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許正輝 |
---|---|
論文名稱: |
2010年桃園縣語言使用行為佮態度調查研究–以國民中學學生家長為例 A Research on Language Use Behavior and Attitude in Taoyuan County, 2010 Example of Parent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
指導教授: | 李勤岸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臺灣語文學系 Department of Taiwan Culture,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台文 |
論文頁數: | 372 |
中文關鍵詞: | 桃園縣語言調查 、本土語言教育政策 、語言態度 、語言行為 、母語 |
英文關鍵詞: | language survey in Taoyuan, native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y, language attitude, language use behavior, mother language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56 下載:1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是以桃園縣為調查區域,針對縣內國民中學ê學生家長做調查對象,用抽樣問卷調查ê研究方法,進行社會語言學ê語言調查研究,包含量化研究kap質性歸納。目的是想beh了解桃園縣民眾2010年ê語言使用行為,kap影響in使用語言ê主要因素hām態度。Ǹg-bāng本研究ê調查結論kap建議,對將來台灣本土語言ê相關研究有pang-tsān,另外一方面也ē-tàng提醒教育主管單位,應該更加重視現此時本土語言「火燒目眉」kiōng-beh滅亡ê危機,kín對本土語言ê教育政策做適當ê調整,tse是筆者siōng大ê ǹg-bāng。
本研究siōng主要ê結論有:台灣所有ê本土語言lóng已經tsiânn-tsò「家庭語言」;受訪人ê母語認同以華語ê比例siōng kuân,已經佔68.3%,比台語(46.9%)ka客語(18.9%)ê比例koh-khah kuân;使用率siōng kuân ê語言mā是華語,已經超過7成(71.7%),大大贏過台語kap客語;爸母tī家庭內底kap gín-á siōng tsia̍p講ê語言無意外--ê,kāng-khuán是華語,khah hőng感覺意外ê tāi-tsì是i ê使用率竟然高達90.4%;華語tī各種公共場所ê使用率平均是72.0%,是排第2 ê台語ê 3倍khah-ke;華語是受訪人認為siōng優美ê語言,也是siōng愛用ê語言,koh是表達情緒siōng好ê語言,而且認為華語講khah標準ê人會hōo別人khah好ê印象;有將近6成ê人支持現此時台灣ê本土語言教育政策(反對的干焦有6.6%)。
This research was carried out in Taoyuan County with parent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research on sociolinguistics, includ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was conducted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s.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understand the public’s language use behavior, key factors of language use and language attitude in Taoyuan County. The findings and recommendations of this research can be references to future studies on Taiwanese native languages. Furthermore, the crisis of native languages extinction reminds the education policy makers to adjust native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ies.
The key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are listed below. All native languages in Taiwan are “home language”. A total 68.3% of the respondents’ mother tongue identity is Mandarin, which is higher than the combination of Taiwanese (46.9%) and Hakka (18.9%). The most popular language is Mandarin, accounted for 71.7%, which is far exceed Taiwanese and Hakka. The most spoken languages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at home are Mandarin. The use rate reaches 90.4%, unexpectedly. The average percentage of the most spoken language, Mandarin, is 72.0%, which is three times more than Taiwanese, the second one. Mandarin is treated as the most beautiful language, the most widely spoken language, the best language to express emotion and the better impression would be given to whom spoken standard Mandarin. Nearly 60% of the respondents support the current native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y, while 6.6% only against with it.
