國小在校園視覺傳達設計方面的實務經驗為標本,驗證理論與實務實驗。包括構思擷取不同現代主義流派、風格的平面藝術元素,並結合視覺教育考量,建構校園視覺環境的過程及要點;校園視覺傳達設計影響校園視覺形象的具體機制,進而歸納出校園環境視覺設計基礎的建立過程及從中獲取的經驗法則。
    在此基礎上,歸納研究者展開校園環境視覺整合設計的過程與經驗,進一步探討並具體呈現了研究者以整合校園環境視覺設計為目標,建構校園識別系統、設計學校卡通代言人、設計學校網頁,重新規劃學校視覺形象的思考與實踐過程;也對整合校園環境視覺設計在學校視覺行銷中的具體作用進行了討論。

    This thesis discussed the application of 20th century Western art elements in campus visual communications in Xing De Elementary School, Taipei City, Including the process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through combined current space design and identity system, and the idea of building the joint system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and art education.

    Chapter Two reviewed the current research trend and related theories in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Sigh Theories, Visual Psychology, Child Psychology, Identity System Theory, Art Education Theory, and Art History.

    The visual quality of the campus contributes significantly to the school’s ongoing efforts to attract and sustain the best students, faculty and staff, and to reflect its social purpose in a positive way. The landscape spaces between buildings should be understood to be as important as the buildings in defining 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 and atmosphere of the campus. Chapter Three re-evaluated the heuristic in campus visual communications of Xing De Elementary School, including the process of choosing of modern art elements from different schools, and the process of appliance of the above elements to improve visual quality of campus.

    Chapter Four discussed the process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through combined current space design and identity system, especially in the school idol designed, web site design, as well as the process of re-building of the visual quality of the campus. Furthermore, This chapter also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of visual quality of the campus and educational value, and its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the unique identity of the campus.

    目  錄 摘要 目錄 表目錄 圖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3 第四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從視覺經驗到視覺傳達設計………………………………………7 2.1.1 形的語義形成的過程與原理………………………………………7 2.1.2  文化差異與視覺心理…………………………………………10 第二節  視覺傳達設計中的符號理論………………………………………12 2.2.1  符號學理論原理………………………………………………12 2.2.2  藝術符號的特徵………………………………………………14 2.2.3  符號與圖像表達及視覺傳達…………………………………15 第三節  學校識別系統與視覺傳達…………………………………………16 2.3.1  企業識別系統的起源及演變…………………………………16 2.3.2  企業識別系統的構成要素……………………………………18 2.3.3  形象的定義……………………………………………………19 2.3.4  學校形象的要素………………………………………………20 2.3.5  校園視覺傳達設計……………………………………………23 第四節  學校藝術教育………………………………………………………27 2.4.1  藝術是教育的基礎……………………………………………27 2.4.2  關於兒童繪畫發展階段的兩種推測…………………………28 小結………………………………………………………………………………33 第三章  興德國小環境視覺設計基礎的建立 第一節  適應環境與創造環境………………………………………………37 第二節  選取藝術家與作品的整體考量……………………………………42 3.2.1 有機呈現現代藝術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42 3.2.2 整合藝術教育和融會藝術家作品的校園視覺設計……………46 第三節  興德國小校園視覺設計規劃的實踐………………………………52 3.3.1  造型主義要素的應用…………………………………………53  3.3.2  原始主義要素的應用……………………………………………55 3.3.3  有機超現實主義要素的應用……………………………………57 第四章  整合環境視覺設計的學校視覺形象新規劃 第一節  重新規劃校園視覺形象的設計主軸………………………………61 第二節  從藝術品系列中擷取形的元素之過程……………………………64 4.2.1 經由「賦形」活動形成情感符號…………………………………64 4.2.2 分離、凝聚、孕育、伸展米羅可塑的形式系統…………………66 4.2.3 掌握進入兒童心靈世界的鑰匙…………………………………68 第三節  卡通代言人角色塑造………………………………………………70 第四節  落實學校視覺形象新規劃的具體實踐……………………………76 4.4.1  創作起點………………………………………………………76 4.4.2  學校識別系統的延伸設計……………………………………77 4.4.3  結合學校識別系統與卡通代言人形象的學校網頁設計……8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一、 在校園視覺傳達設計中初步應用藝術作品元素的經驗與教訓……88 二、 規劃學校視覺形象、整合環境視覺設計……………………………90 三、 問題與建議……………………………………………………………92 參考文獻

