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劉沛晴 Liu Pei Ching |
---|---|
論文名稱: |
我國數位內容加值服務拓展方向之研究---以有線電視內容提供者為例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Value-Added Services in Taiwan’s Cable Television Digital Content |
指導教授: | 朱則剛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圖文傳播學系 Department of Graphic Arts and Communications |
論文出版年: | 2002 |
畢業學年度: | 9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83 |
中文關鍵詞: | 數位內容 、加值服務 、跨平台 、模組化 |
英文關鍵詞: | digital content, value-added service, interoperability, modularity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42 下載:4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行政院於「挑戰2008:國家重點發展計畫(2002-2007)」中,將「數位內容」列為「兩兆雙星」計畫之一。在全球數位電視產業正將開始蓬勃之際,支配台灣八成以上家庭電視生活的「第四台」有線電視,其優質內容逐漸可透過資訊科技的數位化技術進行加值並轉製成「數位內容」,充分發揮「內容」本身的各項價值(林宏澤,民91)與服務。
本研究以「修正式德菲法」的專家預測,探討我國數位內容加值服務之拓展方向,發現有線電視業者應以既有資源與頻道優勢,建構出以學習、體育與遊戲等數位內容為主的加值服務,並讓內容具備需求性、吸引性、差異性以及信任度等12項特質;在服務導向方面,則以提供「一系列完整的服務」為具體建議。「跨平台」與「模組化」加值方式在技術上仍有進步空間,且建議應以接收端介面與接收方式為企畫重點。另外,數位頻道倍增之後,充裕的數位頻道也是加值的利基之一,將頻道提供給小型的內容提供者進用(Access),亦可視為數位內容加值服務的拓展方向。
在數位內容加值服務市場尚未成熟之際,數位內容產業在軟、硬體的推廣應以互動式服務為主要訴求,以提供傳統電視無法提供的數位服務為號召;在未來幾年的企業規劃中,建議多規劃與培養跨媒體數位內容的經營能力,包括:人才、內容與產業合作等。
The digital content has been included in the plan by the highest level of executive branch in 31 may 2002. As the rising and flourishing of the global digital television industry, the cable television affecting Taiwan people is digitalizing vigorously, no matter software or hardware. Before a successful governance model of CATV digital contents was born, we have to consider how to develop and spread the value-added service in digital contents.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e advantages of CATV digital content and its values in the future.
According to “Modified Delphi”, this dissertation researches the direction of extending and using the add-value-service in digital content. We found the proprietors of Cable TV should well use the existing advantages of resources and channels to build several main dimensions of add-value-service such as learning,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V-game etc. These dimensions have to possess 12 characters, which are attraction, confidence, and variance etc.