洪永泰(2009,7--月)。〈抽樣理論與方法〉。Tī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舉辦ê「民意調查與分析」工作坊上課ê研習講義。台北市。
洪鎌德(1996)。〈新加坡多元語言的教育與政策析評〉。收tī施正鋒(主編),《語言政治與政策》(p215-236)。台北市:前衛。
洪鎌德(2001,9--月)。〈新加坡的語言政策〉。論文發表tī淡江大學舉辦ê「各國語言政策學術研討會──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縣。
洪惟仁(1990)。〈本土語言教育的問題〉。收tī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出版ê《現代學術研究專刊3-國家發展與台灣化》(p 183-192)。台北市: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
洪惟仁(1992)。《台灣語言危機》。台北市:前衛。
洪惟仁(1999二版)。《台灣方言之旅》。台北市:前衛。
洪惟仁(2002)。〈台灣的語言政策何去何從〉。收tī施正鋒(主編),《各國語言政策–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pp. 501-542)。台北市:前衛。
洪惟仁(2004)。〈世紀初桃園語言社會學調查報告〉。《台灣語文研究》,2,99-124。
边永卫(譯)(2007)。〈语言学习者认同〉(Norton, B.著, Identity and language learning : Gender, ethnicity and educational change.)。《中国社会语言学》,7,69-75。
陈原(1983)。《社会语言学》。上海市:学林。
大百科全书编辑小组(主编)(1988)。《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北京市:大百科全书。
戴庆厦(1993)。《社会语言学教程》。北京市:中央民族学院。
韩晨宇(2008)。〈香港中文大学内地生对广东话语言态度的调查〉。《中国社会语言学》,10,111-127。
何萬順(2008,9--月)。〈從多元族群看外省族群的母語與台灣華語〉。論文發表t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舉辦ê「第七屆臺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市。
何萬順(2009)。〈台灣華語與本土母語:衝突抑或相容?〉。《海翁台語文教學季刊》,3,26-39。
侯精一(主编)(1992)。《现代汉语方言概论》。上海市:上海教育。
胡明扬(主编)(1999第二版)。《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
范文芳(1996)。〈建國路上的語言障礙〉。收tī施正鋒(主編),《語言政治與政策》(p161-182)。台北市:前衛。
游清鑫(2008)。〈2005年至2008年「選舉與民主化調查」三年期研究規劃(Ⅲ):民國九十七年總統大選民調案〉。台北市: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
游清鑫(編)(2009)。《民意調查新論》。台北市:五南。
楊久瑩(2011)。〈台灣客家人口 估佔國人1/4〉。2011年2月20自由時報A16版。
楊聰榮(2002,9--月)。〈香港的語言問題與語言政策–兼談香港語言政策對客語族群的影響〉。論文發表tī淡江大學主辦ê「各國語言政策研討會」,台北縣。
楊聰榮(2005)。〈從新住民觀點看台灣人的性格〉。收tī莊萬壽(主編),《第四屆台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61-75)。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
江文瑜(1996)。〈台北縣母語教學之態度調查〉。收tī施正鋒(主編),《語言政治與政策》(p371-415)。台北市:前衛。
教育部(2006,10--月)。〈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Tī 2006年10月14公告,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使用手冊》。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0)。〈客家基本法(草案)〉。Tī 2010年1月初5立法院三讀通過。台北市:教育部。
邱斐顯(2006)。〈李勤岸 為台灣催生國字〉。《新台灣新聞週刊》,537。
