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又琪
Yu-Chi Chen
論文名稱: 運動績優保送大學非體育科系女性排球選手學校適應與生涯發展之敘說研究
Narrative Research of Academic Accommodation and Career Development for Female Volleyball Student Athletes During Their College Years
指導教授: 林靜萍
Lin, Ching-P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2
中文關鍵詞: 運動績優生學校適應生涯發展敘說研究
英文關鍵詞: student athletes, academic accommodation, career development, narrative research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67下載:2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從就讀大學非體育科系之女性排球運動績優生敘說其求學經驗與生涯發展的生命故事中,去理解其生命主題的發展脈絡;並進一步探索在重新敘說之後,她們對生涯發展的期待與想法。最後則是提出女性排球運動績優生之共同特質,進一步去理解影響其選擇生涯發展的歷程,以提供未來運動績優生做為參考。本研究對象為四位大學就讀非體育科系之女性排球運動績優生及研究者。研究方法係採用敘說研究中「整體-內容」之分析方法。經由資料之分析結果,呈現以下的研究結果與發現:研究參與者皆有學業、專長訓練及人際關係適應等方面的困擾,雖解決困擾的方式、求助的對象各有殊異,然共同的是皆以積極、勇敢的態度面對難題,使其適應大學生活並有良好的發展。回首艱苦的大學生涯,獲得的是滿足與成就。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提供後續研究之建議。

    For female volleyball student athletes who major in some subject other than sports in the college, we focus on understanding more about their school lives and career development in this work. By reviewing the contexts extracted from their stories, how they expect for the future is explored in depth. Furthermore,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common properties of these female volleyball student athletes are of significant importance for successors of similar background. Specifically, the holistic-content perspective is adopted in conducting narrative research on the five participants included in this study. Empirical studies show that although these participants may have different ways to relieve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the academic, training, or social aspects, they are all with great enthusiasm and a positive attitude to face their problems. By reviewing their college lives with many struggles, these student athletes obtain invaluable fulfillment at last.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限制.....................................5 第三節 名詞釋義.....................................6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運動績優生升學管道之沿革與現況..................9 第二節 學校適應之意涵...............................12 第三節 運動選手之生涯規劃與發展......................21 第四節 本章總結....................................24 第三章 研究方法....................................26 第一節 研究參與者..................................26 第二節 研究方法的選擇...............................28 第三節 蒐集資料方法...............................31 第四節 資料分析...................................36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41 第一節 小香的生命故事...............................41 第二節 小如的生命故事...............................53 第三節 小毛的生命故事...............................64 第四節 小胖的生命故事...............................76 第五節 自我生命故事.................................89 第六節 研究發現與討論...............................9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06 第一節 結論.......................................106 第二節 建議.......................................108 參考文獻……………………………………………………………………112 中文部分………………………………………………………………112 英文部分………………………………………………………………118 附錄一 訪談大綱(1)個人成長歷程與大學求學經歷……………………122 附錄二訪談大綱(2)生涯規劃與生涯發展………………………………124 附錄三研究參與邀請函暨同意......................................................126 附錄四研究檢核表………………………………………………………128 附錄五逐字稿(摘錄)…………………………………………………129 個人小傳……………………………………………………………………141

    中文部分
    王文科(1999)。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雅惠(2003)。女性運動員於社會化中之動機、角色衝突及困境之研究-以參與九十二年大專運動會甲組女選手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朱敬先(1992)。健康心理學。台北:五南。
    何全進、杜登明(1991)。運動績優保送生的回顧與展望-以中興大學籃球運動績優生為例。大專體育,50,72-76。
    李清楠(1984)。論運動員的生活、學業與職業。國民體育季刊,13(4),31-33。