In service orientation, we point out that supplying a series of complete service should be a trend in the future. The problems with add-value-technique of “Interoperability” and “modularity” will be the next main cause we have to face. Besides that, we also suggest the interface and mode of receiver should be another main point of proposal in the case. One of the advantages of add-value-service in digital broadcast is abundant digital channels, which could offer smaller “content-provider” to access and be regarded as another extending direction.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丁明勇(民73):《產生研究發展方案的一種架構》,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丁懿芬(民89):〈互動式電視發展分析〉。《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2000
年12月研究報告》。
丁惠民(民90):〈太平洋崇光百貨(Pacific Sogo Department Store)---整
合實體行銷與數位資料提供顧客更多消費樂趣與時尚資訊〉。《電子化企業:經理人報告》,第27期11卷,頁47-52。
天下雜誌編輯部(民89):〈e時代人才創新管理〉。《天下雜誌》,2000年9
月號,頁96-108。
天下雜誌(民91):〈電視新紀元來臨〉。《天下雜誌》,譯自經濟學人4月13日,2002年10月號,頁125-130。
王秀紅、謝臥龍、駱慧文(民83):〈醫療行為中性騷擾的界定與預防---德懷研究〉。《公共衛生》,第21卷第1期,頁1-13。
王如蘭(民90):《迎接寬頻時代的挑戰---論台灣無線電視業者內容加值服務方向》。國立台灣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皓正(民91a):〈數位電視發展策略,可師法歐美日〉。《經濟日報》,3版,民91年9月27日。
王皓正(民91b):〈東森、和信數位電視,今天開播〉。《聯合新聞網報導》,民91年10月1日。
王嫦瑛(民89):〈全球數位電視地面廣播服務現況〉。《產業論壇》,第二卷第一期,頁45-58。
中華電信(民92):《2003中華電信光電展DM》。台北:世貿中心,2003
年4月。
中嘉網路(民92):《中嘉網路說明文件「互動電視」》。台北:世貿中心,2003年4月。
中央社(民91):〈美國數位電視2007年全面換裝內建〉。《華盛頓電》,民91年12月23日。
元大基金(民91):〈數位電視---硬體商機大於軟體商機〉。《元大基金報導》,民91年10月24日。
甘尚平(民86):《大匯流:整合媒體、資訊與傳播》。台北:亞太圖書。
司徒達賢(民84):《策略管理》。台北:遠流。
民國九十年工商及服務業普查初步報告(普查結果提要分析)(民91):行政院主計處資料。
田媛、王相和(民91):〈台灣數位電視開播 西部地區今可收看〉。《工商時報焦點新聞版》,民91年6月1日。
石世豪(民90):《數位化時代無線電視之定位與發展》。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計畫編號:rdec-res-090-004。
朱則剛、吳明德、林麗娟著(民88):《視聽資料管理》。台北縣蘆洲市:國立空中大學。
朱砡瑩(民88):《我國有線電視費率管制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碩士論文。
朱善存(民90):〈打造數位發電廠--淺談IDC〉。《資訊與電腦》,第256
期1卷,頁18-23。
成章瑜、莊淳雅(民91):〈朱家良的品牌心靈〉。《遠見雜誌》,2002年6
月號,頁74-131。
行政院(民91):《挑戰2008:國家重點發展計畫(2002-2007)》。
谷玲玲(民92):〈媒介組織經營策略〉。《新世紀媒體經營管理》,頁2-55。
呂沐錡(民92):〈互動電視產業發展與未來的機會〉。《數位視訊多媒體月刊》,2003年4月號。
呂筱茵(民90):〈數位時代的知識管理〉。《能力雜誌》,第545期7卷,
頁48-53。
呂廣英(民74):〈簡介模組化設計與應用〉。《機械月刊》,四月號,頁121-125。
宋文娟(民90):〈一種質量並重的研究法---德菲法在醫務管理學研究領域之應用〉。《醫務管理期刊》,第2卷2期,頁10-21。
余淑美(民88):〈數位有線電視STB之發展〉。《通訊雜誌》,第69期,頁10-21。
李天鐸(民92):〈管理透視:全球化風潮下台灣傳播產業發展困境與調整〉。《新世紀媒體經營管理》,頁266-310。
李維聰(民91):《有線電視寬頻社區即時多頻道、多媒體傳輸機制之設計》。NSC90-2213-E-035-001。
李天任、藍莘(民84):《大眾媒體研究:導論》。台北市:亞太圖書。