瞿海源、傅仰止、伊慶春、章英華、張晉芬(主编)(2005)。《台灣民眾的社會意向2004》。台北市:巨流圖書。
國立成功大學臺灣語言測驗中心(主編)(2009)。《台語能力檢定考試實務導論》。台南市:亞細亞。
劉學姚(1995)。《淡水河邊談國史–你是中國人嗎?》。台北市:劉學姚。
李勤岸(1996)。〈語言政策及台灣獨立〉。收tī施正鋒(主編),《語言政治與政策》(p113-134)。台北市:前衛。
李勤岸(2001,9--月)。〈美國的語言政策〉。論文發表tī淡江大學舉辦ê「各國語言政策學術研討會──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縣。
李勤岸(2003)。〈台語就是台語〉。《語言政策kap語言政治》。台南市:真平。
李勤岸(2006)。《母語教育政策及拼音規劃》。台南市:真平。
李勤岸(2009)。〈母語教學ê極樂世界〉。《海翁台語文教學季刊》,4,4-5。
李勤岸(2011,4--月)。〈語言學家的政治實踐:王育德的台語語言學kap台灣建國論〉。論文發表tī台灣師範大學舉辦ê「台灣民主化過程中本土人文社會學者」學術研討會,台北市。
李壬癸(1997)。《台灣南島民族的族群與遷徒》。台北市:常民文化。
連欣荷(主編)(2011)。《逐家講臺語○2》。台北市:華人國際。
廖輝煌(2010)。〈國小教師拼音教學ê適應度調查研究--以台羅拼音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無出版,台北市。
林文平(2008)。〈語言競爭佇台灣–以桃園縣為例〉。《海翁台語文教學季刊》,3,6-15。
林杏娥(主編)(2011)。〈彰化縣台語文學創作比賽的推手〉。《台語教育報》,創刊號,A3。
林媽利(2010)。《我們流著不同的血液–台灣各族群身世之謎》。台北市:前衛。
盧廣誠(2011)。《實用台語詞典》。台北市:文水。
呂菁菁(2008,9--月)。〈後現代臺灣鄉土語言教育的前景〉。論文發表tī台灣師範大學舉辦ê「第七屆台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市。
黃文雄(2005)。〈台、日、中、韓四國民族、國家、文化觀之比較〉。收tī莊萬壽(主編),《第四屆台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41-51)。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
黃元興(1992)。《關渡媽祖》。台北市:台閩語系研究室。
黃馨儀(譯)(2009)。〈台語運動備忘錄〉(松永正義著)。《台文戰線》,14,183-206。
黃宣範(1996)。〈近五十年台灣語言政策的變遷〉。收tī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出版ê《台灣近百年史論文集》(pp. 31-40)。台北市: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黃宣範(2008新版,初版1993)。《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北市:文鶴。
黃昭堂(1998)。《黃昭堂獨立文集》。台北市:前衛。
吳英蘭(2008)。〈2008年國小學童家長使用語言調查研究--以台北市十二所國小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無出版,台北市。
吳祥輝(2007)。《芬蘭驚艷》。台北市:遠流。
王文科(1999)。《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王曉波(2011,4--月)。〈台灣意識與台灣主體性–論戴國煇的「自我認同」〉。論文發表tī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舉辦ê「戴國煇」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市。
王甫昌(2001)。〈台灣族群通婚與族群關係再探〉。收tī劉兆佳、尹寶珊、李明堃、黃紹倫(編),《社會轉型與文化變貌:華人社會的比較》(p 393-430)。香港: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
王育德(1999)。《台灣–苦悶的歷史》。台北市:草根。
王均(1981)。〈民族語文工作中的若干認識問題〉。《民族語文》,1,4。
胡慶山(2002,9--月)。〈日本語言政策的考察與展望——兼論國際條約或權利宣言中的語言權與對台灣的啟示〉。論文發表tī淡江大學主辦ê「各國語言政策研討會」,台北縣。
馮喜秀(2009)。〈阿姆話在屋家使用ke情形〉。《海翁台語文教學季刊》,4,14-17。
