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呂奇品 |
---|---|
論文名稱: |
水墨畫的意象構成:魚之圖像創作 The Image Composition of Ink Painting: Creating the Graphic of Fish |
指導教授: | 李振明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79 |
中文關鍵詞: | 意象 、構成 、符號 、圖像 |
英文關鍵詞: | Image, Composition, Symbol, Graphic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507 下載:3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意象構成是由許多語言符號、圖像構成畫面的創作方式。現代人生活中太多片段的記憶畫面、圖像符號大量充斥,個人對社會、生活的體驗許多零散的視覺感官經驗藉由此手法拼湊成一個具有意味形式的敘事性畫面。其特徵通常是建構的複合式、幾何式、虛擬的,有設計思維的。
本研究以「意象構成」為核心,主要分成三個層次探討,第一:理論思維根基。從西方的圖像學符號學談起,說明圖像與符號在藝術創作中所代表的意義;再從象徵概念和繪畫中的象徵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觀點切入並剖析;接著分析「意象構成」各自的意義與在水墨畫中的影響。第二:「意象構成」水墨畫家探究。列舉以「意象構成」為創作手法的水墨畫家,從他們的創作理念創作思維加以探討解析。第三:個人創作研究。從前兩項的探究裡分析自己的創作理念、題材立意、表現技法…..等等,加上作品說明。
個人的創作主要是以意象構成為表現的形式,透過畫面圖像符號的構成,配合西方塊面分割構圖。以石頭、魚擬態偽裝的概念使用皴法加上拓印技法處理畫面,再使用色塊與勾金線方式,嘗試不同以往的表現手法。期待在此意象構成研究中,使自己的創作方向和路程更加踏實與清晰。
Image composition is a creative technique which combines a series of verbal symbols and graphics to compose a painting. Nowadays, we are overwhelmed with scattered memories and graphic symbols. We can use this technique to assemble our fragmented visual experiences of life and society into a meaningful narrative painting. The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this creative technique are deliberately composed of a way such as composite, geometric, and virtual.
Using image composition as its core, this study is divided into three different levels: first, the theoretical base explains the meaning of graphics and symbols in artistic creation which is on the basis of western iconography and semiology. In addition, symbolism and surrealism in painting are used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meaning of image composi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ink paintings. Second, this focuses on a study of the image composition techniques of ink painting artists. Examples are given of ink painting artists who use image composition as a creative technique. Their works are analyzed and explained from the points of view of their creative ideals and philosophies. Third, the study talks about the personal creative technique. Based on the previous two levels, the author analyzes its own creative ideals, the meaning of the subject, the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and the description of this work.
The author’s creation is using image composition as its manifestations. Through the composition of graphics and symbols, along with western split face block technique. For composing the paintings, use stones and fishes to mimicry, and to combine the wrinkle technique and frottage technique along with color blocks and golden edges. Through this image composition research, the author wishes to create a brand new technique and to make his own way of creation more clearly.