    李欣靜(2005)。大學校院甲組桌球選手生涯發展與生涯輔導需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李佑峰(2006)。經驗.知識.記憶--一位高中籃球教練的敘說探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周文祥(1996)。運動員的生涯規劃。國民體育季刊,25(3),60-68。
    吳新華(1991)。國小學童生活適應問題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報,4,199-253。
    吳敏華(2004)。高中籃球運動績優生學校適應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吳忠誼(2005)。運動員的身體故事-「運動人」、「不馴服」。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吳芝儀(2003)。敘事研究的方法論探討。載於齊力、林本炫主編,質性研究與資料分析(頁143-170)。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吳弦峰、陳怜潔(2001)。現行運動績優保送制度問題之研究。南大體育,9,58-72。
    林美珠(1990 )。敘事研究-從生命故事出發。輔導季刊,36(4),27-34。
    林佩玲(2006)。原住民大專學生知覺親子關係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天主教輔仁大學,台北縣。
    林國棟(1984)。運動選手的學業問題。國民體育季刊,13(4),44-50。
    林國欽、周財勝(2004)。大專院校優秀羽球運動選手持續參與訓練因素之探討。 台東大學體育學報,2,17-34。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3(2),122-135。
    林慶宏(2006)。衝突、衝動、衝擊-桌球選手與教練互動關係敘說。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林幸台(1993)。高一資賦優異學生生涯發展歷程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9,191-214。
    林幸台(1995)。生計輔導的理論與實施。台北:五南。
    林文進(1998)。大專運動績優升學業輔導策略之研議。國立台灣體育學報,3,1-27。
    林德嘉(2008)。體育班制度是危害台灣教育的元兇。2009年8月15日,取自中華民國足球協會,網址http://www.ctfa.com.tw/
    邱美華、董華欣(1997)。生涯發展與輔導。台北:心理。
    卓石能(2002)。都市原住民學童族群認同與其自我概唸生活適應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紀俊吉、蘇慧慈(2006)。運動員應有的生涯規劃。大專體育,86,127-132。
    胡業成(2005)。花東地區高中職運動績優生學校生活困擾與適應情形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天主教輔仁大學,台北縣。
    胡耿毓(2000)。我國各級學校排球代表隊學生流失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的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徐耀輝(1992)。大學運動員運動社會化之性別差異。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郭啟瑞(2005)。國小學童依附關係與人際關係、生活適應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許育光(2000)。敘說研究的初步探討:從故事性思考和互為主體的觀點出發。輔導季刊,36(4),17-26。
    許建民(1998a)。運動績優保送生的角色衝突。中華體育,12(2),10-14。
    許建民(1998b)。運動績優保送生的角色衝突與因應策略。國民體育季刊,27(4),102-109。
    許樹淵(1979)。論運動績優保送生學術科的問題。現代體育,2(1),8。
    許樹淵(1981)。運動績優保送生學科成績之比較分析。體育學報,2(1),121-127。
    許瀞心(2004)。我國女子足球選手生涯規劃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張鼎乾、陳忠誠(2003)。漫談運動教練對學生運動員課業的學習疑慮輔導。大專體育,68,51-53。
    張宏亮(1995a)。大學運動績優保送生之學校適應探討(上)。國民體育季刊,24(2),77-83。
    張宏亮(1995b)。大學運動績優保送生之學校適應探討(下)。國民體育季刊,24(3),156-164。
    張宏亮(1995c)。大學運動績優保送生之學校適應因應策略。中華體育,9(2),21-28。
    張宏亮(1996a)。大學運動績優保送生之學習困擾來源。台灣師大體育研究學刊,復刊號,2,33-44。
    張宏亮(1996b)。大學運動績優保送生之學習行為。中華體育,10(1),23-31。
    張宏亮(1996c)。從求助理論談教練對運動績優保送生的學業輔導。國民體育季刊,25(2),52-61。
    張宏亮(1996d)。運動績優保送生學習困擾及求助對象現況調查。大專體育,28,91-96。
    張春興(2001)。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黃金柱(1984)。影響運動績優保送生訓練意願因素之調查分析。師大學報,29,229-286。
    黃宜萍(2002)。徘徊在社會體制的十字路口-十八名女性運動員運動社會化與身份認同的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黃楗翔(2003)。運動績優生與一般生適應情形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黃幸玉(2007)。「向東洋魔女挑戰」:一位前女子排球運動員運動生涯之敘說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莊翠玉(1996)。運動績優生就讀大專院校一般科系之學校適應情況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莊麗君、黃宜萍(2005)。大學女性運動績優生運動社會化模式之雛型。體育學報,38(3),75-88。
    陳聖芳(1997)。走在挑戰極限的路上-我國運動員的生活、學業和出路問題。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台北市。
    陳美華(1994)。從性別角色的觀點看女性參與運動。中華體育,8(1),17-23。
    鈕文英(2007)。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市 : 雙葉書廊。
    馮麗花(2004)。優秀運動員壓力來源及因應策略之質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馮麗花、李淑玲(2004)。運動員壓力來源及因應策略之探討。大專體育,74,171-178。
    曾逸誠(2005)。大學運動績優生其生活適應與生涯發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詹清泉(1984)。運動員的學業問題。國民體育季刊,13(4),41-43。
    葉素汝(1998)。女性運動員性別角色衝突之探討。國民體育季刊,27(1),54-59。
    樊正治(1984)。有感於運動員生活、學業與職業。國民體育季刊,13(4),25-30。