方耀乾(2008)。〈Uì邊緣kàu多元中心:台語文學ê主體建構〉。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博士論文。無出版,台南市。
方耀乾(2010,10--月)。〈去屠殺的傷、解殖民的鬱:「二二八」創傷事件的書寫治療——以《火煉的水晶》、《天.光》選集中台語詩作為分析場域〉。論文發表t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舉辦ê「2010第六屆台語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市。
方師鐸(1965)。《五十年來中國國語運動史》。台北市:國語日報社。
施正鋒(主編)(1996)。《語言政治與政策》。台北市:前衛。
施正鋒(1998)。《族群與民族主義:集體認同的政治分析》。台北市:前衛。
施正鋒(2001,6--月)。〈建構台灣政治史的嘗試–由creole到mestizo的墾殖社會〉。論文發表tī台灣歷史學會舉辦ê「邁向21世紀的台灣歷史學–反思與開拓研討會」,台北市。
施正鋒(2003)。《台灣民族主義》。台北市:前衛。
施正鋒、張學謙(2003)。《語言政策及制訂『語言公平法』之研究》。台北市:前衛。
施正鋒(2004)。《台灣客家族群政治與政策》。台北市:翰蘆圖書。
蕭富元等(2008)。《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祕密》。台北市:天下雜誌。
沈建德(2003)。《台灣血統》。台北市:前衛。
上典幼兒研究編輯小組(主編)(2010)。《台語囝仔歌3》。台中市:上典。
台灣母語聯盟(2010)。《台灣母語聯盟第一屆第一次會員大會大會手冊》。台北市:台灣母語聯盟。
陳美如(1998)。《臺灣語言教育政策之回顧與展望》。高雄市:復文圖書。
陳信從(2009)。〈家庭對母語的重要〉。《海翁台語文教學季刊》,4,8-13。
陳淑嬌(1995)。〈從語言規劃的理論架構探討泰雅族之母語運動〉。收tī李壬癸、林英津(主編),《台灣南島民族母語研究論文集》(p 223-240)。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陳俊明(2009,7--月)。〈問卷設計〉。Tī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舉辦ê「民意調查與分析」工作坊上課ê研習講義,台北市。
陳運棟(1989)。《台灣的客家人》。台北市:台原。
Táng 董忠司(主編)(2001)。《福爾摩沙的烙印–臺灣閩南語概要【上冊】》。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戴國煇、葉芸芸(1992)。《愛憎二二八–神話與史實:解開歷史之謎》。台北市:遠流。
戴國煇(2002)。〈戰後台日關係與我––尋求中日兩民族的真正友好關係〉。收tī戴國煇,《戴國煇文集(第四冊)》。台北市:遠流、南天書局。
鄭惟厚(譯)(1998)。《統計,讓數字說話》(David S. Moore著,Statistics-Concepts and Controversies)。台北市:天下遠見。(原著佇1997年出版)鄭惟厚(譯)(2003)。《看漫畫,學統計》(Larry Gonick & Woollcott Smith著,The Cartoon Guide to Statistics)。台北市:天下遠見。(原著佇1983年出版)
鄭良偉(1990)。《演變中的臺灣社會語文-多語社會及雙語教育》。台北市:自立。
鄭良偉(1996)。〈民主化政治目標及語言政策:七十年代的一個台灣語文計劃草案〉。收tī施正鋒(主編),《語言政治與政策》(p 1-20)。台北市:前衛。
鄭良偉(2008)。〈台語人ê口語kap書面語 華語、台語對普世語文工作ê貢獻(一)〉。《台文通訊》,169,13-14。
丁鳳珍(2009)。〈青青維林ê台語家庭教育〉。《海翁台語文教學季刊》,4,6-7。
鄧伯宸(譯)(2004)。《族群》(Harold R. Isaacs著,Group Identity and Political Change)。台北縣:立緒。(原著tī 1975年出版)
張學謙(1996)。〈紐西蘭原住民的語言規劃〉。收tī施正鋒(主編),《語言政治與政策》(p241-266)。台北市:前衛。
張學謙(2008,9--月)。〈台灣語言政策變遷分析:語言人權的觀點〉。論文發表tī臺灣師範大學舉辦ê「第七屆台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市。
張學謙(2008b)。〈國家敢會tàng救語言?用愛爾蘭語言復興作例(一)〉。《台文通訊》,177,1-4。
張學謙(2008c)。〈國家敢會tàng救語言?用愛爾蘭語言復興作例(二)〉。《台文通訊》,178,1-4。
張學謙(2009)。〈多元承認化解台灣語言衝突〉。《海翁台語文教學季刊》,3,16-25。