李隆盛(民77):〈得爾非法預測術在技職教育上的應用〉。《工業教育雙月刊》,第七期1卷,頁34-60。
李國樑(民89):《技術策略、技術創新能力與創新管理之關係研究---以台
灣生物科技產業為例》。長榮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淑婷、謝臥龍、邱啟潤(民90):〈衛生所護理師角色功能之探討---德爾菲研究〉。《護理研究》,第九期三卷,頁269-278。
李桂芝(民90):〈我們要數位電視還是數位化的電視〉。《廣電人》,80期,
頁24-27。
李秀珠(民90):〈有線電視數位化之後提供雙向互動服務之因應策略與市
場需求研究〉。《台灣有線視訊寬頻網路發展協進會委託執行》。
李彥甫(民91a):〈數位內容驅動的力量〉。《通訊雜誌》,2002年10月號,頁89-91。
李彥甫(民91b):〈數位影音內容一魚多吃〉。《通訊雜誌》,2002年9月號,頁27-30。
巫宗融(民90):《價值鏈管理》。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吳芝儀、李奉儒(民79):《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吳品賢(民90):〈日本全面邁向數位時代〉。《數位視訊多媒體月刊》,2001年4月號。
吳統雄(民76):〈決策與溝通的新技術---大慧調查〉。《卓越雜誌》,第29期,頁143-146。
吳建伯(民90):《影音新聞網站之經營與管理》。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雅玲(民90):〈德懷術及其在課程研究上的應用〉。《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研究》,第9期,頁297-306。
邱淑芬、蔡欣玲(民85):〈德爾菲預測術---一種專家預測的護理研究法〉。《護理研究》,第4卷第1期,頁92-98。
林寶樹(民92):〈我國視訊產業發展願景〉。《數位視訊多媒體月刊》,2003年4月號。
林士蕙(民91):〈日韓科技大車拚〉。《e天下雜誌》,2002年7月號。
林培堅(民91):《隨選視訊科技之研究:採用與影響》。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宏澤(民91):〈尋找不景氣中的明日之星〉。《數位新世紀》,第3期,頁8-9。
林英任(民86):《以結構主義的角度進行模組化產品特性與評估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清山(民81):《心理與教育統計書》。台北:東華書局。
官振萱(民89):〈網路內容產業將十倍速起飛〉。《天下雜誌》,2000年5月號,頁208-121。
胡玉純(民86):《我國有線電視實施頻道分級收費制度之研究》。世新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幼慧(民85):《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巨流。
施美玲(民86):《大眾傳播研究方法》。台北市:五南。
胡迪福(民91):〈桃太郎力挺數位內容---e-Japan護航〉。《網路通訊》,2002年11月號,頁28-33。
洪宗貝、薛健爵(民86):〈跨平台決策支援系統之研製〉。《義守大學學報》,第四期,頁175-186。
洪儀芳(民91):《台灣與日本數位電視的發展與困境》。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瓊娟(民91):〈數位火車頭---數位娛樂計畫創造新契機〉。《通訊雜誌》,2002年10月號,頁70-71。
翁正修(民92):〈數位內容產業投資現況與促進投資相關輔導措施〉。《2003數內容產業交流暨促進投資聯誼會會議手冊》,民國92年4月25日,頁5-13。
翁正修(民91):〈兩兆雙星產業---數位內容商機無限〉。《網路通訊》,2002年11月號,頁19-23。
徐秋華(民92):〈中國數字高峰會參訪報告〉。《公共電視研究發展部》。
徐言(民91):《迎向5C整合寬頻 e世紀》。師大--東森寬頻講座,2002年8月21日
徐秋華(民89):〈英國數位電視發展現況〉。《公共電視研究發展部》。
孫均恆(民85):〈披荊斬棘:新產品普及的五大關鍵〉。《突破雜誌》,第104期,頁24-25。
連耀南(民83):〈從加值服務網路的觀點看國家資訊基礎建設〉。《電腦與
通訊》,第35期,頁28-36。
莊素玉(民89):《創新管理---探索台灣企業的創新個案》。台北市:天下遠見。
許熾榮(民91):〈解決網路壅塞之方案〉。《通訊雜誌》,105期。
網址:http://www.grandsoft.com/gim/009/dtr93.htm。
許時嘉(民90):《市場調查實務手冊》。台北:小知堂。
陳麗珠(民88):〈以德懷術(Delphi Method)評估台灣省教育優先區補助政策實施成效之研究〉。《教育學刊》,第15期,35-64頁。
陳炳宏(民92a):〈媒介內容產製與流程管理〉。《新世紀媒體經營管理》,頁58-112。