    蔣美華(2003)。大專僑生生活適應與生涯輔導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蔡長啟(1984)。運動員的生活、學業與職業。國民體育季刊,13(4),14-92。
    歐慧敏(1996)。國小學生因應策略與行為困擾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賴永和(2001)。國民中小學退休教師生活適應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薛靜如(2006)。兒童情緒管理與人際問題解決態度、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謝佳男(1991)。運動之路的起伏與調適-八位體育保送生的經驗。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謝佳男(2000a)。我國體育保送制度下體育保送學生面臨的問題。國民體育季刊,29(3),61-68。
    謝佳男(2000b)。體育保送生追蹤研究報告-以一所普通大學體育系保送生為例。資優教育季刊,77,16-23。

    英文部分
    Arkoff, A. (1968). Adjustment and mental health. New York: McGraw-Hill.
    Berk, L. E. (2000). Child development (5th ed.). Boston: Allyn & Bacon.
    Brown, C., Glastetter-Fender, C., & Shelton, M. (2000). Psychosocial identity and career control in college student-athlete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56, 53-62.
    Bruno, F. J. (1977). Human adjustment and personal growth: Seven pathway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Clandinin, D. J. & Connelly, F. M. (2003). 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蔡敏玲、余曉雯)。台北:心理出版社。(原著於2000出版)
    Coakley, J. & White, A. (1992). Making decision: gender and sport participation among British adolescents. Sociology of Sport Journal, 9, 20-35.
    Gordon, D. R. & Paci, E. (1995). Narrativ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B. Spilker (Ed.), Quality of life and pharmoeconomics in clinical trials (2nd ed., pp. 387-395). New York: Raven.
    Henderson, K. A. (1996). One size doesn’t fit all: the meaning of women’s leisur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8(3), 139-147.
    Hollander, E. P. (1967).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social psycho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Kaplan, P. S., & Stein, J. (1984). Psychology of adjustment. Belmont, Calif. : Wadsworth Pub. Co.
    Keim, M. C. & Strickland, J. M. (2004). Support services for two-year college student-atheletes. College Student Journal, 38(1), 36-43.
    Lazarus, R. S. (1969). Patterns of adjustment and human effectiveness (2nd ed.), New York:McGraw-Hill Book Company
    Lally, P. S. & Kerr, G. A. (2005). The career planning, athletic identity, and student role identity of intercollegiate student athletes.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76(3), 275-285.
    Lieblich, A, Tuval-Mashiach, R., & Zilber, T. (2008). 敘事研究:閱讀、分析與詮釋(吳芝儀)。嘉義:石濤文化。(原著於1998出版)
    Martens, M. P. & Cox, R. H. (2000). Career development in college varsity athletes.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41, 172-180.
    Nixon II, H. L. & Frey, J. H. (2000). 運動社會學(王宗吉)。台北:洪葉。(原著於1996出版)
    Riemer, B. A., Beal, B., & Schroeder, P. (2000). The influences of peer and university culture on female student athletes’ perceptions of career termination,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social isolation. Journal of Sport Behavior, 23, 364-378.
    Riessman, C. K. (2003). 敘說分析(王勇智、鄧明宇)。台北:五南。(原著於1993出版)
    Schwebel, A, I., Barocas, H. A., & Reichman, W. M. (1990). Personal adjustment and growth: A life-span approach. Iowa: W. C. Brown Publishers.
    Shaffer, D. (1996).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pp. 403-502). Brook: Cole.
    Shurts, W. M. & Shoffner, M. F. (2004). Providing career counseling for collegiate student-athletes: a learning theory approach. 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 31(2), 95-109.
    Wearing, B. (1992). Leisure and women’s identity in late adolescence: constraints and opportunities. Society and Leisure, 15(1), 323-343.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