張學謙(2009b)。〈Hìnn-sak政治偏見 正視母語ê教育價值〉。《台文通訊》,186,1-2。
張學謙(2009c)。〈承認多元,化解台灣語言衝突(二)〉。《台文通訊》,181,1-2。
張學謙(2010)。〈本「國語」外「國語」〉。《台灣教授協會會訊》,2010秋季刊,41。
張裕宏(1996)。〈台灣現行語言政策動機的分析〉。收tī施正鋒(主編),《語言政治與政策》(p85-106)。台北市:前衛。
徐華鍈(譯)(2000)。《問卷調查應用入門》(內田治、醍醐明美著)。台北市:小知堂文化。
蔡芬芳(2002,9--月)。〈德國語言政策–以索勃人為例〉。論文發表tī淡江大學主辦ê「各國語言政策研討會」,台北縣。
鍾榮富(2010)。《當代語言學概論》。台北市:五南。
周俊安(2009)。〈阮tau án-tsuánn tshui-sak台語〉。《海翁台語文教學季刊》,4,26-27。
周蔚(譯)(2001)。《語言的死亡》(David Crystal著,Language Death)。台北市:貓頭鷹。(原著出版tī 2000年出版)
蔣為文(2004,12--月)。〈收編或被收編?當前台文系所對母語文學及語言人權態度之初探〉。論文發表tī國立台東大學舉辦ê「2004語言人權與語言復振」學術研討會,台東市。
蔣為文(2006)。〈收編或被收編?–當前台文系所對母語文學及語言人權態度之初探〉。收tī蔡金安(主編),《台灣文學正名》(p40-64)。台南市:開朗雜誌。
蔣為文(2007)。《語言、文學kap台灣國家再想像》。台南市:成功大學。
蔣為文(2010)。〈成大台語檢定ê原理kap實務〉。《海翁台語文教學季刊》,7,6-18。
蔣為文(2010b,10--月)。〈中介語抑是透濫新生語?--論鄉土文學作品ê語言文字使用現象〉。論文發表t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舉辦ê「2010第六屆台語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市。
莊萬壽(2003)。《台灣文化論:主體性之建構》。台北市:玉山社。
曹逢甫(1997)。《族群語言政策:海峽兩岸的比較》。台北市:文鶴。
朱浤源(2002)。《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縣:正中。
朱經明(1996)。《教育統計學》。台北市:五南。
瓦歷斯.諾幹(1996)。〈從現行的教育政策看母語教育–以原住民教育政策為主〉。收tī施正鋒(主編),《語言政治與政策》(p417-431)。台北市:前衛。
王玲(2005)。〈“有+VP”句式使用情况调查〉。《中国社会语言学》,2,178-184。
吴福焕、赵春生、刘永兵(2007)。〈新加坡学前儿童华语使用与国家认同〉。《中国社会语言学》,7,54-68。
徐大明、陶红印、谢天蔚(1997)。《代社会语言学》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
徐大明(2006)。《语言变异与变化》。上海市:上海教育。
徐大明(2007)。《社会语言学研究》。上海市:上海人民。
俞玮奇(2008)。〈语言态度调查方法的比较研究–常州高中生语言态度调查〉。《中国社会语言学》,10,128-137)。
张廷国、郝树壮(2008)。《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市:北京大学。
赵蓉晖(2006第2版)。《语言与性别–口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上海市:上海外语教育。
郑军(2008)。〈国内语言认同研究述评〉。《中国社会语言学》,10,15-21。
祝畹瑾(2007)。〈社会语言学理论方法论〉。《中国社会语言学》,7,21-30。
Chambers, J.K.(1995). Sociolinguistic Theory:Linguistic Variation and its Social Significance. Oxford & Cambridge(USA):Blackwell.
Cohen, L., Manion, L. & Keith Morrison,K.(2000). 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 London:Routledge Falmer.
Crystal, David. (1980). A first dictionary of linguistics and phonetics. London:Andre Deutsch.
Crystal, David. (1992). An Encyclopedic Dictionary of Language and Languages. Oxford: Blackwell.