陳炳宏(民92b):〈台灣有線電視產業與市場議題〉。《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傳播管理專題研討」》,2003年3月22日。
陳炳宏(民90):《傳播產業研究》。台北市:五南。
陳琇玲、楊志良(民83):〈省市立醫院負擔政策責任項目之專家評估〉。《中華衛誌》,第13期5卷,頁395-404。
陳弘儒(民90):〈另一個廣播電視---網路影音的直播〉。《廣電人》,73期,頁30-31。
陳孝凡(民91年6月1日):〈迎接數位新時代---先換數位電視機〉。《中國時報影視娛樂版》。
陳忠勝(民91):《我國無線電視數位化之產業分析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清河、卓冠齊(民90):〈媒介數位化後之匯流與分流新模式研究〉。《數位時代中的媒介與文化趨向國際學數位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頁3-20。
陳力昕(民91):〈哈韓風追根究底---韓國數位內容計畫領先行〉。《網路通訊》,2002年11月號,頁24-28。
程宗明(民91):〈第八屆亞洲廣播電視2002年國際研討會(BroadcastAsia2002, Suntec Singapore):「世界性廣播」(Worldcasting) 研習報告〉。《公共電視研究發展部》。
張文輝(民92年6月12日):〈付費頻道必須單頻單賣----新聞局硬性規
定產業界爭議多〉。《聯合報/B2版/北市生活》。
張慧君(民91):〈有線電視期待野百合也有春天〉。《通訊雜誌》,第96
,頁1-4。
張慧君(民89a):〈由電視商務(T-Commerce)看數位視訊服務之發展〉。
資策會科專成果:經濟部技術處。計畫編號: ITRICC-0267-C334。
張慧君(民89b):〈數位視訊服務(DVS)發展現況與趨勢。資策會科專成果:經濟部技術處。計畫編號:ITRICC-0627-S307。
張延華(民83):〈有線電視商機無限〉。《通訊雜誌》,創刊號,頁1-4。
張志維(民91):《數位內容產業之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劭勳、林秀娟(民85):《SPSS For Windows統計分析---出等統計與高等統計》。台北、松岡。
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民87):《經濟學》。翰蘆圖書出版總經銷。
馮建三(民83):《媒介經濟學》。台北市:遠流。
曾宏坤(民90):〈三網融合及其物理網路的選擇〉。《北京---世界計算機研討會中南工大資訊學院》,頁24-36。
曾國峰(民92):〈媒介組織資訊管理〉。《新世紀媒體經營管理》,頁204-236。
曾信超、李國樑(民88):〈技術創作與創新管理之研究---以台糖公司為例〉。《1999年中華民國科技管理論文研討會》,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
游家政(民85):〈得懷術及其在課程研究上的應用〉。《花蓮師院學報》,第六期,頁1-24。
程予誠(民88):《新媒介科技論》。台北市:五南。
梁朝雲(民91a):〈從跨領域整合談數位內容產業的人才培育〉。《資訊傳播學術研討會》,世新大學主辦。
梁朝雲(民91b):〈數位內容產業發展與政策推動〉。《TIGAX台北國際印刷機材展暨印刷傳播科技研討會》,頁1-5。
郭乃文(民88):《台灣地區非都市土地管理與永續發展---以國家公園規劃與經營管理為例》。台灣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博士論文。
彭芸、王國樑(民86):《我國影視媒體產業(值)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暨發展中心。
彭漣漪(民91):〈4年內,你一定要買數位電視?〉《e天下雜誌》,
六月號,頁14-29。
黃玉珍(民92年6月13日):〈北市數位電視付費頻道〉。《經濟日報第8版》。
黃翔祺(民92):〈韓國寬頻網路政策〉。《Focus on Internet News & Date》,2003年2月17日。
黃兆璽(民91):〈東森搶先視範三通---香港60萬戶免費收看廣東深圳也大開眼界〉。《星報8版》,民91年6月6日。
黃俊英(民85):《企業方法》。台北:東華書局。
黃旭昇(民91):〈數位電視戰火將啟北縣府為消費者權益把關〉。《中央日報報導》,民91年10月31日。
黃淑琴(民89):〈論裁員之後ICP業的生存之道〉。《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2000年12月研究報告》。
黃光國(民88):〈知其短,守其長:論『系統思維』的特色與限制〉。《應用心理研究》,第3期,頁1-8。
黃台陽(民91):〈華文數位內容產業發展分析〉。《數位內容產業發展研討會手冊》,2002年2月20日。
黃玉珍(民91):〈經部輔導數位內容產業〉。《經濟日報/35版/科技產業2》,民91年4月19日。
楊和炳(民79):《市場調查(再版)》。台北:五南書局。
楊正瑀(民91):〈日本數位內容市場發展現況〉。《產業透析:電子商務透析》,民91.12期,頁14-21。
