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梁承武 Liang, Cheng-Wu |
---|---|
論文名稱: |
朱子哲學思想之發展及其成就 |
指導教授: |
戴璉璋
Dai, Lian-Zhang 李洗金 Li, Xi-Jin |
學位類別: |
博士 Docto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畢業學年度: | 7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405 |
中文關鍵詞: | 朱熹 、哲學 、思想 、哲學思想 、儒學 、理學 、中國文學 、文學 |
英文關鍵詞: | ZHU-XI, CHINESE-LITERATURE, LITERATURE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69 下載:2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宋明六百年,是先秦之後儒學的黃金時代,在此六百年中,儒者所討論的義理極為精
微,在中國文化中,是極有份量之部分.而宋明儒者中,論學術地位之崇高,影響力
之宏大,是沒有人比得上朱子的.朱子一生遍注群經,又不停的講學,對所有的儒學
理論,皆有涉及,且皆有深入的討論,故研究宋明理學,不能不以朱子為中心.
朱子之學,對於韓國的學術思想界,影響力之大,亦是無與倫比的.朱子之理學,在
高麗朝末期傳入韓國,而理學乃接著成為李朝五百年的學術文化、政治社會、以及倫
理道德的指導綱領.因而在韓國思想史上,儒學位於中心的地位.而韓國之儒學史,
亦以性理學為主.雖則其後西學東來,儒學漸失其主流地位,但韓國光復至今,學術
文化界開始意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而漸有發展傳統學術思想的意願,迄今已經展
開了各項研究理學思想的國際性學術會議.但韓國一般研究理學的學者,多半以韓國
的理學為主,而對宋明理學的研究,稍嫌不足.此為筆者所以要以朱子學為研究主題
之原因.對於朱子學的研究,當代中國的學者,有極為突出之成就:如錢穆先生、牟
宗三先生、唐君毅先生、劉述先先生等,對朱子學術思想的研究,皆極有供獻.而韓
國對於朱子學的研究,仍未脫離傳統理論的範圍,對當代中國學者之研究結果,亦多
未能消化吸收,故比者今除以朱子的著述作為立論之根據外,並多採用當代中國學者
的朱子學之研究成果,以述朱子思想的整個內容.希望藉此提昇韓國朱子學研究之理
論層次.
本文撰述之範圍,以朱子哲學之發展歷程及其意義理內容為中心.因而對於在朱子思
想發展歷程中,所引起之爭論,因篇幅關係,不擬多涉及.
本文研究之方法,可分三點加以說明:(一)採取發展的觀點:據王懋竑朱子年譜所
載,整理出朱子的思想發展歷程,以闡明其用心之重點所在.(二)採取比較研究的
方法:以朱子的思想與先秦及北宋儒者的思想作重點的比論,以顯出朱子的特殊見解
.(三)對於某些概念的分解,必要時採取考證的方法,以確定其涵義.
本文共分為七章.第一章首先論述北宋理學之發展:本章先述所謂經學與理學之涵義
,以及從經學轉變到理學的經過,再探究宋明「新儒學」之「新」其所以為「新」之
意義,後文即正式敘述北宋理學家,即周濂溪﹑張橫渠及二程等人之思想.第二章敘
述朱子之生平及其學思之歷程:朱述朱述之家世及其早期之學思過程,繼述朱子從學
李延平之經過,此處亦論及李延平思想的特質,本章最後綜述朱子此後思想之發展及
其規模.第三章論述朱子對於中和問題之參究與論定:本章先論述中和問題的脈絡,
而後述中和舊說所涵蘊之義理,再論朱子放棄中和舊說而提出中和新說之背景及其涵
蘊之義理問題,最後討論中和新說定型後朱子思想之發展.第四章論述朱子關於仁說
之論辨;本章先說明朱子之仁說是順著伊川之說而來的理論,繼而對朱子仁說義理間
架作分解,又論及朱子與張南軒之間對於仁說之討論,最後論述朱子與湖湘學派之胡
廣仲﹑胡伯達﹑吳晦叔等人對於觀過知人與先知後行的論辨.第五章論述朱子之格物
致知論:本章先述伊川之格物製知義,繼論朱子所說的居敬窮理的工夫理論,最後論
朱子之格物致知之涵義.第六章論述朱子之心性論:本章依次論述朱子對於心﹑性﹑
情的見解.其中論及朱子對孟子性情才義之分解,又提及朱子對性命對揚義的分解.
第七章論述朱子之理氣論:本章首述朱子理理氣二分的大義,次論朱子關於理氣異同
與枯槁有性的主張,再論朱子對於理氣二者之關係之討論,如理氣不離不雜﹑理氣先
後﹑理一分殊﹑與理生氣等問題,最後述朱子對於太極道體之體會.第八章結論,首
先對朱子在宋明理學的地位作一衡定,繼而綜述朱子之思想內容,及朱子學應有之轉
進.