Crystal, David. (1997). 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Langugae. (2nd ed.)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Fasold, R.(1984).The Sociolinguistice of Society. Oxford:Blackwell.
Fasold, R.(2000). The Sociolinguistics of Language.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Fishman,Joshua. (1991). Reversing Language Shift. Clevedon, England:Mutilingual Matters.
Holmes, J.(1999).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 Harlow Essex: Longman Group limited.
Hudson, R. A.(2000). Sociolinguis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Hymes, Dell.(1966). Introduction to Part2 of Language in culture and society.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Johnstone, B.(2000). Qualitative Methods in Sociolinguistic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acias, Reynaldo, F.(1979) Language choice and human rights in the United States. Georgetown University Round Table on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 1979. James E. Alatis(ed.) Washington,D.C.: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Mithun, Marianne.(1998) The significance of diversity in language endangerment and preservation. In Grenoble and Whaley (eds.), 163-191.
Pagel, Mark.(1995) Contribution to the Conservation of Endangerred Languages seminar, University of Bristol, 21 April 1995. Iatiku 1. 6.
Patten, Alan.(2001) Political Theory and Language Policy. Political Theory, 29(5), 691-715.
Phillipson, Rannut, and Skutnabb-Kangas,(1994). ‘Intruduction’ in Skutnabb-Kangas and Phillipson(eds.) 1994.
Ruiz, R.(1984) Orientation in Language Planning. NABE, 8(2), 15-34.
Shih, Cheng-Feng.(1995). Ethnic Nationalism in Western Europe. 論文發表佇國立政治大學舉辦的「國科會『政治學門專題研究計劃』」成果發表研討會,台北市。
Wray, A., Trott, K. & Bloomer, A.(1998). Projects in Linguistics. London: Hodder Headline Group.
網路資料
原住民身分法(2011年2月23)。祖靈之邦,2011年2月23,uì http://www.abohome.or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395&Itemid=284所取。
原住民委員會(2011年3月23)。行政院,2011年3月23,uì http://www.apc.gov.tw/portal/docDetail.html?CID=940F9579765AC6A0&DID=0C3331F0EBD318C2E0E37333B4A47E72所取。
法務部(2011年2月16)。行政院,2011年2月16,uì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20031所取。
維基百科(2011年2月21)。維基百科,2011年2月21,uì http://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E9%A6%96%E9%A1%B5所取。
國語推行委員會(2010年10月26)。行政院,2010年10月26,uì
http://www.edu.tw/mandr/download.aspx?download_sn=3015&pages=0&site_content_sn=3364所取。
國語推行委員會(2010年10月26)。行政院,2010年10月26,uì
http://www.edu.tw/files/bulletin/M0001/tshiutsheh.pdf所取。
國語推行委員會(2010年10月26)。行政院,2010年10月26,uì
http://www.edu.tw/files/bulletin/MANDR/300iongji_3rd_981002.pdf所取。
國語推行委員會(2010年10月26)。行政院,2010年10月26,uì
http://www.edu.tw/mandr/itemize.aspx?site_content_sn=3358&itemize_sn=482所取。
國語推行委員會(2010年10月26)。行政院,2010年10月26,uì
http://twblg.dict.edu.tw/tw/index.htm所取。
國語推行委員會(2010年10月26)。行政院,2010年10月26,uì http://www.edu.tw/mandr/bulletin.aspx?bulletin_sn=3824&pages=1所取。