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民77):《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冊)》。台北:東華書局。
喻正翔(民87):《國內網路購物消費行為之調查研究》。淡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電子工程專輯(民91):〈韓國開始全面普及數位家電〉。《電子工程專輯》,新聞和趨勢版,民91年8月26日。
楊中傑(民89):〈有線電視系統經營何處去〉。《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2000年1月研究報告》。
楊宜真(民87): 《傳播科技人才能力需求與學程設計原則---修正式德菲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傳播所碩士論文。
經濟部工業局(民91年3月5日):〈經濟部工業局新聞稿〉。
經濟部高畫質視訊工業發展推動小組(民89):〈歐洲數位電視發展現況〉。
網址:http://www.dvo.org.tw/dvd/t/t1/one.asp。
葉乃靜(民88):〈從加值網路到資訊加值服務〉。《美國資
訊科學學會台北學生分會會訊》,第12期,頁79-92。
葉錦清(民87):〈網路頻寬即是無限商機〉。《通訊雜誌》,第53期。
趙敏(民90):《和信「遊戲大聯盟」數位內容營運計劃策略
探討》。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碧華、朱美珍(民84):《研究方法:社會工作暨人文科學
領域的運用》。台北:雙葉。
趙寧等編(民91):《媒體管理與市場調查Q&A》。台北市:
風雲論壇。
鄭湧涇(民90):〈大慧調查法---Delphi Method〉,《國科
會科教處研討會》。
網址:http://210.70.253.22/data/01-15-02/Delphi-NSC.ppt。
鄭志宏(民84):《企業界教育訓練人員基本專業能力之研究》。
私立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景熒(民90):《內容提供者加值策略類型之研究》。國立
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潘明宏(民87):《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韋伯文化。
劉芳梅(民92):〈全球有線電視VOD服務用戶將逐漸增加〉。《Focus on Internet News & Date》,2003年1月13日。
劉容妏(民91):〈數位視訊內容首部曲---數位化視訊資料庫
初探〉。《新視界》,第137期,頁108-113。
劉振鐸(民91):〈掌握關鍵技術趨勢,啟動台灣數位新願景〉。
《數位新世紀》,第3期,頁7。
劉金根(民89):〈三網融合要求CATV解決的幾個關鍵問題〉。
《2000年中國有線電視論壇》,第八屆全國有線電視綜合
信息網學術研討會,頁190-193。
駱慧文、謝臥龍、王興耀、張永源(民81):〈醫學教育主管心目中的良好醫者特質:德懷研究法之運用〉。《高雄醫學科學雜誌》,第8卷第3期,頁168-74。
潘明君(民92):〈美國電子媒體與娛樂前景看俏〉。《Focus on Internet News & Date》,2003年4月28日。
樂為良、陳曉開、梁美雅(民88):《新經濟---數位世紀的新
遊戲規則》。台北市:麥格羅希爾
蔡有藤、諶其騮(民91):〈從維護觀點架構系統模組化之研究〉。《技術學刊》,第17卷第3期,頁403-411。
蔡念中、劉立行、陳清河(民86):《電視節目製作》。台北
市:五南。
蔡淑瑜(民89):《有線電視產業因應分級付費制度策略之研
究》。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碩士論文。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應用服務分項計畫(民91):《數位
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九十二年度數位典藏創意加值計畫
徵求通告》。
賴雅芹(民91):《台灣地區互動電視產業發展現況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美秀、林佳靜、林秋芬、廖美南、張丹蓉(民88):〈發展專科護理師角色之可行性-德爾菲研究〉。《護理研究》,7(4),頁347-61。
簡陳中(民87):《我國有線電視與電信產業跨業經營之前景
研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藍浩益(民91):〈創投業者眼中的數位內容產業〉。《數位
新世紀》,第3期,頁13-15。
謝尚廷(民92):《牙科衛生士的角色與功能探討》。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臥龍(民86):〈優良國中教師特質之德懷分析〉。《教育研究資訊》,
5(3),頁14-28。