    參 考 文 獻

    中文書籍:

    于正倫(1999)。城市環境藝術。台北:博遠圖書。
    王銘玉,(2004)。語言符號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江明玉譯,村上隆著(2007)。藝術創業論。台北:城邦。
    台北市立美術館(1992)。詩.夢.自然:米羅的藝術。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呂廷和譯(2007),Herbert Read著。透過藝術的教育(Education Through Art)。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李思屈(2004)。廣告符號學。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吳風(2002)。藝術符號美學。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吳宗立(1997)。學校行政研究。高雄:復文。
    林磐聳(2003)。企業識別系統-CIS(第3版)。台北:藝風堂出版社。
    林資敏,(2002)。視覺行銷:抓住怪怪粉絲(fans)。台北:奧林文化。
    林品章(2007)。視覺傳達設計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全華。
    胡政源(2006)。品牌管理:品牌價值的創造與經營。台北:新文京開發。
    胡飛、楊瑞,(2003)。設計符號與產品語意──理論、方法及應用。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涂翠珊(2007)。設計:讓世界看見芬蘭。台北:田園城市文化。
    高橋朗(2006)。正太的黃金御飯糰。台北:如何。
    陳文玲譯,(2001)。Teaching希望工程的藝術。台北:天下。(原著 Banner, J.M. Jr. and H. C. Cannon (1997), The Elements of Teaching.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陳永秀(2001)。半夢幻半真實 : 天真的大孩子盧梭。台北:三民。
    黃克煒譯,原田進著(2006)。設計品牌。台中:晨星
    常懷生(1995)。建築環境心理學。台北:田園文化。
    梁永安譯,(2001)。英雄的旅程:坎伯的生活與工作。台北:立緒文化,頁70。(原著Cousineau, P.(2001), The Hero's Journey: Joseph Campbell on his life and work. London: New Century Publishing)
    黃克煒譯,原田進 著(2007)。設計品牌。台中:晨星。
    黃華新、陳宗明,主編(2004)。符號學導論。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張法、王旭曉,主編(2005)。美學原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彭淮棟譯,安柏托‧艾可編著(2006)。美的歷史。台北:聯經。
    楊裕富,(1998)。設計的文化基礎:設計、符號、溝通。台北:亞太圖書。
    滕守堯譯,魯道夫.安亨 著(1998a)。藝術與視知覺。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滕守堯譯,魯道夫.安亨 著(1998b)。視覺思維。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鄭淵全(1998)。形象管理。載於蔡培村(主編):學校經營與管理。台北:麗文文化公司。
    鄭秋霜(2007)。好創意,更要好管理。台北:三采文化。
    積木文化編輯部(2006)。台灣設計力。台北:積木文化。<何明泉 設計讓台灣更有活力、競爭力與威力>
    羅秀芝等譯,Dr.Robert Belton著,(2005)。世界名畫圖典。台北:聯經。

    西文書籍:

    Barr, Alfred H., De Stijl 1917-1928, New York: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Bulletin, Vol.20, No.2., 1961.
    Breton, André, What is Surrealism? , London: Pluto, 1978.
    Burt, Cyril, Mental and Scholastic Tests . London: Staples Press, 1947.
    Boulding, Kenneth E. The Image. Ann Arb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56.
    Dowling, G.R., “Managing your corporate image”,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15( May, 1986 ), 109 – 15,.
    Gregory, Richard L., Eye and Brain – The Psychology of seeing, London: Weidenfeld and Nicolson Ltd., 1997.
    Hays, T., Showing the way, step-by-step graphics. Peoria, 15, 80-87. 1999
    Ridenour, A. Wayfinding gets you there. Facilities Design & Management, 19, 43-58. 2000
    Rosemont, Franklin, André Breton and the First Principles of Surrealism, London: Pluto, 1978.