一 中文書目
1. (東漢)許慎撰,《說文解字》,楊家駱編,臺北:世界書局,民國49年11月初版。
2. (唐)孔穎達,《周易正傳》卷八,臺北:廣文書局,1972年1月。
3. (宋)郭若虛,《圖畫見聞誌》,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年第2刷。
4. (清)鄭績,《夢幻居畫學簡明》,引載俞崑《中國畫論類編-下》,臺北:華正書局,民國73年初版。
5. 方祖燊,《西方繪畫史》,臺北:國家出版社,2005年1月初版。
6. 王秀雄,<向傳統的國畫挑戰-洪根深的彩墨畫>,《雄獅美術雜誌》,84期,1978年。
7. 王秀雄,<自然與超自然的水墨風格-李振明繪畫作品評析>,《李振明作品集》,台北,繪畫欣賞交流圖書館,1992年。
8. 王魯湘,《中國名畫家全集:黃賓虹》,臺北:藝術家出版社,2001年7月初版。
9. 江祖望,《水墨畫與台灣美學》,臺北:臺北利氏學社,2004年。
10. 何懷碩,《苦澀的美感》,臺北:立緒文化,民國87年10月初版。
11. 何懷碩,《創造的狂狷》,臺北:立緒文化,民國87年10月。
12. 何懷碩,《給未來的藝術家》,臺北:立緒文化,民國92年7月初版。
13. 余秋雨,《藝術創造工程》,臺北:允晨文化,2001年初版。
14. 李可染,《李可染畫論》,臺北:華正書局,民國76年2月初版。
15. 李長俊,《西洋美術史綱要》,臺北:雄獅,民國87年。
16. 李振明,《李振明作品集》,臺中市:臺中市文化局,民國97年11月。
17. 李振明,<從現代水墨的改革到心墨無法的實踐>,《洪根深藝術泥爪》,高雄:正修科技大學,2004年。
18. 杜松柏,《論藝術原委與形象思維》,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民國96年3月初版。
19. 林崇宏,《造形的構成—視覺設計應用的基礎與原理》,臺北:視傳文化,2002年9月初版。
20. 林達隆,<山水畫論的符號與象徵學>,《水墨新紀元-2002年水墨畫理論與創作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2002年7月初版。
21. 凌嵩郎、蓋瑞忠、許天治等編著,《藝術概論》,國立空中大學,民國76年6月初版。
22. 袁金塔,《人性進化論》,臺北:正因文化,2003年。
23. 袁金塔,《中西繪畫構圖之比較》,臺北:藝風堂出版社,民國76年8月初版。
24. 高千惠,《藝種不原始》,臺北:藝術家出版社,2004年1月初版。
25. 梅墨生,《中國名畫家全集:李可染》,臺北:藝術家出版社,2000年11月初版。
26. 陳兆復,《中國畫研究》,臺北:丹青圖書公司,民國77年再版。
27. 陳望衡,《中國古典美學史》,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
28. 陳滿銘,《意象學廣論》,臺北:萬卷樓圖書,2006年11月。
29. 陳懷恩,《圖像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如果出版社,2008年1月初版。
30. 陸蓉之,<台灣當代水墨化的邊緣位置>,《在傳統邊緣-拓展當代水墨藝術的視界》,台北:帝門藝術基金會,1998年。
31. 曾長生,《超現實主義藝術》,台北:藝術家出版社,民國89年12月初版。
32. 曾肅良,《台灣現代美術大系:意象構成水墨》,臺北:文建會,2004年12月。
33. 雄獅中國美術辭典編輯委員會,《中國美術辭典》,臺北:雄獅圖書公司,1997年10月三版一刷。
34. 馮友蘭,《馮友蘭選集》上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7月。
35. 黃光男,《畫境與化境》,臺北:典藏藝術家庭,2007年6月初版。
36. 黃光男,《藝海微瀾》,臺北:允晨文化,民國81年9月。
37. 黃賓虹,《黃賓虹畫語錄》,臺北:華正書局,民國75年初版。
38. 葉尚青,《潘天壽論畫筆錄》,臺北:丹青出版,1987年。
39. 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臺北:滄浪出版社,1986年9月。
40. 道濟,《石濤畫語錄》,臺北:聯貫出版社,民國62年6月初版。
41. 劉思量,《藝術心理學:藝術與創造》,臺北:藝術家出版,民國91年10月四刷。
42. 劉振源,《超現實畫派》,臺北:藝術圖書公司,1998年11月初版。
43. 蔡維玲,《集聚.等待—蔡維玲都市群像彩墨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論文,民國94年。
44. 蕭瓊瑞,《台灣美術評論全集:劉國松卷》,臺北:藝術家出版,1999。
45. 謝恩,《絕對的藝術家:趙春翔的藝術世界》,臺北:大塊文化出版,1997年。
二 翻譯書目
1. 安海姆,《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雄獅圖書,1985年。
2. 高橋正人,《構成-視覺造型之基礎》,王秀雄譯,臺北:大陸書店,民國59年。
3. 康丁斯基 Wassily Kandisky,《論藝術裡的精神性》,呂澎譯,臺北:丹青圖書,民國76年2月初版。