謝清俊(民91):《『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簡介》。『數
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計畫辦公室。
謝章富、陳雯琪(民90):〈數位化時代電視節目製作與企畫新趨勢〉。《藝術學報》,第69期,頁119-128。
謝潮儀(民72):〈德爾斐(Delphi)專家學者問卷法之應用
---以台北都會區為例〉。《法商學報》,第18期,頁109-132。
謝佳慧(民89):《願景管理---成功企業的夢想信念果敢與實踐》。台北市:
麥格羅希爾。
謝文全(民67):〈得懷術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今日教育》,第34期,
頁35-38。
謝邦昌、柯惠新、盧傳熙(民89):《市場調查與分析技術》,頁56-58。台北:
曉園。
瞿海源(民90):〈意見領袖對色情產業及性交易態度之專家意見分析研究
〉。《台北市政府委託中央研究院研究》。
簡瑞峰(民84):〈技術策略與新產品績效---以資訊應用軟體為例〉。《台北
商專學報》,第34期,頁243-288。
羅文輝(民90):〈網路對傳統媒介的影響:取代觀點的省思〉。《傳播研究
簡訊》,第26期。
關尚仁(民91):〈資訊時代的大媒體---談傳播科技發展〉。《華視演講---新傳播科技》。
關尚仁(民90a):〈媒體---一次生產,多元使用〉。《廣告雜誌》,第117
期2卷,頁112-113。
關尚仁(民90b):《科學教育宣導節目產製模式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計畫編號:NSC90-2515-S004-003。
顧玉珍(民84):〈商品閱聽人與真正的閱聽人---一場盲點論戰〉。《當代》,
第114期,頁18-31。
蘇昭月(民88):《權力狂潮:全球資訊科技勢力大預言》。台北:麥格羅
希爾。
饒大業(民91):《傳播媒體加值創新策略之應用---以聯合報系加值創新為
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龍曉光(民89):〈有線電視網信源共享與信息服務〉。《2000年中國有線電
視論壇》,第八屆全國有線電視綜合信息網學術研討會,頁76-78。
龔小文(民91年10月24日):〈數位電視邁入卡位戰〉。《聯合新聞網
報導》。
Peter(民91):〈由日本數位電視開播看其引發的數位網路商機〉。《新通訊元件雜誌》,第21期11月號。
Sachiko(民90):〈寬頻網路改寫日本數位電視普及劇本〉。《新電子科技雜誌》。189期,頁185-196。
二、英文部分
AOL Time Warner(2002):Mission and Values.
http://www.aoltimewarner.com/corporate_information/mission_and_values.adp.
Albarran, A.B.(1997):Management of Electronic Media. California:Wadsworth.
August E. G. & Jennifer H. M, Editors(2000):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Update 7th Edition. Butterworth-Heinemann
Brooks, K.W. (1979):Delphi technique: expanding applications. North Central Association Quarterly, vol. 53, no. 3, pp.377-385.
Brucel Berg(1998):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3rded).US, Allyn & Bacon,p57-93.
Compaine,B.M. & Gomery,D.(2000):Who Owns the Media? Competition
and Concentration on the Mass Media Industry, 3rd ed. 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cation.
Clark ,J&Guy,K.(1998):Innov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A Review Technology Analysis &Strategic Management,10(3),pp.363-395.
Choi, S. Y., Stahi, D. O. and Whinston, A. B. (1997), The Economics of Electronic Commerce, Macmillan Technical Publishing, Indiana.
Carroll, Raymond L. & Donald M. Davis(1993):Electronic Media Programming:Strategies and Decision Making, McGraw Hill, Inc. New york.