    期刊論文:

    王瑞卿(2002)。購物中心「探路系統」指標設計之研究。中原大學商業設 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吳佩真(1994)。企業形象管理—企業識別系統之運用。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林月盛(1995)。國民小學公共關係、教師參與程度與學校效能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
    林怡伸(2002)。吉祥物臉部構造認知與偏好度關係之研究—以奧運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所,新竹。
    林萬義(1993)。學校建築-校園環境規劃之研究。教師天地,63,7-13。
    林磐聳(1996)。創造都會風情的全方位設計。設計,70,33-38。
    金銀、任文營(2007)。視覺傳達中的形的語意與傳達。包裝工程,卷28,期5,2007年5月,頁112 - 114。
    於家榖(2002)。學校識別系統(SIS)規劃之研究-以桃園縣同德國中識別系統規劃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陳格理(1997)。圖書館的標識系統。台北市立圖書館館訓,2(15),13。
    陳慧玲(1989)。國民小學推展學校公共關係之理論與實務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洪碩延、漆梅君(2006)。視覺傳達設計中之符號理論。中國廣告學刊,11期,頁70-82。
    洪懿妍(2001a)。台灣美不美。天下雜誌2001年教育特刊美的學習,頁64-69。
    洪懿妍(2001b)。世界向前走。天下雜誌2001年教育特刊美的學習,頁24-30。
    胡嘉昕(2002)。捷運台北車站空間環境與標識系統使用後評估之研究:以使用者尋路的觀點探討。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宮澤功(1998)。指標設計與都市空間。設計,82,頁71-73。
    袁文娟(2006)。「校園形象代言人」-讓榜樣教育走近孩子。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 ,24卷5期,頁35-36。
    陳和青(1992)。設計‧要素‧價值。北京:中國建材出版社。
    陳郁佳(2001)。視覺傳達效果的實證研究。藝術學報,67期,頁33-46。
    黃俊英(1993)。要裡子也要面子。管理雜誌,54,28。
    張百清(1993)。日本中小企業造形又造象。突破雜誌,44,143。
    張東晃(2004)。國民小學建立學校識別系統之個案研究-以彰化縣一所國小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嘉義縣。
    張華芸(2001)。培養未來人才藝術不能缺席。天下雜誌2001年教育特刊美的學習,頁106-110。
    楊文凱(2006)。印象興德—活化.創意.美感的對話。95學年度教師行動研究專書。台北:寶得利。
    楊錫彬(2004)。學校識別系統導入廣告媒體之創作研究-以桃園縣永平工商為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台北。
    湯誌龍(1996)。企業與學校導入識別系統(CIS) 應有的體認。南港高工學報,21,9。
    廖志忠(1997)。環境指標設計之分類研究及個案探討。我國專業設計人才培育研討會論文,頁123-131。
    鄭季虹(1990)。企文公關特別企劃。戰略生產力雜誌,23,35。
    謝筱冬、唐長安(2007)。視覺經驗與視覺傳達設計。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8卷2期,頁49-52。
    龍冬陽、李建國(1996)。商業環境視覺設計。設計,69,56-59。

    西文期刊:

    Arnheim, Rudolf ( 1974 ), Art and Visual Perception: A Psychology of the Creative Eye.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網站資料:

    7-ELEVEN ::::: OPEN小將 魔法世界::::::。2008年4月10日,取自:<http://www.openopen.com.tw/>
    呂允成(1997)。四箴國中校務經營工作報告。2004年9月8日,取自:<http://www.scjh.tcc.edu.tw/person01.html>
    視覺素養學習網 2008年4月2日,取自:<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index.html>
    拿撒勒派。 大英百科全書。 2008年3月28日取自大英線上繁體中文版。. <http://wordpedia.eb.com/tbol/article?i=052977>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