國語推行委員會(2011年2月14)。行政院,2011年2月14,uì
http://www.edu.tw/mandr/index.aspx所取。
國語推行委員會(2011年2月14)。行政院,2011年2月14,uì
http://hakka.dict.edu.tw/hakkadict/index.htm所取。
國語推行委員會(2011年2月14)。行政院,2011年2月14,uì
http://www.edu.tw/mandr/bulletin_list.aspx?pages=2所取。
內政部戶政司(2011年3月25)。行政院,2011年3月25,uì http://www.ris.gov.tw所取。
內政部統計處(2011年3月25)。行政院,2011年3月25,uì
http://sowf.moi.gov.tw/stat/month/list.htm所取。
李南衡(2006年5月14)。台灣各族語言ê共同危機:死!。台語信望愛,2011年6月初7,uì http://taigi.fhl.net/life/life42.html所取。
李勤岸(2006a,4月15)。母語 全國只有一個考生。自由時報,2011年4月25,uì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apr/15/today-o5.htm所取。
李勤岸(2006b,5月13)。母親節救母語。自由時報,2011年4月24,uì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may/13/today-o8.htm所取。
李勤岸(2006c,6月24)。母語人權。自由時報,2011年4月25,uì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jun/24/today-o8.htm所取。
李勤岸(2009,2月17)。世界母語日:台灣的反動。自由時報,2011年4月25,uì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feb/17/today-o2.htm所取。
李壬癸(2005,5月18)。搶救本土語言勿炒短線。自由時報,2010年11月30,uì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may/18/today-o3.htm所取。
李筱峰(1999,3月19)。「統」「獨」與中國情節。李筱峰個人網站,2011年4月23,uì http://www.jimlee.org.tw/article.jsp?b_id=24453&menu_id=4#_ftn7所取。
林曉雲、胡清暉(2010,3月31)。外配子女激增 小一生8個就1個。自由時報,2010年4月初1,uì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index.htm所取。
傅雲欽(2010,7月16)。台獨與「反中」-評陳茂雄「反共不反中的新思維」一文。建國廣場之聲,2011年5月25,uì http://taiwangok.blogspot.com/2010/07/16-chineseculture.html所取。
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及其發音學習網。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http://www.ntcu.edu.tw/tailo。
台灣語言測驗中心(2010年2月16)。國立成功大學文學院,2010年2月16,uì http://ctlt.twl.ncku.edu.tw/TLT/qna.htm所取。
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網站(2010年2月27)。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2010年2月27,uì http://www.tedsnet.org/cubekm1/index.phtml所取。
語言公平網站(2011年2月19)。淡江大學,2011年2月19 uì
http://mail.tku.edu.tw/cfshih/ln/index.htm所取。
陳儀深(2007,8月初7)。台灣地位論述總整理。自由時報,2011年4月23,uì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aug/7/today-o2.htm所取。
Tēnn 鄭政宏(2011,6月初1)。AIT戳破馬謊。自由時報,2011年6月初2,uì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un/1/today-o6.htm所取。
桃園縣政府民政處(2011年2月21)。桃園縣政府,2011年2月21,uì http://www.tycg.gov.tw/site/site_index.aspx?site_id=029&site_content_sn=9514所取。
桃園縣政府研究發展處(2010年2月16)。桃園縣政府,2010年2月16,uì
http://www.tycg.gov.tw/main/address.aspx?unit_sn=679所取。
桃園縣政府教育處(2010年2月16)。桃園縣政府,2010年2月16,uì
http://www.tyc.edu.tw/boe/main.php?menu_page=statistical_data&city=所取。
桃園縣政府教育處教育設施科(2009年8月24)。桃園縣政府,2010年2月16,uì http://media.tyc.edu.tw/educiv/soc.htm所取。
中華電視公司(2011年4月26)。螞蟻是”狗蟻” 台語辭典霧煞煞。中華電視公司。2011年4月26,uì http://news.cts.com.tw/cts/life/201104/201104260722377.html所取。
張復聚等(2006,4月初6)。無學 未曉讀寫母語。自由時報,2011年4月25,uì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apr/6/today-o5.htm所取。
蔣為文等(2011,5月29)。524台文事件 黃春明爆粗口 錄音檔逐字稿 還原真相。國立成功大學。2011年6月初7,uì
http://uibun.twl.ncku.edu.tw/chuliau/lunsoat/taibun/2011/NgChhunBeng_kongpoo.pdf所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