4. 喬納森・卡勒,《索緒爾》,張景智譯,臺北:桂冠圖書,1992年1月初版。
5. 黑格爾,《美學》,朱夢實譯,臺北:里仁書局,民國70年9月。
6. 路希史密斯 L・Smith,《視覺藝術》,李長俊譯,臺北:大陸書店,1990年4月初版。
7. 潘諾夫斯基 Erwin Panofsky,《造型藝術的意義》,李元春譯,臺北:遠流出版,1996年7月初版。
8. 鮑列夫,《美學》,北京:中國文聯出版。
9. 羅蘭・巴特,《符號學美學》,董學文、王葵譯,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2年5月1日初版。
三 網路資料
1.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顏色,http://huiyuan.minghui.org/big5/html/articles/2006/6/6896.html,2009年5月瀏覽。
2. 王瑩,<理性與感性:袁金塔為現代水墨探新路>,http://www.taiwan-panorama.com/show_issue.php?id=2000118911105c.txt&table=0&h1=%BE%FA%A5v%A4%E5%A9%FA&h2=%B6%C7%B0O,2010年5月瀏覽。
3. 李建緯,〈符號學是什麼?從藝術作品談起〉,http://tw.myblog.yahoo.com/jw!qHDeZeaRGAK4mhyW4QKZHQ--/article?mid=8604,2010年4月瀏覽。
4. 袁金塔部落格,http://blog.artlib.net.tw/author_page.php?act=view&ename=1111111,2010年5月瀏覽。
5. 陳其寬,http://www.tunghai74.org/events-and-photos/2007/070609-ChenQiKuan.htm,2010年5月瀏覽。
6. 陳瑞文,<進入黑洞的藝術家-寫在李振明個展之前>,http://tw.myblog.yahoo.com/ji-mi/article?mid=130&next=277&l=a&fid=7,2010年5月瀏覽。
7. 曾肅良,<新圖騰主義的誕生-評析李振明的彩墨作品>,http://tw.myblog.yahoo.com/ji-mi/article?mid=94&prev=95&next=93&l=a&fid=7,2010年5月瀏覽。
8. 象徵,《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E8%B1%A1%E5%BE%B5,2010年4月瀏覽。
9. 象徵主義,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shuhua/2005-12/27/content_3974360.htm,2010年4月瀏覽。
10. 象徵主義,http://blog.udn.com/lu921/1225002,2008年4月瀏覽。
11. 象徵主義,http://pitayastudio.myweb.hinet.net/art12_2.htm,2010年4月瀏覽。
12. 象徵主義,http://www.cmcart.com/ramble/artinfo.asp?ID=8,2010年4月瀏覽。
13. 象徵主義,《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E8%B6%85%E7%8E%B0%E5%AE%9E%E4%B8%BB%E4%B9%89,2010年4月瀏覽。
14. 超現實主義,http://tart.ntua.edu.tw/art/lan-yi-xin/surrealism.htm,2010年4月瀏覽。
15. 超現實主義,http://vr.theatre.ntu.edu.tw/hlee/course/th6_520/sty_20c/painting/surrealism.htm,2010年4月瀏覽。
16. 魯東,http://aliko0115.pixnet.net/blog/post/24458374,2010年4月瀏覽。
17. 擬態,http://blog.roodo.com/bonjour_designer/archives/7475133.html,2010年5月瀏覽。
18. 謝東山,<當代水墨傳奇-李振明的花、鳥、蟲、魚>,http://tw.myblog.yahoo.com/ji-mi/article?mid=99&prev=100&next=98&l=a&fid=7,2010年5月瀏覽。
19. 變態,《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E8%AE%8A%E6%85%8B,2010年5月瀏覽。
20. 羅時瑋,﹤現代都會建築的擬仿向度﹥,民國82年9月,http://www.arch.mcu.edu.tw/Dwang/%E7%BE%85%E6%99%82%E7%91%8B%E8%AB%96%E6%96%87.doc,2010年5月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