Churchill, G. A. (1991), Marketing Research: Methodological Foundations, 5th ed.,Chicago: The Dryden Press, pp.486-501.24.
Cochran, S.W. (1983):The Delphi method: formulating and refining group judgments. Journal of Human Sciences, vol.2, no.2, pp.111-117.
Couper, M.R. (1984):The Delphi technique: A tool for collecting opinions in teac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vol.31, no.3, pp.417-25.
Dalkey, N.(1969): The Delphi method: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group opinion. CA:Rand.
Delbecq, A.L., Van de Ven, A.H. and Gustafson, D.H., (1975) :Group techniques for program planning: Aguide to nominal group and Delphi processes", NJ: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Duffield C.(1993):The Delphi technique---a comparison of results obtained
using two expert panels. J Nurs Stud; 30(3), 227-37.
Fidler, R.(1997):Mediamorphosis:Understanding New Media. CA:Sage.
Franchak, S. J., Desy, J. & Norton, E. L. (1984):Involving business, industry, and labor:Guidelines for planning and evalu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gram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eries No. 250). Columbus,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Faherty, V. (1979):Continuing social work education: Results of a Delphi survey.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Social Work, vo.15, no.1, pp.12-19.
Hudson, M.F.(1988):A Delphi study of elder mistreatment : theoretical definitions, empirical referents and taxonomy.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Thesis (Ph.D.)
Higgins , J.M.(1995):The Core Competence:Innovation ,Planning Reciew,23(6),pp32-35.
Hendriks, Patrick(1999):Newspapers, a lost cause? :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newspaper firm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Netherlands. Dordrecht, The Netherlands ; Boston, Mass. : Kluwer Academic
Holden, M. C. & Wedman, J. F. (1993), Future issues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The results of a Delphi stud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vol.4, no.1, pp.5-24.
Justin Jameson,(1996). New Media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 Vol. 20, No. 6, pp. 399-413.
Jones, H. & Twiss, B.C. (1978):Forecasting Technology for Planning Decision. New York: Petrocelli Books.
Kowalski, Shelley, Grigsby, Jill, Newman, David M.(1999): Sociology of families. Thousand Oaks, Calif.
Linstone, H.A.,(1978):"The Delphi method", In J. Fowless (Ed.), Handbook of futures research, London: greenwood Press, pp.273-300。
Maney,K.(1996):Megemedia Shakeout,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Inc.
Mihail S. Romanos, (1989) . Demamd forecasting for parts used in modular products: a case study, Engineering Costs and Production Economics, Vol.17, No1-4, Aug, pp.231-244
Martino ,J.P(1983):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for Decision Making(2nd ed).New York:North-Holland Press.
McGourty. J. Tarshis .L.A &Dominick.P.(1996):Managing Innovation:Lessons from World Class Organizations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11(3/4),pp.354-368.
Paul Gough(2002):Study Finds Varied Picture of Digital TV. Media Daily News.
Pavlik, J.V.(1996):New Media Technology:Cultural and Commuerical Perspectives. MA:Viacom Company.
Pine, J.B(1993):Mass Customization:The New Frontier in Business Competition. 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8.Ron Sanchez and Joseph T.
Preble ,J(1983):Public sector use of the Delphi technique.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s, vol. 23,pp.75-88.
Pahl G.&Beitz W.(1977):Engineering design, Springer-Verlag, Berlin, pp.343-345.
Reid,H(1997):Architects of the Web:1,000 Days that Built the Future
of Business.NY。John Wiley & Sons.
Sundgren N.(1993):Introducing Interface Manahement in New Product
Family Development. Production & Innovation Management.
Shieh WL.(1990): Using the Delphi technique to determine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effective teaching in Taiwan(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Ohio: University of Curriculum.
Synowiez.(1990):Delphi forecasting as a planning tool. Nursing
Management; 21(4), 18-19.
Vrakking. W.J.,(1990):The Innovative Organization. Long Range Planning,23(2), pp.94-102.
Wimmer,R. D.,& Dominick,J.R.(1994):Mass Media Research:An Introduction. Belmont, CA:Wadswor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